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學實錄
『壹』 詹天佑教學設計
可以看下 易百特教師網
小學各個年級的教學設計都有都很齊全
可以收藏一下這個網站
以後需要教學設計的時候直接上去看就行了
『貳』 詹天佑的資料
《詹天佑》一文描寫了在1905年,清政府提出由本國工程人員獨立修築鐵路干線「京張鐵路」。在英俄等多數帝國主義國家的要挾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修築京張鐵路的艱巨任務。
在勘測過程中,詹天佑常勉勵工作人員:「技術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能工程人員之口。」 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他修好。否則,不但惹那些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他總是把這句話作為前進的動力,所以他遇到困難總是毫不畏懼。這讓我不得不敬佩他。
在山勢高,岩層厚的居庸關開鑿隧道時,山頂的泉水往隧道里滲,詹天佑身先士卒,帶頭提著水桶去排水,他常常和工人們同吃同住,不離開工地。
詹天佑對全線工程曾提出「花錢少,質量好,完工快」三項要求。京張鐵路經過工人們幾處奮斗,終於在1909年9月全線通車。原計劃六年完成,結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費用只及那些帝國主義國家估價的五分之一。
文中的一句句話語,一個個片段充分表達了詹天佑對工程的負責,身先士卒的精神,和一顆愛國心。
再想想我們自己,如果在學習生活上遇到困難也像詹天佑那樣有毅力,也不退縮的話,那麼還有什麼完成不了的任務和學不會的知識呢?如果我們也像詹天佑一樣事事為國家,為集體著想,身邊會有多少活雷鋒出現呢?如果我們在學習中也像詹天佑那樣有著精密的要求,還會有因為粗心出現的錯誤么?
雖然我們不能像詹天佑那樣有那麼偉大的業績,但我們要學習他的精神和他的優秀品質,讓「中國近代工程師之父」——詹天佑的偉人事跡和他那不屈不撓,身先士卒的精神,一代代流傳下去。
『叄』 針對《詹天佑》這篇課文內容進行議論
樓主你好!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一言難盡《詹天佑》 ——我與人教、教育在線的網路姻緣 說起我與「教育在線」和「人教論壇」的網路姻緣,還得和〈詹天佑〉扯上關系。要不是這節課,我還真不知道有這樣讓我深深沉醉的地方。 說起來,真的是一言難盡。 4月23日---26日,我有幸在杭州和王崧舟、孫雙金、靳家彥等名家一起為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師們上觀摩課。23日上午,在王崧舟老師上〈一夜的工作〉之後,我接著上了經過反復演練和推敲的〈詹天佑〉。根據同事以及現場聽課的老師反映,這堂課的效果還是挺不錯的。因此,返校之後,我根據教學方案和對課堂細節的回憶,動手整理了一個不是很完整的課堂實錄,並發在了杭州教研室的網站上,因為忙別的事,再也無暇關注了。 後來,因為想仔細琢磨王崧舟老師的〈一夜的工作〉,希望能在網上找到課堂實錄,就這樣,非常偶然地,我與「人教論壇」美麗地邂逅了! 也許, 這是一樁宿命吧!我想。 來到人教,我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豐富的欄目,精彩的交鋒,芬芳的園地,讓我目不暇接,眼花繚亂。我像一個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盡情地享受這份遲到的驚喜和思想的大餐!這里,讓我知道了什麼是博大精深,這里讓我感受到了什麼叫百家爭鳴。後來,我在「貝殼的淚」發的帖子——〈課堂實錄大薈萃〉里看到孫雙金等老師的課堂實錄。也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吧,我立即注了冊,沒有多加思索,把自己的〈詹天佑〉帖了上去。