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訪
『壹』 試析孔子的教學思想
一、 孔子實行因材施教的歷史背景
孔子實行因材施教有其客觀的歷史條件。一方面,春秋末期諸侯因爭相招聘賢士為己所用,不拘一格選用各種人才,這就為孔子私學實行因材施教培養各類人才奠定了社會基礎;另一方面,孔子為適應社會變革對人才的需要,提倡「有教無類」的辦學方針,因此他的學生成份復雜:年齡不一,出身不同,地區不限,文化水平、道德素養、性格特徵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學習目的各有千秋。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從各人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個人的個性特點和具體要求進行教學,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因材施教也是與當時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個別教學組織形式。在那時,因受社會生產力總體水平的制約,教師在教學時只同個別學生發生聯系,即使學生有幾十個人甚至更多,但由於年齡、知識程度、學習內容等原因,教師對學生也只能採取個別對待方式,這就使得教師有機會了解每個學生的「材」,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二、 孔子對因材施教的認識與實踐
孔子提出因材施教較古代西方教育理論家昆體良早500年,他對因材施教有其獨特的見解和做法:
1、 孔子注意了解學生情況,承認學生間的個別差異。
承認學生間的個別差異,是實施因材施教的前提條件。孔子在實踐中十分重視這一點,他經常通過談話、觀察、了解學生的志向、思想、言行,從中進行分類、歸納。除年齡、出身等方面差異外,尚有智力、性格、氣質、才能、志向等方面的差異。
像孔子曾經說的:「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顏回能「聞一知十」,子貢只能「聞一知二」,說明孔子早就注意到學生在智力靈活性方面有著明顯差異。孔子還在他的言論中反映了他對性格氣質差異的看法,他說過:「柴也愚,參也魯,由也諺」。「師也過,商也不及。」又如「由也果」、「賜也達」、「求也藝」等。在他看來人的性格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狂者」、「中行」、「狷者」,「不得中行而為之,必也狂狷也!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孔子曾對孟武伯評價他的學生的才能,「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客言也」。還說「雍也可使南面」,「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這些無不反映孔子對學生才能差異的洞察。子路願意擁有「千乘之國」,並且「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求只想管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國,做到「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公西華則只想「宇宙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而曾點的志向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2、 孔子從學生的個別差異出發,進行有針對性地教學。
在了解學生情況的基礎上,孔子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論語》中記載著一個孔子針對學生缺點因材施教的經典例子。子路問:「聽到一個很好的主張要立即去做嗎?」孔子回答說:「家裡有父兄,怎麼能自己做主張呢?」當冉求問同樣的問題時,孔子卻回答:「當然應該去做!」在一旁的公西華很不理解,認為老師講話前後不一致。孔子說:「子路遇事輕率魯莽,所以要抑制他一下,使他謹慎些;而冉求遇事畏縮不前,所以要鼓勵他大膽去做。」針對學生智能的高低,孔子也進行不同的教學。「中人以上,可以語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也。」教學要講究由淺入深,因人而宜。孟懿子問孔子什麼叫「孝」,孔子回答說:「無違」。當時由於孟懿子的理解能力的限制,沒有進一步要求「無違」的內容,孔子也就不再講下去。後來,樊遲向孔子問起什麼叫「無違」,由於樊遲的理解能力已達到相應的水平,孔子才進一步具體說明「無違」就是父母生前死後都要按禮的規定對待他們,不能違反。針對學生不同年齡層次的特點,孔子也有不同的教學側重點。「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3、 孔子主張把統一要求和培養特長結合起來。
孔子因材施教並非沒有共同的要求,他的培養目標是統一的:就是培養德才兼備的從政君子,讓學生掌握「禮、樂、射、御、書、數」等六藝。有統一的要求,但不採取一刀切,主張「君子不器」。德才兼備的人要不拘一格,多方面發展,不要象一個模子里鑄出來似的。因此,他重視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在他的精心教育下,三千弟子成就各不相同,七十二賢人更是精通「六藝」,十名「尖子生」又各有所長。其中長於德行的有:顏回、閔子騫、仲弓、冉伯牛;長於言語的有:子貢、宰予;長於政事的有子路、冉求;長於文學的有子游、子夏等。
三、 因材施教對後世教育理論發展的影響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對後世教育的影響是巨大的。
從孔子興辦私學二千多年以來,其間幾乎每一位重要的教育家或思想家在教學過程中都有意無意地運用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並加以發展。
孟子作為孔家學說的嫡傳人物,繼承發揚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強調對不同情況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他說:「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材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對學生有的應及時點化,有的應成就其德行,有的要發展才能,有的可答其所問,不能入門者則可以間接地受教,甚至「予不屑之教誨也者,足亦教誨之而已矣」。拒絕教誨,足以成為人的警策,事實上也成為一種教導。因此,「教亦多術」,一切因人而宜。
《學記》則認為:「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心。」因此,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心理差異,認識到它有兩重性。即「多、寡、易、止,雖各有失,但多者便於博、寡者易於專,易者勇於行,止者安於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則善長矣」。所以《學記》要求「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幫助他們發揚優點,克服缺點。「長善救失」使「因材」與「施教」的關系更加明確。
唐代的韓愈、北宋的張載也曾經提出培養學生要象處理木材一樣做到「各得其宜」。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借一不知名的駝背老人種的樹不僅棵棵能活,而且都長得很茂盛來說明教育者只有按照學生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即「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分別傳授各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所接受的教學內容,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真正使孔子這一教育思想理論化的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教育活動家鄭玄和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鄭玄把孔子的「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概括為「各因其人之失而為之」,首先使孔子的這一教育思想原則化。朱熹把它進一步概括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這才使得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成為經典教學原則。
我國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很重視運用和發展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他創辦的育才學校,辦校時間雖然不長,但因重視因材施教,提倡「教學做合一」,「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所以培養了不少優秀人才。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主要有:認知方面的個別差異,包括智力和認識結構差異;性格類型的差異;氣質類型的差異;能力方面的差異,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才能差異等。孔子非常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教學受學生的個別差異所制約,又能長善救失,促進個性的發展,培養出各種人才,這就是教學與學生差異之間的本質聯系,也是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內涵。
四、 現行中小學教學中實施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
1、 深入細致地研究和了解學生,弄清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學習態度、知識基礎、健康狀況以及家庭、社會背景等,對上、中、下的學生典型作重點的個案研究,然後由點到面逐步推進。研究和了解的方式主要通過課內外活動進行觀察,也可以通過對學生作業分析,與其他任課教師交談、家訪、「教育會診」或心理測試等。
2、 把因材施教與統一要求結合起來。九年義務教育要求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絕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都能達到共同的基本要求,這里「共同的基本要求」是指國家統一規定的教育目的、教學計劃。這是使教學達到國家所規定的基本要求的重要保證。教師要教育和要求學生正確處理學習各門功課與發展個人興趣、愛好、特長的關系,使他們努力學好國家為中小學開設的各門基礎課。在這個前提下,根據個別差異進行重點指導,使學生充分發展個人的潛在能力和特長。
3、 正確對待學生的個別差異採取不同的具體措施。學生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影響個別差異的因素又相當復雜。一個學生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現出長處,而在另一些方面有短處。或善於觀察,或長於記憶,或擅長思維。從思維類型上講,也有長於形象思維和善於邏輯推理之分。教師必須對學生表現出的差異特點進行全面而具體地分析,以發展的眼光區別對待,因材施教。在教學中,對那些成績優異或具有特殊才能的學生也要一分為二,為充分發展他們的才能應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後進學生,要給予熱情關懷和照顧,深入研究他們的心理活動特點,從實際出發,制定一套適合他們特殊情況的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總之,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乃至將來,都有很強的生命力,它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因此,我們應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正確全面評價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繼承並發展這份珍貴的遺產,以應用於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實踐中。
『貳』 請教:孔子最喜歡的弟子是哪位
孔子喜歡子路的敦厚,但子路太好鬥;
孔子欣賞子貢的才華,但孔子對顏淵的期望與愛是難以用文字來形容的。
為了什麼?
