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評價制度
一、評價目的和原則
一目的
用新的教育評價理念,建立符合素質教育思想的,有利於發揮教師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多元的發展性教師評價體系,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激勵、反思等促進評價主客體發展的功能,幫助全體教師不斷提升職業道德和專業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原則
1、發展性原則,必須關注教師發展的要求,將教師的參與、變化和發展過程作為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使評價過程成為全體教師主動、終身發展提高的過程。也成為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過程。
2、全面性原則,既重視教師業務水平的發展,也重視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提高,既要評估教師的工作業績,又要重視教師的工作過程;既要體現教師的群體協作,共性發展,又要尊重教師的工作環境和個體差異。( 散文閱讀:www.sanwen.net )
3、多元性原則,評價主體要多元化,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建立以教師自評為准,學校領導、同事、家長、學生共同參與,多向溝通的教師評價機制;評價方法,途徑多樣化,建立以校為本,以教研為基礎的教師崗位工作評價方式,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不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教師的唯一標准。
4、可行性原則,既體現評價目標的共性要求,又考慮到地域環境和學校條件的差異,探索利於教師自評和他評的評價方法。
二、評價內容
1、職業道德。志存高遠,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嚴謹篤學,與時俱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積極上進,樂於奉獻;公正、誠懇、具有健康心態和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
2、了解和尊重學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評價學生;尊重學生,關注個體差異,鼓勵全體學生充分參與學習,形成相互激勵、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贏得學生信任和尊敬。
3、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能依據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確定教學目標,積極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選擇利用校內外學習資源,設計教學方案,使之適合於學生的經驗、興趣、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和其他能力;善於與學生共同創造學習環境,為學習提供討論、質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創新與實踐。
4、交流與反思。積極、主動與學生、家長、同事、學校領導進行交流和溝通,能對自己的教育觀念、教學行為進行反思,並制定改進計劃。求真務實,恿於創新,嚴謹自律,熱愛學習。
三、評價方式和途徑
一教師自評(權重佔60%)
應用自評量表、數學反思日記、階段性工作總結、個案分析或成長記錄等自我反思方式,與可比對象比較,調查問卷,調查交流或問題診斷等分析他人對自己評價的方式進行。要求能經常地反思,自覺地認識自己的優勢與不足、給學生的形成性評價對學生全面發展的作用如何,客觀地分析別人的評價意見,確定自我發展目標,實際可持續性發展。
二同事互評(權重佔10%)
應用教學人案分析和研討、說課、聽課與評課、述職測評或展示成長記錄等交流方式,調查問卷或互評量表等調查方式進行,要求建立教師教學個案研究制度,以教研組或年段為單位進行互評,互評應持真誠態度,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形成團結氛圍,促進共同成長。
三領導評價(權重佔10%)
應用面談、座談會、評課或教師述職等交流方式,日常觀察、常規檢查記錄或教師成長記錄等調查方式進行,要求領導評價時要實事求是,注意營造和諧、民主的氛圍,關注教師個體差異和工作特點,體現人關懷,注重發現教師的閃光點和進步,幫助教師樹立自信心,實現自我發展。
四學生評價(權重佔10%)
應用問卷調查、學生作業、學生素質測查或個別徵求意見等調查方式,座談會、校長接待日、校長信箱、師生對話等交流方式進行。要求評價前應讓學生了解評價目的、內容、過程、程序適合學生年齡特徵的評價工具,要信任學生,鼓勵學生講真話、實話,適當顧及學生對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不同接納程度,以大多數學生的意見為准。
五家長評價(權重佔10%)
應用調查問卷等調查方式,家長開放周、座談會、校長接待日、校長信箱和熱線等交流方式進行。要求評價前要適當進行培訓,讓家長了解評價目的、內容、過程、程序以及工具等,針對家長的城鄉地域、文化素質等差異,設計相應的評議工具,要信任家長,要正確引導家長客觀、動態地評價教師,鼓勵家長講真話、實話,適當顧及家長對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不同接納程度,有分析地看待評價結果。
㈡ 小學教師考評制度
一依法執教。(15分)
1、傳播、散布損害國家主權、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及公德的言論,每次扣15分,情節嚴重,一票否決;
