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姓氏
Ⅰ 姓氏大全
策[策、策、筞、䇿,讀音作cè(ㄘㄜˋ)]
一.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職業,出自周王朝時期職業策工,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
《周禮·儀禮注》記載:「策,簡也。」在史籍《蔡邕·獨斷》中也記述:「策者,簡也。其制長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長一短,兩編下附單執一札,謂之為簡。連編諸簡,乃名為策。凡書,字有多有少,一行可盡者書之於簡,數行可盡者書之於方,方所不容者乃書於策。」
古代無紙筆時,以竹簡刀刻書寫。竹簡,用竹子剖為竹片而成,長度為1~2尺,寬度為0.5~1寸,颳去竹皮,打磨光潔。單支竹片稱作「簡」,用皮繩將若干竹片串接成一排者就稱作「策」,每策一般為30~50支竹簡,官文為40支竹簡。為便於收藏,將每一策捲起來捆紮好稱為「䇿」、「策札」,後通作「束」。在策上刻寫了文字以後,就稱作「策𦘠」或「簡記」,後通稱作「書」。
在先秦時期的諸侯王室官書中,只允許用六種字體刻寫策書,即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史稱「六書」。到了東漢前期,朝廷允許用八種字體刻寫策書,即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隸書,史稱「八書」。
直到東漢和帝劉肇元興元年(公元105年),中常侍蔡倫(公元?~121年待考)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真正發明創造了造紙術以後,以竹簡為核心的「策書」方迅速退出歷史舞台,而嶄新的人類文明也以此而肇始。
春秋戰國時期,專職製作竹簡、竹策的工匠,就稱作「策工」。策工之職世代相傳,其中有後裔子孫以先祖職業稱謂為姓氏者,稱策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註:
策的古體字「䇿」、書的古體字「𦘠」顯示不出來者,請安裝方正超大漢字集庫。
第二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戰國時期官員策令師,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策令,即檢閱,周王朝時期亦稱簡令,簡稽。
在典籍《周禮·春官》中記載有:「大田之禮,簡眾也。」在《周禮·夏官》中也記載有:「大司馬簡稽鄉民。」
策令,就是代君主出行各屬地方國予以巡視監察,相當於後世的巡按史、監察御史、巡查欽差、督察專員等,並將巡視監察稽考的結果如實地書寫在策書上回報君王,因此稱策令、或簡令、簡稽。
策令之職不是常設官職,由君主不定期地指定某位正直忠誠的大夫或嫡親承擔,但由於是代天子而為,所以權力頗重。有曾為策令之臣的後裔子孫,以先祖榮耀之職為姓氏,稱策令氏、簡令氏、簡稽氏等,後多省文簡化為單姓策氏、簡氏。
第三個淵源:源於,出自,屬於以為氏。
史記·袁盎傳】盎雖家居,景帝時時使人問籌策。
第四個淵源:源於,出自,屬於以為氏。
秦漢之際陳留京陽人有策士酈食其。
第五個淵源:源於鮮卑族,出自吐伏盧即豆盧,屬於以官職稱號為氏。
據姚薇元所著《北朝胡姓考》記載,南北朝時期的鮮卑族有吐伏盧部,即豆盧氏族部落,後多改為漢姓盧氏。
在唐朝晚期文宗李昂執政時(公元827~840年在位),有唐王朝的中央勁旅神策軍都虞候(神策軍統領、正三品中尉)豆盧著,與權臣宦官勾結在一起,引發了唐王朝歷史上著名的「甘露之變」,最終導致了唐王朝的衰亡。
唐武宗即位後,權臣魚弘志乘機誅戮引發「甘露之變」的一幹人等,豆盧著的族人四散逃亡,其族人弟子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號「神策虞候」為姓氏者,分別稱為神氏、策氏、虞氏、侯氏。