很簡單,兩個字:共鳴!
慢慢體會。
『叄』 《我想上學》中小女孩的弟弟叫什麼新老師家住那座城市城裡老師家訪給學生帶什麼禮物
小女孩的弟弟叫瓦娃,帶的禮物是一雙雨鞋兩雙襪子
『肆』 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孔子說過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曾說過:「少成則若性也,習慣若自然也。」孔子之後,歷代學者都曾強調了培養良好習慣問題。當代教育家葉聖陶說的更明確:「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那麼 怎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主張,好習慣的培養「最好是心理還很清新」,沒有形成錯誤觀念,沒有養成壞習慣時就開始,否則就是麻煩的,因為就像「建築師要想建造一座建築物,他就需要選擇一塊開闊的地段。假如地面上已經有了房屋,他便必須把它拆掉,方才能去建造一所新房屋」一樣。誇美紐斯的這段話提示我們,對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必須越早越好,因為如不乘其「心理上還很清新」時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而讓其自發地形成不良習慣,要想改正過來,就十分艱難費事了。比如,小學生寫字姿勢一旦形成了彎腰駝背的習慣,家庭作業一旦形成了馬虎了了事的習慣,即使花費幾倍精力也難以在短時間內糾正,有些人甚至會保持終生。當然,在強調盡早培養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同時,還需注意小學生的年齡特徵,不斷提出新的要求,以發展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對1-3年級的學生,應以培養他們專心聽講、寫字姿勢正確的良好習慣為重點;而要使小學生能有意識養成一種良好學習習慣,首先必須通過教育使小學生懂得為什麼要養成此種學習習慣,從而激發他們產生養成此種良好習慣的慾望;其次必須培養小學生堅強的意志,即有信心、決心和恆心。例如,要養成每天早起跑步鍛煉和早讀的習慣,那就要有堅持精神:不但每天都要早起,不能賴床,且不管嚴寒酷暑,刮風下雨,都要自覺堅持,不可尋借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換言之,要使學生自覺做到「我要干」,而非「要我干」。
諸葛亮說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恆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以逐步幫助小學生全面地形成良好學習習慣。例如:要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就必須要求:預讀習慣、查讀習慣、劃讀習慣、摘讀習慣、詢讀習慣、注讀習慣、比讀習慣、議讀習慣。在培養小學生這八個習慣過程中,只能從學生年齡特徵出發,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有的放失地逐步地培養,最終由小積大,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是通過訓練不斷強化的結果。怎樣才能使強化有效果呢?首先,要步調一致:各課教師間要一致,班與班之間要一致,教師與家長要一致。否則,就容易發生「內耗」。以「先復習後作業」習慣為例,如果教師在學校里提出這樣的要求並嚴格訓練,而家長卻聽之任之,甚至因為家庭中某些特殊情況而允許孩子「例外」,則孩子不僅不能形成先復習後作業的良好習慣,甚至還有可能形成「不復習,亂作業」的惡習。其次,要持久要求。持久就是不斷強化,持久才能使小學生逐步適應,最終才能養成習慣。在培養習慣問題上,決不能也不可能有「一勞永逸」的事情發生。為了做到持久要求,可要求小學生訂一些制度,並嚴格地檢查監促他們執行。
總之,學習習慣的形成,要持之以恆運用到學習的方方面面中,使他們形成穩固的學習行為。
『伍』 各個地方轉了個遍用成語怎麼說
1、周遊列國
【拼音】: zhōu yuó liè guó
【解釋】: 周遊:全都走到,游遍。原指孔丘帶著他的學生周遊當時的許多國家,希望得到重用,以便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張。後指走遍各地。
【出處】: 曹 余 章《上 下 五 千 年 · 孔 子 周 游 列 國》:「孔子的學生說:『魯君不辦正事,咱們走吧!』打那以後,孔子離開魯國,帶著一批學生周遊列國,希望找個機會實行他的政治主張。」
【舉例造句】: 扁鵲深入民間,『周遊列國』,『隨俗為變』,解除人民疾病的痛苦。 ★ 陶 鑄《崇 高 的 理 想》
【拼音代碼】: zylg
【用法】: 作謂語、賓語;指旅行
【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他的學生們到各諸侯國游學,因孔子是保守派,與當時諸侯爭霸不合拍,常常受到冷遇。一次孔子與弟子走散,孔子呆在東門旁發呆,子貢問鄭國人孔子在何處。鄭國人說東門邊有個老頭子像一隻喪家之狗在發呆。
2、無所不至
【拼音】: wú suǒ bù zhì
【解釋】: 至:到。指沒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麼壞事都做絕了。
【出處】: 《論語·陽貨》:「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拼音代碼】: wsbz
【近義詞】:無所不為、為所不為、無微不至
【反義詞】:無惡不作
【燈謎】: 普遍家訪;戶口普查
【用法】: 作謂語、狀語;指沒有不到的地方
【英文】: penetrate everywhere
『陸』 <<孔子因材施教>>具體說的是什麼
孔子因材施教教學思想的評析
摘 要:本文以《論語》為依據,對孔子實行因材施教的歷史背景、孔子對因材施教的認識與實踐和因材施教這一教學思想對後世教育理論教育實踐的影響進行評析,論述了因材施教在現行中小學教學中的應用和發展,展示了孔子因材施教教學思想體系的博大精深。
關鍵詞:因材施教 個別差異
一、 孔子實行因材施教的歷史背景
