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患兒
A. 艾滋病如何進行作業治療
(一)治療策略1.健康教育和咨詢目前,預防艾滋病最現實最有效的方法是針對其傳播途徑,通過健康教育和咨詢來規范和改變人們的行為通過規范行為,阻斷艾滋病病毒經血性和母嬰傳播其中,安全套是預防艾滋病和性傳播疾病傳染的關鍵
2.規范各項醫療操作在醫療衛生保健機構規范各項有關操作,防止醫院性傳播,並做好自身保護
3.消除偏見和懼怕心理對已感染艾滋病病毒或已發病的艾滋病患者,要給予積極治療和關懷,消除人們對艾滋病的偏見和懼怕心理,制定對艾滋病患者的不歧視政策,使他們能夠積極地生活,既關愛自己又不傳染給他人
(二)治療目標協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提高身體功能和獨立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QOL)具體說來,就是解決與QOL有關的各種問題如緩解患者的疼痛和緊張情緒;保持肌力柔韌性運動性和耐力;維持和提高ADL自理能力;通過教育咨詢,改善患者生活方式,提高應對與疾病相關的各種問題的能力;對患者家庭提供支持與教育;協助患者因病情進行各方面的調整等
(三)治療方法1.家訪了解患者家居情況,向患者提供居家獨立生活的建議;定期家訪並給予必要的支持,提供家庭環境與設施改造的建議
2.設備提供適當的治療設備輔助用具和與這些設備及用具相關的信息資料,使患者能較容易且安全地進行居家生活
3.日常活動指導和建議患者以有效的方式進行日常活動,如淋浴穿衣和烹調
4.緊張情緒處理與放鬆指導患者不同的放鬆技術,幫助患者制定緊張處理方案,必要時聯系其他專業人員或機構協助處理
5.疲勞處理向患者傳授簡化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務勞動的知識,以便保存體能,必要時向患者提供所需的一切器具,使其生活更容易更方便,並減少體能消耗
6.閑暇活動指導患者根據生活方式的改變而選擇適合於自己的閑暇活動
7.工作指導患者合理地安排工作任務,調整工作負荷,並且通過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其體能水平和工作效率
8.教育與信息向患者家屬和照顧其生活的人員以及提供有關本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方面信息和資料,消除他們的顧慮,使他們能更好地協助患者進行康復過程
9.轉介必要時將患者轉介至其他人員或有關的社區資源如物理治療師,可針對患者的軀體症狀(如疼痛)和功能障礙(如ROM減小)給予相應的治療,包括TENS按摩以及主被動運動訓練等;社會工作者,可協助患者解決有關的社會心理問題,包括工作調整環境改造等還有護理人員營養師等
(四)各期患者的作業治療1.感染前期作業治療師在其臨床實踐中,與許多高危人群均有接觸,此期的作業治療目的是通過有關傳授AIDS傳播與性安全方面的知識,幫助HIV陰性者消除對AIDS病的恐懼心理,並確保自身不被感染在改變行為方面,應著眼於教會人們有關安全套的使用技巧,和如何與性伴侶就性活動的安全方式進行討論,這遠比單純強調高危險性的性活動可導致HIV感染會更為有效
2.HIV陽性/AIDS病前期據報道,無症狀的HIV陽性者可能會有被社會排斥被隔離的恐懼感;同時因不知道本病的進程,無形中又加重這種恐懼心理此外,還會產生因需要改變生活方式所致的壓抑憤怒和焦慮此時,應有意識地幫助患者安排一些活動,使之有機會來建設性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藉此機會,應教育患者盡早就醫,在保持與他人良好關系的同時不傳播HIV,支持患者告訴身邊的親友自己已經感染HIV的事實;還要幫助患者保持和發展職業與休閑技能,以改善其健康與舒適狀態,降低緊張情緒
3.AIDS病早中期此期患者可有力量和耐力的下降,可針對性地進行ADL訓練
