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禮儀規范
教師禮儀展示內容及要
教師的站姿
一、站姿是教師在課堂中最要的舉止之一。在課堂上教師不同的站立姿勢,對學生的心理有不同的影響。
1、 站姿的要求:端正、穩重、親切、自然。
2、 正確的站姿
(1) 正向抬頭,雙目平視前方,嘴唇微閉,面帶微笑,自然平和。
(2) 兩肩平行、放鬆,稍往下壓,使人體有向上的感覺。
(3) 軀干挺直,身體重心應在兩腿的中央,做到挺胸、收腹、立腰。
(4) 雙臂自然下垂於身體兩側,或放在身體前。
(5) 雙腿直立,兩足分開20公分左右的距離或兩腳靠攏,腳尖呈「V」字型。女教師兩腳可並攏。男教師雙腿張開與肩寬,保持身體的端正。
二、教師站姿的注意事項
1、學生自習時,老師可以用手撐住桌沿,把重心移到某隻腳上,但不能長時間手撐桌面,免得學生認為您疲憊不堪,影響聽課情緒。
? 、擦黑板時,教師的站立要穩,不能全身猛烈抖動,左右搖晃,此舉會破壞教師的課堂形象。
3、教師講課的站位不能呆板的固定在一點上,應適當的移動位置,或到學生座位間進行巡視。
? 4、忌側身而站。心理學研究表明,側身而站和面向黑板而站說明教師的心理是封閉的,不利於闡述教學內容,而且給學生留下缺乏修養的印象。
? 5、忌站時重心移動太快。站立時重心忽左忽右,彰顯信心不足、情緒緊張、焦慮。面對學生站穩,表明教師准備充足,有信心上好這堂課,有能力控制整個教學局面。
? 6、忌遠離講桌,站在講台的前左角或前右角;「打游擊」左右來回移動;或者在學生座位行間踱來踱去,不符合禮儀規范和衛生要求。
? 7、忌教師把雙手交叉抱在胸前或背在身後,這些動作會給學生一種傲慢的感覺。
? 8、如果站立過久,可以將左腳或右腳交替後撤一步,但上身仍需挺直,腳不可伸的太遠,雙腿不可叉開過大,變換也不能過於頻繁。
? 9、站立時,忌全身不夠端正、雙腳叉開過大、雙腳隨意亂動、無精打采、自由散漫的姿勢。
教師的坐姿
教師的坐姿,是一種靜態造型。端莊優美的坐姿,會給學生以優雅、穩重、自然、大方的美感,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一、 教師落座的方法
?女教師在落座前應回視座椅,右腿退後半步,待右小腿後部觸到椅子後,方可輕輕坐下。坐定後,膝蓋並攏,腿可以放在身體正中或一側。如果想蹺腿,雙腿需並緊。女教師若著短裙一定要小心蓋住膝蓋。男教師落座時,膝部可以分開一點,但不要超過肩寬,也不能兩腿叉開,半躺在椅子里。
二、 教師坐姿的方式
1、「正襟危坐」式。適用於課堂上或正規集會。要求是:上身和大腿、大腿和小腿,都應當形成直角,小腿垂直於地面。雙膝、雙腿包括兩腳的跟部,都要完全並攏。
2、雙腿斜放式。它適合於穿裙子的女教師在較低的位置就座時所用。要求:雙腿首先並攏,然後雙腿首先並攏,然後雙腳向左或向右側斜放,力求使斜放後的腿部與地面呈45°。
3、前伸後曲式。這是女教師適用的一種坐姿。要求:大腿並緊後,向前伸出一條小腿,並將另一條腿屈後,兩腳腳掌著地,雙腳前後要保持在一條直線。
4、雙腿疊放式。適合穿短裙的女教師採用。要求:將雙腿一上一下交疊在一起,交疊後的兩腿間沒有任何縫隙,猶如一條直線。雙腳斜放在左或右一側。斜放後的腿部與地面呈45°,疊放的上腳尖垂向地面。
5、雙腳內收式。它適合與學生交談時採用,男女教師都適合。要求:兩條大腿首先並攏,雙膝可以略為打開,兩條小腿可以在稍許分開後向內側屈向,雙腳腳掌著地。
6、垂腿開膝式。它多為男教師所用,比較正規。要求:上身和大腿、大腿和小腿都成直角,小腿垂直於地面。雙膝允許分開,分的幅度不要超過肩寬;。
7、雙腳交叉式。它適用於各種場合,男女教師都可選用。雙膝先要並攏,然後雙腳在踝部交叉。需要注意的是,交叉後的雙腳可以內收,也可以斜放,但不要向前方遠遠地直伸出去。
三、教師坐姿要求
1、頭要端正。不出現仰頭、低頭、歪頭、扭頭等情況。整個頭部看上去,應當如同一條直線一樣,和地面垂直。在辦公時可以低頭俯看桌上的文件等物品,但在回答學生問題時,必須抬起頭。在和學生交談的時候,可以正向對方,或者面部側向對方,不可以把頭後部對著對方。
2、上身直立。坐好後,身體也要端正。需要注意的地方有:
? (1)倚靠椅背。倚靠座椅主要用以休息。在教師就座時,不應把上身完全倚靠在座椅的背部,最好不要倚背。
? (2)佔用椅面。在課堂上,不要坐滿椅面,最合乎禮節的是占椅面的3/4左右。
? (3)身體的朝向。交談的時候,為表示重視,不僅應面向學生,而且同時將整個上身朝向對方。
3、手臂的擺放。
? (1)手臂放在雙腿上。雙手各自扶在一條大腿上,也可以雙手疊放後放在兩條大腿上,也可以雙手相握後放在雙腿上。
? (2)手臂放在身前桌子上。把雙手平扶在桌子邊沿,或是雙手相握置於桌子上,也可以把雙手疊放在桌子上。
?(3)手臂放在椅子扶手上。當正身而坐時,要把雙手分扶在兩側扶手上;當側身而坐時,要把雙手疊放或相握後,放在側身一側的扶手上。
四、教師坐姿禁忌
1.雙腿叉開過大。雙腿如果叉開太大,無論大腿叉開還是小腿叉開,都非常不雅觀。特別是身穿裙裝的女教師更不能忽視這一點。
2.架腿方式欠妥。坐後將雙腿相架的正確方式:兩條大腿相架、並攏。忌把一條小腿架在另一條大腿上,兩腿之間留出大大的空隙,顯得過於無禮。
3.雙腿直伸出去。那樣既不雅觀又妨礙別人。身前如果有桌子,雙腿盡量不要伸到外面來。
4.將腿放在桌椅上。為圖舒服,把腿架在高處,甚至抬到身前的桌子或椅子上,這樣的行為過於粗魯。不允許把腿盤在座椅上。
5.抖腿。坐時,不停地抖動或搖晃腿部,不僅讓人心煩意亂,也給人以不安穩的印象。
6.腳尖指向學生。不管採用哪一種坐姿,都不要以腳尖指向學生,這種做法缺乏禮數。
7.腳蹬踏它物。坐下後,腳部要放在地上。忌用腳亂蹬亂踩。
8.用腳自脫鞋襪。在學生面前就座時,用腳自脫鞋襪,顯然是不文明之舉。
9.手觸摸腳部。就座以後用手撫摸小腿或腳部,既不 衛生又不雅觀。