孔子實行因材施教有其客觀的歷史條件。一方面,春秋末期諸侯因爭相招聘賢士為己所用,不拘一格選用各種人才,這就為孔子私學實行因材施教培養各類人才奠定了社會基礎;另一方面,孔子為適應社會變革對人才的需要,提倡「有教無類」的辦學方針,因此他的學生成份復雜:年齡不一,出身不同,地區不限,文化水平、道德素養、性格特徵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學習目的各有千秋。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從各人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個人的個性特點和具體要求進行教學,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因材施教也是與當時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個別教學組織形式。在那時,因受社會生產力總體水平的制約,教師在教學時只同個別學生發生聯系,即使學生有幾十個人甚至更多,但由於年齡、知識程度、學習內容等原因,教師對學生也只能採取個別對待方式,這就使得教師有機會了解每個學生的「材」,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二、 孔子對因材施教的認識與實踐
孔子提出因材施教較古代西方教育理論家昆體良早500年,他對因材施教有其獨特的見解和做法:
1、 孔子注意了解學生情況,承認學生間的個別差異。
承認學生間的個別差異,是實施因材施教的前提條件。孔子在實踐中十分重視這一點,他經常通過談話、觀察、了解學生的志向、思想、言行,從中進行分類、歸納。除年齡、出身等方面差異外,尚有智力、性格、氣質、才能、志向等方面的差異。
像孔子曾經說的:「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顏回能「聞一知十」,子貢只能「聞一知二」,說明孔子早就注意到學生在智力靈活性方面有著明顯差異。孔子還在他的言論中反映了他對性格氣質差異的看法,他說過:「柴也愚,參也魯,由也諺」。「師也過,商也不及。」又如「由也果」、「賜也達」、「求也藝」等。在他看來人的性格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狂者」、「中行」、「狷者」,「不得中行而為之,必也狂狷也!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孔子曾對孟武伯評價他的學生的才能,「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客言也」。還說「雍也可使南面」,「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這些無不反映孔子對學生才能差異的洞察。子路願意擁有「千乘之國」,並且「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求只想管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國,做到「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公西華則只想「宇宙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而曾點的志向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2、 孔子從學生的個別差異出發,進行有針對性地教學。
在了解學生情況的基礎上,孔子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論語》中記載著一個孔子針對學生缺點因材施教的經典例子。子路問:「聽到一個很好的主張要立即去做嗎?」孔子回答說:「家裡有父兄,怎麼能自己做主張呢?」當冉求問同樣的問題時,孔子卻回答:「當然應該去做!」在一旁的公西華很不理解,認為老師講話前後不一致。孔子說:「子路遇事輕率魯莽,所以要抑制他一下,使他謹慎些;而冉求遇事畏縮不前,所以要鼓勵他大膽去做。」針對學生智能的高低,孔子也進行不同的教學。「中人以上,可以語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也。」教學要講究由淺入深,因人而宜。孟懿子問孔子什麼叫「孝」,孔子回答說:「無違」。當時由於孟懿子的理解能力的限制,沒有進一步要求「無違」的內容,孔子也就不再講下去。後來,樊遲向孔子問起什麼叫「無違」,由於樊遲的理解能力已達到相應的水平,孔子才進一步具體說明「無違」就是父母生前死後都要按禮的規定對待他們,不能違反。針對學生不同年齡層次的特點,孔子也有不同的教學側重點。「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3、 孔子主張把統一要求和培養特長結合起來。
孔子因材施教並非沒有共同的要求,他的培養目標是統一的:就是培養德才兼備的從政君子,讓學生掌握「禮、樂、射、御、書、數」等六藝。有統一的要求,但不採取一刀切,主張「君子不器」。德才兼備的人要不拘一格,多方面發展,不要象一個模子里鑄出來似的。因此,他重視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在他的精心教育下,三千弟子成就各不相同,七十二賢人更是精通「六藝」,十名「尖子生」又各有所長。其中長於德行的有:顏回、閔子騫、仲弓、冉伯牛;長於言語的有:子貢、宰予;長於政事的有子路、冉求;長於文學的有子游、子夏等。
三、 因材施教對後世教育理論發展的影響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對後世教育的影響是巨大的。
從孔子興辦私學二千多年以來,其間幾乎每一位重要的教育家或思想家在教學過程中都有意無意地運用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並加以發展。
孟子作為孔家學說的嫡傳人物,繼承發揚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強調對不同情況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他說:「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材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對學生有的應及時點化,有的應成就其德行,有的要發展才能,有的可答其所問,不能入門者則可以間接地受教,甚至「予不屑之教誨也者,足亦教誨之而已矣」。拒絕教誨,足以成為人的警策,事實上也成為一種教導。因此,「教亦多術」,一切因人而宜。
《學記》則認為:「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心。」因此,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心理差異,認識到它有兩重性。即「多、寡、易、止,雖各有失,但多者便於博、寡者易於專,易者勇於行,止者安於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則善長矣」。所以《學記》要求「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幫助他們發揚優點,克服缺點。「長善救失」使「因材」與「施教」的關系更加明確。