由於免疫功能下降,應特別注意患者牙齒皮膚指甲和頭發護理,同時關注其營養攝入飲食和烹調以及房間清潔等
此外,還應注意指導患者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功能能力,及時適當地進行職業計劃和調整,確保其有能力繼續從事適當的工作
4.AIDS病晚期此期主要應使患者在有限的生命時限里,能在家中接受到支持性護理在與患者談論死亡的問題時,一定要注意選擇合適的措辭
B. 精神障礙患者的家庭康復,我該怎麼做
一、葯物治療。主要是控制發病期症狀及維持治療,由醫生定期進行家訪或電話查詢,發放葯物。
二、心理治療。醫生定期對康復期患者進行解釋性、支持性心理治療,耐心傾聽患者訴說自己感受的痛苦和想法,幫助患者分析有關發病的因素,提高對精神病的認識能力,恢復自知力;鼓勵患者正確面對社會的偏見歧視;指導患者正確對待生活、家庭及工作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增強對社會心理因素的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促進心理康復。
三、職業治療。精神疾病患者的職業康復不以盈利為目的,對病情較穩定,有一定勞動能力的患者,指導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養花、做手工和幫助家人做家務等,甚則鼓勵患者進廠做工,不能讓患者長期從事機械、單調、枯燥的勞動,而應由計劃、有目標的通過有針對性、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康復訓練,促進疾病康復。
四、家庭護理。包括飲食、個人生活照料,經常強化患者的記憶,鼓勵其多動手,適當用腦,適當看書等,以延緩疾病的發展,並根據患者家庭狀況,對其家屬、監護人進行家庭護理知識、日常說話技巧教育。
五、知識講座及宣傳。醫生對患者家屬或監護人疾病知識講座,內容是精神分裂症的一般知識及如何幫助患者康復,通過廣播電視、牆報廣場義診等方式宣傳精神衛生知識,營造尊重精神病患者的氛圍,減少歧視。
C. 精神衛生工作者是高危被害人群,為何還願意從事精神衛生工作
精神衛生工作者是高危被害人群!是還願意從事精神衛生工作嗎?如果真的是喜歡這個工作,只要考證,入職社工機構或醫院,參加實習培訓,無須碩士學歷也可以成為精神衛生社工。但是入職以後要學的知識還是很多的,心理學、社會學、法律、精神病學等等。遺憾的是,目前精神衛生社工的待遇不是很好。而且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每一個想從事這個助人工作的人,一定要想好,不僅要有智力、有大無畏精神、有愛心,還要有點「武功」,面對歹徒來襲,至少要能最大程度保護自己。
會不會讓精神障礙患者和他們家屬認為,患者只要不害人不違法,有權選擇住院還是不住院。倘若他們選擇在家服葯不住院,沒有足夠的精神衛生社工去患者家裡做家訪,他們能否保證得到有效的治療?精神衛生社工如果盡心盡責去做家訪,誰來保障他們的人身安全,他們中大部分是女生。長期下去,精神衛生社工人數少,患者和醫生之間缺了社工這一潤滑劑,醫患關系越來越緊張,包括社工、醫生在內的精神衛生工作者被害的悲劇還是會繼續上演。這真的是有值得深思的問題。
D. 臨終護理的概念
臨終護理是指生命晚期病人提供周到、全面的護理,以使病人的痛苦減少到最小程度,緩和病人對死亡的恐懼和不安,使其精神處於平和的狀態。
我國的臨終關懷機構類型主要有:獨立的臨終關懷醫院、綜合醫院的臨終關懷病房、家庭式臨終病房三種。在我國,獨立的臨終關懷醫院數量還很少,而且大多是都集中在發達地區。
綜合醫院的臨終關懷病房目前開展地比較多,因其有更多和更方便的醫療資源。家庭式臨終病房是隨著社區醫院的發展而開展起來的,這種模式可以使病人不用遠離家庭,能讓其心理上得到更多的安慰。
(4)家訪患兒擴展閱讀
臨終護理的實施
