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常規
xx學校教學常規管理細則
為了規范完善學校教學管理工作,切實抓好教學常規,使教學常規管理更加科學化,創建統一、和諧、奮進的教學環境,促進我校教學改革健康深入地開展,讓全體教師不斷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現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制訂《xx學校教學常規管理細則》,望全體教師認真執行。
一、計劃
開學初教師根據本人所任教的學科按年級、分學科通讀全冊教材,明確指導思想,分析學生現狀,把握知識系統和結構,明確教學目標,分析教學重點難點,通盤考慮解決重點難點的策略,寫好教學工作計劃,安排學期教學進度。根據教學計劃制訂的優劣實行一次性等級量化計分,分A、B、C、三個等級,具體等級分值為:A級90——100分,B級80——90分,C級80分以下。無計劃得零分。
二、備課
根據我校教師人數少,不存在平行班,無法實現集體備課的現狀,本學期開始允許教師採用共享資源備課的方式。
(一)具體步驟為:
1、鑽研教材。教師要充分理解把握駕馭教材,深入淺出,結合實際,選擇教法,確定教學結構和教具使用,設計作業,並要充分考慮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2、通過網路資源下載與本學科有關的教案或提取現成的教學資源認真通讀。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基礎、知識缺漏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
3、個人修改補充、完善教案。
(1)教學目標明確,體現課程標准要求三維目標即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
(2)准確把握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點。
(3)教學方法要講究技巧,體現巧、妙、趣、活、新。
(4)教學過程要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有利於學生有效地學習知識,有利於啟迪和開闊學生思維、發展潛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5)板書設計要簡明扼要,形式靈活,有針對性。
(6)備課要及時,書寫工整,用字規范,可適當超前備課。杜絕「不備而上」、「先備後補」的不良現象。
(二)備課檢查標准(百分制)
1、備課數量、項目(20分)
備課課時應與所教課時相吻合或數量超前,教學反思每月至少有4篇,
學案例每月至少有1篇,數量充足即得20分。備課數量、教後反思、案例每少一篇減2分,。該項得分減完為止。
2、備課質量等級(80分)
(1)教學反思應體現實在性、思考性、有建議。共30分,A、B、C三個等級。具體等級分值為A級25—30分,B級20—25分,C級20分以下。
(2)教學案例有案例描述詳細、教後反思深入。共30分,A、B、C三個等級。具體等級分值為A級25—30分,B級20—25分,C級20分以下。
(3)教學設計。採用共享資源式備課重在檢查個人修改補充、完善教案的過程。要求簡單記錄採納他人教案的原因詳細記錄修改補充完善教案的過程。採用個人獨立備課重在檢查課時的設計是否有重點、有特色。共20分,A、B、C三個等級。具體等級分值為A級15—20分,B級10—15分,C級10分以下。
3、無備課不得分。
三、上課
按照《xx學校教師上課要求》的各項規定認真執行,學校將隨行聽課的方式督促教師的教學行為。
四、作業
1、作業布置:
(1) 作業布置 要根據教學要求、教材內容,要緊扣教學重點,份量適量。
(2)作業形式要靈活多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既有利於基礎知識的鞏固、基本能力的培養,又要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3)根據學校特色辦學的要求,每天由班主任按時布置書法作業。
2、作業要求:
(1) 對學生作業要嚴格要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作業的習慣
(2)學生作業馬虎潦草或不及時完成者,認真分析原因,耐心教育、指導。
3、作業批改:
(1) 教師用認真、及時,紅筆批改學生作業,提倡使用激勵性、啟發性、指導性批語,關注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適當做好批改記錄。
(2)做好作業批改記錄,有針對性,講究實效,及時反饋。
(3)作文每次可精批三分之一 , 略批三分之二,
(4)語文積累、日記、課外練筆、讀書筆記可適當指導學生互改互評。
4、作業批改檢查。每月隨機抽查班級10%學生的作業本進行檢查。學生書寫質量(30分)、批改質量(50分)、錯題糾正情況(20分)、共100分,分A、B、C三個等級。具體等級分值為A級90—100分,B級80—90分,C級80分以下。
5、作文的批改可採取精比、粗批相結合的辦法,其精批篇數一學期不少於6篇。粗批必須要批改某個重點局部(學生錯字要批改),純屬只批「閱」字,或只簽日期的為無效批改。精批指全篇均有眉批,最後有尾批。對作文批改不及時或不批改,以及一學期作文篇數(八篇)未達標的教師,視為批改不合格。
6、作文批改要有規范的符號,評語字跡要端正,內容簡明扼要,評定等級要公正合理。
五、輔導
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抓好培優補弱工作,對優等生要正確引導,發展特長,對學困生要滿腔熱情,耐心輔導,指導學法,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以利於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但不得佔用活動時間和休息時間上課。
1、各科老師要制訂好特長生培養計劃。
2、 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要建立學習檔案,分析原因、制定對策,抓好落實
3、取得家長的配合,向家長介紹正確的教育方法和輔導方法,取得家庭的幫助,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
4、每次輔導要做好輔導記錄。
六、聽評課
每學期聽評課至少15篇,要求能認真、詳細記錄聽課過程,並能反思他人的教學行為。
『貳』 教學常規包括什麼內容呢