10.手亂放。就座後,雙手應放在身前,有桌子時放在桌上。不允許單手、雙手放在桌下,或是雙肘支在面前的 桌子上,或夾在雙腿間。
11.雙手抱在腿上。雙手抱腿,本是一種愜意、放鬆的休息姿勢,在教室和辦公室不宜如此。
12.上身向前趴伏在講台上。不要在教室中出項上身趴伏在講台上的姿勢,顯得無精打采。
13.仰靠椅背,翹起並搖動二郎腿,會給學生傲慢和隨意的印象。
14.漫不經心地手托下巴。
15.散漫懈怠地坐在椅子上轉身板書。
五、不同場合的坐姿
?? 1.在比較輕松的場合,可以坐得比較舒展、自由。
2.比較嚴肅的場合談話時,適合正襟危坐。要求上體正直,落座在椅子的中部,雙手放在桌子上、或將手放在扶手上。並膝、稍分小腿或並膝、小腿前後相錯、左右相掖。
3.女教師在社交場合,為了使坐姿優美,可以採用略側向的坐姿,頭和身子朝向對方,雙膝並攏,兩腳相並、相掖、一前一後都可以。在落座時,應把裙子理好、掖好,以免不雅。
4.如對方是尊者、貴賓,坐姿要端正,坐到椅面的3/4處,身體稍向前傾,向對方表現出積極、重視的態度。
5.與學生在辦公室談話時,上身微前傾,眼睛平視學生,面帶微笑,讓學生感到親切、真誠。
?
教師的走姿
教師在課堂上如果能適當走動,變換一下位置,可以改變學生注視教師的角度,減輕視覺疲勞。教師的走姿要優雅、穩重、從容、落落大方。
一、教師規范的走姿
1.起步時以站姿為基礎,上身略為前傾,身體重心在前腳掌上,步態輕盈穩健。
? 2.速度適中,不要過快或過慢,過快給人輕浮的印象,過慢則顯得沒有時間觀念,沒有活力。
? 3.頭正頸直,兩眼平視前方,面色爽朗。
? 4.上身挺直,挺胸收腹。
? 5.行走時雙肩平穩,雙臂以肩關節為軸自然擺動,擺動幅度以30-40cm為宜。
? 6.身體重心在腳掌前部,兩腳跟走在一條直線上,腳尖偏離中心線約10°。
? 7.女教師行走時要走成一條直線,腳步要行如和風,自如、勻稱、輕柔。
? 8.男教師行走時要走成兩條直線,腳步要大方、穩重、有力。
? 9.步幅要適當。著裝不同,步幅也要有所不同。
二、教師走姿的特點
?1.特點
教師行走步伐要穩健、自信、剛勁、有力,體現一種胸有成竹、沉穩自信的風度和氣質。
2.行走的頻率
一般的課堂行走,步頻慢,每秒約1至2步,且步幅小;歡快、熱烈的場合步頻較快,每秒約2.5步左右,步幅應較大;庄嚴的大會,步頻以每秒2步為好,步幅自然。行走時挺胸抬頭,目視前方,擺臂自然。
三、教師走姿禁忌
1.忌彎腰曲背。教師在課堂中的來回走動是不可缺少的。走時,身板要挺直,兩肩要端平。
2.忌步履蹣跚。走動的速度要根據具體情況來來定。走得太慢,使人著急,給人一種漫不經心的感覺;走的太快,使人感到慌亂。
3.忌面無表情。教師在校園內行走要始終保持微笑,給學生以親切感。
4.忌東張西望。教師行走時應隨時保持步姿從容不迫,快慢自然,矯健輕快。
5.忌步子邁得過大或過小,以免有跨越感或謹小慎微感。
6.忌敞開衣襟。教師的 走姿應當端正,行走中不敞開衣襟,不斜披衣服。
7.忌拖著鞋走路。
8.忌勾肩挎臂並排而行。
9.忌走路時吸煙、吃東西。
10.忌課堂上走動過頻過急。課堂上行走過急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反感。
② 教師禮儀有什麼規范
下面是我復制過來的,你可以看看也行有幫助,不過有本叫《教師禮儀規范》,如果需要你可以買或租來看:
基本內容
教師禮儀是教師在工作崗位上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的行為規范。
1.擺正位置,以學生為本。
教師在工作崗位上,不得誤人子弟。教師不能非議黨和政府、不能蔑視我國憲法和其他法律、不能違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不能和科學唱對台戲、不能和我國的法律唱對台戲、不能做出有損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的事情。這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是規范做法。 教師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寬以待人,以學生為中心,有自知之明。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為人師表者,不能信口開河。 現代教師禮儀和古代教師禮儀最大的不同是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位置,而不是我讓你干什麼,我管你,我教你。現代教育強調以學生為本。
2. 端正態度。寬以待人,要善於包容。 要容人,容忍自己的同事有不同的教學方案和教學模式、容忍不同的學科有不同學科的教學特點、容忍不同的學校有不同學校的要求、容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偏好和興趣。教師要有適應性和包容性。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光榮職責。教師儀表是教師整體風范之一,他們的音容笑貌、舉止文明、作風正派、知識淵博、風度儒雅,衣著發式無形中都成為學生和社會學習的楷模。
教師是學校工作的主體,不僅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師在傳播知識的同時,以自己的言行舉止、禮儀禮貌對學生進行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對學生的言行舉止發生作用。因此,老師要十分注意自己給學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從各方面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能夠仿效的榜樣。
