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師說課
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和中國高校教師的主流價值觀有關系。上課上得好,不會評上職版稱;科研權做得好,有科研成果,就可以評上職稱。職稱上去了,自然錢啊地位啊都來了。所以高校的老師都忙著搞科研發論文爭取成果,自然就把無關自己「前途」和「錢途」的本科教學給拋到一邊去了。其實,從我看來這是對本科生極度不負責任的表現。本科生的基礎打得不牢靠會直接影響研究生以後的科研。希望國家教育部可以重視一下本科生教育。我們國家完全可以學習一下澳大利亞,他們的大學是分兩種老師的,一種只負責給學生上課,一種只負責搞研究,完善評價體系,不要只以科研成果為職稱評定標准。說得難聽一點,中國高校那些所謂的科研成果很多都是一文不值的東西,工科的研究不能產業化不能推動產業發展,那些科研成果簡直就是屁一般的存在,非但對經濟發展沒有作用反而糟蹋了大筆納稅人的錢。我希望有用心給學生上課的老師來給本科生授課,真不希望那些熱衷於搞科研完全不會上課也沒心思上課的教授來給本科生上課,純屬誤人子弟。本科生更應該注重打基礎。而那些熱衷於搞研究的教授應該去開網路系列講座才合適,因為網路系列講座的目的就是給學生介紹學科前沿發展情況,增長知識用的。
Ⅱ 大學老師應該怎麼講課
王曉明先生在《另一種可能》一文中說:「(講課時)你一講有趣的例子,大家都抬起頭來,再說兩個笑話,氣氛就更加活躍,可你一旦進入抽象的分析,對不起,許多眼神很快就黯淡下去,逼得你趕緊去搜索新的趣事……不少大學的課堂,就變得越來越像是一場故事會,對有趣的細節的渲染,逐漸取代細致緊張、步步深入的思考和討論,占據授課的中心位置。」如魚在水,冷暖自知,王曉明所描述的情形,相信在象牙塔執教過的老師都會深有感觸的。我們經常目睹這樣的場景:老師在台上口乾舌躁,而學生或者酣然入眠,或者談笑風生,或者津津有味地聽隨身聽,或者心無旁騖地看閑書……更有些學生殘酷地稱呼中文系的老教授為「古董」或「老學究」,一位老先生曾向我嘆道:「現在的大學生真難教!現在的大學教師真難當!」
大學課堂難道成了老師們的傷心地了嗎?難道只有侃侃明星的花邊新聞,聊聊名人的邊角猛料,說說稀奇古怪的趣事,罵罵貪官污吏的不法行徑才能抓住學生的眼球?難道老師只有華山一條路像明星一樣擁有說學逗唱嬉笑怒罵的本領才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果真這樣,老師豈不成了說書人或藝人。老師牢騷滿腹,埋怨學生難伺候,學生這邊也頗有微詞:「講得味同嚼蠟,真沒勁!」「聽某某講課,不如回家看書!」師生各執一詞,如此說來,我們的大學教育莫非真的出了問題?
這種借鑒明星和說書人表演來單純追求課堂氣氛的授課,因其輕松簡便和學生容易青睞,我姑且稱之為「快餐教學法」。「快餐教學法」當然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一味靠搞笑和表演來提升學生的聽課激情,不免陷入了嘩眾取寵的泥淖中和捨本逐末的怪圈裡,以致走入講課靠搞笑、不搞笑不聽課的惡性循環,這不啻於飲鴆止渴。當珍貴的教學時間在搞笑中彈指一揮,學生沒能學到該學的專業知識,豈不可惜?!而老師的專業知識沒有被派上用場,多年的學養竟換位於取悅學生,豈不悲哉?!
