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零容忍
針對近日發生的高校教師性騷擾學生事件,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在1月16日表示,對觸犯師德紅線、侵害學生的行為,教育部堅持零容忍態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
續梅說,教育部將會同有關部門認真研究,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建立健全預防機制,從制度層面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
B. 哪些行為屬於師德失范
一是學術道德失范,在科研工作中弄虛作假、抄襲剽竊、篡改侵吞他人學術成果、違規使用科研經費以及濫用學術資源和學術影響。這類失范行為大致源於現有科研評價體系下,教師群體「急功近利」情緒的蔓延。
二是影響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兼職兼薪行為。教師薪酬相對其他職業,收入偏低,迫於生計,在商業利益驅動下,教師的兼職兼薪行為成為被動選擇。
三是對學生實施性騷 擾或與學生發生不正當關系。受社會上「錢權交易、權色交易」不良風氣影響,個別教師利用自己的學術權力做出有違師德甚至觸犯法律的行為。
(2)師德零容忍擴展閱讀:
近期,教育部接連發布《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和《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准則劃定教師基本職業底線,強調深化師德師風建設,實行師德失范「一票否決」。
陳寶生表示,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把落實准則作為師德師風建設的首要任務抓緊抓好。要從實際出發把准則的要求轉化為具體的任務舉措,把准則的各項要求融入到教師管理的各個環節。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李奕舉例說:「比如尊重學生,言語上不能怎麼樣、肢體上不能怎麼樣;比如在學生輔導方面需要遵守什麼樣的規定,做哪些行為上的限定,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基礎教育、幼兒園教育,包括校外機構都有不同的要求。」
同時,會議還要求防線關口前移,要嚴格教師錄用中的品德考察,對照「十項准則」開展師德問題預警監測和篩查。對師德失范行為,必須以零容忍的態度,依法依規嚴肅懲處。
C. 教師師德不合格會有什麼後果
11種教師師德失范行為
●在教育教學活動及其他場合有損害黨中央權威、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言行;
●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的行為;
●通過課堂、論壇、講座、信息網路及其他渠道發表、轉發錯誤觀點,或編造散布虛假信息、不良信息的行為;
●違反教學紀律,敷衍教學,或擅自從事影響教育教學本職工作的兼職兼薪行為;
●要求學生從事與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無關事宜的行為;
●與學生發生不正當關系,有猥褻、性騷擾行為;
●抄襲剽竊、篡改侵吞他人學術成果,或濫用學術資源和學術影響;
●在招生、考試、推優、保研、就業及績效考核、崗位聘用、職稱評聘、評優評獎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虛作假;
●參加由學生及家長付費的宴請、旅遊、娛樂休閑等活動,或利用家長資源謀取私利;
●假公濟私,擅自利用學校名義或校名、校徽、專利、場所等資源謀取個人利益;
●其他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
校相關部門將視其情節輕重作出決定,給予處理的教師批評教育、誡勉談話、責令檢查、通報批評,以及取消在評獎評優、職務晉升、職稱評定、崗位聘用、工資晉級、幹部選任、申報人才計劃和科研項目等方面的資格;擔任研究生導師的,給予限制招生名額、停止招生資格直至取消導師資格等方面的其他處理。情節嚴重的行為,高校可依法依規作出給予警告、記過、降低崗位等級或撤職處分。公辦高校可對處理的教師給予開除處分,民辦高校教師或者未納入人事編制管理的教師由所在學校決定並解除其聘用合同。
對教師的處分,在期滿後根據悔改表現,按照相關規定予以延期或解除,處分決定和處分解除決定都應完整存入處理教師人事檔案。
D. 教育部曝光8起師德違規問題,師德違規現象應該嚴懲嗎
對於師德問題,相信大家都非常的關注,與此同時教育部在曝光了8起違反教師職業行為的典型問題來看師德違規現象應該得到相應的處罰,並且應該嚴懲,否則的話對於學生來講也是一種莫大的傷害。這8起師德違規現象分別有某教師多次的對學生進行騷擾問題、某教師組織有償補課,並且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非常的簡單粗暴,還有帶領學生去應援明星、使用低俗不雅的方式去教學授課、體罰學生、有償補課,並且指使家屬去毆打家長問題、幼兒教師去體罰幼兒等問題。
在千千萬萬的教師隊伍中,總有那麼一些教師的存在,讓大家對教育行業有所質疑,正是這樣的存在,讓大家也膽戰心驚,因為他們的存在對於學生來講真的是莫大的傷害。所以應該盡早的處理,並且可以看出在人格的素養上他們一定有很大的問題,這樣的人去當老師真的非常的讓人不解。
E. 師德對老師的重要性
