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化
『壹』 教師專業化的條件
教師專復業化的實現依靠主觀和客制觀兩方面的條件。從客觀上來看,需要國家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和資金支持;從主觀上看,需要教師的個人努力。
(一)國家和政府對教師專業化的促進和保障
1.加強教師教育。首先,要建立一體化和開放化的教師教育體系,一體化教師教育體系包括三層含義:意識職前培養、入職教育、之後提高的一體化,及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一體化;二是中小幼教師教育一體化;三是教學研究與教學實踐一體化,及教師教育機構與中小學建立密切的夥伴關系。其次,要改革教師教育課程。一是強調課程結構,增加教育理論課程和選修課程的比例;二是強化實踐性課程;三是整合課程內容。
2.制定法律法規。我國1993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
3.提供經濟保障。政府提供了一定的經濟保障,是教師專業發展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
(二)教師個人為實現專業化應做的主觀努力
1.善於學習
2.恆於研究
3.勤於反思
4.勇於實踐
『貳』 一,什麼是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專業化的關系是怎樣的
教師專業發展亦稱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在整個專業生涯中,依託專業版組織,通過終身專權業訓練,習得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實施專業自主,表現專業道德,並逐步提高自身從教素質,成為一位良好的教育專業工作者的專業成長過程,也就是一個人從 「 普通人 」 變為 「 教育者 」 的專業發展過程。
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在本質上是教師個體專業不斷發展的歷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
『叄』 教師自身應如何提高專業化水平
(1)抓好備課。加強備課的同時組織全體教師研討,再針對本班學生實際及自身的教學風格進行參與式討論,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再次進行修改,反復磨合,直至滿意為止。
(2)廣泛開展教師之間聽課、評課活動。同一學科教師之間要互相聽課,同時,鼓勵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相互聽課,為教師之間的學習與交流搭建平台。學校要定期就教育教學中疑難問題開展集體教研活動,要求教師將本人在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困惑問題,隨時記錄下來,通過教研組、備課組、年級組專題研討等形式進行集體「會診」,找出解決的辦法。
(3)組織個案研究,提高教師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把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課整理成課堂教學實錄或實況攝像,然後拿到備課組或教研組分析、播放,先由上課教師介紹設計思路,然後,針對上課教師的理論設計和實際授課過程中學生的反應進行比較,發現閃光之處作為今後教學的範例,找出其中不足,引以為戒。
(4)開展「四課」活動,給青年教師發展空間。即:1)組內研究課、2)個人精品課、3)骨幹教師公開課、4)優秀教師示範課。
『肆』 什麼是 教師專業化發展
這是教育學的內容,簡單的說就是老師的教學能力和研究能力的發展
『伍』 教師專業化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解讀教師專業化的基本內涵
教師專業化、教師專業化發展、教師專業成長是緊密相聯又稍有差異的三個方面,為了敘述方便,我們今天將它們放在同一層面來加以考察和分析。
教師發展要以專業化的思想來指導。專業化是70年代後期、80年代初期在國際上開始流行的一個概念。
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職業具有自己獨特的職業要求和職業條件,有專門的培養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師專業化的基本含義是:第一,教師專業既包括學科專業性,也包括教育專業性,國家對教師任職既有規定的學歷標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識、教育能力和職業道德的要求;第二,國家有教師教育的專門機構、專門教育內容和措施;第三,有對教師資格和教師教育機構的認定製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教師專業化也是一個發展的概念,既是一種狀態,又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
㈡從靜態、動態兩個方面理解教師專業化
1、從靜態而言教師專業化首先表現為專業成熟程度和外部條件。
⑴專業化條件之一:專業成熟程度
a、專業知識方面。這里的「知識」概念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包括學歷、能力、理念等等。從學歷背景而言,《教師法》規定,小學教師應有中師以上學歷,初中教師應有大專以上學歷,高中教師必須有本科以上學歷,這就是基本條件;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教師知識的要求也在不斷增加,要有一定的外語水平、現代信息知識等;再就是教育思想先進與否。
b、專業制度方面。專業化要有專業制度的保障。比如說教師資格證書,這就是制度上有了一個保障。當然我國現行的教師資格條例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弊端,就是它沒有終身發展的觀點,認定一次後,就可以終身做教師。這些將來肯定要變化的,教育部已在擬定教師資格再認證制度。這更要求未來教師在專業化上向深度發展。
c、職業道德方面。作為教師,有一些最基本的職業道德要求,這正是從教師專業自身的角度來考慮的。
⑵專業化條件之二:專業的外部條件
教師專業化,從社會的吸收力來說,這個專業化取決於兩個方面:
a、專業的經濟收入。一個職業如果收入很低,就不可能高度專業化。只有當它的收入達到相當吸引人的時候,它才能確保它的專業化水平,國際上有一根基本線,小學教師的工資是藍領的1.5倍以上,如果低於這一水準,那就難了,此時要談教師的專業化,這是不可能的!
