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毓老師生平

毓老師生平

發布時間: 2021-08-19 04:43:14

A. 教師適合讀的優秀書籍

(一)職業認同類(7)本

1.《孔子傳》 鮑鵬山著 中國青年出版社

2.《給教師的建議》 【蘇】B.A.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譯 教育科學出版社

3.《孩子們,你們好》 【蘇】阿莫納什維利著/朱佩榮譯 教育科學出版社

4.《第56號教室的奇跡》 【美】雷夫·艾斯奎斯著/卞娜娜譯 中國城市出版社

5.《過去的教師》 商友敬著 教育科學出版社

6.《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 吳正憲、竇桂梅等著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7.《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 【美】帕克·帕爾默著/吳國珍等譯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二)專業發展類(15)本

8.《評注》 高時良 人民教育出版社

9.《毓老師說大學》 愛新覺羅•毓鋆講述、陳絅整理 上海三聯書店2015

10 .《陶行知教育名篇選》 陶行知 著/董寶良編選 人民教育出版社

11.《蔡元培教育論著選》 蔡元培 人民教育出版社

12.《教育的目的》【英】懷特海著/庄蓮平,王立中譯文匯出版社

13.《什麼是教育》 【德】卡爾·雅斯貝斯著/鄒進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4.《民主主義與教育》 【美】約翰·杜威著/王承緒譯 人民教育出版社

15.《復雜性理論與教育問題》 【法】埃德加·莫蘭著/陳一壯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

16.《兒童心理學》【瑞士】J.皮亞傑、B.英海爾德著/吳福元譯 商務印書館

17.《思維與語言》 【蘇】列夫·維果茨基著/李維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

18.《兒童的人格教育》【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

19.《靜悄悄的革命》 【日】佐藤學著/李季湄譯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有效的學習型學校——提高學生成績的最佳實踐》【美】杜富爾、埃克著/聶向榮等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1.《道德發展心理學:道德階段的本質與確證》【美】科爾伯格著/郭本禹譯華東師大出版社2004

22.《兒童發展》(美)貝克,吳穎譯 江蘇教育出版社

(三)視野拓展類(8)本

23.《教師人文讀本》增訂本(上中下) 張民生、於漪主編 上海辭書出版社

24.《唐宋詞十七講》 葉嘉瑩 北京大學出版社

25.《公正》【美】邁克爾·桑德爾著/朱慧玲譯中信出版社

26.《一篇讀罷頭飛雪,重讀馬克思》 韓毓海 中信出版社

27.《美的歷程》 李澤厚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8.《中國哲學簡史》 馮友蘭著/塗又光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

29.《蘇菲的世界》[美] 喬斯坦·賈德,蕭寶森譯 作家出版社

30. 《萬物簡史》 比爾·布萊森著,嚴維明陳邕譯 接力出版社

B. 鍾靈毓的實踐貢獻

一、「讓經典插上聲音的翅膀」朗誦會
鍾靈毓老師繼2007年11月15日首次策劃並成功推出「讓經典插上聲音的翅膀」南充市實驗中學經典詩文朗誦會之後,於2010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晚再次策劃並成功推出「讓經典插上聲音的翅膀」南充市實驗中學第二屆經典詩文朗誦會。
本次詩文朗誦賽分為五個篇章:【第一篇章 遙遠的嬌美——詩經風韻】、【第二篇章 永恆的清峻——魏晉風骨】、【第三篇章 夢幻的瑰麗——唐詩風流】、【第四篇章 平仄的壯美——宋詞風雲】、【第五篇章平易的親切——新韻風華】。每個篇章開場,在大氣恢宏的鼓聲、華美悠揚的編鍾音樂聲中,在凝練詩意的篇章解說中,八名手提古韻十足、書有各時代名的紅燈籠的青春女孩列隊上場,並以古典橫軸展示篇章名。
整台朗誦會共展示各個時代重要詩人的重要作品27篇。在典雅、庄嚴、和諧、浪漫的詩意氛圍中,師生們以樂器演奏、載歌載舞、戲劇表演、武術表演和獨誦、合誦等形式,輔以符合時代特徵和作品內涵的場景布置、服裝道具,淋漓盡致地演繹了詩歌之韻、詩歌之美。
在參與朗誦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們進一步了解了輝煌燦爛的華夏文化,體味了神韻悠長的詩文之美,培養了組織協調能力、設計製作能力和語言表現能力,增強了校園和班級的凝聚力與向心力,推動了校園和班級的進步與和諧發展。

二、南充市實驗中學素質教育成果匯演
2010年5月22日上午,由鍾靈毓老師擔任策劃和撰稿的「南充市實驗中學第八屆家長會素質教育成果匯演」成功舉行。
南充市素質教育成果匯演節目單 序號 節目名稱 表演者 1 學生朗誦:《詩經 小雅 鹿鳴》 張晉粱 王佳旖孫茜何倩任冶 等 2 健美操:《舞動的青春》 羅舒蕾 李玥 王坤玉 等 3 學生英語秀:《If you are happy》 蒲依然 蹇強 羅鑫 等 鋼琴伴奏:謝璐 4 學生演講:《有一種愛叫做管教》 程禹 何靜林 5 教師器樂:《新疆之春》 謝璐 許貴生 6 學生朗誦:《從軍行七首》 王之 等 7 學生體育成果展示:《田徑風采》 蘇蘭 等 8 學生才藝:恰恰舞《自然節奏》 青爽 黨琪 唐瑤 青素宇 9 學生英語秀:《Two rabbits and a farmer》 袁媴 楊文強 陳怡龍 等 10 教師獨唱:《千百年後誰又記得誰》 吳磊 李敏 謝璐 11 朗誦:《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 趙智彬 12 學生才藝:中西器樂《名曲聯珠》 王小允 覃怡 等 13 學生英語秀:《Foreigners are coming》 趙智彬 張鑫雨 王坤玉 等 14 師生合誦:《你我一樣》 語文組老師和學生 15 學生合唱:《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
《瑤山夜歌》 演唱:南充市實驗中學少年合唱團
指揮:呂琴 鋼琴伴奏:謝璐
繪畫設計

C. 台灣易經大師劉君祖的老師是誰

劉君祖先生以台大環境工程研究所的科學人背景治經學,受業於前清遺老毓鋆,在毓老師的私人講堂「奉元書院」讀遍中國重要經典,深受啟發。

愛新覺羅.毓鋆,乃禮親王世鐸之孫,和碩禮親王誠厚之子。世鐸在光緒年間(1875年-1908 年)曾擔任軍機處首席軍機大臣。愛新覺羅.毓鋆,外界都敬稱他為「毓老」而不名,毓老自幼受宮庭教育,即長又師事陳寶琛(皇儲之家庭老師、宣統帝之太傅)、鄭孝胥、羅振玉、柯劭忞(蒙古史學者)、王國維、康有為、梁啟超、和葉玉麟諸先生,習經史子集之學,另有英國人庄士敦先生(Reginald Johnston)授西洋之學。毓老此後自學三十餘年(按:約指至1970年之時),本《易經》以為體,而據《春秋》公羊學以為用。

