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師德電影
Ⅰ 新鄉的名人
姜子牙:政治、軍事家、「謀聖」
蘧瑗:衛國大夫,孔子摯友,封」先賢「,奉祀於孔廟東廡第一位
比 干:古代著名諫臣 豫北民間財神
毛 遂:流芳千古的民間智者
陳 平:西漢丞相
周 勃:漢初名將,西漢丞相
周亞夫:西漢名將
杜 詩:東漢水利專家、南陽太守
張 蒼:《九章算術》凝聚了新鄉人的智慧,在中國數學史上佔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關播:字務元,衛州汲縣(今河南衛輝)人,唐朝宰相,漢壽亭侯關羽之後
婁師德:唐朝丞相
傅游藝:唐武後朝同平章事,拜宰相(鳳閣侍郎)。天授元年二年(690-691)在職。衛州汲(今河南衛輝市)人
楊再思:唐朝丞相
魏仁浦:字道濟,衛州汲(今河南衛輝市)人。五代後周至北宋初年宰相
賀 鑄:宋代著名詞人
韋思謙:本名仁約,以字行,唐朝丞相,原陽縣陡門鄉韋城村人。
王惲:字仲謀,號秋澗,衛州路汲縣(今河南衛輝市)人。元朝著名學者、詩人兼政治家。 徐世昌:民國第五任大總統
趙家驤: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國大代表
郎世忠:河南衛輝人,國民革命軍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中將副司令
王錫彤:中國水泥大王、實業家
嵇文甫:著名歷史學家、鄭州大學首任校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張園:著名導演、電影演員 ,新中國二十二大影星
楊 貴:紅旗渠總設計師
郭 興:原新疆北疆軍區司令員,電影《平原游擊隊》李向陽的原型
柏 楊:當代著名作家
葛新愛:著名乒乓球世界冠軍
劉國梁:世界乒乓球冠軍,中國乒乓總教練
王曉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第一位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的華人科學家。
王安順:北京市市長
李書磊:中央黨校原副校長,福建省常委
劉震雲:當代著名作家
朱保國:健康元葯業集團總裁
關牧村:民族歌唱家
張榮鎖:太行赤子,2002年CCTV 「感動中國」人物
吳金印:全國鄉鎮黨委書記的榜樣
裴春亮:中國十大傑出青年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農民
史來賀:全國勞模,農民致富的領頭人
劉知俠:長篇小說《鐵道游擊隊》的作者
劉志華:全國十大女傑
王金嶺:國畫名家,當今長安畫派代表人物
任學之:著名書畫家
冷漠: 中國內地著名歌手
任魯豫: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
楊 柳: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Ⅱ 電視劇《天涯織女》裡面皇帝的是誰扮演的
天涯織女的里皇帝叫王剛,敵營18年32集連續劇《皇後駕到》飾朱亮祖
43集連續劇《楚留香傳奇》飾薛笑人
42集連續劇《殷商傳奇之仙術與魔法的沖擊PK》飾李靖
24集連續劇《漢武帝》飾張騫
50集連續劇《太平天國》飾李開芳 李世賢
36集連續劇《孝庄秘史》飾袁崇煥
40集連續劇《賀蘭雪》飾敖 干
40集連續劇《白手風雲》飾邱永平
40集連續劇《蕭十一郎》飾蕭 沛 二鍋頭
宋遠橋40集連續劇《拍案驚奇》飾王 爺
40集連續劇《神醫俠侶》飾審食其
40集連續劇《倚天屠龍記》飾宋遠橋
40集連續劇《秦王李世民》飾長孫無忌
40集連續劇《射鵰英雄傳》飾王處一
40集連續劇《策馬嘯西風》飾上官伯
40集連續劇《風雲爭霸》飾宋凌霄
40集連續劇《一生為奴》飾醇親王
40集連續劇《無字碑歌》飾婁師德
30集連續劇《我愛鍾無艷》飾無常子
30集連續劇《緣來就是你》飾葛順昌
30集連續劇《邊城小子》飾鬼見愁
30集連續劇《楊乃武與小白菜 》飾恭親王
30集連續劇《刁蠻公主》飾宰相文章
23集連續劇《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飾王主任
20集連續劇《上錯花轎嫁對郎》 飾王鬍子
20集連續劇《青春不解風情》飾劉 成
20集連續劇《英雄時代》飾秦思民
20集連續劇《不朽的勛章》飾狄鵬飛
30集連續劇《碧血劍》飾歸辛樹
30集連續劇《殷商傳奇》飾李 靖
35集連續劇《紅日》飾丁善元
36集連續劇《記憶之城》飾地下黨老胡
120集連續劇《敵營十八年》飾胡金山
8集連續劇《聊齋3之江城》飾聶青雲
飾演電影
《一石二鳥》 飾鬼見愁
Ⅲ 婁性人口數量
<P>一、尋根溯祖 1、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後代。大禹的兒子啟建立夏朝,傳至第五王為少康。周武王滅商後,追封先代賢王的後裔,把少康的後裔東樓公封於杞(今河南杞縣),遂為杞國。春秋時,杞國在周圍大國的壓力下被迫東遷,後來定居於淳於(今山東安丘縣東北)。杞君有一支子孫封在婁邑(今山東諸城縣西南),遂以地名為姓,稱婁姓。 2、北魏時有代北人疋婁氏、伊婁氏、蓋婁氏、乙那婁氏均改姓婁,亦稱婁氏。 3、邾婁國的子孫,有以婁為氏的,是婁氏的又一支。 二、郡望分布 婁姓望族居譙郡、東陽郡(今浙江金華)。 譙 郡:東漢時置郡,治所在譙縣(今安徽省亳縣)。相當今安徽、河南二省之間地區。 三、歷史名人 婁師德:唐朝大臣。曾任監察御史,應詔從軍,功吐蕃,八戰八捷。後官至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掌管朝政,總管邊要達30年之久。為人寬厚,能容人。他的弟弟當了代州刺史,要赴任時,他問:"容寵已極時,你怎樣避免別人的嫉妒呢?"他弟弟說:"如果有人吐唾沫在我臉上,我抹掉就算了。"他說:"不要抹掉,要心平氣和地讓唾沫自己幹掉。" 婁 堅:明代詩人。經明行修,工詩善書,時人合唐時升、陳嘉燧、李流芳及婁堅詩刻,謂之曰《嘉定四先生集》。 婁 忱:明代學者,傳父學,十載不下樓,從游者甚眾,學舍不能容,其弟子有架木為巢而讀書者。 婁仲英:元代畫家,善山水,《山居圖》頗為有名。 婁雲慶,湖南長沙人。咸豐十年,小池驛之戰,功最,擢參將。克寧國,以提督記名,賜黃馬褂。捻平,雲慶請歸養。光緒初,復起授正定鎮總兵。十七年,擢湖南提督。三十年,以老乞歸,卒於家。</P>
<br><P>補:</P>
<br><P>禹姓姒。商滅夏後,大禹的子孫易姒為婁,隱居不仕。直到西周成王姬誦追封皇室後裔時,發現大禹36世孫婁雲衢在會稽,便把他召來,賜「木」為「樓」,封東樓公,食邑杞國(今河南杞縣)。此後,雲衢的子孫便姓了「樓」,並將杞國作為樓氏的發祥地。 </P>
<br><P> 東漢時,大禹77世孫樓,字重玉,號雄樵,「經文緯武,熟嫻韜略,」官至三軍總都尉,加授麒麟閣護軍都憲,進位太師,卒謚「忠成」,御葬於烏傷(今義烏市)之香山。他有二子:長子良驥,字德卿,仍回會稽;幼子良,字秀卿,為守父墓,留居烏傷。 </P>
<br><P> 浙江、上海、山東德州兗州、河南杞縣、陝西咸陽、湖南廣安、廣西昭平等地的樓姓人,都奉重玉為始祖。 </P>
<br><P> 大禹第102世孫樓晉(853—950),字彥孚,號指城,自烏傷遷仙岩(今樓塔一帶)。他是樓塔樓姓人的始祖。但據《烏傷香山樓氏分遷圖》: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大禹64世孫樓大溜自兗州遷蕭山;唐·神龍二年(706),大禹97世孫樓濡自香山遷蕭山長山,均因史料久佚,無從詳考。 </P>
<br><P> 那麼,樓晉為什麼要遷仙岩呢? </P>
