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育教學案例
班主任教學管理案例
丹東二十九中 梅玉
讓孩子的心靈健康成長
常義孟同學性格怪癖,不善言談,學習成績較差,就聽說在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出去打工,就再也沒回來過,一直父子相依為命,父親一個人把他帶大。2008年9月,新學期開始我接任他的班主任後,又聽說他的父親再次結婚,也就是常義孟有了後媽,開學初我還詢問了他的家庭狀況,他還很高興的對我說,後媽對他很好,每周回家都給他洗衣服,做好吃的。可沒過多久,我發現他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作業也經常不完成,精神萎靡,英語數學老師也都和我反應這一狀況。
一天體育課我把他留下,與他進行溝通,問一問最近為什麼不按時完成作業?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沒想到他的第一句話就把我驚呆了,他說:「老師,我不想活了,」我急忙問為什麼?是不是遇到什麼困難了,告訴老師可以幫助你,他說:「老師,我可以告訴你,但是你要替我保密。」為了了解他的心裡世界,我很快的答應了。他說:「我現在很恨我的爸爸,因為自從他給我娶了後媽以後,很少管我,也很少關心我,而且打我次數越來越多。」聽他說完後,我馬上安慰他說:「你要理解爸爸,可能爸爸也有他的苦中,不過老師會想辦法幫助你的。」他再次告訴我,「老師你一定不要告訴爸爸,要不回家後他還會打我的。」
接著我與年級主任說起此事後,我決定馬上與家長取得聯系,當天常義孟的爸爸來到學校,我把孩子的想法告訴了他,他很長時間沒有說話,我接著問是不是最近打孩子的次數較多,爸爸沉默良久,無可奈何的說:「這孩子實在不聽話。開學第一周放假,我到山上幹活,他也要去,沒想到他把家裡的打火機帶去了,還在山上點火,幸好我及時發現。」事後,不善言談的爸爸狠狠的打了他一頓,以為兒子能接受教訓,改正毛病。可第二個星期放假回家後,他又拿著小刀,在他們鄰居一家新買的幾萬元的麵包車上刻字,被人家找上門來,這次爸爸二話沒說就大發雷霆,打的他是跪地求饒。爸爸不善於溝通,以為用武力就能解決問題的根本。可第三個星期放假回家,又一幕驚心可怕的事情發生了,他竟然拿著家裡的打火機,跑到鄰居停靠在路邊的轎車低下去點燃。被人發現後及時制止,爸爸知道後,沒有辦法的辦法再次拳腳相對。當時爸爸和我說這一切時眼睛已經濕潤了,從當時的表情看,爸爸真的是很無奈也很痛心。
當時英語老師,和數學老師都在,我們一起分析孩子為什麼這么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要引起爸爸的注意,想把爸爸的目光從後媽身上吸引過來,想要爸爸多關心、愛護他,他才會這樣做。爸爸突然間好像明白了許多。「是啊,這段時間忙,每天都是早出晚歸,沒和兒子說上幾句話。」說著下課的時間到了,我到班級把常義孟同學叫了出來。對他說:「爸爸來看你了,在老師辦公室呢。」他卻說:「不!老師,我不去見爸爸,我怕他打我。」我笑了笑對他說:「爸爸知道自己錯了,但爸爸不善言談,爸爸讓老師轉達向你道歉。」他還是半信半疑的。我接著對他說:「當你走進辦公室時,先要說爸爸你來看我了,他點了點頭。」
還不錯,他真的做到了,在辦公室里父子都留下了眼淚,尷尬的氣氛頓時油然而生。為了加強父子的感情溝通,我讓爸爸把孩子帶出去吃的午飯,給他們創造了獨立交流的空間。
下午上課的時間到了,常義孟同學興高采烈的走進了班級,手裡還拿了些吃的,頭發也變短了,整個人都煥然一新,三個字形容精、氣、神。從他那可愛、天真的臉上可以看出彷彿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
事後,他學習態度積極轉變,上課注意力集中,作業干凈整齊,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從那以後他的父親也常與我溝通,問問他在校表現和學期狀況。
總之,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日子似乎就這么一天天在和學生打交道的零碎瑣事中悄然而逝,有時不禁喟然長嘆。其實,我們無需抱怨。班主任工作中的件件小事,就像潺潺細流,啟迪著我們的教育智慧,溫暖著每一個孩子的心靈。
這是我從別的地方看到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2. 班主任教育案例怎麼寫
一、案例背景:
以前教過一個學生,名叫xx,這個孩子脾氣暴躁,經常與同學打架斗毆,做作業時動作很慢,思想很不集中,回家作業經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書寫相當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師就是學生向我告狀。於是,我找他談話,希望他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知錯就改,爭取進步,爭取做一個他人喜歡、父母喜歡、老師喜歡的好孩子。他開始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後來口頭上答應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無長進,真是「承認錯誤,堅決不改」。此時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許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覺得身為班主任,不能因一點困難就退縮,不能因一個後進生無法轉化而影響整個班集體,必須面對現實!我內心一橫:不轉化你,誓不罷休。