行為舉止
一個人氣質、自信、涵養往往從他的姿態中就能表現出來。作為塑造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老師,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種場合的行為舉止,做到大方、得體、自然、不虛假。
(1)目光:在講台上講課時,教師的目光要柔和、親切、有神,給入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見之感。當講話出現失誤被學生打斷、或學生中出現突發事情打斷你的講課時,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這樣做有損於你有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2)站姿:老師站著講課,既是對學生的重視,更有利於用身體 語言強化教學效果。站著講課時,應站穩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聳肩,或過於昂著頭。需要在講台上走動時,步幅不宜過大過急。
(3)手勢:老師講課時,一般都需要配以適度的手勢來強化講課效果。手勢要得體、自然、恰如其分,要隨著相關內容進行。講課時忌諱敲擊講台、或做其他過分的動作。
教師的言談
教師承擔的主要任務離不開語言表達。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注意表達語言時應遵守的禮儀禮節。
(1)表達要准確:學校中設置的每一門課程都是一門科學,有其嚴謹性、科學性。老師在教授時應嚴格遵循學科的要求,不可庸俗化。
(2)音量要適當:講課不是喊口號,聲音不宜過大,會給學生以聲嘶力竭之感。如果聲音太低又很難聽清,導致影響教學效果。
(3)語言要精練:講課要抓中心,不說廢話和多餘的話,給學生干凈利索的感覺。
(4)洪課可以適時插入一些風趣、幽默的話,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與學生談話
(1)提前通知,有所准備。談話最好提前與學生打招呼,讓學生有一個思想准備,這既是一種禮貌,又是對學生的尊重。
(2)熱情迎候,設置平等氣氛。舉止端正,行為有度。談話時,語氣要平和,要有耐心,不要高音量、不反唇相譏,應表現出良好的道德修養。
(3)分清場合,人情人理。老師的表情要與談話對象、內容協調一致。在與學生進行談話時,不要言過其實,故意誇大事實,也不應傳播不利團結或道聽途說的事情。
③ 教師禮儀有哪些
1、擺正位置,以學生為本。
教師在工作崗位上,不得誤人子弟。教師不能非議黨和政府、不能蔑視我國憲法和其他法律、不能違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不能和科學唱對台戲、不能和我國的法律唱對台戲、不能做出有損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的事情。這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是規范做法。
教師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寬以待人,以學生為中心,有自知之明。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為人師表者,不能信口開河。
現代教師禮儀和古代教師禮儀最大的不同是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位置,而不是我讓你干什麼,我管你,我教你。現代教育強調以學生為本。
2、 端正態度。寬以待人,要善於包容。
要容人,容忍自己的同事有不同的教學方案和教學模式、容忍不同的學科有不同學科的教學特點、容忍不同的學校有不同學校的要求、容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偏好和興趣。教師要有適應性和包容性。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光榮職責。教師儀表是教師整體風范之一,他們的音容笑貌、舉止文明、作風正派、知識淵博、風度儒雅,衣著發式無形中都成為學生和社會學習的楷模。
教師是學校工作的主體,不僅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師在傳播知識的同時,以自己的言行舉止、禮儀禮貌對學生進行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對學生的言行舉止發生作用。因此,老師要十分注意自己給學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從各方面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能夠仿效的榜樣。
④ 教師禮儀是什麼
教師禮儀是教師在工作崗位上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的行為規范。
⑤ 教師禮儀有哪些
教師禮儀的基本特徵有師資、師表、師德、師心等等。黨中央強調:全體公民要明禮誠信,提倡教師禮儀是時代的要求,職業的...教師在禮儀推廣和普及中,扮演著為人師表、率先垂範的角色
⑥ 簡述教室禮儀規范要求(共8點,不少於300字)
教師禮儀規范要求
一、禮儀的含義
所謂禮儀,通常是指人們在其人際交往中用以維護自尊,並用以尊重其交往對象的一系列的約定俗成的行為規范。
