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班主任
做個以誠待人的老師,積極處理學生的疑問,積極完成領導分配的工作,以誠摯的心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加油!
② 班主任如何取得學生信任
班主任要取得學生信任,首先要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教育,主要進行思想教育和言行教育,而且要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跟他們交朋友,跟他媽輕談,讓他們也能走進你的心裡,和你成為真正的好朋友,就會獲得他們的信任。
③ 班主任一開始很信任自己,有什麼工作都讓我做,最近發現老師突然把工作安排給其
讓大家鍛煉一下是正常的啊
④ 怎樣讓學生信任班主任
第一要了解自己的學生,喜好、問題、優勢、劣勢,經常表揚優勢,劣勢要在隨後的信任之後提出來更容易接受;第二自身方面要足夠愛學生,自己有什麼上學趣事跟學生講講,拉近距離感,另外多多組織班級活動,比如拔河比賽、一起出遊,尋找跟學生能夠有共性的東西,經常交流;第三多多跟其他代課老師溝通學習問題,重點進步必須表揚,事實上鼓勵是最好的促進進步的神器,跟家長多反饋學生好的進步的方面,聯合家長多鼓勵
⑤ 班主任如何取得家長的信任和支持
一、作為班主任應有效地進行家訪或電訪(電話訪問)。
這學期開學初我對班內33個同學進行了家訪或電訪。在家訪或電訪過程中,著重在學生面前樹立家長的威信,力求在家長心目中產生「若沒有家長的配合,對子女的教育將會更困難」的感受。從而讓家長有一種被重視的心理反應,鍛煉自覺地配合班主任開展工作。同時,在家長面前對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任務。
在工作中,這33個同學若發生紀律問題,卻能很好地取得家長的配合,對學生的教育效果也較明顯。而沒有進行過家訪或電訪的學生,若產生紀律問題,想取得家長的配合,卻要另花一番功夫。
當前對學生進行家訪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不宜在學生出現問題時才去家訪。
。長期以來,班主任的家訪工作有所失誤——要不就是不進行家訪,要不就是等學生犯錯誤時才匆匆忙忙向家長「匯報」
。這樣在家長心目中形成了一種錯誤的認識——小孩犯了錯誤時才來家訪。我認為,家訪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應該貫徹在每個學期的教育過程中。在家訪時宜採取閑聊的方式進行,在日常交談中取得應有的效果。不宜過於嚴肅,更不宜在學生出現問題時才去家訪。2、班主任宜個人進行家訪,不宜多人集體家訪。
班主任在家訪時,目的為了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和取得家長的支持,若班主任個人單獨去進行家訪的話更能取得家長的信任,若集體家訪會給家長一定的心理壓力,並且會給家長不良的感覺——這只不過是學校工作的一種形式。因此,得不到應有的效果。通過班主任單獨的家訪,能夠與家長建立私人感情,從而取得家長的支持和理解。3、家訪時宜樹立家長對孩子的信心。
在家訪中班主任宜與家長共同商洽教育學生的方法,樹立家長對教育子女的信心。不宜過多地指出學生的錯誤,而削弱家長對子女的信心。
二、認真籌備好家長會,充分發揮家長會的教育作用。
一般來說,每學期將會召開一、二次家長會。好好利用家長會的時間,可以大面積地爭取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家長會是一次集中學生家長到校進行的一次會議,利用得好,可使家長在短時間內了解學校的各種教育意圖和家長應配合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同時也可對學生進行一次較全面的教育。
