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典型生活
㈠ 教師職業的典型生活方式
教師職業的典型生活方式基本上就是2.1線吧!就是教室辦公室之間來回跑腿。如果非要加1點內容的話,就是吃飯的飯堂。
㈡ 教師案例生活現象的感悟
《職業道德與法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德育課程。本課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務是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增強社會主義法治意識。加強職業道德和法治教育,有助中職學生健康成長
一、中職學生學習《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的必要性
我國中等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生產、管理、建設和服務社會第一線--的德藝雙馨的技能型人才的任務,實質就是就業教育。近幾年,隨著中職擴招,中職學生的數量持續增長,生源有了一定的規模。我們在校的中職學生大多能熱愛祖國,積極向上,團結友愛,文明禮貌精神世界的主流是好的,但也有部分職業素質不容樂觀。
我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本校學生中進行調查,有關調查數據顯示:(1)沒有明確目標。在回答,「為什麼來職校」時,絕大多數學生的回答是:沒地方去」或者是,「家長讓我來的」和「看見別的同學來我就來」,(2)沒有職業概念。一半的學生在回答「來職校後干什麼」時,回答的是「不知道」,「混唄」。不知道職業概念及要為自己的將來職業做准備。(3)缺乏自信,自暴自棄,行為無度。表現在部分同學不求上進、成績差、迷茫、上課睡覺、攀比打扮、吸煙。(4)無視紀律,為所欲為。有的學生亂交朋友,忙於早戀,沉湎於網吧;以大欺小、勒索錢財;打架斗毆,聚眾鬧事。據資料調查,就極端的未成年人犯罪問題而言,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非常嚴重。有的地方惡性案件越來越多,手段極其殘忍。一些年輕的罪犯,有的就是在校中職學生。學生不良行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控制,會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出現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主觀原因,不外乎道德意志薄弱、是非觀念模糊、法律意識淡薄、價值觀念扭曲。這從反面說明,必須加強中職生職業道德和法治教育,保護學生健康成長。
二、職業道德與法律課教學的核心目標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中職德育課程的核心目標。幫助學生了解文明禮儀的基本要求、職業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規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強職業道德意識,養成職業道德行為習慣;指導學生掌握與日常生活和職業活動密切相關的法律常識,樹立法治觀念,增強法律意識,成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三、如何上好《職業道德與法律》課
上好《職業道德與法律》要積極貫徹《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教學大綱》,堅持改革創新,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鮮活的社會生活為源,堅持習之以知、動之以情、樹之以信、練之以意、導之以行的教育教學觀。針對禮儀、道德、法律三塊內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師生合作,共同打造了生機勃勃的實效德育課堂,促進了學生健康成長。
1、學做合一,培養學生按禮儀辦事的行為習慣。禮儀是道德的外化,道德可以通過具體的禮儀行為表現出來的,其核心是尊重他人,完善自己,其特點是易理解掌握,難養成行為習慣。職校生教學需採用學中做、做中學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我採取了課前預習、課中進行知識建構、禮儀實訓、課後學以致用的學做合一教學模式。
如第一課中「讓別人悅納我們」的教學:我把全班分成實力相當的六個小組,在課前下發任務清單:三個小組分別運用交談禮儀、電話禮儀、做客待客禮儀來診斷特定情境下當事人行為的正誤,另三個小組對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踐行以上三種禮儀的情況進行調查,並做統計分析。
在課堂教學環節,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本組課前預習的成果,教師澄清學生理解的誤區,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教師示範講解正確禮儀,學生進行訓練,設置實訓任務,按禮儀要求進行角色扮演,演練去同學家過生日的系列情節。最後師生共同進行總結評價後,下發作業,要求學生主動與師長按禮儀要求進行交談。
