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不為彼岸
㈠ 「不為彼岸,只為海」出自何人之口
出自禪宗的一句禪詩或禪宗對聯:佛不渡我我自渡,不為彼岸只為海。
作者不詳。疑改自元稹的《離思五首》之四中的:半緣修道半緣君。元稹生平「身委《逍遙篇》,心付《頭陀經》」(白居易《和答詩十首》贊元稹語),是尊佛奉道的。另外,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為專心於品德學問的修養。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學也好,對元稹來說,都不過是心失所愛、悲傷無法解脫的一種感情上的寄託。引申到「佛不渡我我自渡」中,便多出了禪宗的一股呵佛罵祖的狂妄。後有人易一字改作: 人 不渡我我自渡,不為彼岸只為海。
元稹的《離思五首》之四全詩如下: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你引的「不為彼岸,只為海」多了個標點,來自一篇網上佚名的散文《不為彼岸,只為海》,全文如下:
人往往為達到理想的彼岸忙忙碌碌,卻忽略了海——追求的過程。
為了應付考試,學生背誦名言名篇,他們只求背誦,卻忽略了詩歌中奇美的意境。
老杜春夜詠蛾,小杜清明問路;陸放翁卧聽夜闌,僧志南杖過河東;易安居士嘆紅肥綠瘦,誠齋主人賞荷葉凝珠;張志和泛舟垂釣不須歸,蘇東坡淡妝濃抹擬西湖。
在如此秀美的意境中學習語文,是一種享受。
再看那靜謐的河塘,無聲的冷月,秦皇島外滔天白浪的打漁船,青天里的一行白鷺,沉舟側畔的點點白帆,山重水復的柳暗花明,哪一處不是美到極致。
學習的過程充實豐富了,自然也就達到了彼岸。
生活更是如此。
三毛到達生活的彼岸,是穿沙漠過程中對生活的不斷領悟與反思;
貝多芬到達生活的彼岸,是失聰後用心靈碰撞黑白鍵過程中的頑強;
梵高到達生活的彼岸,不是身後作品賣出天價,而是作畫過程中生命的投入和亢奮的狀態。
孔子的彼岸是「聞達於諸侯」,然而孔子事魯,僅授以禮樂之官,這與他的「彼岸」相去甚遠。這時,他看到了「海」,於是收三千弟子,著作《論語》,為後世尊為「先聖」。
莊周騎青牛出關,將自己生活中的感悟記錄下來,遂成《道德經》,莊周乃是為記錄自己充實豐富的生活領悟與經歷。在那個文化趨從於權勢的時代,在那個清風夜唳的黑夜,在人們昧昧昏睡之時,莊子看重的是生活過程的充實、豐富。
翻滾的波濤,乃是為了承載帆船;忙碌的蜂蝶,乃是為了探尋花蹤;平地里吹起的野風,乃是為了成全一種空曠。然而躁動的心,你在乞求著什麼?
注重過程的充實與豐富,如同明月照花,在形成風景的同時自己也成了風景。
過程的充實與豐富,使人生命中充滿歡樂。
不為彼岸,只為海。
㈡ 關於師德師風的名言美句
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 、身教重於言傳。
3 、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4 、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則,教職員躬親共守。
5 、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
6 、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於教師的德和才。
7 、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靈才有健康的行為。
8 、教師個人的範例,對於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
9 、做老師的只要有一次向學生撒謊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從此為之毀滅。
10 、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什麼人。
11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既有苦,也有樂。
12 、讓我們用自己的行動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們的孩子。
13 、傾注心血的愛能使孩子們早日鮮花綻放!
14 、教學相長,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會學到很多。
15 、教師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學生們在成長!
16 、當你埋怨學生太笨的時候,你也該自問:什麼叫誨人不倦。
17 、教師施愛宜在嚴愛與寬愛之間。
18 、把愛帶給每位學生。
19 、在教育的百花園中,百花吐艷離不開園丁愛的奉獻;在金秋的碩果園里,碩果累累離不開耕耘者心的澆灌。
20 、今天的積蘊,是為了明天的放飛,還有什麼比看著自己的學生飛得更高、更快、更遠,更令教師欣慰的呢?