D. 愛新覺羅·毓鋆的個人生平

號安仁居士,1906年10月27日(清光緒三十三年九月初十)-2011年3月20日),乃禮親王世鐸之孫,和碩禮親王誠厚之子。世鐸曾出任光緒皇帝時期(1875年 - 1907年)軍機處之首席軍機大臣。
愛新覺羅·毓鋆,外界都敬稱他為「毓老」而不名,毓老自幼受宮庭教育,即長又師事陳寶琛(皇儲之家庭老師、宣統帝之太傅)、鄭孝胥、羅振玉、柯劭忞(蒙古史學者)、王國維、康有為、梁啟超、和葉玉麟諸先生,習經史子集之學,另有英國人庄士敦先生(Reginald Johnston)授西洋之學。毓老此後自學三十餘年(按:約指至1970年之時),本《易經》以為體,而據《春秋》公羊學以為用。
毓老在台灣宣揚中華文化六十餘年,述而不作,及門第子有上萬人之多,遍及海內外與各行業。毓老一生倡經世致用之學並注重對時勢之分析,為四書五經、諸子百家注入了真實的生命和和生機,2011年3月20日於台北市家中辭世,享壽106歲。

E. 祝慶藩的生平事跡

他一生把吏部、戶部、兵部、禮部、刑部、工部這六大中央部門幹了個遍,每個職務上都卓有建樹,深得嘉慶皇帝的贊賞。最後,乾脆把太子旻(mín)寧(即後來的道光皇帝)交給他管理。這就誕生了中國歷史上關於太子教育的一段佳話,也是後人談到祝慶藩最為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
那是一個春日,風和日麗,桃紅柳綠。金碧輝煌的紫禁城皇宮內的毓慶宮里跪著一個身著袞龍馬褂的少年,頭上沁出了汗珠,有時下意識拘謹地挺挺腰,大概是跪得太久,腰腿酸麻之故吧!上首書案旁正襟危坐一個老年官員,手捻花白鬍須,炯炯目光十分嚴厲,他在教訓少年。
「最近,你有時半日、一日甚至幾日不讀書,在干什麼?學業倒退了!你看,你近日做的什麼文章?文理不通,字跡了草。雖有起、承、轉、合,然而空洞無物,泛泛而論。」
「春光大好,母後時常領我去御花園觀花,去北海泛舟看柳。有時去城外踏青,玩耍,誤了些功課。」少年抹了把汗答道。
「噯——!真是白屋出公卿,富貴出餓殍!古聖賢身居陋巷,簞食瓢飲,囊螢映雪,鑿壁偷光,身處逆境,發憤讀書,逆流而上!你身處富貴,處境與其相比是天壤之別,讀書學習也是天壤之別!」
這個少年就是嘉慶皇帝的皇太子,後來的清宣宗道光皇帝,這個老官員就是太子太傅,小皇帝的老師祝慶藩。他博學多才,剛直不阿,德高望重,受人敬仰。
「娘娘千歲駕到!」毓慶宮外,內侍高叫。
祝慶藩慌忙接駕,皇後娘娘在宮娥彩女和內侍們眾星捧月般的簇擁下,怒不可遏地闖入毓慶官。她不等太傅搭話,一把拉起跪在地上的太子說:「我兒學也為君,不學也為君!」說著拉太子就往外走。
「學則為堯舜之君,不學則為桀紂之君!」太傅高聲對答。
祝太傅的回答義正辭嚴,擲地有聲!娘娘和眾人為之一怔,被這錚明響亮的回答所鎮懾,匆匆而去的腳步不得不倒退回來。
「祝太傅,時過中午,未見太子回來用膳,派內侍來接太子,內侍回報太子在罰跪,不知何故?」皇後面帶余怒問道。
「近來太子荒廢學業。」
「春光明媚,蝶舞鳥鳴,春色誘人呀!你就放鬆些,讓太子賞玩賞玩春色,免得悶壞了。」
「我也是給了他一點時間去瀏覽一下春色的,但游春不能沒有節制,一連幾日不讀書!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少!業精於勤而荒於嬉!春色宜人,正宜記書。娘娘千歲心疼太子,怕其發悶,放縱他戲嬉,與其說是愛他,倒不如說是害他!」太傅誠懇地說。
娘娘的氣平了一些,坐了下來,也讓太傅坐了下來敘話。
「我想,太子略讀些書也就行了,將來治國也不難,至於辦事還有文武大臣呢!」皇後講。
「堯舜之所以成為有道明君,萬古贊頌,正因為他們發憤圖強,造福於天下。以後,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困而著春秋。文王成為堯舜之君,孔子成為聖人萬世敬仰;桀紂之所以成為無道昏君,正因為他們不學無術,迷於聲色犬馬淫樂無度,戕害天下百姓,以致萬世怒指。不讀書,不知立身;不讀史,不知興衰,以史為鏡,縱觀上下五千年,以為鑒借,勵精圖治。娘娘願太子為堯舜之君呢?還是願太子為桀紂之君呢?」
祝太傅當義不讓,引經據典,慷慨陳詞,句句中肯,娘娘甚是感動,忙命太子再次跪了下來,直到太子認錯,表示悔改,才叫他起來吃午飯。 說到祝慶藩還不得不說到一個人,一個叫牛鑒的人。
「牛鑒事件」足見祝慶藩的政治影響和不凡的歷史識辨能力。
這牛鑒是甘肅武威人,嘉慶十九年進士,道光帝對牛鑒很賞識,授雲南糧儲道,山東按察使,陝西布政使。每到一地,興利除弊,政績顯著。後因與陝西巡撫意見不合,稱病辭官。道光十八年,道光帝召見他說:「你的病我知道,是和巡撫不合,你可以說是一個守正不阿、和而不流的人啊!」第二年八月,補授河南巡撫(代省長)。在赴河南前,道光帝召見他說:「朝廷大臣沒有人推薦你,我知道你可用,所以用了你。你把官當好,則我就算知人。否則就是我不知人,過失在我。」