唐代的韓愈、北宋的張載也曾經提出培養學生要象處理木材一樣做到「各得其宜」。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借一不知名的駝背老人種的樹不僅棵棵能活,而且都長得很茂盛來說明教育者只有按照學生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即「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分別傳授各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所接受的教學內容,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真正使孔子這一教育思想理論化的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教育活動家鄭玄和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鄭玄把孔子的「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概括為「各因其人之失而為之」,首先使孔子的這一教育思想原則化。朱熹把它進一步概括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這才使得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成為經典教學原則。
我國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很重視運用和發展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他創辦的育才學校,辦校時間雖然不長,但因重視因材施教,提倡「教學做合一」,「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所以培養了不少優秀人才。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主要有:認知方面的個別差異,包括智力和認識結構差異;性格類型的差異;氣質類型的差異;能力方面的差異,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才能差異等。孔子非常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教學受學生的個別差異所制約,又能長善救失,促進個性的發展,培養出各種人才,這就是教學與學生差異之間的本質聯系,也是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內涵。
四、 現行中小學教學中實施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
1、 深入細致地研究和了解學生,弄清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學習態度、知識基礎、健康狀況以及家庭、社會背景等,對上、中、下的學生典型作重點的個案研究,然後由點到面逐步推進。研究和了解的方式主要通過課內外活動進行觀察,也可以通過對學生作業分析,與其他任課教師交談、家訪、「教育會診」或心理測試等。
2、 把因材施教與統一要求結合起來。九年義務教育要求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絕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都能達到共同的基本要求,這里「共同的基本要求」是指國家統一規定的教育目的、教學計劃。這是使教學達到國家所規定的基本要求的重要保證。教師要教育和要求學生正確處理學習各門功課與發展個人興趣、愛好、特長的關系,使他們努力學好國家為中小學開設的各門基礎課。在這個前提下,根據個別差異進行重點指導,使學生充分發展個人的潛在能力和特長。
3、 正確對待學生的個別差異採取不同的具體措施。學生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影響個別差異的因素又相當復雜。一個學生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現出長處,而在另一些方面有短處。或善於觀察,或長於記憶,或擅長思維。從思維類型上講,也有長於形象思維和善於邏輯推理之分。教師必須對學生表現出的差異特點進行全面而具體地分析,以發展的眼光區別對待,因材施教。在教學中,對那些成績優異或具有特殊才能的學生也要一分為二,為充分發展他們的才能應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後進學生,要給予熱情關懷和照顧,深入研究他們的心理活動特點,從實際出發,制定一套適合他們特殊情況的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總之,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乃至將來,都有很強的生命力,它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因此,我們應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正確全面評價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繼承並發展這份珍貴的遺產,以應用於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實踐中。(作者單位:浙江省椒江教師進修學校)
『柒』 古代老師有家訪嗎
有的,孔子就家訪過顏回。
顏回從小家裡邊非常貧窮,家裡真的是連紙墨筆硯都給他買不起。但是顏回這個人非常喜歡學習,盡管家裡邊掏不起錢送他讀書,他也要自己努力,自己付出去上學。正是因為自己的家裡邊十分貧窮,所以他在學堂的時候,不管有任何人丟了東西都會去找他的麻煩,認為是顏回偷了他們的東西,就是因為他家裡邊窮。孔子十分注重理,當然忍受不了自己的學生被這樣說,或者說他不能容忍自己的學生是這樣的人,他對顏回也是半信半疑的。這樣的懷疑持續了一段時間後,孔子終於決定弄明白這件事情,於是他決定家訪。顏回並不知道自己的老師要家訪這件事情,自己家的母親,妻子也沒有任何的准備。看到顏回的老師來了,他們都感到很驚訝,但是家裡邊卻實在是沒有能拿得出的東西,所以顏回的妻子感到很難堪,於是顏回的妻子決定無論如何都要能拿的出一些東西,不然以後顏回在自己的老師面前怎麼抬得起頭。於是顏回的妻子便上街,自己的頭發賣了很長的一截兒,然後換取了一些酒和肉,但是孔子這個人是比較講究那些禮儀的,所以說他的吃的喝的都比較講究,然後看到顏回的妻子端出來的這些東西並不買賬,然後顏回從外邊兒回來了,看到自己的家裡邊竟然還能拿得出這些東西。