<br><P> 原來他是唐末戰將,追隨杭州都知兵馬使、太子賓客兼侍御史、兩浙節度使、天下兵馬都元帥錢鏐(後為吳越國國王)東征西討,在攔襲義勝軍節度使劉漢宏和活捉稱帝越州的叛將董昌諸戰役中,屢建勛業,累官至禮部尚書同平章事、兵部尚書。他多次在仙岩一帶活動,認為這里山環水繞,人居環境優越,便於唐·乾寧四年(897)由烏傷遷此肇基發族。至今已傳39世,有8000餘人。 </P>
<br><P> 據粗略統計,自南宋至清代,樓氏有舉人4名,武舉人2名,貢生7名;在清朝一代,有22人分別出任知縣、縣丞、典史、訓導和參將、守備、巡檢等文武官職。 </P>
<br><P> 自元末名醫樓英始,樓氏族中業操岐黃、仁術濟世者代有傳人,如:明代的樓淇霆、樓宗望,清朝的樓全、樓邦源等等,不唯醫名播於吳越間,且有著作問世。 </P>
<br><P>詳細見樓姓 樓玉濤修</P>
<br><P> </P>
<br><P>
<br><TABLE style="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LINE-HEIGHT: 130;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borderColor=#11111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br><TBODY>
<br><TR>
<br><TD>
<br><P align=left>樓(L6u) (1)樓、婁同源於姒姓,黃帝歷五世而生禹,禹治水有功而賜姓姒,受舜禪讓而稱帝.子啟建夏朝.禹14世孫桀無道,夏為商所滅。其子仲和仲禮避禍於會稽,改姓婁.周滅商後,武王追封先帝後裔,得禹36世孫雲衢公,曰:無木不成樓,猶無水不成源也!舉為諫議齊侯,封於杞(河南杞縣)。以主夏祀,號東樓公。子孫遂以樓為姓。(2)古代少數民族姓氏,東漢時,白馬羌豪有樓氏;(3)南北朝時,北魏有蓋樓氏、賀樓氏,入中原後一並改為樓氏,居山西代郡。<FONT size=2>東魏有都督賀婁烏蘭,隋有巨鹿公賀婁子干.唐有鳳州刺史賀婁行</FONT><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體;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 size=2>本</FONT>,<FONT size=2>太子舍人賀婁積</FONT></SPAN><FONT size=2>.<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體"><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體;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裨將賀婁余閏,知此族魏末又復舊姓。</SPAN></FONT></P>
<br><P align=left>樓姓人口約佔全國的0.01 現在在浙江杭州(臨安,富陽),寧波(鄞縣,奉化,慈溪,餘姚),金華(義烏,東陽,永康),麗水、蕭山樓塔鎮。諸暨。分布較多 。台州、三門等地也有。</P>
<br><P align=left>郡望:東陽郡(今<STRONG>浙江金華、義烏一帶</STRONG>)。 廣德湖田,辟成千頃 君卿唇舌,見重五侯 上聯說北宋奉化人樓異,字試可,元豐年間進士,徽宗時任本州知州,開墾廣德湖為水田七百二十頃,每年可收三萬六千石谷。後歷官徽猷閣直學士、平江知府。下聯說西漢齊人樓護,字君卿,目為父親行醫,所以小時候讀了不少醫書,後學經、傳,任京兆吏。與谷永(字子雲)同為成帝的舅父王氏五侯(平阿侯王譚、成都侯王商、紅陽侯王立、曲陽侯王根、高平侯王逢時)的上客,當時長安有說"穀子雲筆札,樓君卿唇舌",是說他為人守信用。後舉方正,歷官諫大夫、天水太守,封息鄉侯。 </P>
<br><P align=left>樓姓歷史名人: </P>
<br><P align=left>樓媛 戰國魏相 </P>
<br><P align=left>樓璽,南朝梁代人,封南昌郡王。</P>
<br><P align=left>樓郁,字子文,北宋皇佑五年(1053)進士,人稱西湖先生,鄞縣人,居城南。好書不倦,自六經至百家傳記,無所不讀,家藏書萬卷,手抄居半。 </P>
<br><P align=left>樓鑰 (1167-1213)字大防,南宋鄞縣(寧波)人。南宋著名文學家.宋孝宗隆興元年進士,歷官太府宗正寺丞等 ,著有〈北行日錄〉等傳世 </P>
<br><P align=left>樓 屯(1880-1950) 原名卓力,字肖嵩、辛壺、新吾,好玄根居士、麻木居士。浙江縉雲人,久居上海。為西泠印社早期社員。篆刻得吳昌碩指授,合秦、漢和浙派之長,自成一格,所作馭刀如筆,氣韻渾古蒼媚。 </P>
<br><P align=left>樓適夷(1905.1.3~)原名錫春,曾用筆名樓建南,浙江餘姚人。中國近代著名作家,翻譯家 </P>
<br><P align=left>樓南泉,浙江省杭州市人,1922年12月生,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攀登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P>
<br><P align=left> 樓雲 杭州人 中國第一個蟬聯奧運金牌的運動員 在長達16年的體操生涯中,樓雲奪得過40多個跳馬冠軍,其中包括3次世界冠軍,不愧「跳馬王」的美譽。</P>
<br><P align=left> 樓大鵬(1936——)男,浙江寧波人。從小旅居英國,1953年回到祖國,1959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機械繫。大學期間是一名優秀跨欄選手,曾以25秒2的成績打破男子200米低欄全國紀錄。1959——1966年在北京鋼鐵學院體育教研室任教,後調國家體委工作,歷任國際司副處長、訓練競賽三司副司長、中國田徑協會副主席、主席等職。80年代以來,先後擔任亞洲田徑聯合會副主席並兼任競走和技術委員會主任,國際田聯理事,亞洲單項體育聯合會總會副主席等。曾獲國際田聯元老獎章和國家體委頒發的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中國奧林匹克工作小組集體獎成員之一)。 </P></TD></TR></TBODY></TABLE></P>
<br><P>婁燁1965年生於上海,1985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P>
<br><P> 婁燁是第六代導演中不能忽視的一位,首先他的作品極具個人特點,但實際上與整個第六代比較滿足於自我的表達方式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其次除了《蘇州河》以外,《危情少女》、《周末情人》、《紫蝴蝶》幾部電影都是體制內的產物,而《蘇州河》一片也在影迷群落中具有廣泛的基礎,因此婁燁為中國觀眾的接受度要相對大於其他一直掙扎於地下的第六代導演。</P>
<br><P> </P>
<br><P> </P>
<br><P>資料續:</P>