牛鑒在河南最突出的政績是治理水患。河南沿黃地區經常發生水災。他下車伊始,沁河治理是第一大功,既疏通了漕運,又便利了農田灌溉。道光二十一年六月的60餘日的省城開封抗洪保城大戰的勝利是他的第二大功勞。
因牛鑒功勛卓著,這年九月初五日,他奉調代理兩江總督。
開封地區的士紳和百姓,聽到牛鑒要調走的消息,立即星夜上疏,請求留任。臨行前一天,有一千多人守在巡撫門前,哭求挽留,經夜不散,他只好繞道而行。但沿途跪送的人仍不絕於路。署河東河道總督王鼎說:「百姓於撫軍之去,猶嬰兒之失慈母矣!」由此足見他在河南巡撫任內,給人民辦了好事,人民是非常愛戴他的。
學了中國現代史都知道吳淞口保衛戰,都知道一戰而英勇成名的英烈陳化成,也一定記得那個在英軍隆隆炮聲中丟盔棄甲潰逃的兩江總督牛鑒。《南京條約》簽訂後,治牛鑒「貽誤封疆罪,褫職逮問」——撤職查辦。
但是,河南老百姓不忘牛鑒舊恩,修造生祠為他祈禱。為了把河南民意直達皇上,時任司寇的祝慶藩,代河南百姓呼籲寬恕牛鑒。
祝慶藩在道光帝面前詳陳牛鑒在河南的政績及百姓的要求, 道光帝很是重視,於道光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下令:「(牛鑒)不入朝審辦理。」第二年二月十六日又下令:「牛鑒著加恩釋放,發往河南交巡撫鄂順安差遣委用。」並在給鄂順安的諭旨中特別指出「該革員前在河南巡撫任內頗得民心」等語。
牛鑒釋放到達河南省境內時,沿途「壺漿溢路,輿不得前,老稚爭搴車帷,急欲一睹其面,夾道歡呼,有喜極而泣者」。他一到河南,即抓勸捐,抓水利工程,又辦了不少好事。
牛鑒再次有造福河南的機會,不能不說祝慶藩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為河南又挽留了一大功臣。從這個意義上講,祝慶藩此舉也間接留住人才,福澤河南啦。 祝慶藩生活在清朝盛極而衰的歷史轉折時期,他的政治生活也同樣滲透了鴉片戰爭,太平天國,捻軍起義這些中國歷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歷史事件。祝慶藩的政治生涯也深深打上這無法迴避的鮮明的烙印。
牛鑒事件,祝慶藩沒有迴避其中。他深知,吳淞炮戰失敗,並不是牛鑒特別的貪生怕死,而是他對近代戰爭升級的殘酷一無所知。皇帝也並不會特別恩准一個貪生怕死的可憐蟲,連他自己也才在大英帝國的轟隆炮聲中,睜開了眼睛,驚懼的看著外面的世界,做醒了我大清王朝是天朝第一的美夢。
鴉片戰爭,祝慶藩深深懂了牛鑒,更懂了道光皇帝,也懂了自己。
像曾國藩一樣,祝慶藩這樣的重臣也被派回本省,辦地方武裝——團練,以剿滅瘋狂燃燒的內亂——太平天國起義,捻軍起義。
河南境內沿淮河、黃河咆哮的是捻軍。
咸豐二年(1852年)11月,張洛行領導的捻軍在安徽毫州起義,轉戰入於河南的鹿邑、寧陵、商丘等縣。年底,因太平軍由武昌北上,當局在全省實行戒嚴。 咸豐三年,3月16日清廷命祝慶藩以內閣學士的身份同河南籍的前廣西巡撫周之琦、廣東布政使王廷蘭等回原籍辦理河南團練。
河南當時的一百多個縣,半數以上都有捻軍大規模的活動,加上鎮壓太平天國起義臨時徵收的各種稅捐所迫,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到處都像火葯桶,遇火就會爆炸,各地的小股起義風起雲涌,奪州占縣,此起彼伏。河南南部的信陽一帶是受太平天國沖擊的前線,加上捻軍活躍異常,形勢更加危急。
這時祝慶藩已年過七旬,但是,疲弱多病的他仍殫精竭慮,和捻軍在河南的主力軍奮戰不息。他長袍馬褂,坐在便捷的小轎子里,和同僚一起募兵練兵,指揮作戰,穿行於大大小小戰役的烽煙炮火之中。
祝慶藩和牛鑒一樣,本是學子出身,握筆文章,下馬理事,是他們的長項,對於戰爭幾乎是茫然於心的事情。然而,國難當頭,他們不得不秉承聖旨,亦軍亦政,以他們的滿腔忠誠,投身時事,從戰爭學習戰爭,開始他仕宦人生的新篇章。
一個七十六歲的老人從此掀開他人生新的篇章,多麼不易呀。然而,祝慶藩做到了。他能做到,沒有他人生歷程的任何政治優勢,憑的就是一腔忠誠。
祝慶藩到河南辦團練的時間不到一年,他就走到了他人生的盡頭。這年是1853年。這一年,太平軍佔領南京,建立太平天國 ,捻軍大規模在黃淮平原激盪,清政府內憂外患,搖搖欲墜。祝慶藩嘆息一聲,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不知對後世做過什麼樣的預言。 祝慶藩在70壽辰時,道光帝賜其「資敬延祺福壽」匾額,祝慶藩住宅稱「宗伯第」。死後葬於固始城東10公里的張家店,著有《奏疏稿》、《蒙求術》等專著,書法源於顏、柳,嚴謹不苟,雖有館閣風,但獨具一格。
在固始縣,一提起祝慶藩,差不多人人知道。祝慶藩出生在固始城關北後街,後來中了進士,就一直在京為官。他出名主要是為人正直,為官清廉,為師嚴格,留下了許多讓後人難忘的故事。這些故事如今在固始縣的街頭巷尾,茶餘酒後或乘涼的時候,是人們永遠撂不掉的話題。

