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廈門大學本科師生服務

廈門大學本科師生服務

發布時間: 2021-09-15 16:17:05

1.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3 1,金融比重占多少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創建於1923年。1982年,經教育部批准在經濟系基礎上建立經濟學院。現經濟學系是由原政治經濟學教研室擴充而成的,現設有政治經濟學、現代經濟學,經濟思想史與經濟史3個教研室。經濟學本科專業是教育部選定的全國首批「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之一;理論經濟學下設有二級學科碩士專業:政治經濟學、經濟思想史、西方經濟學、經濟史、管理經濟學(自主設立新專業)、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理論經濟學為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並設立理論經濟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政治經濟學為與經濟研究所合作建立的國家重點學科。在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的涵蓋下,所有二級學科均可招收博士研究生。

經濟學專業是教育部首批建立的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該專業旨在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基礎專門人才。要求畢業學生具有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和現代經濟學理論基礎,了解國內外經濟發展的歷史、現狀與趨勢;系統掌握現代經濟理論,並能熟練運用經濟管理和其它應用經濟學知識、方法和手段解決實際問題;熟悉國家經濟政策與法規,和國內外商務通用的規則與慣例;知識面較寬,具備對經濟問題做定性研究與定量分析的能力,有向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能力。畢業生適合於從事政府部門的經濟規劃與管理,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的經濟分析與預測,公司與企事業單位的經營與策劃,新聞部門的經濟欄目的采訪與編輯,相關專業的教學與研究等。作為國家經濟學人才培養基地,該專業每年有30—50%比例的畢業生可被推薦免試攻讀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近來,秉承國際化辦學思想,經濟系已與歐美、香港、台灣以及新加坡一些知名高校經濟學系建立了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交流關系。

經濟學專業的主幹課程有: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經濟學說史、計量經濟學、數理經濟學、財政學、貨幣銀行學、《資本論》選讀、世界經濟概論、經濟史、統計學、會計學、西方經濟學流派、發展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等。

金融系

廈門大學金融系源於1921年在商學部設立的銀行科,1928年正式設立「銀行學系」,迄今已有80多年的辦學歷史。本學科點是中國東南沿海和經濟特區唯一的金融學國家重點學科。1983年和1986年先後獲得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授權點。本學科現有金融學、金融工程、保險學三個本科專業和金融學、金融工程、保險學、國際金融學、投資學五個碩士、博士專業,涵蓋了銀行,證券和保險三大領域。金融系現有教授15人(博士生導師11人),副教授16人,講師7人;74%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該系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梯隊健全、學術氣氛濃厚、科研成果豐碩、教學科研條件先進、專業課程體系完善,設有張亦春獎教獎學金和中英人壽獎教獎學金,並有金融實習基地7個。我國著名金融學家張亦春教授為金融系學術總帶頭人,現任系主任為杜朝運教授。

金融學專業主要培養專業理論與實務基礎扎實、知識面廣、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強的現代化國際化金融人才。要求學生全面、系統、扎實地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具有較強的分析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較高的計算機運用和操作水平,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和經濟金融數學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經濟數學(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統計)、金融學、會計學、財政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投資學、國際金融學、金融市場學、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金融工程、保險學、金融信託與租賃、國際融資、外匯風險管理、國際結算、中級財務會計、財務報表分析、公司理財、經濟分析軟體、外語及計算機等課程。本專業學生畢業的就業方向主要有:銀行、證券機構、保險公司、企業、政府部門、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等。

保險專業主要培養專業理論與實務基礎扎實、知識面廣、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強的現代化國際化保險人才。要求學生全面、系統、扎實地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具有較強的分析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較高的計算機運用和操作水平,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和經濟金融數學。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經濟數學(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統計)、金融學、保險學、會計學、財政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投資學、金融市場學、國際金融學、金融工程、風險管理、財產保險、人身保險、再保險學、保險營銷學、保險法原理與案例、保險精算、中級財務會計、財務報表分析、公司理財、經濟分析軟體、外語及計算機等課程。本專業學生畢業的就業方向主要有:保險公司、銀行、證券機構、企業、政府部門、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等。

金融工程專業主要培養專業理論與實務基礎扎實、知識面廣、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強的現代化國際化金融工程人才。要求學生全面、系統、扎實地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具有較強的分析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較高的數學和計算機運用水平,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經濟數學(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統計)、金融學、會計學、財政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投資學、金融工程、國際金融學、金融市場學、保險學、固定收益證券、時間序列分析、隨機過程、風險管理、中級財務會計、財務報表分析、公司理財、經濟分析軟體、外語及計算機等課程。本專業學生畢業的就業方向主要有:證券機構、銀行、保險公司、企業、政府部門、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等。

財政系

廈門大學財政系源於1928年設立的廈門大學銀行學系。該系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梯隊健全、科研成果豐碩、教學科研條件優越。1981年開始招收財政學碩士研究生,1984年開始招收財政學博士研究生。1985年成立了廈門大學財政科學研究所。1987年成為全國首批唯一的財政學國家重點學科點,2001年再次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點。設有財政學(含稅收學)、公共經濟學、勞動經濟學、資產評估、法律經濟學、網路經濟學六個博士、碩士專業和財政學、稅務學、網路經濟學三個本科專業。在讀本科生608人、碩士237人、博士生63人。現有教授10人(均為博士生導師)、副教授13人、講師12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26人,佔50歲以下教師的80%以上。我國著名的財政經濟學家鄧子基教授為財政系總學術帶頭人。目前正積極開展與德國馬格德堡大學、韓國梨花女子大學等國外院系聯合培養本科雙學位畢業生的合作,2006年至今已派出本系03到05級學生15人赴德國學習為期2年的雙學位課程,另數十人赴台灣地區、韓國、德國等地進行短期或長期的交流學習。本系將為高考成績優秀的入學新生提供鄧子基獎學金。

財政學專業主要培養專業基礎理論扎實、知識面廣、適應能力強的現代財經類和公共管理類復合型人才,主要面向財稅金融、企業、公共部門和非營利性組織,可從事這些領域的實際工作,也可從事相關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本專業要求學生較系統、全面、扎實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初步建立以專業為核心,以現代財經類和公共管理類相關知識為輔助的較完善的知識體系,具備一定的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研究問題的能力,具有較高的計算機水平,熟練地掌握英語和經濟數學。本專業畢業的學生就業方向主要有:政府機關、財政、稅務、海關、金融證券、企業管理、公司財務、大專院校和科研所等單位和部門。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會計學、財政學、金融學、統計學原理、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基礎、中級計量經濟學、微積分(上、下)、線性代數、概率統計、民商法、管理學概論、公共管理概論、國際稅收學、中級財務會計、網路經濟學、公共經濟學、國家稅收學、公司理財、公共預算管理、國有資產管理、公共政策分析、產業組織與政府管制、財稅史、社會保障理論與制度、制度經濟學、博弈論基礎、公共選擇理論、政府采購、非盈利性組織、勞動經濟學、勞動社會心理學、財稅理論前沿、英語、計算機基礎和計算機語言等課程。