孔子有言:「禮者,敬人」。孟子則說過:「恭敬之心,禮也」。
「禮」所規范的是一個人對待自己、對待別人、對待社會的基本態度。「禮」的基本要求是:每一個人都必須尊重自己、尊重別人,並尊重社會。「儀」的含義則是規范的表達形式。任何「禮」的基本道德要求,都必須藉助於規范的、具有可操作特徵的「儀」,才能恰到好處地得以表現。就禮儀而言,沒有「禮」,便不需要「儀」;沒有「儀」,則又難以見識何為「禮」。
當代美國著名的學者亞歷山大·溫特曾經說過:一個國家,除了生存、獨立、經濟發展三種基本的國家利益之外,還必須擁有第四種國家利益,即自尊,即民族的集體自尊。
教師禮儀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以及社會活動中,在與學生、家長、同事及社會各方面交往時必須遵循的最起碼的道德准則和行為規范。
二、禮儀規范的重要性
人生一世,必須交際。任何一個正常人如果打算完全迴避人際交往,都是絕對不可能的。進行交際,需要規則。沒有規則,人際交往便會自行其是,難以溝通,難以修成正果。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上升,中國的國際影響日益擴大。在此背景下,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在思考:如何進一步地提高自身的素質,以便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自己更大的貢獻;如何順利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以便獲得滿意待遇、社會的認可。
每一位現代人都應該尊重自己。一個人不尊重自己,就不會獲得別人的尊重。尊重自己的具體要求是:首先,要尊重自身;其次,要尊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最後,要尊重自己所在的單位。
每一位現代人都應該尊重別人。因為「來而不往,非禮也。」一個人不尊重別人,就難以得到對方的尊重。尊重別人,具體要求往往有所不同:尊重上級,是一種天職;尊重同事,是一種本分;尊重下級,是一種美德;尊重學生和家長,是一種常識;尊重對手,是一種風度;尊重所有人,則是一種做人所應具備的基本教養。
每一位現代人都應該尊重社會。馬克思說過: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每一個人都生活於社會。尊重社會,將美化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並有助於人類的最優化發展。尊重社會的具體要求是:首先,要講究公德;其次,要維護秩序;再次,要保護環境;最後,要愛國守法。
三、現代禮儀的基本特徵
在現代生活中,人們所講究的自然是現代禮儀。一般而論,現代禮儀通常具有以下四個基本特徵:
1、普遍性。在任何國家、任何場合、任何人際交往中,人們都必須自覺地遵守禮儀。
2、規范性。講究禮儀,必須採用標准化的表現形式,才會獲得廣泛認可。
3、對象性。在面對各自不同的交往對象,或在不同領域內進行不同類型的人際交往時,往往需要講究不同類型的禮儀。
4、操作性。在具體運用禮儀時,「有所為」與「有所不為」都有各自具體的、明確的、可操作的方式與方法。
四、教師禮儀規范的日常要求
教師是一個特定的職業群體,教師在禮儀推廣和普及過程中扮演著為人師表、率先垂範的重要角色,教師最大的力量就在於他們自身樹立的榜樣。教師禮儀修養的高低對學生的價值標准、審美標準的形成有著重要的示範和影響作用。教師的禮儀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接待家長中、同事相處中、社會生活中。
(一)、校園禮儀
1、進出校門禮儀
(1)在校內或進出校門時,應遵守交通規則,主動避讓其他車輛和行人。
(2)在校園遇到同事或來賓,應主動微笑地問候、致意。(校內一律以崗位職務相稱;對外:了解對方職務的,以職務相稱;不了解的,一聲「您好」即可)。
(3)行走在校園中,不隨手扔雜物,看到雜物主動彎腰撿拾,用實際行動給學生做榜樣,一起維護校園的公共衛生。
2、課堂禮儀
(1)進教室前,教師應整理好上課用品,並檢查整理好自己的儀表,關閉通訊工具,或將通訊工具設置成靜音。
(2)上課開始時,組織教學的禮儀
①上課預備鈴響,教師和藹可親、面帶微笑地走進教室,輕輕、穩當地擺放好上課用品,並了解學生上課准備情況。
②上課鈴響,教師從容走上講台,規范的站立。
教師:「上課!」
班長:「起立!」
教師:「同學們好!」(面帶微笑,上半身身體略向前)
全班同學:「×老師,您好!」
教師面帶笑容,用溫和的目光把全班同學環視一遍:「請坐!」
(3)教學過程中組織教學的禮儀
總的要求是:微笑、和氣、文雅、不惡語傷人。
①用普通話教學,並多用敬語「請」字和規范的手勢動作。(手勢的基本要求,不能用食指)
②認真、耐心地傾聽學生發言,中途不打斷。
③目光關注每一個學生,不侮辱學生人格,不挖苦諷刺學生,不對學生體罰或變相體罰。
④語氣語調親切友好,要冷靜,要誠懇,對學生不能使用蔑視語和煩躁語;不能對學生粗暴地大喊大叫。(注意自己的形象、風度;彼此不能感到尷尬)。
⑤儀態舉止優雅。講課時不坐著,不靠著,也不過多地來回走動,同時注意避免不雅舉止。(不能坐在桌子上,兩手不能撐在講台上或伏在講台上)。
⑥珍惜學生的上課時間。不講與課堂教學無關的內容,(在學生面前標榜自己)不長時間責備學生等。
⑦學生練習時,教師認真耐心細心地巡迴輔導,關注每一個同學,不做與輔導無關的事。
(4)下課時,組織教學的禮儀
下課時,教師要與學生禮貌告別,保持愉快的心境。其禮儀程序是:
教師:「下課!」
班長:「起立」
教師:點頭致禮,「同學們再見!」(面帶微笑,上體略向前)
全體學生,精神抖擻地回應:「老師再見!」或「老師您辛苦了!
