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學設計
Ⅰ 五年級語文經典閱讀第三組教案設計
【本組概述】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給我們很多啟迪,閱讀它們,感悟它們,能讓我們在人生道路上足跡更踏實,步伐更穩健。本組教材是以感悟「生活的啟示」為專題來組合課文的。選編的五篇課文情真意切,文質兼美,從不同角度闡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兩則》通過學奕和兩小兒辯日的故事,表達了學習要專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必須實事求是的道理。從現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那對時光飛逝的無奈和惋惜,我們警醒應該珍惜時間。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過作者與種樹人的交談,告訴我們人的成長應經受生活的考驗,學會獨立自主。趙麗宏的散文《頂碗少年》蘊含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哲理,讓我們銘記「勇於拼搏」。豐子愷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風趣幽默的語言,描寫了五根手指的姿態和「性格」,各有長短,闡明「團結協作」的重要。
《主題閱讀》教材選取了:《太陽路》《一隻鳥又飛走了》《留住今天的太陽》《泥濘留痕》《禿的梧桐》《兩棵棗樹》《珍惜的變數》《愛心樹》《有裂縫的水罐》《決不放棄》。不論是課文還是同步閱讀的課文,都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正如羅曼·羅蘭說的那樣:困難不會長續不斷,你要耐心忍受,或是鼓起勇氣把它驅走。生活的真正意義在於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設計理念】
以「單元整合群文閱讀」策略為指導,以知識樹為線,實現教學內容、教學時空、教學方法的全面開放,使學生在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相互滲透,有機整合,進而通過生活中的小事,受到人生的啟示,得到鼓舞和力量。
【教學內容】
1.魯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3單元課文:《文言文兩則》《匆匆》《桃花心木》《頂碗少年》《手指》
2.《主題閱讀》教材:《太陽路》《一隻鳥又飛走了》《留住今天的太陽》《泥濘留痕》《禿的梧桐》《兩棵棗樹》《珍惜的變數》《愛心樹》《有裂縫的水罐》《決不放棄》。
【教學重點】
1.走進本單元的真情故事,關注生活中點滴小事,受到啟示、熏陶情感、發展思維。
2.分享孩子同步閱讀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等,為學生有效同步閱讀奠定基礎。
【教具准備】多媒體課件。群文略讀記錄表。
【教學步驟】
●單元整合篇
一、單元導語
成熟的稻穗低垂著頭,那是謙虛;渺小的螞蟻能抬走大骨頭,那是團結;溫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堅韌;蜜蜂在花叢中忙碌穿梭,那是勤勞……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生活如繁花一樣充滿爛漫,歲月如詩一般飄逸著哲理。
二、主題回顧
走進第三單元的文章,你感受到了什麼呢?(學生自主交流,結合學生的回答明確本組單元文章的主題:《學奕》:專心致志(生活中,因專心致志而學有所成)《兩小兒辯日》:實事求是(生活中看待事物必須具備實事求是的精神)《匆匆》:珍惜時間(珍惜時間,能讓我們的生活煥發光彩)《桃花心木》:獨立自主(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才能更好地生活)《頂碗少年》:勇於拼搏(面隊生活中的挫折失敗,勇於拼搏就能贏得成功。)《手指》:團結協作(生活中,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團結協作才有力量。)
三、片斷分享
(過渡):在同步閱讀教材中,選編了十四篇以為主題的文章,我們重點閱讀了四篇(通過知識樹出示課件四篇文章題目)。前幾天,老師已經布置讓同學們進行了認真的閱讀,並且填寫了《同步閱讀卡片》。請孩子們在小組內相互交流,看看你們的閱讀體會是不是一樣。可以讀一讀,再討論討論。
學生匯報:你最喜歡的一篇文章?說主要內容。(註: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發現生活的啟示的本質特點:關注生活體驗生活熱愛生活(板書))
結合學生的匯報引出主題(相機出示課件,完成知識樹)
四、主題拓展
今天我們復習了這個單元學習的內容,重點分享了同步閱讀上的四篇文章,通過畫知識樹的方法把生活的啟示這個主題呈現了出來,瞧,知識樹現在已經是枝繁葉茂,碩果累累了,而其實真情無處不在,孩子們回想一下,在你生活中看見、聽到或者是自己親身經歷了怎樣的真情故事,把它分享給我們?(歌曲:羽泉的《葉子》音樂循環播放,直至課堂結束)
學生講述真情故事
聽了大家講的故事,我們能感到天空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藍過,生活從來沒有這樣美好過。是啊,在我們的生活中,真情無處不在,我們無時不刻不徜徉在真情的海洋里,相信通過今天這堂課的學習,孩子們一定對生活有了更深的體會,請孩子們用「走進生活,我們發現──」來寫一句你感觸最深的話。(學生交流時教師根據學生精彩的回答相機板書,把學生的回答組合成一首小詩)
●朗讀篇
學生匯報:
你最喜歡的一篇文章?說主要內容。(註: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發現藝術的本質特點: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板書))
Ⅱ 桃花心木教學設計
自己(ˇˍˇ) 想~
Ⅲ 桃花心木教案
3 桃花心木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是我國台灣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語言朴實流暢、寓意深刻。作者借樹苗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文章從描寫桃花心木的形狀很特別開始,引出桃花心木樹苗和種樹人,再寫作者觀察種樹人種樹的奇怪現象,最後寫作者與種樹人的談論。種樹人的話,使作者受到感動,明白了「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的道理,點明了文章的主旨。作者在描寫和敘述中轉承自然流暢,由作者的疑問引出種樹人的一番話,使作者受到啟示,感悟到人生的道理。
