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皇帝老師
❶ 清朝嘉慶皇帝的老師是禹州市大呂街人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軍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 年號嘉慶,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儀純皇後魏佳氏(漢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為和碩嘉親王。
顒琰在位前四年並無實權。乾隆帝死後才獨掌大權。顒琰對貪污深惡痛絕,他肅清吏治,懲治了貪官和珅等人。但他為了維護政權穩定對統治階級的肅貪力度有限,以致於收效不大。終嘉慶一朝,貪污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倒更加嚴重。
他在位期間正值世界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期。這時期發生了白蓮教之亂,八旗生計、河道漕運等問題也日益凸顯,鴉片亦流入中國。清朝出現了中衰。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駕崩,廟號仁宗,謚號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葬於清西陵之昌陵
❷ 嘉慶的老師是誰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是什麼意思
嘉慶的老師
嘉慶皇帝的老師乾隆、嘉慶兩朝的大臣朱珪。朱珪因其為官清廉、正直而聞名,與當時的大貪官和珅形成鮮明的對比。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嘉慶皇帝在沒有登基之前,和珅對自己老師朱珪的誣陷和戕害都看在眼裡,所以十分痛恨和珅。而且和珅甚至還在乾隆皇帝的面前陷害嘉慶皇帝給朱珪寫慶賀詩是拉幫結派,還遭到乾隆皇帝的訓斥。因此嘉慶皇帝和和珅應該是結怨已深。
而且嘉慶皇帝向來主張節儉,和珅晚年哄得乾隆皇帝辦大壽都非常的鋪張浪費。再加上嘉慶皇帝最厭惡的就是貪贓枉法,和珅這個人干盡了貪贓枉法的勾當,所以說他的死是必然的,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等到乾隆皇帝死後,和珅沒有了這棵大樹,嘉慶皇帝立馬就把和珅給辦了。據說和珅被查辦的時候,家產之多到了驚人嗔目結舌的地步。根據不完全統計,和珅有房屋三千多間,田地八千頃,當鋪75家、銀鋪四十二處,赤金就有六萬兩,一千兩一個的大金元寶就有一百個,一百兩一個的銀元寶五萬六千多個,銀錠子之數到了九百萬個,還有其他的寶石幾十塊,玉如意一千多柄、珍珠手串兩百多串,七七八八各種各樣的珍寶,統計出來和珅的家產相當於有十一億兩白銀,相當於清朝十五年國庫的收入。按照那時候的貨幣價值換算成人民幣是三千三百億元。而這些家產都被沒收入國庫,如此龐大的數目,難怪會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流言在民間流傳了。
和珅「辛辛苦苦」大半輩子,被嘉慶皇帝幾天就拿了去,說起來也是嘉慶皇帝佔了大便宜。
❸ 嘉慶老師是誰
朱珪,乾隆四十一年(1776),命在上書房行走,教嘉慶帝讀書。
生平:
朱珪(1731~1807.1.13),字石君,號南崖,晚號盤陀老人。與哥哥朱筠,時稱「二朱。隨父朱文炳由蕭山僑居北京大興縣,故入籍順天府。乾隆十二年(1747),17歲殿試為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侍讀學士。乾隆二十四年(1759),主河南鄉試,會試同考官。秋,授福建糧道。乾隆二十八年(1763),擢按察使,兼署布政使。乾隆三十二年(1767),補湖北按察使。乾隆三十四年(1769),任山西布政使。乾隆三十六年(1771),權巡撫事。乾隆三十九年(1774),為按察使,授侍講學士。乾隆四十一年(1776),命在上書房行走,教嘉慶帝讀書。乾隆四十五年(1780),督福建學政。乾隆四十九年(1784),內閣學士。乾隆五十一年(1786),禮部侍郎。乾隆五十九年(1794)以及之後,歷任兩廣總督,吏、兵、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職務。嘉慶四年由安徽巡撫上調北京。嘉慶十一年(1806)十二月五日卒,終年77歲。帝謚「文正」。
