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老師故事
❶ 關於感恩老師的小故事
感恩老師的故事(一)
孔子帶領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在去陳國和蔡國的路上被困,一連好幾天沒吃上一頓飯。孔老夫子實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覺,想以此來忘卻飢餓。孔子的大弟子顏回見老師餓得很,心中十分憂傷,心想,老師上了年紀,怎能經得住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辦法,怕是要出危險了。顏回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討。這一次真是天不絕人,居然碰上一個好心腸的老婆婆,給了他一些白米。顏回高高興興地把米拿回來,急忙把米倒在鍋里,砍柴生火,不一會兒,飯就熟了。孔夫子這時剛好醒來,突然聞到一股撲鼻的飯香,好生奇怪,便起來探看。剛一跨出房門。就看見顏回正從鍋里抓了一把米飯往嘴裡送。孔子又高興又生氣:高興的是有飯吃了;生氣的是,顏回竟然如此無禮,老師尚且未吃,他卻自己先吃了起來。過了一會兒,顏回恭恭敬敬地端來一大碗香噴噴,熱騰騰的白米飯,送到孔子面前,說:「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贈米,現在飯做好了,先請老師進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來,說:「剛才我在睡夢中見到去世的父親,讓我先用這碗白米飯祭奠他老人家。」顏回一把將那碗米飯奪了回去,連忙說:「不行!不行!這米飯不幹凈,不能用它來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問道:「為何說它不幹凈呢」顏回答道:「剛才我煮飯時,不小心把一塊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為難,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臟的飯給老師吃呀!後來,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飯抓來吃了。這掉過炭灰的米飯怎能用來祭奠呢」孔夫子聽了顏回的話,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對顏回的誤解,深感這個弟子是個賢德之人。
感恩老師的故事(二)
周恩來不忘師恩1952年2月,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岑突患腦血栓逝世,周總理參加了治喪委員會並送了花圈,輓聯上寫著:「張伯岑老師千古,學生周恩來敬輓。」張伯岑病故後,周恩來一直惦記著張家的生活,自然災害時期,周恩來把自己的購物證給張伯岑夫人,還派人給張夫人送去500元,並囑咐交際處對張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關照。
感恩老師的故事(三)
毛澤東向教師敬酒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同志來到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他特意邀請自己在私塾讀書時的教師毛禹珠一起用飯,席間熱情為老師敬酒。毛禹珠不勝榮幸,感慨地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卻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賢,應該應該!」
感恩老師的故事(四)
朱德給老師讓座1959年,朱德同志在雲南政治學校禮堂看戲,開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務員引了進來,朱德一眼便認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時的教官葉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禮,禮畢又緊緊握住老人的雙手將座位讓給老人,待老人座定後,他自己才坐下。
❷ 名人感恩老師的故事有哪些
名人感恩老師的故事
居里夫人是波蘭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女科學家,曾經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金,被人們尊稱為「鐳的母親」。她在取得巨大的成就和受到世人的無限敬仰的同時,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少年時代教法語的歐班老師,因為居里夫人深深懂得,如果當初沒有老師細心嚴格的教誨,自己是不可能取得這樣偉大的成就的。
這一天,歐班老師收到一封信,寄信人是「瑪麗·居里」。 歐班老師簡直不敢收下,還以為是郵局弄錯了呢!因為,這時的居里夫人早已經是一位在全世界都被贊頌的偉大科學家,怎麼會給一個又老又窮,默默無聞的農村教師寫信呢?歐班老師連連擺手對郵遞員說:「先生,您一定是弄錯了,一定是弄錯了,我不可能收到這位名人的來信!」直到送信的人十分肯定收信人沒錯,她才用不斷顫抖的手拆開了信封。
