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包
A. 教師隊伍教師包括
①教師學歷結構;
②教師學科結構;
③教師學科結構;
④教師職稱結構;
⑤生師比狀況;
⑥繼續教育情況。
近幾年來,盡管各種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優化農村師資力量的政策出台,教育發展不平衡仍十分嚴重,已逐漸成為黨中央、各級政府以及社會各界人士所關注的話題,而農村教師素質已成為教育發展的「瓶頸」。
「1」關於農村師資的新聞報道如下:
半月談的《被勸退"差生"人生陷入無邊黑暗 勸退玷污師德》,大河網的《放肆師德,絕不寬容》和中新網的《教唆孩子打孩子 師德何在?》都反映出當今社會教師師德的淪喪。
廣州日報的《與公辦教師待遇差距甚遠 民辦教師前無出路後無退路》,
「2」農村師資的存在的問題和現狀如下:
①農村教師待遇較低,缺乏良好的教學環境和缺乏上級有關部門的重視,導致高學歷的畢業生不願意到農村教學。
②大多數教師為大專及以下學歷,本科學歷的老師極為缺乏。
③學科性結構不合理,部分學科尤其是英語專業性教師隊伍缺乏。
④現代化教育手段使用不足,一些年長的老師由於從未使用過現代技能訓練,根本無法使用;年輕教師由於升學壓力和周邊環境等影響,也較少使用多媒體等工具。
⑤教育方法落後,絕大部分老師使用填鴨式教學方法,不注重學生的全免個性發展和思想道德教育;極少開展課外活動。
⑥ 受地方文化和文化水平的影響,有些老師用方言在開會時發言講話
B. 鄉村教師包括哪些教師
中央深改領導小組審議通過《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提出要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計劃提出了具體的實現方式,例如,拓展鄉村教師補充渠道、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統一城鄉教職工編制標准、職稱(職務)評聘向鄉村學校傾斜、推動城市優秀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全面提升鄉村教師能力素質、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等舉措。
據資料顯示,目前我國鄉村中小學生有4000多萬,讓他們獲取知識、不斷成長的是280多萬鄉村中小學教師。他們的工作崗位既包括鄉鎮中心學校,也有大量偏遠的村小、教學點。但是這個龐大的職業群體,沒有得到社會應有的尊重和重視。收入少、地位低、工作條件艱苦,是這個職業的群體特徵。
近些年關於加強農村教育、提高農村教師收入的文件也下發了許多,但自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的大規模農村撤點並校,以促進城鎮化發展的經濟導向,農村教育的衰落和優秀農村教師的流失、短缺,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可以說加劇的趨勢一直沒能被扼制。
隨著計劃生育國策實行30多年,有些農村也出現少子化現象。孩子少了,農民對教育自然越來越重視。農村教師師資水平的整體下降,反過來加劇了農村的空心化。在一些地區,農村缺少教師,而在一些地方,農村教師老齡化嚴重,都是這一職業群體缺乏吸引力的表現。
教育部2010年教師節前公布了全國中小學教師人數,其中農村教師472.95萬人。而今年春節前,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公布的數據則是280多萬農村中小學教師。這其中當然有農村學校減少的客觀因素,但是由於職業吸引力不強,教師流失也是重要因素,特別是一些優秀教師選擇離開,對鄉村教育是一種釜底抽薪的打擊。
也有研究者曾對全國11個省23個區縣185所中小學5900名教師展開過調研,結果發現,相比於「承認與尊重」(23.4%)、「職業晉升機會」(22.1%)和「子女教育」(19.7%)等其他因素而言,鄉村教師群體最在意的因素是「工資水平」,比例高達74.2%。
其實,在大量鄉村教師中,有許多有教育理想和理念的好教師,他們根植於土地,希望用知識和墨香點燃農家子弟的夢想,但是他們被囿於現實的困境中。有學者將其歸納為「幹得好」與「無發展」的矛盾。研究者發現,以村小教師為代表的鄉村教師獲得高級職稱的平均年限比城市教師晚五六年,「幹得好」卻「無發展」,不能堅守就會離開,而無法離開的那批人,在農村心態消極。有些家庭生活困難的教師,業余或者部分工作時間從事其他體力勞動。
此次《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提出的十條具體措施,直指現存問題,而設定的「多措並舉,定向施策,精準發力」路徑原則更是符合事實需求。筆者認為還應該關注幾個問題。首先是不能切斷鄉村教師的發展,不光能留得下,還應該出得去進得來,可上可下。讓一些有理想有信念的農村教師成為鄉村知識分子,讓他們所供職的學校成為鄉村的精神高地。而對那些不適合教育崗位的教師,打開大門,讓他們重新選擇。
其實,鄉村不僅有一批教育堅守者,還有一批志願者,他們自願到鄉村去進行教育實踐。把傳播知識當成是自己理想,對工作不計報酬,不辭辛苦。這其中既有剛剛走出校門的學生,也有在城市工作幾十年退休後的教師,他們用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讓農村的教育試點生動別樣。