當然,若組織不好,會提供讓家長們集體發牢騷的機會。所以,在組織召開家長會時,班主任必須注意以下幾點:l、作為班主任,在召開家長會之前一定要准備好發言稿,最好將其當作一節「公開課」積極備課,嚴格確定主題內容。在這學期的家長會上,我事先思考了一些家庭教育存在的薄弱環節,選取了「家長應如何教育子女」的主題,同家長們共同探討了有關教育子女的方法、經驗,取得了非常大的效果。2、班主任應該在家長會進行當中,控制好整個會議進程,不要讓家長過多去發泄平時的不滿,從而造成負面的影響,而對班主任工作產生不良的效應。這就要求班主任在控制議程中,多舉些與主題有關的正面事例來引起家長的思考、講座從而讓家長達成必須想辦法教育子女的共識。在這學期的家長會上,我針對本班某些家長如何教育子女而取得較好效果的典型事例加以介紹,使家長們有理想的收獲。3、有必要的話,應該讓學生與家長同時出席家長會。
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通過家庭與學校相互協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當然,除了上述的方法外,還有其他方式方法可以取得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⑥ 班主任如何得到家長的信任和支持
作為班主任要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就一定得先過家長這一關,取得他們的信任。有了這種信任,隨之而來的是理解,是支持,是愉快的合作。否則就會給我們的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會給我們做老師的增添許多煩惱,會讓我們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不舒服:我們在孩子身上傾注了全部,家長卻凡事找別扭。這樣長此以住,老師的這種情緒就會讓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為,老師不可能做到全情投入,缺少愛的教育,不是我們學校融合教育本質。所以過家長關,得到他們的信任支持,在教育過程中就顯得舉足重輕。談到如何和家長建立合諧的關系。其實我也沒什麼經驗,也是在磕磕拌拌中,不斷調整,不斷修正,慢慢的磨合,才有了感覺,才有了這么良好的關系。這種關系從兩個層面說:一是得到了家長的信任、支持。二是就算工作中出現什麼閃失也能得到他們的寬容和理解。下面談談我的做法,希望能帶給家長一點點啟發。一、家長對班主任的信任一定是建立在有共識的基礎上。一切信任都是建立在有共識的基礎上的,有了這種共識,就會在今後的合作中產生共鳴。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體驗:如果自己信任一個人,那自己一定和那個人有共鳴,否則就不會有信任。家長要是信任老師,那這位老師一定要去了解他們的想法,並要認同他們的想法,並和他們有共通的東西,否則談不上信任。我們常說這樣一句話:做老師一定要了解學生。我覺得這還不夠,如果要做一位稱職的老師,那你一定要去了解家長的,明白他們的要求,體諒、認同他們的想法。我們班的家長都有這樣的想法:1、選擇來我們這樣的學校讀書,他就是想得到不同一般的教育。而且他們要盡快地看到這種「不同」盡早、盡快地出現。2、想讓孩子得到非同一般的照顧,因為他們認為金錢上付出了很多,就一定要得到與相符的回報。3、我們班這些家長,總的來說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他們有見識,有自己的想法。他們都是經過考察、比較、了解多所學校,因為認同、欣賞我們學校的教學理念,才把孩子送來就讀的。他們希望通過學校教育得到的不僅是孩子學識的提高,他們更希望孩子同時學會做人,尤其希望孩子的個性都得到張揚,得到更好的發展。前兩條乍看起來,有不合教育規律。但細想起來,也無可厚非,雖說教育不是急功近利,不是買賣,但現在這樣一個現實社會,講得就是物有所值,甚至於物美價廉。如果是換做我們自己,也一定會有這樣的想法。認同他們的這個想法,所以我在工作中,這些也成了我經常思考的問題:這些孩子得到了非同一般的教育了嗎?他們得到了非同一般的關照了嗎?