2、有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方針、政策的言行和違背職業道德並造成後果的,扣15分,情節嚴重,一票否決;
3、傳播宗教和宣傳封建迷信等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視情節扣5—15分,情節嚴重,一票否決;
4、宣揚歪理邪說,參與邪教活動,視情節扣5—15分,情節嚴重,一票否決;
5、每學期抄、撰寫3000字以上的政治理論學習筆記、每學期至少撰寫一篇以上心得體會或理論文章。政治理論學習筆記字數不足的扣10分,沒有學習心得或理論文章扣5分;
6、不參加集體政治理論學習的,每一次扣3分。
二愛崗敬業(15分)
1、在職教師利用職務之便從事有償家教,視情節扣5—15分,情節嚴重,一票否決;
2、組織、動員、強迫自己的教育對象參加本人、他人或社會力量等舉辦的補習班或託管班,視情節扣5—15分,情節嚴重,一票否決;
3、敬業意識差,工作責任心不強。曠工一天扣15分,曠課一節扣5分;
4、有事有病不履行請假手續,按曠工論處,請假超過規定天數的,每天扣5分;
5、教師職責履行不到位,課堂教學不規范,完不成教學任務,學生反映較大的,視其情節扣5-10分;
6、沒有及時完成常規工作的,視情節扣5—15分。
三關愛學生(20分)
1、粗言對待學生,辱罵、挖苦、諷刺、歧視、侮辱學生,視情節扣5—20分,情節嚴重,一票否決;
2、在批評學生時與學生發生肢體上的接觸,視情節口5—10分,情節嚴重,一票否決;
3、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扣20分,情節嚴重,一票否決;
4、將學生逐出課堂或學校,視情節,每次扣10—20分,情節嚴重,一票否決;
5、動員學困生、後進生輟學或轉學,視情節,每次扣10—20分,情節嚴重,一票否決;
6、排擠、歧視、打擊後進學生,每出現一人次扣3分,情節嚴重,一票否決;
7、帶領學生參加有損於身心健康活動的,每次扣5分;
8、對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制止不力,或在危急關頭處置不當因此而造成不良影響的,視其情節輕重扣10-20分;
9、因違規加重學生課業負擔造成後果的,每一次扣5分;
10、學期末師德測評,學生評議滿意率低於85%的,扣5—10分。
四崇尚科學(20分)
1、強制或引導學生購買指定的教輔材料,視情節扣5—20分,情節嚴重,一票否決;
2、向學生推銷或者變相推銷練習冊、習題集等教輔材料、向學生推銷商品或學慣用具,視情節扣5—20分,情節嚴重,一票否決;
3、組織學生參加與教育無關的商業或其它活動、指派學生外出辦事,視情節扣5—20分,情節嚴重,一票否決;
4、在課程標准以外擅自提高或降低教學要求、擅自增加或減少學科課程或教學時數,視情節扣5—10分,情節嚴重,一票否決;
5、公開排列學生的考試名次,視情節扣5—10分,情節嚴重,一票否決;
6、不參與繼續教育學習,不接受新理念、新課程、新方法,因循守舊,教育教學觀念、方式、手段落後,扣5-10分;
7、學期內沒有科研任務,也不完成規定的教研任務,扣5-10分;
8、不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教學水平差,甚至不能勝任本職工作的,視其情節扣10-15分;
9、沒有個人研修計劃和專業成長目標的扣5-10分。
五團結協教(15分)
1、捏造事實、造謠惑眾、破壞團結的行為,在教職工中撥弄是非,搞小宗派,影響團結的,或和其他教職工打架斗毆的,視情節每次扣5—15分,情節嚴重,一票否決;
2、教書不講原則,育人態度差。視情節扣5-10分;
3、不做深入細致、耐心的家訪工作,動輒與學生家長出現爭吵現象的,每次扣5分;
4、因工作方式簡單、不當,造成學生出走或其它失誤產生不良影響的,視其情節每人次扣5-15分。
六廉潔自律(15分)
1、收受家長以任何理由贈送的現金、禮品、有價證券和支付憑證等,每次扣5—15分,情節嚴重,一票否決;
2、參加家長舉辦的宴請活動、向家長索要財物、以各種手段要求家長為自己辦私事的,視情節扣5—15分,情節嚴重,一票否決;
3、指責、訓斥家長,視情節,扣5—15分,情節嚴重,一票否決;
4、在教學研究工作中弄虛作假、抄襲剽竊等違背學術規范和侵佔他人勞動成果的不端行為,扣5—15分,情節嚴重,一票否決;
5、在課堂上使用手機,在學生面前吸煙,在工作時間內打牌、下棋、打麻將、上網聊天或打游戲等與教育教學工作無關的行為,視情節扣5—15分,情節嚴重,一票否決;
6、在校園內行為不撿,語言粗俗,打扮怪異,進行具有賭博性質的各種活動,每次扣5-15分;
7、在校園內播放、收看各種不健康影視製品或向學生推薦不健康書籍的,每出現一次扣5分;
8、參加封建迷信活動的,每發現一次扣5分;
9、暗示或慫恿學生考試舞弊,甚至發生集體舞弊行為的每人次扣10分;
10、不服從學校分配的或臨時性指派的工作,每次扣5分。
㈢ 如何建立有效的教師評價機制
一、 有效的教師評價機制,有利於教師素質水平的提高 所謂教師評價,就是通過對教師素質及其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行為表現狀況的測量,評判教師的素質水平和教育教學效果,並為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素質水平和提高其教育教學效果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 教師評價是一種旨在提高教師素質和促進教師高質量地完成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手段,通過它可以判定教師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並引導教師按教育教學規律辦事。在工作實踐中,我們切實感到了建立有效的教師評價機制的重要意義。 首先能正確地評判教師的工作業績,促進教育教學工作。通過教師評價,可以評判教師在工作過程中是否忠實地履行了他應盡的職責,是否完成了規定的教育工作任務,是否達到了教育教學要求。這樣,對每位教師都作出符合個人實際的評判。同時,發現教師在其基本素養以及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並為教師提供解決這些問題的建議,創造各種條件幫助教師努力解決這些問題,以便改進教育教學工作,提高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教師評價可以促進教師的不斷發展,從而也促進教育教學工作。 