師德師風對一個教師來說個性的重要,因為,教師是孩子行動的標桿,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因此,師德師風的好壞往往影響和決定了學校的校風和學風的好壞。
第一,嚴以律己,注重言行。
為人師表,堅持嚴以律己,增強自身的自控潛力,每一天都帶著一份好情緒投入到工作中,帶著微笑迎接孩子。
第二,培養良好的內在素養。天生麗質固然能給人以美感,使人愉悅,但是作為一名教師更重要的是塑造內在的修養,這樣教師本人的學識和內在素養就顯得格外重要
第三,刻苦鑽研業務。精通教學業務是教師之所以成為教師的關鍵。只有精通業務,才能將科學文化知識准確地傳授給學生。學,誨人不倦、精益求精。
第四,堅持「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與每一個孩子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的關系,關心每一個孩子,尊重每一個孩子的人格,努力發現和開發每一個孩子的潛在優秀品質,正確處理教師與孩子家長的關系。
師德在教師隊伍內涵發展中的作用有帶頭作用、凝聚作用、杠桿作用和潤滑作用。
1、帶頭作用:
教師職業道德(師德)的產生和發展,是同人們教育活動的發展直接相聯系的,它對形成教師的職業心理和職業理想,形成教師特有的道德習慣和道德傳統,起重要帶頭作用。只要從事教育工作,師德永遠是第一標准,永遠是「一票否決制」的「零容忍」。
2、凝聚作用:
從實踐的角度看,師德高尚,具有良好情操、淵博學識和人格魅力的教師,會對其學生產生一輩子的影響。因此,師德好的老師能夠團結所有學生,增加班級凝聚力。
3、杠桿作用:
好師德培養好教師,好教師造就好學生,好學生譜寫好未來。教師擁有好的師德,才能教出好學生,反過來好學生也能發揚教師的名聲。這個影響是雙向的。
F. 教育部曝光8起師德違規問題,能夠真正的解決師德問題嗎
教育部對於八起違反教師職業行為事項准則的問題進行了公開曝光,曝光的教師涉及各個省市,各個年齡階段,有大學教師多次性騷擾學生,有中學教師組織有償補課,在管理學生過程當中言語粗暴,有小學教師帶領學生應援娛樂明星,有大學教師性侵學生,還有使用低俗不雅方式授課,以及體罰學生體罰幼兒等。
一直以來,教育部都在嚴抓師德師風敗壞的教師,但是想要因此杜絕師德敗壞的問題,那也是不太可能的,一直以來,教師隊伍都急缺人才,即便抓到有教師的違規問題,只要情節不嚴重,一般都是檢討或者停職,所以很多教師都沒有危機意識。而且教師師德敗壞,很難被發掘出來,畢竟孩子還要繼續和老師相處,家長們就算知道也是敢怒而不敢言。
雖說曝光違規問題無法徹底解決師德問題,但是只要教育部繼續嚴懲,加大整治和打擊力度,一定會讓那些師德敗壞的人心存戒備,不敢做出敗壞師德的事情。也希望每個教師都能嚴於律己,無愧園丁這個稱號。
G. 零容忍「播獨」教師,守護好孩子的未來,學校應做出哪些舉措
零容忍“播獨”教師,守護好孩子的未來,學校應做出哪些舉措?
老師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並將這些傳授給學生,才能讓學生學到好的知識和文化,才能有更加明確的方向,學校只有將和諧校園創建好,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才能更好的學習文化知識,學到做人的道理,才能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大家覺得呢?
H. 對師德違規零容忍,對此你贊成嗎
教育部揭露的8例違反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標準的典型案例,包括歧視和侮辱學生在課堂上,誘使學生參加帶薪補充課,要求學生從事與教學無關的事情, 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以及對女學生的性騷擾等。 《新聞11》將與今晚中國教育科學院研究員楚朝暉聯系,要注意:八個典型案例,對教師道德的「零容忍」!
教育部揭露了8例違反教師職業操守十項標準的典型案例。我認為這三個特徵更為明顯:
①這些老師無視常識和規范。 實際上,這些准則已經通過文本和其他方式反復傳播,但是這些教師仍然無視准則並犯下了違法行為。
②這些教師的基本素養較低,基本素養沒有反映在教師的工作中。
③顯然贊成功利主義。 無論是在學校外面補課,還是在教學中過多追求學生的考試成績,這都表明教師更加功利。
在這方面,我認為過分規范是不可能的,同時讓教師提高自己的學業並學習使用懲罰的力量。 這幾個案件顯然超出了這一范圍,而過度使用懲罰實際上是體罰。
掃盲問題,我認為最關鍵的是價值應該是正確的。 我們應該努力成為一名「好老師」,而不是成為「著名老師」的功利主義者,並且不要過分強調考試成績。 這是第一。 答:我們應該根據教師的特點盡可能地進行評估。 我們對老師的尊重和對老師的懲罰應該同時進行。
I. 教育部曝光師德違規案例,專家對此有何表示
專家認為解決師德建設不僅是事後處罰,確實也是這樣,當事情發生了你選擇了懲罰,而沒有發生的時候卻不防患於未然,這樣就不可能杜絕這種現象的出現,師德准確地說應該是教師公德,是教師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應該遵守的社會公共道德。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師德,是教師應有的道德和行為規范,是全社會道德體系的組成部分,是青少年學生道德修養的楷模之一。從實踐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淵博學識和人格魅力的教師,會對其學生產生一輩子的影響。
J. 教育部曝光8起師德違規問題,我們為何需要對這種問題零容忍
我們之所以需要對這種問題零容忍,是因為這樣的問題是會影響社會秩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