(教師切忌:①拖堂;②學生施禮時,教師埋頭收拾自己的東西或急匆匆離開教室。)
3、辦公室禮儀
辦公室是教職工在學校工作和休息的地方,也是教職工集體生活的場所。教職工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關系,應該互敬互愛,互幫互助。
(1)以禮相待。早晨相遇,主動打招呼,互祝「早上好!」,課間相見,點頭微笑,互致「你好」。下班道別,說聲「再見!」得到人幫忙,趕緊說聲:「謝謝!」「辛苦了!」
(2)言行高雅。同事之間彼此要互相尊重,不隨意取笑或奉承別人,誇獎別人要有度(男士別誇女士的身材,得到誇獎說聲謝謝);在辦公室不要長時間閑聊大聲談笑,要保持安靜,認真工作、認真學習、認真研究,不說不做任何與辦公無關的事。
(3)清潔整齊。做好辦公室的整潔衛生和物品擺放工作。辦公用品的擺放時刻保持整潔、美觀。(私人物品不能隨意擺放,如有家長來訪,很不雅觀)
(4)熱情待客。有客人(或家長)來訪時,應熱情歡迎,微笑起立,讓座請茶:「您好!」「請坐!」「請喝茶」(注意手勢動作)。接待客人時如果要離開,或手頭正有要緊的事要處理,應對客人講「對不起,請稍後」。回來後或處理好事後,應向客人說「不好意思,讓您久等了」。
如果被訪的教職工正好不在,其他教師也要熱情接待,並幫助尋找被訪者。客人走時應起立、送至門口道一聲:「歡迎您下次再來!」「慢走!」「再見!」。
(5)不妨礙他人。集體辦公室內不得吸煙,不高聲講話,不做體育游戲,不玩電腦游戲,不高聲放錄音等。
4、電話禮儀
(1)打電話禮儀
當電話接通後,應首先說:「您好!我是×××」。無論是給家長或同事打電話,說話時要保持一種愉快的語氣和聲調(讓對方感覺到你的微笑),切忌冷漠無情,但也切忌聲音過大。交談結束後,應客氣地道上一聲:「再見!」並輕輕掛斷電話,切忌魯莽地將電話「喀啦」一聲掛斷(接聽電話有一個重要的禮節就是誰先掛誰後掛的問題。一般講,地位高者決策終止通話,即上級、長輩先掛;我為學生服務,我和學生家長通話,學生家長先掛)。
(2)接電話禮儀
當聽到電話鈴響(一般不應超過三聲),便要拿起話筒,用普通話說:「您好!我是×××(自報姓名),請講。」接話完畢,應謙恭地問一下對方:「請問您還有什麼事情嗎?」然後再道一聲「再見!」。在一般情況下,接電話者讓對方先掛機。
5、與學生交往禮儀
(1)與學生相遇時的禮儀
師生在校園里朝夕相處,如果相遇時,通常由學生主動向教師打招呼,教師應面帶微笑回應學生的問候:「早上好!」「同學好!」或「同學再見!」。(一定要回應,否則學生會尷尬的)
(2)與學生談話時的禮儀
①選擇好地點和場合,有利於學生接受意見。
如果是表揚或研究工作,可在教室或辦公室進行談話;如果是批評或了解情況,宜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進行談話。
②師生平等,平易近人,不訓話。教師要做到「蹲下來與學生面對面談話,做到心與心溝通」。談活時要認真,虛心傾聽學生意見(包括片面的、錯誤的意見),然後真誠地、實事求是地談出自己的看法(注意說話的語氣語調、聲音的大小)。
③教師自己如有缺點,也應向學生當面道歉。
④要講究禮節。學生應命來到時,教師要面帶微笑地迎接學生,熱情有禮,不能板著面孔,冷冰冰地說話。談話前,可請學生就座(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談話後,應送學生離開。
6、與學生家長交往的禮儀
(1)家長會的禮儀(包括在學校會見家長時的禮儀)
服飾莊重,舉止文雅,給家長以親切和信任感。
尊重家長,語言禮貌(如家長來訪,應停下手中的事情)。
做好准備,中心突出,內容豐富,熱情待客,使家長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①實事求是地介紹學生的情況;
②對學生多一些表揚、鼓勵,少一些批評指責;
③對家長應用商量的口吻,不能用命令的口氣;
④多給家長一些發言機會;
⑤不要把家長當作發泄的對象,不要教訓家長(切忌學生和家長一起訓)。
(2)家訪禮儀
①選好時機,預約前往。
家訪前應寫便條或打電話預約,並把家訪的主要內容告訴家長,讓家長有思想准備。預約的口氣,應該是真誠、友好、請求、商量式的。
②舉止穩重,溫文爾雅。
③用語合理,要有分寸,避免單純的「登門告狀」。
(二)、教師的儀表、儀容、儀態禮儀
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蘊含著教育的力量,對學生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儀表、儀容、儀態,是其精神面貌、內在素質的外觀體現。
1、儀表及要求
(1)服飾的要求
整潔、文雅、大方、美觀。這是社會評價教師服飾的基本尺度,也是學校教育教學環境的要求。教職工不應該把穿著打扮看成是個人的事,而應與自己的事業聯系在一起,注意著裝的「T(時間)P(地點)O(場合)」原則和「四協調」(職業、年齡、身材體形、所處場合)原則。
①整潔:整整齊齊、無異味、無異物。
②文雅:顯得有教養,有藝術品味。
③美觀:賞心悅目,符合常規審美標准。
④大方:和諧而得體,自然而朴實,不過分時尚和前衛。(「老師給學生系鞋帶」的故事)
切忌:臟、破、亂穿、雜(色彩、面料、款式不搭配)、過露、過透、過緊、過小。夏天上裝忌穿背心、吊帶衫,下裝裙、褲不得高過膝蓋15厘米。忌穿拖鞋。
(2)表情的要求
①眼神:在與學生(或同事)交往中,特別是在交談中,要注視對方,這是一種最起碼的禮儀要求。這樣做,不但將自己的心情、思想傳達給對方,同時也從對方的眼神中獲取正確的信息,從而達到心靈交流。