<br><P><STRONG>一、姓氏源流<BR></STRONG> 婁(Lóu)姓源出有三:<BR> 1、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後代。大禹的兒子啟建立夏朝,傳至第五王為少康。周武王滅商後,追封先代賢王的後裔,把少康的後裔東樓公封於杞(今河南省杞縣),遂為杞國。春秋時,杞國在周圍大國的壓力下被迫東遷,後來定居於淳於(今山東省安丘縣東北)。杞君有一支子孫封在婁邑(今山東省諸城縣西南),遂以地名為姓,稱婁姓。 <BR> 2、出自古代鮮卑族復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有匹婁(又稱疋婁)氏、伊婁氏、蓋婁氏、乙那婁(亦作壹那婁、一那婁)氏,入中原後一並改為婁姓,亦稱婁氏。 <BR> 3、以國名為氏。《風俗通義》載,春秋時有邾婁國(在今山東省鄒縣一帶),子孫有以婁為氏,是婁氏的又一支。 <BR><BR><B>二、遷徙分布</B><BR> 婁姓在大陸與台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婁姓源於姒姓,是大禹的後代。周武王滅商後,把夏帝少康的後代東樓公封於杞國(河南省杞縣)。至春秋時期,杞國在周圍大國的威脅下被迫東遷,杞君有一支子孫被封在婁邑(今山東省諸城西南),後來以婁為姓。此外,北魏時匹婁氏、伊婁氏、乞婁氏、乙婁氏都有人改姓婁。婁姓望居譙郡(今安徽省境內)。西漢初年有大臣婁敬,因建議劉邦入都關中有功,被賜姓劉。劉邦被匈奴打敗後,他提出「和親」政策,被採納。<BR><BR><B>三、歷史名人</B><BR> 婁 堅:明代詩人。經明行修,工詩善書,時人合唐時升、陳嘉燧、李流芳及婁堅詩刻,謂之曰《嘉定四先生集》。 <BR> 婁 忱:明代學者,傳父學,十載不下樓,從游者甚眾,學舍不能容,其弟子有架木為巢而讀書者。 <BR> 婁 僧:宋代承天寺僧人,中指有七節。時仁宗趙禎剛出世,啼哭不止,知婁僧有奇術,遂召入宮。僧按幼主頭頂,曰:「莫叫,莫叫,何以當初莫笑。」哭聲乃止。<BR> 婁 妃:明代上饒人婁諒之女,嫁寧王朱宸濠為妃,有賢德。寧王起兵謀反,婁妃屢諫不聽。兵敗被殺。臨終前嘆曰:「昔商紂聽婦人之言而亡,吾不聽 婦人之言而死。後悔晚矣!」清代人蔣士銓寫《一片石》,《第二碑》兩傳奇, 哀悼此妃。<BR> 婁 諒:字克貞,上饒人。少有志絕學。聞吳與弼在臨川,往從之。一日,與弼治地,召諒往視,雲學者須親細務。諒素豪邁,由此折節。雖掃除之事,必身親之。景泰四年舉於鄉。天順末,選為成都訓導。尋告歸,閉門著書,成《日錄》四十卷、《三禮訂訛》四十卷。謂《周禮》皆天子之禮,為國禮。《儀禮》皆公卿大夫士庶人之禮,為家禮。以《禮記》為二經之傳,分附各篇,如《冠禮》附《冠義》之類。不可附各篇者,各附一經之後。不可附一經者,總附二經之後。其為諸儒附會者,以程子論黜之。著《春秋本意》十二篇,不採三傳事實,言:「是非必待三傳而後明,是《春秋》為棄書矣。」其學以收放心為居敬之門,以何思何慮、勿忘勿助為居敬要旨。然其時胡居仁頗譏其近陸子,後羅欽順亦謂其似禪學雲。<BR> 婁師德:唐朝大臣。曾任監察御史,應詔從軍,功吐蕃,八戰八捷。後官至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掌管朝政,總管邊要達30年之久。為人寬厚,能容人。他的弟弟當了代州刺史,要赴任時,他問:「容寵已極時,你怎樣避免別人的嫉妒呢?」他弟弟說:「如果有人吐唾沫在我臉上,我抹掉就算了。」他說:「不要抹掉,要心平氣和地讓唾沫自己幹掉。」 <BR> 婁雲慶,湖南省長沙人。咸豐十年,小池驛之戰,功最,擢參將。克寧國,以提督記名,賜黃馬褂。捻平,雲慶請歸養。光緒初,復起授正定鎮總兵。十七年,擢湖南提督。三十年,以老乞歸,卒於家。<BR> 婁仲英:元代畫家,善山水,《山居圖》頗為有名。<BR> 婁夢俠:原名婁培儒,又名婁子征、婁子珍,1906年生,江蘇省邳州市薛集鄉婁樓村人。幼讀私塾,15歲後次第入縣立第二高等小學、邳縣甲種師范學校就讀,受進步思想熏陶,經常參加反帝、反封建宣傳活動。1927年秋隨北伐軍南下,考入南京警察訓練所,同年由宋綺雲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翌年四月畢業,回邳任土山市公安分局局長。1931年因被列入國民黨邳縣當局「清黨」名單,遂奉中共徐海蚌特委之命,去東灌沭(東海、灌雲、沭陽)聯合縣委工作,秘密組織農民武裝斗爭。身份暴露後,奉調上海從事工人運動。不久調至中央保衛局,參與中共六屆三中全會保衛工作。1932年奉調中央蘇區,任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保衛局偵察部長,翌年8月任保衛局長;10月當選為中共江西省委常委;12月當選為江西省蘇維埃執行委員和主席團委員。1934年,在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主席團委員。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奉命留守江西革命根據地。1935年3月在贛南不幸遭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在獄中,婁夢俠受盡酷刑,堅貞不屈,視死如歸。同年6月9日,笑赴刑場,慷慨就義,時年29歲。<BR><BR><B>四、郡望堂號</B><BR> 1、郡望<BR> 東陽郡:治所在今浙江省金華。 <BR> 譙 郡:東漢時置郡,治所在譙縣(今安徽省亳縣)。相當今安徽、河南二省之間地區。<BR> 2、堂號(缺)<BR> <BR>====================================================================<BR><BR>【婁姓宗祠通用對聯】<BR><BR>〖婁姓宗祠四言通用聯〗<BR><BR>緒演婁邑;<BR>芳傳東陽。<BR>——佚名撰婁姓宗祠通用聯 <BR> 全聯典出婁姓的姓氏源流和望族。<BR><BR>譙郡望族;<BR>宗仁名官。<BR>——佚名撰婁姓宗祠通用聯 <BR> 上聯典出婁姓郡望譙郡。下聯典指唐代大臣婁師德,字宗仁,鄭州原武人。曾任監察御史,應詔從軍,攻吐蕃,八戰八捷。後官至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掌管朝政,總管邊要三十餘年。後多次主持屯田積谷事宜。<BR><BR>和親獻議;<BR>盛德容人。<BR>——佚名撰婁姓宗祠通用聯 <BR> 上聯典指漢初齊人婁敬,劉邦在洛陽時,他建議定都長安,被採納,賜姓劉氏,封關內侯。當時,匈奴冒頓(Mò dú 音墨獨)單於兵力強大,多次侵擾漢朝北方邊境,他又獻上與匈奴和親的政策,並受命與匈奴簽訂和約。因呂後不願女兒魯元公主遠嫁,又以宗室女代替。後建議遷徙戰國時六國貴族的後裔及豪強大族十餘萬人充實關中,以削弱關東舊貴勢力。下聯典指唐代鄭州原武人婁師德,字宗仁,進士出身,上元初任監察御史。儀鳳年間,參加對吐蕃的戰爭,因功升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司馬,並擔任營田事,帶領將士屯田,多次受到武則天手詔嘉獎。後兩任宰相,主持朝政,又出任河源等軍營田大使。他常識淵博,器量寬宏,勤於政事,主持邊防事務三十餘年,政績顯著。<BR><BR>譙郡世澤;<BR>御史家聲。<BR>——佚名撰婁姓宗祠通用聯<BR> 全聯典指唐·婁師德事典,上元初,為監察御史。<BR><BR>賢妃明察;<BR>高僧止啼。<BR>——佚名撰婁姓宗祠通用聯<BR> 上聯典指婁妃,為明寧王宸濠妃。濠謀逆,妃屢諫不聽,及敗,妃赴水死,悔以不用婦言亡。清蔣士銓為譜《一片石》、《第二碑》兩傳奇以哀之。下聯典指宋僧婁道中指有七節。仁宗生啼哭不止,召入宮,摩其頂,啼遂止。<BR><BR>五侯上客;<BR>一代儒宗。<BR>——佚名撰婁姓宗祠通用聯<BR> 上聯典指唐·婁師德事典。下聯典指明·婁忱事典。<BR><BR>-----------------------------------------------------------------<BR><BR>〖婁姓宗祠五言通用聯〗<BR><BR>名畫山居圖;<BR>經學子敬集。<BR>——佚名撰婁姓宗祠通用聯 <BR> 上聯典指元代畫家婁仲英,善山水,《山居圖》頗有名。見成廷珪《居竹軒集》。上聯典指明代學者婁樞,字子敬,嘉靖舉人。河內人。知廣宗縣,頗留心經世之學,有《婁子敬文集》。<BR><BR>德感諸學士;<BR>詩列四先生。<BR>——佚名撰婁姓宗祠通用聯 <BR> 上聯典指明代學者婁忱,字誠善,上饒人。