稅務專業主要培養專業基礎理論扎實、知識面廣、適應能力強的稅務經理。要求學生較系統、全面、扎實地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初步建立以稅收和財務為核心,以相關知識為輔助的較完善的知識體系,具備一定的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研究問題的能力,具有較高的現代計算機運用和操作水平,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和經濟數學。本專業畢業的學生就業方向主要有:公司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稅務部門、其它經濟部門、大專院校和科研所等單位和部門。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會計學、財政學、金融學、統計學原理、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基礎、中級計量經濟學、微積分(上、下)、線性代數、概率統計、民商法、管理學概論、公共管理概論、稅收原理、中國稅制實務、國際稅收學、中級財務會計、網路經濟學、公共經濟學、公司理財、稅務審計、稅務管理、稅收籌劃、企業財務報表、會計電算化、外國稅制、稅收信息系統與管理、財稅史、稅務代理實務、稅務估價理論與實務、所得稅實務與案例、增值稅實務與案例、營業稅實務與案例、消費稅實務與案例、財產稅實務與案例、進出口稅收、資產評估、審計學、財稅理論前沿、英語、計算機基礎和計算機語言等課程。

網路經濟學專業是一門嶄新的研究網路環境下的經濟活動的交叉學科,應用前景相當廣闊。培養學生具備網路經濟理論、方法和技術,有較強的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能力的復合型、技能型的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後可在國家各級管理部門和各類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等部門從事網路經濟環境下的理論研究、政策制定、實際管理等相關工作,或在科研和教學部門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會計學、財政學、金融學、統計學原理、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基礎、中級計量經濟學、微積分(上、下)、線性代數、概率統計、C語言、辦公自動化、網路通訊技術、國家稅收、中級財務會計、網路經濟學、軟體技術基礎、信息經濟學、人力資源管理學、電子商務基礎、網路金融學、計算機程序設計方法、網路資源管理、會計電算化、網路資料庫、電子政府、電子商函、JAVA程序設計、技術與市場、連鎖經營、物流管理、虛擬企業與管理、網路經濟與公共政策、IT基礎設施投資與管理、網路經濟與發展、網路文化與交流、英語等課程。

計劃統計系

廈門大學計劃統計系創建於1950年,現已發展為國內有相當影響的統計、信息、投資分析類科研和人才培養基地。擁有統計學、國民經濟學﹑數量經濟學﹑經濟信息管理學四個博士點(均可招收博士後)和四個碩士點,統計學(含經濟管理統計和投資分析兩個方向)、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兩個本科專業,另設有國民經濟與核算研究所和統計調查與分析實驗室。其統計學科連續三屆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

該系的師資隊伍梯隊健全、實力雄厚。現有教授14人,副教授9人,博士生導師9人。著名統計學家、經濟學家錢伯海教授和黃良文教授是該系老一輩的學術帶頭人,在我國經濟和統計學界享有盛譽。近年來,一批優秀中青年教師也迅速成長為教學科研的骨幹力量。全系師生秉承嚴謹治學的優良傳統,在長期的教學和科研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和專業優勢,並取得豐碩成果,其中多項成果處於國內領先水平。50多年來已培養本科畢業生2000多人、博士和碩士層次的高級專門人才300多人,他(她)們大多已成為祖國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

統計學專業包括經濟管理統計和投資決策分析兩個方向,其中「經濟管理統計方向」培養既具有良好的經濟學基礎,又能熟練掌握現代統計方法,同時具有較高的英語水平和計算機分析處理能力,能夠在國家各級經濟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金融證券機構等部門從事統計調查、分析、預測、咨詢與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投資決策分析方向」培養具有扎實的投資學理論知識,具備有關產業與金融投資業務的基本能力、突出的外語能力和計算機技能,熟悉國家有關投資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能在金融、證券、期貨、房地產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投資分析與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共同課程有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統計學原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統計計算與計算機應用、會計學、財政學、金融學、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市場調查與分析、經濟預測與決策等。「經濟管理統計方向」的主要課程還有:國民經濟統計學、企業經濟統計學、多元統計分析、時間序列分析、抽樣調查方法;「投資決策分析方向」的主要課程還有:投資項目評估、證券投資學、房地產投資學、投資風險管理等。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培養具備現代經濟學和管理學理論基礎,具有較強英語水平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及數量分析能力,掌握信息系統分析與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國家各級政府經濟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等從事信息系統的開發與設計、實施管理與評價和現代信息分析等方面的實際工作,或從事有關教學科研工作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主要課程有:計算機系統與系統軟體、數據結構與資料庫、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網路、C++程序設計、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現代信息分析方法、經濟管理系統模擬、SAS與決策支持系統、經濟學原理、現代企業管理、統計學、金融學、會計學、應用數理統計、運籌學、計量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企業信息化工程、商業模式創新、組織戰略與行為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組織學、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JAVA語言、多媒體系統設計等。

國際經濟與貿易系

國際經濟與貿易系始創於1947年,是國內最早建立的國際經濟貿易教學科研單位之一,現擁有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營銷2個本科專業;國際貿易學、服務貿易學、世界經濟、國際經濟學、國際商務5個碩士和博士專業;擁有國際貿易學和世界經濟2個福建省重點學科。

該系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成果豐碩。現有教授9人(其中博導5人),副教授14人,約60%的教師擁有博士學位。有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閩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中央直接聯系掌握的高級專家2人,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同行評議專家1人,聘請王洛林等國內外近20位著名專家為兼職或客座教授。近3年教師出版專著10餘部,發表論文200餘篇,主持國家、省部級和橫向課題30多項,獲得省部級獎勵10多項。

該系人才培養成效顯著。注重學生素質培養,強調厚基礎、寬口徑和一專多能。該系學生在全國「挑戰杯」創業大賽中連續獲得4屆金獎和1項銀獎,在全國「CCTV」杯英語演講賽決賽和其他賽事中獲得好成績,在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受到外國政府和部門首腦表彰,反映出該系人才培養取得的積極成效。

