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魯迅寫過的三個老師

魯迅寫過的三個老師

發布時間: 2021-07-30 03:30:11

⑴ 魯迅的三位老師分別對他有什麼影響

魯迅一抄生中寫過三位自己的老師:三襲味書屋的壽鏡吾老師、革命家章炳麟先生、在日本留學時的藤野先生。

壽鏡吾老先生是魯迅先生的啟蒙師,高瘦且須發皆白。不拘虛於舊時私塾師傅的章法,使魯迅先生幼年就頗受魏晉風骨的影響。

章炳麟先生是魯迅先生留學東瀛時教授其「小學」的老師。章「瘋子」的性格鮮明,雖晚年漸入頹唐。但是魯迅先生給予他高度評價,可見其在章炳麟先生逝世後寫的《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等。我個人喜歡章炳麟先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藤野先生是魯迅先生在仙台學醫時的老師,嚴謹公正。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的《藤野先生》一文中有詳細的描述。我想,正是他使魯迅先生在後來的寫作生涯一直很勤力。據說,在魯迅先生西三條的「老虎尾巴」就掛著藤野先生的照片。

(1)魯迅寫過的三個老師擴展閱讀

從魯迅先生與他的三位老師之間的關系來看,魯迅尊師,便尤其重道,這既是他尊師的標准,也成為後來為師愛生的准則。

魯迅所描寫的三位老師,是在不同歷史時期對魯迅產生重要影響的三位重要人物。筆法不同,人物的形象性格各異,但文章都充滿了懷念之情,感恩之意。

⑵ 魯迅先生的三個老師名叫什麼

魯迅的三位尊師

魯迅在諸多的老師中,最為敬重的有三位:一位是他的啟蒙塾師壽鏡吾先生;一位是他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還有一位就是他青年時期的老師章太炎先生。
關於壽先生,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說,他「極方正、質朴、博學」。他教學嚴,「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他常幫助有困難的學生,魯迅父親病重,亟需一種「三年以上陳倉米」,魯迅多方搜求未果便告知了壽先生。幾天後壽先生自己背了米送到魯迅家裡,所以後來魯迅無論求學南京,還是留學日本,或入京工作,只要回鄉便不忘去看望壽先生。1906年他奉母命從日本回鄉完婚,僅在家十天,也要去壽先生家坐一坐。1912年進京工作後仍與其保持書信聯系,1915年底壽夫人病逝,魯迅又主動送挽帳致哀。
魯迅與他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同樣情深意厚,說「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到1926年,「他的照相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牆上,書桌對面。」1935年,日本友人增田涉翻譯的《魯迅選集》要定稿時,他回信說:「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直到魯迅逝世前,他還曾讓增田涉打聽藤野先生的下落。魯迅認為:「他對我的熱心的希望,小而言,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
魯迅對章太炎先生的感情要比前兩位老師復雜些。章太炎因早年熱心維新運動的反清革命,成為一個學者兼革命家,他1906年流亡日本不久便主持《民報》,魯迅常去報館聽他講學。魯迅不僅折服他淵博的學識及和藹可親的長者風度,更欽敬他的革命精神。後來,「五四」運動後,章先生慢慢落伍了,白話文運動多年後,他不在維護文言攻擊白話,魯迅素所敬重的老師「原是拉車的好身手,」現在卻「拉車屁股向後」了,怎麼辦?是尊師還是重道?魯迅選擇了後者,寫了《趨時和復古》等文章,對章先生進行了尖銳批評。然而,1936年6月,章太炎逝世後,國民黨反動派把他打扮成「純正先賢」宣布要進行「國葬」;也有一些報刊貶低他為「失修的尊神」,而早年革命家的章太炎被掩蓋起來。於是,魯迅不顧病重,於逝世前10天寫下了著名的《關於章太炎先生二三事》為自己的老師鳴不平。
從魯迅先生與他的三位老師之間的關系來看,魯迅尊師,便尤其重道,這既是他尊師的標准,也成為後來為師愛生的准則。

