2012年全國師德標兵陳向華
① 浙江省護理專業哪些學校較好
浙江省護理專業比較好的學校是溫州醫科大學。
溫州醫科大學的護理專業是該校的浙江省「十二五」優勢專業。
溫州醫科大學,位於浙江溫州,簡稱溫醫大,是第二批省重點建設高校,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同建設的高校,入選國家「1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有3個校區,總佔地面積約1900畝,校舍建築面積55萬多平方米,圖書館館藏文獻194萬冊;設有15個二級學院,學校擁有5所附屬醫院。
其中4所為三級甲等醫院,同時在浙江省設有19所非直管附屬醫院(臨床學院)。開設26個本科專業,2個專科專業(眼視光技術、護理)。
有教職員工及醫護人員10000餘人(含附屬醫院),有全日制在校生16576人(不含獨立學院—溫州醫科大學仁濟學院),其中博士研究生135人,碩士研究生2967人,學歷教育留學生817人。
師資與教學設施:
截至2021年3月,學校有教職員工及醫護人員14000餘人(含附屬醫院),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1800餘人。學校本部有專任教師1609人,其中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425人,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526人,博士學位1172人。
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健康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傑青」項目獲得者3人;一批優秀人才入選「國家萬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省特級專家等,一批教師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光華工程科技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師德標兵、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8個一級學科碩士點,6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2個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級學科」,3個浙江省A類一流學科、7個B類一流學科,10個浙江省高校重點學科。
截止2019年3月,進入全球前1%的學科數從2017年9月省重點高校啟動建設前的3個增加到5個,學校ESI綜合排名位列中國內地高校第74位,位列省委部共建醫學院校高校第八位,位列浙江省省屬高校第一位,全球排名升至第1237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溫州醫科大學
② 長沙理工大學是幾本
長沙理工大學是一本院校,長沙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管、經、文、法、哲、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以本科教育為主體,具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博士學位授予權和碩士生推免權的多科性大學。
長沙理工大學是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湖南省文明標兵單位、湖南省依法治校示範學校。經過6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積淀了「博學、力行、守正、拓新」的校訓精神和大學文化。自建校以來,為交通、電力、水利、輕工等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40餘萬高級專門人才。學校本科招生第一批次覆蓋全國,畢業生就業質量和就業率多年連續保持全省高校前列。
長沙理工大學師資學科建設情況簡介。
長沙理工大學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雙聘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人,「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0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人;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3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全國師德標兵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3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9人。
以上內容參考長沙理工大學——學校簡介
③ 梁曉聲 文化四句話出自哪裡
這四句話是梁曉聲在紹興文理學院講課的時候講到的。「文化」可用四句話表達:
1、根植於內心的修養。
2、無需提醒的自覺。
3、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4、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這四句話的解析:
1、植根於內心的修養
修養,可分為兩大主要內容。一是知識素養,體現在一個人的智商上;二是人文素養,體現在一個人的情商上。所以,修養是通過後天的學習與修為而獲得提升,從而達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知行合一的境界。
2、無需他人提醒的自覺
自覺,指自己有所認識而主動去做。人與動物的差別在於有兩個生命:一是肉體的生命;二是文化的生命。抽去「文化」這根筋,人不過是普通動物,人貴在自覺。
3、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自由,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約束。主張的自由是一種無害於社會他人的自由,是以善和公正為前提的,我們應當意識到自由不僅意味著想要從束縛中解放出來的慾望,還意味著擔負尊重他人存在價值的責任,只有在合理限度之內、運用合理的手段,所實現的才是真正的自由。
4、為他人著想的善良