1、臨終是生命的特殊階段,為臨終患者提供安靜舒適的單間病房,減少干擾,讓臨終患者在安寧和擁有自我尊嚴中去迎接死亡。
2、臨終患者身體各器官功能衰竭,機體抵抗力下降,並發症多,提供高質量的護理讓病人感到舒適,協助患者飲食、排泄、睡眠等生存的最基本需要,做好皮膚、口腔護理,預防褥瘡,保持身體的完整形態和預防感染。補充高質量營養,不能進食者可靜脈補充營養。
3、對有意識和情感的臨終患者,緩沖疼痛是首要任務,可按WTO階梯疼痛法採取口服、直腸給葯、皮下注射和葯物阻滯破壞痛覺傳導通路止痛。
4、臨終病人護理的重點不是挽救生命,而是為病人減輕痛苦和送終,其核心是心理上的,面對臨終患者醫護人員要給予全面的心理支持和安慰,提供恰當的真實信息,當病人知道離開人世已是無法挽回的事實後,醫護人員必須耐心細致觀察,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情。
善於從病人的言語和非言語的表達中了解病人的真正需求,盡可能地滿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同時尊重病人的意見和日常生活習慣,讓病人有更多的自由,並應想盡辦法減輕疾病給病人帶來的痛苦,使病人平靜的度過最後時刻。同時妥善做好臨終病人親屬的安慰。
E. 門診隨訪是什麼意思是不是叫我我們隨時可以去他們醫院門診復查
門診隨訪是在門診治療後,以通訊或其他的方式,進行定期了解患者病情變化和指導患者康復的一種觀察方法。
隨訪主要負責患者的具體醫師對出院患者的後期跟蹤治療和復查提醒,同時進行患者的滿意度調查。醫院開展隨診的方式有五種:門診隨診、信訪隨診、家訪隨診、委託代隨診、電話及電子郵件隨診。
通過隨訪可以提高醫院醫前及醫後服務水平,同時方便醫生對病人進行跟蹤觀察,掌握第一手資料以進行統計分析、積累經驗。
(5)家訪患兒擴展閱讀
一般性隨訪內容:
1、了解患者的基本狀況:包括日常生活和運動能力,容量負荷及體重變化,飲酒、膳食和鈉攝入狀況,以及葯物應用的劑量和不良反應;
2、體格檢查:評估生命體征、心率、心律、容量負荷。
3、評估治療的依從性,有無葯物的不良反應,在ACEI/ARB,醛固酮受體拮抗劑開始使用或者調整劑量後應復查血生化(腎功能、電解質)。
F. 什麼叫隨訪有什麼意義
隨訪是指醫院或醫療保健機構對曾在醫院就診的病人以通訊或其他的方式,進行定期了解患者病情變化和指導患者康復的一種觀察方法.
G. 什麼叫隨訪有什麼意義
隨訪是指醫院對曾在醫院就診的病人以通訊或其他的方式,進行定期了解患者病情變化和指導患者康復的一種觀察方法。
隨訪的意義是通過隨訪可以提高醫院醫前及醫後服務水平,同時方便醫生對病人進行跟蹤觀察,掌握第一手資料以進行統計分析、積累經驗,同時也有利於醫學科研工作的開展和醫務工作者業務水平的提高,從而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院級隨訪是對醫院服務質量和滿意度的整體調查,整理出院患者的意見及建議,進而提高醫院的服務水平。科室級隨訪是對具體科室和醫師的滿意度調查,包括醫療服務、醫療環境、醫師和護士的醫務水平等方面,形成對具體科室的意見反饋。
(7)家訪患兒擴展閱讀:
醫生對病人進行定期的問診,無論是電話還是當面問診成為隨訪,隨訪是醫生的一個重要工作,無論哪一個科的醫生,都必須要通過隨訪來進一步的了解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疾病的發展情況,是把握葯物對疾病治療作用以及副反應的重要舉措,沒有隨訪就沒有醫生的成長,也是對患者極不負責任的。
患者看完病,要及時的觀察患者的療效,來檢驗自己的診斷過程中是否有不當之處,有些患者病情復雜,匯報病史時有遺漏,可能令醫療判斷存在缺陷,比如間質性肺病,有很多情況下並不是肺本身的原因,而是全身性疾病影響到了肺導致的,特別是風濕免疫性疾病,在導致間質性肺病的初期不一定有明顯的風濕症狀,在治療過程中才會逐漸顯現,只有通過隨訪復查仔細觀察才能發現。
H. 中國首例艾滋病人是誰