一位是他的啟蒙塾師壽鏡吾先生;一位是他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還有一位就是他青年時期的老師章太炎先生。
關於壽先生,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說,他「極方正、質朴、博學」。他教學嚴,「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他常幫助有困難的學生,魯迅父親病重,亟需一種「三年以上陳倉米」,魯迅多方搜求未果便告知了壽先生。幾天後壽先生自己背了米送到魯迅家裡,所以後來魯迅無論求學南京,還是留學日本,或入京工作,只要回鄉便不忘去看望壽先生。1906年他奉母命從日本回鄉完婚,僅在家十天,也要去壽先生家坐一坐。1912年進京工作後仍與其保持書信聯系,1915年底壽夫人病逝,魯迅又主動送挽帳致哀。
魯迅與他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同樣情深意厚,說「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到1926年,「他的照相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牆上,書桌對面。」1935年,日本友人增田涉翻譯的《魯迅選集》要定稿時,他回信說:「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直到魯迅逝世前,他還曾讓增田涉打聽藤野先生的下落。魯迅認為:「他對我的熱心的希望,小而言,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
魯迅對章太炎先生的感情要比前兩位老師復雜些。章太炎因早年熱心維新運動的反清革命,成為一個學者兼革命家,他1906年流亡日本不久便主持《民報》,魯迅常去報館聽他講學。魯迅不僅折服他淵博的學識及和藹可親的長者風度,更欽敬他的革命精神。後來,「五四」運動後,章先生慢慢落伍了,白話文運動多年後,他不在維護文言攻擊白話,魯迅素所敬重的老師「原是拉車的好身手,」現在卻「拉車屁股向後」了,怎麼辦?是尊師還是重道?魯迅選擇了後者,寫了《趨時和復古》等文章,對章先生進行了尖銳批評。然而,1936年6月,章太炎逝世後,國民黨反動派把他打扮成「純正先賢」宣布要進行「國葬」;也有一些報刊貶低他為「失修的尊神」,而早年革命家的章太炎被掩蓋起來。於是,魯迅不顧病重,於逝世前10天寫下了著名的《關於章太炎先生二三事》為自己的老師鳴不平。
從魯迅先生與他的三位老師之間的關系來看,魯迅尊師,便尤其重道,這既是他尊師的標准,也成為後來為師愛生的准則。

⑶ 對於自己的老師,魯迅寫過哪三個其中各個老師各有什麼特點

藤野先生:解剖學教授。
特點:沒有民族偏見,認真負責,治學嚴謹,要求嚴格,尊重他人,熱情誠懇的人。
壽鏡吾:私塾先生。
特點:對學生嚴厲,但教學的嚴厲中又帶著輕松氣氛。
章太炎:學者革命家。
特點:正直,有革命之志,引原文中一句話「而革命之志,終不屈撓者,並世亦無二人」。後來,退居於寧靜,有人批評他,但在魯迅心中,老師仍就是後世楷模

