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南粵優秀教師

南粵優秀教師

發布時間: 2021-07-30 07:46:57

⑴ 廣東省2012年南粵優秀教師多少獎金

本人被評為2012年南粵優秀教師,
到目前一分錢都沒有領到。

⑵ 2020廣東高考理科排名46700名能上什麼大學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嘉應學院、韓山師范學院、韶關學院、嶺南師范學院、廣東海洋大學。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是廣東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設單位之一,是廣東省人民政府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共建的公辦本科高校,為華南地區唯一一所石油化工特色本科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廣東省首批普通本科轉型試點高校。

學院源於1954年創辦於廣州石牌的華南工學院附設工農速成中學,1992年7月,學校改名為廣東石油化工高等專科學校。2000年,廣東石油化工高等專科學校與廣東省茂名教育學院合並升格為本科茂名學院;2010年,更名為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3月,學院有教職工1302人,其中具有正高、副高職稱教師388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800多人,兼職博導、碩導6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5人,全國先進工作者1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名,全國優秀教師2人。

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廣東省揚帆計劃緊缺人才及高層次人才、特支人才等28人,廣東省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7人,有一批教師獲得南粵優秀教師、省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勞動模範等各類榮譽稱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⑶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有多少個教師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現有教職工600多人,
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104人,
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310人;
聘請企業兼職教師191人。
學校有全國紡織工業勞動模範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紡織職業教育先進工作者12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南粵優秀教師7人,廣東省「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2人,廣東省輔導員年度人物1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手1人。

⑷ 廣州大學人文學院的師資力量

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學術水平高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9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9人,博士及博士後47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3人,廣州市優秀教師、優秀專家、先進工作者16人,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1人,廣東省十百千人才工程培養人才4人,廣州市121人才第三梯隊成員1人,廣州大學教學名師1人。
劉曉明人文學院院長,教授,文學博士,廣東省重點研究基地「文學思想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學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廣東省與廣州市中國語言文學一級重點學科學科帶頭人,廣州市優秀哲學社會科學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在《中國社會科學》發表論文3篇,並在《文學遺產》、《中華文史論叢》、《文獻》、《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等重要刊物發表論文80餘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2002、2008),另主持教育部項目4項,省社科規劃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鑒定為「優秀成果」。科研成果獲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廣東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哈迎飛文學博士,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帶頭人,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第十屆全國青聯委員,廣東省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第三屆廣東省宣傳思想戰線優秀人才「十百千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獨立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規劃項目1項、省社科基金項目2項。在商務印書館、人民文學、上海三聯等出版社出版個人學術專著3部《儒教與中國現代文學》、《半是儒家半釋家:周作人思想研究》、《「五四」作家與佛教文化》,在《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獲得省社科優秀成果2等獎1項,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3等獎3項,2012年被評為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第三屆全國教育碩士優秀教師,2014年入選廣州市「121」人才第三梯隊成員。
吳晟文學博士,人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南粵優秀教師,《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委員會委員。兼任廣東省文學學會副會長、廣東省中國古代文學學會副秘書長;廣東省國學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中華詩教學會理事;廣州市語言文學學會副會長、秘書長;廣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學科負責人。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戲曲史、中國詩學和文藝理論。出版專著6部;主編著作1部;參與編著8部;出版教材1部。在《文藝研究》、《文學遺產》、《文藝理論研究》等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30篇,學術成果獲省市優秀成果獎多項。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後期資助項目1項、部省級項目5項。
周文萍博士,人文學院副教授,碩士導師,從事影視、文學的教學研究,為廣東省電影家協會大學生協同創新委員會指導委員,廣州大學廣府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會員,廣東省電影家協會會員,世界華文文學學會會員,出版專著1部,參編2部,發表影視及文學類論文30餘篇。現主持省級課題3項,市級課題1項。專著《好萊塢:經典的奧秘》獲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四屆「學會獎」著作類三等獎。
冷東一級學科碩士點中國史負責人,專門史方向帶頭人。香 港大學博士,廣州大學十三行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美國亞洲研究會會員、馬來西亞黃雅烈博士高等學院客座研究員、中國商業史學會副會長、 中國明史學會理事、廣東省歷史學會副會長、中外關系史學會理事、廣州地方史學會副會長、廣州地方誌學會副會長。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嶺南文化、廣東華僑 史、廣州十三行研究等領域教學與科研。主持完成國家「九五」社科規劃項目一項,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九五」規劃項目一項,現主持廣東省社科規劃項目一 項及多項廣州市課題,出版學術著作7部,發表學術論文八十餘篇,獲廣東省社會科學成果獎2項。
王鳳霞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兼職廣州市語言文學學會副秘書,廣州市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戲劇研究和比較文學、外國文學研究,教學工作也是圍繞以上領域。出版個人學術專著1部、編著2部,參著2部。在《戲劇》、《戲劇藝術》、《文藝爭鳴》等刊物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40多篇,其中有5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獨立主持國家社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4項,教學項目3項,以及其他各級項目共12項。獲獎多項:廣東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三等獎,廣東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第六批培養對象,第三屆廣州市宣傳思想戰線優秀人才培養對象,2011年在澳大利亞西澳大學培訓,2013-2014年在英國倫敦大學訪學。

⑸ 評選南粵優秀教師是否只看在廣東省的業績

錯。高層次的優秀教師評選參考的是你工作以來取得的所有教育教學成就,但主要以近年的為主。如果你屬於外省調來的教師,在外省的教學成果也會有參考,評選時把有關證書材料一塊整理上交即可。