顏回對妻子很生氣,之後跟隨孔子去的那些弟子都相互我議論,說顏回他家裡邊兒不是很窮嗎?為什麼還拿得出這些東西,於是他們就更懷疑顏回在外邊兒偷了東西。顏回聽到了這些話感到也很委屈,於是他去詢問自己的妻子,然後為什麼會有這些東西,讓妻子去向外邊的老師和同學們解釋清楚這件事情。
古代的女子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人,顏回讓自己的妻子去見自己的同學,並且要解釋清楚這件事情,顏回的妻子感到很委屈,並不想去做這些事情,但是事關自己丈夫的面子,所以她只好去向外邊的老師和同學解釋清楚這些事情。雖然別人很不理解這件事情,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古代的文人應該都比較注重自己的名聲,或許這件事情在古人看來並沒有什麼的錯誤,隨後孔子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後,就很感動,對顏回說老師不在懷疑你了,你繼續來學堂上課吧,不要在責怪自己的妻子了。
所以果然到成功在於兩點,第一個是自己要懂得努力,自己一定要多學習一點兒東西,這樣不論到了什麼時候,你的勤奮學習的身影始終被眾人看到心裡,也不會有太多的其他的亂糟糟的事情。第二件事就是一定要有支持自己學習的人就比如父母或者是自己的妻子,這樣就跟我們現在是一樣的,如果你的父母不支持你學習的話,那可能你就學不成了,畢竟你的所有都是父母給的。所以如果能夠兩點都做到的話,那麼離成功應該就不遠了。
『捌』 家有兒女哪一部哪一集里有孔子的老師是誰
第一部的26集,名字叫《誰能相信我》。
家有兒女分集劇情介紹26集
26、《誰能相信我》
劉星因為最近迷上《三國》游戲,在歷史階段考試中得了班裡的第一名。而家人卻認為劉星作弊。劉梅還去到學校主動為劉星承認錯誤,至使劉星無顏去學校上學,於是他去找胡一統,胡一統勸他去學校。劉星覺得沒有人相信他,很是傷心。夏東海發現了劉星對三國時代的歷史很是了解,知道劉梅錯怪了孩子。最後劉星得到獎勵——吃大蟹蝦,劉梅被罰喝蟹辣湯。
家有兒女的目錄
家有兒女》第一部
家有兒女第一部劇照第1、2集 《下馬威》(上下)
第3集 《全家福》
第4集 《好爸爸》
第5集 《貓鼠之爭》
第6集 《我的野蠻父親》
第7集 《老媽,謝謝你》
第8集 《家有神探》
第9集 《藏不住的秘密》
第10集 《角馬的故事》
第11集 《半杯牛奶》
第12集 《警報》
第13集 《借鞋風波》
第14集 《添個大件兒》
第15集 《距離》
第16集 《母親的禮物》
第17集 《炒作》
第18集 《誰乾的》
第19集 《老師來家訪》
第20集 《如此防範》
第21、22集 《陰差陽錯》(上下)
第23集 《第一的誘惑》
第24集 《爸爸是高手》
第25集 《小匯報》
第26集 《誰能相信我》
第27、28集 《無處可逃》(上下)
第29集 《好爸爸壞爸爸》
第30集 《洗床單》
第31集 《第四個孩子》
第32集 《如何面對》
第33、34集 《英雄氣概》(上下)
第35集 《禮尚往來》
第36集 《智慧劉星》
第37集 《藝術鏡框》
第38集 《遲到的表揚》
第39、40集 《遠方來客》(上下)
第41集 《一諾千金》
第42集 《外星人》
第43集 《隨手關燈》
第44集 《見義智為》
第45集 《飛來的鮮花》
第46集 《給媽媽洗腳》
第47集 《花瓶事件》
第48集 《給家裡打工》
第49、50集 《誘惑》(上下)
第51集 《香煙和奶糖》
第52集 《媽媽不在家》
第53集 《換位》
第54集 《青春變奏曲》
第55集 《溫暖的燭光》
第56集 《幸福家庭》
第57集 《少女作家》
第58集 《富爸爸》
第59集 《別出聲》
第60集 《暑假特長班》
第61、62集 《雪兒網站》(上下)
第63集 《家有圖書館》
第64集 《不速之客》
第65集 《天才推銷員》
第66集 《生日蛋糕》
第67集 《野菜的故事》
第68集 《輸與贏》
第69、70集 《親親寶貝》(上下)
第71集 《雙喜臨門》
第72集 《玩的藝術》
第73集 《比賽風波》
第74集 《假如我們變老》
第75、76集 《陽光行動》(上下)
第77集 《交友不慎》
第78集 《偶像爭奪戰》
第79、80集 《鈴鈴的秘密》(上下)
第81集 《節約用水》
第82集 《靚女風波》
第83集 《班費》
第84集 《神奇巧克力》
第85集 《購鞋按揭》
第86集 《我要去火星》
第87集 《維權也瘋狂》
第88集 《英雄老爸》
第89集 《手拉手》
第90集 《真正的冠軍》
第91集 《予人玫瑰》
第92集 《我有我美麗》
第93集 《無聲天使》
第94集 《快樂星期天》
第95集 《如此榮譽》
第96集 《狼來了》
第97集 《左右為難》
第98集 《我和老媽是哥們》
第99集 《拔苗助長》
第100集 《小雪的家教》
《家有兒女》第二部
第1集《團圓年》
家有兒女第二部音像製品第2集《除夕風波》
第3集《大拜年》
第4集《三個保姆一台戲》
第5集《迷失的羔羊》
第6集《新鄰居》
第7集《冬泳》
第8集《克隆劉星》
第9、10集《特殊較量》(上下)
第11集《天外來客》
第12集《意外的周折》
第13集《不同待遇》
第14集《鍛煉》
第15、16集《劉星從軍記》(上下)
第17集《自強自立》
第18集《兩種恐懼》
第19、20集《兒子告老子》(上下)
第21集《無事生非》
第22集《拯救精靈》
第23集《神秘的禮物》
第24集《捂起眼睛》
第25、26集《進退兩難》(上下)
第27集《爸爸真棒》
第28集《修理大師》
第29集《家庭主夫》
第30集《孩子是典範》
第31、32集《走向世界》(上下)
第33集《崇高的奉獻》
第34集《無價之寶》
第35集《旅遊風波》
第36集《在那遙遠的地方》
第37集《結婚紀念日》
第38集《虐待》
第39集《劉星的微笑》
第40集《意料之外》
第41集《東方不亮西方亮》
第42集《富家小姐》
第43、44集《新貴公子》(上下)
第45集《讓我看看你的牙》
第46集《險些成名》
第47集《完美生活》
第48集《自作自受》
第49.50集《一個都不能少》(上下)
第51、52集 《出國風波》(上下)
第53集 《成人聚會》
第54集 《心理咨詢》
第55集 《知心大姐》
第56集 《姥姥的心願》
第57集 《特約記者》
第58集 《學會忘記》
第59、60集 《走出孤獨》(上下)
第61集 《我的星座》
第62集 《家長聯盟》
第63集 《周班長的故事》
第64集 《遠方來個姨姥姥》
第65集 《小試牛刀》
第66集《一張演出票》
第67集 《尋寶記》
第68集 《幫忙》
第69、70集 《換了爸媽》(上下)
第71集 《老媽趕考記》
第72集 《有車族》
第73集 《學習委員》
第74集 《老頑童》
第75集 《兄弟情深》
第76集 《轉學風波》
第77集 《梵谷啊,梵谷》
第78集 《代人受過》
第79、80集 《美國男孩》(上下)
第81集 《如此道歉》
第82集 《秘密》
第83、84集 《換房旅遊》(上下)
