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幼兒愛哭家訪

幼兒愛哭家訪

發布時間: 2021-09-15 17:53:36

① 小班幼兒哭鬧觀察記錄分析及措施

,小班自由活動中愛哭的孩子幼兒園觀察記錄來 源 於 f范/文-家 } 幼兒情況:瞳瞳~女~3歲。活潑、好動~膽子很小~愛哭~喜歡喝牛奶。開學幾天~她一直哭不停。但只要有人哄她~她就不哭了。平時很好動~喜歡與同伴交往~只要一不順心就會哭個不停。這時如果有牛奶~她就不哭了~等到牛奶喝完了~她又開始哭~真是個愛哭的孩子。

觀察者:Mf

觀察時間:2017年9月7日上午

觀察環境:自由活動中。

觀察實錄:

今天是開學第五天~媽媽和前幾天一樣抱著瞳瞳進來了~瞳瞳抱著媽媽的脖子~哭得很厲害~不願意和媽媽分開~我想上前抱她過來~她緊緊地抓著媽媽的脖子不放~要媽媽一直抱著她。媽媽走的時候情緒非常激動~想要掙脫老師的手去追媽媽。吃點心時~瞳瞳不願意吃幼兒園准備的餅干、牛奶~

1 / 3

1/3頁

而要喝她自己帶來的牛奶~而且一邊喝一邊不停地哭~只有自己哭累了才能平靜下來。在午睡時~她坐在自己的小床上~就是不願意躺下去~說自己不想睡覺。可是過了不久~她就倒在床上睡著了。

分析:

瞳瞳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是因為第一次接觸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感到害怕;另一方面~是因為家長很寵愛自己的孩子~使其顯得比較嬌氣~所以覺得離開自己的家人沒有安全感。在幼兒園~每個孩子都會逐漸變得獨立自主~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做~也要接受幼兒園一日常規的訓練~所以孩子一開始會不能適應而退縮~想要尋求家長的庇護。

建議與措施:

1.作為剛入學的小班幼兒~瞳瞳的表現是正常的~只是比一般的孩子哭的時間持續得長一些~她需要通過自己的觀察來確定這個新環境是安全的~有趣的~從而逐漸喜歡待在這里學習。我們除了做好安撫工作之外~也要從她感興趣的方面鼓勵她表現自己~讓她體驗到快樂從而增加對幼兒園的喜愛之情。

2 / 3

2/3頁

2.老師要與家長互相配合~家長來園時要果斷地離開~並告訴幼兒要勇敢~好好與小朋友一起玩。在這個過程中要循序漸進~讓她自己願意去做這些事情~讓她明白沒有危險~都是很開心的事。並且對她的進步及時地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才能使她真正喜歡上幼兒園。

② 中班幼兒最近愛哭怎樣安慰家長語句

孩子的哭鬧是最消耗父母精力和耐心的一件事,如果父母懂得運用恰當好的語言和肢體動作,孩子會更容易接受這種安撫。

一:主動跟孩子道歉

有些時候,即使不一定全是孩子的錯,如果大人懂得略過一些不必要的爭辯,會讓事情能得到更快的解決。


這一句道歉,一句溫柔寬心的話語,一個緊緊的擁抱,都來源於父母背後對孩子的每一份愛,只有當父母用最深的愛,最溫柔的堅持和最溫暖的懷抱,慢慢地,孩子會自發地形成一種自製的能力,放棄那種發脾氣哭鬧的方式,還你一段更和諧更美妙的親子之旅。