傳父學,二載不下樓,從游者甚眾,學舍不能容,其弟子有架木為巢而讀書者。下聯典指明代詩人婁堅,字子柔,萬隆間貢生,經明行修,工詩善書,時人合唐時升、陳嘉燧、李流芳及堅詩刻之曰《嘉定四先生集》。<BR><BR>-----------------------------------------------------------------<BR><BR>〖婁姓宗祠六言通用聯〗<BR><BR>彥發太常博士;<BR>存仁天下清宮。<BR>——佚名撰婁姓宗祠通用聯 <BR> 上聯典指南宋資政殿學士婁機,字彥以,嘉興人。曾官太常博士秘書郎、吏部侍郎,進參知政事。在官惜名器,稱獎人才。以資政殿學士致仕。下聯典指明代進士婁志德,字存仁,項城人。知趙州,有惠政,累遷福建布政使,巡先山東,嘗著《兩浙賦役全書》,卓有實濟。京師語曰:「天下清官婁志德」。<BR><BR>-----------------------------------------------------------------<BR><BR>〖婁姓宗祠七言通用聯〗<BR><BR>七節僧禁啼幼主;<BR>一片石哀悼賢妃。<BR>——佚名撰婁姓宗祠通用聯<BR> 上聯典指宋僧婁道中指有七節。仁宗生啼哭不止,召入宮,摩其頂,啼遂止。下聯典指婁妃,為明寧王宸濠妃。濠謀逆,妃屢諫不聽,及敗,妃赴水死,悔以不用婦言亡。清蔣士銓為譜《一片石》、《第二碑》兩傳奇以哀之。<BR><BR>-----------------------------------------------------------------<BR><BR>〖婁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BR><BR>文武全才,不惟八戰八克;<BR>汪洋大量,亦且能忍能容。 <BR>——佚名撰婁姓宗祠通用聯<BR> 上聯典指唐代侍御史婁師德的事典。下聯典指唐代代州刺史婁某,為婁師德弟。赴任前,師德曰:「龐榮已極,人所忌也。將何以自免?」弟曰:「自今雖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師德曰:「適逆其意,止使用權自干耳!」<BR></P>
<br><P> </P>
<br><P>婁自田 於2005.5.30</P>
<br><P>QQ:249063110</P>
<br><P>MSN:[email protected]</P>
<br><P>e-mail:[email protected]</P>
<br><P><BR> 請問:</P>
<br><P>河北省一帶,婁姓輩分中間字為:「林蔭承光照書齊振家聲」,在國內還有哪裡有?</P>
<br><P>婁承芝於 2005.8.27</P>
<br><P>QQ: 34751345</P>
<br><P> </P>
婁姓網同第一譜 天下第一婁 (635)
婁姓網同最新譜 天下第一婁 (635)
婁姓網同人氣譜 天下第一婁 (635)
婁姓網同第一館 婁夢俠烈士紀念館 (婁夢俠) 建館於2000-7-22 22:31:28
婁姓網同最新館 我的奶奶 (婁發智) 建館於2006-9-23 11:03:16
婁姓網同人氣館 婁夢俠烈士紀念館 (婁夢俠) 當前訪問量為7233人次
Ⅳ 求一部電視劇名字
情定少林寺
情定少林寺目錄[隱藏]
電視劇《情定少林寺》
演員名單
故事介紹
人物關系
精彩點評
電視原聲
《情定少林寺》
[編輯本段]電視劇《情定少林寺》
片名:情定少林寺
又名:武林奇緣
時間:1996年
集數:40集
語言: 國語
地區:中國大陸/中國台灣
類型:古裝連續劇
總導演:李朝永
導演:王圻生/ 龍冠武
武術導演:王圻生/程天賜
攝制:吉林電視台,台灣永真公司,中山電視藝術中心 聯合錄制
發行:中山電視藝術中心,中山中視公告公司 聯合發行
[編輯本段]演員名單
王伯昭——張京雲/明惠
電視劇《情定少林寺》陳法蓉——尹玉玲
坣 娜——李輔國/木仙子
林芳兵——藍小蘭/明心
周紹棟——唐代宗
龍冠武——了緣
魏秋樺——雪子
龍天翔——藍剛
天 賜——南燕天
張子紅——玉娘
凱 凱——小京雲
玉 尚——薛蛟
徐 敏——唐肅宗
王析生——巴扎客
[編輯本段]故事介紹
唐天寶年間,宦官李輔國當權,借口為紀念太後,修築寶壽寺,大刮民脂民膏,忠臣張毛促冒死上書,要玄宗除去李輔國,怎料惹禍上身,被李輔國陷害,全家抄斬。
張毛仲早料到這樣的結局,托義弟南山寶夫婦將獨子張京雲帶走,以保存一線人脈。李輔國知道內情,遂派高手一路殺去,以圖斬草除根,但南山寶本人武功甚高,一路斬虎屠龍,護著張京雲上路。
南山寶夫婦來到少林寺附近,終於被李輔國手下第一高手玉面判官藍剛追上,南山寶自知不是藍剛的對手,向藍剛提出一個要求,那就是自己跳進碧玉潭內,在沒有露出水面之前任由其妻逃走,逃得多遠是多遠,藍剛大笑,認為南山寶的要求太容易了,遂答應了他的要求,南山寶暗示其妻抓緊機會,逃上少林寺,則可能得一線生機。
南山寶跟著跳進碧水潭,南妻則含淚向少林寺方向逃去。
藍剛在潭邊守候多時,仍不見南山寶浮出水面,心疑有詐,遂派人潛下水底查看,原來南山寶為了讓南妻有機會逃逸,竟然把自己的衣襟綁在大石頭上,不讓自己浮上來,當藍剛的手下把南山寶撈上來時,南山寶已死去多時。
南妻千辛萬苦抱著張京雲逃到少林寺,藍剛的追兵遂追,少林寺方丈玄虛大師察知內情,提議沿用唐太宗訂下的規矩,為張京雲剃度,以避過這一劫,就在正要開始皈依儀式時,藍剛等人已經趕到,玄虛方丈以寶蓮護法陣,將藍剛的大內高手隔阻在人牆之外中,順利為張京雲作完剃度並取法名慈能,但在這過程中,南妻知丈夫已死,不願獨活,故意和藍剛作同歸於盡之舉,死於藍剛鐵掌之下。
藍剛帶來諸多大內高手,竟然無法穿破少林寺只以五個人抱成的寶蓮陣,對少林武功敬畏有加,不敢輕辱少林,無可奈何的回去向李輔國復命。
藍剛不敢說任務沒有完成,謊報已將南山寶和張京雲等人逼死在碧水潭,李輔國、高力土以為從此可安枕無憂,重獎藍剛,將張家的事作一了結。
慈能小和尚在少林寺長大了,他和同門師兄一樣,須接受少林寺艱苦的鍛煉,他們每天絕早就起床練功,做功課,有些人受不了就從溝渠爬出去逃回家,幸而慈能從小在這里長大,所以並不以為苦。
同門兄弟中來自不同的背景,比較特別的是薛蛟,他本是皇室後裔,太平公主的孫子,因公主謀反,家遭誅滅,被送以此避禍,薛蛟十分聰明,學習也很刻苦,但玄虛覺得他野心太大,不肯授他上乘武功,但薛蛟偷入藏經閣,偷走了易筋經,偷偷練成了少林絕學。
小師弟慈根是一個最沒慈根的人,他天性愚笨,好異想天開,但為人憨厚,胸無城府,有他在場,笑聲不斷,而慈如則話語不多,每多中肯,心思極為慎密,京雲在這種環境下,不知不覺過了十多個春秋。
由於玄虛知道他乃忠良之後,有心讓他長大還俗,故意不要他落發,並將他交由寺內最不規矩的了緣和尚教導,了緣天性頑皮,童心未泯的他常鬧出許多笑話,而他授予慈能武功的方法也千奇百怪,令人哭笑不得,最令同門師兄弟羨慕的是,他可以不守清規,偶然隨了緣下山喝酒吃肉,甚至和雜貨店的小女孩玉玲交過朋友,這都是其他小和尚沒有機會做的事,所以每當慈能和了緣下山回來,師兄弟們都會圍著他要他說山下有趣的事。
尹玉玲一家人都對慈能十分友善,玉玲的媽媽還打趣說如果慈能不是小和尚,就將他招為女婿,慈能對男女之間的事有好奇的時候,但每當人向師父發問時,總是遭到斥責,或是含糊不清推託過去,久而久之,慈能也習以為常,不再追問。
話說當年藍剛親眼看少林武功的威力,心中一直念念不忘,深以不能窺全貌引以為憾,藍剛有一獨生女,長得聰明伶俐,善解人意,對藍剛孝敬有加,當她知道父親的心事,想出一頗為大膽的主意,她先騙取了武林耆宿無名長老的信物,削掉自己的一頭青絲,冒充無名長老的徒弟,前去投奔少林,玄虛大師一時不察,便將她收留在寺內。
小藍在少林寺和其他人相處了好一段時間 ,其中幾乎露出破綻,幸而小藍機智,方掩飾過去。在這段時間內,她跟慈能相處甚好,產生了梁山伯與祝英台式的感情。
小藍潛伏多時,終於得到了一個機會,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少林秘法易筋經偷到手,她臨離開少林寺前一晚,感情澎湃,對慈能諸多暗示,可慈能心性太純,完全不了解小藍的心意,小藍只有抱憾而去。