艾滋病是1985年6月份在北京協和發現中國首例艾滋病的病人,這個病人是一位境外的旅遊者,是美籍的阿根廷人。到現在為止,艾滋病經歷了傳入、擴散和快速增長的過程,在我們國家有30年的時間。從現在的疫情狀況看,從85到88年,這幾年發現的艾滋病的感染者和病人多數都是境外旅遊人員,其中有4例是國內的,是輸入進口血液製品造成感染的。
到89年時,我國首次在吸毒人群當中發現了HIV感染者,一年發現146例,這對於中國艾滋病的流行來說是一個里程碑的事件,它標志著從那個時候艾滋病在中國已經有本土的傳播。
從89年之後,經歷了不到十年的時間,到1998年,艾滋病在中國全國大陸31個省市自治區都有發現,都有報告上來。到07年8月底為止,我們國家31個省市自治區發現並報告上來的感染者和病人累計超過21萬。
中國首例艾滋病發現者——王愛霞
她1932年出生於上海,1956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醫療系,同年到北京協和醫院工作。多年來一直從事感染病的診治工作,對發熱待查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對感染性休克的診斷和抗生素的臨床應用、對艾滋病的臨床均有豐富的經驗,對內科其他專業組的疑難病種的診斷也有獨到見解。先後發現了我國第一個艾滋病病人和第一個中國人經性傳染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者,1995年制定了艾滋病診治的國家標准,2001年主持了該國標的修改。
1985年6月3日,北京的初夏剛剛湧上些許燥熱。一位阿根廷籍病人因嚴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被收入北京協和醫院重症監護病房。當晚,病人氣管被切開,神智開始昏迷。6月4日一大早,時任內科副主任的王愛霞教授就被請去會診。病人胸片為典型的肺孢子蟲肺炎(PCP),病情進展異常迅速,「太典型了,艾滋病(AIDS)晚期!」,一個驚人的診斷馬上跳入王愛霞的腦中。
根據病人攜帶證件,外賓醫療科同志當晚(因為與北京有時差)把電話打到病人在美國洛杉磯駐地的電話局。在電話局的幫助下,她們很快聯繫上了病人的家庭醫生,結果證明病人在他們國內早就被診斷為艾滋病。
是要說服同仁相信中國已經出現了艾滋病人,必須拿出證據,血清學證據!
當天會診同時,王愛霞取走病人5毫升的血,親自跑到實驗室分離出只有2.5毫升的血清標本。這是一份讓大家聞風喪膽、躲之不及的血樣。「誰也不許動,我親自來做」,她請衛生部葯品生物製品鑒定所的張華遠同志幫忙檢測,幾天後,結果出來了,艾滋病病毒(HI V)血清抗體陽性。
1985年6月5日下午,病人死亡。幾天後的病理報告與血清學報告一樣,支持艾滋病的診斷。
當年的報紙、電視台連篇累牘地報道北京協和醫院發現全國首例艾滋病,可謂舉國震驚,國際震驚。因為傳統的中國很難接受以性傳播為主要特徵的艾滋病在自己的國土上出現,因為這一年距全球首例艾滋病的發現僅有4年。
首例艾滋病人畢竟是外國人,是不是中國人中就沒有?國際報道的病例中,艾滋病多見於同性戀、吸毒人員和獻血人員。1989年,王愛霞在中國的獻血員中開展了HIV的篩查工作。那時候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鳳毛麟角,哪裡會輕易找到?苦思冥想後,王愛霞思緒豁然開朗:梅毒與艾滋病同為性傳播疾病,梅毒血清陽性患者中會不會隱匿著HIV陽性?她立刻找到醫院檢驗科,得到了檢驗科所珍藏的已確診為梅毒的病人血清標本,結果在67份血清中篩查出了一份HIV陽性。為了得到臨床證實,根據病人在病歷中所留的家庭地址,在當地派出所幫助下,她的學生拿著介紹信上門家訪,結果得到的消息是病人已經出國去了澳大利亞。這份病例的追蹤就這樣擱淺了。
真是無巧不成書。幾年後的一天,王愛霞突然接到了東城區防疫站劉英同志的電話:「王教授,您還記得那年報告的那例HIV陽性病人嗎?前幾天,我去澳大利亞悉尼參加一個學術交流活動,順便聊起來,澳大利亞官員說,確實有一位叫某某某名字的北京來的病人,是他們當地一個艾滋病人的同性戀伴侶,剛來的時候只是HIV陽性,但僅僅過了一年之後就出現了艾滋病症狀,現在已經是艾滋病人了。」這是我國發現的首個成年男性同性戀患者HIV感染。