就是這一帖,帖出了一場風波! 沒過兩天,我收到一個叫「花開依舊」的網友的簡訊,說我的〈詹天佑〉很有特色,順便問我把它帖到「教育在線」去,她(他?——我至今還不知道性別呢!)還很細心地關照我,在那裡發帖,是需要一些心理承受能力的。說實在的,我一來沒有感性的經驗,二來覺得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三是出於對這節課的自信,於是就爽快地答應了。 哪裡知道,這一發,掀起了軒然大波!各種截然不同的聲音紛至沓來,說好的為數不多,大多是有褒也有貶,更有極端者,甚至用上了「吐」、「狂吐」、「刪」等詞語。這一切,真的出乎我的意料!說實在的,面對這些尖刻的評論,我真的有些懷疑自己了,曾經以為自己的課堂應該是有特色的,是有創意的,是有激情的。而現在,在一些人的眼裡,這節課簡直就是千瘡百孔!這,真的讓我有些受不了。 後來「論語」先生把「教育在線」的爭議轉發至人教,以〈頗受爭議詹天佑〉為主題,發了個新帖,這一下引起了更多人的爭議,同樣是說好說歹都有。面對著自己曾經心愛的〈詹天佑〉,面對著貶褒不一的評論,我再也坐不住了,我「勇敢」地站了出來,寫了一篇比較長的文章。諸位也許曾經看過我的回應,但我還是想把其中的有些詞句摘錄下來,以剖析我當時的心路歷程。 我也來說幾句——〈詹天佑〉是怎樣誕生的? 《詹天佑》這篇課文是老得不能再老了,大大小小的公開課也聽過不下10節。這些課無論怎樣千變萬化,它都離不開抓「傑出」和「愛國」兩個詞語。「從什麼地方看出詹天佑的愛國?哪些地方看出他的傑出?」幾乎是每個老師的套路。這樣教學的結果是,把詹天佑的人物形象抽象化了,詹天佑的艱苦卓絕,詹天佑的超群智慧,詹天佑的以身作則,都被條分縷析擠到一邊了!只留下可憐的「傑出、愛國」兩個孤立的詞語。因此我在設計時,一直在尋找既能讓學生充分領會詹天佑的偉大,又有別於這種理性化分析的教學思路。然,尋尋覓覓,卻找始終找不到靈感! 也記不得是哪一天了!中央電視台直播了「2003感動中國年度任務頒獎典禮」,聆聽著主持人激情洋溢的頒獎詞,回想著年度人物動人的故事,剎那間,我的腦子里有如電光石火閃過——如果進行「感動中國世紀人物評選」那麼都有哪些人能評上呢?腦子里一直揮之不去的詹天佑,絕對是其中一個有力的競爭者! 於是,教學的靈感就在這剎那間紛涌而至,對!就以評選20世紀感動中國人物作為閱讀的話題,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驗、探究、演示,走進詹天佑的內心世界,然後讓學生為詹天佑寫頒獎詞。這樣一種設計,或許能解決一直捆擾著我的問題。於是,就在第二天,我帶著初步的設想,帶著創作的沖動,帶著飽滿的激情,自信地走上了講台。出乎意料地,學生情緒非常高漲,課堂效果挺不錯!第二次試講前,我邀請學校老師一起商量,怎樣完善這個思路。老師們在充分肯定了這個設計思路的同時,指出課外背景信息是否適當插入。於是我找了《詹天佑》錄象資料,安排在導入新課之後(絕非像某些沒有看清楚的網友說的沒有一點課外信息,我把當時我國修築鐵路的情況,詹天佑11歲留學外國,詹天佑帶領工程人員修築鐵路的經過,以及鐵路竣工的簡況濃縮在3分鍾左右的錄象中)。 下面我就選取其中幾個教學片段,就有些網友的質疑,談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下具體內容省去,具體內容「人教」和「在線」里都還找得到) …… 以上所談的點點滴滴,免不了有為自己辯解的嫌疑,辯解就辯解吧!因為正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一篇文章的解讀是多元的,對一課書的教學歷來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我非仁者,也非智者,只是把自己真實的聲音展示出來。我知道,我這篇東西的誕生,將會帶來更多的不同聲音。聲音越多,越說明我們論壇的健康。就讓這節《詹天佑》成為語文教學路上的一隻麻雀吧,供大家解剖,引發大家更多關於語文教學的思考,這就夠了。