③ 大班幼兒愛哭的原因

一般情況是小孩生病後往往變得脾氣大了,愛哭了,或是家裡來了長輩:如祖父母、外祖父母,小孩有了「仗勢」,尤其是一些獨生子女,容易變得嬌氣,愛哭。在正常情況下,有的小孩愛哭,常常是用哭聲作手段引起父母注意,達到某種目的。或許,他還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願望或要求,急了就哭,以哭「說」事。還有一些孩子沒有養成爽快地提出自己的請求,或對家長的要求表示自己態度的習慣,在他們不痛快時就哭。有的父母只注意就事論事,問清哭的原因。加以解決就完了。他們常忽略了教育孩子應該怎樣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願望,教育孩子懂得愛哭不是好孩子。由於家長一次次的忽略,一次次地在孩子哭了之後滿足他的願望,有的孩子就漸漸地形成了愛哭的習慣。
孩子愛哭和緝戶光鞠叱角癸攜含毛感情脆弱也有關系。由於幼兒認識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局限性,情緒上往往易表現為愛沖動和不穩定性。因為一點委屈或不滿就大哭大鬧,或者本來正在哭著卻又破啼為笑。一般的孩子都會表現出感情脆弱的一面,尤其是在受到傷害時都會哭。有的孩子對諸如疼痛,驚奇,快樂,恐懼等刺激的反應就
更為強烈,對周圍的事物尤其敏感。別的孩子不在乎的一些小事,也會使他們感受到刺激而異常激動。
許多研究人員認為,造成孩子比較脆弱,遺傳因素和周圍環境是兩個重要的原因。在感情脆弱,敏感的孩子中,約有10%是天生的,另外一些則是後天原因造成的。有些父母感情就比較脆弱,易激動,往往傳給孩子。還有一些孩子自小比較自卑,遇到一點事就覺得受到傷害,心理承受不住。一般說來,感情敏感脆
弱只是孩子個性的一方面,作為家長應該積極引導孩子,有意識地鍛煉孩子。
每當孩子哭泣時,父母首先應弄清楚是怎麼哭的,是真哭還是假哭,是大哭大鬧,還是一般的小哭小鬧,哭的原因是什麼?確定後就可採取措施使其停止哭泣。有一點家長要明確,不能一哭就抱。孩子哭往往是向大人「求援」,見你不理他,哭一會兒,便也覺得沒有意思

④ 小孩子愛哭

孩子哭,就說明在發脾氣. 孩子愛發脾氣是一種正常現象。因為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易沖動,自製力差,對挫折的容忍程度是有限的。孩子要到外面玩,家長不允許,為什麼不允許,他不明白,有可能就要通過發脾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而4歲以上的孩子,對挫折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初步明白了一些事理,如果還頻頻哭鬧、經常發脾氣,其原因大多在家長身上。說明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存在問題,使孩子養成了好發脾氣的習慣。 脾氣發作不僅嚴重損傷孩子的情緒和生理狀態,而且也使家長狼狽不堪,感到很棘手。所以您要想方設法制止孩子哭鬧、發脾氣。怎樣制止呢?一定要根據發脾氣的原因「對症下葯」,方能奏效。 一、因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由於家長的溺愛,有的孩子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鬧,家長決不要讓步和造就,不然會助長孩子的脾氣。最簡單的辦法是把他單獨放在房間里,作短暫的隔離,冷落他一會兒,讓他有時間冷靜下來重新考慮下一步怎麼辦。即使在外面也一樣。如此反復幾次,孩子就會感到自己發脾氣、哭鬧都毫無意義,得不到家長的注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慢慢地就不再亂發脾氣了。每次發作平息後,家長要記住為孩子講道理,及時進行下面教育。要告訴孩子剛才的行為是不好的,採取發脾氣的辦法要挾父母滿足自己的需求,是達不到目的的。要讓孩子知道父母還是愛自己的,只是不愛自己的撒潑行為。這樣既可以教育孩子今後不再亂鬧,也可以避免孩子疏遠父母的親情。 二、由於受忽視而亂發脾氣。對於這樣的孩子,要安撫他們並轉移注意力。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穩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轉移。當發生不愉快時,要採用活動轉移法,讓他們在游戲活動或體育活動中宣洩內心的緊張。比如,孩子想媽媽了,而媽媽加班還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亂扔東西,怎麼勸都不行。這時,家裡人可以有意識地提起孩子平時最感興趣的一件事,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給孩子講個愛聽的、好玩的故事,或者帶孩子去玩最喜愛的盪鞦韆游戲,等等。一定要從愛心出發,從感情上安撫他,哄勸孩子不哭;要有耐心,千萬不要訓斥指責,更不能動怒打罵。否則,孩子的脾氣只會愈演愈烈。 三、由於不被理解而發脾氣。3歲以上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對某一件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提供充分表達內心想法的機會。有時候當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長講述某件趣事時,家長們卻常因忙於自己的事情,漫不經心的點點頭或哼哼兩聲,那麼孩子會十分惱火的。所以,家長不妨暫時放下手中的事務,以專注的神情傾聽孩子的話語,以欣賞的態度理解孩子的話語,並饒有興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說一說,那對孩子將會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勵。 四、因為不能延遲滿足而發脾氣。多數學齡前階段的孩子對於自己想要吃的或想要玩的東西根本沒有耐心多等待一會兒,尤其對於就在眼前的誘惑物。曾經有過一個心理學實驗,要求幼兒等待15分鍾作為取得好吃的糖果的條件,否則,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結果,幼兒的表現依實驗條件不同而變化;糖果不在眼前時,幼兒堅持等待的時間最長;有一種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時,幼兒能等待的時間減半;兩種糖果都在眼前時,幼兒能等待的時間最短。說明幼兒對眼前的誘惑物不易抵制,自製力比較弱。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有意識地在平日里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從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讓孩子學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媽都會立刻滿足,形成一種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感覺。這樣當孩子偶爾不能如願以償的時候,就容易大發雷霆。 除了以上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之外,家長還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長的言行是孩子行為的一面鏡子。 一、家長的教育態度要一致。當孩子發脾氣時,千萬不要在成人中間形成幾派,有人不理睬,有人去哄勸,有人離孩子而去,還有人跑到孩子面前討好,更不要當著孩子爭論。成人彼此之間一定要溝通好,一旦孩子發作,全家人採取一致的態度。否則他就會更加哭鬧不止。 二、家長切記自已不要經常發脾氣。有一次在商場的玩具部我看到了驚心動魄的一幕。有個媽媽突然抬高聲音說:「上個星期剛買過,又要買。」儼然在告訴大家,我的孩子不講理,我不給他買的原因是剛買過,不是不給他買。我覺得這個媽媽有點心虛,不給孩子買玩具有什麼丟臉的?不買就是不買,給孩子講清道理就行了。可她的方法有點走樣,而孩子又非要不可,她就拖著孩子向外走,孩子則鬧著往裡拽。媽媽脾氣大發,啪啪打了孩子兩下,孩子哇地哭了起來。於是,這個媽媽不上分說拖著哭著的孩子慢慢消失在人群中了。有了這么一個好發脾氣的媽媽,不想讓孩子發脾氣都難。 因此,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不亂發脾氣,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氛圍,讓孩子保持積極情緒,控制不良情緒的爆發。