2、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學會踐行。在經濟全球化、信息網路化、價值多元化的現代社會,德育如果迴避現實生活中道德選擇的多樣性與德育規范統一性之間的矛盾,就會導致學生對德育課的信任危機。所以,我們始終堅持將現實生活中人們多層次的道德現象作為問題情境,尤其是將學生困惑的以及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遭遇到的道德兩難問題導入到課堂中,在激發學生道德需求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研討,以此讓學生明事理,辨是非,學會正確選擇,勇敢地踐行,成為一名有道德的人。
3、以案學法,築起合格公民的行為底線。道德是人們心中的法律,法律是外在強制的道德。在法律模塊的教學中,我們強調學生公民的身份,緊扣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以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典型事件為案例情境,主要採用案例教學法,以案激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以例說法,讓學生按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來學法、知法;以法護行,讓學生進行遷移性學習,運用法律理性維權。
4、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能力。德育來自於生活,也應該回歸生活。禮儀、道德、法律在生活中往往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規范和和引導人們的行為。所以,我們開展了德育活動課,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綜合地運用禮儀、道德和法律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總之,「德育不僅僅是對個人的規范約束,而且是對個體生活的發展與提升」。德育是一種關懷,是心與心的交融;德育是一種化育,是等待花開的歷程;德育是一種享受,是真善美的綻放;德育教師從事的是經營人性的最美職業,德育之重、德育之美、德育之難,都激勵我們在教育實踐的大潮中不斷研究,不斷創新,加強職業道德和法治教育,幫助中職學生健康成長,這是我們終生艱巨而光榮的任務。
追問:
沒有這兩點:1.學習中的不足部分,三點;
2.找出自己未來努力的方向。
㈢ 古今中外師生情深的典型故事
1、程門立雪
宋朝的時候,有一位有學問的人,名叫楊時,他對老師十分尊重,一向虛心好學。 「程門立雪」 便是他尊敬老師、刻苦求學的一段 小故事。楊時在青少年時代,就非常用功。後來中了進士,他不願做官,繼續訪師求教,鑽研學問。
當時程顥、程頤兄弟倆是全國有名的學問家。楊時先是拜程顥為老師,學到了不少知識。4 年後,程顥逝世了。為了繼續學習,他 又拜程頤為老師。這時候,楊時已經 40 歲了,但對老師還是那麼謙虛、恭敬。 有一天,天空濃雲密布,眼看一場大雪就要到來。
午飯後,楊時為了找老師請教一個問題,約了同學游酢一起去程頤家裡。守門的 說,程頤正在睡午覺,他們不願打擾老師的午睡,便一聲不響地立在門外等著。 天上飄起了鵝毛大雪,越下越大。他們站在門外,雪花在頭上飄舞,凜冽的寒氣,凍得他們 渾身發抖,他們仍舊站在門外等著。
過了好長時間,程頤醒過來了,這才知道楊時和游酢在門外雪地里已經等了好久,便趕快叫 他們進來。 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得有一尺多深了。 楊時這種尊敬老帥的優良品德,一直受到人們的稱贊。
正由於他能夠尊敬師長,虛心向老師 求教,學業才進步很快,後來終於成為 一位全國知名的學者。四面八方來向他求教的人,都不遠千里地來拜他為老師,大家尊稱他 為「龜山先生」。
㈣ 教師的生活型態是什麼
生活型態主要是以影響廣大人口的生活型態為主,他們造成了許多顯見的社會現象、消費行為、禮儀或是休閑活動等,足以用來分類社會中各種族群。
生活型態就是企業通過對消費者心理、價值觀、消費行為、視聽接觸的了解,讓一群有著相同的支配時間和金錢的模式的同質消費者,產生一種感同身受,相融合的認知,並獲得消費者自發性認同,創造出真正讓消費者感動的商品的一種營銷方法。簡單說生活型態就是研究一群人支配時間和金錢的公式。
教師的生活型態是收入穩定,消費計劃性強,以實用為主,質量要求較高,網購比較普遍。消費時間多為節假日和寒暑假。
㈤ 怎麼樣使教師的生活充實有意義
愛你的工作。你的工作是非常有意義的,對你的學生盡心盡力,你才會在他們身上找到你的人生價值。
愛你的生活,過看看喜歡的書籍,既可以增長知識又可以豐富你的教師專業知識。一舉兩得。
㈥ 什麼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
常見的絕緣體有:陶瓷、橡膠、干布、干木頭、塑料製品、空氣、純凈的水、玻璃、
㈦ 怎樣做一個優秀的教師(四):生活習慣篇
在我看來,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首先具有深厚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教師負責教給學生專業的知識和能力,所以教師自身首先必須具有過硬的專業知識。俗話說:若想教給學生半杯水,教師自己要有一桶水。所以,作為在校大學生,作為一名未來的人民教師,我應該從現在開始,努力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為以後做好准備。