在我的眼裡,自己創作的教案曾經是自己生命的組成部分,也正如王崧舟老師說的「這正如畫家之於他的畫、音樂家之於他的譜子,作家之於他的小說、設計師之於他的時裝……很多時候,自己創作的教案往往是以溪流、璞玉、小白楊、丑小鴨等意象呈現的。」我知道,我的課絕不能和王老師的珍品相比。這節《詹天佑》,也許是一灣短短的清流,也許是一塊經不得雕琢的劣質玉石,也許是一株並不挺秀的白楊,也許是一隻永遠成不了天鵝的丑小鴨。 還是用王老師的話來表達我此刻的心聲:我的《詹天佑》,「它無法知道去路是坎坷還是平坦,明天是風雨還是響睛?是痛苦的降臨,還是其樂也融融?但它的天性卻是一徑地向前流淌。不管是曲曲折折,還平平庸庸,它終歸擺脫不了流入大海的宿命。」 歡迎一切不同的聲音!還是我前天在論壇上發的那句話,沒有人會拒絕真誠的智慧!而智慧會在碰撞中閃耀它迷人的風采。期待著您的參與。 再次感謝大家對它的熱情關注和參與,您的意見,無論如何都會引起我的思索,也許思索的,不僅僅是我一個人! 讓我們在探索中走得更穩健! ——《詹天佑》執教者 張祖慶 上面引述的就是我當時在人教發的帖子的摘錄,現在回過頭來看看。有些話,確實是對網友的正面回應,但是有些話:更多的有為自己辯解的意味。現在想想,有些說過了頭。而致使自己這樣出來辯解的最直接的原因,那就是缺乏「看雲卷雲舒」的良好心態! 正如我的朋友「我愛語文」和「米奇」說的那樣,爭議是正常的,有爭議,說明這堂課有價值。靜心思索,覺得很有道理。所以,在此以後,面對各種聲音,我都認真拜讀並下載。更有意思的是我們市裡有一位老師看了人教的評論,為我忿忿不平,打電話安慰我。我笑笑說:讓別人爭議著,自己快樂著。我還說,網上藏龍卧虎,有好多是特級教師和教研室的老師,即便是默默無聞者,由於各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觀點肯定不一樣,有些聲音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聽到的。多聽聽不同的聲音,對自己只有好處而無害處,他才釋然! 此後,我一面繼續關注著大家對〈詹天佑〉爭議,一面開始了經營自己的園地,試著以〈常識性課文如何教得有情有趣——暫別詹天佑,關注大熊貓〉為題發了個帖子。這個帖子,我可是在武漢開會期間,在網吧里發上去的。發帖後由於會議安排比較緊湊,一直沒有時間去關注。兩天後,轉到杭州開會,我才抽空上網一看,呵呵,這個帖子被加了和「精」字!這對我來說真的是莫大的鼓舞,第一次發帖,被嘉獎為精華帖,這分明是斑竹對我的充分認可。於是,一個個帖子陸續地發了出去。 再後來,看到無語、蔣嶺等老師的個人隨筆,深為折服,於是也萌生了寫隨筆的念頭。就在7天前,我的〈沉澱平凡人生——溫嶺祖慶隨筆系列〉開張了。陸續發了一組文章,居然得到有些網友的關愛與支持。現在,這個隨筆專欄也被嚴文斑竹加了個「精」字。 今天,我又在教育在線開辟了專欄〈沉澱平凡人生——萬壑松隨筆〉。之所以叫自己為「萬壑松」是為了鞭策自己像千萬棵生長在懸崖上的青松那樣堅強,偉岸! 園地的開張詞里,我是這樣說的: 來到這里,是一種緣!愛上這里,是一種份! 這里,沒有鮮美的芳草;這里,沒有蔥郁的綠蔭。 這里,只是一塊小小的自留地,耕耘著平凡,播種的也是平凡! 不奢望收獲什麼,只是希冀能留駐平凡歲月中的 點點滴滴。 您來了,第一次,您就是客!歇歇,隨便走走; 也沒有香茶,也沒有小吃,累了,倦了,您就悄悄地 走,恕不遠送。 您再來了,您就是這里的半個主人,和我一起澆澆 花兒,鋤鋤草兒,聊聊天兒讓這兒成為我們小聚的樂園…… 感謝有緣的各位,您的到來,將會使我的園地更加熱鬧,更加芬芳!更希望您常回來看看。 最後,我要再一次感謝,感謝曾經對《詹天佑》關注過的各位,您的參與,讓我的人生更加精彩;您的參與,讓我記住並理解了這句話: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是的,讓我們一起記住這句話,我們的人生就會少一些煩惱,多一些快樂!少一些失落,多一些收獲! 讓我們牽手「人教」和「教育在線」,演繹更加燦爛的明。 希望我能夠幫到你! 呵呵~
『肆』 誰能給我詹天佑修京張鐵路的資料,最好是跟六年及課文<<詹天佑>>相關聯的.急!
