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繪畫作品
『壹』 師生情繪畫作品
個和東方紅發
『貳』 什麼是現代水墨學院派繪畫,新文人畫
學院派繪畫一般意義泛上指通過學院嚴格訓練、師生相傳、層層因襲而具有一種保守性質的繪畫。現代水墨學院派,是以新銳的視角,以既有立足於學院造型語言對技術進行傳承的傳統之作,也有筆墨創新的實驗,形成即傳統,又現代的作品。
『叄』 世界和平杯書畫藝術國際聯展青少年兒童書畫作品金獎的含金量有多少是什麼級別的大賽
看這個誇張的嚇人名字就知道含金量了^_^
2005年和平杯書畫國際聯展將在世界帆船之都紐西蘭奧克蘭舉行。由河南省對外科教交流協會和平杯國際聯展組委會、河南大學教育科學院學前教育系與紐西蘭燕庄藝術展覽中心聯手舉辦。本屆展覽包括書畫家作品、輔導教師作品和國際青少年兒童作品三項內容,即日起開始徵稿,歡迎你組織學生作品參加。其中學生作品包括各種繪畫作品(彩筆畫、裝飾畫、水粉畫、素描、速寫、剪紙、版面、中國畫等)、書法作品(毛筆書法、硬筆書法)、篆刻、攝影作品、泥塑和工藝品及電腦繪畫(泥塑和工藝品及電腦繪畫請寄照片)等。具體事項要求如下:
一、 題材內容不限:歡迎反映與21世紀世界和平、友誼、繁榮、進取、環保等相關作品:反映中新友好作品:反映各民族各具風格特色的作品及表現美好理想和願望的作品(不退稿)。
二、 作品規格:圖畫紙作品四開、八開兩種;中國書畫作品以四開三尺為宜,對聯不要裁開;硬筆書法16開;篆刻4方為一幅;攝影5-7寸。
三、 教師作品免費入展入編。請與學生作品一起郵寄,不單收教師作品,所有作品一概不退稿。
四、 評獎:對青少兒參賽作品評選特別金獎、金獎、銀獎、銅獎和優秀獎5個獎項。(凡獲獎作者均頒發獎牌和帶有本人作品彩照的精美榮譽證書)
五、 收稿日期:自即日起至10月30日截稿。需在國際節頒獎的單位,請在9月12日前寄出稿件(如你對收到證書的時間有要求,請來電來函說明情況;有特殊原因需延期者請與組委會聯系)
六、 獲獎費用:集體獲獎作品10件以上每件收費20元,10件以下或單個獲獎每件收費30元;中國港澳台地區及海外每件收費10美元。請通過郵局匯款,匯款人地址姓名要和郵寄作品的地址姓名一致,以便核對。請不要在信內夾寄現金。(以上費用包含郵資、評審、證書、獎牌和拍照費用;未能獲獎作品不收取任何費用)
七、 展後編印師生作品選集第五卷。
『肆』 求美術作品題材健康向上,提倡反映「五個自貢」和師生校園生活。美術作品,要成人畫。
這個,我知道,你先給我30分,我再說,我可是說話算話的人
『伍』 肖亞平的美術作品入選、獲獎
28、水彩畫《大西北 · 大漠之韻》、《大西北 · 祁連山風雲》入選第二屆中國當代學院水彩藝術展
(中國美院、中央美院、清華美院主辦,2011年)
27、水彩畫《徽州遺夢》系列14幅作品參加第六屆中國國際徽商大
會徽商故里主題水彩畫品鑒會
(第六屆中國國際徽商大會組委會、中環藝術館,2010年)
26、水彩畫《西遞》系列10幅作品參加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水彩畫
邀請展(合肥市委宣傳部、合肥市體育局,2010年)
25、水彩畫《雨霽》、《北方-山韻》、《原上風雲》參加「水流花開-安徽省小幅水彩畫邀請展」 (合肥市委宣傳部、安徽省美協,2010年)
24、水彩畫《徽州遺夢·老屋》獲第三屆安徽美術大展優秀作品獎
(安徽省文化廳、省文聯、省美協,2010年)
23、水彩畫《泊》、《若爾蓋的冬天之八》參加《安徽商報》創刊十周年書畫藝術提名展
(《安徽商報》社, 2009年)
22、《若爾蓋的冬天之九》、《若爾蓋之月》參加「七彩樂章·安徽當代水彩畫家提名展」
(安徽省美協、水彩藝委會,2009年)
21、水彩畫《家》獲「魯藝杯」全國高等師范院校教師美術作品展優秀獎
(魯迅美院,2006年)
20、水彩畫《泊》獲陝西省第二屆職業院校師生繪畫書法攝影展覽一等獎
(陝西省教育廳,2004年)
19、獲「寶雞市優秀文藝創作獎」(中共寶雞市委、市人民政府,2004年)
18、水彩畫《秋緒》獲第二屆全國美術教師美術書法作品展一等獎
(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2004年)
17、版畫《家鄉的塬》獲全國教師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大賽三等獎
(中國教育學會美術專業委員會,2004年)
16、獲《作文通訊》刊徽設計一等獎(天津新蕾出版社,2003年)
15、《暖陽》、《秋天的故事》入選「西部西部」水彩粉畫展
(陝西美協、西安美院,2002年)