b、專業的社會地位。有高收入,不等於有社會地位。社會地位,應該是指人家尊重他,用現在通俗的話說,人家買他的帳。所以,我們說專業的地位是由自身成熟度和外部的條件決定的。
2、從動態而言教師專業化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發展的過程。
第一,未分化階段。就是通常說的學者即良師。中國是學者教私塾;西方是牧師兼做教師,沒有專門的教師職業。
第二,分化階段。1852年,美國馬里蘭州向全世界公布義務教育法,這就要有一定數量的教師做保障,這時誕生了師范教育制度,由此分化出專門的教師職業。
第三,專業化階段。發達國家大學從大眾化毛入學率15%,向普及化毛入學率30%轉移時,師范教育實行本科後的教育,就開始出現教師專業化這個問題了。比如,蘇、錫、常、上海等發達地區,開始出現四年制的本科生要進入教師崗位已經不如意了,在這個時候發展第五年的專業教育,它就會有競爭性,就會成為一種趨勢,逐步成為一種制度。
由此可見教師職業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教師專業化的研究領域,也是處於動態之中的。
『陸』 教師專業化要求
教師的專業化要求,嗯,非常的高,嗯,基本上都要是全日制的本科以上的學歷,然後必須要有教師資格證,要有這個職教的經驗,同時個人的這個形象,溝通表達能力都要非常的好。
『柒』 什麼是教師專業化教師專業化的內涵
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職業具有自己獨特的職業要求和職業條件,有專門的培養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師專業化的基本含義是: 第一,教師專業既包括學科專業性,也包括教育專業性,國家對教師任職既有規定的學歷標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識、教育能力和職業道德的要求; 第二,國家有教師教育的專門機構、專門教育內容和措施; 第三,國家有對教師資格和教師教育機構的認定製度和管理制度; 第四,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教師專業化也是一個發展的概念,既是一種狀態,又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 教師職業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論武裝,有自覺的職業規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立特徵。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導者,思想的啟迪者,心靈世界的開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師不僅需要知道傳授什麼知識,而且需要知道怎樣傳授知識,知道針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 教師職業的專門化既是一種認識,更是一個奮斗過程,既是一種職業資格的認定,更是一個終身學習、不斷更新的自覺追求。 教師專業化的內涵 歷史的看,把教師看成職業、事業、專業的人很少。將近一半教師僅僅將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作為養家糊口的手段,作為一種職業。教師把自己的工作作為職業看待,就很容易成為「匠人」;作為事業看待,就會「熱愛教師工作,對學生充滿愛心,教學質量高」,像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魏書生、李鎮西、邱濟隆、劉京海、李吉林、韓軍等他們都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楷模。他們的最高境界是把教師作為專業,最快樂的事是窮盡畢生之力,研究如何在教研、教改、教育試驗、專業研究方面樹特色出成績。因此,他們都成為教育名家。應該這樣說,不充分體現教師工作的專業化程度和水平,就難以達到專家型教師的境界和高度。許多教師所以成為優秀教師和骨幹教師,與他們對《教育學》等課程的興趣、學習和研究十分投入有關。可以說,除專業理論和文化修養外,中小學教師的水平層次,主要取決於教育學科知識的掌握和應用程度。關於「教師專業化」這一概念,最早是17世紀基森大學的兩位教授提出來的。但他們沒有就其內涵做出明確的闡述。教育社會學家霍爾提出:「專業化是指一個職業群體經過一段時間後成功地滿足某一專業性職業標準的過程。」 《培格曼最新國際教師的科全書》中指出:「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個人成為教學專業的成員並且在教學中具有越來越成熟的作用這樣一個轉變過程。」 作為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我們認為,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在整個專業生活中,依託專業組織,依靠繼續教育或終生教育及專業訓練,取得教育專業知識與職能,實施專業自主,表現專業道德,不斷提高自身從教素質,並成為一個良好的教育專業工作者的專業成長過程。也就是說,一個成熟的專業須具備專業道德、專業知能、專業訓練、專業發展、專業自主和專業組織等六個特徵。要想成為專業發展的教師就必須在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情意三個方面同時得到良好的發展。
『捌』 如何實現教師的專業化