由於小藍布了個很周密的布局,寺內人以為小藍失足跌下了山崖,沒人想得到是她暗中偷了少林至寶,慈能還為此難過了很多個晚上。
慈能在少林寺長得一表人材且練就一身上乘武功,玄虛和了緣看到他也覺安慰,而慈能一 起長大的玉玲,更是芳心暗許,令身為出家的慈能和玄虛主持感到頗為難,玉玲父親甚至上山向主持求情,要求他放慈能還俗和玉玲結婚,玄虛感到慈能已經成人,應該是讓他了解自己身世的時候了,遂以他不守清規為理由,把他趕出了少林寺。在慈能走出寺門之前,主持特讓他到藏經閣看書三月,並授他少林七十二絕中的分筋錯骨手。
慈能痛別少林,回復了俗名張京雲,照師父的囑咐到長安去找父親舊日的好友婁師德,以了解自己身世。
張京雲到長安,千辛萬苦找到婁師德,但婁師德卻剛好去了邊塞勞軍,張京雲頓失所依,他雖空有一身武功。但卻不通人情世故,也沒有其他謀生的本領,只會化緣,唯有沿街乞討,晚上寄住在破廟里。
張京雲一表人材,昂藏七尺,但卻沿街乞討,惹來不少驚奇又鄙夷的目光,但京雲已經習慣了四大皆空,即使偶而有人侮辱他,他亦睡自干,不以為然,小藍路過,發現了京雲,又驚又喜,當下不動聲色,打道回府。
張京雲有天回到破廟里,看到裡面已煮好的飯菜,京雲以為是來上香的人留的,不管三七二十一,照吃可也,但一連幾天都 是這樣,張京雲心中有一個謎團,以為是玉玲追趕到長安, 於是他偷偷潛回家裡,果然發現一個姑娘在替他煮飯,張京雲發現上前道謝,意外的發現這個姑娘竟然跟失蹤的慈安長的一模一樣。
小藍急中生智,編造了一段故事,說夢到死去的雙生兄弟托夢要她送飯給京雲,京雲不疑不詐,對慈安更是感激,二人經多次交住,心身相印,最後並私訂終身,願今生今世永不分離。
玉玲這時也來到長安,當她看到京雲已有心上人,氣得淚如雨下,但她仍不灰心,因為她相信世上最愛京雲的只有她一個。
京雲和慈安的感情越來越好,有一天,小藍對京雲說要帶他去見家人,但就在這時,他打聽到了婁師德的消息,匆匆去見了婁師德,沒有赴小藍的約會。
京雲從婁師德那裡聽到自己的身世,不覺淚如雨下,誓要替父母報仇,替國除*,京雲下了決心以身報國,刺殺*臣,故意不再見小藍,而小藍發現京雲突然失蹤,內心很是煩悶,玉玲卻認為京是有心迴避,心中暗喜。
京雲要除去李輔國身邊的抓牙,第一個就是藍剛,幾經辛苦,京雲終於達到目的,把藍剛刺殺死在上朝的途中,想起小藍,心中覺對她有所內疚,遂想去探望她,回到破廟,不見小藍卻見玉玲在那裡等他回來,玉玲知道京雲的心意,告訴他不要對小藍再有任何夢想,因為小藍再也不要見他,京雲不相信,玉玲帶他到小藍家,京雲到此方知小藍慈安是一個人,是藍剛的掌上明珠,小藍知道京雲是殺父仇人,悲憤之極,痛責京雲後離走,不知所蹤。
張京雲在長安遇到少林寺同門薛蛟,這時玄宗已死,代宗即位,李輔國等宦官的勢力不如前,薛蛟本是太平公主的後人,遂受到代宗的重用,薛蛟保薦京雲晉見代宗,共謀誅滅李輔國等宦官勢力,經過京雲和其他少林寺兄弟的出生入死,終達成目的,將李輔國等人誅滅,京雲官拜九門提督,張毛仲,南山寶等忠臣也得平反,進祀忠烈寺。
京雲大仇已報,名成利就,但心中對小藍仍念念不忘,遂以回少林寺還願為名,請假南遊,其目的乃在尋找小藍,玉玲仍忠心耿耿地追隨左右,寸步不離。
京雲和玉玲走過大江南北, 終於在道庵找到了小藍,小藍感於其誠,終於首肯和京雲一起。
| 京雲和玉玲望著山上落日,聽到少林寺晚課鍾聲,感慨萬分。
| 世事變幻無常,人生悲歡難料。
Ⅳ 有哪位記得一部80年代的電影,少林寺被血洗,老和尚扛起堵住逃生通道的巨石,讓其他人從胯下穿過,最後累死
火燒少林寺,講雍正時代的,是主持方丈把巨石抬起,後來方丈也被壓死了。
Ⅵ 婁的姓氏是怎麼由來的
一、源於姒姓,是古代帝王顓大禹之後。大禹之後姒仲和、姒仲禮兄弟倆避禍於會稽(今浙江紹興),以牧牛為生,因此改姓為婁氏。「婁」字古義為「系牛」,就是牧牛。
二、源於姒姓,出自大禹後代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三、源於姒姓,出自遠古大禹帝臣子犁婁氏,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四、源自春秋時期齊國隱士贛婁子,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五、源自彭祖的弟子離婁,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六、源於鮮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七、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6)婁師德電影擴展閱讀
婁姓名人:
1、婁殿邦(生卒年不詳),唐朝名將。曾任徐州總戎之職,鎮江南徐州沛縣,唐僖宗乾符三年,奉旨隨大將軍楊端平蠻入播,婁殿邦為副將,駐守遵桐連界之高岩山黑神埡,其後婁殿邦之子婁珊,梁宗理之子梁關繼承父業鎮守黑神埡,再後婁珊、梁關奉令南征,在安順一帶立業。
2、婁燁,1965年3月1日出生出生於北京,中國內地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畢業於1989級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1994年拍攝第一部電影《危情少女》進入娛樂圈;1995年拍攝電影《周末情人》成名;2000年導演的電影《蘇州河》獲得第29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金虎獎和第15屆巴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並入選美國《時代》雜志2000年十佳影片。
Ⅶ 小沈陽表示自己將放棄小品,當自己的起點太高時應該怎樣繼續發展才正確
其實起點開始就很高的演員很多,自從流量風潮颳起,互聯網的普及讓許多人就有了一夜成名的可得性。
“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的諺語似乎沒有作用了。
但是。誠如孔尚任《桃花扇》中所言,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了。
突然成名所帶來的好處固然多,但是能沉下心來繼續努力的人,才會是獲得長久的成長。
但是在中國由於這方面的評價體系比較混亂,所以對於一個年少成名的人來說,可能會更加的艱難。
這時一個艱難的過程,認清自己、提高審美、努力學習,反復訓練,才能不愧於自己的幸運!
Ⅷ 找作文《為他人開一朵花》
關愛,就是關心愛護,它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關愛,生活上也少不了關愛,別人給予我們關愛,那我們更應該去關心愛護他人,這樣世界上才會充滿——愛!
關愛他人可以從小事做起,譬如你幫助一個同學輔導功課,一個好老師的一句諍言或幾句鼓勵的話,往往能給學生帶來不懈的動力,還比如你扶一個盲人過馬路,陪老人談心……這都是關愛他人的表現,如果你給予了別人關愛,那你自己心裡都是美滋滋的。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每個兒童的喜悅和苦惱都敲打著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關懷和擔心,那你就勇敢地選擇崇高的教師工作作為自己的職業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創造的喜悅。」正因為愛,所以會有創造的喜悅,正因為有創造的喜悅,所以對教育、對學生更加充滿愛的情感。老師對我們有關愛,她的愛是無私的!父母給予了我們關愛,他們的愛是偉大的!我們自己也要學會關愛,關愛別人,關愛自己!
