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老師
A. 可不可以把《明朝那些事兒》朱由校。朱由檢 劉紀同老師的MP3版發給我一下。感謝
假的,沒有13篇
B. 古代皇帝的生理啟蒙老師有什麼下場
我們都知道,成天陪在皇帝身邊的就是太監和宮女,除此之外就是後宮的嬪妃及前朝的大臣。皇帝還是太子的時候,也沒娶妻,因此,能傳授生理知識的就剩宮女了。宮里的宮女分工不同,能當上皇帝的生路啟蒙老師,那可是相當榮幸的事。但想當上皇帝的生理啟蒙老師並非易事,不僅要長相美貌,還得討皇帝開心,了解皇帝的生活習慣。
這些宮女年紀都比皇帝大許多,因此這樣的現象也時常導致皇帝有戀母情結,對她們無比以來。作為皇帝的老師,教完皇帝之後,幸運一點的被皇帝看上封為後宮嬪妃。沒這個命的依舊與皇帝是主僕關系,會被分派到宮里的其他部門繼續工作,而不幸的那就比較慘了,丟了性命還會牽連家人,皇帝動怒株連九族那可是倒了大霉。因此,總的來說皇帝的老師也不是那麼好做的。
在一個男權時代,女人往往被當成工具在使用,有用了就留被留下,沒用了就會被拋棄奪走殺死。古代皇帝的老師雖然比其他宮女地位要高一些,但因出生不高,最終的結局也不會好到哪裡去,由此看來,我們能生活在一個男女平等的時代,真是萬幸!
C. 如何評價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人送外號「木匠皇帝」,在位七年寵信宦官魏忠賢,致使魏忠賢權傾朝野,製造了「乙丑詔獄」、「丙寅詔獄」等事件迫害忠良,弄得明朝官場烏煙瘴氣。1627年,年僅23歲朱由校落水生病後服用「仙葯」身亡,留給弟弟崇禎皇帝朱由檢一個破敗的江山。實際上朱由校就是個可憐人,因為家庭原因成了「文盲」,卻被放到了皇帝的寶座上,只能說命運弄人。明熹宗朱由校是個好哥哥、好木匠,就不是個好皇帝。
朱由校16歲登基,23歲去世,既沒有能力,也沒有那種擔當去挽救風雨飄搖中的大明江山,只能沉迷於木匠活中自娛自樂。朱由校一生最大的悲哀就是出生於皇家,受到爺爺和爸爸斗爭的牽連沒受到正規的教育,在沒有任何准備的情況下就接受了江山社稷,讓不合適的人坐在不合適的位置上,可能是封建皇權社會經常會遇到的悲劇吧!
D. 歷史上兢兢業業的老師,很敬業的好老師,有代表性的,謝謝!
孫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繩,號愷陽,北直隸保定高陽(今河北)人。明末軍事戰略家。曾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而後替代王在晉為薊遼督師,修築寧錦二百里防線,統領軍隊十一萬,功勛卓著,遭到魏忠賢的妒忌,辭官回鄉。皇太極包圍京都時,朱由檢急召孫承宗,運籌帷幄將清軍擊退。但不久之後孫承宗又遭到朝中大臣彈劾,孫承宗再次辭官回鄉,在家高陽縣住七年。崇禎十一年,清軍大舉進攻,孫承宗領家人守衛高陽,一家人全部戰死。生前官至兵部尚書、太傅等,南明福王追贈太師,謚文忠。著有詩集《高陽集》,軍事著作《車營扣答合編》。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孫承宗以左庶子充當日講官。朱由校每天聽孫承宗講課,感覺自己受到了啟發,於是特別關照孫承宗。能夠天啟每次不直呼其名,稱「吾師」。在天啟年間是魏忠賢不敢得罪的少數人物。
E. 明末將領孫成中天啟皇帝的老師
看不懂你想問什麼。
但是天啟皇帝就是明熹宗朱由校,天啟是他的年號。
「孫成中」應該說的是孫承宗,明末著名軍事家。是朱由校的老師。
F. 朱由校平時最愛好什麼
明熹宗朱由校不愛江山愛做木匠,他平時最愛做木工活。朱由校師傅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木匠師傅(名氣大約僅次於魯班),他的木製品絕對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珍品。
G. 作為著名的「木匠帝王」,明熹宗朱由校的木工活水平究竟如何
朱由校對於木工本就有著濃厚的興趣,更是參與主持了皇極殿(太和殿)、中極殿(中和殿)、建極殿(保和殿)的重修工作,在修建的宮殿中一待就是一整天,雖然朱由校的木工水平被民間有所誇大,但是朱由校的木工水平還是相當不錯的。
保和殿
朱由校不止是製作模型、手用器具等,在天啟(明熹宗的年號)五年,更是主持修建了現在的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座大殿的重建工作,在大殿重建期間他更是親自到現場監工,甚至於一待就是一整天,直到天啟七年這三座宮殿全部完工為止。
雖然朱由校並沒有留下太多的木工作品,但現存的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也能夠用來證明朱由校的木工水平絕非民間所吹噓,而是有真材實料的木匠帝王。
H. 天啟皇帝朱由校的幾個皇子都幼年早逝而最後傳位給弟弟崇禎皇帝
天啟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比較獨特的一位皇帝,十五歲繼位,當了七年皇帝駕鶴西去。享年二十三(虛歲)。
天啟如果不做皇帝,或許在中國手藝人裡面將會名留青史,傑出的木匠師傅。它雖然不打理朝政,但朝政卻並沒有像崇禎朝那樣糜爛不堪,因為孫承宗是他的老師,終其一生都對孫承宗深信不疑,甚至有一次魏忠賢讒言孫承宗,天啟實在忍不住了,怒斥魏忠賢,說再誣告孫老師小心人頭不保。而朝政雖然由魏忠賢把持,但朝廷畢竟有個所謂的帶頭人,大家都聽魏忠賢的,雖然有些不情願。
但崇禎朝十七年間,內閣換了五十多個,朝廷根本誰都不聽誰,而崇禎性急剛愎,更加導致內外交困。
關於天啟的子嗣,可能他自己真的沒有注意為什麼夭折,所以就....在一次落水生病久治不好服用仙丹後自覺命不久,只好兄終弟及了,拉著崇禎的手就說「來,吾弟當為堯舜」。
明朝雖然時有太監專權,但較之唐代漢代已經大為不同,漢唐時候,太監專權往往享有了廢立之權,而明代不一樣,明代太監的權力都是皇帝給的,只要皇帝想殺他立馬就能殺掉。說白了,太監只是代皇帝做壞事,皇帝想換個狗腿子是隨時的事,壓根威脅不到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