國學經典《三字經》的第一段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是說,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著各自生存環境的不同變化和影響,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
你善待別人,別人就會善待你。心中充滿善良,才能溫暖身邊的人。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就是要樂於助人、與人為善,團結領導、團結同事,積極營造輕松愉悅的工作氛圍,構造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
(3)2012年全國師德標兵陳向華擴展閱讀:
梁曉聲,原名梁紹生。當代著名作家。1949年9月22日出生於哈爾濱市,祖籍山東榮成市泊於鎮溫泉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創作出版過大量有影響的小說、散文、隨筆及影視作品。中國現當代以知青文學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
1968年到1975年曾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勞動。1977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編輯、編劇,1988年調至中國兒童電影制廠任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影審查委員會委員及中國電影進口審查委員會委員。2002年開始任北京語言大學中文系教授。2012年6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④ 中科院院士金展鵬去世,生前有過哪些成就
中科院院士金展鵬,又被人們稱為中國霍金,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之所以被稱為中國霍金,因為他有一點和霍金很相似,就是他只有脖子能動,脖子以下是高位截癱。但即便有這樣令人不幸的遭遇,即便疾病摧毀了身體,剝奪了健康,但是卻打不倒他的意志。他依然靠著自己對科學的熱愛,對未知的探索,在科學領域創造了無數成就。
而在那之後,本來應該是前途一片光明,但不幸偏偏降臨。也許,命運總是愛開玩笑,但也同樣是一塊試金石。即便失去了健康,金展鵬卻以令常人難以想像的毅力跟命運頑強斗爭。即便在輪椅上,他依然培育了無數人才,完成了國內國際多項重點項目,並且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這種精神,這種骨子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令人動容,也讓人肅然起敬。
⑤ 首界全國十佳師德標兵是在哪一年
2004年11月,教育部黨組作出向林崇德等5位模範教師學習的決定,並號召全國教師要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的崇高思想;學習他們教書育人,愛生如子,人師表,無私奉獻的高尚師德;學習他們艱苦奮斗,孜孜不倦,勇於探索,開拓創新的敬業精神。
霍懋征、鄒有雲、黃靜華、盤振玉、林崇德五位模範教師
⑥ 付賢智的介紹
付賢智,男,1957年7月生,福建邵武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共福州大學委員會常委、副書記,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光催化領域的知名學者,中國太陽能學會光化學專業委員會理事,創建了我國目前在光催化高新技術領域唯一的研究所-福州大學光催化研究所。1998年獲全國模範教師稱號,2001年被授予全國師德標兵,2003年獲全國留學人員成就獎,2005年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2007年當選中共十七大代表。
⑦ 張獻龍的發明專利及獲獎情況獲獎情況
2014年獲「湖北十佳師德標兵」稱號 「棉花種質創新及強優勢雜交棉新品種選育與應用」獲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強優勢多抗雜交棉新品種『華雜棉H318』的選育與應用」2012年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棉花原生質體不對稱融合研究及原生質體細胞壁重建相關基因的表達譜分析」獲2011年全國優秀百篇博士論文提名 「棉花體細胞胚發生與合子胚發育相關基因的鑒定、克隆與功能分析」獲2010年全國優秀百篇博士論文提名 2008年獲湖北省科技發明二等獎 「棉花原生質體培養和原生質體對稱融合研究」 獲2008度全國優秀百篇博士論文獎 2008年獲得「湖北省第四屆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2007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06獲「國家教學名師獎」 2005獲湖北省教學成果特等獎 2005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5獲「第四屆大北農科技促進獎」 2005入選湖北省新世紀人才工程 「棉花細胞工程體系構建及其應用基礎研究」獲2004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4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 2004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2004獲「武漢市新長征突擊手」稱號 2001獲湖北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支持 2000入選教育部骨幹教師支持計劃 1993獲教育部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
⑧ 淄博職業學院好不好
淄博職業學院坐落於齊國故都、工業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山東省淄博市。魯中地區獨特的經濟結構和文化底蘊賦予了學院尚工重商、醫學人文並舉的專業特色。學院在2006年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等次;2007年入選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2010年以優秀成績通過驗收;先後獲得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省級文明單位等國家、省、市級綜合榮譽及單項榮譽。2012年順利通過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近年來,被國家三部委聯合確定為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並進入全國百所示範性高職院校影響力排行榜30強位列第七。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入選全國「高職院校服務貢獻50強」。2017年,以第二名的成績入選山東省首批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工程,並被教育部確定為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