F. 李東陽的人物生平

正統十二年(1447年),李東陽出生於京師的玄武湖西滸,李東陽的父親時年三十一歲。
景泰元年(1450年),李東陽能作徑尺大的書法,被稱為神童,明景帝下召驗試,並賜給李東陽菓鈔。
景泰三年(1452年),明景帝召請李東陽講讀《尚書》大義。
景泰四年(1453年),李東陽跟從老師展毓讀書學習,稍長,拜展毓為外傅。
景泰五年(1454年),明景帝再次召請李東陽講《尚書》大義,並下旨將李東陽送入順天府學為諸生。
景泰六年(1455年),李東陽在順天府學讀書。
景泰七年(1456年),李東陽在順天府學讀書,生母劉氏去世。
天順元年(1457年),明英宗復位,李東陽在順天府學讀書,受教於翰林院的黎淳。
天順五年(1461年),李東陽與劉大夏、楊一清同在老師黎淳門下讀書。
天順六年(1462年),八月,李東陽參加順天鄉試,中舉。本次順天府試陳鑒為主考官,劉宣為副主考官。
天順七年(1463年),二月,李東陽參加會試禮部,陳文為主考,柯潛為副主考。因為試院火災考試延期舉行。八月,延時的會試中李東陽中第一百八十五名。本次會試彭時為主考,錢溥為副主考。
天順八年(1464年),三月,殿試中李東陽取得二甲第一,被選為庶吉士。在翰林院中受教於劉定之、柯潛。 成化元年(1465年),八月,李東陽被授編修之職,參與修纂《英宗實錄》。
成化三年(1467年),八月,《英宗實錄》修纂成書,皇帝賜李東陽白金文綺,品秩升為從六品。
成化七年(1471年),夏,李東陽的元配妻子劉氏病卒。
成化八年(1472年),二月,李東陽奉父攜弟,南歸祖籍茶陵掃墓,途中所見所聞編寫成《南行稿》一書。九月,李東陽的岳父岳正病卒,李東陽寫有《祭外舅蒙泉先生文》一稿。
成化十年(1474年),正月,李東陽的三弟李東川病死,李東陽寫有祭文。十二月,李東陽九年任期滿,遷升為侍講。
成化十一年(1475年),六月二十一日,李東陽的長子李兆先出生。十月,李東陽再次喪妻,繼娶的岳氏病亡。
成化十二年(1476年),五月,李東陽的二弟李東山病亡,李東陽寫有祭文。李東陽入經筵侍班,同時兼撰講章。
成化十九年(1483年),李東陽任職九年秩滿,升為翰林院侍講學士。十一月二十六日,李東陽的三女兒出生。
成化二十年(1484年),二月,李東陽充當殿試讀卷官,並以侍講學士身份侍東官班。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六月九日,李東陽的次子李兆同出生。十二月二十日,李東陽之父李淳病故,李東陽守制。 弘治元年(1488年),閏正月,皇帝下召讓李東陽充當纂修官修《憲宗實錄》。
弘治二年(1489年),四月,李東陽守制期滿,除服,職位升為左春坊左庶子,仍兼任侍講學士。
弘治三年(1490年),三月,李東陽充當殿試讀卷官。
弘治四年(1491年),八月,《明憲宗實錄》成,李東陽以纂修實錄有功,職位升為太常寺少卿。
弘治五年(1492年),三月,李東陽受命供事日講,兼經筵講官。
弘治六年(1493年),二月,李東陽受命為會試主考官。六月,李東陽與傅瀚受命教導本次新晉庶吉士。
弘治七年(1494年),正月,李東陽與程敏政同受命教導翰林院中庶吉士。八月,徐溥等奏請,李東陽升禮部右侍郎,兼任侍講學士,專門負責內閣誥敕撰寫。
弘治八年(1495年),二月,李東陽次子李兆同夭亡。李東陽以原官與謝遷受命入內閣參預機務(入閣)。
弘治九年(1496年),三月,李東陽受命為殿試讀卷官。
弘治十年(1497年),三月,李東陽與徐溥、劉健、謝遷受命為總裁官,修撰《大明會典》。九月,李東陽請納長子李兆先為監生。
弘治十一年(1498年),二月,皇太子出閣讀書,賜李東陽太子少保、禮部尚書銜兼文淵閣大學士負責教導太子。四月,李東陽的四弟李東溟卒。
弘治十二年(1499年),正月,監生江瑢劾奏李東陽與劉健杜絕言路,嫉賢妒能,請求罷黜二人官職。三月,給事中華昶彈劾程敏政鬻題給徐經、唐寅,皇帝命李東陽覆校,李東陽以二人均不在錄取名單中奏報。七月,李東陽得病痔,明孝宗賜葯。
弘治十四年(1501年),三月,李東陽以昡暈等疾病為由請辭,皇帝不準。四月,李東陽再次上疏請求辭職,皇帝再次不準。五月再上書請辭,皇帝依然不準。七月,李東陽的長子李兆先病歿。十一月,李東陽去房山為自己挑選墓地。
弘治十五年(1502年),三月,李東陽充當殿試讀卷官。八月,李東陽為過繼子李兆蕃申請得到補蔭為國子生。十一月,明孝宗賜李東陽玉帶織金衣。十二月,李東陽參與編纂的《大明會典》成書。
弘治十六年(1503年),二月,明孝宗賜李東陽紅蟒衣一件。五月二十六日,李東陽與劉健、謝遷上言請求編寫《歷代通鑒纂要》,獲准。
弘治十七年(1504年)五月二十五日,李東陽上疏請求致仕,皇帝不準。五月三十日,李東陽以災異事件上疏求致仕,皇帝不準。十月,李東陽再次生痔病。十二月十五日李東陽以生病為由乞求退休,皇帝不準。十二月二十五日,李東陽再上疏求退休,皇帝不準。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二月二十一日,李東陽以疾病原因乞求退休,皇帝不準。三月,李東陽充殿試讀卷官。五月,明孝宗下召李東陽與劉健、謝遷入乾清宮共同領受顧命。明孝宗死,明武宗即位。七月,李東陽以輔導太子之功與謝遷同升少傅仍兼太子太傅。李東陽請辭,皇帝不準。八月十三日,李東陽與謝遷同授光祿大夫,勛柱國,皇帝賜李東陽以己身並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妻誥命。十二月,李東陽奉命修纂《孝宗實錄》。 正德元年(1506年),正月,李東陽與謝遷受命共同知經筵事。二月二十三日,李東陽與劉健、謝遷上疏乞退休,皇帝不準。二月二十九日,李東陽次再與劉健、謝遷乞求退休,皇帝不準。七月,皇帝冊立皇後,李東陽充當副使行納吉、納征、告期禮。九月,李東陽充當副使行冊妃禮。十月十三日,李東陽與劉健、謝遷上疏乞求退休。皇帝批准劉、謝二人離職,卻獨留李東陽。十月十五日,李東陽再次上疏乞求退休,皇帝不準。十月十六日,李東陽奏請乞求暫免朝參,只求能夠扶病入閣供事,皇帝准。十月二十四日,李東陽勸焦芳辭去兼任的吏部尚書職位。十一月,李東陽上疏乞求退休,皇帝不準。十二月十六日,皇帝賜李東陽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
正德二年(1507年),六月,李東陽進《歷代通鑒纂要》一書,而後以生病告假。八月,李東陽上書乞求退休,皇帝不準。
正德三年(1508年),三月,李東陽充當殿試讀卷官。八月,李東陽患上血痰嗽諸病症,並以病求告休息。九月李東陽乞求退休,皇帝不準。十月李東陽再次乞求退休,皇帝不準。
正德四年(1509年),四月,《孝宗實錄》一書成,李東陽率百官上表皇帝。四月十五日,李東陽以纂修實錄的功績,皇帝加李東陽享受正一品俸祿。
正德五年(1510年),九月,李東陽因為寧夏民亂平定,被皇帝加勛為特進左柱國,恩蔭其繼子李兆蕃為尚寶丞。十月,李東陽嫁洐聖公孔聞韶的女兒病歿。十一月十九日,李東陽被南京監察御史張芹彈劾其屍位素餐。
正德六年(1511年),三月,李東陽充殿試讀卷官。五月,李東陽以患鼻衄、痔漏等病上疏求致仕。十一月,李東陽因九載功績被皇帝下令兼食大學士俸祿,並賜給其誥命,恩准其在禮部擺宴。
正德七年(1512年),九月二十四日,直隸、山東、河南、江西等義軍被平,李東陽以運籌定議功勞被皇帝下旨賞銀兩表裹,並恩蔭其子侄一人世襲錦衣衛正千戶。十月四日,李東陽上疏懇求謝辭,皇帝下詔改蔭為六品文職。十二月二十七日,李東陽以身老生病懇求退休,皇帝准許,賜敕褒譽李東陽,下令有司時加存問,給李東陽月食八石待遇,恩蔭其侄李兆延為中書舍人。十二月三十日,李東陽上疏謝恩。
正德十一年(1516年),七月二十日,李東陽以病而終於正寢。明武宗追贈李東陽太師,謚文正。九月二十八日,李東陽葬於京西城西直門外畏吾村的祖坆之地。

G. 鍾靈毓老師的強悍對聯

南充市實驗中學吧中的題:
鍾靈毓老師的強悍對聯
2011年南充市實驗中學春節團拜會上即興創作嵌名聯 :