⑷ 魯迅三個老師各有什麼特點

魯迅的三位尊師

魯迅在諸多的老師中,最為敬重的有三位:一位是他的啟蒙塾師壽鏡吾先生;一位是他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還有一位就是他青年時期的老師章太炎先生。
關於壽先生,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說,他「極方正、質朴、博學」。他教學嚴,「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他常幫助有困難的學生,魯迅父親病重,亟需一種「三年以上陳倉米」,魯迅多方搜求未果便告知了壽先生。幾天後壽先生自己背了米送到魯迅家裡,所以後來魯迅無論求學南京,還是留學日本,或入京工作,只要回鄉便不忘去看望壽先生。1906年他奉母命從日本回鄉完婚,僅在家十天,也要去壽先生家坐一坐。1912年進京工作後仍與其保持書信聯系,1915年底壽夫人病逝,魯迅又主動送挽帳致哀。
魯迅與他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同樣情深意厚,說「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到1926年,「他的照相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牆上,書桌對面。」1935年,日本友人增田涉翻譯的《魯迅選集》要定稿時,他回信說:「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直到魯迅逝世前,他還曾讓增田涉打聽藤野先生的下落。魯迅認為:「他對我的熱心的希望,小而言,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
魯迅對章太炎先生的感情要比前兩位老師復雜些。章太炎因早年熱心維新運動的反清革命,成為一個學者兼革命家,他1906年流亡日本不久便主持《民報》,魯迅常去報館聽他講學。魯迅不僅折服他淵博的學識及和藹可親的長者風度,更欽敬他的革命精神。後來,「五四」運動後,章先生慢慢落伍了,白話文運動多年後,他不在維護文言攻擊白話,魯迅素所敬重的老師「原是拉車的好身手,」現在卻「拉車屁股向後」了,怎麼辦?是尊師還是重道?魯迅選擇了後者,寫了《趨時和復古》等文章,對章先生進行了尖銳批評。然而,1936年6月,章太炎逝世後,國民黨反動派把他打扮成「純正先賢」宣布要進行「國葬」;也有一些報刊貶低他為「失修的尊神」,而早年革命家的章太炎被掩蓋起來。於是,魯迅不顧病重,於逝世前10天寫下了著名的《關於章太炎先生二三事》為自己的老師鳴不平。
從魯迅先生與他的三位老師之間的關系來看,魯迅尊師,便尤其重道,這既是他尊師的標准,也成為後來為師愛生的准則。
回答者:可口可叻 - 同進士出身 六級 2-15 12:53

--------------------------------------------------------------------------------

一位是他的啟蒙塾師壽鏡吾先生;一位是他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還有一位就是他青年時期的老師章太炎先生。
關於壽先生,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說,他「極方正、質朴、博學」。他教學嚴,「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他常幫助有困難的學生,魯迅父親病重,亟需一種「三年以上陳倉米」,魯迅多方搜求未果便告知了壽先生。幾天後壽先生自己背了米送到魯迅家裡,所以後來魯迅無論求學南京,還是留學日本,或入京工作,只要回鄉便不忘去看望壽先生。1906年他奉母命從日本回鄉完婚,僅在家十天,也要去壽先生家坐一坐。1912年進京工作後仍與其保持書信聯系,1915年底壽夫人病逝,魯迅又主動送挽帳致哀。
魯迅與他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同樣情深意厚,說「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到1926年,「他的照相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牆上,書桌對面。」1935年,日本友人增田涉翻譯的《魯迅選集》要定稿時,他回信說:「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直到魯迅逝世前,他還曾讓增田涉打聽藤野先生的下落。魯迅認為:「他對我的熱心的希望,小而言,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
魯迅對章太炎先生的感情要比前兩位老師復雜些。章太炎因早年熱心維新運動的反清革命,成為一個學者兼革命家,他1906年流亡日本不久便主持《民報》,魯迅常去報館聽他講學。魯迅不僅折服他淵博的學識及和藹可親的長者風度,更欽敬他的革命精神。後來,「五四」運動後,章先生慢慢落伍了,白話文運動多年後,他不在維護文言攻擊白話,魯迅素所敬重的老師「原是拉車的好身手,」現在卻「拉車屁股向後」了,怎麼辦?是尊師還是重道?魯迅選擇了後者,寫了《趨時和復古》等文章,對章先生進行了尖銳批評。然而,1936年6月,章太炎逝世後,國民黨反動派把他打扮成「純正先賢」宣布要進行「國葬」;也有一些報刊貶低他為「失修的尊神」,而早年革命家的章太炎被掩蓋起來。於是,魯迅不顧病重,於逝世前10天寫下了著名的《關於章太炎先生二三事》為自己的老師鳴不平。
從魯迅先生與他的三位老師之間的關系來看,魯迅尊師,便尤其重道,這既是他尊師的標准,也成為後來為師愛生的准則。

⑸ 魯迅的三個寫在文章里的老師

一位是他的啟蒙塾師壽鏡吾先生;一位是他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還有一位就是他青年時期的老師章太炎先生。