建設一流跨越發展
淄博職業學院組建於2002年7月,是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具有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校,是百所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之一。
目前,學院規劃面積2000餘畝,建成面積1869畝,建築面積66萬平方米,其中實訓實習場所面積13.8萬平方米。有教職工1352人,其中正高職稱47人,副高職稱293人,博士47人,碩士709人,專任教師711人,雙師素質教師達90%以上。固定資產17.4億元,其中教學儀器設備價值1.64億元,館藏紙質圖書186萬余冊。學院下設19個系院,72個高職專業,全日制在校生26000餘人。所開設的各專業均有校企合作項目和穩定的就業基地,目前合作企業已達580餘家,就業基地630餘家。現有國家特支計劃(萬人計劃)人才、國家教學名師2人,二級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2個,國家級職業教育實訓基地4個,國家重點建設專業8個,國家級精品課程9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9門,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2個,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有省級教學名師6人,省教書育人楷模1人,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名,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2名,省高校十大師德標兵1人,省青年技能名師1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8個,省品牌、特色專業11個,省級示範專業2個,省級精品課程85門,省級教學成果獎28項。
學院立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設立高職專業72個,形成了工、商、醫、藝、外語、社會事業等專業全面發展的綜合性辦學格局。投入4000餘萬元建設智能校園,建立了先進的智能校園管理平台。建有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1000餘個,虛擬實驗實訓和虛擬工藝項目51個。每年面向社會培訓各類人才100000人日。
積極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際化辦學水平不斷提升。先後與美國、法國、俄羅斯、澳大利亞、韓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喀麥隆、墨西哥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59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近3年來先後有200餘名學生赴境外免學費交換學習、留學深造或實習就業,招收美國、法國、俄羅斯、韓國以及喀麥隆、阿爾及利亞、辛巴威、孟加拉國、菲律賓、巴基斯坦、烏克蘭、哈薩克等國留學生300餘人來院學習。
改革求變高點定位
學院以「培養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為核心目標,不斷加強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師資隊伍素質,以職業能力為核心,形成了職業素質養成和職業技能培養全過程課程化實施框架。全面推行導師制管理模式,不斷推進考試和評價模式改革,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
學院以區域經濟轉方式、調結構對職業人才的需求為出發點,牽頭建立淄博職業教育集團,大力推進政、校、行、企深度融合,不斷優化實踐教學體系,實現資源共享、四方共贏。建立校內准工業園和創業孵化園,職業指導與服務三年不斷線。首創「零學費培養、零成本創業」模式,通過為企業開設「訂單班」、建立「校中廠」「廠中校」,與企業聯合開展「現代學徒制」培養等,使人才培養質量與用人單位需求實現「零距離」。
學生連續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山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等重大賽事中拔得頭籌。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用人單位滿意度達95%,很多學生未等畢業就被用人單位提前「預訂」。
管理創新內涵主導
學院著眼社會需求,以服務學生為宗旨,大力實施精細化管理,推進內涵發展,不斷創新管理機制。
一是實施全員競聘,放眼全院選賢任能,優化了人力資源配置。二是實行三級預算三級管理,按專業再造教育教學部,實施教育教學一體化管理,使優勢資源直指教學「一線」。三是獨創「全時段覆蓋」法,學生在校活動時間24小時「無縫隙」覆蓋管理,有效提高了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四是依據國際先進理念,建立四級考核體系,提高了全院教職員工服務教育教學「主戰場」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學院的管理創新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等國家主流媒體多次報道學院的做法;教育部發簡報在全國高校推廣學院的先進經驗;中央領導劉延東先後兩次對學院的做法做出批示;姜大明、顧秀蓮、魯昕等省部委領導先後到學院調研,並對學院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只有拼搏才是人生價值的最好體驗!目前,淄博職業學院人正秉承這一信念,團結奮進,開拓進取,為培養更多更好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