對於教師專業化這一概念,我們應該從動態和靜態兩個方面來理解。從動態的角度來說,教師專業化主要是指教師在嚴格的專業訓練和自身不斷主動學習的基礎上,逐漸成長為一名專業人員的發展過程。這一發展過程的實現不僅需要教師自身主動的學習和努力,以促進和提高自已的專業能力,而且良好外部環境的創設也是教師專業成長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確立嚴格的教師選拔和任用標准;建立教師專業組織和形成教師專業規范等。在教師的專業成長中,其自身和外部環境這兩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缺一不可的。而從靜態的角度來講,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職業真正成為一個專業,教師成為專業人員得到社會承認這一發展的結果。因此教師專業化不僅是教師培養、教師教育的過程,而且是教師培養、教師教育的目標和發展趨勢,體現了對教師專業水平和社會地位的一種肯定和認可。但是當前,盡管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發展,但與醫生、律師、工程師這些專業人員相比,教師的專業化程度仍相對不足,並且相應其社會地位也未達到其他專業人員的水平,因此一些教育界人士認為,當前教師職業正在由「半專業化」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專業化」成為未來教師發展的努力方向。
作為小學教師,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及其與現代教學相適應、現代教學所需的各種知識。現代科學知識日新月異,我們所學的知識不夠豐富,各種新知識、新信息不斷涌現,我們很快感到不能得心應手。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學習進修,否則不能應對學生的各種問題,會被學生問倒,也會削弱我們的威信。同時,一些新興學科的出現,也要求我們去不斷"充電",學生們所涉及的知識很寬很廣,也有一定的深度,教師不學習不鑽研行嗎?因此,教育的改革發展,首先要求教師提升自己的專業業務知識結構。
我們應該充分地學習掌握有關內容,理解領會其精神實質,並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進行探索、嘗試。包括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方法的選擇、對教材的應用等等。並且在學習實踐過程中,邊總結整理,把看到的、想到的及時記錄下來,平時養成寫課後筆記的習慣,碰到好的內容及時總結成教學案例,這樣日積月累,我想一定會大大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現代信息技術對於教學過程的滲透以及教學活動對於現代信息技術的需求隨著新課程的深入,愈來愈強烈,因而,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有機結合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新課程注重學生研究性學習,它要求教師能夠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為此,我們首先必須成為探究性的學習者和實踐者,以自身的探究性的學習經驗和實踐能力,去更好地指導、豐富和發展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活動。
另外,教師還要有廣闊的教育前沿視野,敏感的教育問題意識,靈活有效的從事教育教學的能力,數學教學活動中實驗的操作能力和設計能力,教學管理的能力等。所以,以後我會朝著這些方面努力,使自己早日成為一名專業化的人民教師。
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時代的需要,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新世紀的教師不再只是教師匠,而是不斷地向學者型發展。
『玖』 教師的專業化是指什麼
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職業具有自己獨特的職業要求和職業條件,有專門的培內養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師容專業化的基本含義是:
第一,教師專業既包括學科專業性,也包括教育專業性,國家對教師任職既有規定的學歷標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識、教育能力和職業道德的要求;
第二,國家有教師教育的專門機構、專門教育內容和措施;
第三,國家有對教師資格和教師教育機構的認定製度和管理制度;
第四,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教師專業化也是一個發展的概念,既是一種狀態,又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
教師職業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論武裝,有自覺的職業規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立特徵。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導者,思想的啟迪者,心靈世界的開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師不僅需要知道傳授什麼知識,而且需要知道怎樣傳授知識,知道針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
教師職業的專門化既是一種認識,更是一個奮斗過程,既是一種職業資格的認定,更是一個終身學習、不斷更新的自覺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