記得五年級的時候,我們班組織去養老院探望老人,在那裡,我們幫忙打掃衛生,端茶給他們喝,又陪老人們聊天,還表演節目給他們看,他們不知有多開心,笑得連嘴都合不攏了,看著他們燦爛的笑容,我想哭,他們已經老了,剩下的時日不多了,難道我們就不應該多給他們點關心,多點愛護,讓他們老有所樂嗎?!我想他們心裡一定暖洋洋的!
還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華強北買東西,媽媽讓我和爸爸在下面等她,她到女人世界上面去買衣服,我和爸爸坐在下面等,我看到了一個小女孩,她長得蠻漂亮的,還穿著舊校服,但她沒有胳膊,靠雙腳寫字來乞討,她面前擺著墨、紙還有一個裝錢的小紅桶,腳趾間夾著一支毛筆,沾了沾墨水,開始寫字,她在紙上寫了四個大字:雞年快樂。字還很不錯哦!我覺得她好可憐啊!我毫不猶豫地就走過去在那個小紅桶里投了五元錢,隨後路過的人都紛紛獻出了愛心,可讓人氣憤的是總有一些抱著孩子的父母看了一眼就走了,沒有一點愛心,這讓那些孩子們從小就受到了不良的影響,不利於培養愛心。這個小女孩沒有健康的身體,沒有幸福美滿的家庭,更沒有快樂地在學校讀書,她多麼需要我們的一顆顆愛心、和一雙雙溫暖的雙手啊!
在此我真誠呼喚全世界的朋友們,關愛別人,關愛自己!讓自己和身邊所有的人都充滿愛!讓人間充滿愛!讓世界充滿愛!
關愛,關愛,愛在身邊,無處不在!!!
五色繽紛,嬌艷欲滴,是花的形象,而「零落成泥碾作塵,史有香如故」才是花的精神。
有這樣一段情節:種花人桑迪.巴雷特正准備回答兒子「如何做人」的提問時,卻發現兒子腳下翻了一盆玫瑰,老人說:「你踩傷了玫瑰,玫瑰卻給你的腳底留下了清香!」兒子似有所悟地臉紅了,老人揮了揮手說:「去吧!為他人開一朵花!」
花是世界的春色,是人間的溫暖,欣賞美好是人類的天性,我們在對花兒報以微笑時,心中也應為他人開一朵花。有一個青年,高考落榜後去一家自行車修理行當學徒,有人送來一輛車胎漏氣的自行車,青年人認認真真地將車胎補好後,手頭再沒活幹了。他本可以悠閑地坐下來抽一支煙或與同事聊聊天,但他卻為這輛自行車的各個部件加了油,又將車圈、車架全部擦得煥然一新,其他的學徒笑他多此一舉。後來,車主將自行車領走的第二天,青年人就被挖到那位車主的公司上班。他為別人開一朵花的同時也就為自己結出了碩果。
一位中學生物老師在課堂上被一個學生提問難住了,她記起這位學生祖父是大學著名的生物教授,於是說:「這個問題請教你祖父,他一定知道。」學生回家對祖父講了,祖父卻給孫子的老師寫了一封信,信上詳細地做了解答,並說:「您是孩子的老師,問題還是由您在課堂上回答,不要公開我信的內容。」這位生物老師心中充滿了尊敬與感激,一輩子記住了這位教授的美德,並用這美德教育許多學生要學會了謙遜。
「讓自己的生命為他人開一朵花,增加一縷溫馨,添一份生存下去的理由,多一點向上攀登的勇氣,就是提高自己生存的質量。這類人必定有高貴的精神,有高尚的品格、有天使般的心靈。這類人是人心的旗幟,人世的脊樑,人群的魂魄。」我想這類人他們已站在了人生最高處。
常常為電影《聖雄甘地》中的一個情節而感動:甘地坐火車外出演講,上車時不小心把一隻鞋掉到了車廂的外面,火車已經開動了,只見甘地立即脫下另一隻也丟到到車廂外。別人問他這是為什麼,甘地說:「如果有哪位窮人撿到了一隻鞋是沒有用的,我這么做了,冬天裡他就能得到一雙可以用來禦寒的鞋了。」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細節,但甘地內心的美麗卻表現出來了。如果說甘地美好心靈是一朵花,那麼更為可貴的是這朵花在為自己開放的同時能時時處處為別人開放。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朵花,一朵代表我們思想品質和道德素質的花,讓自己的生命為他人開一朵花,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更有意義,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多姿多彩。
一次無私的奉獻是一朵為他人開放的花,這朵花使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美好。每年中央電視台舉辦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晚會是我必看的節目,李春艷、王順友、洪戰輝、魏青鋼、叢飛、李劍英、李麗、孟祥斌……他們離我們是如此的近,他們用偉大人格向世人開出了一朵朵精神之花,感動了你我,感動了中國。叢飛的事跡更令我記憶猶新,他是眾多貧弱兒童的「爸爸」,一生支援他人的錢物不下千萬,自己生命最後時刻卻無錢治病,但仍無怨無悔。斯人已逝,精神長存!叢飛雖然離我們而去,然而他的靈魂已開成了一朵最絢麗的鮮花,如同一盞燈,在滾滾紅塵中照亮著你我前進的路。
一次碰撞後的忍讓和寬容是一朵為他人開放的花,這朵花使我們的生活是如此的和諧。俗話說得好:「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說的就是對他人包容。生活中,工作里,誰能沒有失誤與過錯,這時候多麼需要有一顆對他人理解和他人理解自己的心。歷史上唐太宗對魏徵的包容成就了「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齊桓公對管仲的理解與任用開創了齊國「九合諸候,一匡天下」的王圖霸業,蔡元培校長對不同政見不同學術思想的包容更奠定了北京大學百年發展的基業……能為別人開花的心是真誠而睿智的,更是我們事業發展不可或缺的。
一次大度的讓賢舉薦是一朵為他人開放的花,這朵美德之花飄香千年至今仍沁人肺腑。翻開中華文明的線裝書,我常常為他們的豁達胸懷感奮不已:唐朝的婁師德不計家仇私怨九薦狄仁傑,他的「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的話語至今仍有積極的借鑒意義。孫中山擔任民國的大總統,當別人推薦他的哥哥擔任廣東省都督時,他只是說了一句「還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此事便沒了下文。花開為己,固然能澤被一人一家,未免過於自私。花開為他人,為國家,卻能利國利民,這樣才更有君子之風。
著名詩人汪國真的一句話讓我永生難忘:「人不一定能使自己偉大,但一定能使自己活得崇高。」他還說「為自己而活,才不失活得精彩,為他人著想,才不失活得高尚。」人生短短數十春秋,窮一生的精力去追求一朵孤芳自賞的花,並非你我所願,不如讓自己的這朵花開在花園里,開在道路邊,這樣的開進別人心裡的花更能沁人肺腑,愈久彌香。
讓自己的生命為他人開一次花吧,心花雖小,其香醒人,影響巨大,它將會喚起百花齊開放,為我們世界贏來一個萬紫千紅的春天。
少女喜歡玫瑰,老人喜愛秋菊,文人詠嘆荷花,寒士贊賞臘梅……花是世界的春色,花是人間的溫馨。躺在病房中,友人送來一束鮮花,你會頓感春意融融;晚會上登台唱支歌,兒童獻上一束鮮花,你會倍加歡欣鼓舞。人在旅途,孑然落寞,路旁一朵花兒向你頷首,會驅走你心靈的孤獨;老人獨坐黃昏,窗檯上一盆雛菊倏然怒放,會給你帶來生命的驚喜……
五色迷目、嬌態可掬,只是花的形象,而「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才是花的精神。讀毛姆的小說看過這樣一段情節:種花老人桑迪•巴雷特正准備回答兒子「如何做人」的提問時,卻發現兒子腳下踩翻了一盆玫瑰,老人說:「你踩傷了玫瑰,玫瑰卻給你的腳底留下了清香!」兒子似有所悟地臉紅了,老人揮了揮手說:「去吧,為他人開一朵花!」
「為他人開一朵花」,這句話成了英國一代青年做人處世的格言。
欣賞美好是人類的天性。只要不是心靈扭曲、情感異化的人,都會對花兒報之微笑。鄰居家有一個青年,高考落榜後去一家自行車修理店當學徒,有人送來一輛車胎漏氣的自行車,青年人認認真真地將車胎補好後,手頭再沒活幹了。他本可以悠閑地坐下來抽一支煙或和同事聊聊天,但他卻為這輛自行車的各個部件加了油,又將車圈、車架的銹斑全部擦得鋥亮亮的,簡直整舊如新,其他的學徒笑他多此一舉。後來,車主將自行車領走的第二天,青年人就被挖到那位車主的公司上班。原來,「為他人開一朵花」就是這么簡單。
一位中學的生物老師在課堂上被一個學生的提問難住了,她記起這位學生的祖父是大學著名的生物教授!於是說:「這個問題請教你的祖父,他一定知道。」學生回家對祖父講了,祖父沒有說一句話卻提筆給孫兒的老師寫了一封信,信上詳細地做了解答,並說:「您是孩子的老師,問題還是由您在課堂上回答,不要公開我的信。」這位生物老師讀完信後,心中充滿了敬重與感激,一輩子記住了這位教授的美德。
一位學者說:讓自己的生命為他人開一朵花,為他人燦爛一片心地,增加一縷溫馨,添一份生存下去的理由,多一點向上攀登的勇氣,就是提高自己的生存質量……「能為別人開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為別人繽紛的贊美是真誠的,能為別人的生活絢麗而付出的人是不尋常的人,這類人必定有高貴的精神,有高尚的品格,有天使般的心靈。這類人是人心的旗幟,人世的脊樑,人群的魂魄。」
一個窗檯有一朵花,這個屋子裡就有了生氣了。一棵樹上開了一朵花,這是就飽滿
成熟了。一條路上綻放一朵花,這條路就多情纏綿了。一個人給另一人送一束花,這兩
人就有情有義了。一個健康的人給一個病人送一把花,這個病人就有了抗爭的勇氣了。
讓自已的生命為他人開一朵花,為他人燦爛一片心地,增加一縷溫馨,添一份生存下去的理由,多一點活下去的借口,就是提高自已的生存質量.用自己的心為他人做圃,給他人
吐一地綠陰,染一片色彩,就是給自已的人生喝彩.