第85集 《營養師的實驗》
第86集 《榜樣》
第87集 《我本善良》
第88集 《姥姥的愛》
第89集 《減壓》
第90集 《隱身衣》
第91、92集 《借我一個家》(上下)
第93集 《快樂足球》
第94集 《一雙鞋的代價》
第95集 《小龍蝦的悲喜劇》
第96集 《姥姥也美麗》
第97集 《家有信息台》
第98集 《不受重視》
第99集 《中秋快樂》
第100集 《一張舊照片》
《家有兒女》第三部
第1、2集 《琴聲動我心》 (上下)
第3集 《劉梅的論文》
家有兒女第三部宣傳海報第4集 《鼓勵教育》
第5集 《冤家對頭》
第6集 《媽媽要參軍》
第7集 《劉星的失眠》
第8集 《祝你健康》
第9、10集 《如此排名》(上下)
第11、12集 《緣來如此》 (上下)
第13、14集 《最佳搭檔》 (上下)
第15集 《漢堡包與炸醬面》
第16集 《一場虛驚》
第17、18集 《大廚》 (上下)
第19、20集 《智者千慮》 (上下)
第21、22集 《漫長的等待》 (上下)
第23集 《兩只蝴蝶》
第24集 《明日之星》
第25-28集 《鐵蛋系列》
第25集 《危險人物》
第26集 《朋友》
第27集 《我的父母我做主》
第28集 《走向新生活》
第29集 《緊急疏散》
第30集 《特殊體驗》
第31集 《緊急疏散》
第32集 《義賣風波》
第33集 《特殊體驗》
第34集 《一夜奇夢》
第35集 《神奇的門鎖》
第36集 《商機》
第37、38集 《補課》 (上下)
第39、40集 《我的志願》 (上下)
第41、42集 《臨別之際》 (上下)
第43、44集 《我們要獨立》(上下)
第45、46集 《社區勇士》 (上下)
第47集 《勇氣》
第48集 《大掃除》
第49、50集 《夏雪的工作》 (上下)
第51集 《眼睛跳》
第52集 《家有寶貝》
第53、54集 《造型師》 (上下)
第55、56集 《請接受我》 (上下)
第57集 《我有我創意》
第58、59集 《鼻子》 (上下)
第60集 《我的媽媽》
第61集 《可愛的騙局》
第62、63集 《神秘三號》 (上下)
第64、65集 《誰領養誰》 (上下)
第66集 《找感覺》
第67、68集 《熱鍋上螞蟻》(上下)
第69、70集 《消費的權利》 (上下)
第71集 《家庭暴力》
第72集 《報答》
第73、74集 《神秘的女孩》 (上下)
第75、76集 《度日如年》(上下)
第77集 《減肥記》
第78集 《掉包記》
第79集 《發泄牆》
第80集 《誰說我不在乎》
第81集 《趣味比賽》
第82、83集 《知心朋友》 (上下)
第84集 《送禮》
第85集 《英雄的煩惱》
第86集 《追不回來的足球》
第87集 《親情安慰》
第88集 《室友的煩惱》
第89集 《將好事進行到底》
第90集 《我猜猜猜》
第91集 《陽剛之美》
第92集 《全家總動員》
第93集 《作家兄弟》
第94集 《是對是錯》
第95、96集 《重歸於好》
第97集 《拼出新生活》
第98集 《以舊換新》
第99、100集 《超級業主》 (上下)
《家有兒女》第四部
第1集 《霧里看花》
第2集 《夏雨的X計劃》
第3集 《愛的誤區》
第4集 《朋友貴相知》
家有兒女第四部音像製品第5集 《空城計》
第6集 《種豆得豆》
第7集 《信任測試》
第8集 《矯枉過正》
第9集 《拯救老姐》
第10集 《與猴共舞》
第11集 《一字千金》
第12集 《成功的勸捐》
第13集 《借個小朋友》
第14集 《一地瓜皮》
第15、16集 《拾金不昧》 (上下)
第17集 《好人劉星》
第18集 《誰的「自由日」》
第19、20集 《走出抑鬱》 (上下)
第21集 《海豹鼻子》
第22集 《才藝大賽》
第23集 《請家教》
第24集 《夏老師》
第25集 《成績單》
第26集 《誓不罷休》
第27集 《難忍的承諾》
第28集 《誰說我都在乎》
第29-30集 賽車系列
第29集《愛心賽車》
第30集《賽車風波》
第31集 《一個籬笆三個樁》
第32集 《白吃的海鮮面》
第33、34集 《意思意思》(上下)
第35集 《我叛逆,所以我存在》
第36集 《夏雨的善良》
第37集 《老賴舅舅》
第38集 《曹操的碗》
第39集 《耳朵》
第40集 《老鼠愛大米》
第41集 《狂飈》
第42集 《媽媽的承諾》
第43、44集 《智商問題》(上下)
第45集 《新來的班主任》
第46集 《講演大賽》
第47集 《夏雨的問題》
第48集 《隱形的功臣》
第49、50集 《青春危機》 (上下)
第51、52集 《知難而進》(上下)
第53、54集 《特殊刺激》(上下)
第55集 《我們的秘密》
第56集 《另類寵物》
第57集 《互送禮物》
第58集 《釣魚高手》
第59集 《手機》
第60集 《受傷的鴿子》
第61、62集 《道歉》(上下)
第63集 《兩棵小白菜》
第64集 《拒絕污染》
第65、66集 《用心良苦》 (上下)
第67集《出走英雄夢》
《家有兒女新傳》
第1集 《小客人》
家有兒女新傳宣傳海報第2集 《新來的小眼鏡》
第3集 《酷姐姐》
第4集 《羅圈架》
第5、6集 《新老師》(上下)
第7、8集 《真正的男子漢》(上下)
第9集 《姐弟PK》
第10集《如果我是爸爸》
第11、12集《請讓我來幫助你》(上下)
第13集《貝貝的完美生日》
第14集《請假委員》
第15、16集《媽媽的吻》(上下)
第17集《「撫養孩子」的日子》
第18集《晴天娃娃》
第19集《哭泣的白紙》
第20集《最珍貴的禮物》
第21集《聰明葯》
第22集《被移用的公款》
第23集《雞蛋的秘密》
第24、25集《「雙人三腳」與「高爾夫」》(上下)
第26集《馬達家變》
第27、28集《分別紀念》(上下)
第29集《特殊的測試游戲》
第30集《渴望表揚》
第31集《青青紅蘋果》
第32集《小小理財專家》
第33、34集《達芬奇與貝多芬》(上下)
第35集《青春痘》
第36、37集《你來看我的演唱會》(上下)
第38集《老師的畫像》
第39集《「高級」爸爸》
第40、41集《真實報道》(上下)
第42集《聰明媽媽》
第43集《誰動了我的布娃娃》
第44、45集《我的理想》(上下)
第46集《新鄰居》
第47集《意外的榮譽》
第48、49集《離婚風波》(上下)
第50集《我最崇拜的人》
第51、52集《拯救計劃》(上下)
第53集《代人受過》
第54、55集《媽媽的約會》(上下)
第56集《網上交換》
第57、58集《個人問題》(上下)
第59集《假戲真做》
第60集《康乃馨與玫瑰》
第61集《君子協議》
第62集《就近變形記》
第63、64集《退學風潮》(上下)
第65集《三個字》
第66、67集《爺爺的紅顏知己》(上下)
第68集《家務問題》
第69、70集《成人不宜》(上下)
第71集《最勇敢的人》
第72集《遲到的生日祝福》
第73集《錢不是成功的秘訣》
第74、75集《如此環保》(上下)
第76集《馬達的煩惱》
第77集《環保總動員》
第78集《想唱就唱》
第79、80集《是誰造就今日的我》(上下)
第81集《紀念日逸事》
第82、83集《對不起》(上下)
第84集《兩筆稿費》
第85集《都是健康惹的禍》
第86、87集《樂隊風波》(上下)