歐班老師覺得這件事情真是難以置信啊!她顫顫巍巍地戴上老花鏡,拆開信仔仔細細地讀了起來,讀著讀著,激動地淚水不禁湧出了眼眶,原來寫信人竟是她二十年前門門功課都考全班第一的小姑娘瑪麗亞!居里夫人在信中向歐班老師深表敬意,告訴老師,她一直在法國從事科學研究,並且誠懇地邀請老師能到巴黎作客,細心的居里夫人還把往返的路費一起寄了過來。歐班老師讀完了信,獃獃地坐在椅子上,淚水模糊了她的雙眼,那個多年前可愛勤奮的小瑪利亞浮現在她的眼前,歐班老師喃喃地說:「我竟然教出來了一個這樣偉大的科學家。」
過了不久,久別的師生就見面了,居里夫人在家裡熱情接待了少年時代的老師歐班女士。她親自下廚房做菜,向老師祝酒。飯後又和老師緊緊挨在一起,親切地談心。她使歐班老師忘掉了一切拘束,忘掉了面前是一位諾貝爾獎金的獲得者。
❸ 感恩老師的故事
程門立雪」這個成語家喻戶曉。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學家將樂縣人楊時求學的故事。
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他一生立志著書立說,曾在許多地方講學,倍受歡迎。居家時,長期在含雲寺和龜山書院,潛心攻讀,寫作教學。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師程頤,以求學問上進一步深造。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因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他倆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濃雲密布。他們行至半途,朔風凜凜,瑞雪霏霏,冷颼颼的寒風肆無忌憚地灌進他們的領口。他們把衣服裹得緊緊的,匆匆趕路。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這時,遠山如玉簇,樹林如銀妝,房屋也被上了潔白的素裝。楊時的一隻腳凍僵了,冷得發抖,但依然恭敬侍立。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他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後來,楊時學得程門立雪的真諦,東南學者推楊時為「程學正宗」,世稱「龜山先生」。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❹ 感恩老師的小故事
《感恩老師》故事一
周恩來不忘師恩1952年2月,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岑突患腦血栓逝世,周總理參加了治喪委員會並送了花圈,輓聯上寫著:「張伯岑老師千古,學生周恩來敬輓。」
張伯岑病故後,周恩來一直惦記著張家的生活,自然災害時期,周恩來把自己的購物證給張伯岑夫人,還派人給張夫人送去500元,並囑咐交際處對張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關照。
《感恩老師》故事二
毛澤東向教師敬酒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同志來到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他特意邀請自己在私塾讀書時的教師毛禹珠一起用飯,席間熱情為老師敬酒。
毛禹珠不勝榮幸,感慨地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卻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賢,應該應該!」
《感恩老師》故事三
朱德給老師讓座1959年,朱德同志在雲南政治學校禮堂看戲,開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務員引了進來。
朱德一眼便認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時的教官葉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禮,禮畢又緊緊握住老人的雙手將座位讓給老人,待老人座定後,他自己才坐下。
《感恩老師》故事四
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之後,給他得老師寫了一份信,全文如下:
大猷師尊鑒:
科技界通知,楊振寧和我合得1957年物理學諾貝爾獎金。至今以後的感覺很多,一方面當然覺得是一種光榮,可另一方面深深感覺自己的常識有限,希望在將來繼續努力。
現在的成就大部分是源於在昆明時您的教導,假如在46年您沒有給我這個機會,那就根本不可能有我今天的光榮。
生政道
李政道作為全球知名的科學家,和其合作者的人生態度、價值取向有很大區別,是一個道德非常高尚、飲水思源的人。做人一定要飲水思源。
《感恩老師》故事五
孔子帶領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在去陳國和蔡國的路上被困,一連好幾天沒吃上一頓飯。孔老夫子實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覺,想以此來忘卻飢餓。孔子的大弟子顏回見老師餓得很,心中十分憂傷,心想,老師上了年紀,怎能經得住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辦法,怕是要出危險了。顏回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討。這一次真是天不絕人,居然碰上一個好心腸的老婆婆,給了他一些白米。顏回高高興興地把米拿回來,急忙把米倒在鍋里,砍柴生火,不一會兒,飯就熟了。