一次無償獻血是一朵花,一次受傷後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評是一朵花,一句
關切的問候是一朵花,一,次適時的看望是一朵花,一個及時的電話是一朵花,一個親切的微
笑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後的忍讓是一朵花,一次跌倒後的攙扶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讓賢舉
薦是一朵花……
有的人心是一座大花園,裡面開滿了吐香的鮮花,能幸福許多人,如聖女貞德,如中國的
雷鋒.有的人心是一朵花,只為一個相愛的人開放,如祝英台.有的人心是一片草地,年年綠了
卻開不出花來.有的人心是死灰,永遠長不出綠葉,更開不出美艷的花.有的人心是泥淖,讓一
個個人掉下去窒息而死.
能為別人開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為別人繽紛的贊美是真誠情,能為別人的生活絢麗
而付出的人是不尋常的人,這類人必定有高貴的精神,有高尚的品格,有天使般的心靈.
一個窗檯上有一朵花,這個屋子就有了生氣;一棵樹上開了一朵花,這個樹就有了金秋的希望;一條路上綻放一朵花,這條路就多情纏綿了;一個人給另一個人送一束花,這兩個人就有了詩情畫意;一個健康人給病人送一把花,這個病人就有了與病魔抗爭的勇氣……
讓自己的生命為他人開一朵花,為他人燦爛一片心地,增加一縷溫馨,添一份生存下來的理由,多一些堅韌與執著,也就提高了自己生存的質量。用自己的愛心為他人做圃,給他人織一地綠陰、染一片色彩、開一朵芬芳,也就是在給自己的人生添彩。
能為別人開花的心是善良的,這善良之花必將散發出愛心的芬芳;能為別人付出勞動是偉大的,這偉大的勞動一定結出善念的碩果。一次無償地獻血是一朵花,一個受傷後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評是一朵花,一句關切的問候是一朵花,一個親切的微笑是一朵花,一次跌倒後的挽扶是一朵花——為別人就是幫助,為別人就是愛心,為別人就是善念,為別人就是奉獻……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當代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人家幫助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偉大的科學巨人愛因斯坦說:「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俄羅斯文學奠基人高爾基說:「給予永遠要比向別人索取快樂得多。」——古今中外的偉人對幫助所作出的詮釋,是多麼精湛和深刻啊!幫助是春天的雨,當你乾渴時,為你滋潤心田;幫助是夏日的風,當你酷熱時,為你送來清涼;幫助是秋之菊,當你孤獨時,為你默默開放;幫助是冬天的火,當你寒冷時,為你送來溫暖。
人既是獨立個體的單一,也是密切相關、血肉相連的群體,是永遠離不開互相扶持、互相幫助的。在漫長而短暫的人生中,我們都在不斷地接受父母、尊長、朋友和他人的幫助,同時更要學會去回報、幫助別人!因為,我們的生命之歌因幫助而動聽,我們的生命之河,因幫助而不幹涸,我們的生命之光,因幫助而永不熄滅,我們的生命之詩,因幫助而流光溢彩。學會幫助吧——它是一朵花,嬌艷,馨香,更能結出碩果。
奉獻之愛,生生不息。
當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的時候。你漫步在公園里,或許你注意的只是嬌媚無比的花朵,而不是那平淡無奇的花下的葉子。
當烏雲密布,大雨傾盆的時候,你閑坐在窗前。或許你注意的還是落花殘江的花朵,而不是那無比堅韌頑強的葉子。花前月下,你注意的仍然是那惹人憐愛的花朵,殊不知,沒有花下堅挺無聞的葉子,怎能開出如此花朵?
但是葉子毫無怨言,默默無言.他在心中默念:要為好姐妹開出最美的花朵而努力.他為別人奉獻了愛,春花秋落,他仍然選擇「化作春泥更護花」。
植物亦如此,何況人呢?