(這里的關照可能和一些家長眼裡的關照有些出入,但我是教育的專業人才,我知道對學生真正的關照內含是什麼。)我們的教育真的是貨真假實嗎?我們的教育和一般有哪些不同?我也會經常拿這個來提醒自己,來對自己工作制定一個更高的要求,也會朝著一個更高的目標在努力。至於第三條,這是我們學校融合教育理念的根本所在。在我們學校有施展的空間,有成長的沃土,所以做老師的可以盡情的去大展拳腳。了解家長的想法,認同他們的想法,達成共識,有了這種共識,信任也就有了基礎。事實證明了這一點,特別是這次家長開放,很多家長跟我說:老師,這些孩子真幸運,所以很多家長,我們當初的選擇是對的。二、注意言行舉止,時刻不要忘了自己的教師角色。我一直是這么認為的:自尊自愛的人,才能真正得到他人的尊重。所以自尊自愛,是我們得到家長信任與尊重的唯一途徑。我非常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覺得面對家長時,我展現的是位教師應有的風范。面對學生時,我也時刻注意我是一位教師。我們往往會有這樣的想法,在孩子面前稍微放鬆一些,但我卻不認可這種想法。可不要小看這些孩子,家長對老師的了解多半是來自他們。我們就有這樣的家長,每天和孩子有一個新聞交換時間,孩子跟他交換那一定是學校同學老師,老師一定是主角。老師的一言一行,老師對他的態度,老師對其它同學的態度,老師今天批評誰了,表揚誰了,甚至是老師今天發火了……他們都會新聞轉播的。另外,我們班的家長很重視孩子間的交往,經常聚會,聚會時老師也是他們談論的主題,會評論每個老師,還給每個老師打分,百分制。孩子就是傳聲筒,是錄影機。家長普遍還有這樣的想法:你在他面前的表現得再好,他們會覺得不真實,把老師在孩子們面前的表現才視最真實的,往往拿這個來評定老師,是不是有愛心,是不是有耐心,是不是一位公平、正直、有教養的人。所以一定要在孩子們面前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就是像一名老師。二、遇事要寬容,學會換位思考。和任何人相處都會有些誤會了,都會有一些不理解,就是一家人,也難免有不愉快。所以和家長相處中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一些問題。這時就需要教師有寬廣胸懷。我一直很欣賞這樣一句話:與人相處要七分欣賞,三分包容。如果我們都報著這樣的態度處事為人的話,那友好合諧的關系就一定會形成。換位思考、理解寬容,忘記。是我與家長相處的時候,時刻提醒自己的座佑銘。一年級剛入學不久我就被投訴過,因為孩子穿校服的問題。(例:小女孩子不穿校服。)遇到這樣問題,我會分析一下原因,自己清楚了,就盡量站在家長的角度,試著理解家長的投訴。但不會做過多的解釋,清者自清,時間長了家長心中自有公論,這樣會更有說服力。然後盡快忘掉這些不愉快,學會忘掉對自己的健康也是很有利的。其實家長每次投訴之後,他都在密切注視著老師的表現,你的一言一行,你對待孩子的表現……。我們千萬不能因為家長的一些不當做法,而影響對孩子的態度。三、正直,坦誠,敢說真言。和家長的相處過程中要坦誠,要敢於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和他們相處,不討好他們,但也不懼怕他們。一些家長的行為有時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我會選擇直言,但這個直言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的。我們班有個孩子脾氣不好,動不動就發火,有時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我和家長交流時說:你是不是脾氣也很不好,經常跟他大發脾氣啊?所以孩子自然會受到影響。還幾個男生,有點嬌氣,當跟家長談到這個問題時我會直接跟他們說:你們太嬌慣孩子,我老家有句俗話:窮養兒,富養女。男孩子要多摔打摔打,這樣才是更愛孩子。一些家長因孩子沒寫作業,就會打個電話給老師,解釋理由。或者是孩子沒帶書本,我是不讓家長給孩子送書本到學校的,所以家長有點跟我道歉說:老師,是我忘記給他帶書了。凡遇到這樣的事情,我都跟家長明確表明自己的態度,指出家長這樣做的不妥。