我是6年級的學生,但我是學生沒辦法全都打上拉,
所以我是在網上找的,抱歉!!!!!!
教材簡析
《詹天佑》是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的一篇以人物的姓名為題的文章。課文寫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跡——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表現了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設計思路
1、以學定教,通過自讀自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2、通過獨立思考,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
3、將「讀」的訓練貫穿於教學全過程,讓學生從讀中感悟。
4、重視詞語和句子的積累及運用,並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同活動,體現語文課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二、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偉大事跡。
2、注意收集有關的資料,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過程和方法
①通過自由讀了解第三、四段的大致內容。
②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朗讀法感悟課文內容。
情感和態度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和創新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在讀、思、議、畫中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遇到的種種困難,從而體會詹天佑的「傑出」與「愛國」這一中心。
教學難點:理解詹天佑使用的開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形線路的設計思路。
教學環境和學生狀況
1、學校還沒有多媒體教室,但有一台投影機。
2、學生41人,其中一部分來自城鎮(含本廠子弟),有較好的學習環境,知識面較廣些,普通話說得較好,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較高。但對詹天佑這個人物的事情了解不夠;而另一部分學生來自農村,見識面不夠廣,對詹天佑這個人物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
3、學生具有了一定的收集資料的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4、班級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於探索與實踐的良好學風。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新課。
我們上節課通過交流收集的資料和學習課文第二段的內容,知道了當時清政府腐敗無能,國內科學技術落後,自然環境非常險惡。而帝國主義者又極力阻撓、要挾、嘲笑,詹天佑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毅然接受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任務的,這真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情。那麼詹天佑是怎樣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給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的呢?現在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學習課文第三、四段。
(二)細讀課文第三段
1、詹天佑在修築鐵路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用課文中的原話列小標題)?詹天佑是怎樣克服的?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第三段課文,邊讀邊註上記號。
(2)小組交流。(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相機板書:勘測線路 開鑿隧道 設計線路)
2、學習第四自然段
①默讀第四自然段,思考:詹天佑在勘測線路時遇到什麼困難?分別用「——」、「~~~」、「 」劃出詹天佑說、做、想的句子,並想想句子的意思。
②小組討論。(師巡視指導)
③檢查討論結果。(相機板書:說、做、想)
1)、勘測線路時遇到的困難(地勢險峻,氣候惡劣)。
2)、理解詹天佑「說」的話並指導朗讀。(說明了詹天佑對工程一絲不苟、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對工作人員的嚴格要求)