教學常規包括制定計劃、備課、上課、作業批改、指導實驗、輔導、課外活動、學業考核與評價、校本教研。
1、教學計劃主要包括學校教學工作計劃、教研組工作計劃、備課組工作計劃、個人教學計劃等。
(1)學校教學工作計劃應以學校的教學目標為依據,協調、協調,對各年級、各學科的教學提出明確的要求和相應的檢查措施,並以具體安排主要教學工作為依據。供教研組和教師制定教學工作計劃。
(2)教研組(備課組)工作計劃應根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和學科特點,對本學期的教學研究工作做出具體安排。經全體教師討論同意後,於開學後一周內報教學辦公室審核備案。
(3)個別教學計劃由每位教師制定,在開學後一周內完成。各班教師要充分理解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的總體精神,熟悉課程標准,明確學科和學期的總體教學任務,明確各章在教材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在各章中,充分估計完成教學任務可能遇到的情況。
(4)以上計劃是分學期制定的。計劃編制完成後,列印兩份,一份交學校教務處存檔,一份交計劃員保管。學校應採取有效措施,定期檢查計劃執行情況,確保計劃到位。學期結束時,責任部門和學科教師應及時比較計劃,反思教學實踐,並寫出書面總結。
2、備課是上好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必須堅持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相結合,堅決禁止不備課進課堂的現象出現。
3、教師上課的基本要求:
(1)嚴格按照課表上課。未經教務處同意,不得隨意轉課,更不得隨意曠課。上課不能遲到早退。他們不能中途離開教室。
(2)上課鈴響時,教師應站在教室門口,觀看學生備課。同時,統計學生人數,找出學生缺席的情況。對異常曠課的學生,要及時向學校教務處報告。師生在上課開始和結束時,應當互相問候,互相敬禮。
(3)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應與教學目標緊密聯系。教學活動應面向所有學生。對於學習基礎不同的學生,在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中應體現不同層次的要求,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
(4)堅持探究式、合作式、討論式教學,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教學效果。對學生的學習活動要及時給予反饋和補償,努力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到不同的教學目標,通過教學活動獲得成功感,最大限度地減少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不足。S.
(5)課堂實踐設計應具有典型性和精確性,有利於提高學生對主要知識的運用水平。它不僅要防止海基練習的戰術,更要盲目地練習,而且要防止教師安排海基練習,缺乏學生的獨立實踐和實踐經驗,才能真正做到簡明扼要。
(6)教師在課堂上要講普通話,語言要精煉、准確、生動、鼓舞人心、引人入勝,聲音要響亮;黑板書寫要清晰,布局和結構要合理,能反映講課的重點,字跡要工整、得體用詞規范,排版正確。
教師要文明、友好、自然、大方、衣著得體,不要穿透明的衣服,吊帶裙、臍帶衣、短褲、背心、拖鞋進教室,不要濃妝,不要在教室吸煙。體育教師上課時必須穿運動服和運動鞋。嚴禁酒後上課。上課時必須關閉手機。
(7)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嚴禁體罰、變相體罰和侮辱學生。老師不允許在課堂上把學生趕出教室。同時,要嚴格要求學生遵守課堂規則。如果課堂出現問題不能及時處理,教師應負責後處理。
(8)注意教學衛生,糾正學生的坐、寫姿勢。班主任負責監督學生做好眼保健操。
(9)課堂教學應包括活動課。課程和教學內容的選擇應符合當地實際,相對穩定,形成特色。活動形式要靈活多樣,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做的原則。
(10)檢查教師課堂狀況是學校教學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每學期,學校必須有詳細的聽力計劃和課堂教學檢查評估計劃,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相關的檢查形式包括:參加課堂檢查的學校領導;由教學辦公室進行定期普查或抽查;由教學辦公室詳細登記課堂日誌、每周檢查和核實課堂日誌;由教學辦公室有目的地集中授課;學校組織的興研組、學生座談會、問卷調查等。
4、布置和檢查作業是課堂教學的繼續,是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和教師反饋教學信息、改進教學的重要手段。
5、理科教學中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開拓視野,樹立科學研究觀的重要手段,是教學工作不可缺少的環節。
6、輔導要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既要課內輔導,又要課外輔導,既要集體輔導,又要個別輔導。
7、課外活動包括:學科興趣小組活動、競賽培訓、科技活動、文體活動等。
8、加強考試管理。各年級組應由教導處安排組織統一考試。各學科平時考核,可由備課組長或教研組長負責,隨堂組織小考,杜絕隨意性的考試。
9、校本教研,就是為了改進學校的教育教學,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依託學校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特色進行的教育教學研究。
『叄』 教學常規包括哪些
教學五大常規包括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輔導、學業考核,是教師教學的常規工作,教學五環節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的一切工作必須服從和服務於教學這一中心,體現這一中心工作的兩個主要方面是認真抓好教學常規管理和深入開展教學研究。
教學常規是教學規律的體現,是對教學過程的最基本要求,為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常規細則。