第88集《回憶錄》
第89、90集《暴力傾向》(上下)
第91集《耗子扛槍》
第92集《沖動是魔鬼》
第93集《秘制餡餅》
第94、95集《獎杯難拿》(上下)
第96集《方便麵與粵語》
第97集(空缺)
第98集《一匹黑馬》
第99集《巧手廚娘》
第100集《爺孫拔牙記》
『玖』 師德感人小故事
我的老師孫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歲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語,平時不準父母殺雞剖魚,很有些良善,但對家裡的所有來客卻不瞅不睬,表情木然,顯得傲慢。開始我見他只逗著取樂,到後來便不敢放肆,認了他是老師。許多人都笑我認三歲半的小孩為師,是我瘋了,或耍矯情。我說這就是你們的錯誤了,誰規定老師只能是以小認大?孫涵泊!孫老師,他是該做我的老師的。
幼兒園的阿姨領了孩子們去郊遊,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給大家,輪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著白,鼻翼一扇一扇的。阿姨問:你不要?他說:「花疼不疼?」對於美好的東西,因為美好,我也常常就不覺得了它的美好,不愛惜,不保衛,有時是覺出了它的美好,因為自己沒有,生嫉恨,多誹謗,甚至參與加害和摧殘。孫涵泊卻慈悲,視一切都有生命,都應尊重和和平相處,他真該做我的老師。
晚上看電視,七點鍾中央電視台開始播放國歌,他就要站在椅子上,不管在座的是大人還是小孩,是驚訝還是嗤笑,目不旁視,雙手打起節拍。我是沒有這種大氣派的,為了自己的身家平安和一點事業,時時小心,事事怯場,挑了雞蛋挑子過鬧市,不敢擠人,唯恐人擠,應忍的忍了,不應忍的也忍了,最多隻寫「轉毀為緣,默雷止謗」自慰,結果失了許多志氣,誤了許多正事。孫涵泊卻無所畏懼,竟敢指揮國歌,他真該做我的老師。
我在他家書寫條幅,許多人圍著看,一片叫好,他也擠了過來,頭歪著,一手掏耳屎。他爹問:你來看什麼?他說:「看寫。」再問:寫的什麼?說:「字。」又問:什麼字?說:「黑字。」我的文章和書法本不高明,卻向來有人恭維,我也是恭維過別人的,比如聽別人說過某某的文章好,拿來看了,怎麼也看不出好在哪裡,但我要在文壇上混,又要證明我的鑒賞水平,或者某某是權威,是著名的,我得表示謙虛和尊敬,我得需要提拔加獲獎,我也就說:「好呀,當然是好呀,你瞧,他寫的這副聯,××××××××××春,多好!」孫涵泊不管形勢,不瞧臉色,不慎句酌字,拐彎抹角,直奔事物根本,他真該做我的老師。
街上兩人爭執,先是對罵,再是拳腳,一個臉上就流下血來,遂抓起了旁邊肉店案上的砍刀,圍觀的人轟然走散,他爹牽他正好經過,便跑過去立於兩人之間,大喊:「不許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不許打仗!」現在的人很煩,似乎吃了炸葯,雞毛蒜皮的事也要鬧出個流血事件,但街頭上的斗毆發生了,卻沒有幾個前去制止的。我也是,怕偏護了弱者挨強者的刀子,怕去制伏強者,弱者悄然遁去,警察來了脫離不了干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是一走了之,事後連個證明也不肯做。孫涵泊安危度外,大義凜然,有徐洪剛的英勇精神,他真該做我的老師。
春節里,朋友帶了他去一個同事家拜年,牆上新掛了印有西方諸神油畫的年歷,神是裸著或半裸著,來客沒人時都注目偷看,一有旁人就臉色嚴肅。那同事也覺得年歷不好,用紅紙剪了小襖兒貼在那裸體上,大家才嗤嗤發笑起來,故意指著裸著的胸脯問他:這是什麼?他玩變形金剛,玩得正起勁,看了一下,說:「媽媽的奶!」說罷又忙他的操作。男人們看待女人,要麼視為神,要麼視神是裸肉,身上會癢的,卻絕口不當眾說破,不說破而再不會忘記,獨處里作了非非之想。我看這年歷是這樣的感覺,去廟里拜菩薩也覺得菩薩美麗,有過單相思,也有過那個——我還是不敢說——不敢說,只想可以是完人,是君子聖人,說了就是低級趣味,是流氓,千刀萬剮。孫涵泊沒有世俗,他不認作是神就敬畏,燒香磕頭,他也不認作是裸體就產生邪念,他看了就看作是人的某一部位,是媽媽的某一部位,他說了也就完了,不虛偽不究竟,不自欺不欺人,平平常常,坦坦然然,他真該做我的老師。
我的老師話少,對我沒有懸河般的教導,
『拾』 尊敬老師的主題班會應該怎麼開
我愛你,尊敬的老師》主題班會教案
教育目的:使學生深刻了解尊師的內涵,把對老師的尊敬化為奮發向上學習的動力,做一名遵紀好學的好學生;
教育重點:培養學生具有尊師的良好道德品質,把對老師的愛化為前進的動力;
教育難點:認同老師職業所蘊藏的價值取向 ,例如奉獻、敬業、愛等;
教育對象:全體學生;
教育形式:唱誦、訪談、表演、製作
活動准備:
1、確定活動主持人男女各一名;
2、製作班隊會報頭,以《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做背景音樂[課件1];製作《采訪表》[課件2]; 出好情境判斷題 [課件3];
3、錄制《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的錄音帶;
4、特邀嘉賓:各任科老師;
5、准備鮮花若干束;
6、准備製作謝師卡的材料,如卡紙、彩筆、剪刀等。
教育內容:尊師,愛師;
活動過程:
一|、導入:在播放《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的歌聲中,主持人宣布《我愛你,尊敬的老師》主題班隊會開始。(顯示課件1 )
二、鮮花敬師
女:同學們,《長大後我就成了你》這首歌道出了老師的崇高和偉大。
男:今天我們就是要藉此機會來表達我們對老師的熱愛之情,崇敬之情和感激之情。
女:同學們,以往都是我們坐著,老師站著,他們把45分鍾站成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他們在相同的地方送走了一批批人才,放飛了一群群白鴿,而留下的總是自己,今天我們應該讓老師歇一歇,讓老師享受一下桃李芬芳的幸福。
全體同學:對,請老師歇著,讓老師享受一下桃李芬芳的幸福!請讓我們為我們尊敬的老師獻花。(各組派代表為老師獻花)
三、獻歌頌師
男:同學們,我們已經步入初中,曾得到無數老師的教誨和關愛。
女:我們雖然還不夠懂事,卻深知老師的博愛和偉大。
合:我們的每一點知識,我們的每一個進步,都滲透著老師的汗水和心血。
女:大家想不想藉此機會來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敬愛之情呢?下面就請同學們給老師獻上一支歌《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略)
男:下面請第二小組的同學集體朗讀《我愛您——老師》。
我愛您——老師
(領):老師啊老師
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個嚴寒酷暑,
(合):您默默無聞地奉獻著自己的一切。
(獨):老師啊老師,您的家在何方?