②微笑:真誠的微笑,是待人友好熱情的標志(上課之前,調整好自己的心情和心態,才會有好的表情)。
2、儀容及要求
儀容基本要求是:端莊、整潔、自然、大方
(1)勤換衣、勤洗臉。
(2)保持口腔清潔、衛生,上課前避免食用會產生口腔異味的食品,牙齒上不能有陳物。
(3)指甲要經常修剪,保持清潔,不塗有色指甲油,不留長指甲。
(4)面部要注意清潔與適當的修飾。為使自己容光煥發、充滿活力,男教師胡須要剃凈、鼻毛應剪短、鬢角不宜太長,不留小鬍子和大鬢角。女教師可適當化妝(工作妝、日妝、透明妝),前留海不能及眉、眼,發不遮臉。
3、儀態及要求
(1)站姿——端正、自然、親切、穩重
教師在學生面前表現得最多的姿勢就是站姿。禮貌的站姿,給人舒展俊美、精神飽滿、信心十足、積極向上的好印象,能襯托出美好的氣度和瀟灑的風度。
站姿的基本要求:上身正直、頭正目平、面帶微笑、微收下頜、肩平挺胸、收腹立腰。
切忌:雙手抱胸或叉腰;不倚靠在物件上。
男士站立時兩腳略分開,與肩同寬,要注意表現出男子的剛健、英武、瀟灑的風采;女士站立時兩腳要並攏,不分開,要表現出嫻靜、典雅、亭亭玉立的感覺。
切忌:雙手抱胸或叉腰,不倚靠在物件上。
(2)走姿——從容、穩健、輕盈、充滿自信
走姿的基本要求:上體正直,跨步均勻,雙膝靠近,步伐穩健有節奏感,切忌大搖大擺或左右搖晃。只能有腳落地的聲音,不能有腳在地上摩擦的聲音。
(3)坐姿——端正、文雅、自如
坐姿的基本要求:入座要輕,上體自然挺直,雙肩平正放鬆,女士雙膝靠攏,男士雙腿自然開列。雙手(女士一般雙手相搭)自然放置大腿上,或小臂放置桌上,身體不東倒西歪,不前傾後仰。在領導和長輩面前不能翹二郎腿。手勢運用要給人一種含蓄、彬彬有禮、優雅自如的感覺。
(4)手勢
手勢是人們交往時不可缺少的動作,是富有表現力的一種「體態語言」。手勢美是一種動態美。得體適度的手勢,可增強感情的表達,能在交往中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手勢運用要給人一種含蓄、彬彬有禮、優雅自如的感覺。
基本要求:自然優雅,規范適度。
五、批評學生的話怎樣說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錯誤,被批評也是少不了的。教師在批評學生時,一定要講究藝術,愛護學生的自尊心,維護他們的人格尊嚴。
(一)、客觀公正好好說
批評學生要客觀,就學生所犯錯誤本身講道理,提要求,不要加入過多感情色彩,張口閉口用侮辱貶低性語言:「你真沒出息」、「你真蠢」……。如此責罵不休,不僅不能把學生往正道上引,還會讓學生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甚至走上邪路。
批評應該恰如其分,在客觀公正地指出錯誤後,用積極正面的語氣給予引導。批評應該對事不對人,學生和教師,被批評者和批評者,人格應該平等,正是基於這一點,教師才能嚴肅認真又心平氣順地對待學生。
(二)、和風細雨慢慢說
教師如在「氣頭」上教育學生,難免會有一場「暴風驟雨」。容易把學生的過錯無限放大,上綱上線,使學生產生對立情緒。學生犯錯時,教師最好採用「延時冷卻法」對他進行批評教育。即教師情緒激動時不要批評教育學生。
一個好教師在面對學生犯錯時,首先自己應該保持心平氣和,批評學生時應做到慢條斯理,輕言細語,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是在真誠地關心幫助自己,而不是在體罰為難他。
(三)、批評的話悄悄說
試想一下,教師大聲當眾訓斥學生,何嘗不是把學生推向尷尬境地?即使學生想承認錯誤,也一時找不到台階下。批評話兒如能悄悄說,既可體現教師與學生友好協商的姿態,又能讓學生感到最終作出的決定是自己思考的結果,而不是教師強加給他的。
(四)、就事論事明白說
少數教師批評學生喜歡舊帳新帳一起算,以為這樣才能讓學生深刻反思,實際這種做法極不可取。如果經常翻舊帳,難免讓學生心理上產生厭煩情緒,使批評的效果大打折扣,即便教師說的有道理,也不會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正確的做法是就事論事不提舊賬。比如,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教師和學生坐下來一起分析一下考試失利的原因,提醒學生以後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就比批評學生不用功、上課不認真效果要好得多。批評教育學生,最好一次解決一個問題,不要幾個問題一起批評,讓學生無所適從;也不要翻「歷史舊賬」,使學生惶恐不安;更不要一有機會就零打碎敲地數落,結果把學生說疲塌了,最後卻無動於衷。
學生犯錯誤在所難免,不能一味責怪。批評學生要講藝術,只有教師教育得當,才能使學生改正缺點和錯誤,快樂健康地成長。
從我三十年的教學經歷表明,教師必須謹慎把握三類學生的批評教育「火候」:一是偶爾犯一次錯誤的學生,教師不能因為他是第一次犯錯誤而原諒,更不能盲目批評,要讓學生說話,了解事實真相,這是我們對學生可能發怒之前必須要做的事。只有這樣才能尊重學生,真正了解學生,打心底里感到「調皮蛋」其實往往也是那樣的可愛。若是因時間、地點、環境等因素限制,必須實施先批評,事後一定要查明原因,加以溝通。二是受到批評後不動聲色的學生,教師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批評力度不夠,而應再做好仔細的調查,以防細節出錯委屈了好人。三是受到批評後變本加厲的學生,這樣的學生往往是破罐破摔,已非常討厭上學讀書,或非常討厭批評他的教師。無論是哪一種情況,教師都要做到查根源、找「閃光點」,才會使批評有效,這也是挽救一個後進生必須做到的。