其次為教師隊伍管理提供客觀的材料,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教師評價能反映出所有教師工作的實際表現,這在一定程度上能體現教師工作的優劣,全面而科學地顯示教師之間的差距, 從而為分析整個教師隊伍的現狀,樹立先進的典型和鞭策落後的人員提供有利的保證。教師評價的結果可以運用到教師聘任、教育教學工作安排、教師人員調動與配臵等方面,防止只看教師學歷高低或者知識水平而忽略實際教育教學能力水平的現象產生。在學校教師隊伍的建設中,學校領導必須了解每個教師的情況,包括教師的各方面基本素質,他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表現以及實際教育教學效果等。只有這樣,才能制訂出適合本校實際的教師隊伍建設目標和教師發展戰略;在實際的教師管理工作中,才能對教師因人指導、因人要求,才能促進學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發展,最終實現學校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 二、教師評價機制的有效運作,促進了教師的發展,提高了工作質量 1.評價中注重教師素質與能力的提高 在以往的教師評價中,比較多的是將教師進行分等與排隊,目的是將教師分成優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幾個等級,在此基礎上對教師作出獎勵或處罰。在實施"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過程中,我們對評價的功能有了新的認識,並且意識到教師評價的對象--教師並不是被動的客體,而是評價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是評價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所以,教師評價的目的已經不再是原來對教師工作的簡單鑒定、認可、判斷、證明和區分,而是注重為教師提供信息、咨詢和改進的建議。如我們在教師工作評價中,既有工作數量、工作質量等指標,又有工作方法、工 作態度、工作成效等指標,形成"態度、能力、實效"三維一體的評價機制。使教師通過評價找出問題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而評價指標本身對教師今後發展也有一個導向作用。當然,評價結果也為我們考核工作,獎勵或處罰提供了依據。 2.評價中注重定性與定量、內部與外部、過程與結果的結合 隨著評價機制的逐步規范,我們感到教育活動是一項十分復雜的活動,原來我們廣泛運用的定量方法,並不能充分反映一個教師的實際情況,許多評價內容不能用數量關系予以清晰的表示,一味地用定量方法進行評價會影響評價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我們在運用定量方法開展教師評價的同時,採用一些定性方法。如座談、問卷調查、個別訪談等。這樣更全面地了解教師的實際情況,更有利於給教師一個切合實際的評價。在完善評價機制的過程中,我們不僅注重內部的層級評,而且充分發揮學生、家長、社會在教師評價中的作用,召開學生、家長座談會,進行學生、家長的問卷調查等。在實踐中,我們感到這樣內部與外部相結合的評價方法更能發現問題,評價更客觀,更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恰當方案。這樣更好地發揮教師評價對平時工作的促進作用。 3.評價中注重師德表現,評價結論關注教師的未來發展 教師素質是教師開展有效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在評價中,必須注重教師素質的評價,而在教師政治素質、業務知識素質、能力素質等各項素質中,我們強調師德表現,將師德評價作為其他教育教學工作評價的前提條件,實行一票否決制。我們在教師 評價中注重發展性指標。發展性指標主要側重於教師的現實狀況、取得實效與以往情況相比較,目的是為了鼓勵教師不斷進步,為教師的可持續發展起到導向作用。發展性指標的評價內容,主要分為態度、能力、水平與工作實績。其評價的等次主要分為進步、保持、退步三種。通過發展性指標的評價,讓教師進行縱向比較,看到自己的進步與提高,同時幫助教師找出自己基本素質方面的薄弱部分,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方面的不足,因此,我們達成共識,教師評價的結論不在於判斷一位教師過去工作的成敗,而旨在指明教師進一步發展的方向。因此,在教師評價中,對發現的問題和獲得的結果我們都根據每位教師的實際情況,包括個人特點、教學條件、學生狀況等進行分析,尋找一個能被評價教師接受的結論。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教師評價的作用。 三、若干思考 1.評價的科學性和全面性的問題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教師評價如何結合現代教育的特點,以教育理論為指導,按照教育教學工作的規律,運用現代化手段進行,使評價更加符合教師工作的職業特點和心理特點,更加具有科學性和全面性,這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探究的問題。 2.評價的差異性和針對性的問題 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具有一定的獨創性,存在明顯的差異,這是教師工作的創造性特點形成的。不僅在不同的年級、班級任教的教師有差異,在不同的學科任教的教師有差異,即使是同一 年級、同一學科的教師在工作中也會存在差異。同樣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根據個人的特點和教學條件,選用或創造一種切實有效的方法。因此,在評價中如何根據其差異性,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使評價更加客觀公正,也是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和實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