該系學術交流活躍,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該系與歐美日俄等國高校保持密切學術交往,約60%的教師有出國學習、訪問進修經歷。在學生層面,也開展了大量與美國、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外高校、機構的定期或不定期交流。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系統掌握現代經濟學基本原理,國際經濟貿易基本理論,國際市場營銷等管理學基本知識,了解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現狀,熟悉國際貿易通行規則與慣例及我國對外經貿政策法規,具備突出的商務外語與計算機應用技能,適應國際市場競爭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經濟學原理、國際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國際貿易、中國對外貿易概論、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經濟合作、國際商務、國際投資、國際結算、經濟數學、統計學原理、財政學、金融學、世界經濟概論、服務貿易學、外貿函電、外貿口語洽談、轉軌經濟專題、公司治理、英語、商務英語選讀、計算機等。

就業方向:政府涉外經濟管理部門、外經貿企業(含三資企業)、金融機構、海關、商務咨詢機構、科研和高教部門等。

市場營銷專業培養扎實掌握現代管理學、經濟學基本原理,市場營銷與國際商務經營管理基本知識,了解企業國際化經營通行規則與慣例,具備良好的商務外語與計算機運用技能,熟悉我國對外經貿方針政策,從事市場營銷與管理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原理、國際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市場營銷、國際商務、國際商法、國際市場營銷、消費者行為學、市場調研、公司財務管理、廣告學、商務策劃、經濟數學、統計學原理、計量經濟學、物流管理、勞動與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英語、計算機等。

2. 廈大有規定什麼時間可以讓旅客可以進入嗎

根據《廈門大學校園參觀管理規定公告》,2012年12月17日起,周一到周五,廈大思明校區每天開放兩個時段給遊客入校參觀,分別是:12:00-14:00以及17:00-24:00,其中在12:00-14:00,兩個校門入校遊客限額1000人(大南門700人,群賢門300人)。

(2)廈門大學本科師生服務擴展閱讀

廈門大學本部位於廈門島南端,廈門市思明區思明南路422號,學校佔地約2500多畝,一邊是南普陀寺,一邊是海濱與胡里山炮台,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大學校園之一。包括群賢樓群、建南樓群、芙蓉樓群以及廈門大學人類學博物館在內的廈門大學早期建築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廈門大學擁有專門從事餐飲管理服務的廈門大學後勤集團飲食服務中心,承擔著校本部師生的日常用餐服務。學校食堂免費供應米飯,教學樓和圖書館提供免費純凈水,宿舍園區內提供免費開水,並有洗衣機。學校內只有芙蓉餐廳三樓還有蔡清潔樓接受現金用餐,為遊客提供方便。

3. 廈門大學學生宿舍情況

我是廈大學生,這個問題我可以告訴你,廈大的住宿條件那是沒得說的好!男女都是4人間的公寓,1600元一年。女生基本住凌雲和芙蓉,凌雲是16層的高樓,有電梯,因為有壯志凌雲的說法,所以女生的宿舍樓很高,芙蓉有6層,相比之下有點寒酸。。。男生的宿舍有囊螢、映雪、勤業、博學、篤行,都是6層的公寓,需要自己爬樓(我每次爬6樓累半死,不過當做鍛煉身體了)。
宿舍里有空調,想吹的爽自己充電費,每人有一張電腦桌,感覺蠻豪華的,而且每人都有一個寬頻口和校園網介面,還配一台電話(壓根沒用過),校園網不要錢,但是玩不了游戲,只能瀏覽網頁,還要搶IP。。。寬頻50塊一個月,玩游戲超爽的,寬頻速度10.0Mbps,包你用的爽。還有學校水費不用錢,不過這不是浪費的資本,還是要節約用水喲!

4. 我想問一下有關廈門大學的歷史、專業等各方面的特點。

[廈大建校歷史]
廈門大學(南方之強)由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於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

1924年6月,廈門大學三百多師生因學潮離校遷上海,成立了「大廈大學籌備處」。「大廈」即「廈大」之顛倒,後來取「光大華夏」之意定名大夏大學。大夏大學是1951年成立的華東師范大學的主要前身之一。

1937年7月,陳嘉庚將廈門大學無條件獻給國家,交給政府接辦,廈門大學遂改為國立大學。

1937年12月,因抗戰戰火將波及廈門,廈門大學內遷長汀。直至1946年6月,全部遷返廈門。長汀辦學是廈門大學發展的關鍵時期,校長薩本棟起了關鍵作用。

1952年全國高校調整,廈門大學定位為文理科綜合性大學,其下屬工學院遷出並入南京工學院。1962年廈門大學被定為全國重點大學。

[重點學科]
歷時近十個月之久的第三批國家重點學科申報工作於日前正式落下帷幕,教育部於近日以《教育部關於公布國家重點學科名單的通知》(教研函〔2007〕4號)的形式向全國公布了獲批的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和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名單。在上榜國家重點學科名單中,我校有5個一級學科(數量並列全國高校第17)、9個二級學科在列,詳細名單如下:

新增的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名單(5個):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化學、海洋科學。

單獨的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名單(9個):國際法學、高等教育學、專門史、基礎數學、凝聚態物理、動物學、水生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環境科學。

通過本次重點學科申報,我校共計獲得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5個(涵蓋29個二級學科),獨立的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9個;在二級學科層面上,我校國家重點學科涵蓋數由原來的13個增至38個,增長率高達192%。在全國的排名由過去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數並列全國高校第21升至本次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數並列全國高校第17。這是我校在全國高校大合並背景下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取得的佳績,可喜可賀!