白雲川上嚴秋紅
青春來時夏志強
看到此聯你們有什麼想說的?
2011年春節校門對聯
一江綿延 小山承蓋 潤心本無聲 學貫中西縱天下
九州浩盪 大雅扶輪 誨人從未倦 教融古今源嘉陵
2010年國慶對聯
放眼華夏,載歌載舞,千姿競秀,江山多嬌,喜國慶,嫦娥二號衛星上廣寒宮殿。
舉目教壇,有詩有畫,百年樹人,校園爭輝,看明朝,南充實驗中學成巴蜀翹楚。

H. 殷承宗的個人生平

1941年,殷承宗出生在福建省廈門市鼓浪嶼的一個基督教家庭。3歲的殷承宗就對鋼琴音樂有濃厚興趣,7歲開始正式學習鋼琴演奏,9歲(1950年)在鼓浪嶼毓德女中禮堂舉行鋼琴獨奏會。
殷承宗12歲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兩個月後被蘇聯專家謝洛夫選入專家班,是該班年紀最小的的學員。1956年參加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全國音樂周開幕式,殷承宗作為音樂會上惟一一位少年擔任鋼琴獨奏。1956年,被蘇聯專家塔圖良選拔到中央音樂學院(當時在天津,至1958年遷北京)學習。一年後塔圖良調回蘇聯,殷承宗返回上海音樂學院,遇上他的第三位蘇聯鋼琴老師阿爾札瑪諾娃。中央音樂學院任教的蘇聯專家克拉芙琴科到上海講學,聽了殷的演奏後把他帶回中央音樂學院。1958年16歲的殷承宗第一次出國參加羅馬尼亞埃乃斯庫比賽,初試身手准備不足倉促上陣而名落孫山,回到北京在中央音樂學院繼續跟克拉芙琴科學習。 1959年,17歲的殷承宗參加維也納第七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鋼琴比賽,十位評委全部給予滿分而榮獲第一名。此後殷承宗受國家委派到蘇聯列寧格勒音樂學院學習,並准備參加1962年的第二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其間也經常聽音樂會、歌劇或看芭蕾舞演出、看畫展,拓展和豐富了藝術修養。第二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的參賽者中有如英國的奧格東和蘇聯的阿什肯納吉都是年逾25歲多次國際比賽折桂的職業演奏家,殷承宗面臨巨大挑戰。
比賽中殷承宗技驚四座,觀眾反響最為熱烈,評委給予高度評價:「殷承宗有著對音樂的深刻理解和無懈可擊的技巧」,「殷以他的才華征服了莫斯科人」。
在中蘇關系惡化、政治因素介入比賽名次排序的情況下,殷承宗屈居第二(第一名是後來成為世界著名鋼琴大師的阿什肯納齊)。
得獎後的殷承宗在蘇聯各地巡迴演出五六十場。蘇聯留學三年,殷承宗以各科滿分的優異成績,提前修畢鋼琴本科課程,並繼續修讀作曲和指揮。
1963殷承宗應招回國。毛主席為了解當時文藝界的情況安排於1963年12月31日舉行小型文藝晚會,殷承宗演奏彈了自己處女作《秧歌舞》,毛主席鼓勵殷承宗多搞民族的東西。1964年9月在「四清」運動中殷承宗被安排到北京通縣勞動鍛煉,深入接觸了底層農民。1965年於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到中國中央樂團擔任首席鋼琴演奏家。 由於鋼琴彈的都是西洋音樂,批判「封、資、修」的潮流之下,鋼琴的命運在中國跌入低谷。殷承宗看到當時出現的現代京劇、現代舞劇中京劇演員、芭蕾舞演員都活躍在舞台上,於是他不再消極等待,決心用實踐證明鋼琴能夠「洋為中用」、能夠為工農兵服務。1967年5月為紀念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二十五周年,各地掀起了組織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到社會上為群眾演出的熱潮,他和幾個朋友自發地採取一個大膽行動,把一台立式鋼琴搬到天安門廣場演出,從彈奏群眾熟悉的歌曲開始,接著讓觀眾隨意點奏。開始大多點的是當時全國流行的語錄歌。有觀眾要求聽京劇,而他當時對京劇一竅不通,但因中央樂團已搞了交響音樂《沙家浜》,他對該劇的曲調還比較熟悉,憑記憶彈了一點。回去後連夜趕寫了該劇中沙奶奶斥敵的一段,第二天找一個會唱的人一起回到天安門為群眾演出,反響非常熱烈。在天安門連演三天後,又到建國門等北京其它街頭去演出,受到觀眾的喜愛。隨後收到大量的群眾來信表示贊揚和鼓勵。
受天安門廣場演出經歷和觀眾點唱京劇的啟發,殷承宗有了創作《鋼琴伴唱紅燈記》的沖動。於是他到中國京劇院去拜師,並對京劇和鋼琴這兩種屬於東西方不同文化的藝術做了極為仔細的研究。1967年國慶節,在北京民族文化宮殷承宗和劉長瑜合作演出鋼琴伴唱《紅燈記》引起轟動,中央首長給予充分肯定。
此後殷承宗繼續完成李玉和、李奶奶唱段,1968年全部完成。《鋼琴伴唱紅燈記》被列入「八個樣板戲」名錄,成為「文藝與工農兵相結合,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榜樣。《鋼琴伴唱紅燈記》這一全新音樂形式的大膽嘗試,最成功之處在於將中西音樂文化中各自突出的優點相融合,為鋼琴音樂的民族化開辟了前所未有的的道路。
鋼琴伴唱《紅燈記》成功後,殷承宗開始考慮創作重大題材的鋼琴協奏曲音樂,讓鋼琴以主角身份站立起來,融入時代、融入大眾生活。當時一張大字報中講到中央首長接見中央音樂學院學生時說鋼琴應彈京劇、彈《黃河大合唱》、《歌唱祖國》。這給了他啟發。他找音樂學院的一些學生商量,最後主題落在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上。為創作鋼琴協奏曲《黃河》成立了創作小組,有殷承宗、儲望華、盛禮洪三人,加上殷承宗的學生許斐星做秘書,由中央樂團軍代表帶領,一行五人到黃河沿岸體驗生活。後來創作班子增加了劉庄、石叔誠(主要作為鋼琴演奏B角)。經過近一年的努力,1969年年底前作品基本完成。為了在第四段以「東方紅」旋律將音樂推向高潮,殷承宗閉門一星期反復推敲,將「東方紅」旋律融於整體,形成激情澎湃震撼人心的高潮。
1970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大會堂小禮堂審查《黃河》。演奏完畢,周恩來總理激動地喊出「星海復活了!」。1970年5月1日,鋼琴協奏曲《黃河》在北京民族文化宮正式公演。1971年,殷承宗隨中央芭蕾舞團出訪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南斯拉夫和英、法、意六國(後因故取消前往英、法、意的演出),每場演出芭蕾舞劇《白毛女》和《紅色娘子軍》之前都首先加演《黃河》。
1972年尼克松訪華後,中國文藝界迎來一個比較開放的時段。倫敦交響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和費城管弦樂團相繼來訪,殷承宗和這些樂團合作演出《黃河》。1973年與克勞迪奧·阿巴多率領的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合作演出給殷承宗本人留下深刻感觸,而與尤金·奧曼迪率領的費城管弦樂團的合作,紐約日報記者向美國報導中寫了許多對殷承宗的好評。之後日本方面邀請他去日本演出。日方希望他的曲目能夠中西各半,而中方只讓彈中國作品,但當時並沒有足夠多的中國作品可彈。殷承宗感覺到需要創作一批中國的鋼琴獨奏作品,使之能夠撐起整台音樂會。
殷承宗獲准組成由他和儲望華、劉庄、黎英海、杜鳴心、王建中等人參加的創作組,專門寫鋼琴獨奏曲。他和創作組部分成員連同鋼琴搬進當時正在整修未對外開放的北海公園里靠湖邊的一個環境清靜但設施簡陋的房子,室內沒有自來水、煤氣、廁所,要自己挑水、生火爐、使用室外公廁。殷承宗和他的同伴在此度過了創作豐收的一年。創作組選定了《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等能代表中國傳統音樂精華的一些古曲,拜訪了多位琵琶演奏家以及國樂老前輩楊蔭柳、曹安和等人,收集大量資料,聽大量錄音。經過一年的矛頭鑽研、創作,寫出《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三六》、《梅花三弄》、《百鳥朝鳳》等鋼琴獨奏曲。此後再去陝北采風,寫出陝北民歌組曲,殷承宗還用《鋼琴伴唱紅燈記》中的兩段改寫了鋼琴獨奏曲,杜鳴心用舞劇《紅色娘子軍》的音樂改寫了鋼琴組曲。兩年的努力,完成一個多小時的作品。用體現琵琶指法效果的演奏方法寫出的《十面埋伏》或許當時難以令人接受,沒能通過文化部審批。《十面埋伏》因此被埋沒十年,到1983年得到首演機會。1975年殷承宗應邀赴日本演出,除按日方要求演奏了《黃河》以及上述古曲,由NHK電視台錄像在日本播放。