21 、在集體中,要盡可能多地要求每位同學,也要盡可能多地尊重每位同學,讓每位同學對自己都有信心。
22 、教師是學生的鏡子,學生是老師的影子。
23 、尊重和愛護學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
24 、要得到學生的尊重和愛戴,首先要學會尊重學生的人格,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地尊重一個。
25 、師生之間心與心的交匯之處是愛的聖地。
26 、用千百倍的耕耘,換來桃李滿園香。
27 、教師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
28 、知識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為科學;教師不存在的地方,無知就變成了聰慧。
29 、和藹可親的態度,永遠是教師良好教態的主角。
30 、語言作為工作對我們之重要,正如駿馬對於騎士的重要;課堂教學成功與否,在於作為騎士的教師駕馭駿馬的能力高低。
31 、谷穗越飽滿就越低垂,學識越淵博就越謙遜。
32 、誠摯的心靈,是學生情感的鑰匙,高尚的師德,是學生心靈的明鏡。
33 、想教學生如何正派為人,教師應先從自己正派為人做起。
34 、學生沒有教師,就象生活沒有陽光。
35 、小鳥展翅看大鳥,學生成長靠教師。
36 、好筍出好竹,好師出好徒。
37 、教師總是希望學生將來超過自己。
38 、愚蠢的教師只會傳授真理,聰明的教師應教學生發現真理。
39 、感人肺腑的談話,能醫治學生心靈的創傷。
40 、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教書。
㈢ 關於師德的句子
師德的句子
1、教師是學生的鏡子。
2、認認真真工作,老老實實做人。
3、教師的最大愉悅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
4、在過多地要求學生的同時,也就應盡可能地尊重他們。
5、以德感人,為人師表。
6、把愛帶給每位學生。
7、雙手扶持千木茂,慈懷灌注萬花稠。
8、想讓性命輝煌,就別浪費青春。
9、在教育的百花園中,百花吐艷離不開園丁愛的奉獻;
10、教師施愛宜在嚴愛與寬愛之間。
11、當你埋怨學生太笨的時候,你也該自問:什麼叫誨人不倦。
12、教師要以東風化雨之情,春泥護花之意,培育人類的花朵,繪制燦爛的春天。
13、星星從不嫉妒太陽的燦爛輝煌,它在自我的崗位上盡力發光。
14、內外兼修,樹師表形象;德藝雙馨,育中華新人。
15、教師與畫家個同的是他要創造真善美的活人。
16、千教萬教教書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17、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18、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19、想教學生如何正派為人,先從自我正派為人做起。
20、心靈的溝通勝於知識傳遞。
㈣ 如何理解這句話:不為彼岸,只為海
不為彼岸,只為海
人往往為達到理想的彼岸忙忙碌碌,卻忽略了海——追求的過程。
為了應付考試,學生背誦名言名篇,他們只求背誦,卻忽略了詩歌中奇美的意境。
老杜春夜詠蛾,小杜清明問路;陸放翁卧聽夜闌,僧志南杖過河東;易安居士嘆紅肥綠瘦,誠齋主人賞荷葉凝珠;張志和泛舟垂釣不須歸,蘇東坡淡妝濃抹擬西湖。
在如此秀美的意境中學習語文,是一種享受。
再看那靜謐的河塘,無聲的冷月,秦皇島外滔天白浪的打漁船,青天里的一行白鷺,沉舟側畔的點點白帆,山重水復的柳暗花明,哪一處不是美到極致。
學習的過程充實豐富了,自然也就達到了彼岸。
生活更是如此。
三毛到達生活的彼岸,是穿沙漠過程中對生活的不斷領悟與反思;
貝多芬到達生活的彼岸,是失聰後用心靈碰撞黑白鍵過程中的頑強;
梵高到達生活的彼岸,不是身後作品賣出天價,而是作畫過程中生命的投入和亢奮的狀態。
孔子的彼岸是「聞達於諸侯」,然而孔子事魯,僅授以禮樂之官,這與他的「彼岸」相去甚遠。這時,他看到了「海」,於是收三千弟子,著作《論語》,為後世尊為「先聖」。
莊周騎青牛出關,將自己生活中的感悟記錄下來,遂成《道德經》,莊周乃是為記錄自己充實豐富的生活領悟與經歷。在那個文化趨從於權勢的時代,在那個清風夜唳的黑夜,在人們昧昧昏睡之時,莊子看重的是生活過程的充實、豐富。
翻滾的波濤,乃是為了承載帆船;忙碌的蜂蝶,乃是為了探尋花蹤;平地里吹起的野風,乃是為了成全一種空曠。然而躁動的心,你在乞求著什麼?