第三個艾滋病人的發現同樣充滿了福爾摩斯探案般神奇的色彩。一位29歲的男青年,因發燒初步診斷為肺結核,住進協和醫院老樓8樓三層病房第六床。那個病床離衛生間很近,可是小夥子總說,從病床步行到衛生間,感覺憋氣,總想吸點氧。下級大夫流露出「病人太 嬌氣」的抱怨。王愛霞在聽完病歷匯報後,來到病人床旁,仔細聽診後,她讓病人從床上坐起來,就在那一瞬間,一個小小的細節被王愛霞捕捉到了,病人的鼻翼出現扇動。這是嚴重的呼吸窘迫才會有的表情呀。即刻做血氣分析,氧分壓只有70多一點,極有可能是PCP引起的氣短。為肯定診斷,立即抽血化驗。當時病房裡不少人說,「王大 夫對艾滋病太著迷了吧,見什麼都是艾滋病」。
診斷並不順利,防疫站對這名病人所做的蛋白印跡法檢查結果抗體陰性,不支持臨床診斷。王愛霞想:病人在感染早期,會出現抗體低、抗原高的情況,於是再抽20毫升血,果然不出所料,預防醫學科學院的檢測中P24抗原確實特別高,結果再次支持了王愛霞的判斷。病人經積極治療,病情迅速穩定。當他對王愛霞表示千恩萬謝時,王愛霞說,「謝我,就把你的夥伴勸來找我看門診」。如今13年過去了,病人已病故,而他的性伴侶仍然活得很好。
在國際艾滋病學界和科研項目的支持下,王愛霞把從各種渠道獲得的免費治療葯物長期用在前來就診的病人身上,使他們中多數獲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多年來王愛霞堅持在各種學習班上宣講HIV/AIDS的防治知識和新進展,又為全國培養了一大批艾滋病的專科醫生。
在她的倡導下,協和醫院於2001年3月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在所有患者手術前、血透前和有創操作前的抗HIV抗體的檢驗,目前,這一做法已在全國推廣。她把學生李太生等送出國培養,如今協和醫院已經有了一個令同行刮目相看的艾滋病學術團隊,僅僅在今年一年內就連續診斷了國內首例合並格林巴利和合並多灶性腦白質病的艾滋病病例。由協和醫院牽頭的「中國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療研究」,證實了國產抗艾滋病葯的療效不次於歐美,科技部為此召開新聞發布會來宣布這一重大成果。aware天貓
I. 走訪精神病患者的走訪記錄怎麼寫
走訪精神病患者的走訪記錄表內容如下:
1、對於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建立民健康檔案時,除填寫個人基本信息表外,還應填寫此表。在隨訪中發現個人信息有所變更時,要及時修訂。
2、監護人姓名:法律規定的、目前行使監護職責的人。
3、監護人住址及監護人電話:填寫患者監護人目前的居住地址及可以隨時聯系的電話。
4、初次發病時間:患者首次出現精神症狀的時間。
5、既往主要症狀:根據患者從第一次發病到填寫此表之 時的情況,填寫患者曾出現過的主要症狀。
6、既往治療情況:根據患者接受的門診和住院治療情況填寫。若未住過精神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精神科,寫"0」,住過院的填寫次數。
7、最近診斷情況:填寫患者最近一次所患精神疾病的診斷名稱,並填寫醫院名稱和確診日期。
8、患病對家庭社會的影響:根據患者從第一次發病到填寫此表之 時的情況,若未發生過,填寫"0」 ;若發生過,填寫相應的次數。
輕度滋事:是指公安機關出警但僅作一般教育等處理的案情,例如患者打、罵他人或者擾亂秩序,但沒有造成生命財產人輕、重傷的。
肇禍:是指患者的行為觸犯了《刑法》,屬於犯罪行為的。
9、關鎖情況:關鎖指出於非醫療目的,使佣某種工具(如繩索、鐵鏈、鐵籠等)限制患者的行動自由。
10、填寫患者姓名及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