二.郡望:
喀喇沁:喀喇沁旗(縣)建制始於後金皇太極天聰九年(公元1635年),原稱喀喇沁右翼旗。喀喇沁旗歷史悠久,境內有距今八千~七千五百年新石器早期的興隆窪文化,距今六千五百#六千三百年新石器中期的趙寶溝文化,距今六千~五千年新石器中晚期的紅山文化等遺址,距今四千二百年的新石器晚期、北方青銅器早期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的發現和文物出土,考古發掘出的石器、骨器、陶器、青銅器等生產生活器物證明,早在七八千年前境內的原始先民已經過著以原始農耕為主,兼營漁獵和畜牧業定居生活。進入夏王朝以來,喀喇沁旗大地先後為山戎、東胡、匈奴、烏桓、鮮、奚、契丹、漢、女真、蒙古諸民族領地。各民族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與中原有著密切聯系,活動在旗境內的先民們彎弓躍馬,指點江山,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據《詩經》《商公布玄鳥》及荀子《成相篇》載:商的先祖契及其子孫,在紫蒙之野和磔石地方生息三百餘年,紫蒙之野即今老哈河中游兩岸。戰國後期東胡族對燕國北境構成軍事威脅,燕將秦開南沙敗東胡,構築長城,沿線設置五郡,今喀喇沁旗境屬右北平郡轄。魏、晉兩朝以後,鮮宇文部東造成建牙帳於紫蒙川。唐貞觀年間,設饒東樂都督府、公漠都督府,喀喇沁旗境分屬兩府。公元916年,契丹族人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建立契丹國,後改國號為遼國。耶律·阿保機吸收漢文化,拓展韁土,創契丹大小字,興辦農牧業,成為雄居北方的強大政權。旗內耶律·琮墓葬記載耶琮為耶律家庭中一位戰功卓著的將軍,在遼史中佔有重要位置。旗內發現的遼代文物證明遼朝暑期農物業生產興旺,人民生活安定,出現了「農耕於野,工居於肆,商賈於市」的繁榮景象。金國滅遼國後,戰爭頻仍,經濟衰退,旗內石泉溝古戰場講述著金戈鐵馬、血染青山的歷史。元朝建立後,喀喇沁旗境屬上都路轄區。成吉思汗的勛臣者勒蔑(濟拉瑪)為後來遷居喀喇沁地區的兀良哈部的先祖。深山古剎龍泉寺記述在元世祖至元年間,一位姓張名智然的和尚千里迢迢從字西咸寧來到此地傳播佛教,興建寺廟。龍泉寺成為周邊地區佛事活動的中心。清朝對大部蒙古地區實行盟旗制,三年一會盟,各杞薩克旗獨立執政,由清廷直接統轄。清廷對蒙旗王公貴族封官晉爵,喀喇沁右翼旗第一代杞薩克固魯思奇布為貝勒,第三任杞薩克班達爾沙晉郡王,第八任杞薩克喇特納錫第被清廷賜封親王銜,地位顯赫。十家公主陵雖然陵寢無存,但石牌坊仍告訴人們,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一位清廷的金枝玉葉、康熙帝的第五女下嫁喀喇沁右翼旗,公主下嫁雖為清廷和親政策但也為塞外蒙旗帶來了手工業、建築業、園藝種植等技術。為穩定邊韁,清朝順治、康熙、乾隆等皇帝先後九次巡視喀喇沁地區。辛亥革命成功後,喀喇沁右旗杞薩克貢桑諾爾布組建蒙古王公聯合會並發表聲明「諸王公贊成共和,同建民國」。民國年間喀喇沁地區屬熱河省管轄,東北淪陷時期為偽熱河省轄區,抗日戰爭結束後,喀喇沁右旗建西縣聯合政府建立,1949年改為喀喇沁旗並一直沿用至今。
三.歷史名人:
策 敏:(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著名明朝大臣。
策 簡:(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著名明朝大臣。
策敏金:(生卒年待考),蒙古族,女;蒙古喀喇沁人。著名蒙古國史學家、德語翻譯家。
策敏金,是著名蒙古學者斯·策仁巴拉德布的女兒,在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上多次獲過學術獎。
策福瑞:(公元1936~2002年),蒙古族,蒙名策·烏力吉;內蒙古巴林右旗人。著名現代詩人。