編選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抓住重點句段,聯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從中感悟人生的道理;三是初步感悟文章的語言特點。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種樹人的話和「我」從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體會到作者介紹種樹的經驗、道理和方法僅是一個比喻,其目的是為了說明育人之道。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奇怪的是,他來得並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
這句話寫種樹人的奇怪做法。有兩點奇怪:一是來的時間不確定,隔三差五,或十幾天來一次;二是澆水的量也不確定,時多時少。這句話為後文作者探明原因作了鋪墊。
②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理解這句話首先要弄清楚「不確定」的意思,可先讓學生結合課文前面種樹人給樹澆水沒有規律來理解,明白這里的「不確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預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難。只有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為堅強的人、有作為的人。
③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因為種樹人來的目的就是讓樹木適應環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經得起風吹雨打的鍛煉,學會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紮根,茁壯生長。如種樹人所願,現在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說明他種樹成功了。
(2)對詞語的理解。
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說明其中的道理。文中指桃花心木的枯萎使人不明白原因。
從從容容:非常鎮定,不慌不忙的樣子。文中用來形容種樹人對樹苗的生長了解非常清楚,對樹苗的枯萎一點兒也不驚訝和慌張。
語重心長:言辭誠懇,情意深長。文中用來形容種樹人的說話,表現出對人的真誠懇切和情意深長。
二、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6個生字,抄寫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抓住重點句段,聯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建議
1.可以從以前學過的林清玄的《和時間賽跑》《鞋匠的兒子》導入,讓學生回憶這些課文的寫法有什麼特點。
2.在閱讀中,要引導學生首先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表達順序。可讓學生默讀課文,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如,種樹人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種樹人為什麼這樣做?桃花心木給了作者什麼啟示?圍繞這些問題學習理解具體語句,對種樹人的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的描寫和作者聽了種樹人語重心長的話受到感動的部分,進行深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討論交流,探究種樹人奇怪做法的原因。在探究中使學生逐步體會其中的道理,受到啟示,獲得人生感悟。
3.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句段,聯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可讓學生先自讀,勾畫出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並反復研讀,仔細體會,然後小組交流或全班交流,尤其重點體會課文以「桃花心木」為題,不是單純地寫樹木,而是借樹木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
如,下面這些語句,「奇怪的是,他來得並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的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來的時候總會帶幾株樹苗來補種。」「但是,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拚命紮根的樹,長成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了。」「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對這些含義深刻的句子,要聯繫上下文,前後貫通地反復研讀。在理解的基礎上,討論交流,讓學生逐步清晰地認識到桃花心木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拚命紮根,長成了百年大樹,顯示出勃勃生機;人在不確定中生活,經歷風雨和磨難,就能成為意志堅強、有所作為的人。樹似人,人如樹,樹與人的形象疊印在一起,以此體會到文章在表達上借物喻人的方法。
4.朗讀指導應注重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文章以「我」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奇怪——越來越奇怪——更奇怪——非常感動,可以此為線索進行朗讀指導。重點朗讀作者看到種樹人的做法感到奇怪時的所想,聽了種樹人的一番話時的所感,指導學生邊讀邊揣摩「我」的心理活動和變化。
對種樹人說的話,指導學生抓住關聯詞語,體會種樹人不確定地給樹澆水的原因,從正反兩方面來理解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在感情朗讀的基礎上,可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看法,加深對課文主旨的感悟。
5.字詞教學應注意聯系字義記憶字形。
在字詞教學中要提醒學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加深記憶。如,「萎」字上面是草字頭,中間的「禾」最後一筆是捺。「鍛」是金字旁,中間部分最後一筆是「提」,不是「橫」。
四、教學案例
片段:
品讀重點句段,領悟課文主旨
師:當「我」忍不住把心中的種種疑問提出來以後,種樹人有什麼表現?
