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師生的後課

師生的後課

發布時間: 2021-09-15 00:53:37

A. 選修課裡面的師生研討課是什麼

【】是一種立題研討的互動課程。有利於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題地位。

B. 師生關系有哪些基本的特點

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

1、尊師愛生

尊師就是尊重教師,尊重教師的勞動和教師的人格與尊嚴,對教師要有禮貌,了解和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理解教師的意願和心情,主動支持和協助教師工作,虛心接受教師的指導;

愛生就是愛護學生,它是教師熱愛教育事業的重要體現,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感情基礎,是教師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培養學生熱愛他人、熱愛集體的道德情感基礎。

2、民主平等

民主平等不僅是現代社會民主化趨勢的需要,也是教學生活的人文性的直接要求和現代人格的具體體現。

3、教學相長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促進學生的學,學生的學促進教師的教,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的。教學相長包括三層含義:一是教師的教可以促進學生的學;二是教師可以向學生學習;三是學生可以超越教師。

4、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在心理上協調一致,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表現為師生關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2)師生的後課擴展閱讀:

師生關系培養的方法:

1、提高師德修養

提高師德修養,塑造高尚師德形象。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有機結合,和諧學生的心靈。

3、師道尊嚴

構建師生關系的新走向(雙向式「師道尊嚴」)。

4、改革教育制度

改革教育制度,促成師生關系和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師生關系

C. 如何正確處理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對教育教學質量有著決定的作用。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實現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但在教育教學中,有些教師由於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片面追求升學率,又加上自己的法制觀念淡薄,職業道德修養不夠,「師道尊嚴」的思想越來越嚴重。對那些學習不好或表現較差或偶爾會犯錯誤的學生,時常採用簡單粗暴的態度,動不動就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歧視或排斥學生,輕者侮辱學生人格,重者造成學生傷亡事故。這些我們從各種媒體和日常生活中都時有看到,給人震撼。雖然老師本身是懷著「恨鐵不成鋼」的願望,但其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這種做法顯然已侵犯學生的合法權益,甚至是一種犯罪行為,嚴重造成師生之間的情緒對立,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失去學習信心,失去希望,背離了素質教育的宗旨。慘痛的教訓應引起我們廣大教育工作都的重視,引以為戒,多學點有關的法律知識,堅決摒棄傳統的不尊重學生主體人格的「師道尊嚴」思想。 作為一個教師,面對的是各種類型的學生,有品學兼優的學生,有某方面特長的學生,也有可能是心理有障礙的學生或行為有偏差的學生。怎樣面對這些學生?我認為:正因為學生的具體情況不同,所以作為教師就必須端正思想,正確認識學生,研究學生,要用「心」去教育學生,使所有的學生都能接收教師的教育,在人生的道路上健康成長。 一、「愛心」,這是教育成功的根本點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只有全心全意地愛學生,才能取得學生的信賴;愛的越深 ,教育的效果就越大。當然,教師的愛要細致而嚴格,愛學生不是一味地溺愛學生,而更要有嚴師之威,不僅要給各類表現好的學生,更要給所謂的「後進生」以教師之愛。在班級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和營造一種平等、和睦、友愛的氛圍,讓班級充滿集體之愛。但僅有愛是不夠的,教師更要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明確人生的價值,從而明確學習的方向,把學習與國家建設聯系起來。現代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為達到這個目標,教師就要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負責班級的一份工作,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使他們感到作為班集體一分子的光榮,例如,在課堂提問中,要設計一些容易回答的問題,使「後進生」有回答問題的機會,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在文體活動中,要讓各類學生都有參於活動、施展才能的機會;在座位安排上,努力做到男女平等,「好差」平等,使「後進生」感到教師的關愛;對進步的學生要及時地進行表揚,對犯錯誤的學生,要充滿熱情地去關心、教育。把愛滲透到教育工作中去,教師的工作就會取得成功。 二、「誠心」,是教育成功的出發點
在班級中,「後進生」由於學習成績較差,或因為行為上不夠規范,受到的批評較多,在學中也時常受到埋怨,來自於教師、同學和家長的歧視、批評,使他們在學校中受到了冷落,在內心深處產生了自卑感。一有什麼動靜,他們就變得很敏感,對教師的教育,即使是真心誠意的教育,他們也是心存戒備。但這是表面現象,說到底,在他們的內心中,他們非常渴望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諒解、信任和理解,他們也渴望進步,期望成功。所以,教師對這些學生,就更要心平氣和,真心相待,要努力使學生相信教師這樣做是為他們好,切忌動輒當眾批評,挖苦,翻陳年老帳,體罰或變相體罰,因為這么做,只能加強師生對立,增加教師工作的難度。所以教師要充分理解與信任學生,放手讓學生工作,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使他們在活動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參與班級工作的能力,並有目的讓他們中的一些同學從事一些活動的組織工作,教師給予必要的輔導,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承擔責任,鼓勵學生大膽工作,從而使學生感到教師的誠心,增強他們的信心,促使他們思想轉化,克服自身的不良行為,為班級集體服務。