⑹ 廣州市協和高級中學的學校領導

鄒燕平:校長,中學化學高級教師、廣東省特級教師。曾獲「從專化市勞動模範」「廣東屬省南粵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蔡焯基:黨委書記,中學政治高級教師、廣東省特級教師。曾獲「廣州市先進教育工作者」「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劉紅梅:副校長,中學政治高級教師。曾獲「廣州市優秀教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曹城峰:副校長,中學體育高級教師。曾獲「湖南省優秀體育工作者」「全國『小公民道德建設』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何慶輝:副校長,中學化學高級教師。曾獲「廣州市優秀教師」「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⑺ 中山市高級實驗中學的教師隊伍

學校現有教師基本隊伍是原有的師范教師,他們被譽為教師的教師,他們學科基礎厚實,教育理論功底深厚,教學基本功過硬,工作勤懇,迅速適應高中教育教學。此外,學校近兩年從全國招聘了一大批優秀的高中教師,他們從各地帶來了寶貴的教學經驗。目前,有獲國家級榮譽稱號的優秀教師,有南粵優秀教師,有中山教育名師,可以說,已經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教師在省、市教學競賽中均取得優異成績。學校現有兩個省級教科研課題、四個市級課題。

⑻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老師的學歷水平如何

現有教職工1000餘人,專任教師中碩士以上學位佔比88%,高級職稱的佔比38%,雙師型教師佔比61%。我國當代行政學奠基人、「中國MPA之父」夏書章教授等130位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知名學者、教授專家擔任學校的高級顧問、首席教授、學科帶頭人等職務。其中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7人,南粵優秀教師9人。學校大力推進「六大人才計劃」、「雙百計劃」,培育學校中青年教師骨幹,構建一個「人盡其才、全面覆蓋」的學術強校人才體系。

⑼ 廣東博文學校的師資力量

廣東博文學校全校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學歷均達到國家或超過國家規定標准,其中特級教師6人、教育碩士13人、中學高級教師30人、小學高級教師21人、另有一批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功勛教練員、地市級以上優秀教師。高中教師以曾在各地重點中學任教10年以上,年齡不超過40歲的年富力強、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學骨幹為主體,其中高級教師有22人;初中教師本科學歷佔97%,中、高級教師佔46%,平均年齡是34歲;小學教師55%是本科學歷,小學高級教師佔13%,平均年齡33歲;幼兒教師全部是幼教專科畢業(其中本科5人),平均年齡不超過27歲。數學教師有留美博士,全國華羅庚金杯賽金牌教練和一批全國優秀教練(10多人);英語教師有特級教師,曾被教育部公費選派到英國留學的全國優秀教師(4人),以新南威爾士大學語言中心派到廣東博文學校任教為主體的全職外籍教師(11人)。數學、英語、藝術為我校強項。他們中有80多人是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南粵優秀教師、中山市優秀班主任或先進教育工作者。這是一支年青有為、團結協作、愛生敬業的教師隊伍,他們為博文學校的創辦、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是博文學校創優質教育的寶貴財富,更是博文學校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董事會重視兩支隊伍建設,聘請了資深教育專家、原主管中山教育的副市長、曾任中山紀念中學十二年校長、為紀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的姚本棠先生任學校總監,原中山市教育局局長、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全國「雙基」教育先進工作者、現中山市教育學會會長鍾建光先生任總校長,在省內有「高考專家」之稱的華師大附中原教學部主任、特級教師邵祖成先生為廣東博文學校教學顧問。原中國婦幼營養學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博導何志謙教授為廣東博文學校營養顧問。
董事會尊重教師、愛護教師、關心教師,教師的工資標准起點高,所有待遇全部向公辦教師看齊,並按國家規定準時足額發放。同時,每年都撥出近5百多萬元用作獎教獎學,博文學校的老師們更有自豪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他們愛校如家,團結穩定。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重視教師的在職提高。辦學以來,通過「外引內培」,在嚴格把好教師「入口關」,招聘學歷層次高、教學能力強的教師加盟博文大家庭的同時,加強校本培訓,組織教師外出學習、進修,並與中山一中、中山實驗小學結成兄弟學校,選派學部領導、骨幹教師到上述學校跟班學習,請他們派骨幹教師到校帶班指導,以公辦名校的引領、輻射作用帶動我校。同時實行合作辦學,優勢互補,充分利用雙方師資、設備等方面的優勢,對優秀學生、特長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的學生開展合作培養、交流培養,更好、更多地培養人才,博文學校將成為市一中的生源基地,為市一中提供優質生源。與兩所名校合作,博文學校發展又上一個新台階。另外,學校不定期邀請教育專家、名師來校為教師講課、輔導,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及業務水平,使教師隊伍不斷優化,為教師創業、成長搭建平台。學校堅持開展「創優爭先」活動,樹典型、立標兵,每年都評選一批教書育人的優秀教師,給予表彰獎勵。

熱點內容
生物之最 發布:2025-05-16 01:24:17 瀏覽:701
生物醫葯峰會 發布:2025-05-16 01:03:54 瀏覽:210
科倫博泰生物 發布:2025-05-16 00:28:34 瀏覽:308
徐老師來巡山投稿 發布:2025-05-16 00:26:18 瀏覽:571
桑巴雙人舞教學視頻 發布:2025-05-15 22:29:39 瀏覽:479
月子餐老師 發布:2025-05-15 22:16:43 瀏覽:160
人們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5 21:26:05 瀏覽:209
2017高考數學文 發布:2025-05-15 15:11:48 瀏覽:817
怎麼喝水 發布:2025-05-15 14:52:53 瀏覽:829
雅本化學公司 發布:2025-05-15 13:44:02 瀏覽: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