1975至1976年間,殷承宗帶領中國藝術團(一個由六十多位從全國各地選拔上來,擁有器樂、聲樂、舞蹈各方面人才的表演團隊)到南美洲、非洲的一些國家訪問演出。
在中央樂團擔任領導的那段日子,他大部份時間在搞創作、出訪及為所有來訪的國家元首演出,參加拍攝了五部與鋼琴有關的電影:鋼琴協奏曲《黃河》、《鋼琴伴唱紅燈記》、中國藝術團演出的《百花爭艷》、英國記者格林拍攝的《前進,紅色的中國》(其中有與中央樂團演奏李斯特第二鋼琴協奏曲)以及記錄有第二屆柴可夫斯基鋼琴比賽片段的名為《音樂的春天》的記錄片。
殷承宗197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被提升為中央樂團黨委副書記,後又被任命為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曾被列入「四人幫」組閣名單,擬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1976年10月後被作為「四人幫在中央樂團的代表」,受到四年政治審查,其間被囚禁在樂團(隔離審查)十個月。在這不能練琴十個月里,他做了兩件事:一是撐手,十個月下來手不但沒萎縮,反而被撐大,能彈十度了(原只能彈九度)。二是在腦子里背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譜等以前彈過曲子。當時大家都想當然地認為「江青是殷承宗的入黨介紹人」,而江青作為「四人幫」之魁首被徹底打倒,組織上自然要重新考慮殷承宗的黨籍問題。李德倫對此予以澄清:「早在『文化大革命』前,黨支部大會就討論通過了殷承宗的入黨申請,我是介紹人。只是當時黨委沒批。我證明,他的入黨手續是完備的」,認為不該禁止他演出。事情逐步搞清後,殷承宗被允許恢復自由。他當獲悉在住家附近的河北梆子劇團有架鋼琴,通過同學吳靈芬的關繫到那裡練琴。已三、四年沒有演出的殷承宗,為了恢復演出感覺,每星期天請同學和朋友們來聽他演奏,慢慢把舞台感覺找了回來。一封反映殷承宗無法參加演出活動的信交到了文化部長黃鎮的手裡:「他的問題現在已查清了,他要求參加排練演出,但有關領導不知為什麼不讓他演出,硬要一個青年鋼琴家去音樂學院做教師工作。這種做法,在政策上是欠妥的,對於一個世界知名的鋼琴家來說,不讓他上舞台演奏,等於斷送了他的藝術生命,其影響和後果都是不好的。我認為應該改變這種做法,讓殷承宗參加排練和演出活動。」黃鎮完全同意此信的觀點,當即指示樂團安排殷承宗演出,並接見了殷承宗。
1980年7月16日晚,殷承宗在中央音樂學院禮堂舉行鋼琴協奏曲音樂會,由美國指揮家戴維·吉爾伯指揮中央樂團交響樂隊協奏,演奏了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和李斯特第二鋼琴協奏曲。全場聽眾起立報以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長達十分鍾之久。這是殷承宗文革後首次重登舞台。
1982年1月,殷承宗在民族文化宮禮堂,再度由戴維·吉爾伯指揮中央樂團交響樂隊協奏,演出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這是該名作在中國的首演。演出大獲成功。
美國著名鋼琴家、歷任柴可夫斯基和肖邦國際比賽評委的尤金·李斯特教授聽了殷承宗獨奏音樂會後說:「1962年我在莫斯科聽過殷承宗的演奏,他的技巧,演奏也很輝煌。二十年後的今天再聽,覺得他更加成熟,演奏更有說服力,最主要的是他自始至終把技巧融在音樂里,把我完全迷住了。我聽了幾十年的鋼琴演奏,耳朵都聽出了繭,但殷承宗的演奏卻使我耳目一新。他不愧為青年鋼琴大師。」 經歷風雨的殷承宗有了到國外去重新開始奮斗的想法。審批手續幾經周折終獲批准。1983年3月,他攜五歲大的女兒踏上了完全陌生的美國,開始新的艱苦創業。1983年9月28日,殷承宗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行了首次獨奏音樂會。《紐約時報》發表評論:「對於我們這些常以「孤立」來形容中國歷史的人,殷承宗使我們驚訝。四十二歲來自中國的鋼琴家星期三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行他在紐約的首演,展現的不僅是他對樂器的卓越控制,還有他對樂曲的正確理解。在所有的樂曲中,殷承宗表現了對古典音樂的敏銳而又自然的領悟,特別是他彈奏的莫扎特,他能感覺到音樂中張與弛的對比,並恰到好處的強調適當的片段。殷承宗在貝多芬和李斯特的樂曲里,展現出超人的力度和速度,證明他可以跟其他一流的鋼琴家並駕齊驅。」。
1985年,殷承宗在華盛頓舉行獨奏會後接受美國電視台采訪時對記者說:我到美國要干三件事。第一,我要在全美各地演出,在好的音樂廳演出,實現我從小就想到全世界演出,灌唱片的夢想。第二,在可能的情況下向美國和世界的聽眾介紹中國的鋼琴藝術。第三,今後年紀大時,把自己積累的經驗傳授給年青的鋼琴家。赴美後成功轉型為職業演奏家的殷承宗,足跡遍及美國四十個州和俄、英、德、芬蘭、加拿大、韓國、新加坡等國,多次到台灣、香港演出,在許多著名的音樂廳舉辦過幾百場演奏會,其中包括五次卡內基音樂廳、三次林肯中心以及倫敦威格默音樂廳、莫斯科音樂學院大廳、聖彼得堡愛樂大廳等等。殷承宗終於成功地登上並站穩在國際樂壇。《華盛頓郵報》評論說:「殷承宗的莫扎特是速度保守而嚴謹,表現出正宗古典的風格,他的舒伯特表現了高尚的氣質。而今有些已成功的鋼琴家避忌選擇李斯特的曲目,但殷承宗的B小調奏鳴曲的演奏證明了他是李斯特專家。」 《芝加哥論壇報》評論說:「在這個追求准確的時代,能聆聽殷承宗這樣的演奏是一種享受。它勇於冒險的精神在技巧復雜又艱難的李斯特B小調奏鳴曲中表露無遺,這首號稱為李斯特鋼琴作品中最高成就的奏鳴曲,給予表演者的挑戰在於如何把眾多的音群和變化的動機組合成有條理的陳述。殷承宗對此曲的處理加了幾許的炫耀,使得他的演出成為當今最有力的詮釋之一。」《舊金山記事報》評論說:「殷承宗是屬於詩人、哲學家型的藝術家。他的演出絲毫沒有為炫耀而炫耀的傾向。他用恰到好處的控制和驚人的技巧流暢地表現了樂曲的深度。他的技巧在樂曲需要時表現得淋漓盡致。從這個角度看,殷承宗的風格極像阿勞,或許還要更細膩、更敏感。他的演出有少見的穩重和高貴的氣質。」《紐約時報》評論說:「殷承宗對圓滑的連音和歌唱般的音色特別注意,實在很難得聽到一位演奏家把鋼琴的音色表現得如此動人,如此富有感情---這是以靈敏的美感把琴音本身的美完全表現出來。」《波士頓環球報》評論說:「殷承宗的演奏風格是誠實直接且有權威性。在斯克里亞賓熱情的第五號奏鳴曲中更是剛強、刺激而又充滿豐富色彩。這首曲子有著奇特的組合,包括瘋狂的速度和沉靜的夢幻,因此有時會顯得放縱或失去理智。殷承宗的演出既火爆又寬廣,保持了一種特有的理智。」1990年秋天殷承宗應蘇聯「柴科夫斯基明星協會」邀請參加柴科夫斯基150年誕辰紀念演出。
殷承宗一直努力把中國作品介紹給美國和全世界。1996年他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演出《十面埋伏》和《春江花月夜》,1997年在林肯中心演出鋼琴協奏曲《黃河》。聽眾反應熱烈,輿論界給予高度評價,把《十面埋伏》譽為「中國第一狂想曲」,說殷承宗是「將東方帶到西方」的中國傑出音樂家和「最令人興奮的鋼琴家」,而《黃河》則成為在全世界演奏的經典曲目。
培養學生是殷承宗的第三個願望。許多優秀的青少年鋼琴家跟他學過琴,當中不少學生在國際比賽中得過大獎,諸如96年英國里茲鋼琴比賽第一名、95年波格萊里奇鋼琴比賽的頭獎都是他的學生,在柴可夫斯基青少年鋼琴比賽中,他的學生得過第一、第二。殷承宗還曾擔任克里夫蘭音樂學院的常任演奏家和教授。他曾不取分文指導少年郎朗。
旅居美國十年之後的1993年,殷承宗接到來自祖國的邀請,為中央電視台35周年台慶演出鋼琴協奏曲《黃河》。當聽到主持人報幕時,他忍不住地流下了激動的淚水。自那以後,他每年都回國演出兩、三次。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他被邀請在天安門廣場演奏《黃河》,並在7月1日「慶回歸」節目中向全世界播放。
由於殷承宗的不懈努力,第四屆柴科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音樂比賽於2002年10月在中國廈門舉行,由他擔任總評委會主席。