現在的孩子比較自我,不太懂得尊重別人,我就針對這個問題寫了一篇文章掛在我的博客上,是對家長開放的,希望引起家長的重視。去年底我們班曾經有一起投訴過校車老師的事。家長投訴是因為接車的老師態度不太好,老師的批評傷了孩子的自尊。這件事我事先不知道,我在校車老師到我們班找兩個孩子算是陪理道歉時知道的。當時看到校車老師跟我們班兩個孩子的道歉,我心裡說不出什麼滋味。我們這兩個孩子平時就非常淘氣,我不問都知道,在校車上肯定是最讓人頭痛的孩子。校車老師可能處理時也有點急躁,所以才有了這樣的事情。過了幾天,就出了一件這樣的事。我們班的這兩個孩子都在籃球班,這個籃球班有一個我們老師家的孩子。他們之間就發生點沖突,於是其中一孩子就指著老師家的那個孩子說:我讓我媽去學校投訴你,讓學校把你媽炒掉。這件事讓我想到了很多,所以我認為有必要在家長會上跟家長談談我感受,目的是想讓家長們明白,有時我們的一些舉動,盡管這個舉動本身沒有太大毛病,但無意中卻給孩子帶來了不好的影響。我要從一個班主任的角度談談自己的看法。我談了三點:1、投訴,是對一些不太稱職老師的批評,不滿的表現。(絕大部還是誤會)輕者,老師跟孩子們承認錯誤。重者:換掉。孩子的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強,他看到這種現象,以後他稍受委曲,就會想盡辦法讓家長出面為他們擺平。於是他們就倍感優越,越來越不懂得尊重別人。所以就有了那個孩子的那番言語。所以就有了一部同學不懂得他人現象。2、我們家長的投訴,往往都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生的。聽了孩子的一面之詞,很多家長特別相信自己的孩子,認為孩子不會說假話。不是這樣的,現在的孩子為了達到自己所要求的,他們會撒謊的。(舉例:校服)3、何不換個角度去看待老師批評,就算這個老師的態度不好,就算委曲了這個孩子。這也是對孩子承受能力的一種鍛煉。受委曲也要學的,現在的孩子是受到的關愛過度,受到的保護過分,但唯獨怕孩子受一點委曲。很多家長意識到這個問題了,還跟我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說現在孩子的承受能力太差了,老師你要多給他製造點麻煩。在家長會上,這么直接地談這個問題,可能會讓一些家長感覺不舒服,但作為老師,我發現了問題,發現這樣的事在孩子身上造成了不好的影響,我必須直言,這是對孩子負責。我當時也跟家長說:如果我這當老師,是非不辨,你們把孩子送到這樣的老師身邊,你們放心嗎?這件事之後我發現,我並沒因此得罪家長,他們反而更尊重我了,前段我們家長開放日,當事的家長帶他的朋友來考察學校,想把孩子轉過來,還跟他的朋友說,把孩子送這個學校你就放心吧。四、教師要有主見,該堅持的一定要堅持。我們的家長大部分是通情達理的,但有個別的家長還是很自我的,凡事都要以他們意志為轉移。做老師的不能太被動了,要該堅持的就支持,不能讓家長牽著鼻子走。我覺得只要自己心底無私就不要有太多的顧慮。我們有一些家長的無理要求了,我都會婉言拒絕的。(例如1:調換痤位、老師給學生發信息作業。例2:班級新生問題)我之所以拒絕,因為他的要求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對孩子不利。心底無私天地寬,做一名教師,心裡想的是學生,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讓孩子們有個更好的發展,只要你這樣想這樣做,就一定能得到家長的尊重、信任和支持。[心理教師點評]蘭校說,「教育是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我們服務的對象就是學生。我們要為學生成長負責,要為他們終身受益考慮。」不管我們遇到什麼樣的家長,只要我們把握住了我們共同關注的對象——孩子,讓家長感受我們對孩子愛,對孩子負責的心。我們總能取得家長的信任和支持。李萍老師,正直、坦誠、敢說真言,個性鮮明,但是一直以來在家長心目中享有盛譽,處理家校溝通的難題得心應手。因為她首先站在為學生終身成長,為家長排憂解惑的立場,為他們考慮。「做好了自己的工作,方才有底氣。」