建立新型師生關系,至關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處理師生間的矛盾,能及時化解矛盾。事物是在矛盾變化中發展的,老師和學生長期相處,難免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這就需要教師能夠結合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運用生活中的事例經常性地指導學生,教育學生尊重老師,採取與人為善的態度,學會全面地看問題,學會採用適當的方式與老師交換意見,還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老師的教和同學的學都是為了共同的理想和事業,是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而齊心奮斗著。老師是最無私的,巴不得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智慧都奉獻給自己的學生,對待犯錯誤的同學老師提出批評也是為了同學好。要讓學生理解老師也是人,不可能完美無缺,有時候也會犯錯誤,學生對老師有看法有意見也要全盤托出,這是尊重老師、熱愛老師的一種表現,是師生之間真誠相待的先決條件。 三、「耐心」,是教育成功的必要環節一般地講,「好學生」聽話,接受教師的教育快,教師在感情上與這些同學比較接近。但教師的工作必須面對全體學生,否則,教師的工作就不能算成功,在工作中,我們更要重視對「後進生」的工作。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後進生」由於自身因素,使他們感情易沖動,情緒易波動,行為也常常變化無常,心理承受能力差而敏感,但又有強烈的自尊心,因此「後進生」工作會出反復。所以,教師對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備,教育學生是有一個過程的,教師一定要有耐心,當「後進生」工作出現波動時,要客觀地分析原因,包括主客觀原因,分析波動之前的先兆,以及規律性的現象。然後,及時發現問題,幫助學生分析、解決問題,並在工作中適時提醒學生,做好誘導工作,最後消除波動。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後進生」出現反復時,要及時地做好工作,但更重要的是在「後進生」出現又一次反復時,就能及時發現問題,從而給教育轉化工作帶來最佳有效點。事實上,「後進生」雖然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他們同樣有這樣或那樣的特長、優勢,教師要善於捕捉到「後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表揚,充分肯定,熱情鼓勵,並大膽地讓他們有一展身手的時候,使他們在為集體工作的樂趣中,找回失落的自我,重新獲取克服缺點的勇氣。 四、「信心」,是教育成功的動力如果「耐心」是側重於學生而言的,那麼,「信心」就是針對教師講的,作為教師,應認識到教育工作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尤其是轉化「後進生」的工作,要有更多的反復,因此,其過程相應就長些。所以,教師要有足夠的心理准備,同時,教師要允許學生犯錯誤,對學生來說犯錯誤是難免的,這時,教師的心態就顯得十分重要。不要因為學生出現反復,就喪失信心,放棄教育轉化工作;也不要因此而出現急躁情緒,對學生出現恨鐵不成鋼的言行。此時教師更要冷靜地分析思考「後進生」出現反復的各種原因,再努力幫助學生,教師自己要相信自己的工作,只要持之以恆,肯下功夫,對症下葯,教育出現成功的那一天就會到來,但要得到這一結果,教師自己必須充滿信心,否則,會出現半途而廢的現象或功虧一簣的結局。 「後進生」問題在每個學校、每個班級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何搞好「後進生」工作,這在許多教師中都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但無論是誰,你要教育好學生,你就必須要有愛心、誠心、耐心和信心,把教師的關愛全部奉獻給學生,激勵他們,期待他們,教師的工作就一定會受益匪淺的。尊重學生熱愛學生是我們教師職業道德要求的核心,也是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重要途徑,是師生感情疏通的橋梁。教育成功的秘密就在於尊重學生、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熱愛學生就要對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對待,要真心實意、表裡如一,要無微不至、永恆不變,要深入到學生中間去,全面了解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寬容和理解學生內心深處的思維方式和特殊行為,才能取得全體學生對你的信任。教師要用自己的真情與愛心去喚起學生美好的心靈,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火,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慾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要用深情的話語贊賞他們的進步;用積極和寬容的態度去幫助他們改正不足;用鼓勵性的語言去評價學生的操行。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力爭做到不說傷害學生自尊心的話,不做傷害學生自尊心的事;在學生面前,不要有那種發號施令的面孔出現。要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愛心留給學生,成為學生心目中真誠的真心朋友,真正地把學生當作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來看待。 教和學的互動是在師生的交流中產生的,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是普遍現象。教師在上面講,講完了就走,學生是做完筆記就算完成了任務。教師就只做到了「授業」,但不能很好地「解惑」。目前的師生關系主要是一種家長式的關系,認為「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樣,師生就不是站在同一水平線上,也就談不上平等的交流了。教師真正做到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把自己當作學生來教學生,對學生的經歷、處境、人格價值給予肯定性的認識,那麼教師收獲的就是學生對你的體諒、支持、信任、尊敬 如何處理好師生關系確實對教學活動的正常健康的運行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力和影響力。當代教師們更應該用自己的愛心、誠心、耐心和信心去構築一個更健康、更有利的師生關系,這是不容忽視的。而現今正身處在師范院校的師范生們,更應該抓住學習的機會,在課堂里汲取知識,努力學會處理師生關系的技能,為將來從事教育事業做鋪墊。