(3)小學教師常規擴展閱讀:
教學計劃主要包括學校教學工作計劃、教研組工作計劃、備課組工作計劃、個人教學計劃等。
1、學校教學工作計劃要依據學校教學工作目標,統籌協調,對各年級、各學科教學提出明確的要求和相應的檢查措施,對各項主要教學工作作出具體安排,作為各教研組和任課教師制定教學工作計劃的依據。
2、教研組(備課組)教學工作計劃應依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結合本學科特點,對本學期各項教研工作作出具體安排,經全組教師討論通過後,於開學後一周內交教導處審定存檔。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為計劃執行的具體負責人。
3、個人教學計劃由各任課教師制定,在開學後一周內完成。各任課教師在制訂計劃時要充分理解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的總體精神,熟悉課程標准,明確本學科、本學期總的教學任務。
明確教材各章節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以及各章節之間的相互聯系,充分估計到完成教學任務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擬定教學進度,提出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和改進措施。
4、以上各項計劃分學期制定,計劃制定後,列印一式兩份,一份交學校教導處存檔,一份由計劃執行人保存。學校應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對計劃實施情況進行定期檢查,確保計劃落實到位。學期結束時各責任部門和學科教師應及時對照計劃,結合教學實際,進行反思,並寫出書面總結。
『肆』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常規要求
1、上課前必須認真、充分備課,至少超前三課時備課。
2、教案書寫一般內容:
(1)教學目標(全面、准確、可操作、可檢測);
(2)教學重點、難點(從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兩方面確定);
(3)教學准備(教具、學具、搜集資料等等);
(4)教學過程(鎖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注重教法選擇及學法指導);
(5)板書設計(簡明准確,富有創意);
(6)課堂或課後練習(有針對性、層次性、典型性);
(7)教學反思(每單元至少一篇)。
3、備課類型包括識字課(低年級)、閱讀課、習作(寫話)課、口語交際課、語文綜合性學習等。教案應分單元按課文、按課時撰寫,課時數以教學參考用書相關規定為參照。教案設計以個人鑽研為主,提倡集體超前備課,提倡按單元整體備課。
4、認真學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認真通讀教材,熟悉任教年級、上下銜接年級的教材以及學生語文學習的情況。認真鑽研教材,明確教材編排特點,理解教材編排意圖,准確地把握每單元教材的特點。要以「課程標准」為指導,以學定教,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5、要做到六備、六結合。
一備《語文課程標准》;二備教材(教師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與編者對話);三備學生(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結構、學習需要、學習方法和習慣等);四備教學資源(教材背景資料,生活體驗等與實現教學目標相關的所有信息);五備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教法和學法;六備作業設計、學具、教具(要體現個人特色及課型特點)。
六結合是指課程標准與教材相結合;知識與能力相結合;主導和主體相結合;教法與學法相結合;預設與生成相結合;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
6、提倡電子備課、多媒體教學。要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激發興趣,變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提高教學效益。
(4)小學教師常規擴展閱讀:
教學基本功:
1、教師要具備扎實的學科知識和良好的專業素養。
2、教態親切、自然。
3、能靈活處理教學過程中的突發事件。
教師應培養學生逐步做到:
1、上課鈴響,保持安靜。坐姿端正,注意力集中。
2、積極思考,主動交流,認真傾聽他人意見。
3、大膽質疑、勇於求異、敢於創新。
4、講普通話,吐詞清楚,聲音宏亮。
5、能就不理解的內容向人請教。
網路-小學教師
『伍』 小學班主任的常規工作有哪些
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管理班級的組織紀律。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規范專學生日屬常管理工作。 定時召開班會,針對班級實際情況加強教育。
具體工作如下:
1. 全面了解班級內每一個學生,深入分析學生思想、心理、學習、生活狀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人格。採取多種方式與學生溝通,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2. 認真做好班級的日常管理工作,維護班級良好秩序,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責任意識和集體榮譽感,營造民主和諧、團結互助、健康向上的集體氛圍。指導班委會和團隊工作。
3. 組織、指導開展班會、團隊會(日)、文體娛樂、社會實踐、春(秋)游等形式多樣的班級活動,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4. 組織做好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指導學生認真記載成長記錄,實事求是地評定學生操行,向學校提出獎懲建議。
5. 經常與任課教師和其他教職員工溝通,主動與學生家長、學生所在社區聯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