14、水彩畫《陽光燦爛的日子》入選紀念「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
(中國美協,2002年)
13、《古宅》、《故鄉的河》入選全國水彩藝術展
(中國美協展覽部、北京徐悲鴻紀念館,2002年)
12、水彩畫《遙遠的記憶》獲寶雞市優秀文藝作品二等獎
(中共寶雞市委、市人民政府,2001年)
11、《小溪彎彎》入選「紅蜻蜓杯」全國水彩畫展(中國水彩畫家協會,2000年)
10、水彩畫《遙遠的記憶》入選全國繪畫(中國畫、水彩畫)書法精品大展
(中國美協,2000年)
9、水彩畫《北方的雪之三》、《秋韻》獲慶祝建國50周年陝西省美術作品展
優秀獎(陝西省委宣傳部、文化廳、文聯、美協,1999年)
8、《生命系列之四》獲陝西省第四屆版畫作品展優秀獎(陝西美協,1998年)
7、水彩畫《北方的雪之二》獲寶雞市優秀文藝作品一等獎
(中共寶雞市委、市人民政府,1998年)
6、《天地間》獲陝西省第三屆版畫作品展優秀獎
(陝西省文化廳、文聯、美協、西安美院,1997年)
5、《北方的雪之二》入選中國青年水彩畫展(中國美協,1997年)
4、版畫《高原祭》獲陝西省職工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大展金獎
(陝西省文化廳,1996年)
3、獲《中學生學習報》社徽設計二等獎(《中學生學習報》社,1993年)
2、《高原》獲第二屆全國速寫大賽三等獎(《美術大觀》雜志社,1990年)
1、版畫《林中曲》入選西北林業美術作品展覽
(林業部宣傳教育司、全國林業美術協會,1989年)
『陸』 美術教師發表美術作品定級算著作嗎
長期以來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美術課堂教學偏重於教授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兩個方面,美術課程學習成績的評價,主要由教師根據學生作業給予記分定級等,忽略了對學生美術素養包括人文精神、審美能力、健全人格養成的應有關注,這不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課程改革提倡從競爭本位、分等排序為核心的評價觀轉向以人的發展為核心的評價觀。美術評價不僅是甄別,更重要的是激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因此在美術作業的評價過程中,不僅注意學生美術學科的知識、能力的掌握,還關注學生在學習美術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審美情趣、學習態度習慣、興趣愛好、創新探索能力等的全面綜合評價,構建「課堂―課外―期末」三者結合的評價體系。
一、課堂評價
把教學評價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對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興趣表現、構想創意、課堂作業作出全面評價。
(一)確立評價標准
1.因人而異,不管是誰,不管作業的質量如何,只要參與學習都能得到肯定與表揚。
2.評價標准側重於創造性與個性,內容是否有情趣、是否顯示出對周圍事物的留意與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像和個性成分。
3.允許大家反復嘗試,作業講評後修改,獲得成功。
(二)採用多種評價形式
1.生生互評
對學生的作業評價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教師在作業中指出學生的缺點,遠不及同學們互評中自己認識改正效果更好。學生在互相觀察、比較作業過程中可以相互借鑒、相互促進。實踐證明讓學生參與美術作業評價,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更快,這種方法也可以鍛煉學生觀察思考和語言表達能力,可以使學生懂得贊美、欣賞別人,相互促進發展,並學習他人的優點,樹立積極向上的精神。
(1)小組互評。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先由教師講清作業互評的要求,再分組討論、評改。這種方式有利於學生之間當面交流、親切自然、積極互評,有利於促進學生相互借鑒、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相互提高。