D. 如何處理好課堂的師生關系

一、以生為本,多一點尊重和信任
1、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在學生眼裡,理想的教師應是能維持秩序又不過分嚴厲、公正無偏私、講課清晰有趣、能給學生以實際的幫助、友好而又有耐心。公平、公正、公開是教師獲得學生尊重的基本條件之一。由此可見,教師權威的確立,有助於贏得學生的尊重。
2、.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尊重是相互的。師生之間的緊密聯系是指作為獨立個體的師生之間達成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與合作,它的形成有賴於教師、學生間相互交流等因素。(1)關心學生的進步。每個學生現階段的點滴進步都是他未來人生發展的積累,教師要善於發現,並適當給予肯定,教師哪怕是只言片語的表揚、激勵都是對學生莫大的鼓舞,都是對他們的一種尊重,今天的一小步,可能是明天的一大步。(2)尊重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角色。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權威目的是有效的教學,而不是強制高壓的讓學生服從。 (3)視學生為獨立的「個體」。學生是自由的個體,有自己的意志,在教學過程中與「權威」的教師是平等的關系。
二、激發興趣,多一點幽默和創新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獲取知識、發展能力是很重要的。在課堂教學中,興趣的培養固然有多種方法,但幽默和創新不失是一種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作為課堂教學的幽默,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它是用含蓄精煉、極富情趣、寓意深刻、回味無窮的表現手段進行教學,以使學生獲取知識、發展能力、鍛造智慧、培養思維和樂觀主義人生觀的教學藝術形式。幽默應用恰當既能減少師生間的摩擦、化解無謂的矛盾,而且能增進師生間的情感,展現教師個人魅力。
老師若要具備這樣的素質,首先,要不斷的創新。幽默本身就是一種創新,除此之外,對課堂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技巧都得進行創新,讓學生覺得上課就像觀賞趙本山的小品,觀看張藝謀執導的影片,從而達到高效課堂教學之目的;其次,要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新型教師,要讓自己成為幽默大師,不僅要在橫坐標上貫通東西,而且要在縱坐標上知天文、曉地理。只有這樣對幽默的駕馭才能運用自如,恰到好處。再次,要注重觀察,搜集好的素材。培養幽默這種特殊的細胞,關鍵一點是要注重觀察發現,善於捕捉幽默源。教師的幽默源:一是生活中的幽默,如一些趣聞軼事,俏皮話等;二是藝術中的幽默,例如,漫畫、相聲、小品、雙簧、順口溜、歇後語等;三是教師的創造。
三、 注重個性,多一點欣賞和贊譽
關注學生的個性要注意三點。一是個性的發展性。嬰兒出生以後並沒有形成自己的個性,隨著其成長,其心理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逐步形成個性。由此,我們得出結論:個性不是預成的,而是心理發展的產物。二是個性的積極性。個性是個動力傾向系統的結構,不是被客觀環境任意擺布的消極個體。個性具有積極性、能動性,並統帥全部心理活動去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三是個性的社會性。個性是有一定社會地位和起一定社會作用的有意識的個體,個體是社會關系的客體,同時它又是一定社會關系的主體,個性是一個處於一定社會關系中的活生生的人和這個人所具有的意識。據此,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老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個性,最大限度地創造個性展示的平台,讓個性的主體不斷走向輝煌。
總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民主的、平等的,這種和諧的關系是學生產生不竭動力的源泉。只這樣,教師的職業生活才會綻放出耀眼的光彩,這便是有效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

E. 下課時師生的客套話

老師辛苦了。嘿嘿

F. 高考前最後一節課.師生都流淚了.求一幅聯描述情景。

《師生情》

三載心酸路,
一曲人終散;
師生淚兩行,
余途何相望?