關於壽先生,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說,他「極方正、質朴、博學」。他教學嚴,「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他常幫助有困難的學生,魯迅父親病重,亟需一種「三年以上陳倉米」,魯迅多方搜求未果便告知了壽先生。幾天後壽先生自己背了米送到魯迅家裡,所以後來魯迅無論求學南京,還是留學日本,或入京工作,只要回鄉便不忘去看望壽先生。1906年他奉母命從日本回鄉完婚,僅在家十天,也要去壽先生家坐一坐。1912年進京工作後仍與其保持書信聯系,1915年底壽夫人病逝,魯迅又主動送挽帳致哀。
魯迅與他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同樣情深意厚,說「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到1926年,「他的照相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牆上,書桌對面。」1935年,日本友人增田涉翻譯的《魯迅選集》要定稿時,他回信說:「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直到魯迅逝世前,他還曾讓增田涉打聽藤野先生的下落。魯迅認為:「他對我的熱心的希望,小而言,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
魯迅對章太炎先生的感情要比前兩位老師復雜些。章太炎因早年熱心維新運動的反清革命,成為一個學者兼革命家,他1906年流亡日本不久便主持《民報》,魯迅常去報館聽他講學。魯迅不僅折服他淵博的學識及和藹可親的長者風度,更欽敬他的革命精神。後來,「五四」運動後,章先生慢慢落伍了,白話文運動多年後,他不在維護文言攻擊白話,魯迅素所敬重的老師「原是拉車的好身手,」現在卻「拉車屁股向後」了,怎麼辦?是尊師還是重道?魯迅選擇了後者,寫了《趨時和復古》等文章,對章先生進行了尖銳批評。然而,1936年6月,章太炎逝世後,國民黨反動派把他打扮成「純正先賢」宣布要進行「國葬」;也有一些報刊貶低他為「失修的尊神」,而早年革命家的章太炎被掩蓋起來。於是,魯迅不顧病重,於逝世前10天寫下了著名的《關於章太炎先生二三事》為自己的老師鳴不平。
從魯迅先生與他的三位老師之間的關系來看,魯迅尊師,便尤其重道,這既是他尊師的標准,也成為後來為師愛生的准則。

⑹ 魯迅一生寫過他的三個老師,他們分別叫什麼

魯迅在諸多的老師中,最為敬重的有三位:一位是他的啟蒙塾師壽鏡吾先生;一位是他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還有一位就是他青年時期的老師章太炎先生。

⑺ 誰有魯迅寫他3個老師的文章的好句

魯迅在諸多的老師中,最為敬重的有三位:一位是他的啟蒙塾師壽鏡吾先生;一位是他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還有一位就是他青年時期的老師章太炎先生。
關於壽先生,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說,他「極方正、質朴、博學」。他教學嚴,「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他常幫助有困難的學生,魯迅父親病重,亟需一種「三年以上陳倉米」,魯迅多方搜求未果便告知了壽先生。幾天後壽先生自己背了米送到魯迅家裡,所以後來魯迅無論求學南京,還是留學日本,或入京工作,只要回鄉便不忘去看望壽先生。1906年他奉母命從日本回鄉完婚,僅在家十天,也要去壽先生家坐一坐。1912年進京工作後仍與其保持書信聯系,1915年底壽夫人病逝,魯迅又主動送挽帳致哀。
魯迅與他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同樣情深意厚,說「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到1926年,「他的照相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牆上,書桌對面。」1935年,日本友人增田涉翻譯的《魯迅選集》要定稿時,他回信說:「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直到魯迅逝世前,他還曾讓增田涉打聽藤野先生的下落。魯迅認為:「他對我的熱心的希望,小而言,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
魯迅對章太炎先生的感情要比前兩位老師復雜些。章太炎因早年熱心維新運動的反清革命,成為一個學者兼革命家,他1906年流亡日本不久便主持《民報》,魯迅常去報館聽他講學。魯迅不僅折服他淵博的學識及和藹可親的長者風度,更欽敬他的革命精神。後來,「五四」運動後,章先生慢慢落伍了,白話文運動多年後,他不在維護文言攻擊白話,魯迅素所敬重的老師「原是拉車的好身手,」現在卻「拉車屁股向後」了,怎麼辦?是尊師還是重道?魯迅選擇了後者,寫了《趨時和復古》等文章,對章先生進行了尖銳批評。然而,1936年6月,章太炎逝世後,國民黨反動派把他打扮成「純正先賢」宣布要進行「國葬」;也有一些報刊貶低他為「失修的尊神」,而早年革命家的章太炎被掩蓋起來。於是,魯迅不顧病重,於逝世前10天寫下了著名的《關於章太炎先生二三事》為自己的老師鳴不平。
從魯迅先生與他的三位老師之間的關系來看,魯迅尊師,便尤其重道,這既是他尊師的標准,也成為後來為師愛生的准則。