(2)學生自評。學生自我評價是改革作業評價的必要途徑之一。完成美術作業後,採取學生自評,讓學生講出自己的創作思路和對作業的態度,可以明確學生的發展方向,及時發現學生學習和發展中的需要,肯定學生作業中的點滴成果,讓學生認識自我,並不斷完善自我。多鼓勵學生進行豐富想像和創造,從而採取多維豐富的評價方式,允許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要對此給予贊揚和鼓勵,讓更多的學生發揮潛在的想像力。正確、及時的自我評價,能給學生帶來無盡的繪畫動力。因此,在評價過程中,要發揚民主,改變過去學生接受評判的做法,只有這樣才能打開師生之間的心理交往渠道;才能讓每個學生都充分地、主動地、積極地表現自己;才能提高學生自我評判的能力。
2.作業展評
將同學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比較優劣,一目瞭然,讓全體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優點。將不理想的作品讓學生修改,力求完美。展覽的形式可以是多方位的。如以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簡單的展板和展台設計進行展出;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展出;學生作品也可在校園網路上發布、展示等。展覽注重人人參與。學生在選擇作品、修改作品、布置展覽、互相觀摩、自我評價(介紹作品)、互相評價的活動中,提高自我評價能力,學會欣賞他人長處,鍛煉語言的表達能力,培養與人合作的精神。
3.教師評價
評價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感受自己的進步,發現自己的能力和才幹。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業時可以參考以下幾種做法。
(1)符號評價。評價作業的符號是學生修改訂正錯誤的「處方」。因此,教師可將「學生美術作業評價表」放大張貼,讓學生從思想上引起注意和重視,以便修改作業時,真正起到「對症下葯」的作用。
(2)等級評價。等級評價,是對學生每次作業的數量、質量等情況所做的總體衡量。當學生作業中有明顯不足時,可以等學生根據評價符號自己修改後再作出「優秀、良好、合格」的等級評價。
(3)評語評價。在學生作業批改過程中附上簡短的評語(包括作業中體現出的優點或缺點,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傳統的批改作業往往是用紅色的鋼筆或圓珠筆,教師給學生的評定成了不可推翻的定論。學生拿到自己的作業時畫面無法再做修改,也就無需改正自己的失誤,達不到批改作業的目的,作為一幅好的作業用紅筆批改是可以的,它更能增加成績的分量。而批改學生作業中的失誤,則適合使用鉛筆;在作業邊上指明錯誤所在及正確方法;直接在圖中指出錯誤所在,結合文字說明,這樣學生就有了更正自己作業的機會,不影響作品的表現效果。教師的評語雖然很簡短卻能以情服人,會在學生心中產生強烈震撼,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4)檔案袋評價。根據評價的多元化、多樣化、全面化特性,將學生美術作業整理歸檔作為評價學生的一個方面,是十分有價值的。
二、課外活動評價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美術課外活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學生能在自由的空間中進行各種美術活動。根據評價的多元化、多樣化的特性,將學生在此間的美術活動作為評價學生的一個方面,是十分有價值的。它能追蹤確定每個學生的美術活動表現,而且能准確評價學生在環境中的表現。
(一)活動記錄
敘述要清晰,呈現學生美術活動與周圍環境的關系,評論簡短貼切。
(二)代表作展覽
可以開設一個美術長廊,展示學生的代表作。這么,就可顯示學生個人的繪畫才能,證明他的進步和成長,更能以豐富的信息,准確地、系統地表現個人的成績。
(三)參加比賽
參加比賽是學生美術的一項重要的課外活動,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參加各級各類比賽,並將其取得的成績也作為美術教學評價的一個內容,有利於調動學生美術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健全評價機制。
三、建立期末成績的綜合性評定