孔夫子這時剛好醒來,突然聞到一股撲鼻的飯香,好生奇怪,便起來探看。剛一跨出房門。就看見顏回正從鍋里抓了一把米飯往嘴裡送。孔子又高興又生氣:高興的是有飯吃了;生氣的是,顏回竟然如此無禮,老師尚且未吃,他卻自己先吃了起來。過了一會兒,顏回恭恭敬敬地端來一大碗香噴噴,熱騰騰的白米飯,送到孔子面前,說:「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贈米,現在飯做好了,先請老師進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來,說:「剛才我在睡夢中見到去世的父親,讓我先用這碗白米飯祭奠他老人家。」顏回一把將那碗米飯奪了回去,連忙說:「不行!不行!這米飯不幹凈,不能用它來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問道:「為何說它不幹凈呢」顏回答道:「剛才我煮飯時,不小心把一塊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為難,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臟的飯給老師吃呀!後來,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飯抓來吃了。這掉過炭灰的米飯怎能用來祭奠呢」孔夫子聽了顏回的話,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對顏回的誤解,深感這個弟子是個賢德之人。
❺ 關於感恩老師的事例
關於感恩老師的事例:
一、周恩來
周恩來不忘師恩。1952年2月,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岑突患腦血栓逝世,周總理參加了治喪委員會並送了花圈,輓聯上寫著:「張伯岑老師千古,學生周恩來敬輓。」
張伯岑病故後,周恩來一直惦記著張家的生活,自然災害時期,周恩來把自己的購物證給張伯岑夫人,還派人給張夫人送去500元,並囑咐交際處對張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關照。
二、毛澤東
毛澤東向教師敬酒。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同志來到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他特意邀請自己在私塾讀書時的教師毛禹珠一起用飯,席間熱情為老師敬酒。毛禹珠不勝榮幸,感慨地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卻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賢,應該應該!」
三、朱德
朱德給老師讓座。1959年,朱德同志在雲南政治學校禮堂看戲,開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務員引了進來,朱德一眼便認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時的教官葉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禮,禮畢又緊緊握住老人的雙手將座位讓給老人,待老人坐定後,他自己才坐下。
四、孔子
孔子帶領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在去陳國和蔡國的路上被困,一連好幾天沒吃上一頓飯。孔老夫子實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覺,想以此來忘卻飢餓。孔子的大弟子顏回見老師餓得很,心中十分憂傷,心想,老師上了年紀,怎能經得住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辦法,怕是要出危險了。
顏回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討。這一次真是天不絕人,居然碰上一個好心腸的老婆婆,給了他一些白米。顏回高高興興地把米拿回來,急忙把米倒在鍋里,砍柴生火,不一會兒,飯就熟了。孔夫子這時剛好醒來,突然聞到一股撲鼻的飯香,好生奇怪,便起來探看。剛一跨出房門。
就看見顏回正從鍋里抓了一把米飯往嘴裡送。孔子又高興又生氣:高興的是有飯吃了;生氣的是,顏回竟然如此無禮,老師尚且未吃,他卻自己先吃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顏回恭恭敬敬地端來一大碗香噴噴,熱騰騰的白米飯,送到孔子面前,說:「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贈米,現在飯做好了,先請老師進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來,說:「剛才我在睡夢中見到去世的父親,讓我先用這碗白米飯祭奠他老人家。」
顏回一把將那碗米飯奪了回去,連忙說:「不行!不行!這米飯不幹凈,不能用它來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問道:「為何說它不幹凈呢」顏回答道:「剛才我煮飯時,不小心把一塊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為難,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臟的飯給老師吃呀!
