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 2021-11-04 22:39:10

『壹』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原理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原理是自由落體運動,兩鐵球下落高度相同,同時落地,和質量無關。

在忽略空氣阻力的前提下,物體只受重力作用,物體做自由落體的加速度是相同的,a=g

由h=1/2gt^2 t=(2h/g)^1/2。

兩鐵球下落高度相同,同時落地,和質量無關。

(1)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1590年的一天,年輕的比薩大學數學教授伽利略,邀請比薩的一些學者和大學生來到斜塔下面,他和他的助手登上斜塔,讓一個重十磅和一個重一磅的鐵球,同時由塔上自由下落,輕的和重的幾乎同時落地。

伽利略把試驗重復一次,結果仍然相同。

伽利略的試驗,動搖了亞里士多德在物理學中長期占統治地位的臆斷,在觀眾中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伽利略發現了真理,但卻觸怒了比薩大學里亞里士多德學派的信徒,他們攻擊伽利略膽敢懷疑亞里士多德,必定是聖教的叛徒。伽利略被趕出了比薩大學,但他由於這個試驗發現了自由落體定律,當時他剛25歲,是他當教授的第二年。

『貳』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25課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這是一篇什麼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是一篇敘事文章。

課文講述了義大利科學家伽俐略在年輕時代追求 真理的過程中,敢於挑戰權威,對人人信奉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所謂真理產生了懷疑,經過反復試驗求證後,在人們的辱罵與猜疑中走上比薩斜塔,用事實驗證了真理。課文贊揚了伽俐略不迷信權威的獨立人格和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叄』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主要內容

講述了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在年輕時代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敢於挑戰權威,對人人信奉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所謂的真理產生了懷疑,經過反復試驗求證後,伽利略在人們的嘲諷與猜疑中走上比薩斜塔,用實驗證實了真理。課文贊揚了伽利略不迷信權威的獨立人格和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這篇課文故事引人入勝,敘述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在寫法上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通過從質疑、求證到公開試驗這樣的具體事例來表現人物品質;二是通過環境或側面描寫來烘託人物。

在第2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通過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和對伽利略的嘲諷的描寫,襯托出了伽利略追求真理的執著精神,說明了伽利略在雙方力量對比極為懸殊的情況下,他在冒著多麼大的風險!

(3)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背景介紹

1、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是亞歷山大大帝的教師。馬克思、恩格斯稱他為古希臘哲學中「最博學的人」。

他將科學分為理論的科學、實踐的科學、創造的科學。他在生物學、生理學、醫學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貢獻。

2、比薩斜塔

比薩斜塔在義大利西部古城比薩城內。建於1174年。當整座塔體完工後,塔頂中心線已偏離塔體垂直中心線。由於該塔「斜而不塌」,名聲大噪。

『肆』 教學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凝點是什麼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伽利略的疑問是如何產生呢?

亞里士多德憑著「自信的直覺」,提出了「重物體比輕物體下落速度要快些」的觀點,這種觀點統治了西方學術界將近2000年。

1590年的一天,年輕的比薩大學數學教授伽利略,邀請比薩的一些學者和大學生來到斜塔下面,他和他的助手登上斜塔,讓一個重十磅和一個重一磅的鐵球,同時由塔上自由下落,輕的和重的幾乎同時落地。

伽利略把試驗重復一次,結果仍然相同。

伽利略的試驗,動搖了亞里士多德在物理學中長期占統治地位的臆斷,在觀眾中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1909年,德國學者沃爾維爾(E·W0hlwill)率先表示質疑,「伽利略從未在比薩時的著作中寫過這件事,在後來的著作中也未提到」。1935年,美國學者庫珀(Lane Cooper)在《亞里士多德、伽利略和比薩斜塔》一書中更大量舉證,證明伽利略沒有做過「比薩斜塔實驗」。

隨著研究不斷深入,科學史學者基本證實,當初伽利略在反駁亞里士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其重量成正比」這一觀點時,使用的是「思想實驗」,即通過計算和推演,證明結論。

「比薩斜塔鐵球實驗」最早見於伽利略的一名弟子維維亞尼(Yiviani)所著《伽利略傳》(1654年),維維亞尼寫道:「由同類物質構成,但重量不同的幾個物體,其運動速度不像亞里士多德所認定的那樣與其重量成正比例,而是全部以同樣的速度運動。這個論點,他(指伽利略)曾當著其他許多大學講師、哲學家及全體科學家的面,從比薩塔頂反復做實驗加以證明」。

簡言之,沒有資料能證實伽利略做過「比薩斜塔鐵球實驗」,已是當下學術界的主流意見。

『伍』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主要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在年輕時代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敢於挑戰權威,對人人信奉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所謂的真理產生了懷疑,經過反復試驗求證後,伽利略在人們的嘲諷與猜疑中走上比薩斜塔,用實驗證實了真理。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原文:

伽利略是17世紀義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他在學校念書的時候,同學們就稱他為「辯論家」。他提出的問題很不尋常,常常使老師很難解答。

那時候,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把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容許更改的真理。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你是什麼意思?難道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嗎?」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句話使伽利略產生了疑問。

他想: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把這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可以得出兩個相反的結論,這怎麼解釋呢?