在對學生實施批評,甚至是發怒之前,我們只需用一點點的理智,很快地思考:究竟是什麼惹惱了自己?除了當下的情緒,自己心中是否還有別的情緒干擾著,學生是否正好成了出氣筒?教師只有冷靜地思考,才能很好地對學生進行教育。
六、給青年教師的十條建議
教師這個職業需要我們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這些人的背景和受教育情況各不相同。因此,一定要懂得如何同各類人交往,培養交往需要的技能。教師需要和身邊的每一個人建立聯系,無論是學生的監護人、食堂的員工、門衛、其他教師,還是家長。和周圍的人保持良好的關系是順利開展教學工作的關鍵。
1、友好待人,了解身邊的每個人。一定要讓和你交往的人知道,你真心地想要了解他們,欣賞他們的工作,也願意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停下來笑一笑,問聲早上好,或者問問他們是否一切都好。如果有人向你訴說,要認真傾聽。日後參加某個項目或在同一個委員會工作時,平時建立的聯系將會幫上大忙。如果周圍的人感覺你平易近人、性格開朗、樂於助人,他們也會有相同的表現。
2、選擇職業發展課程。只要有機會就要選擇職業發展課程,因為這門課程有助於你成為一名更出色的教師。學習過後,在課堂上實踐學習到的新策略。然後和同事、同年級的教師甚至所有的教師分享實踐的結果。和校長談一談你的實踐過程以及你打算如何同其他老師一起分享實踐成果。
3、閱讀專業材料,掌握最新的優秀教學方法。有很多專業雜志和教學出版物可供閱讀,學校的圖書管理員也可以幫助你尋找一些期刊。很多商店和目錄也提供有關最新教學實踐的豐富材料。學校系統的課程專家也會為你推薦一些書籍、課程、研討會或期刊。
4、利用網站。互聯網也是尋找優秀教學策略的絕佳途徑。
5、敞開教室的大門。有時,其他教師希望向你學習教學方法,想去你的課堂聽課。選擇一個雙方都方便的時間安排聽課,他們可能會提出改進教學方法的好建議。其他教師應用你的教學方法時,你也可以去聽課,以便提出自己的看法。也應該邀請家長走進課堂,但事先一定要作好准備。
6、願意同他人分享。發現了有效的教學方法,一定要和感興趣的教師一起分享,你的熱情會感染周圍的人。當其他教師發現了這種教學方法的優點,也會付諸實踐。不要忘記和校區課程部的教師一起分享你的方法。邀請教學專家來聽課,或者在課堂上實踐專家推薦的優秀教學方法。認真聽取建設性的批評意見,對前來聽課的教師和專家表示感謝。
7、申請教授職業發展課程。教授職業發展課程也是同其他教師分享優秀教學實踐的好方法,因此,有機會一定要申請。通常,和校區課程部取得聯系有助於你教授這門課程。你教授的課程可能是上級安排好了的,也可能需要你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方法來講授一節課。
8、尋求資金幫助。申請資金資助學校項目,或許能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有趣、更有意義。有很多組織為學校項目提供資金支持。你所在的學校體系也一定有一位了解資金信息和申請辦法的聯絡員,他可以幫助你填寫申請。
9、利用志願者。完成學校的某個教學項目時,你需要別人的幫助。當地社區可以幫助你尋找志願者,學校或許已經聯繫到一些願意幫助的當地企業。讓志願者知道你需要什麼樣的幫助,何時需要,幾天後再次同他們取得聯系。通常,退休員工中心和老年公寓也有聯絡人員負責安排志願者。此外,不要忘了請求家長志願者和你所在學校的員工幫忙。
10、為了成為一名教育學家,你需要充分利用校區、當地研究機構和市、縣教育部門提供的一切機會。只有這樣,你才能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同時為別人提供學習機會。最終,你的學生也會從中受益,因為他們擁有一位稱職、敬業的老師。
七、有關教育教學藝術
1、要求6個學會
a.學會尊重(人格、處境);
b.學會寬容(原諒學生過失);
c.學會等待(不要過急);
d.學會欣賞(「你真行……」);
e.學會合作(家長、老師、學生);
f.學會創造(教無定法)。
2、批評的藝術
(1)教師情緒不穩,不批評;
(2)學生情緒激動時,不批評;
(3)不了解情況時,不批評;
(4)話不要過長;
(5)批評不宜占上課時間。
3、教師的人格品質
(1)能增強他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能緩解他人的焦慮感;
(3)能樹立他人的果斷性;
(4)能助人形成並鞏固為人處事的積極態度;
(5)能提高他人的求知能力;
(6)具有「潛在值」的進取心(這種人有「後勁」)。
a.知識豐富且好學,善於運用聰明的頭腦;
b.樂觀向上的精神以及感染人的藝術;
c.友善的待人方法;
d.深厚的專業知識水平和表達能力。
4、理想教師的八種形象
(1)充滿理想和激情,富有詩意。有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不安分、會做夢的教師,他每天的教育都是「新的」,他具有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當一個人教育激情停止時,良好的教育就會終結。人會做夢,優秀的教師永遠伴隨著夢想。這種夢想集中體現在教育出好學生。
(2)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在靈魂深處不自貶。自信使人自強。他懂得:培養人,首先培養自信;摧毀人,首先摧毀自信。