⑦ 班主任工作如何取得家長的信任和支持
一、作為班主任應有效地進行家訪或電訪(電話拜訪)。
這學期開學初我對班內33個同學進行了家訪或電訪。在家訪或電訪過程中,著重在學生面前建立家長的威信,力求在家長心目中發作「若沒有家長的合作,對子女的教育將會更困難」的感觸。然後讓家長有一種被注重的心理反響,訓練自覺地合作班主任開展作業。一起,在家長面前對學生提出清晰的學習使命。
在作業中,這33個同學若發作紀律問題,卻能很好地獲得家長的合作,對學生的教育作用也較明顯。而沒有進行過家訪或電訪的學生,若發作紀律問題,想獲得家長的合作,卻要另花一番功夫。
當時對學生進行家訪應留意以下幾個問題:1、不宜在學生出現問題時才去家訪。
。長期以來,班主任的家訪作業有所失誤——要不就是不進行家訪,要不就是等學生犯過錯時才匆匆忙忙向家長「報告」
。這樣在家長心目中形成了一種過錯的知道——小孩犯了過錯時才來家訪。我以為,家訪是班主任作業的一部分,應該遵循在每個學期的教育過程中。在家訪時宜採納閑聊的辦法進行,在日常攀談中獲得應有的作用。不宜過於嚴厲,更不宜在學生出現問題時才去家訪。2、班主任宜個人進行家訪,不宜多人團體家訪。
班主任在家訪時,目的為了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體現和獲得家長的支撐,若班主任個人獨自去進行家訪的話更能獲得家長的信賴,若團體家訪會給家長必定的心理壓力,而且會給家長不良的感覺——這只不過是校園作業的一種形式。因而,得不到應有的作用。經過班主任獨自的家訪,能夠與家長建立私家愛情,然後獲得家長的支撐和了解。3、家訪時宜建立家長對孩子的決心。
在家訪中班主任宜與家長一起商洽教育學生的辦法,建立家長對教育子女的決心。不宜過多地指出學生的過錯,而削弱家長對子女的決心。二、仔細籌備好家長會,充分發揮家長會的教育作用。
一般來說,每學期將會舉行一、二次家長會。好好使用家長會的時刻,能夠大面積地爭奪家長對班主任作業的信賴和支撐。家長會是一次會集學生家長到校進行的一次會議,使用得好,可使家長在短時刻內了解校園的各種教育目的和家長應合作校園作業的各個方面,一起也可對學生進行一次較全面的教育。
當然,若安排欠好,會供給讓家長們團體發牢騷的機會。所以,在安排舉行家長會時,班主任有必要留意以下幾點:l、作為班主任,在舉行家長會之前必定要准備好發言稿,最好將其當作一節「公開課」活躍備課,嚴厲斷定主題內容。在這學期的家長會上,我事前考慮了一些家庭教育存在的薄弱環節,選取了「家長應怎麼教育子女」的主題,同家長們一起探討了有關教育子女的辦法、經歷,獲得了非常大的作用。2、班主任應該在家長會進行傍邊,操控好整個會議進程,不要讓家長過多去宣洩平時的不滿,然後形成負面的影響,而對班主任作業發作不良的效應。這就要求班主任在操控議程中,多舉些與主題有關的正面案例來引起家長的考慮、講座然後讓家長達到有必要想辦法教育子女的一致。在這學期的家長會上,我針對本班某些家長怎麼教育子女而獲得較好作用的典型案例加以介紹,使家長們有理想的收成。3、有必要的話,應該讓學生與家長一起到會家長會。
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必要經過家庭與校園相互協作才幹獲得好的作用。當然,除了上述的辦法外,還有其他辦法辦法能夠獲得家長對班主任作業的信賴和支撐。
⑧ 如何處理學生與班主任之間建立什麼關系信任信賴
一、樹立生本教育的理念,要為學生謀發展,不為自己謀利益。
王老師班上有一名學生小夏,成績很差,是那種以絕對優勢穩居倒數第一的那種。更為頭痛的是,小夏的行為習慣也很差,總是違反學校規章制度,實在讓人頭痛。但是非常奇怪的是,王老師對這位學生非常好,從來不說什麼,就是連小夏曠課也是輕描淡寫的說幾句就算了。在我還在佩服王老師的忍性如此之好的時候,一件事情讓我忽然明白了。小夏被學校勒令退學了。小夏因為晚上翻牆外出上網被政教處抓住了,而王老師也適時的拿出了小夏進校來的所有違紀記錄。在事實面前,小夏被退學了。王老師就是這樣巧妙的解決了一個大麻煩。