策福瑞為著名蒙古族詩人,生前為內蒙古日報社主任編輯,其作品多次獲自治區「索龍嗄」獎,遺著有《策·烏力吉詩歌選》。
1964年8月,策福瑞從內蒙師院附設函授大學蒙語專業畢業,能較熟練筆譯斯拉夫蒙文。
1952~1963年,策福瑞一直從事教育工作。1964年以後一直在內蒙古日報社蒙科教文藝部工作,曾任文藝編輯、組長、副主任編輯、主任編輯,直至去世。
1957年開始文學創作,用蒙文發表七千餘行抒情、敘事、兒童詩以及短篇小說、散文,其中《祖國的心臟》、《賞百花感》、《刻在心上的藍圖》、《哦,時間》等幾十首詩選入《蒙古族現代詩歌選》和其他詩集。
策福瑞翻譯有《小朝克》、《長白山的故事》和電視劇《紅牡丹》及古今中外名人詩詞五十多首。合譯布赫詩集《詩海紀行》、長篇小說《塞原蒼鷹》、《班主任一百例》;合審《霜重色愈濃》、《可愛的故事》;合編詩歌、散文集《黨的恩情》、《草原曙光》、《智慧之窗》。
策福瑞的長詩《獵民與仙女》等四十餘首詩由翻譯家漢澤。後作有三千行敘事詩《巴日達慕哈拉山》、二千餘行敘事詩《苦戀之歌》。
策福瑞曾獲自治區文學獎和「索龍嘎」文學獎、少兒歌詞獎及中國藝術界名人作品展示會榮譽獎。傳略輯入《中國藝術界名人錄》、《中國少數民族作家辭典》、《中國少數民族專家學者詞典》、《世界文化名人辭海·華人卷》等。
Ⅱ 柘城縣洪達學校2016年班主任姓名
柘城縣洪達學校2016年班主任姓名,
可詢問學校辦公室、教務處。
你若喜歡,
便是晴天。
Ⅲ 釘釘班級群里班主任姓名怎麼改
如果你是群主的話,那麼群里的班主任姓名就可以隨便更改。
Ⅳ excel:如何根據年級,班級,在標題中顯示班主任姓名
在原來的表裡加一列年級+班級,公式=年級單元格&班級單元格
在目標單元格里加兩列,年級+班級,公式=年級單元格&班級單元格;姓名列用vlookup公式依年級+班級單元格的值引用。
Ⅳ 農安一中今年畢業班各班班主任姓名
農安一中三年九班張迪女友是誰啊,,,我想知道,,,十分懸賞 2012-5-24 18:00 提問者: zhangdidi1996 |專 這是在問你自己的屬事嗎?zhangdidi1996。孩子想出名也別這樣啊!
Ⅵ 百家姓中有姓班的嗎
有啊 我們學校的主任就性班 我們都叫班主任
Ⅶ 我的小學班主任的姓名
馬麗靜 ...李明珠 ,孫聯平 ,章彩琴 ...趙麗·張春秋 ...偶怎麼知道,我又不認識你 ...我知道 是周傑倫 要不就是林俊傑 劉謙 ...動畫片 .....
Ⅷ 永順二中班主任姓名
一般學校老師的個人信息不會在網上公布除非是很有名的老師。如果你真想知道這個老師的個人信息你可以問下學校的領導。
Ⅸ 為什麼管(姓氏+)老師稱作(姓氏+)總。(比如說一個姓安的老師/班主任,學生都稱他『安總』)
這種稱呼多發生在工作上……
學校出現這種情況在我們這邊是比較少見的,多稱呼老師為「老+姓氏」
其實這是一種比較親昵的叫法,代表了學生對老師的認同
望採納
Ⅹ 有哪些很特別的姓氏
特別的姓氏:
1、死姓:死姓也是姓氏的一種,死姓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跋部氏部族,屬於以部族名稱漢化為氏。是一個非常古老鮮卑族姓氏,主要分布於中國西北部,是由北魏時期少數民族的四字復姓發展而來,目前人數呈現減少趨勢,所以一般在日常生活中很難遇到。
2、畜姓:在《姓考》中說到,古代有畜國,周朝那裡稱邢侯邑,後來又歸入晉國的領地。《左傳》中記載楚雍子逃到晉國,晉國國王將畜地賜封給他,楚雍子的後代便以畜為姓。這一姓氏起名字比較困難,一不小心就很尷尬。
6、姓姓: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蔡國貴族,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早期主要生活在河南上蔡一帶,漢唐之際向東發展,在山東形成郡姓望族,以臨淄郡為郡望。如今在浙江上虞、山西大同、河北蔚縣等地有少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