(3)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不善於合作的教師走不遠,攀不高。缺乏合作精神,與別的教師斤斤計較,不會有大出息。學會在競爭和合作中「雙贏」。非常尊重同事,非常尊重領導,善於幫助和調動其他教師積極性。
(4)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愛學生,愛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任何一位教師教育成功的基礎。決不當「教育警察」。
(5)追求卓越,富有創造精神。凡教育上成功的人,都是教育上的有心人,追求卓越的人,有創造之心的人。
(6)堅韌、剛強、不向挫折低頭彎腰。
(7)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
(8)關注人類命運,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自然環境責任感。
5、教師的修煉
眼神修煉:清澈明亮 和顏悅色
眉目澄澄 佛眼相視
面容修煉:滿面春風 和藹可親
盈盈欲笑 平易近人
語言修煉:妙語解難 談笑風生
對答如流 出口入耳
儀表修煉:舉止自若 落落大方
溫文爾雅 庄嚴正大
才學修煉:博覽群書 博聞強識
通今博古 才華橫溢
品行修煉:正大光明 氣慨高亮
寵辱不驚 問心無愧
八、教師要研究中小學生的心理
我們面臨的每一個學生,可以形象地用一個 「人」字來表示,它包括了兩個主要的方面,一個是身體的發展,一個是心理的變化。
1、豐富心理健康知識,明晰學生問題 ;
2、了解學生心理特點,因材施教 ;
3、尊重學生,實施有效的溝通 ;
4、完善自我,持有一個健康的心。
⑦ 教師禮儀考核標准
一、規范要求
(一)儀容儀表 清新端莊
1.衣著體現職業特點,清新端莊,整潔美觀。
2.發型簡潔,發色自然,妝容得體,飾品搭配協調、雅緻。
(二)言談舉止 文明大方
3.談吐文雅,舉止文明,待人接物,真誠坦盪。
4.語言規范,語速適中,語氣親切,語音清晰,語意准確。
5.師生間微笑交談,平等溝通;同事間主動問候,熱情回應,保持良好的團結協作關系。
6.尊重家長,與家長交談謙和、誠懇;接待家長熱情有禮,做到來有迎聲、問有答聲、去有送聲。
(三)公共場合 儒雅風度
7.公共場合,自覺保持良好形象,講文明,講禮貌,守紀律。
8.尊重風俗,守時守信;謙恭禮讓,尊老愛幼,女士優先;舉止得體,氣質儒雅。
(四)網路通訊 恪守公德
9.上班時間不煲電話,不上網聊天、玩游戲。
10.在網路活動中,自覺遵守網路文明,自覺抵制不健康的、非法的、低俗的網站和內容;恪守公德,誠信為本,做到尊重他人,尊重他人隱私;不造謠、誹謗、謾罵和製造流言等,不損害或攪亂他人工作與生活。
(五)師表形象 率先垂範
11.師生關系平等,尊重學生人格。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經常和學生交流,傾聽學生心聲;不歧視、諷刺、挖苦、體罰學生。
12.按時進課堂,學生起立時教師及時還禮;上課時教師目光親切、有神;站著講課,與學生交流,多用「請」字;不拖堂、不提前下課,不攜帶通訊工具進課堂。
13.校園行走精神抖擻,不勾肩搭背,不嬉鬧,遇到同事主動禮讓。
14.不在辦公室、會議室等公共場合喧嘩;會議期間,手機置靜音或關閉,不接聽手機、不發送和閱讀簡訊;不隨意走動;不吸煙;不做其他可能擾亂會場秩序的事情。
二、考核方式與標准
(一)理論考核
根據教師禮儀內容,採用抽題問答的形式,參賽教師回答兩個問題。
(二)實踐考核
舞台上採用情景模擬的方式展示個人禮儀風采。
⑧ 師范生禮儀規范包括哪些內容
【復習】
1.師范生舉止禮儀的特點及具體要求?
2.師范生的站姿要求及利益禁忌是什舉?
3.師范生常見的蹲姿的動作要領有哪些?
【新課講授】
第2節 師范生交往禮儀及各種場合禮儀
一、師范生的交往禮儀
,一,提高師范生交往禮儀水平的意義
1.提高師范生交往禮儀水平有利於培養師范生良好道德素質。
2. 提高師范生交往禮儀水平有利於塑造未來幼兒教師的良好職業形象。
3.提高師范生交往禮儀水平有利於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不發展。
,二,對師范生的角色定位,P30,
,三,師范生的人際交往的基本禮儀常規
1.言談方面的禮儀常規
言談作為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禮貌:態度要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尊重他人。 ,2,用語:敬語,表示尊敬和禮貌的詞語。如日常使用的「請」、「謝謝」、「對不起」,第二人稱中的「您」字等。初次見面為「麗仰」;很麗不見為「麗違」;請人批評為「指教』;麻煩別人稱「打擾」;求給方便為「借光」;託人辦事為「拜託」等等。要努力養成使用敬語的習慣。現在,我國提倡的禮貌用語是十個字:「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這十個字體現了說話文明的基本的語言形式。
,3,不人交往、談吏的禮儀常規
A尊稱(敬稱):長輩、友人戒初識者稱「您」。對師長、社會工作人員要稱呼職務戒「老師」、「師傅」、「叔叔」、「阿姨」等,不直呼其姓名。
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