老師總希望遇到理想的學生。總是聽到老師這樣說:我們班如果沒有這幾個學生就好了。其實,班主任應該樹立正確的學生觀。班主任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是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孩子還不成熟,因此要有足夠的愛心,用呵護的態度對待學生。孩子還在成長,成長就會犯錯誤。因此要有寬容心善待學生錯誤,把學生犯錯誤作為教育的機會。孩子還在學習,學習就有一個過程。因此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學生的成長,把過程看成是成長的需要。孩子還在改變,因此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會成人、成才、成功
二、堅持坦誠相見,信任學生,用信任才能換來信任。
寄宿制學校一般都需要班主任住校,以便日常管理。等到哪一天要回家,班主任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程老師很聰明,每次回家都把房間的燈亮著,把摩托車繼續留在學校,給學生製造一種假象,讓學生誤認為老師沒有回家,從而不敢輕舉妄動。
毫無疑問,程老師的想法是好的。不想因為自己的離開影響到班級、影響到學生。但是程老師的這種做法不坦誠、不信任學生也是顯而易見的。對與學生建立信任關系是無益的。
有位哲學家說過:「上帝對他的女兒說道:我傳給你我唯一的知識,那就是真誠。你在無論什麼情況下都要做到對自己真誠。你對自己萬萬不能撒謊,那會玷污你純潔的身體。」如果我們不對自己坦誠,我們就不可能對學生坦誠。威廉·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說:「最重要的是:對你自己坦誠。這一條必須遵守,無論在白天或黑夜,你都不能虛偽的對待任何人。」坦誠往往會散發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巨大威力。
老師在一些關鍵事件上要相信學生,用信任才能換來信任。經常看見這樣的場景:班主任不能確定學生是否有違規違紀行為,例如抽煙等,那麼怎麼辦呢?就與學生拉開心理戰,儼然是公安幹警審犯人一般。其實,不用多說,學生和犯人是本質不同的。我們不能把學生當犯人,進而喪失教育的本原。我要是回家就會非常坦然就回家,不需要打招呼,如果出差時間稍長一點就和學生說清楚原因以及要求。也許一兩次不湊效,但是長期下來形成的信任力量會使班級一如往常。
三、採用民主的工作作風,要為學生多考慮,不為管理圖方便。
學生小李和小程在一位經常講話,被班主任朱老師發現好幾起。現在又到了要編排座位的時候了,朱老師充分利用編排座位這一機會,把小李和小程兩位同學分開。但是小李和小程卻不領情,到班主任質問朱老師,希望朱老師繼續把他們坐一排。在朱老師的一再堅持之下,小李和小程道出了事件的原委,原來小李父母正在鬧離婚,而小程父母已經離異。兩人惺惺相惜。一番交流之後,朱老師也感到自己的做法有些欠妥。
朱老師的失誤在於沒有事先溝通,缺少民主。如果朱老師事先了解小李和小程講話的原因,或者在編排座位的時候征詢小李和小程的意見,或許就不會被動了。民主的作風才能夠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對他的關愛。我在編排座位的時候就讓學生填寫志願,可以有三個:1、最希望坐的位置;2、最希望的同桌;3、最不想的位置或者同桌(即保底志願)。三個志願我一般至少滿足一個,這樣學生就會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從而拉近了與老師的距離,容易建立信任關系。
班主任與學生建立信任關系,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也是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我們廣大班主任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事事、時時、處處為學生著想,相信學生,與學生立場保持一致,用信任一定能夠換來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