學校美術教學目標「通過美術教學,向學生傳授淺顯的美術基礎知識和簡單的造型技巧,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良好的意志品質;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形象記憶能力、想像力與創造力」。由此可見,在期末美術成績的評定中,假如教師單憑印象或一次繪畫考試而確定學生的成績,顯然就是不合理的。因此,教學中應改進學生期末美術成績的評定方法,建立綜合性的評價方式。
『柒』 小學生繪畫作品(最好是風景畫)
『捌』 如何欣賞和評價學生的美術作品
美術課程的總目標其中指出:讓學生掌握欣賞與評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並把「欣賞·評述」列為美術四個學習領域之一。可見它的重要性。而要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掌握欣賞與評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的美術語言,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則必須通過欣賞、評價優秀的美術作品來完成。欣賞,作為美術學習活動的四個領域之一,無論是以美術欣賞教學的形式出現,還是作為美術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基本環節。它貫穿於美術教學的始終,也是眾多的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以把握的一個問題。我們往往在欣賞的過程中,不知如何去欣賞評價、審視藝術作品,甚至不知如何去指導教學。因為,它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和文化底蘊。尤其是,當學生作品展示時,教師如何去引導學生欣賞、評價其作品,就此,本人圍繞教學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首先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什麼是欣賞、評價。然後,再去談如何去引導學生欣賞、評價其作品。
1、欣賞:
欣賞,從文學藝術的角度來說,本意就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領略其中的趣味。它是欣賞者對客觀純在的美的一種主觀感受。是審美主體對客觀事物的美的屬性的一種認識與反映及對美所作出的一種評定和判斷。無論是自然美、社會美、還是工藝美,都是欣賞者對客觀事物的「美」進行感受、體驗、領悟,從而獲得由淺入深、情景交融的審美把握,並引起感情上的激動、滿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欣賞,在其過程當中,欣賞者首先是採取肯定和贊賞的態度去面對藝術作品的。對作品的部分東西很少做出評價。如:有人說,我很欣賞西方現代派美術。這就意味著,他對西方現代派美術的充分肯定與贊賞。就象我們現實生活中,有人說,我很欣賞你的為人,我很欣賞你的服飾,我很欣賞你的氣質,我很欣賞這種色彩等等。都是認為好、持有喜歡、肯定的態度的去欣賞。
2、 評價:
評價:就是評定某種事物「價值」的高低。從文學藝術的角度來說,就是指評價者從一定的立場和觀點出發,對藝術作品和藝術家的成就得失、是非功過作出判斷和評定。是指對作品的特點、質量、意義等等做出全面的評價,具有鑒賞的意思。也叫藝術批評、藝術評論。
比如,我們要評價一下西方現代派美術,首先,就意味著我們對這一流派持有不肯定和不贊賞的態度。只有通過對這一流派的藝術主張,及其對作品中所體現的思想內容、藝術技巧等方面,進行認真、全面、細致的分析、研究與鑒賞後,才能下結論。才能決定對這一流派的美術作品是採取肯定、贊賞,還是採取分析、批判,甚至否定的態度。只有分析了解後,才能作出正確的評定。它與欣賞有情緒、觀點上的區別。因為,任何一件藝術作品,都是由形式和內容兩部分構成的,它是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所以,評價作品的標准就有兩個。一個是藝術的(專業的、形式的),一個是思想內容(內在的、主題思想)。
因此,可以說,欣賞是評價的基礎,評價是通過欣賞的過程來實現的。評價可以促進欣賞。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和諧統一。
一、那麼,如何欣賞美術作品?