後來,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飯抓來吃了。這掉過炭灰的米飯怎能用來祭奠呢」孔夫子聽了顏回的話,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對顏回的誤解,深感這個弟子是個賢德之人。
五、彭德懷
1957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30周年紀念日,這一天,彭德懷元帥身穿便服,准備接見北京市部分中小學教師代表。工作人員提醒他說:「彭總,您是國防部長,應該著軍服才好。」彭總說:「今天是去見老師,學生見教師應該穿便服。」接見的時候,彭總穿著便服,頻頻向老師問好。
❻ 關於感恩教師的故事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對啊!是老師從我們走進校園開始傳授我們知識,從我們無知開始,老師就一天一天不停的教我們做人。
老師是辛勤的園丁為我們這祖國的日夜操勞,累白了頭發。累黑了胡茬。老師為我們付出這么多。難道不應該回報一下他們嗎?尊敬老師是最重要的,是尊重老師的勞動,教學是一種艱苦細致的腦力勞動,老師為此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老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方案,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仔細批改每一份作業,老師的工作是辛苦而繁重的。我們要了解體諒老師工作的特點和辛苦,尊重老師的勞動。
記得小學時候,我們有一位語文老師姓劉,她的教學水平很高,微機(課件)設計的也很好,不過我們班那時學習太差了,好象是倒數,老師不知疲倦的為我們補習功課,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卻毫無怨言。她製作的課件栩栩如生。比如上桂林山水時用那神奇的電腦領我們免費游覽了美麗的桂林山水。象牙山、灕江水讓我們身臨其境。學《凡卡》時讓我們穿躍時空隧道來到70多年前和凡卡一起共受苦。同患難,讓我們領會到沙皇俄國兒童們的悲慘,回到100多年前和孫悟空一起大鬧天宮,一起去取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和故人一起力斗,用機智斗過對手。您讓我們從快樂中學習,從玩中獲取知識。我感謝您讓我這么喜歡語文。
老師,您的愛,太陽一般溫暖,春風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愛,比父愛更嚴峻,比母愛更細膩,比友愛更純潔。您的愛最偉大,最無私,最神聖。
那是小學的一天,您冒著風寒來到學校,您的臉臘黃臘黃,走路都顫微微的,可您還是強忍著痛苦,滿臉微笑給我們上課,那天我們還不領情,亂說話,惹您生氣,現在想來我真是後悔莫及呀。那天中午同學們聽寫錯了許多,您就留下來陪他們,中午飯也沒吃,那天您的侄女去叫您說您家來了客人,您卻為了學生忘記了客人,直到同學走後,您拖著疲倦的身子回到家,客人卻走了。後來我們聽您侄女說客人非常生氣。
老師,您的職業是偉大的,光榮的,是無私的,您應該為您有這種愛業精神而感到驕傲自豪!
老師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老師教我們做事,教我們做人,引導我們走好人生之路,當我們遇挫折,老師幫我們撐起前進的風帆;當我們遇到困惑與迷茫時,老師是為我們指點迷津;當我們因取得成績而驕傲時,老師的及時點撥讓我們清醒。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就是老師誨人不倦,無私奉獻的體現。這種無私、偉大的愛給了我們溫暖和力量,促使每一個學生實現自己的追求,到達理想的彼岸。
❼ 關於名人感恩老師的故事
我的手指還能活動;
我的大腦還能思維;
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
我有愛我和我愛著的親人與朋友。
「霍金先生,盧伽雷病已經將你永久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很多的出路嗎?」在一次學術報告後,一名記者對數學大師提出這樣的問題。大師的臉上充滿微笑,用他還能活動的3根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後,顯示屏上出現了上面四段文字。