二、事情的經過:
有一次在課堂上,見不愛學習的xx很難得地高高舉起了小手,我立刻請他作答,當時他可能是有些緊張,在回答時結結巴巴的,結果班上另一個同學田佳岩當場笑出聲來。我還沒來得及作出反應,只聽xx氣勢洶洶地沖田佳岩吼道:「笑什麼笑!」田佳岩頓時止住了笑,可xx並未就此罷休,他立刻「氣炸了」,把手中的課本往地上一摔,徑直走向教室門口,甩門而出。見此情景,全班同學都愣住了。當時我迅速做出判斷,首先要保證學生們正常上課,其次為了確保xx的安全,要立刻把xx找回來。於是我立即追出門外,叫住xx並告訴他現在是上課時間,如果因為他的緣故而耽誤了其他同學的學習,會使本就不融洽的同學關系更增加一層隔膜。也許是擔心成為全班同學的「公敵」,xx默默地跟著我回到了教室。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xx雖然人在課堂,卻始終沒有冷靜下來,一會兒踢桌子,一會兒撕練習本。為了保證其他學生的正常學習,我引導其他學生繼續集中精神上課,對xx採取了冷處理的方式。
下課了,我發現xx仍然沒有「消氣」,因此先把田佳岩找來,對他進行了批評教育,田佳岩也表示已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願意向xx道歉。又過了幾節課,當我發現xx已逐漸冷靜下來後,便將他找來談話。他一進辦公室便低著個頭看地板,像是在找什麼東西似的——我知道他已經做好被批評的准備,而且打算一如既往地「虛心接受,屢教不改」。於是我決定換一種方式:我拉住xx的雙手,告訴他老師遇到類似的情況是會和他一樣不高興、很生氣,對xx剛才的生氣表示理解。聽到我這樣說,xx的眼神「亮」了起來,他抬起頭注視我,一臉委屈地向我吐著苦水:「田佳岩太氣人了呀??????」這時我知道,我已經取得xx對我的一份信任,拉近我們的距離。於是,我認真地做起了「傾聽者」,耐心地聽xx把話說完,並時不時地點頭表示贊同。接著,我以「知心人」的身份與xx一同分析課堂上的做法,讓xx知道他生氣時的甩門而出、踢課桌、撕本子等行為對自己、對教學用品都沒有好處,這樣的生氣並不「合算」,同時告訴他「合算」的、我喜歡的做法是:讓老師批評田佳岩,自己可以生氣但不做傷害自己身體、破壞教學用品的行為。見xx聽得很認真,並認同我的分析,我再以老師的身份告訴他對於他發脾氣的做法我不喜歡,學校的校規也不允許,同時告訴xx我相信今後如果再遇到類似的情況xx一定會採取「合算」的我喜歡的方式來處理問題,xx真誠地點著頭,以向我保證著。然後,回歸事件本身,在談話中鼓勵xx寬容、大度,原諒田佳岩的錯誤,並適時讓田佳岩當面道歉,使xx的寬容落實在行動上。在化解了xx與田佳岩的矛盾後,我在班中進行了教育,表揚xx的舉手發言、熱愛學習以及寬容大度、虛心改正,也表揚田佳岩的知錯就改、真誠道歉,使全班同學都受到教育的同時見證「後進生」xx的進步、期待他的下一個進步。
三、個案分析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當、自身的性格特點、學校教育不夠完善等原因,使xx成為了「後進生」。有鑒於此,我認為可以從對xx本人的引導、加強學校與家庭的配合、對全班學生的引導三方面著手,對其進行引導,加以幫助。同時,對於「後進生」的轉變需要老師花更多的心思尋找出路,找准方法。
在本事件中,我冷靜思考,迅速反應,在保證課堂教學的前提下,以冷處理的方式給予xx冷靜下來的時間,然後另尋時機與他進行談心交流。對於此事,盡管我很生氣,並知道該事件對班級學生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但為了更好地使xx轉變問題行為,我安奈自身情緒,以溫和的口吻、親切的話語、換位思考的方式換取xx對我的信任、排除xx對老師的對立情緒。同時,給予充分的時間、付出真心的情感,在談話中讓xx認識自身行為的不正確、了解正確的做法,並調動xx的情緒來原諒田佳岩、並保證下不為例。之後,我再對班級學生進行引導,一方面讓學生對xx與田佳岩各自錯誤行為引以為戒,一方面見證兩位同學的用於認錯與知錯就改。放學後,我也及時與xx家長聯系,由於家庭教育對xx的問題行為也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放學後,我與xx的家長反饋了事情的經過,在反饋的過程中,我放下老師的身份,不以「告狀」的口吻而以朋友的角度表示自己對xx的擔憂,消除家長對我的警戒心理。在博取家長對我處理該事件的方法的認同後,我努力爭取xx的家長也就此事對xx稍加教育,博取家長對我工作的支持,爭取家校教育的配合,促使xx的轉變。使對xx的教育與轉變更有成效。
四、案例解析
1、培養信心是基礎