當年,梁啟超給清華大學學生上課時,據說講到緊要處,便成為表演,手舞足蹈,情不自已。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嘆息。講到歡樂處,則大笑,聲震屋樑;講到悲傷處,則痛哭,涕泗滂沱。聽課的也深受感染。如此聲情並茂、手腳並施,學生當然會滿懷興趣地聽講。更為重要的是,梁啟超記憶力非凡,四書五經、歷史典籍、詩詞歌賦,往往張口即誦,講課時旁徵博引,運用自如。有時偶爾頓住,用手敲一敲光禿禿的腦袋,立即想起,大段大段繼續往下背。學生因此嘆為觀止。與梁啟超的表演相比,陳寅恪先生的講課則平實得多。在授課過程中,盡管總是平鋪直敘,但聽者並不感到枯燥。大家都知道機會難得,不應該輕易放過;每當他講課下課鈴響,大家都有依依不捨、時光流逝太快之感。因為講課的內容,都是他的心得和卓見,所以同一門課常有人聽上好幾遍,仍會有新鮮感。即便是《武則天與佛教》這樣極易使人聯想到「宮闈秘事」的講題,他也講得嚴肅而嚴謹。他從武則天的宗教思想來說明她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面首,原來是佛經中有「女人是不可能成佛,若要成佛,除非是廣蓄面首」,「如此這般利用采補術」的話。如此講課,學生能獲益匪淺,自然會聚精會神。
從大師講課的例子可以看出,老師能否受學生接納乃至歡迎,與是否具有表演才能關系不大,關鍵在於能否拿出真東西,能否有使學生信服而受到教益的本領。當然,老師如果口若懸河、身體語言充沛,無疑對增加個人魅力和使課堂生氣盎然大有裨益。而口才與表演能力皆屬一般的老師,因其堅持一字一板、按部就班的傳統授課方式,也許課堂上不無沉悶寡味,但如果確實腹笥豐盈也能贏得學生的服膺。
講故事、說段子當然不是提高學生聽課積極性的不二法門。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將專業知識的艱澀難懂盡可能化解為簡單平易,把枯燥乏味的內容換一種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層層推進,環環相扣,就使學生不僅不至於興趣索然,反而被撩撥得興致盎然。當然,還可以採用增加師生互動,譬如採取專題討論的方式。國際教育交流委員會主任庫拉基訪問中國後也曾指出:「中國仍然採用以講課為主的教學方法,學術環境仍以授課和背書為主,沒有多少討論。這方面變化不大。」他所指陳的詬病在大學講課中堪稱由來已久,因此在講課中,老師和學生之間多直接交流,這樣就能拓寬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從而無須通過搞笑的方式即可達到使學生專心聽課的目的。也許,關於大學老師如何講課業內人士見仁見智,但無論怎麼倡導無論怎麼改革,首要的一點應該承認和遵循,講課的目的是能夠使自己的知識得以傳授給學生,不能使課堂流於浮華、輕薄和搞笑。
Ⅲ 大學老師講課不好
是這樣的這位人士,首先,英語能夠自學成功必須具備統招的同等學習方法和知識才能成功否則不能成功
2.61歲了發音肯定不行,教師老了,水平自然不行,雖然說是姜老的辣,個人感覺越是年輕的水平越高,總是青春玉蘭而勝於蘭,
3.第二,大學分為好多種,一本二本三本專科職業學校,211 的 989 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中國人民大學的,復旦的,山東大學的,等等,越是名氣高的自然老師的水平越是高,
4.關鍵是你把態度放正確,態度是一切,能否學好英語關鍵看你的態度,不懂的想辦法把他弄懂考試時就考你不會的,
5.趕快學吧,
Ⅳ 對大學老師的講課有什麼建議 要詳細點
因為大學講課課容量較大,所以要盡自己所能講的詳細一些。同時學生理解力較強,不要講得面面俱到,要適當留給學生一些懸念,讓他們課下去思考。總之,要詳略得當才好。結合本學科穿插一些前沿知識、當前專注的問題比較好。
Ⅳ 為什麼有的大學老師講課水平很差
每個老師都有每個老師講課的風格,只是我們有時候並不是能適應每個老師講課的風格,所以導致會認為教課老師授課不當,嬰兒會有其他的想法,所以認真聽課才是王道,好好學習。
Ⅵ 青年教師如何說課
說課」是一種新興的教研形式,它是指教師在特定的場合,在精心備課的基礎上,面對評委、同行或教研人員系統地口頭表述自己對某節課(或某單元)的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然後由聽者評議,說者答辯,達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從而使教學設計不斷趨於完善的一種教學研究形式。狹義的說課是指教師以口頭表達的方式,以教育科學理論和教材為依據,針對某節課的具體特點,以教師為對象,在備課和上課之間進行的教學研究活動。