3根手指和一個能思維的大腦是霍金身上惟一能動的部件。這個人生的鬥士,這個智慧的英雄,除了他超人的意志之外還靠什麼?靠的是愛,還靠的是高科技。沒有愛他的人的照顧,盧伽雷病是不會讓他活到今天的,也許他在生病之初就與世長辭了。奧斯特洛夫斯基全身不能動彈,但可以說話,才得以口述完成他的巨著。我國史學大師陳寅恪的巨著《柳如是別傳》和著名哲學家馮友蘭的巨著《中國哲學史新編》,也都是著者在雙目失明或雙目視物不清的情況下全憑口述而「寫」出來的。
可霍金只有僅僅3根能微弱活動的手指和一雙不會說話的眼睛,沒有計算機,他怎麼去表達他的思想;還能將他的智慧發揮出來嗎?沒有發達的醫學,他僅僅能活動的3根手指如何總能動彈?沒有強大的經濟支持,他微弱的3根手指又如何能產生偉大的學問?成功的喜悅,勝利的光環,常常會令人忘乎所以,但是,我們永遠不應該忘記那些幫助過自己的人。
所以,這個如今完全可以驕傲地面對人生的人,他在回答完那位記者的提問後,又艱難地打出了第五句話:「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在感恩的歷史長河中,流淌著多少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小故事。古有小黃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體溫暖了席子,才讓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今有偉人毛主席,邀請他的老師參加開國大典;朱總司令蹲下身,親自為媽媽洗腳。還有居里夫人,寄去機票,讓她的小學老師歐班老師來參加鐳研究所的落成典禮,居里夫人還親自把老師送上主席台。偉人之所以偉大,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是因為他們都擁有美好的心理品質——感恩。
毛澤東謝師:毛主席說,先生你20年前是我的先生,你今天還是我的先生,你20年後仍將是我的先生!
《史記》說,韓信小時家中貧寒,父母雙亡。他雖然用功讀書、拚命習武,然而,掙錢的本事卻一個也不會。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別人家吃「白食」。為此常遭別人冷眼。韓信咽不下這口氣,就來到淮水邊垂釣,用魚換飯吃,經常飢一頓飽一頓。淮水邊上有個老奶奶為人家漂洗紗絮,人稱「漂母」。她見韓信挨餓挺可憐,就把自己帶的飯分一半給他吃。天天如此,從未間斷,韓信發誓要報答漂母之恩。韓信被封為「淮陰侯」後對漂母分食之恩始終沒忘,派人四處尋找,最後以千金相贈。這就是「一飯千金」成語的來歷。
棗庄:二百零四聲咳嗽演繹孝心故事
這是發生在山東省棗庄市山亭區徐庄鎮一個村莊的真實故事。 "噢……咳咳……",1月15日,晚飯的時候,徐庄鎮機關幹部尹彥文和家人在一起吃飯,他的父親突然咳嗽起來,他放下飯碗,轉過臉去,用手捂住嘴,沉悶地乾咳了幾聲,有些不好意思地對兒子和兒媳說:"你看,我吃飯吃嗆了。"然後,他起身拿了衣服回村子裡的老宅院休息。
尹彥文的妻子借債辦了一個養豬場,白天,父親幫著他們拌料、喂豬,幫著幹些零零碎碎的雜活。晚上,爺幾個在養豬場里吃完飯,再回家睡覺。吃過飯後,魯南地區下起了2004年的第一場雪,尹老漢 "咯吱咯吱"地踩著雪回去了。
半夜裡,尹彥文的妻子告訴丈夫:"哎,咱爹咳嗽好幾天了,不是吃飯吃嗆了,怕是有其他的病吧。" 尹彥文說:"是他的氣管炎的老毛病又犯了?"這尹彥文時,起身穿了衣服,蹬上鞋,又隨手拿了大衣披在身上,媳婦問他:"這么晚了,你要到哪裡去?" 尹彥文說:"你自個先睡,我去村裡看看咱爹。" 外面的風很大,尹彥文把手插進大衣筒里,跺了跺腳,向村子裡走去。 一路上,尹彥文在想,母親去世後,父親就一直住在村子深處的那座房子里。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成人,現在自己爭氣,媳婦也很能幹,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父親應該很滿足了。
尹彥文走到房子前面的那棵老槐樹下,就聽見父親劇烈的咳嗽聲。咳嗽了一會兒後就漸漸地平息了,像是睡著了。尹彥文想陪伴父親呆一會,剛想叫門,但又怕吵醒了父親,好不容易地睡個安生覺,就不打擾他了。
尹彥文決定在門口站一會兒。尹彥文想起母親剛去世的時候,有人給父親介紹了一個對象,父親看著兩個孩子,嘆了一口氣:"還是我一個人拉扯他們吧!"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姐姐出嫁了,自己也結了婚,老父親倒只剩下一個人了。那年快過年了,人家都准備著年貨,還要預備一些油炸食品。父親外出打工沒有回來,他和姐姐就在村口等。一天,父親披著一身雪花回來的時候,看見兩個孩子呆在大樹下,他的眼淚一下子掉了下來。別人家油炸年貨,父親不會做,鹽粒沒有化開,菜剛放到鍋里,就啪啪地亂響,濺起大片片的油花,炸的菜半生不熟。父親怕浪費,都吃了,結果加上風寒,落下了氣管炎的毛病,這幾年倒是不犯了。