生:他先笑著說,然後又語重心長地說。
師:好!請在「笑」「語重心長」這兩個詞下面打上著重號。他笑著說的什麼話?語重心長說的什麼話?請同學們一起讀讀種樹人說的話。
師:聯繫上下文想一想,作者為什麼有這種情感變化呢?
生:我覺得種樹人先「笑了」,是因為他覺得我提的問題很幼稚。後來變得「語重心長」,是因為他覺得他這樣種樹有深刻的道理。
師:理解得好。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句話,注意體會種樹人的心情。
(生齊讀種樹人說的兩段話。)
師:聽了種樹人的話,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呢?用課文中的語句說一說。
生:「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努力生長。」
生:人在不確定中生活,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生:在不確定中生活,能深化對環境的感受與對情感的體驗,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受到的啟示以及你的感受?
生:我覺得作者受到的啟示是,人和樹一樣,都要學會在不確定中生活。從種樹人的話中,我們可以知道樹木遇到的不確定主要是老天不會按時下雨,還可能遇到狂風暴雨。我們人也會遇到很多不確定,比如,生病了,下崗了,或者遇到其他災難。
師:是啊,人和樹一樣,常常是在「不確定中」生活。
生:作者受到的啟示還有: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比如,我爸爸已經換了三次工作,他告訴我,這一輩子再換什麼工作,他都能很快適應了。我覺得這就是在不確定中生活,讓我爸爸經受住生活的考驗。
師:所以我們要像你爸爸一樣,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不確定」。作者受到的啟發還有什麼呢?大家再深入地想想。
生:我覺得作者還感受到了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非常重要。就像種樹人說的,樹木要能在不確定中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才能長成百年大樹。人也一樣,如果長期依賴自己的爸爸媽媽,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長大了就很難有出息。
師:聯系課文,你體會到了獨立自主的重要。
師:同學們,聯系生活實際想想,我們的生活中可能有哪些不確定因素?面對這些不確定,我們應該怎樣鍛煉自己「獨立自主」的心?請大家把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寫下來。
(生寫話。)
師:誰來讀讀自己寫的話?
生:我從小到大都生活在爸爸媽媽身邊,得到了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可是一個周末,爸爸媽媽同時出差了,讓我自己在家照顧好自己。我吃了兩頓方便麵,覺得膩了,就跑到婆婆家,讓婆婆教我做蛋炒飯和下掛面。後來,我還學會了炒幾樣菜呢。現在我不但不怕爸爸媽媽出差,有時候還主動幫助媽媽炒菜呢。
師:這就是在生活的不確定中鍛煉了你獨立自主的心,深化了你對環境的感受和對父母情感的體驗。還有誰能交流自己寫的想法?
生: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習。我們從幼兒園到大學,可能要二十多歲才畢業。要更換好幾個學校,可是有的同學學習總是需要老師或家長督促才肯完成作業,一旦離開家長,或者換了學校和老師,學習就容易退步。像這樣的同學就需要管好自己,培養自己獨立自主的心。
師:看來對「在不確定中生活,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也給了你很深的啟發。我們再一起朗讀課文這兩句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