同時,一名優秀的教師還應具備先進的教育思想、較強的適應能力和淵博的知識。一名優秀教師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為人民服務。其次,堅持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質為根本宗旨,認真學習教育理論,掌握、理解教育價值論和教學方法論。教育對自然、對社會、對人自身發展等各個方面有著多種的培養,因此必須從人的現代發展意識上認識教育的價值。再次,當今世界正面臨深刻的變化,其中一個顯著的特點是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教師要想較好地面對時刻會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必須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和淵博的專業知識,沒有這樣的素質肯定不能適應當今世界,更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教師。
其次,教師本身必須注重終身學習,利用各種機會多學一點其他教師的長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點和風格,並且更多地運用心理學和科研知識指導教育教學工作。學生們喜歡的是能言、善辨、談古論今,嚴肅而不失活潑,莊重而不缺幽默的教師。他們還喜歡與他們有共同興趣愛好的,能在課余與之討論關於世界、關於足球的教師。教師的基本職責是「熱愛學生,教書育人」,只有熱愛學生,接近學生,了解學生,學生才樂於接受教師的教育,「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作為教師不僅要愛那些優等生,更要偏愛那些差生,讓每位同學都體會到教師的愛不僅是無私的,更是公平的。
再次,一名優秀教師必須以人為本。 所謂「以人為本」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一切從人出發,著眼於人的自我完善。一名優秀教師就要一切從學生出發,尊重學生的選擇,理解學生的感情。這樣的教師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學生都不會為學生一時一地的表現和成績所惑,而是通過反復深入的觀察分析和細致入微的工作去引導學生、培養學生。以人為本,並不是不考慮社會需要,它的最終目標正是著眼於社會。因為社會化與人的自我完善是統一的,高水平的社會化必然以人的自我完善為基礎,人的自我完善必然以人的社會化為前提。人的自我價值只有在社會的大舞台中得到肯定,才能使自己得到不斷的自我完善。我們強調提高全民族素質,也就是說有高素質的民族,才會有高質量的社會。
㈧ 教師職業的典型生活方式
教師這一職業的生活方式還是比較單一的,每天一大早但校後,就是在學校校園內工作一天,下班後才出校園,回家。而在校園內也是班級和教室這兩個點為主,生活方式是非常的單一的,要耐得住這種單一的生活。
㈨ 教師的工作生活壓力主要來源有哪些
1、城裡競爭激烈 憂心住房
城市優越的條件就像磁鐵一樣吸引著各方面優秀的教師的聚集,說城市裡的學校聚集了教師界的精英一點也不為過。而在精英隊伍中工作,這本身就是一種壓力,一種激烈的競爭壓力。稍有不順,就有可能被淘汰。
城市工作環境好,大家都嚮往,但城市的消費高卻也是人所共知的。雖然城市裡的老師的工資幾年來已有所上漲,但面對於那飛速上升的房價,作為教師,就那一兩千元的月收入,何時才能買上城裡的昂貴的住房呢?如果單位沒有住房福利和補貼,老師們辛苦一輩子,也許也頂不過那幾十方米的房子。這樣的收入與房價比,教師們憂心住房問題也就再正常不過了,他們因此而產生的憂慮和壓力也可想而知了。
2、農村教學任務重 生活清貧
與城市相反,農村的學校,一般都是在缺編下運作的,雖然社會中就業一直都不容易,但就農村學校的就業條件,要留住一個老師卻也不容易,要留住一個好老師更是難上加難。
但學校的任務卻不能因為老師的不足而減少,即使老師不夠用,也不得不讓有限的師資去完成應該完成的任務。於是一個老師擔任幾個科目,一個老師做著幾個老師的工作的事情也就發生了。工作量大,這是農村教師的事實,困擾著我們的還有我們的與生活相關的收入和業餘生活。還有農村學校往往是寄宿學校,老師們早上六點起,晚上十點才睡,真的很累。
3、 升學率=心理壓力
據調查,在所有的老師中,感覺壓力最大的就是中學老師了。而這些壓力之源,都是源於升學率。這一直接明了的數字最大限度的限制了老師的個性自由性發揮,老師在升學率面前,在社會喊著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學校要的只是升學率、學生要的卻是自由快樂、家長要成績而社會要的是素質的情形下,老師被夾在中間,氣都透不過來,這其中的心理壓力和工作壓力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
4、干著老師的活 體會保姆的累
教師的教學任務,相對以前來說輕鬆了一點,但是我們所面對的卻是一幫未成年未懂事的孩子,而且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是家長手中寶心頭肉。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更讓我們頭疼的是這幫未懂世事的孩子。當家長將學生交到老師的手中時,老師便變成了他們臨時的監護人,在教他們知識的同時更要做著家長的責任,處理著孩子們離開家長的一切。除了學習,就重要的是安全。一到星期五都在學校,出了任何差錯,就找老師,找學校。學生的學習、安全、生活、紀律等,老師都要操心。
因此,教師就要像保姆一樣照看著家長交給他們的孩子,我們這種做著教師的活受著保姆的累,正是教師區別於其他行業壓力不同之處,也是一般人無法理解與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