吳濂,在京做官的吳濂,時常和同僚互相作詩唱和,曾作《喜雨》元韻四詩,深受乾隆喜歡,並為同朝幕僚所稱道。後被乾隆托任為太子少傅,也就是嘉慶皇帝的老師。當時的吳濂是乾隆皇帝身邊的紅人,他的大兒子被當朝皇後認作干兒子,可以說「位極人臣」。吳濂博學多才,經常伴隨皇帝到各地游巡。
❹ 歷史上嘉慶的老師是誰
朱珪,乾隆四十一年(1776),命在上書房行走,教嘉慶帝讀書。
❺ 乾隆駕崩後,嘉慶皇帝的老師回京,和珅為何害怕
清朝是一個非常重視老師的朝代,給皇帝當老師的話,地位就更加高了。乾隆皇帝駕崩之後,嘉慶皇帝的老師回到京城,和珅感到非常害怕,因為這個老師不是別人,而是他的老對頭朱珪,下面我們一起來講講這兩個人的恩怨情仇。
當和珅知道朱珪要進京城的時候,他非常的害怕,因為自己的處境非常危險,結局正如和珅所預想的那樣。嘉慶皇帝當政沒多久就抄了和珅的家。
❻ 嘉慶皇帝小時候的老師是誰
朱珪,乾隆四十一年(1776),命在上書房行走,教嘉慶帝讀書。
生平:
朱珪(1731~1807.1.13),字石君,號南崖,晚號盤陀老人。與哥哥朱筠,時稱「二朱。隨父朱文炳由蕭山僑居北京大興縣,故入籍順天府。乾隆十二年(1747),17歲殿試為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侍讀學士。乾隆二十四年(1759),主河南鄉試,會試同考官。秋,授福建糧道。乾隆二十八年(1763),擢按察使,兼署布政使。乾隆三十二年(1767),補湖北按察使。乾隆三十四年(1769),任山西布政使。乾隆三十六年(1771),權巡撫事。乾隆三十九年(1774),為按察使,授侍講學士。乾隆四十一年(1776),命在上書房行走,教嘉慶帝讀書。乾隆四十五年(1780),督福建學政。乾隆四十九年(1784),內閣學士。乾隆五十一年(1786),禮部侍郎。乾隆五十九年(1794)以及之後,歷任兩廣總督,吏、兵、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職務。嘉慶四年由安徽巡撫上調北京。嘉慶十一年(1806)十二月五日卒,終年77歲。帝謚「文正」。朱珪四十多歲喪妻,沒有續娶妻妾,獨居終老。生有二子:長子朱錫經,乾隆已亥舉人,嘉慶中官太僕寺少卿。次子:朱錫緯,早亡。
❼ 嘉慶的老師是誰
上書房的老師很多。但是顒琰的老師最出名的是朱圭。
❽ 清朝嘉慶皇帝的老師張翰林
嘉慶帝最出名的老師是朱珪。
朱珪(1731~1807.1.13),清代大臣,字石君,號南崖,晚號盤陀老人。
與哥朱筠,時稱「二朱」。
乾隆十二年(1747),17歲殿試為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侍讀學士。
乾隆二十四年(1759),主河南鄉試,會試同考官。秋,授福建糧道。
乾隆二十八年(1763),擢按察使,兼署布政使。
乾隆三十二年(1767),補湖北按察使。
乾隆三十四年(1769),任山西布政使。
乾隆三十六年(1771),權巡撫事。
乾隆三十九年(1774),為按察使,授侍講學士。
乾隆四十一年(1776),命在上書房行走,教嘉慶帝讀書。
乾隆四十五年(1780),督福建學政。
乾隆四十九年(1784),內閣學士。
乾隆五十一年(1786),禮部侍郎。
乾隆五十九年(1794)以及之後,歷任兩廣總督,吏、兵、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職務。
嘉慶四年由安徽巡撫上調北京。
嘉慶十一年(1806)十二月五日卒,終年77歲。
帝謚「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