G. 師生互動的例子

創設巧妙的問題情景。
如在復習碳酸鹽與酸反應的原理時,首先給了學生如下情境:向裝有10 mL 2mol / L Na2CO3溶液的試管中邊振盪邊逐滴滴加2mol / L HCl 溶液至 15 mL,最終可收集到CO2氣體多少毫摩爾(設產生的CO2 全部逸出)。問題一出來,絕大多數同學根據Na2CO3 跟HCl 生成CO2 的反應方程式知道反應中Na2CO3 過量,按HCl的有關數據求知可得CO2 15毫摩爾。
此時教師沒有急著去評價結果的正確與否,而是讓學生動手做如下實驗:向某Na2CO3 溶液中邊振盪邊不斷滴加2mol / L 的HCl溶液,注意觀察現象。實驗過程中學生好奇地發現開始滴加HCl溶液時並無氣泡產生(這與原來的設想恰好相反),後來隨著加入HCl溶液量的增加,才有氣泡產生。這一與原來假設相去甚遠的實驗現象引發了學生情不自禁的議論,通過討論、交流大家取得了共識:由於此實驗中Na2CO3 跟HCl首先按1:1反應生成NaHCO3,然後NaHCO3再跟HCl按1:1反應生成CO2,故開始反應時不放出CO2。此時再讓學生回過頭來研究前面的問題情境,大家一致認為此計算應按兩步反應進行,可收集到CO2為10毫摩爾。教學過程中這樣的處理使學生對Na2CO3跟HCl反應(實質是CO32-與H+的反應)原理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時將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此時教師的任務是不能讓學生產生滿足感,要通過創設新的情境使教學過程中波瀾再起。所以接下來這位老師又要求學生用剛剛實驗中用到的兩溶液進行如下實驗:在不加振盪的情況下向Na2CO3 溶液中快速滴加HCl溶液,觀察實驗現象。結果大家發現實驗剛開始時就有氣泡產生了。此時學生的表情由原來的好奇變成了驚奇:此結果不又跟我們剛剛得出的反應原理相矛盾了嗎?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的好奇心得到進一步強化,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再一次高漲起來。接下來的師生共同活動,使學生理解了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由於實驗過程中不振盪溶液和鹽酸的快速滴加,使反應物不能充分混合,從而HCl在反應中局部過量,故在反應開始後就發現有氣泡產生。上述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學生得到了一波三折的情緒體驗。通過對兩個實驗現象的對照,使學生得到了如下的自我感受:即使對於同樣反應物的化學反應,由於實驗操作方法的不同,其結果也可能是不同的。

創設有梯度的問題情景。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轉變教學策略,讓問題成為師生互動的橋梁。在教學過程中可多創設一些問題情景,把學習內容設置到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和探究傾向,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與探究,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例如在探究合成氨氣的適宜條件時,教師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究。①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有哪些?②從化學反應速率的角度分析如何選擇合成氨的適宜條件?③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有哪些?④從化學平衡的角度分析如何選擇合成氨的適宜條件?⑤綜合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兩方面,如何選擇合成氨的適宜條件?當教師把這些發散性問題拋擲給學生,就如把學生投置於一個偌大的陌生領域,學生可以放開手腳,但在茫然四顧之際又必須加強聯系找到救生之路。此即為師生、生生擴大了互動空間。