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教師應該相信後進生同樣具有良好的本質,並相信通過自己的愛心與堅持,「後進生」終究能夠得到轉變。有了「信心」才能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後進生」,並努力尋求恰當的方式教育學生,幫助其漸漸轉變。在引導教育「後進生」的過程中,教師一定會遇到「碰壁」的情況,但我們不能失去信心,不要放棄轉變「後進生」的信念,事實已經證實:信心是基礎,信心不會枉費。在教育xx過程中我是通過尋找孩子閃光點做文章,但是這個小傢伙每天竟一個閃光點也找不到,無奈,我只好說謊。一天早自習,我當著全班學生的面對這個孩子說:「老師昨天聽你媽媽說,你吃蘋果時還能想著給媽媽,真是孝順的孩子,老師就喜歡孝順的孩子,更相信孝順的孩子會是遵守紀律的孩子。」在他臉上我看到一絲笑容,我一看有門,在數學課後,我又悄悄地對表現和平時沒多大變化的他說:「老師看到你這節課,比以前聽課認真了許多,要是你以後課上能回答對一個問題老師就給你發顆五角星,加油啊孩子。」他畢竟是孩子,一誇就高興了,連續兩次善意的謊言,他有了一點改變,於是我就經常誇他,經常以朋友的口氣和他談心,還降低標准地為他發星,孩子漸漸地開始學本分了,後來還主動要求晚上留下來讓我考他詞,他說他想得個大獎狀回家,我則不失時機地向他提出更高要求,讓他幫助別人,為班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幾句善意的謊言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增強了他的自信心,讓他的學習興趣有了明顯的提高。
2、師生關愛是秘訣
在班級教育中「後進生」其實是「弱勢群體」,他們需要教師更多的關愛。關心他們,多交流思想,做他們的知心好友;寬容地面對每一次「問題行為」的反復,用真心感化學生的心靈。當「後進生」出現「問題行為」的時候,多採用換位思考、「心靈感應」,給予一份理解、一份同情。我們都知道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的過程便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滿了人情味的心靈交融。這樣老師才會產生熱愛之情。心理學家認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對於xx這樣的後進生,我放下架子親近他,對他敞開心扉,並以關愛之心來觸動他的心弦。「動之於情,曉之於理」:用師愛去溫暖他,用真情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說服他,從而促使他主動地改正錯誤。對待xx,我沒有直接批評他,而是與他從交朋友做起,讓他感受老師對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師是自己的良師益友;讓他感受到老師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讓他在快樂中學習、生活;讓他在學習、生活中體會到更多的快樂,從而達到良性循環的效果!同學的幫助對一個後進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同學的力量有時勝過老師的力量。同學之間無話不說。同學是學生的益友。讓他感受同學對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學是自己的益友。讓他感受到同學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讓他在快樂中學習、生活,在學習、生活中感受到無窮的快樂!通過同學的教育、感染,促進了同學間的情感交流,在轉化後進生工作中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耐心與家長是關鍵
在對「後進生」的教育中,我們要堅定信念,給予充分的時間和精力。無論是對「後進生」,還是對班級學生、對家長,耐心,能換來學生對我們的信任,耐心,能把事件妥善地解決,耐心,能讓每一次的教育作用發揮到最大化。我還經常與家長聯系,相互交流在家裡、學校的表現。我和家長達成共識,齊抓共管,現在孩子作業慢慢的開始寫了,課堂上我不時的就到他的身邊,經常提問他,及時了解他的學習狀況,和他談心,然後和家長互相交換近階段的學習狀況,表揚已經有的進步,共同交換需繼續督促的事項,開學差不多兩個月了,在學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下,孩子學習的興趣明顯有了提高,在學習習慣上也比以前好了很多。相信他會有更大進步的!
我想,轉變「後進生」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目標。魯迅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教育是植根於愛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教師的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對學生的熱愛、理解、尊重,是教育成功必不可少的條件。對「後進生」更要講究愛的情感、愛的行為和愛的藝術。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愛他們的喜怒哀樂。有時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勵,都能贏得問題學生的愛戴和信賴,會使他們的潛能發揮出來。在這漫長的教育之路上,我們始終能滿懷信心、愛心、耐心,抓住每個教育契機,認真、努力、妥善地把握它,「後進生」的一定不只是夢想!