[2004廈大概況]
2004年,廈門大學緊緊抓住跨入學校主要領導為中央直屬管理的高校行列的大好機遇,以「985工程」二期建設為契機,不斷深化各項改革,加快發展步伐,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對外交流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績,為學校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學生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學校擁有10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5個專業可招收培養博士研究生,158個專業可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其中包括5個專業學位授權點),71個專業可招收本科生;擁有1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2個博士後流動站,5個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學校設有80多個研究院、中心、所、室,其中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專業實驗室、5個國家文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福建省重點實驗室、1個福建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福建省研究中心。學校有教職工46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897人,兩院院士17人(中國科學院院士8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雙聘院士8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7人,博士生導師337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4人。在專任教師中,副教授以上職務的1123人,佔59.6%;擁有博士學位的771人,佔41.7%;留學回國人員631人,佔35.6%。有全日制在校大學生29000餘人,其中本科生17847人,碩士研究生8785人,博士研究生1501人,外國留學生及港、澳、台學生1200餘人。另有海外函授生6000餘人。畢業生就業情況良好,本科生就業率達97.4%,研究生就業率達98.13%,位居各重點高校前列。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在各種全國及國際性的大學生競賽中屢創佳績,在第四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決賽中,取得2金1銀的好成績。
2、學科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學校「985工程」二期建設項目通過教育部、財政部的立項審核、答辯和評估,12個科技創新平台和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及公共服務平台全部獲准進入「985工程 」二期建設。在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文科重點研究基地建設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學校又獲准建設「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國家文科研究基地,為學科建設搭建起堅實的發展平台。6月,國務院學位辦批准廈門大學與廈門國家會計學院聯合開展會計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試點工作。9月,依託在廈門大學的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再次被評為優秀類實驗室。年內,生命科學學院細胞生物學與腫瘤細胞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夏寧邵當選第六屆「福建省十大傑出青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張乾二教授和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夏寧邵教授獲「福建省傑出科技人員」稱號;廈門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葛家澍、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學化工學院鄭蘭蓀教授獲「福建省傑出人民教師」稱號;海洋與環境學院戴民漢教授、化學化工學院夏海平教授獲第七屆「福建青年科技獎」。
3、科研水平進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取得突破。「活潑C50的捕獲」等2篇論文發表在世界頂尖級刊物《科學》雜志上;《透視中國東南》和《中國詞史》兩本著作獲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夏寧邵教授為首的福建省醫學分子病毒研究中心研製出世界首個戊肝疫苗;趙玉芬院士主持的化學生物學實驗室以全新的方法合成出的「丙谷二肽」新葯獲得國家葯監局頒發的葯品生產許可證並正式投產。在2004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評審中,學校獲准立項28項,立項數居全國高校第三位,全年學校科研經費繼2003年後再次超過億元。
4、對外交流與合作得到進一步加強,與世界一流大學的交流合作日益頻繁。學校與韓國、美國、法國、以色列、澳大利亞的七所高校簽訂了「全球七校聯盟」合作協議,建立了七所大學之間的多邊合作關系。
5、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學校成為國家第二代互聯網建設的20個核心節點之一,建成後的網速將提高1000倍;新建成的漳州校區圖書新館為國內硬體最好的圖書館之一;校園自來水網改造工程完工;漳州校區二期工程圓滿完成。7月,在福建省林業工作會議上,廈門大學獲得「國土綠化十佳單位」稱號。12月,廈大獲「福建省就業再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年內,在全省重點項目建設工作會議上,廈大漳州校區一期工程榮獲建設項目優勝獎。

[廈大化學系介紹] http://post..com/f?kz=17726005

[簡單介紹] 廈大的會計,財政,統計號稱全國第一,金融全國前5,是經管強校,MBA,EMBA都很有名,特別是化學系,院士一抓一大把

其他具體可以去看
http://post..com/f?ct=318767104&tn=KeywordSearch&sc=52433&pn=0&rn=50&lm=4&rs4=1&rs3=3&word=%CF%C3%C3%C5%B4%F3%D1%A7

如果進不去,就自己去網路貼吧的 廈門大學吧 裡面有很多精品貼,包括生活,專業等等

分一定要給我啊!!!!!!!!!!!!!

5. 廈門大學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為全面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入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發〔2014〕35號),根據《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教學〔2020〕1號)等文件,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經批准我校2020年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廈門大學強基計劃」),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模式,選拔一批在數學類、物理學、化學類、生物科學、歷史學、哲學等專業領域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青年學生進行專門培養,為國家重大戰略領域輸送後備人才。

招生對象及報名條件

在我校安排強基計劃招生的省份,符合202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報名條件,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並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高中畢業生均可申請報名。申請報名考生分為以下兩類:

第一類:高考成績優異的考生。

高考成績(不含任何政策性加分,下同)高出所在省(區、市)第一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合並錄取批次省份按單獨劃定的相應分數線執行,下同),理科考生高出60分及以上、文科考生高出40分及以上、高考改革省份高出40分及以上(高考總分非750分的省份按總分750分折算並四捨五入計算)。

第二類: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

高中階段在全國中學生五項學科競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任一競賽中獲得國家一、二等獎的優秀高中畢業生,且高考成績達到所在省(區、市)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

招生專業及計劃

聚焦國家關鍵領域以及人才緊缺領域,突出基礎學科支撐引領,結合學校國家一流建設學科、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以及學校優勢學科,在數學類、物理學、化學類、生物科學、歷史學、哲學等6個專業進行招生。具體招生專業情況及高考綜合改革省份選考科目要求詳見附件。

我校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總規模120人,分省分專業招生計劃詳見報名系統。

報名方式與選拔程序

(一)報名時間和辦法

5月10日至30日,考生登錄強基計劃報名平台(網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384),按要求准確、完整地完成網上報名。考生按所在省份我校投放的強基計劃招生專業進行填報(填報專業有先後順序),每位考生最多可報考我校6個專業志願,不設置專業調劑。報考我校強基計劃的考生不能兼報其他高校。

對於非高考綜合改革省份,理工類專業(數學類、物理學、化學類、生物科學)只招科類為理科的考生。文史類專業(歷史學、哲學)可招收科類為文科或理科的考生。

對於高考綜合改革省份,考生選考科目符合有關專業2020年選考科目要求即可報考。

(二)報名考生均須參加全國統一高考

(三)入圍學校考核辦法

1.7月26日前,確定入圍我校考核的考生名單並公示入圍標准。

2.對於達到我校第一類報考條件的考生,依據高考成績,以我校在相關省份強基計劃分專業招生計劃數的3倍,按照專業優先的原則確定入圍考生名單以及考核專業,各專業志願之間不設分數級差。

考生高考成績相同時,非高考綜合改革省份按以下順序進行排序比較:理科按高考數學成績、高考英語成績排序比較;文科按高考語文成績、高考英語成績排序比較。對於高考綜合改革省份按以下順序進行排序比較:第1位序,比較高考語文成績加高考數學成績兩門合計成績高低,高者優先;第2位序,比較高考語文成績和高考數學成績中最高分科目成績的高低,高者優先;第3位序,比較高考外語成績高低,高者優先;第4位序,比較選考科目中最高單科成績高低,高者優先;第5位序,比較選考科目中次高科成績高低,高者優先。

