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敘事
❶ 日記十篇
今天,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給我們——觀察豆子,然後寫日記。
我到家,馬上就問婆婆:「婆婆,家裡有豆子嗎?」婆婆說:「豆子倒是有的,但你拿豆子幹嘛呢?拿哪一種豆子呢?」我說:「這是其中一項作業,就拿綠豆吧!」婆婆給了我綠豆,我迅速的拿了一個紙杯,然後用牙簽在紙杯底下穿了一個孔,接著在紙杯下放了一塊海綿。

最後放進綠豆加少量的水,就把紙杯放在桌上面。我目不精地盯著綠豆子們,一分鍾,兩分鍾,三分鍾那豆子一點兒變化都沒有,就生氣了說:"該死的豆子,你怎麼還不發芽呀!"正在這時媽媽走了進來,對我說:「傻孩子,豆子那有這么快就發芽呢?最快得36個小時後才長出芽來呢!」
第二天放學來,我就急不可待的跑到紙杯旁邊,往杯子里仔細地瞧了瞧,呵!豆子們都長出白白嫩芽。心想:豆子兩天才長了一點,還要過多少天才長大呀?
第三天早上起來,我又來到豆子旁察看豆子的生長情況,就這樣連續了兩天,豆子的生長沒都大變化,只是嫩芽長高了一些。
第五天下午,豆子的芽終於有了很不同的變化——展開了兩片嫩綠的葉子,我高興的又跳又叫,「我的豆子長葉了!」
通過觀察綠豆子的生長的過程,讓我明白了植物的生長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❷ 小學生活中,你一定參加過許多活動如:文藝演出六一活動體育比賽獻愛心活動得等選擇印象最深的一次記敘下來
今天烈日炎炎,我和社區里的小夥伴自發組成一個愛心小隊,以「關愛老人,從我做起」為口號,一大早就來到了敬老院看望老人,為老人打掃衛生,進行獻愛心活動。
我們都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了西瓜和葡萄等水果。當我們來到敬老院的時侯個個老人都很開心,看著一個個和可藹親的老人一起分享著我們為他們准備的水果吃得那麼香我們心裡真的很開心。
我們為老人打掃衛生,個個同學拿著掃把、抹布,
掃的掃、擦的擦,我們的手上都起泡了,腳上被蚊子咬了不知多少口包,大家的衣服也被汗水浸濕了,但我們並沒有放棄。個個老人豎起大拇指誇獎我們不怕苦,不怕累是個好孩子。
當我和老人聊天時,我才發現原來這些老人有的失去了老伴,有的失去了子女,他們個個都孤苦零丁的,但是個個都很堅強,更讓我驚訝得是他們曾經都是為祖國、為家鄉作出很多貢獻的人,我覺得他們不僅僅值得我們尊重,更是值得我們學習與驕傲的人。我希望人人能做到「關愛老人,從我做起」。
1、循序漸進原則:人體對運動負荷總有一個適應過程和適應的能力,如果負荷一下太大或提高太快,都容易超過人體的適應能力,最後的結果往往是造成運動損傷和過度疲勞.2、區別對待原則:每個人身體能力不一樣,訓練計劃的安排也有所不同,才能達到訓練效果的最佳.3、適宜負荷原則:無論是有氧鍛煉或是肌肉力量訓練,必需遵循最佳負荷原則,這是取得最佳訓練效果的前提,有關知識比較多,建議你看看運動生理學或運動訓練學相關書籍.
❹ 我需要一篇《一次精彩的配合》記敘文750字 關於體育的 謝謝
雙簧表演需要配合,團體比賽需要配合,師生教學需要配合,生活中處處需要配合。
相聲演員的一捧一逗是藝術的配合,雜技演員的一舉一動是心靈的配合。
配合得好,天衣無縫,滴水不漏,那是默契。默契的配合是精彩的,無需言語,一個手勢,一個表情,甚至一個眼神就可以讓靈魂與靈魂相通。
梅蘭芳是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沉寂八年之後,復出時梅蘭芳的嗓子已經不能再唱戲,琴師姜鳳山每天操琴幫他吊嗓。姜鳳山並不是一下子將琴音抬高許多,而是一天提高一點兒。在梅蘭芳不知覺的情形下,嗓音慢慢得以恢復。此後,姜風山為梅蘭芳操琴操了十幾年。一個在前台盡顯風流,一個在幕後默默付出,這才有了那行雲流水般的婉轉曲調,這才有了那餘音繞梁的優美唱腔。這是舞台上大師與琴師的精彩配合,更是一種心靈的相知。
NBA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邁克爾·喬丹,堪稱全球最紅的巨星,在球場上占盡了風光。然而,他的個人成功卻離不開隊友們的全力配合。假如沒有皮蓬、羅德曼、郎利、科爾等隊友的大力配合,那麼喬丹縱使有三頭六臂恐怕也難以有那一次次投籃的精彩瞬間,難以奠定他公牛隊巨無霸的地位。這是賽場上隊員的默契配合,正是團隊中個體的相互配合,共同作戰,才有了整場比賽的勝利。
2005年春晚的舞蹈《千手觀音》可謂精彩配合的典範。導演張繼剛嚴厲苛刻的要求,兩位舞蹈老師前台准確無誤的指揮,邰麗華極具魅力、獨領風騷的領舞,20位聾啞演員傾情投入,默契配合,演繹了陣容的整齊劃一和舞姿的精妙絕倫。
那一刻,所有中國人享受了一場視覺的盛宴。
無論藝術還是生活,配合無處不在,但只有配合默契,配合精彩,才能突顯配合的魅力。龍井茶配紫砂壺是絕妙,赤兔馬配偃月刀是完美,空城計中的配合是智慧鎮定,忠義堂前的配合是肝膽相照。師生配合能教學相長,朋友配合能風雨兼程,官民配合能安居樂業,睦鄰配合能世界和平。生活中精彩的配合處處彰顯著人性的光芒。
體育老師面對很多班級,加上很多孩子在體育課題表達比較活潑,老師更能把握學生的個體思想,更能去寫教育敘事案例。
寫教育案例的一般方法是,先舉出一部分相似的案例,分析孩子的情感特徵與表現,然後剖析現象,最終得出結論,這樣,就是很完美的教育敘述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