注重過程的充實與豐富,如同明月照花,在形成風景的同時自己也成了風景。
過程的充實與豐富,使人生命中充滿歡樂。
不為彼岸,只為海。
㈤ 求《不為彼岸只為海》這首詩!!
不為彼岸,只為海
人往往為達到理想的彼岸忙忙碌碌,卻忽略了海——追求的過程。
為了應付考試,學生背誦名言名篇,他們只求背誦,卻忽略了詩歌中奇美的意境。
老杜春夜詠蛾,小杜清明問路;陸放翁卧聽夜闌,僧志南杖過河東;易安居士嘆紅肥綠瘦,誠齋主人賞荷葉凝珠;張志和泛舟垂釣不須歸,蘇東坡淡妝濃抹擬西湖。
在如此秀美的意境中學習語文,是一種享受。
再看那靜謐的河塘,無聲的冷月,秦皇島外滔天白浪的打漁船,青天里的一行白鷺,沉舟側畔的點點白帆,山重水復的柳暗花明,哪一處不是美到極致。
學習的過程充實豐富了,自然也就達到了彼岸。
生活更是如此。
三毛到達生活的彼岸,是穿沙漠過程中對生活的不斷領悟與反思;
貝多芬到達生活的彼岸,是失聰後用心靈碰撞黑白鍵過程中的頑強;
梵高到達生活的彼岸,不是身後作品賣出天價,而是作畫過程中生命的投入和亢奮的狀態。
孔子的彼岸是「聞達於諸侯」,然而孔子事魯,僅授以禮樂之官,這與他的「彼岸」相去甚遠。這時,他看到了「海」,於是收三千弟子,著作《論語》,為後世尊為「先聖」。
莊周騎青牛出關,將自己生活中的感悟記錄下來,遂成《道德經》,莊周乃是為記錄自己充實豐富的生活領悟與經歷。在那個文化趨從於權勢的時代,在那個清風夜唳的黑夜,在人們昧昧昏睡之時,莊子看重的是生活過程的充實、豐富。
翻滾的波濤,乃是為了承載帆船;忙碌的蜂蝶,乃是為了探尋花蹤;平地里吹起的野風,乃是為了成全一種空曠。然而躁動的心,你在乞求著什麼?
注重過程的充實與豐富,如同明月照花,在形成風景的同時自己也成了風景。
過程的充實與豐富,使人生命中充滿歡樂。
不為彼岸,只為海。
㈥ 關於師德的經典名言有哪些
誠摯的心靈,是學生情感的鑰匙
高尚的師德,是學生心靈的明鏡。
谷穗越飽滿就越低垂,學識越淵博就越謙遜。
好筍出好竹,好師出好徒。
和藹可親的態度,永遠是教師良好教態的注腳。
教師不存在的地方,無知就變成了聰慧。
教師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
教師是學生的鏡子。
教師之所以偉大,在於他(她)永遠消耗自己,照亮別人。
課堂教學成功與否,在於作為騎士的教師駕馭駿馬的能力高低。
想教學生如何正派為人,教師應先從自己正派為人做起。
小鳥展翅看大鳥,學生成長靠教師。
學生沒有教師,就象生活沒有陽光。
用千百倍的耕耘,換來桃李滿園香。
語言作為工作對我們之重要,正如駿馬對於騎士的重要。
㈦ 有關師風師德的經典名言
有關師風師德的經典名言
2、教之有道,則人才濟濟,風俗丕丕,而國以強,否則反此。——孫中山
3、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蔡元培
4、我們深信教育是國家萬年根本大計。——陶行知
5、大學應該是國家的知識庫,民族的智囊團。——馮友蘭
6、一個國家的基礎的好壞取決於對青年人的'教育。——[古希臘]第歐根尼
7、教育是偉大的事業,人的命運決定於教育。——[俄國]別林斯基
8、對人民大眾的教育應該是施政的首要目標。——[法國]拿破崙
9、教育是民族最偉大的生活原則,是一切社會里把惡的數量減少,把善的數量增加的唯一手段。——[法國]巴爾扎克
10、在所有一切有益人類的事業中,首要的一件,即教育人的事業。——[法國]盧梭
11、幫助無知的人得到智慧永遠是一樁功德。教育是最大或許也是最好的福祉。——[英國]吉卜林
12、教育是一切資源最大最重要的資源。——[英國]舒瑪赫
13、就功德的輝煌說,就範圍的廣泛說,世界上主要的事業是培養人。——[美國]愛默生
14、每關閉一所學校,就得多造一座監獄。——[美國]馬克·吐溫
15、學校要求教師在他的本職工作上成為一種藝術家。——愛因斯坦
16、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於教師的德和才。——愛因斯坦
17、一個無任何特色的教師,他教育的學生不會有任何特色。——蘇霍姆林斯基
18、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葉聖陶
19、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就是說咱們當教師的人要引導他們,使他們能夠自己學,自己學一輩子,學到老。——葉聖陶