⑤ 幼兒愛哭怎麼辦

最好辦法還是爸爸媽媽陪著……

⑥ 幼兒教育隨筆 遇事愛哭的孩子怎麼辦

有的孩子臉皮特別薄,遇事特別愛哭,而且非常敏感,容易激動。要想解決好這個問題,就要先了解孩子哭的原因。 1、表示同情 孩子哭表明他是個敏感的人。對於這種孩子,要以同情的方式來拉近與他的關系,讓他信任你。同時也要鼓勵他堅強,讓他學會自己控制和剋制哭的不良習慣。 2、傾聽哭訴 家長可以做一個傾聽者,了解幼兒哭的原因,然後幫助他分析問題的所在,讓他明白其中的道理,從而減少哭的機會。 3、轉移注意力 用一件新奇的玩具或一件他喜歡做的事情來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有事情可做,從而忘記哭的原因。 4、提出希望 當孩子有進步時,要多鼓勵他,同時給他提出新的希望:你今後要不哭了就更好了。此時孩子更容易接受意見,改進自我。 5、適當暗示 通過講故事:《紅眼睛的小白兔》的方式讓幼兒知道長期哭對眼睛不好,以此來暗示孩子自己控制哭的行為。 6、適當哭一哭 7、幫助別人

熱點內容
清風校園手抄報資料 發布:2025-05-11 21:08:53 瀏覽:612
安溪是哪個市 發布:2025-05-11 19:17:34 瀏覽:708
京芳教育 發布:2025-05-11 14:06:12 瀏覽:943
雲南白葯膏多少錢 發布:2025-05-11 12:53:15 瀏覽:566
師德師風演講稿標題 發布:2025-05-11 11:22:34 瀏覽:520
小小的船優秀教學設計 發布:2025-05-11 11:06:30 瀏覽:240
老師的眼作文 發布:2025-05-11 10:38:52 瀏覽:803
擴大英語 發布:2025-05-11 09:48:26 瀏覽:473
在線教育美國 發布:2025-05-11 08:07:13 瀏覽:899
教育培訓廣告設計 發布:2025-05-11 08:07:13 瀏覽: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