讓學生的作業活起來。
二期課改提出,政治課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要幫助學生運用課內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因此,師生互動不僅表現在課堂中,還要延伸到課外,要刻意在布置作業上下功夫,改變傳統的問答式的作業、練習冊上的鞏固知識點的作業,讓政治課作業「活」起來。
(1)作業要突出理論聯系實際。可以聯系時政熱點,以新近發生的具有重大社會意義和深度影響的國際、國內重大事件作為作業的背景材料。如學習「一國兩制」內容時,我以當時引起鬨動的台灣「公投制憲」事件作為背景材料設計作業,這樣能加深學生對「一國兩制」重要性的理解。
(2)作業要貼近學生的日常社會生活。如講科學發展觀時,要求學生為治理某一生活環境污染出謀劃策。
(3)作業要具有開發性。要有利於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從不同的角度思考、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各抒己見、言之有理即可。
(4)作業形式要多樣化。比如布置學生看課本,看課本既可以有熟悉教材內容的功效,還有激活學生思維的妙用,學生課前看了教材,才能發現問題,然後帶著問題聽課,這有助於提高學生聽課的注意力和效果。布置學生收聽、收看新聞,課上利用幾分鍾的時間交流新聞信息,有些學生帶入課堂的熱點新聞,恰巧可以作為課中理論聯系實際的素材。布置學生用已學的知識指導生活實踐、社會實踐,譬如學習「消費」知識,請學生分析家裡的消費存在什麼問題,並設計解決方案。認識了「價值規律」,請學生對父母所在企業不景氣的原因進行調查,寫出調查報告。根據「銀行」知識,請為貧困大學生提供申請銀行貸款計劃。布置學生動手做「經濟小報」,要求圖文並茂,新聞點評俱全,學生通過辦小報,充分發揮了人的多元智力、想像能力、創新能力。做多媒體課件,學生在製作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面對問題,學生會有意識地思考,尋求解決方法,這有助於學生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有讓學生動起來的作業,沒有統一的模式,沒有單一的答案,力求開放型、創新型,有的甚至是由教師參與完成的。

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學會通過網路收集資料,是政治課的技能目標,要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必須拋棄「一支粉筆打天下」的陳舊的教學手段,充分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實物投影演示、電視、音響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功能。將課堂所要掌握的知識生動、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去感受、去體會、去爭論。
利用電腦創建學科專題學習網站,在網站上教師設立一些拓展或研究的主題,讓學生自發組成拓展性和研究性學習的團隊,對選定的某個主題,進行深入的討論和研究。教師則可以利用學科網站,對學生的拓展型或研究型學習提供指導、交流。
政治課教學凸現師生互動,是促進政治教師進步、學生提高的一種科學方式,是達到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學生的「動」是由教師發動的,這就需要教師有較高的理論修養和較強的課堂駕御能力,因此,我們要在二期課改精神的指導下,在深入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總結政治課師生互動的經驗和教訓,不斷地提升教學效果。

師生互動視頻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CA%A6%C9%FA%BB%A5%B6%AF&fr=ala0

H. 怎樣上好一節課怎樣處理好師生關系

准備好這節課,准備好和這節課的相關知識,學生都喜歡那麼小道消息啊..把作者的有趣故事啊什麼的要查查.不時的穿插各種有趣小故事

I. 如何跟老師保持一種正常的師生關系

1、尊重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見到老師禮貌地打聲招呼。尊重這個是必須的,作為學生如果你連老師都不尊重,甚至是在老師背後謾罵的話,你覺的老師聽到後,心裡就會不舒服,因此嚴重影響師生關系。所以一定要記得,尊重老師。

2、勤學好問,虛心求教。除班主任外,任課老師並沒有多少時間和學生直接交往,常向老師請教學習上的問題會加深師生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良好的師生關系還是學生處理各種人際關系的榜樣,對學生性格、品質的培養和長遠發展意義重大。它還會影響教師教學水平的發揮和教育目的的順利達成,和學生關系疏遠會影響教學質量,錯失許多教育契機。

J. 師生15年後再成師徒,這是怎樣特別的緣分

熱點內容
嘉美通教育 發布:2025-05-12 12:47:44 瀏覽:677
生物國家集訓隊 發布:2025-05-12 11:14:08 瀏覽:444
師德教師學習永恆 發布:2025-05-12 10:35:37 瀏覽:846
學生調戲老師 發布:2025-05-12 06:02:30 瀏覽:14
抗癌生物 發布:2025-05-12 05:09:05 瀏覽:656
巨鵬生物 發布:2025-05-12 03:15:27 瀏覽:869
絲足老師 發布:2025-05-12 01:30:24 瀏覽:608
當教師好還是公務員好 發布:2025-05-12 00:53:30 瀏覽:853
考研英語真題下載 發布:2025-05-12 00:24:07 瀏覽:454
2017美術生高考綜合分 發布:2025-05-12 00:20:15 瀏覽: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