20、「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必做到這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葉聖陶
21、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葉聖陶
22、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春秋]管子
23、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戰國]孟子
24、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戰國]荀子
㈧ 關於「老師的師德」名言或古文有嗎
例如:
1、教師是學生的鏡子,學生是老師的影子。
2、尊重和愛護學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
3、要得到學生的尊重和愛戴,首先要學會尊重學生的人格,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地尊重一個。
4、師生之間心與心的交匯之處是愛的聖地。
5、用千百倍的耕耘,換來桃李滿園香。
6、教師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
7、知識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為科學, 教師不存在的地方,無知就變成了聰慧。
8、和藹可親的態度,永遠是教師良好教態的注腳。
9、語言作為工作對我們之重要,正如駿馬對於騎士的重要;
10、課堂教學成功與否,在於作為騎士的教師駕馭駿馬的能力高低。
11、谷穗越飽滿就越低垂,學識越淵博就越謙遜。
12、誠摯的心靈,是學生情感的鑰匙, 高尚的師德,是學生心靈的明鏡
㈨ 不為彼岸只為海。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不追求終極的目的和解脫,只求在世的點點滴滴的真實生活。海是「苦海」,與彼岸相對,是無窮的苦境,但是是真實的;岸是「彼岸」,是一種眾人追求和嚮往的理想境界,但是不可捉摸。
一、苦海釋義:
1、塵世間的煩惱和苦難。
2、無窮的苦境。
3、投置平庸詩文的箱籠。
4、道教佛教用語。比喻苦無際限。後用以比喻困苦的處境。
二、彼岸釋義:
1、另一邊,對岸。
2、比喻所追求和嚮往的一種境界
3、佛教認為脫離塵世煩惱、取得正果之處
4、日語中的常用漢字,ひがん。對應中國的清明節。
5、佛教詞語:梵語為波羅, 華譯為彼岸,此岸指生滅,彼岸指不生不滅,指涅槃。
(9)師德不為彼岸擴展閱讀:
一、苦海的出處
1、塵世間的煩惱和苦難。
南朝梁武帝 《凈業賦》:「輪回火宅,沉溺苦海,長夜執固,終不能改。」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勉自修證,勿淪苦海。」
2、無窮的苦境。
唐盧綸《宿石瓮寺》詩:「回瞻相好因垂淚,苦海波濤何日平?」
宋文天祥《泰州》詩:「 長淮 行不斷,苦海望無窮。」
3、投置平庸詩文的箱籠。
五代王定保 《唐摭言·輕佻》:「 鄭光業 弟兄共有一巨皮箱,凡同人投獻,辭有可嗤者,即投其中,號曰苦海。」
清錢謙益 :曾匯集應酬無聊之作,題名《苦海》,殆本此意。
二、彼岸的出處
1、佛教語。佛家以有生有死的境界為「此岸」;超脫生死,即涅槃的境界為「彼岸」。
《大智度論》十二:「以生死為此岸,涅槃為彼岸。」
《無量壽經》卷上:「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悉獲諸佛無量功德,知慧聖明,不可思議。」
宋 范成大《吳船錄》卷上:「一切眾生,同登彼岸。」
2、指水那邊的陸地。
清 冒襄《影梅庵憶語》:「明早一帆,未午便登彼岸。」
魏巍《東方》第六部第五章:「我不知道住在 北朝鮮深山茅屋裡的莊稼漢,怎麼會『威脅』到大洋彼岸 美國人的生存。」
3、比喻所嚮往的境界。
林子 《給親愛的孩子·寶寶睡了》詩:「闖過急流險灘,駛向那光輝的彼岸。」
徐遲《哥德巴赫猜想》:「且讓我們稍稍窺視一下彼岸彼土,那裡似有美麗多姿的白鶴在飛翔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