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師生禮
⑴ 中國古代師生禮儀有那些
1、拜師
先請中人向師傅說合,再擇吉日設宴,寫拜師貼,行拜師禮。
2、拜師禮
拜師禮為三、六數,意為「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學徒期間不付工資,師傅管吃、住及制冬夏衣各一套。一般第一年打雜,第二年始學藝,三年滿師。
3、六禮
弟子需要向老師贈送六禮。古時六禮包括:芹菜,寓意為勤奮好學,業精於勤;蓮子心苦,寓意為苦心教育;紅豆,寓意為紅運高照;棗子,寓意為早早高中;桂圓,寓意為功得圓滿。
4、硃砂開智
硃砂開智也叫硃砂啟智或硃砂點痣。是先生手持蘸著硃砂的毛筆,在學生眉心處點上像「痣」一樣的紅點。因為「痣」與「智」諧音,硃砂點痣,取的其實是「智」的意思,意為開啟智慧,目明心亮,希望學生日後的學習能一點就通。
(1)國學師生禮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禮儀:
1、朝儀
古代帝王臨朝的典禮。按規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東為上,孤面向東以北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為上,王族在路門右側,面向南以東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屬官在路門左側,面向南以西為上。朝儀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禮,禮畢退朝。後世也稱人臣朝君之禮儀為「朝儀」。
2、家祭
古人在家廟內祭祀祖先或家族守護神的禮儀。唐代即有專人制訂家祭禮儀,相沿施行。宋代陸游《示兒》詩中有這么兩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3、朝聘
古代賓禮之一。為諸侯定期朝見天子的禮制。諸侯朝見天子有三種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見天子稱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見天子為「大聘」;每隔五年親自朝見天子為「朝」。
4、朝覲
古代賓禮之一。為周代諸侯朝見天子的禮制。諸侯朝見天子,「春見曰朝,秋見曰覲」,此為定期朝見。春秋兩季朝見天子,合稱為朝覲。
5、揖讓
一指古代賓主相見的禮節。揖讓之禮按尊卑分為三種,稱為三揖:一為土揖,專用於沒有婚姻關系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微向下;二為時揖,專用於有婚姻關系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平而致於前;三為天揖,專用於同姓賓客,行禮時推手微向上。一指禪讓,即讓位於比自己更賢能的人。
⑵ 孔子的師生禮儀
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 就把「禮」看作是既是治國安邦、平定天下的基礎, 也是個人追求德性崇高所必須的修養環節與修養過程。他在教授學生的知識中, 將禮儀作為必修的課程, 其所授「六藝」( 禮、樂、射、御、書、數) 之禮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禮儀的內容。他的「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 然後君子」的思想, 教導人們惟有修養上注重禮節儀表與質朴品格有機結合的人, 才能成為真正有道德的人。孔子說:「興於詩, 立於禮, 成於樂」, 就是說一個人想自立, 必先有禮的修養。戰國後期的荀子也明確指出:「人無禮則不生, 事無禮則不成, 國家無禮則不寧」, 並把禮與法相提並論,「禮儀者, 治之始也」,「禮儀制而製法度」。管子則把禮儀視為立國的精神之本, 指出:「禮義廉恥, 國之四維, 四維不張, 國乃滅亡」。在以儒家文化為主流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禮」一直佔有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先人們對於「禮」的精闢論述把傳統禮儀的精神內涵揭示得淋漓盡致。
儒家有專說明《儀禮》的,如《冠義》、《昏義》、《鄉飲灑義》、《射義》、《燕義》、《聘義》、《喪服四制》。它們是份別解釋《儀禮》中《士冠禮》、《昏禮》、《鄉飲酒禮》、《鄉射禮》、《大射儀》、《燕禮》、《喪服》各篇的,跟《儀札》關系最為密切。
⑶ 國學拜師禮步驟
中國人尊師重道,乃久遠之傳統,古書《通典》提到了拜師禮。該書卷六七「禮典」強調:「天子拜敬保傅」,說天子也要拜師,把拜師納入國家典制中,中國人尊師重道,正式的拜師禮由此確立。
古時的拜師禮
早上8:30,「拜師禮」儀式在四會市廣播電視少兒藝術團國學班學員代表莫昊頤表演的精彩節目中拉開了帷幕。
學員代表莫昊頤背誦經典古詩文《木蘭詩》
主持人在開場詞中提到古為今用,古今結合,並有所創新地舉行拜師禮儀式,目的就是想通過這種莊重的儀式,讓國學班的孩子們感受我國傳統文化智慧及魅力。
楊團長在致詞中表示出希望國學班的同學們以一個莊重的「拜師禮」儀式作為新學期的新的起點,秉承孔子的仁義精神,成為內外兼修的中國好少年的祝願。
噔噔噔噔~四會市廣播電視少兒藝術團國學班教師曾艷琳老師登場啦!
尊師禮,習禮儀,孩子們跟著國學老師學拜師禮,那就是是一幅最美的畫面。瞧:孩子們那認真的一舉一動,對老師的尊敬溢於言表。
瞧,孩子們穿上漢服,是不是讓你覺得一股書卷氣息撲面而來呀!
學子將六禮呈給老師,六禮寓意:蔥(寓意聰明智慧),芹菜(業精於勤),龍眼乾(啟竅生智),蓮子(苦心教學),紅棗(早日高中),紅豆(宏圖大展)。
學員也向老師呈交了拜師帖,老師將《五經》交予學生作為回禮。
老師在孩子們眉心處畫一個小點兒,孩子們喜上眉梢。 「點硃砂 啟智慧」環節,象徵意義是極好的,「痣」通「智」,意為開啟智慧,祝福濱興的孩子們心明眼亮,天天向上。
曾老師朗誦經典古詩文《滿江紅》
藝術團還為各位學生准備精美的文具套裝,以鼓勵學生們在新學期好好學習。
熱心的家長們客串禮儀
立己志,明智慧。今天的拜師禮帶給學員們不一樣的國學知識啟蒙教育,也是國慶節、中秋節送給學員們的一份禮物,它是學員們開始人生、走向成功的起點。
願拜師禮能成為學員們一生中美好的回憶,
更希望學員們通過今天的拜師
⑷ 請問誰可以告訴我,中國古代師生禮儀,要有師生之間的稱謂,行禮,和當今可利用的師生禮儀。謝謝啦!急!
古代學生拜師要對老師要行跪拜大禮,要像尊重長輩一樣尊總老師。老師直接稱呼學生字。
⑸ 古代私塾師生怎樣行禮
當孩子到了入學年齡,有錢家的孩子就去私塾
1正衣冠,要穿戴整齊去面見先生
2點硃砂,在跪拜先生後,私塾中的先生會以硃砂清點孩子的額頭點出一點
3贈毛筆,行禮後起身之時先生會贈與孩子一支毛筆(當然是父母先買好,再將毛筆轉交給先生的)用來告誡學生勤勉於己,刻苦讀書
4拜孔子,以標對文學的尊敬之態(要行三拜九叩頭)
⑹ 拜師學國學,儀式上送什麼禮物合適
束脩,即干肉。並帶上拜師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