對於達到我校第二類報考條件的考生,入圍考核專業為考生的第一專業志願。

(四)學校考核

7月28日至29日舉行學校考核(含學科專業考核和體育測試)。

1.學科專業考核:學科專業考核含筆試和面試。考試內容為學科專業素養與綜合能力。面試將依據考生的現場考核表現並結合學生綜合素質檔案進行綜合評定成績。

2.體育測試:體育測試內容含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和引體向上(男)、一分鍾仰卧起坐(女)。體育測試得分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2014版)中對應項目高三年級組標准為准。對於筆試和面試成績相同者,體測成績較高者優先考慮,但未按我校要求參加體育測試者,其參加筆試和面試成績視為無效。

3.考核成績折算辦法:筆試、面試成績滿分均為100分。筆試、面試成績占學校綜合考核成績權重均為50%。

(五)錄取辦法

1.綜合成績折算辦法:考生綜合成績=高考成績/高考總分×100×85%+學校綜合考核成績/學校綜合考核總分×100×15%。

2.確定錄取名單

對於第一類考生,根據考生所在省份強基計劃分專業招生計劃,在各專業入圍我校考核且考核合格的考生中,按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進行專業錄取。

考生綜合成績相同時,對於非高考綜合改革省份按以下順序進行比較:理科按學校考核成績、高考數學成績、高考英語成績排序比較;文科按學校考核成績、高考語文成績、高考英語成績排序比較。對於高考綜合改革省份,優先比較考生學校考核成績,對於學校考核成績和高考成績均相同時按以下順序進行比較:第1位序,比較高考語文成績加高考數學成績兩門合計成績高低,高者優先;第2位序,比較高考語文成績和高考數學成績中最高分科目成績的高低,高者優先;第3位序,比較外語高考成績高低,高者優先;第4位序,比較選考科目中最高單科成績高低,高者優先;第5位序,比較選考科目中次高科成績高低,高者優先。

對於第二類考生,綜合成績達到同省份第一類考生最低錄取分數線的,我校追加計劃予以錄取。

學校招生工作領導小組按招生計劃審定強基計劃預錄取名單,並報各省級招辦審核,辦理錄取手續。

我校於8月5日前公布錄取名單並公示錄取標准。被正式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本省(區、市)後續高考志願錄取;未被錄取的考生可正常參加本省(區、市)後續各批次高考志願錄取。

培養方案

學校配備一流的師資、創造一流的學術環境與氛圍、提供一流的學習條件,努力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追求卓越、志存高遠、學術基礎扎實、科研創新能力突出的拔尖創新人才。

(一)德才兼顧的學生選拔機制

堅持「德才兼顧、嚴進嚴出」的原則,建立「兩條路徑、多次選拔、動態進出」的選拔機制,從高考生、在校優秀學生中選拔人才。加強過程管理,完善階段性評價機制,根據不同學科、年級特點制定評價標准,多維度綜合考查,實現學生動態進出,適時分流不適應強基計劃學習的學生。

(二)協同育人的全程導師制度

注重大師引領,匯聚熱愛教育、造詣深厚、德才兼備的專家學者主持計劃實施,擔任導師,為學生授課、指導科創項目、開設講座等。建立導師、班主任、輔導員等協同育人機制,打造師生學習、文化、生活共同體,促進文理滲透、知識融合、思想碰撞。

(三)因材施教的育人模式

支持學生在導師指導下量身定製個性化培養方案,自主安排學習進程,支持提前完成培養方案規定內容,獲得畢業所要求的學分的學生提前一年畢業。建立本碩博銜接的知識結構、課程體系、培養模式,提升課程挑戰度,實施小班化教學,促進專通結合、交叉融合。建立循序漸進的科研訓練體系,推進優質科研教學資源向本科生開放,鼓勵學生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早進團隊。鼓勵學生參加課程學習、科研訓練、學術會議等境外學術交流活動。

(四)人才培養的綠色通道

實施靈活的課程替代、免修、免聽、緩修、學分認定等制度,在境外交流、獎學金、推免等方面予以適當優先考慮。鼓勵學生本科畢業後直接攻讀博士學位。學生在本科期間修完規定學分要求的課程、學業成績達到規定要求,並通過畢業資格審核等,可獲得榮譽學員證書。

其他說明

(一)關於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已建立省級統一信息平台省份,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將考生電子化的綜合素質檔案上傳至強基計劃報名系統。未建立省級統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各省教育行政部門匯總本地各中學報考學生的綜合素質檔案後,統一上傳至強基計劃報名系統。

(二)對於綜合素質檔案造假或在我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將取消今年強基計劃的報名、考試和錄取資格,並將有關情況通報有關省級招生考試機構或教育行政部門,由有關省級招生考試機構依照相關規定取消其當年高考報名、考試和錄取資格,並視情節輕重暫停1-3年參加各類國家教育考試的處理。已經入學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關規定處理取消學籍,畢業後發現的取消畢業證、學位證。中學應對所出具的材料認真核實,出現弄虛作假情形的,我校保留採取相關措施的權利。

(三)強基計劃錄取考生入學後原則上不轉專業,本科階段轉專業范圍原則上限於我校強基計劃招生專業之內。

(四)選拔測試期間,考生的交通、食宿等費用自理。入圍高校考核的家庭經濟困難考生可向我校提出申請,我校可酌情提供保障性路費和住宿補貼。

(五)學校未委託任何個人或中介組織開展強基計劃等考試招生有關工作,不舉辦任何形式的營利性培訓活動。

(六)學校考核工作方案可能將視本地疫情防控情況作出相應調整,屆時會再進行通知。

監督保障機制

(一)我校強基計劃招生改革試點招生工作在學校招生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由學校招生考試部門統一組織和實施。我校在實施本簡章的過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開、選拔方法公平、錄取標准公示。

(二)我校嚴格選拔工作責任心強、專業水平高的相關專業領域的專家參加考核工作,嚴明工作紀律,加強業務培訓,確保公平公正。

(三)我校將對考核過程全程錄音錄像,專家評委和考生面試順序由「雙隨機」抽簽的方式確定。

(四)我校對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進行入學資格復查,對不具備入學資格的學生,按教育部相關規定處理。

(五)我校強基計劃招生工作接受學校紀檢、監察部門全程監督,並接受社會監督。

咨詢方式

地址: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南路422號廈門大學

郵政編碼:361005

廈門大學招生辦公室聯系方式:

網址:http://zs.xmu.e.cn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電話:0592-2188888

傳真:0592-2180256

廈門大學考試中心聯系方式:

網址:http://kszx.xmu.e.cn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電話:0592-2184166