伽利略帶著這個疑問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說錯了。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系。伽利略那時候才25歲,已經當了數學教授。他向學生們宣布了試驗的結果,同時宣布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試驗。

消息很快傳開了。到了那一天,很多人來到斜塔周圍,都要看看在這個問題上誰是勝利者:是古代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呢,還是這位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有的說:「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為,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有的說:「等會兒他就固執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

伽利略在斜塔頂上出現了。他右手拿著一個10磅重的鐵球,左手拿著一個1磅重的鐵球。兩個鐵球同時脫手,從空中落下來。一會兒,斜塔周圍的人都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因為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正跟伽利略說的一個樣。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5)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人物背景:

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是亞歷山大大帝的教師。馬克思、恩格斯稱他為古希臘哲學中「最博學的人」。他將科學分為理論的科學、實踐的科學、創造的科學。他在生物學、生理學、醫學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貢獻。

伽利略(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1564年,出生於義大利比薩市一個沒落貴族的家庭。1581年考入比薩大學,遵從父命學醫。

在大學里,伽利略深深地愛上了數學,在宮庭數學家裡奇的悉心輔導下,他把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和杠桿原理結合起來,獲得了精密的測量方法,發明了用以測定合金成分的「液體靜力天平」,引起了學術界的注意。

1589年夏天,他受年僅25歲。伽利略給學生們講宇宙,並告訴他們,宇宙中沒有任何東西是一成不變的,這與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正好相反。他還告訴學生,所有東西、所有原子、所有星球都在運動。

1609年,伽利略聽說荷蘭人發明瞭望遠鏡,他通過別人的一點描述,憑著自己獨特的天賦,經過刻苦鑽研和實驗,成功地研製了世界上第一架放大倍數為33倍的天文望遠鏡。在這架天文望遠鏡的幫助下,伽利略探索了深邃神秘的天空,在一年之內他就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發現:

月球表面並不像亞里士多德所說的那樣平滑,而是呈現不規則的凹凸起伏;銀河也不是人們所說的銀白的雲彩,而是由千千萬萬顆暗淡的星星所組成的;木星旁邊有四顆運轉著的衛星;地球並不是各個天體旋轉的唯一中心;所有這些結果,都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日心說」):即地球和所有行星都圍繞太陽運行。

1623年,伽利略冒險開始他最有名的著作──《關於兩種世界體系之間的對話》的寫作。同時他6次請求教皇烏爾班接見他。他小心翼翼地向教皇介紹哥白尼學說的書籍,教皇同意他把對「日心說」贊成和反對的論點一起寫出來,但不允許他得出地球是繞著太陽旋轉的結論。

內容簡介:

作為將實驗引人科學研究的先驅,伽利略也從未忽視實驗的驗證作用。他在各種著作中,提到過落體實驗30多次,其中一些實驗地點恰恰是在「塔上」,相信伽利略做過「比薩斜塔實驗」的人,大都引此為依據。事實上,並無法肯定那指的是不是比薩斜塔。

隨著研究不斷深入,科學史學者基本證實,當初伽利略在反駁亞里士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其重量成正比」這一觀點時,使用的是「思想實驗」,即通過計算和推演,證明結論。

在晚年著作《關於兩門新科學的對話》中,伽利略描述了「實驗」的推演過程:按照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大石頭下落速度大於小石頭,那假設「如果一塊大石頭具有速度,而一塊較小的石頭具有速度,那麼當它們合在一起時,系統將以比為低的速度運動。

而當把他們綁在一起時,就變成一塊比以前以8的速度運動的石頭還要大的石頭。所以重的物體比較輕的物體以較低速度運動」。意即按照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將大小兩塊石頭綁在一起時,會產生兩種自相矛盾的結論,表明該理論不能成立。

『陸』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背景

伽利略是17世紀義大利偉大的科學家,在伽利略的時代,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把這位兩千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容許更改的真理,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句話使伽利略產生了疑問,因此帶著這個疑問伽利略反復做了許多次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錯了。因此他向學生們宣布了實驗的結果,同時宣布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實驗。

(6)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課文賞析:

這篇課文講述了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在年輕時代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敢於挑戰權威,對人人信奉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所謂真理產生了懷疑,經過反復試驗求證後,在人們的辱罵與猜疑中走上比薩斜塔,用事實驗證了真理。課文贊揚了伽利略不迷信權威的獨立人格和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本文故事引人入勝,敘述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在寫法上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通過從質疑、求證到公開試驗這樣的具體事例來表現人物品質,二是通過環境或側面描寫來烘託人物,在第2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通過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和對伽利略的嘲諷的描寫,襯托出了伽利略追求真理的執著精神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