3)、男生讀「做」的句子。
指名說說對「做」這句子的理解。(說明了詹天佑以身作則的工作作風)
4)、勘測線路環境險惡、氣候惡劣,真是困難重重,詹天佑克服困難的力量源泉是什麼呢?看投影齊讀詹天佑「想」的句子,注意帶點詞說說句子的意思。(小組討論交流,師點名回答)
5)、師小結,引讀課文:詹天佑在惡劣的自然環境面前,憑著一顆灼熱的愛國之心,一絲不苟,高度負責的工作作風,依靠群眾,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勘測線路的任務。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一自然段,注意讀出詹天佑充滿自信的語氣。
3、學習第五自然段
①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不得不開鑿隧道。詹天佑又是怎樣開鑿隧道的呢?請同學們輕聲讀第五自然段,劃出詹天佑創造的開鑿隧道的方法,想想為什麼用不同的方法開鑿隧道?然後小組合作畫出示意圖(師巡視指導)。
②展示、練習:用因果關系的句子說說為什麼用不同方法開鑿隧道?(因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為……)
③討論:如果居庸關的隧道也像八達嶺那麼長,能否用「中部鑿井法」進行施工?(不能。因為居庸關山勢高,岩層厚,打直井困難大,不能節省時間,另外,課文說過「居庸關山頂的泉水往下滲,隧道里滿是泥漿,工地上沒有抽水機,詹天佑帶頭挑著水桶去排水」。如果在這樣的地方打直井,就會打成「水井」了,開鑿的工作就無法進行了。)
4、學習第六自然段
1)、小組讀,思考:詹天佑為解決青龍橋附近坡度大的問題,設計了一種什麼樣的線路?然後請小組合作畫出火車走勢的示意圖(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相機板書:「人」字形線路)、展示。讓畫得好的小組代表用投影演示火車的走勢。
3)、師小結:隧道的高速施工和「人」字形線路的創新設計,這在世界築路史上是罕見的。可見詹天佑的確是一位傑出的工程師,剛才同學們畫的示意圖也非常棒,大家都可以當小工程師了。但我們長大後要能像詹天佑那樣報效祖國,那麼我們就要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打好基礎。讓我們懷著對詹天佑的敬佩之情朗讀第五、六自然段課文。
(三)略講第四段
指名讀。思考:為什麼說「這件事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請聯系當時情況想想,這句話和課文哪個部分照應?最後一句中「偉大」一詞和第一段哪句照應?
1、指名回答(組員補充)(相機板書:回擊帝國主義者)
2、表演。讓學生根據課文最後一句「許多到中國來游覽的外賓,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都贊嘆不已。」來設身處地於當時的環境中,設想自己就是外國人,會說些什麼?(中國人真偉大!詹天佑真了不起!……)
2、總結:京張鐵路的提前竣工,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大滅了帝國主義的威風,給了帝國主義者一記響應的耳光。詹天佑確實是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讓我們再次懷著對詹天佑無比崇敬、以及自豪的心情,一起來把課文最後一段讀一遍。
四、主動積累
1、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五、拓寬延伸
收集有關詹天佑的資料和我國鐵路建設方面的新成就,到語文活動課時我們互相交流。
自我反思
1、充分地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
重視學生的自主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體現。六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觀察、分析、理解、思維能力,因此在學習課文時,我注意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同活動,引導他們讀讀、想想、議議、畫畫,讓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獲取知識。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而且體現了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2、師生合作探究
在課堂上,不但生生互動,而且我與學生之間也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如在與學生共同探討示意圖的時候,注意認真去傾聽學生的意見,又注重適時的點撥,不斷提升學生的自我實踐的能力。
2、加強讀的訓練