說課,是當今教學改革的新課題,是教學研究工作的新形式,說課活動的開展,引起了廣大領導和教師的廣泛重視與關注,為教學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近幾年各校的年輕教師越來越多,學校領導非常重視新教師的培養工作。對於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而言,摸不透「說課」時應該「說」什麼,怎麼「說」。而由於說課是有一定的時間要求的,所以只見講者心急如焚「超速行駛」,說、說、說;聽者雲里霧里都跟不上趟。這樣的說課,是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和目的。為了幫助青年教師認識說課,現就說課談一下個人的幾點看法。
一、走出誤區,從本質上理解「說課」
1、誤區之一:說課就是復述教案
說課稿與教案有一定的聯系,但又有明顯的區別,不應混為一談。說課稿是在個人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寫成的,說課稿不宜過長,時間應控制在10~20分鍾之內為宜;教案只說「怎樣教」,而說課稿重點說清「為什麼要這樣教」。教案是教師備課這個復雜思維過程的總結,多是教學具體過程的羅列,是教師備課結果的記錄,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設定教師在教學中的具體內容和行為,即體現了「教什麼」、「怎麼教」。
說課稿側重於有針對性的理論指導的闡述,它雖也包括教案中的精華部分(說課稿的編寫多以教案為藍本,作為參考的第一手材料),但更重要的是要體現出執教者的教學思想、教學意圖和理論依據,即思維內核。簡單地說,說課稿不僅要精確地說出「教」與「學」的內容,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具體闡述「我為什麼要這樣教」。教案是平面的、單向的,而說課是立體的、多維的。說課稿是教案的深化,擴展與完善。
2、誤區之二:說課就是再現上課過程
有些教師在說課過程中一直口若懸河,激動萬分地給聽者「上課」:講解知識難點、分析教材、演示教具、介紹板書等,把講給學生的東西照搬不誤地拿來講給下面就座的各位評委、同行們聽。其實,如果他們准備的內容和課程安排面對的是學生,可能會是一節很成功的示範課。但說課絕不是上課,二者在對象、要求、評價標准以及場合上具有實質性的區別,不能等同對待。
說課是「說」教師的教學思路軌跡,「說」教學方案是如何設計出來的,設計的優勝之處在哪裡,設計的依據是什麼,預定要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這好比一項工程的可行性報告,而不是施工工程的本身。由此可見,說課是介於備課和上課之間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對於備課是一種深化和檢驗,能使備課理性化,對於上課是一種更為嚴密的科學准備。
3、誤區之三:說教學方法太過籠統,說學習方法有失規范
「教學設計和學法指導」是說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有些教師在這環節中多一言以蔽之:我運用了啟發式、直觀式等教學法,學生運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討論法等等。至於教師如何啟發學生,怎樣操作,卻不見了下文。甚至有的教師把「學法指導」誤解為:解答學生疑問、學生習慣養成、簡單的技能訓練。
4、誤區之四:「一窮二白」,說課過程沒有任何的輔助材料和手段
有的教師在說課過程中,既無說課文字稿,也沒有運用任何的輔助手段。有的教師明明說自己動手設計了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但在說課過程中,始終不見廬山真面目,讓聽者不禁懷疑其真實性。所以,說課教師在說課過程中可以運用一定的輔助手段:如多媒體課件的製作、實物投影儀、說課文字稿等,在有限的時間里向同行及評委們說清楚課,說好課。
Ⅶ 大學教師招聘面試說課,如何講
說課,1 教材 2 教學對象 3 教學目標 4 教學重難點 5 教學方法 6 教學過程
Ⅷ 大學老師講課到底應不應該備課
我覺得大學老師也好,還是初中老師也好,高中也罷,其實都是需要備課的。任何老師進行任何課程,備課是必不可少的。熟練的,簡單的,輕松的課程可以進行簡單的准備。反之,就要細致的做一做了。
如果個別資深的老師,像教學幾十年的老師,閉著眼睛都知道書上的內容,知道第幾頁的東西,這樣不備課也是所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