因為有了愛 ,「野蠻」才會變成「文明」;因為有了愛,暴力才會變為和平;因為有了愛,世界才充滿希望。
深埋在孩子們心底的海的女兒,為了自己愛的人,她可以放棄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她選擇善良,選擇付出,選擇為愛人開了一朵花,多麼可愛的精靈。正因為有了奉獻之愛,才會有發現鐳而為科學事業開花的居里夫人,正因為有了奉獻之愛,才會有吟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子,正因為有了為國開花的奉獻。
為他人開一朵花,是深邃的夜空中瞬時劃過的一顆流星,讓人充滿希望。
為他人開一朵花,是青春的面龐上一個神秘的微笑,使人樂觀向上。
為他人開一朵花,是如玉的碧波里一道美麗的漣漪,令人為之心動。
世界需要愛,奉獻之愛,生生不息。
你夾著公文包,去參加一個緊急會議,步履匆匆地奔向電梯,晚了一步,電梯門已經關閉。你低頭看錶,心裡焦急萬分,這時電梯里有人按了一下健,門輕輕地打開。你跨進電梯,剛剛站穩,聽見有人問您上幾樓。你微笑著說九樓。那雙手又替你按了一次健
你擠上公交車,懷里抱著送給母親的生日禮物—一束粉百合。車開得時急時緩,懷里的花顫微微地打著晃悠。這時鄰座的姑娘說把花給我,下車再還給你。你感激地把花遞了過去,這一路上,你和她有了一種心靈的默契,小心翼翼地守護著那束花。下車後,你抽出一朵花遞給姑娘,姑娘的臉紅得如一朵粉百合。
你去店裡吃早餐,點了豆漿、油條和酥油餅。吃飽後你把手伸進兜里,糟糕,忘了帶錢,你的臉上露出尷尬的笑容。老闆大手一揮,說,改天再給,先上班去吧。過後,你把這事給忘了,兩天後想起此事,揣著錢來到店裡。老闆說沒關系,我相信你早晚會給的。你舒心一笑,被人信任的感覺真好。
你看見有個女孩在練輪滑,像只笨拙的唐老鴨蹣跚挪步。台階上坐著一位男孩,他不停地喊慢慢來,加油啊。有位熱心的觀眾,小姑娘信心徒增,摔倒、站起,一遍又一遍地練習。半個小時後,女孩能夠輕松地滑行一段距離,男孩站起來轉身離去,你愣住了,男孩左腿殘疾,走起路來身體傾斜的厲害。他不能玩輪滑,但他可以為別人喝彩。
你路過學校門口,看到很多小孩在捐款箱前排隊。你湊過去想問個究竟,原來班裡有位同學患了重病,孩子們自發組織為他捐款。他們拿出自己的零用錢,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那一雙雙純真的眼睛,那一雙雙友愛的小手,看得你眼睛泛潮,你從兜里掏出一張錢遞了過去。
在這座城市裡,每天都上演著類似的故事,那些美好的瞬間,像朵朵綻放的花——那是文明之花、智慧之花、誠信之花,善良之花。我想起了一首歌《我們都是一朵花》:「我們都是一朵花,有自己的芳香,擁有一樣的陽光和一樣的夜晚。我們都是一朵花,有自己的形狀,看起來雖然都不太一樣,但是都一樣的需要溫暖,那溫暖,就在彼此身上。」
每個人都有一座心靈花園,你可否願意為他人開一朵花。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句溫暖的祝福,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次慷慨的援助,都是怒放的精神之花,能夠給別人帶來溫暖與希望。「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為他人開花,是一種自然流露的惻隱之心,是一種朴實無華的人生境界。
願我們心靈之花常綻放,為他人送去一縷清香,讓自己的生命更添華彩。
在十一長假期間,我讀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借鞋》。故事不長,卻使我懂得了一個哲理。
在一個酷熱的夏天,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珍妮攥著硬幣來到冰淇淋店,卻被侍者擋在了門外。侍者指著門上掛著的牌子,上面寫著「赤足免進」。她臉紅了,飛一般的沖出店口。沒有注意一位高個子叔叔悄悄的跟出來,叫住珍妮,脫下了他的大皮鞋說:「去吧,孩子。它們雖然又大又笨卻能讓你吃到冰淇淋」。珍妮露出了燦爛的笑容,穿著特大號皮鞋搖搖晃晃的進入店門。讀了這篇文章,我被這位高個子先生博大的愛心深深的打動了。他以一個陌生人的身份給了小女孩稚嫩的心靈一份關懷。
為他人開一朵燦爛的花,為他人添一份溫暖,一份自尊。用自己的心靈建造一棵給予他人蔭涼的大樹,讓他人感到幸福。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應該為他人著想,也許只有這樣生活,當你回首往事時才不會有什麼愧疚和遺憾。在那個酷熱的夏天,小女孩永遠記住了那位先生-高高的個子、寬大的鞋和博大的愛心。
讓我最感動的是叔叔脫下鞋時說的一句話:「哦,孩子,我知道你不喜歡它們,它們的確又大又笨,可是,它們卻能帶你去吃冰淇淋。快去吧,好讓我的腳涼快涼快。我就坐在這兒等你。一路小心。」這句話,既沒給珍妮幼小的心靈帶到絲毫的陰影和影響,又讓珍妮吃到了冰淇淋。寫到這里我又想起了又一個故事:一個女孩,在學校里看到家庭貧困的女伴盯著自己心愛的鉛筆,便在大庭廣眾之下說:「你喜歡,給你!」女伴擺擺手說「我只是看看」因為如果接受,就會讓她有低人一等的感覺。而這篇文章中的叔叔,卻讓小女孩感覺出一點的自卑。
讀完這篇文章,我又氣憤又不明白,為什麼貧窮的小女孩不能進入冰淇淋店?為什麼店裡要掛上「閑人免進」的牌子?為什麼貧窮就意味著要受到鄙視?為什麼?為什麼?如果所有的人都象那位高個子叔叔,窮人與富人就會有一樣的尊嚴,小女孩也不會那麼無助。
但願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誰都能伸出手給予別人一些關懷。就像那首歌里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我們總想是百花叢中那朵開得最絢爛,最招人喜歡的花,受到觀賞者的贊美和眾多花友的艷羨。其實,僅擁有這華麗的外衣,我們很難真正成為一朵絢麗的花,只有在我們把這個機會留給別人時,我們的內心開出絢麗的花才是最美的。
為陌生人開絢麗的花我們來自五湖四海,彼此為各自的目標奔波。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每天都面對著形形色色的人,有的擦肩而過一輩子都不會再見,有的人見過,但也只限於泛泛之交。一個善意的微笑就能把兩個陌生的心拉近,變得親切、溫暖,而後對方也會回之一笑。電梯間,不擁擠,不佔別人的空間,謙讓,別人感覺舒適,自己也站著舒服。過馬路,給老人一個攙扶,我們走路才更踏實。多麼簡單的一件事情卻能夠帶給我們無數的驚喜和滿足。因為心裡種下了花,所以陌生人不再陌生,花才開的更艷。
為對手開絢麗的花對手是我們的競爭者,我們互相比拼,希望最後勝利的是自己。其實,我們換過來想想,要不是多了一個競爭者,我們說不定還在為自己的一點小成績沾沾自喜呢,我們的水平也不會提高到另一個台階。就算我們被對手打敗了,那又怎樣呢?我們難道能責備那個無辜的人嗎?我們能做的只是感激,因為他的勝利讓我們嘗到了失敗的滋味,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是他成全了我們的失敗,讓我們對自己有更深刻的了解。所以,對手不是我們的敵人更應該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應報之以微笑,給他以掌聲。能夠欣賞他的優點,不懂的地方多向他請教,肯定他的成績。為對手開絢麗的花是一顆寬容的心,更是一個博大的胸懷。
為親朋好友開絢麗的花親朋好友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人,我們對他們的一舉一動都了如指掌。也許真的是距離產生美,我們對身邊的親人和朋友的贊美少之又少。丈夫甚至吝嗇對穿了一件漂亮裙子的妻子說一句恭維的話,對她的著裝視而不見;孩子很少對父母認真說一句:我愛你;朋友考試拿了高分不情願對她說:哇!你真的太棒了。我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最親近的人取得好的成績,我們卻高興不起來,難道是怕親人、朋友過得好了會讓自己和他們產生距離感,害怕失去嗎?如果真是那樣,我想那樣的親情和友誼未免太脆弱,太狹隘了!如果我們真的愛他們就應該為他們的成就而感到高興,送上我們最誠摯的花,親情跟友誼因為這朵花更多姿多彩。為他人開一朵絢麗的花,生命因此而精彩!
Ⅸ 新鄉有哪些名人
古代
姜子牙:政治、軍事家、「謀聖」
比 干:古代著名諫臣 豫北民間財神
毛 遂:流芳千古的民間智者
陳 平:西漢丞相
周 勃:漢初名將,西漢丞相
周亞夫:西漢名將
杜 詩:東漢水利專家、南陽太守
張 蒼:《九章算術》凝聚了新鄉人的智慧,在中國數學史上佔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婁師德:唐朝丞相
楊再思:唐朝丞相
賀 鑄:宋代著名詞人
韋思謙:本名仁約,以字行,唐朝丞相,原陽縣陡門鄉韋城村人
近現代
徐世昌:民國第五任大總統
王錫彤:中國水泥大王、實業家
嵇文甫:著名歷史學家、鄭州大學首任校長
楊 貴:紅旗渠總設計師
郭 興:原新疆北疆軍區司令員,電影《平原游擊隊》李向陽的原型
柏 楊:當代著名作家
葛新愛:著名乒乓球世界冠軍
劉國梁:世界乒乓球冠軍,中國乒乓總教練
王曉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第一位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的華人科學家。
王安順:北京市市長
李書磊:中央黨校原副校長,福建省常委
劉震雲:當代著名作家
朱保國:健康元葯業集團總裁
關牧村:民族歌唱家
張榮鎖:太行赤子,2002年CCTV 「感動中國」人物
吳金印:全國鄉鎮黨委書記的榜樣
裴春亮:中國十大傑出青年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農民
史來賀:全國勞模,農民致富的領頭人
劉知俠:長篇小說《鐵道游擊隊》的作者
劉志華:全國十大女傑
王金嶺:國畫名家,當今長安畫派代表人物
任學之:著名書畫家
冷漠: 中國內地著名歌手
任魯豫: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
楊 柳:中央電視台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