自從辦了養豬場,他又跟著自己整天忙活,卻又經常瞞著病情,怕自己為他操心。 想到這里,尹彥文不忍打擾父親,就站在門口聽父親睡覺。過了一會兒,父親又咳嗽起來,不知怎的,一陣比一陣厲害。那一聲聲的咳嗽像是錘子敲打在兒子的心上:"一、二、三……" 尹彥文在心裡默數著。 咳嗽了一陣,父親才好一些,尹彥文的心也稍稍安寧一些。不一會,父親的咳嗽聲再度響起,"五十、五十一、五十三……" 尹彥文數著的時候,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他的腳凍木了,就在雪地里輕輕地走一走。當他數到第一百九十聲的時候,不知不覺天快亮了。不一會兒,父親起床了,尹彥文推開了門,問父親:"爹,您一夜睡得還好吧?"父親笑了笑說:"好,我一覺睡到大天亮。你怎麼這么早就來了?" 尹彥文的眼淚再也忍不住了。他對父親說:"爹,今天咱什麼都不幹,我陪您去縣人民醫院看病。"
尹彥文含淚給我們講完這個故事,他說:"自己孝敬父母的永遠沒有父母給予自己的多!臨近年關了,必須多關注老人的生活。多陪老人坐坐。別讓老人孤孤單單的過年!"
滌親溺器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 在感恩的歷史長河中,流淌著多少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小故事。古有小黃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體溫暖了席子,才讓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今有偉人毛主席,邀請他的老師參加開國大典;朱總司令蹲下身,親自為媽媽洗腳。還有居里夫人,寄去機票,讓她的小學老師歐班老師來參加鐳研究所的落成典禮,居里夫人還親自把老師送上主席台。偉人之所以偉大,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是因為他們都擁有美好的心理品質
例子一:美國的羅斯福總統常懷感恩之心的故事。據說有一次羅斯福家裡失盜,被偷去了許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後,忙寫信安慰他。羅斯福在回信中寫道:「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好,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失盜絕對是不幸的事,而羅斯福卻找出了感恩的三條理由。
例子二:幫助漢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將韓信,在未得志時,境況很是困苦。那時候,他時常往城下釣魚,希望碰著好運氣,便可以解決生活。但是,這究竟不是可靠的辦法,因此,時常要餓著肚子。幸而在他時常釣魚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在河邊作工的,其中有一個漂母,很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的救濟他,給他飯吃。韓信在艱難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勞克苦僅能以雙手勉強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對她說,將來必定要重重的報答她。那漂母聽了韓信的話,很是不高興,表示並不希望韓信將來報答她的。 後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楚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這就是「一飯千金」成語的來歷。
例子三:革命戰爭年代,在江西瑞金,紅軍為當地百姓挖出了可取甘泉的井,群眾寫下了「飲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產黨」的標語以感恩,那口井也被稱為「紅軍井」。
例子四:徐本禹從小得到了好心人的幫助,他能知恩必報。他勤工儉學每月50元的報酬,43元捐給山東一個面臨輟學的小學生;學校發的300元特困生補助,200元捐給了「保護母親河」活動;別人資助他的500元,分別寄給了兩名貧困生;獲得6000元國家獎學金,2400元留給了系裡的老師……最後放棄了繼續深造的機會,到貧窮山區當了一名小學教師。