⑻ 魯迅的三個老師都是誰

魯迅一生中寫過三位自己的老師:三味書屋的壽鏡吾老師、革命家太炎先生、在日本留學時的藤野先生.
魯迅回憶小時候生活都不時提到壽鏡吾先生.魯迅12歲時進三昧書屋讀書.教他的老師就是壽鏡吾先生.少年魯迅看見壽鏡吾的時候,是這個樣子——「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壽鏡吾先生方正、質朴、博學,在當時比較開明,不打罵學生,對學生既和藹又嚴厲.壽鏡吾的辦學方針之一就是傳授知識,培養有文化的國民,堅決不講八股文.他正直、倔強、嫉惡如仇,罵世成了老先生的一大快事.魯迅作品的種種特點,或許可以在這位啟蒙先生身上找到源頭.
藤野先生,是魯迅在仙台學醫時的老師,魯迅對藤野先生充滿著尊敬和懷念,他是和壽鏡吾先生大為不同的老師.他是一位生活儉朴、治學嚴謹的學者——「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作為一個日本的教師,最為可貴的是他沒有民族偏見,正因為這,所以他能對勤奮好學的弱國學生魯迅能一視同仁,熱情教育.
在他逝世前幾天,魯迅連著寫了兩篇文章紀念他昔日的老師太炎先生,可見太炎先生對魯迅的影響.太炎先生熱情地參加了民族民主革命運動,反對過竊國大盜袁世凱,「以大勛章作扇墜,臨總統府之門,大詬袁世凱的包藏禍心,並世無第二人」.但他「雖先前也以革命家現身, 後來卻退居於寧靜的學者,用自己所手造的和別人所幫造的牆,和時代隔絕了.」他的業績,留在革命史上的,實在比在學術上還要大.魯迅對他一生最重要業績的評價是「先哲的精神」、「後生的楷范」.
壽鏡吾先生作為魯迅的啟蒙老師,對魯迅的作品起著很大的影響,他的罵世和他的愛國精神也同樣傳到了魯迅身上.藤野先生是一個日本人,令魯迅難忘的是他沒有民族偏見,對自己一視同仁,熱情的教育.太炎先生最令魯迅敬佩的是他的革命精神,也影響了魯迅一生.三位老師,影響著魯迅的一生,使得魯迅對他們終身難忘.

熱點內容
財富地理博客 發布:2025-05-16 08:15:18 瀏覽:567
語文練習與測試六年級上冊 發布:2025-05-16 05:07:12 瀏覽:666
英語代詞表格 發布:2025-05-16 04:23:00 瀏覽:442
生物之最 發布:2025-05-16 01:24:17 瀏覽:701
生物醫葯峰會 發布:2025-05-16 01:03:54 瀏覽:210
科倫博泰生物 發布:2025-05-16 00:28:34 瀏覽:308
徐老師來巡山投稿 發布:2025-05-16 00:26:18 瀏覽:571
桑巴雙人舞教學視頻 發布:2025-05-15 22:29:39 瀏覽:479
月子餐老師 發布:2025-05-15 22:16:43 瀏覽:160
人們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5 21:26:05 瀏覽: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