我們知道,任何一件美術作品,它都是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統一。因此,我們要欣賞一件作品,首先就得從形式和內容上去欣賞。而當我們面對一件作品,首先映入我們視覺感官上的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就是作品形式上的美。因此,我們在欣賞作品時,應該先欣賞作品的形式美,然後再去欣賞作品的內容美。
1、 作品形式:
我們知道,任何一件美術作品的內容,都必須通過一定的組織結構和表現手段(用某種語言來說話)表現出來,才能成為可供欣賞的具體的藝術作品。因此,用來表現作品內容的組織結構與表現手段的總和,就是作品的形式。結構和語言便成了作品形式的基本要素。
(1)結構:
「結構」,是指作品的內部構造。它是指作者按照主題思想的要求,來經營創作所用的生活資料。換句話說,它是指作者在從事創作的過程中所設計的一個藍圖。即創作前的構思。你要畫什麼,怎麼畫,採用什麼形式,利用什麼方法、手段。為什麼這樣畫,這么畫,表達自己怎樣的思想情感,想通過作品歌頌什麼?鞭撻什麼?包括造型、布局和設想等等。而結構的基本環節是剪裁和布局。剪裁,是構成形象和意境的第一個環節。如,畫梅花:「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即刪繁取簡,熔煉精華。布局,即構圖,「經營位置」(大家都知道,這里我們就不談了)。
所以說,結構,是表現作品主題思想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和因素,作者只有通過好的結構,把一系列的生活資料和體驗以及感受和想法等,合理的布局,才能充分的表現主題思想。如繪畫,它的結構,就是通過優美的線條,生動准確的造型,豐富的色彩,奇異的材料,巧妙的構思和新穎別致的構圖等構成的表現形式,來表達作者的美好創意。
(2)語言:
「語言」,新課標要求——讓學生掌握基礎的「美術語言」。
強調了「語言」在美術學科的重要性。我們要用美術語言,通過作品來傳達觀念和情感。所以語言非常的重要。
「
美術語言」:
就是指造型藝術中最基本的構成因素。如點、線、形狀、色彩、結構、明暗、空間、材質、肌理等。以及將這些造型元素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如多樣統一、比例、對稱、平衡、節奏、對比、和諧等。
也可以說,美術語言它是一種不同於文學語言符號的特殊語言。它是視覺符號。它具有一定的象徵性。例如,文學作品中的語言,一個字,一個詞都是一個記號。它們有著各自相對獨立的意義。如鳥、語、花、香,每個字都是一個符號,每個字都有它獨立的意義。如果再把它們按語法的關系將它們組合起來——「鳥語花香」一詞,則更具有現實主義了。
而孤立的美術語言:如線條、明暗、色彩等,它們各自獨立都不代表任何主義,只有當它們按照造型的法則去構造一種全新的創造物的時候,也就是說,只有把它們結合到一個整體的新的形象之中去,它們才有表現某種主義的作用。比如:有幾個孤立的符號「○」(圓)「(」弧,「└」折線。它們各自獨立時沒有任何主義,當將它們組合成新的形象「蘋果」時,則具有了實在主義了。(再如幾個四邊形構成一個房子等)
由此可以看出,「語言」,它在文藝作品中,具有一定的生動性和形象性。這種視覺語言或視覺符號,也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和藝術內涵。如繪畫,它主要是用線條和色彩作為物質手段來表現空間事物的。其中「線條」(語言),它具有寄託和濃縮情感意識的無限空間。它是表現物質世界和情感世界的一種最完美的語言和手段,尤其是意筆線條,更具有無窮的包容量。線條的橫豎、曲斜、剛柔、長短、疏密、方圓、粗細、波磔、輕重、陰陽、虛實、明暗、濃淡、動靜、滑澀等等。線條的隨機變換,審勢賦形,含情達意,可以表現宇宙空間之萬物。例如:衛夫人在《筆陣圖》中從書法藝術的角度論述:「橫如千里陣雲,豎如萬歲枯藤」。也就是說,一根橫劃,它所描繪的意會,可以讓人聯想到千里之遙的風雲變幻,氣勢宏偉。一豎之中,可以表達出漫長的歲月和蒼老的容顏,道出了人生歷程的雪雨風霜和酸甜苦辣。此時,線條已充滿了生命的活力,給人以智慧和啟迪。「戈如百鈞怒發」、「撇如陸斷犀象」、「捺如崩浪雷奔」、「折如勁弩筋節」。