此外,各地教育部門這些年進行的各種鄉村教師培訓不可謂不多,每到假期,總有各地教師到大城市參觀學習。但是,許多培訓只有校級領導有資格,而且反復疊加,普通教師少有機會。而且,對這種走出來的培訓效果要重新評估。單純講座和講課的形式,也讓農村教師感覺是坐而論道。有時鄉村、城市反差巨大,培訓反而成了農村教師脫離鄉村的促進劑,或者產生「永遠無法改變,可以無所作為」的反作用力。如何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師培訓,還需共同探討。
近幾年,各地涌現出一批基層自發產生的教育實驗,還有一批活躍的教育NGO,他們的成功實踐可以看到,因地制宜,把培訓送到鄉村、送到教師工作的場景中去的培訓經驗,更加符合實際。
2012年9月,國務院下發了《關於規范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的意見》大規模的撤點並校被叫停,小規模學校在各地保留下來或者被恢復,近兩年各地小規模學校、教學點,甚至是復試教學重新登上歷史舞台。在一個以農耕文化為根基發展起來的大國,在經濟高速奔跑多年之後,重新深思鄉村教育的價值意義重大,此時,農村教師在鄉村實現教育理想恰逢其時。
C. 教育機構如何對新教師進行包裝
教培行業的老師流動性還是挺高的。當老師有名氣之後通常會選擇單干創業或者有其它外快,因為他可以不依賴於平台,有名氣的老師本身就自帶流量。但是對於新來的教師而言,我們該如何對他進行包裝。
一、教學培訓
老師教學能力始終是核心,如果能力不過關,包裝再好,也是容易被看穿。北京有個機構,曾經在大專里招了一批大專生,然後送去某基地進行集訓。
教學能力的提升是首位。
四、花錢做推廣
對於特別優異的新老師,可以花些錢幫他做推廣。比如從形象上進行重新塑造。對於某些特定區域,可以在當地的官方網站上只推薦一位老師,亦或是可以在當地開辦展會,線下沙龍,一步步幫他擴大名氣。
不過現在也有很多網路平台是可以幫助老師開課,提高知名度的。
歡迎來微信公號:遊山玩水90後,一起探討。
D. 政府要求教師包戶合法嗎 今年縣里下文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包戶,每人四戶,幫助老百姓脫貧,並且把我們的
救急不救窮,你一個老師有多大能耐,幫人家脫貧致富。你們的鎮政府真是扯淡……,建議找個記者聊一聊,前提是不要暴露自己
E. 想給孩子的老師包個紅包,該包多少合適呢
發紅包這樣的事情還是要謹慎一點,如果要是對教師表示感謝,小恩小惠還將就專說的過去,但屬老師是為人民服務的,關於發紅包切忌不要發太多。
不過建議家長讓孩子們用這些金額去置辦一些手工小禮物送給老師,反而更有新意。 如果想送現金紅包的話,那麼建議是不要這樣做。因為其實很多時候,教師對於紅包都是驚嚇大於驚喜。
最好還是送一些非現金形式的、不要太昂貴的禮物,最重要的是感謝老師的那份心意,人情還是需要的。
教育部曾於2014年7月發布《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行為的規定》,設立6條「紅線」,其中包括嚴禁教師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學生及家長贈送的禮品禮金、有價證券和支付憑證等財物。
公立學校具有行政職務的老師收受禮金,數額達到5000元以上,可能會觸犯受賄罪;不具有行政職務的老師收受禮金,金額達到一定數額,可能涉及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F. 給孩子老師包多少紅包合適
不建議給老師紅包,助長了不正之風。
G. 華圖教師包過班和普通班有什麼區別
華圖教師包過的應該是,如果你成功成為了教師,就會退費,如果你沒有成功,就不會退費。買普通的班,應該就是不管你有沒有上岸就不會退。
H. 教師包班制和科任制有哪些不同
教師包班制和科任制的區別
區別一
1、包班制:一個教師統攬本班一切教學任務和教學時間里學生的一切活動。
2、科任制:只要處理本科目上課期間的學生教學任務、突發事件。其它科目教師教學期間所發生的一切事件和你沒關系
區別二
1、包班制:班級人數比較少。按照國際上「包班教學」的通行標准,一般由2至3名小學教師包下一個班級所有課程的教學任務,每個班設置為20人左右的「小班教學」。
2、科任制:班級人數比較多,一般30-50人。一名教師一般負責2-3個班某一科目的教學任務,大概要負責100名學生的教學任務。
區別三
1、包班制:對於老師的知識結構要求很高,老師一定要全科。
2、科任制:教師只需熟悉某一科目的知識結構。
(8)教師包擴展閱讀:
包班制」不光是教師要「跨科」教,連一堂課上也要「跨科」———語文和美術一起學、學音樂的同時認數字,傳統的科目限制被完全打破。學科壁壘被解散,多學科教學融合,如語文、品德與生活、美術由一位教師教學;數學、英語由另一位教師擔任,這些老師集中辦公、集中備課以便溝通。
這一改革,主要是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心智特點而進行的課程設計。因為,低齡學生心智發育程度有限,過早分科學習容易造成偏科陋習,不利於形成理想的知識結構。
中國知網-深圳試點小學「包班制」
I. 教師包養二奶違反了哪條規定
構不成重婚,目前是民不告,官不舉,不受刑事處罰,也不受治安管理條例。不是當事人,你還真管不著。
如果是黨員,會受黨章處罰,不是黨員,只能說違反了師德。但問題是如果他的二奶不認,你也證明不了的。
J.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小學教師包含以下哪些
《中華人民復共和國教師製法》中小學教師包括:
1.幼兒園、特殊教育機構教師。
2.普通中小學教師。
3.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機構教師。
4.職業中學以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