I. 誰知道光緒皇帝的生平簡介啊

生卒:1871—1908(38歲)
民族:滿族
姓名:愛新覺羅·載湉
廟號:德宗
謚號: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
出生: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71年8月14日)生於宣武門內迤西太平湖醇親王府的槐蔭齋
屬相:羊
卒年: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酉時二刻三分駕崩於瀛台涵元殿內.
死因:有異議(有病死說和被毒死說)
在位: 1875年—1908年(34年)
陵寢:崇陵(清西陵)
父親:愛新覺羅·奕譞(醇親王)
母親:葉赫那拉氏(慈禧胞妹)
初婚:18歲結婚,配偶葉赫那拉氏等3人
皇後:葉赫那拉氏(副都統桂祥之女,慈禧侄女)
後妃: 他他拉氏(禮部左侍郎長敘二女,瑾妃、珍妃)
子女:無子女
繼位人:愛新覺羅·溥儀,號稱「繼承同治兼祧光緒,光緒同父異母弟弟醇親王載灃長子)
老師: 翁同龢、夏同善
最得意:主持戊戌變法
最失意:甲午戰爭主戰失敗
最不幸:戊戌政變後被囚禁
最痛心:簽訂《馬關條約》、戊戌政變、珍妃遇害
最擅長:書法、音樂
最不喜歡的戲:梆子戲,因為他認為梆子戲是悲調
歷史評價《清史稿》論曰:德宗親政之時,春秋方富,抱大有為之志,欲張撻伐,以前國恥。已而師徒饒敗,割地輸平,遂引新進小臣,銳意更張,為發奮自強之計。然功名之士,險躁自矜,忘投鼠之忌,而弗恤其罔濟,言之可為於邑。洎垂簾再出,韜晦瀛台。外侮之來,釁自內作。卒使八國連兵,六龍西狩。庚子以後,怫鬱摧傷,奄致殂落,而國運亦因此而傾矣。嗚呼,豈非天哉。光緒駕崩後,清越四年而亡。
作為一個年輕發奮的君主,光緒皇帝以社稷為重,推行變法,不輕易退縮妥協、 以求自保; 反而在關鍵時刻,為了變法信念, 置生死安危於度外。這已經超出了一位傀儡帝王的行為價值選擇, 即使從人格上看也是值得稱道的。也許, 身為帝王, 百年來他受盡冷落和責難, 甚至有人指責他「懦弱無能」;但作為一個人, 作為一個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先驅者,他的人格是顯示出一定亮色的,是不必諱言的。變法的最終結果是失敗了, 但對當時社會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打破了封建專制主義的思想禁錮, 啟開了中國思想解放的先河; 在經濟上,光緒接受了維新派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的主張, 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在文化教育方面,開辦學堂, 改革科舉制度, 派人出國留學、游歷等, 這就使知識分子擴大了眼界,給長久封閉的國家帶來了一些西方的先進思想、理論和技術。光緒皇帝不愧為近代中國第一個效仿西方來變革中國的開明皇帝。

J. 李香蘭的生平怎麼

李香蘭
(1920.2.12-)

原名:山口淑子

籍貫:日本佐賀縣,生於沈陽

身份: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時期著名歌手

生平:

出生於日本一個漢學世家,祖父是一個漢學學者,父親受其影響早年到中國學習,後任職於「滿鐵」公司。

山口淑子少年時代留在腦海里的那片血紅讓她終生難忘———1932年,她親眼看到幾名被綁的中國人被日本憲兵當場槍殺,血肉模糊。後來她才知道那與平頂山慘案———3000名中國平民遭日軍屠殺的事件———有關。平頂山事件中,由於父親因「通敵」受到拘留,事後山口淑子一家遷居沈陽。13歲時,山口淑子認了父親的中國同學、當時的親日派沈陽銀行總裁李際春為養父,她也因此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李香蘭。

命運有時是在不經意之間改變的。李香蘭與白俄羅斯女孩柳芭的邂逅就是這樣,那次相識使李香蘭有機會跟一位俄羅斯聲樂家學習聲樂,她的音樂天分得以發掘。這一時期,日本為推行「日滿親善」、「五族協和」的懷柔政策,開始在電台上播放「滿洲新歌曲」,既懂日語又會北京話的李香蘭於是作為「少女歌手」被推上舞台。14歲時,李香蘭前往北京讀書。1937年,由「滿鐵」公司出資的電影公司「滿映」成立,李香蘭被聘為專職演員。她主演的第一部電影《蜜月快車》奠定了她「懂日語的中國少女影星」的地位,後又演出了《支那之夜》、《熱砂的誓言》和《白蘭之歌》等「大陸三部作」。1943年,因參演《萬世流芳》,李香蘭這個名字曾轟動一時。

山口淑子的「李香蘭時代」,正值日本侵華時期。《李香蘭》的作者之一藤原作彌說,「她在祖國日本和故國中國之間的夾縫中受到命運捉弄,度過了非常苦惱的青春歲月。」對此,山口淑子說有兩件事讓她終生難忘,至今想起來還覺得心酸。

1938年10月,18歲的李香蘭作為「日滿親善」代表首次回日本,興奮之中的她萬萬沒想到,當驗過護照剛要下船時,聽到官員兇狠地喝叫:「你還是日本人嗎?一等國民卻穿著支那服,不覺得羞恥嗎?」山口淑子說:「當時我都蒙了,不明白那個日本人為什麼說那種話,為此我十分苦惱。」後來在東京,當她身穿中式服裝演唱中國歌曲時,掌聲中不時傳來謾罵。這使她對祖國日本的幻想開始破滅,她感到可悲的,「不是為日本人錯把我當成中國人而歧視,而是祖國的日本人對我出生的中國———我母親之國的侮辱。」

1943年,李香蘭參與演出了描寫林則徐禁鴉片的歷史劇《萬世流芳》,她在劇中扮演了一位訴說鴉片之害的賣糖少女,唱過《賣糖歌》。在北平的一次記者招待會後,有位年輕記者追上來問她:「李香蘭,你不是中國人嗎?為什麼演出《支那之夜》、《白蘭之歌》那樣侮辱中國的電影?你中國人的自豪感到哪裡去了?」面對責問,她道歉說:「那時我年輕不懂事,現在很後悔。在此向大家賠罪,再不幹那種事了。」不料這番話引起一陣掌聲。她回憶說:「實際上那時他們已經知道我是日本人,只是希望我能謝罪。」

追憶往事,山口淑子說:「在那個戰爭年代,為了生存,我的確是拼足了力氣學唱歌」。她稱,對那些曾為軍國主義服務、歧視中國人的電影而感到內疚。因受不了「李香蘭」身份的重壓,她在1944年從「滿映」辭職,客居上海。1945年日本戰敗,李香蘭被軍事法庭以「漢奸罪」嫌疑審訊,後因公布了自己的日本人身份得以倖免。對自己以中國人的名義演出的《支那之夜》等電影,她說「雖因年輕但考慮愚昧」而表示道歉。1946年2月,她被釋放回國。

告別了「李香蘭」的山口淑子,回國後跨入影壇,其間甚至想過要到好萊塢發展,後因故放棄。1958年,山口淑子與外交官大鷹弘墜入愛河,婚後改姓大鷹,並退出演藝界當起了外交官夫人。1969年,已將50歲的大鷹淑子圓了記者夢,當起了富士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還前往越南、柬埔寨、中東等戰爭前線,采訪過阿拉法特、曼德拉等風雲人物。1974年,頻頻在電視上出鏡的大鷹淑子在田中角榮首相的勸說下出馬競選,從此當了18年的參議院議員……

1975年,已是國會議員的大鷹淑子訪問平壤,路經北京時,受到廖承志會長的盛情款待。1978年,她再次訪問了留下過青春足跡的北京、上海、哈爾濱和長春等地。同年8月,她含著淚水看了中日締結和平友好條約的實況轉播。

談及這段經歷時,山口淑子打開了畫冊,讓我看鄧小平先生在1978年訪日時與她在田中角榮家中的合影。在翻到阿拉法特的照片時,她唏噓不已,「阿拉法特很了不起,可惜去世了」。看到畫冊里她年輕時與周璇、白楊等中國演員的合影時,她變得愉快起來。她回憶起1978年作為日本環境訪華團團長訪問的情景,提到重訪長春電影製片廠時,她這位「金魚美人」受到「古典美人」鄭曉君、「妖艷美人」白玫、「活潑美人」夏佩傑和「永遠青年」浦克等同行的歡迎。她說:「我有中國和日本兩個親人,中國是養育我的母親之國,日本是我的父親之國。中國是我的故鄉,所以去中國應說『回』中國。」

希望「父親之國」和「母親之國」友好相處

1992年,山口淑子從參議院退休。3年前丈夫去世後,她選擇了獨居。其間,她仍擔任著「亞洲女性基金」的副理事長(理事長是前首相村山富市)。她希望以此促成日本政府向戰爭受害者、當年的從軍「慰安婦」道歉賠償。明年是二戰結束60周年,她向記者透露,日本一家電視台計劃拍一部以她的經歷為題材的電視片。劇本目前正在構思,她希望能有一位既懂中文又通日語的大眼睛演員擔綱。

對目前較「冷」的日中關系,山口淑子說,日中之間有些摩擦,但對此應該正視,不能使它積重難返。在談及接受專訪的初衷時,她表示希望中國的年輕人了解她的命運,藉此促進日中兩國關系的發展。「中國和日本是我的『母親之國』和『父親之國』,我最不希望見到兩國的友好關系出現問題。周恩來總理說過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日本人應該用自己的良知清算過去,兩國年輕人更應用全新的廣闊視野,認真考慮將來如何友好相處」。

代表作:《夜來香》、《恨不相逢未嫁時》、《小時侯》、《賣糖歌》、《戒煙歌》、《海燕》、《何日君再來》、《蘇州夜曲》等。

熱點內容
2017年四川數學卷 發布:2025-05-18 00:16:14 瀏覽:719
中國社會科學院暑期 發布:2025-05-17 23:31:35 瀏覽:687
簡單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5-17 20:37:48 瀏覽:13
二級學科博士點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125
永興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664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 發布:2025-05-17 16:29:17 瀏覽:52
小學教師的條件 發布:2025-05-17 16:21:01 瀏覽:419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題庫 發布:2025-05-17 16:14:16 瀏覽:819
夏威夷群島地理位置 發布:2025-05-17 16:10:46 瀏覽:949
奴隸老師漫畫全集 發布:2025-05-17 16:01:34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