可見,這種線條的轉折變化,既有它的力量感和重量感,而且運動、情態、氣勢、剛柔等都能充分的體現出來。這種線條是何等的表現力和想像力。這里,線條已富有旺盛的生命力。
如:橫線的變幻,豎線的高矗,曲線的蠕動,斜線的滑坡,細線的瘦弱,折線的剛硬,圓線的豐滿,短線的跳動,轉線的回環,方線的力度,粗線的健壯,澀線的蒼老等等,這些線條,它都有一定的抽象內涵顯示出來,具有一定的象徵性,這也正是我國五千年意象內涵深處的一種獨特的思維活動和獨有的線意識的神妙之處。(也是所謂的線條語言)
那麼色彩也有它的象徵性語言:
如紅色(暖色),能給人以熱烈奔放,令人振奮及溫和的感受,它象徵熱情、喜慶、幸福、吉祥、浪漫。
藍色(冷色),則傳遞一種憂郁和悲哀的情緒。給人以清涼寒冷的感覺,又有忠誠、安全、寧靜的感覺(藍天白雲、碧海藍天、月光藍天等)。因為它是天空的色彩,所以它象徵和平、安靜、純潔、理智。另一方面,它又有消極、冷淡、保守的意味。
黃色(暖色),具有快樂、希望、智慧和輕快的個性,給人以生命力,具有朝氣,因為它是陽光的色彩,所以它象徵著光明、希望、高貴、愉快。但是,淺黃表示柔弱,灰黃表示病態。
綠色:中性色,它自然、穩定、成長、忌妒。因為它是植物色彩,所以它象徵平靜與安全、自然、希望、生命和環保。等等,這里我就不一一的說了。
可以說,「色彩」(語言),它也可以傳達人的思想和情感。不同的色彩及其完美組合,會使人感受到色彩那奇異的奧妙和迷人的旋律。或明快與憂郁,或興奮與平靜。不同色彩給人以不同的感覺和它的象徵意義。面對豐富多彩的世界,畫者通過對不同色彩的感受,把自己的情感和富有詩意的想像力、創造力,一起融入自己的繪畫創作當中,使色彩與畫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放射出奇異的光彩。
談到關於色彩的情感表現,我們不得不提起一個人,那就是荷蘭畫家梵谷,梵谷,他是被譽為人類給畫使上最富典型的運用全部生命來傾注色彩感情的本質的畫家。他以一種扭曲、旋轉和極富運動筆觸、在畫面上堆積厚重而放大的色彩,每一筆觸的排列,都在抒發他那內心的強烈激情。明確的顯示了色彩自身的情感力量。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生命情感印象。因此可以說,一切文藝作品的語言,它都包含著作者的情感。沒有情感,作品就不能打動人,也就不能引起讀者在感情上的激動。
再如,羅中立的油畫《父親》,雖然整個作品是現實主義的,但是,為了達到細節的真實性,作者採用了這種極度寫實的油畫造形語言,活生生地再現了那個時代,我國農村千千萬萬個「父親」的典型形象。他那黝黑的皮膚、縱橫深刻的皺紋、由於乾渴而微啟的嘴唇里僅存的幾顆牙齒、額頭上到處沁出的點滴汗珠、老樹皮似的手和由於長期磨損而變形、變了色的指甲、受傷的手指、粗瓷劣質的大碗和對襟布褂、以及從頭頂直射下來的正午強光……這些精細入微的色彩造型語言,所「傾訴」的內容,是無比豐富的。它們不僅「說」出了我們農民「父親」幾十年來的生活和目前狀況,也強烈地抒發著作者內心的呼聲,一定要加速現代化的步伐,要改善人民生活……這其中的深沉的思緒和復雜的感情,決不是文字語言所能窮盡的。
以上,我們對美術作品的形式(結構、語言)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作品的內容又是什麼呢?