(合):您的家在學校!
(獨):您的心在哪裡?
(合):您的心在您的學生當中!
(獨):您伴著朝霞走上講台,又踏著月色歸去,……您為我們付出的太多太多!
(合):您是真正的園丁。
(獨):您的生命——
(合):因耕耘而芬芳,因開拓而閃亮,因奉獻而充實。
(獨):您的生命是一團火。
您的生活是一曲歌。
您的事業是一首詩!
(合):啊,我愛您,我親愛的老師。
四、采訪誇師
女:有人說老師是梯,偉岸的身軀托著我們稚嫩的雙腳,一步一步攀高。
男:有人說老師是燭,以不滅的信念為我們照亮前進的道路。
合:你了解自己的老師嗎?讓我們走近老師,給老師畫張靚像吧!(顯示[課件2〖采訪表〗] 根據對老師的訪談,和同學們一起交流心得,共同分享對我們老師的了解。
教師姓名: 年齡: 任教學科: 教齡: 年齡:任教學科:教齡:
他(她)這樣看待學生:
他(她)對學生的期望:
他(她)這樣看待所教學科:
他(她)的興趣愛好;
他(她)最愛讀的書:
近期他(她)的煩惱:
近期他(她)最高興的事:
他(她)每天的工作時間:
他(她)這樣看待自己的工作:
他(她)對自己的評價:
通過采訪,我們小組的感受是:
小組采訪;小組代表談感受;(略)
男:每個老師都有煩惱,但他們總會選擇帶著微笑走進課堂;
女:每個老師心目中都有他們的好學生,但他們知道在自己心裡必須裝著所有的學生;
男:每個老師都會遇到令他們煩惱的學生,但他們知道教育需要等待,需要耐心;
女:每個老師都要承受工作的壓力,但他們心中最大的壓力是來自學生的期盼;
男:人們常用「如詩如畫」來比喻世間美不可言、令人憧憬的境界;
合:我們深感老師遠比蠟燭更永恆,照亮別人,升華自己,即使比作「春蠶」也是絲雖盡,身不死。蠶化蛹 ,蛹變蛾,蛾孕寶,無窮無盡。
女:那真是如詩如畫!是敘事抒情融一體的「詩集」。
合:同學們,從古到今有許許多多贊美老師的詩句和文章。讓我們根據自己的體驗,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誇誇我們的老師吧 !
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
學生a:我把老師比作太陽,她給我溫暖,給我能量 ,照我成長。
學生b:我把老師比作鋪路石,讓我們踏著她走向遠方。
學生c:我把老師比作大海,她有廣博知識和寬廣胸懷
學生d:我把老師比作小草,默默無聞但精神高尚。
學生e:我把老師比作媽媽,教我做人,催人成長。
男:同學們的發言精彩極了,要我來說,世界上具有最偉大的人格是誰?是老師!全體同學熱烈鼓掌。
女:下面請四位同學表演小品《家訪》。
(小品《家訪》,表現一女教師犧牲休息時間,不顧體弱和勞累,幫助一對教子無方的家長來教育孩子。)
五、漫談尊師
男:老師的形象是平凡的,但老師的精神卻是偉大的。他們是知識的傳播者;他們是我們的延續者;他們是靈魂的啟迪者;他們是太陽底下最高尚的人。
女: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以來就有尊敬老師的優良傳統。哪位同學來講講名人名家尊師的故事?
男生f:講宋代學者揚時《程門立雪》的尊師故事:(略)
女生g:講毛主席尊敬徐特立老師的故事:(略)
男:尊重老師就是尊重知識,尊重文明。尊重老師也是一個人有良好品德、修養和見識的具體表現。那些學者、偉人始終都把尊師視為很重要的品質。我們這些正在接受老師教誨的學生更應尊師。誰能說說平時你是怎樣尊師的?
男生h:見到老師熱情打招呼;下課時,請老師先走;上下樓梯請老師先過,進老師辦公室先喊「報告」,老師允許了再進去;老師遇到困難去幫助……
女:這位同學們講得很好,所列舉的都是我們應該做到的。現在我出兩道判斷題,要求大家能更深刻地理解尊師的深層含義。(顯示課件3)
題一:有位同學對老師很有禮貌,學習成績也不錯,但作業潦草,他的好朋友說他作業潦草是不尊敬老師,而他說這與尊師無關。
問:他的看法對嗎?
女生j:不對。我們尊師,不僅在日常行為上要有禮貌,更要聽從老師的教誨,虛心接受老師的意見。
題二:有位同學上課經常不聽講,有時還與其它同學講話,老師批評他不尊重老師。
問:老師的說法對嗎?
女生k :對。因為尊師 ,最主要的是尊重老師的勞動。
男:老師很累,卻無怨無悔;
女:為了祖國,為了民族,老師您默默地耕耘,無私地奉獻。
男:老師,我們知道您不需要鮮花和掌聲,您不看重享樂和金錢……
女:您要的是我們的勤奮和求知;您要的是我們的進步和成才。
合:我愛你,我尊敬的老師!
男:現在我們一起宣誓!
全體同學:我們宣誓!為了民族,為了中華,為了21 世紀我們要自律自尊、自信自強、刻苦學習、勇於探索、一起走向光輝燦爛的明天!
六、制卡謝師
放音樂《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學生在音樂聲中制卡,制好後送給老師作紀念。
七、主題班會結束。
八、課後的收獲與思考
通過本次活動,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增進學生與老師的感情;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怎樣使初中生從對教師依附到人格獨立的轉變,既「向師性」轉為「獨立性」,擺脫對老師遵從害怕的心理,構建新型師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