傳真:0592-2184117

對我校強基計劃招生考試錄取工作有異議,可向我校紀委(監察處)申訴,聯系電話:0592-2180299。

陽光高考信息平台:gaokao.chsi.com.cn

本簡章由廈門大學招生辦公室負責解釋。

附件:

廈門大學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專業及選考科目要求

6. 武漢大學和廈門大學哪個

武漢大學。理由如下:
2017年文科大學排名:武漢大學第5名,廈門大學第8名。
2017年全國39所985大學,武漢大學第5名,廈門大學第19名。
武大和廈大都是全國最美十大高校之一。
武漢大學,簡稱「武大」,是一所位於湖北武漢市的綜合研究型大學,截至2015年9月,武漢大學共有四個校區,設有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理學、工學、信息科學和醫學六大學部35個學院(系),開設有124個本科專業。
廈門大學,簡稱廈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福建省和廈門市共建[1] ,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國家「2011計劃」牽頭高校。截至2016年3月,該校共有專任教師254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779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0.0%(下同),擁有博士學位的2012人,佔79.2%。
這兩個大學綜合情況來看,武漢大學略勝一籌。這個時候就要看你選擇什麼專業了,你所學專業在學校中排名如何。還有一點,這兩所高校代表不同的地域特色和風景,如果想去海邊就去廈大。

7. 廈門大學怎麼

廈門大學(Xiamen University),簡稱廈大(XMU),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雙一流」A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國家「2011計劃」牽頭高校,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聯盟牽頭發起高校,中歐商校聯盟創始會員,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福建省和廈門市重點共建。[1]
廈門大學由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國內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學之一,中國首個在海外建設獨立校園的大學,學校早期建築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被譽為「南方之強「、「中國最美大學」

8. 廈門大學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為全面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入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發〔2014〕35號),根據《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教學〔2020〕1號)等文件,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經批准我校2020年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廈門大學強基計劃」),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模式,選拔一批在數學類、物理學、化學類、生物科學、歷史學、哲學等專業領域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青年學生進行專門培養,為國家重大戰略領域輸送後備人才。

招生對象及報名條件

在我校安排強基計劃招生的省份,符合202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報名條件,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並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高中畢業生均可申請報名。申請報名考生分為以下兩類:

第一類:高考成績優異的考生。

高考成績(不含任何政策性加分,下同)高出所在省(區、市)第一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合並錄取批次省份按單獨劃定的相應分數線執行,下同),理科考生高出60分及以上、文科考生高出40分及以上、高考改革省份高出40分及以上(高考總分非750分的省份按總分750分折算並四捨五入計算)。

第二類: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

高中階段在全國中學生五項學科競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任一競賽中獲得國家一、二等獎的優秀高中畢業生,且高考成績達到所在省(區、市)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

招生專業及計劃

聚焦國家關鍵領域以及人才緊缺領域,突出基礎學科支撐引領,結合學校國家一流建設學科、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以及學校優勢學科,在數學類、物理學、化學類、生物科學、歷史學、哲學等6個專業進行招生。具體招生專業情況及高考綜合改革省份選考科目要求詳見附件。

我校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總規模120人,分省分專業招生計劃詳見報名系統。

報名方式與選拔程序

(一)報名時間和辦法

5月10日至30日,考生登錄強基計劃報名平台(網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384),按要求准確、完整地完成網上報名。考生按所在省份我校投放的強基計劃招生專業進行填報(填報專業有先後順序),每位考生最多可報考我校6個專業志願,不設置專業調劑。報考我校強基計劃的考生不能兼報其他高校。

對於非高考綜合改革省份,理工類專業(數學類、物理學、化學類、生物科學)只招科類為理科的考生。文史類專業(歷史學、哲學)可招收科類為文科或理科的考生。

對於高考綜合改革省份,考生選考科目符合有關專業2020年選考科目要求即可報考。

(二)報名考生均須參加全國統一高考

(三)入圍學校考核辦法

1.7月26日前,確定入圍我校考核的考生名單並公示入圍標准。

2.對於達到我校第一類報考條件的考生,依據高考成績,以我校在相關省份強基計劃分專業招生計劃數的3倍,按照專業優先的原則確定入圍考生名單以及考核專業,各專業志願之間不設分數級差。

考生高考成績相同時,非高考綜合改革省份按以下順序進行排序比較:理科按高考數學成績、高考英語成績排序比較;文科按高考語文成績、高考英語成績排序比較。對於高考綜合改革省份按以下順序進行排序比較:第1位序,比較高考語文成績加高考數學成績兩門合計成績高低,高者優先;第2位序,比較高考語文成績和高考數學成績中最高分科目成績的高低,高者優先;第3位序,比較高考外語成績高低,高者優先;第4位序,比較選考科目中最高單科成績高低,高者優先;第5位序,比較選考科目中次高科成績高低,高者優先。

對於達到我校第二類報考條件的考生,入圍考核專業為考生的第一專業志願。

(四)學校考核

7月28日至29日舉行學校考核(含學科專業考核和體育測試)。

1.學科專業考核:學科專業考核含筆試和面試。考試內容為學科專業素養與綜合能力。面試將依據考生的現場考核表現並結合學生綜合素質檔案進行綜合評定成績。

2.體育測試:體育測試內容含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和引體向上(男)、一分鍾仰卧起坐(女)。體育測試得分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2014版)中對應項目高三年級組標准為准。對於筆試和面試成績相同者,體測成績較高者優先考慮,但未按我校要求參加體育測試者,其參加筆試和面試成績視為無效。

3.考核成績折算辦法:筆試、面試成績滿分均為100分。筆試、面試成績占學校綜合考核成績權重均為50%。

(五)錄取辦法

1.綜合成績折算辦法:考生綜合成績=高考成績/高考總分×100×85%+學校綜合考核成績/學校綜合考核總分×100×15%。

2.確定錄取名單

對於第一類考生,根據考生所在省份強基計劃分專業招生計劃,在各專業入圍我校考核且考核合格的考生中,按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進行專業錄取。

考生綜合成績相同時,對於非高考綜合改革省份按以下順序進行比較:理科按學校考核成績、高考數學成績、高考英語成績排序比較;文科按學校考核成績、高考語文成績、高考英語成績排序比較。對於高考綜合改革省份,優先比較考生學校考核成績,對於學校考核成績和高考成績均相同時按以下順序進行比較:第1位序,比較高考語文成績加高考數學成績兩門合計成績高低,高者優先;第2位序,比較高考語文成績和高考數學成績中最高分科目成績的高低,高者優先;第3位序,比較外語高考成績高低,高者優先;第4位序,比較選考科目中最高單科成績高低,高者優先;第5位序,比較選考科目中次高科成績高低,高者優先。