2、作品內容:
就文學藝術而言,既然藝術作品是社會生活在藝術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那麼,藝術作品,它就必然包含著藝術家對社會生活觀點和藝術家本身的思想感情兩個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說,它一方面反映的是客觀現實生活的某種因素,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藝術家對他所反映的現實生活的獨特感受、感動、理解、評價、和理想,甚至幻想等主觀的因素。因此,藝術作品是主、客觀因素結合的產物。這樣,題材和主題便是構成藝術作品內容的基本因素。所以,內容,它是事物內在的各種要素的總和。
(1)題材:
題材,是作者在觀察生活中所選擇出來的,並通過加工、提煉後,用來表達作者主題思想的生活材料。一般來說是指作品裡所描繪的人物、事物和環境等等。比如,我要畫鷹,我們首先就得收集、了解有關鷹的各個方面的知識和資料。如鷹的種類、形態、結構、色彩、生活習性、生存環境,以及人與鷹——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關系等人文精神。然後再決定去表現它,經過意念加工,從鷹的動態、神情和氣質等方面去設計與刻畫它,這樣,才能創作出物與我合的感人作品來。(再如:畫花鳥、人物、山水等等。)
(2)主題:
主題,又叫主題思想或中心思想。它是作品的全部思想,是作品的靈魂。是作者在生活實踐中根據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和認識,通過對題材的確定、加工、提煉而表現出來的。(所有的形式、方法、手段等都是為了突出表現主題而服務的。)
這里我們提到的作品的「主題」和作品的「標題「是不一樣的。盡管有些作品的標題近似主題,但仍不是主題。如一幅以畫「鷹」為題材的作品,其標題為《雄風》,若從標題上看,要表現這一標題的題材很多,可以畫馬、虎、獅子、公雞等等,而作者取材「鷹」,選擇「雄風」這一標題,其作者是想通過作品《雄風》來表達自己對鷹的認識與感受,使人看到它,便可以領略到雄鷹那種雄渾博大之氣概,壯志凌雲之胸懷,神勇無謂之氣度,叱吒風雲、搏擊海天之風采。從而給人以震撼,給人以激勵和無形的力量。也是作者通過作品所要傳達的真摯情感。這才真正是作品的主題。從而使我們真正的體味到,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容為一體,形成物與我合的最高境界。
總之,我們要欣賞一幅作品,先是欣賞作品的形式美:如線條、造型、色彩、構圖、構思、技法、空間和材質等。之後欣賞作品的內容美(內容美主要是作品的主題、意境。意境:是藝術家在生活中產生的一種感情,一種對美的理解和認識。在感情和認識的基礎上,提煉、概括、升華而成的。所以說,意為情的升華,情為意的基礎。比如,當我們欣賞一幅畫,有時為其內涵的藝術魅力所吸引,並與畫中的意趣、主觀思想相融合,為其畫外之意所陶冶、感染。從而達到情景交融、物與我合的一種詩的境界。比方說,我們看影視片,有時會被某段劇情、或某種場面所感動,以至於忘了自己,好象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禁不住潸然淚下,控制不住自己。這就是意境的作用。所以說,一幅畫
,它不是事物外在形象的單純描寫,而是把作者感受到的美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思,通過富有意境的畫面傳達給觀眾,使觀眾領略會心。)
二、如何引導學生欣賞、評價其作品?
1. 就教學而言——評價的方式(多元化):
(1)、自評: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語言表達的方式,來評述自己作品的創意以及表達自己作品創意的方式、方法等。
★教師也可以讓每位學生把自己的設計意圖和感想記錄在畫面外的地方。
★也可以用表格或問卷的形式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
(2)、互評: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與同桌自由欣賞,直接用語言表達、評述其作品。
★也可以讓學生交換作業,用寫評語的方式互相評價,
★也可以將學生的作品全部展示,讓學生談自己喜歡的作品及其理由。
★還可以小組討論,推選最優秀的作品。
(3)、教師評價:
★當學生在自評或互評的過程中,教師或其他學生也可以給其提出意見,幫助其完善作品及其想像。
★教師在評價學生的作品時,要善於發現每位學生作品的閃光點,要把學生的任何繪畫痕跡都看作其情感運動的軌跡。因為,兒童繪畫,它充滿著孩子們的稚拙、天真、浪漫、想像、創造和純朴的個性情感。他們以其歡樂、自由、獨特的方式和無規則的線條、圖形及色彩所構成的畫面,來表達自己內心的美好世界。訴說著自己的情懷。所以,我們要尊重孩子們的個性,無論他們畫什麼都要視為其情感的流露,甚至亂糟糟的線條或圖象等,都視為學生內心活動的真實表現,並加以渲染。尊重學生的審美感受、自身的生活經驗、以及他們對周圍環境的興趣、愛好和理解等等,以此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個性,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我們要支持
孩子們的原形態創作。以此保留兒童繪畫的原生狀態。(如:我國提倡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大家也看到了,央視第二屆青年歌手電筒視大獎賽一個熱門的亮點——就是「原聲態」唱法。它強調的就是原始的、原滋原味的、民族的、不加修飾的味道。)