例子五:垂垂暮年的康熙回顧他自己的光輝歲月,不由得慨然感嘆:如果沒有鰲拜、吳三桂、葛爾丹等人,自己就不能成就這番輝煌業績。他舉杯向那些已經被消滅了的敵人敬酒,並大喊:「來世再與我為敵吧!」無須去考究細節的真實,康熙是千古一帝卻是不爭的事實,他的感慨發人深思。如果可以假設,沒有那些內憂外患,康熙將是一個平庸的太平皇帝,從而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例子六:1947年,華羅庚從國外回來,馬上趕回故鄉看望王維克老師。全國解放後,華羅庚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他幾次親自到王維克先生在北京的寓所去探望,並邀請王老師到科學院工作。1980年,華羅庚又專程回故鄉看望陳涉師母。當陳涉師母把一本新版的王維克先生的重要譯注但丁《神曲》簽上自己的名字贈給華羅庚時,華羅庚緊緊地握著師母的手,十分動情地說:「謝謝!謝謝!這是王老師的心血啊!」
例子七:讓葛優的母親施文心感到欣慰的不是葛優成了中國家喻戶曉的大腕,而是兒子的孝順。她驕傲地說:「在整個北影廠,大家都說,葛存壯的兒女最成器、最孝順。」老人的話的確不假。去年,在南寧電影節期間,只要葛氏父子共同出現,人們就會看到葛優很小心地挽著父親的胳膊,和昂首挺胸的父親不同,他始終低著頭,似乎在時刻聆聽父親的教導。葛優也常說:「孝順是子女最應該盡的義務,不孝順父母的人,連畜生都不如。」
❽ 名人感恩老師的故事
古代的名人感恩老師故事: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游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兒。
二程是洛陽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學家。二程學說,後來為朱熹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楊時、游酢,向二程求學,非常恭敬。楊游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上這位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他欲不言不動,不予理睬。楊、游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蘿初醒,見了楊、游,裝作一驚說道:「啊!啊!賢輩早在此呼!」意思是說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下起雪來。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形容尊敬老師,誠懇求教,人們就往往引用這個典故和這句成語
不知道對你是否有用呢?
❾ 感恩老師的故事 要50字以內
感恩老師的故事(一)
朱德給老師讓座1959年,朱德同志在雲南政治學校禮堂看戲,開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務員引了進來,朱德一眼便認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時的教官葉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禮,禮畢又緊緊握住老人的雙手將座位讓給老人,待老人座定後,他自己才坐下。
感恩老師的故事(二)
周恩來不忘師恩1952年2月,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岑突患腦血栓逝世,周總理參加了治喪委員會並送了花圈,輓聯上寫著:「張伯岑老師千古,學生周恩來敬輓。」張伯岑病故後,周恩來一直惦記著張家的生活,自然災害時期,周恩來把自己的購物證給張伯岑夫人,還派人給張夫人送去500元,並囑咐交際處對張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關照。
感恩老師的故事(三)
毛澤東向教師敬酒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同志來到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他特意邀請自己在私塾讀書時的教師毛禹珠一起用飯,席間熱情為老師敬酒。毛禹珠不勝榮幸,感慨地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卻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賢,應該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