對於第二類考生,綜合成績達到同省份第一類考生最低錄取分數線的,我校追加計劃予以錄取。

學校招生工作領導小組按招生計劃審定強基計劃預錄取名單,並報各省級招辦審核,辦理錄取手續。

我校於8月5日前公布錄取名單並公示錄取標准。被正式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本省(區、市)後續高考志願錄取;未被錄取的考生可正常參加本省(區、市)後續各批次高考志願錄取。

培養方案

學校配備一流的師資、創造一流的學術環境與氛圍、提供一流的學習條件,努力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追求卓越、志存高遠、學術基礎扎實、科研創新能力突出的拔尖創新人才。

(一)德才兼顧的學生選拔機制

堅持「德才兼顧、嚴進嚴出」的原則,建立「兩條路徑、多次選拔、動態進出」的選拔機制,從高考生、在校優秀學生中選拔人才。加強過程管理,完善階段性評價機制,根據不同學科、年級特點制定評價標准,多維度綜合考查,實現學生動態進出,適時分流不適應強基計劃學習的學生。

(二)協同育人的全程導師制度

注重大師引領,匯聚熱愛教育、造詣深厚、德才兼備的專家學者主持計劃實施,擔任導師,為學生授課、指導科創項目、開設講座等。建立導師、班主任、輔導員等協同育人機制,打造師生學習、文化、生活共同體,促進文理滲透、知識融合、思想碰撞。

(三)因材施教的育人模式

支持學生在導師指導下量身定製個性化培養方案,自主安排學習進程,支持提前完成培養方案規定內容,獲得畢業所要求的學分的學生提前一年畢業。建立本碩博銜接的知識結構、課程體系、培養模式,提升課程挑戰度,實施小班化教學,促進專通結合、交叉融合。建立循序漸進的科研訓練體系,推進優質科研教學資源向本科生開放,鼓勵學生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早進團隊。鼓勵學生參加課程學習、科研訓練、學術會議等境外學術交流活動。

(四)人才培養的綠色通道

實施靈活的課程替代、免修、免聽、緩修、學分認定等制度,在境外交流、獎學金、推免等方面予以適當優先考慮。鼓勵學生本科畢業後直接攻讀博士學位。學生在本科期間修完規定學分要求的課程、學業成績達到規定要求,並通過畢業資格審核等,可獲得榮譽學員證書。

其他說明

(一)關於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已建立省級統一信息平台省份,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將考生電子化的綜合素質檔案上傳至強基計劃報名系統。未建立省級統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各省教育行政部門匯總本地各中學報考學生的綜合素質檔案後,統一上傳至強基計劃報名系統。

(二)對於綜合素質檔案造假或在我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將取消今年強基計劃的報名、考試和錄取資格,並將有關情況通報有關省級招生考試機構或教育行政部門,由有關省級招生考試機構依照相關規定取消其當年高考報名、考試和錄取資格,並視情節輕重暫停1-3年參加各類國家教育考試的處理。已經入學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關規定處理取消學籍,畢業後發現的取消畢業證、學位證。中學應對所出具的材料認真核實,出現弄虛作假情形的,我校保留採取相關措施的權利。

(三)強基計劃錄取考生入學後原則上不轉專業,本科階段轉專業范圍原則上限於我校強基計劃招生專業之內。

(四)選拔測試期間,考生的交通、食宿等費用自理。入圍高校考核的家庭經濟困難考生可向我校提出申請,我校可酌情提供保障性路費和住宿補貼。

(五)學校未委託任何個人或中介組織開展強基計劃等考試招生有關工作,不舉辦任何形式的營利性培訓活動。

(六)學校考核工作方案可能將視本地疫情防控情況作出相應調整,屆時會再進行通知。

監督保障機制

(一)我校強基計劃招生改革試點招生工作在學校招生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由學校招生考試部門統一組織和實施。我校在實施本簡章的過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開、選拔方法公平、錄取標准公示。

(二)我校嚴格選拔工作責任心強、專業水平高的相關專業領域的專家參加考核工作,嚴明工作紀律,加強業務培訓,確保公平公正。

(三)我校將對考核過程全程錄音錄像,專家評委和考生面試順序由「雙隨機」抽簽的方式確定。

(四)我校對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進行入學資格復查,對不具備入學資格的學生,按教育部相關規定處理。

(五)我校強基計劃招生工作接受學校紀檢、監察部門全程監督,並接受社會監督。

咨詢方式

地址: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南路422號廈門大學

郵政編碼:361005

廈門大學招生辦公室聯系方式:

網址:http://zs.xmu.e.cn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電話:0592-2188888

傳真:0592-2180256

廈門大學考試中心聯系方式:

網址:http://kszx.xmu.e.cn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電話:0592-2184166

傳真:0592-2184117

對我校強基計劃招生考試錄取工作有異議,可向我校紀委(監察處)申訴,聯系電話:0592-2180299。

陽光高考信息平台:gaokao.chsi.com.cn

本簡章由廈門大學招生辦公室負責解釋。

附件:

廈門大學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專業及選考科目要求

9. 關於廈門大學的以前或廈門大學的歷史

廈門大學經私立廈門大學、國立廈門大學、廈門大學三個階段,具體歷史發展如下:

一、私立廈門大學

1919年8月,陳嘉庚在上海聘任全國教育界名流蔡元培、黃炎培、汪精衛、余日章、郭秉文、胡敦復、黃琬、葉淵、鄧萃英等10人為籌備員。

1919年10月召開私立廈門大學籌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擬訂《廈門大學組織大綱》,會議推舉鄧萃英為廈門大學首任校長、鄭貞文為教務長、何公敢為總務長。