3. 班主任教育敘事案例範文
我的教育敘事
轉眼之間,我工作已24年了,其間有歡笑,有淚水,但我最大的感受,則是充實,這一點可能是沒當過老師無法體會到的。教學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它不僅需要愛心、耐心與細心,也需要創造,因為,你面對的是幾十個充滿創造力的孩子。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孩子們的問題似乎也越發多了,而社會也要求我們教育出充滿創造力、有個性的學生。因此,我們教師的班級管理也應富於創造性。我下面就想談一談自己在管理班級上的一些自認為有些創造性的管理方法。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我不否定傳統的教育方法——說教與處罰。我甚至認為它們在某種情況下還特別有用。其次,我要說明的是我這里說的「說教」與「處罰」是狹義上的,否則,我底下談的所謂訣竅就與它們混淆了。
一、沉默是金。
俗話說,教師、班主任要嘴勤,怎麼還冒出來個沉默是金呢?來看兩個案例。
案例一:我現在所帶這個班有名男孩,長期以來,在五年級剛分班時很令我頭疼:作業不做,與同學極易發生矛盾,幾乎天天違反紀律。開始時,我對他除了說教,就是處罰甚至懲罰,但收效甚微。有一天,他又犯錯了,我將他叫進我的辦公室,但他就是那樣不在乎地等待我的批評。正好辦公室沒老師,我看著他,什麼話也沒說,就那樣平靜看著他,因為說實話,我不知道說啥,但是很奇怪那時我一點不生氣。我發現,他慢慢有了變化,從剛才的滿不在乎到有點局促不安。又過了一會兒,他低下頭,偶爾抬頭瞟一下我,我知道他在窺測我的內心,但我還是很平靜地看著他的臉,就好像在欣賞一幅畫。他的頭越發低了,也更加不安了。良久,我的聲音打破了沉默:「知道錯了,你就可以走了。」他抬起頭驚訝地望著我。「你可以走了。」我重復了一遍。他默默地走了。但這次他竟連著幾天表現很好,我不失時機地表揚了他。後來盡管他有反復,但經過我又幾次的沉默療法,他變了。現在,他是個好學生,同班裡的其他同學一個樣。
案例二:有一次,班上小測試,我事先說了復習范圍,可我發現,學生普遍很自信,認為自己考好沒問題,很少有人踏實復習。成績出來的,整體情況很糟糕。發完試卷後,我發現學生很多都在看我,照常理該是說教的好時候了。我當時只是平靜地看著大家,目光慢慢地移過每一個學生的臉龐,最後輕輕說了句:「好了,過去了,關鍵是以後。」自那以後,學生復習踏實了許多。
現在我深深體會到,沉默有時也是一種力量;沉默有時更能使學生明白老師的心。
二、以身作則。
案例:我這么多年一直是班主任,經常帶學生打掃衛生。班級有了打掃操場、大道的任務,剛開始學生還很勤奮,拿著大掃把一陣飛舞。後來就沒人願意下去了,尤其到了冬天,手拿著竹子做的掃把,太冷,就更少有人願意打掃了。看到這種情況,我早上帶頭下去掃操場,當然,還有幾個學生是被我叫去或者主動去幫我的。每天,當我們掃完操場,帶著一些微汗,面色紅潤走進教室,回到教室的時候,面對全班學生,我總是大聲對同我一起打掃操場的同學說:勞動使我們快樂,我為你們自豪!現在每天早上,早來的男生爭先恐後地下去打掃操場,我相信:他們從中享受到了勞動的樂趣! 我相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何況這個榜樣是自己的老師呢。
三、讓師愛充滿智慧。
幾年的工作經歷,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愛的事業,教師的愛不同於一般的愛,她高於母愛、大於友愛、勝於情愛。不是嗎?母愛容易出現溺愛,友愛需要回報,情愛是專一、自私的愛。而師愛是嚴與愛的結合,是理智的科學的愛,是積極主動的愛。這種愛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愛滋潤每一個孩子的心田。雖然有時也會因學生的調皮而埋怨,因他們的退步而急躁,因他們的違紀而失態,雖然有時也感到很累,很煩,但這時心中總會湧起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我是老師,我要給這些尋夢的孩子引路,在他們心裡寫一本最美的書。這強烈的意識不斷激勵我以真誠去擁抱每一個學生。與孩子朝夕相處,我始終想著兩句話,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使我對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寬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責,多了一份尊重。家長把天真爛漫、聰明伶俐的孩子交給我們培養,這是對我們的極大信任。我又怎麼能不全身心地去愛他們呢?我堅信,我們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誠的愛心感動我面對的全體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