★教師可以把學生的作品收上來,課後統一批閱。
★也可以讓學生把作品帶回家,讓其家長寫評語。
另外,由於美術學科本身在藝術體認上的復雜性,定性分析相對比較普遍,所以,從美術學習習慣上看,往往以定性評價為主,而定性評價,多半又是評價主體(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自身的意見。(我說他好就是好,說他不好就不好。多半是評價主題自己的主觀意見。帶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傾向性。)
因此,我們現在提倡「質性評價」,它更能強調學生在美術學習活動中,要求評價的主、客體之間,相互交流、協商,使評價結果最大限度的被雙方共同認可。
所以,我們在評賞學生作品時,有必要增加藝術批評的手法,讓學生以更加主動的姿態,去評判審視其作品,並設想改變作品的某個部分,並融入自己的情感,使學生在欣賞他人作品的同時,仍保持自己獨立思考的態度和能力。
(4)、可以將每次評賞出來的優秀作品,參加校內外的主題展覽,或裝訂成冊等,去擴大評價的視域。使學生的作品不僅是在班上,而且要在年級或學校,甚至走向社會等等,來拓寬視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2.從整個欣賞評價美術作品的過程來看:
(1)、因為任何一件美術作品它都是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統一,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感官可感受到的,用自己的語言簡單地對作品的形式進行描述。
包括:探討作品的材質、技法及其特徵。還有色彩、線條、形狀,及構成的原理(或美的原理)和作品的個性風格等。也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一下美術作品的形式語言。包括構圖精美、色彩鮮艷、線條流暢、材料豐富,肌理自然等等。
(2)、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的主題、意義進行探討,探討作品裡所傳達的感情、心情、主題、意義、觀念和思想。
例如:你喜歡哪件作品、作品裡都表現了什麼,從作品中你聯想到了什麼,作品是用什麼工具材料表現的,是怎麼表現的,為什麼要這么表現,作品的設計風格是什麼,設計的功能是什麼等等。通過教師一系列的引導學生想像、發散思維等活動,來陶冶情操,提高審美。
不過,我們都知道,中國有句俗語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是說,人們的心理狀態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是有所差異的。並不象鏡子一樣,映照的物體都相同,由於每個人的素養不同、意識不同,世界觀不同、層次不同,心態不同、生活的角度不同,以及偏愛不同等等,因此,他們的視覺心理,必然有所不同。比如,農夫看月亮,說它象鐮刀;船夫看月亮,說它象船;而武將看月亮,說它象弓;同樣一種物象,看法不同,聯想也就不同。這也正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所形成的個性。同時也說明,知識含量的不同,會影響你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產生不同的思維邏輯。
由於每個學生的閱歷、層次、生活等諸多方面的情況不一,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感悟學生作品時,要以人為本,承認和尊重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獨特想像,多給學生以鼓勵,愛護和扶持學生,幫助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學會自主掌握方法,喚醒自我表現意識,培養自主能力。
我們在引導學生進行的欣賞的過程中,因為學生作品的美點很多,如構圖美、構思美、造型美、色彩美、材質美等等,我們不能以一種方式,對每一個作品都面面俱到地去欣賞這些美點,否則,學生就會感到沒興趣了。那麼,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有所側重的找出這些作品中最突出的、最顯露的、最能引發學生審美情感的作品的形式美和內容美的結合點。
如:有時側重歷史故事的分析;(如:詩配畫、插圖等文學藝術方面的題材)
有時側重構思的巧妙;
有時側重構圖和形象;
有時側重造型、材質美的表現;
有時側重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聯想;
有時側重整體和自然環境的關系;
有時側重某種造型形式因素的運用等等。
總之,欣賞、評價,不是一個個體孤立的行為,而是在一種群體互動的交流環境中進行的,學生可以將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認識,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與他人交流和共享。我們要在教學中,把握學生的成長規律,處理好師生間的漸變關系,要根據實際需要,不斷地調整和採用多元化的賞評方法來開展教學。多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探尋究理的氛圍和自由表現的機會,並以美術學習活動的多樣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