1921年4月6日,廈門大學借集美學校舉行開校式,初創時為私立,設有師范(包括文、理科)、商學兩部。

1921年7月4日,林文慶接受陳嘉庚先生邀請繼任廈門大學校長, 在林文慶校長掌校期間,陸續增設工學、新聞、法學、醫葯等科系,初步建成多學科的綜合性大學。

到民國19年(1930年)擴充為文、理、法、商、教育5個學院、21個系。

民國25年合並為文、理、商3個學院、9個系。學生由開始時的136人發展到300多人。

二、國立廈門大學

1937年7月1日,經陳嘉庚函請,南京國民政府同意將私立廈門大學改為國立。

1937年7月6日,著名物理學家、清華大學教授薩本棟博士任廈門大學校長。

1937年9月4日,由於日軍侵犯廈門,學校遷鼓浪嶼。

1945年9月19日,國民政府行政院任命汪德耀博士為國立廈門大學校長。

1946年6月1日,廈門大學校本部開始遷回廈門,長汀各界在體育場舉行歡送大會,贈送大匾額一塊,上刻「南方之強」四個大字。

1949年1月31日,前校長薩本棟在美國逝世,按其遺囑將骨灰安葬在廈門大學校內。

三、廈門大學

1949年10月17日,廈門解放,廈門市軍管會於10月20日委派軍代表吳強、肖楓接管廈門大學,組建新的廈大黨支部。

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經濟學家王亞南教授為廈門大學校長。

1951年,原省立福建農學院並入廈大,改成廈門大學農學院,原私立福建大學的政治、法律、經濟三系並入廈大。

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大調整。1952年院系調整前,廈門大學擁有7個學院。

1952年院系調整後的廈門大學只保留文理學院,成為文理科的綜合性大學,並在52年之後陸續又有院系調出。

1958年7月,廈門大學下放歸福建省管理。

1963年9月,經中央批准,廈門大學改為直屬教育部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

1966~1970年,廈門大學停止招生5年。

1971年,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時有9個系,除保留1966年的8個系外,福建師范學院教育系遷回廈大開辦。

1972年,廈門大學水產相關系調入廈門水產學院。

1981年11月26日,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首批碩士、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6年9月12日,舉辦試辦廈門大學研究生院成立大會。

1995年7月,廈門大學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行列。

1996年,廈門大學成為首批獲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

1997年4月,廈門大學「211工程」通過教育部組織的專家審定立項建設。

2001年2月,被列入國家「985工程」一期重點建設高校之一。4月6日,廈門大學漳州校區奠基興建。12月,首批獲准試辦示範性軟體學院。

2004年,被列入國家「985工程」二期重點建設高校之一。

2004年7月,廈門大學被增列為中管高校。

2005年底,廈門大學本科教學工作水平以「優秀」的成績通過教育部評估。

2006年,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國家「111計劃」)首批立項名單;入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2010年,學校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國家」珠峰計劃)。

2012年,教育部、福建省政府和廈門市政府在北京簽署《重點共建協議》協議,繼續重點共建廈門大學。

2012年,學校成立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分校位於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佔地900畝,總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於2016年正式辦學。

2012年11月,入選教育部衛生部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入選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2013年6月,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7月,入選首批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10月,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11月,廈門市政府與廈門大學簽署共建廈門大學醫學院協議。

2014年,學校牽頭的兩個協同創新中心入選國家「2011計劃」;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5年4月6日,學校整合航空系、機電工程系和自動化系等學科組建成立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

2017年1月,入選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2018年4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廈門大學成為首批獲准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

2018年3月,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7月,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教育部聯合發文,確定「十三五」期間新增8所共建高校,廈門大學位列其中。8月,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正式批復。

2019年3月,學校整合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人口研究所、人類學與民族學系、人類學研究所組建廈門大學社會與人類學院。9月,廈門大學成為中國人工智慧教育聯席會創始成員、理事單位。

(9)廈門大學本科師生服務擴展閱讀:

截至2019年3月,廈門大學設有研究生院、6個學部以及29個學院和15個研究院。

一、人文與藝術學部(文學部)

1、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人類學與民族學系。

2、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學系、廣告學系、傳播學系。

3、廈門大學外文學院:英語語言文學系、歐洲語言文學系、日本語言文學系、法語語言文學系。

4、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音樂系、設計系。

5、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華文系。

6、廈門大學國際學院

二、社會科學學部(社科學部)

1、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系、統計系、財政系、金融系、國際經濟與貿易系。

2、廈門大學管理學院:會計學系、企業管理系、管理科學系、旅遊與酒店管理系、工商管理教育中心(MBA中心)、高級經理教育中心(EMBA項目)、財務學系、市場學系。

3、廈門大學法學院:廈門大學法律碩士教育中心。

4、廈門國家會計學院:會計碩士專業學位聯合教育中心、物流與項目管理工程碩士教育中心。

5、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政治學系、公共管理系、社會學系、公共管理教育中心(MPA中心)。

6、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7、廈門大學國際關系學院。

8、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育學公共教學部、教師教育部。

9、廈門大學體育教學部。

10、廈門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11、廈門大學社會與人類學院。

三、自然科學學部(理學部)

1、廈門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系、信息與計算數學系、概率與數理統計系。

2、廈門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理學部分):物理學系、天文學系。

3、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理學部分):化學系、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系、化學生物學系。

四、工程技術學部(工學部)

1、廈門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工學部分):物理學系、天文學系。

2、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工學部分):化學系、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系、化學生物學系。3、廈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系、智能科學與技術系、通信工程系、網路空間安全系。

4、廈門大學軟體學院。

5、廈門大學材料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生物材料系。

6、廈門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建築系、土木工程系、城市規劃系。

7、廈門大學能源學院。

8、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飛行器系、動力工程系、機電工程系、儀器與電氣系、自動化系。

9、廈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電子科學系、電子工程系。

五、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部(醫學部)

1、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學系、生物化學與生物技術系、生物醫學科學系、農業生物技術系。

2、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3、廈門大學葯學院:葯學系。

4、廈門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系、中醫學系、護理學系、眼視光系。

六、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部(地學部)

1、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海洋生物科學與技術系、海洋化學與地球化學系、物理海洋學系、應用海洋物理與工程系、地質海洋學系。

2、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環境科學系、生態學系、環境與生態工程系。

熱點內容
嘉美通教育 發布:2025-05-12 12:47:44 瀏覽:677
生物國家集訓隊 發布:2025-05-12 11:14:08 瀏覽:444
師德教師學習永恆 發布:2025-05-12 10:35:37 瀏覽:846
學生調戲老師 發布:2025-05-12 06:02:30 瀏覽:14
抗癌生物 發布:2025-05-12 05:09:05 瀏覽:656
巨鵬生物 發布:2025-05-12 03:15:27 瀏覽:869
絲足老師 發布:2025-05-12 01:30:24 瀏覽:608
當教師好還是公務員好 發布:2025-05-12 00:53:30 瀏覽:853
考研英語真題下載 發布:2025-05-12 00:24:07 瀏覽:454
2017美術生高考綜合分 發布:2025-05-12 00:20:15 瀏覽: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