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我在教學中注意加強讀的訓練,讓學生多讀,並且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讀的形式多樣,善於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培養語感,加強情感的熏陶,加強美的熏陶,以幫助他們正確領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在每講一部分內容之前,我都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朗讀,在教的過程中對一些重點詞句,有選擇性地指導學生朗讀,學完每部分內容後,又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通過反復的訓練,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處理不夠好的環節是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環節,循序漸進,還帶有點傳統教學的味道。
六、板書設計(在講讀課文時相機板書)
總是想
愛國
回擊帝國主義者
詹天佑 勘測線路:說、做、想
居庸關:兩端同時鑿進法
傑出 開鑿隧道
八達嶺:中部鑿井法
設計線路:「人」字形線路
『伍』 <<詹天佑>>這篇課文的每一小段的意思
從《詹天佑》教學案例看學習方式
天城實驗小學 陳學毅
幾年轟轟烈烈的課改後,人們開始冷靜思考:什麼時候用「接受式學習」?什麼時候用「自 主 合作探究式學習」?什麼時候將二者整合?帶著這些困惑,我嘗試了《詹天佑》一文的教學:�
片斷案例1(接受式學習「詹天佑接受任務」)�
(一) 師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詹天佑及清政府腐敗無能的社會背景資料。�
(二) 自讀二自然段,讓學生聯系社會背景,說說初讀後的感受。�
生甲:讀了這段話後,我很憤怒,帝國主義憑什麼阻撓我們修築京張鐵路?�
生乙:讀了這段話,我很激動、很自豪,因為詹天佑接受了修築京張鐵路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這給了帝國主義一個響亮的耳光……�
生三:讀了這段話後,我很擔心,詹天佑能勝任嗎?�
生四:詹天佑真傻,這項工程連外國工程師都不敢輕易嘗試,修不好,不是會身敗名裂嗎? �
(三) 教師啟發、引領學生聯系背景(國內外反應)、詹天佑科學事跡、地貌特點,講讀憤怒、激動、擔心的原因�
老師引導學生一個點一個點地學習,梳理歸納成下列板書:�
憤怒 ________ 帝國主義阻撓、要挾、嘲笑�
激動 ________ 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務�
擔心 ________ 工程艱巨
(四) 師:你從這段話中知道詹天佑是個什麼樣的人?�
生1:從詹天佑在帝國主義的阻撓、要挾、嘲笑下毅然接受任務看出他是一個愛國工程師。�
生2:工程那樣艱巨,連外國工程師都不敢嘗試,他敢,說明他是一個才能出眾的工程師… …�
師:一句話,詹天佑是一位�
生接: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五) 總結學法:抓人物環境,注意當時當地情況,體會人物品質。�
案例2(自主合作探究整合學習「開鑿隧道」)�
(一) 出示學法:讀(課文)�畫(開鑿隧道示意圖)�演、說(邊演示邊復述課)�
(二) 自讀自悟,畫出居庸關、八達嶺開鑿隧道示意圖。�
(三) 自由演練、復述課文,學生演練中糾正其理解錯誤。�
(四) 說說詹天佑這樣設計的好處:工期縮短了一倍。�
(五) 創設情影,轉換角色(師當記者,生當詹天佑及助手),深入探討「兩端鑿進法」「中 部鑿井法」的好處。�
記者:我是北京新華日報記者,請問詹天佑,八達嶺的「中部鑿井法」是您的創舉,打一口 井可增加兩個工作角,能否再多打幾口井,不斷縮短工期呢?如果不能?究竟打幾口井合適呢?�
(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後)�
詹天佑及助手(十幾個學生發言後教師幫助歸納為):不能無限制地打井。原因是:�
①浪費人力、物力、財力,當時政府無能,物力、財力有限……�
②浪費時間……�
③使岩層變得脆弱,容易造成滑波……�
④通過計算,工程造價高……�
⑤打兩口井合適……�
(六)師:你從詹天佑對八達嶺、居庸關開鑿隧道的創新設計看出詹天佑是個什麼樣的人?�
生甲:詹天佑從國情、地貌特點設計工程,是一個一切從實際出發進行創新設計的工程師。�
生乙:詹天佑是一個敢於創新、善於創新的鐵路工程師,不愧為中國鐵路工程之父。�
生丙:詹天佑這樣做都是為了祖國,他是一個熱愛祖國、善於創新的科學家。�
生丁:詹天佑是一個熱愛祖國,從實際出發,善於創新,善於實踐的科學家……�
師:一句話,詹天佑是一位�
生接: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課後反思〕�
1. 從教學效果看,案例1接受式學習及案例2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效果都非常好,
沒有誰對誰錯,孰優孰劣,都實現了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都是教學活動中有益的學習方式。�
2. 從教學過程看,學習方式的選擇要根據學生實際及教材特點來確定。案例1的教材特點是:修築京張鐵路的社會背景復雜;詹天佑這個人物學生不熟悉,需要生平資料;京張鐵路的 地貌 特點學生不了解,所以採用了「接受式學習」方式。而「開鑿隧道」這個部分,看似簡單, 實則內涵豐厚,對詹天佑從實際出發、科學創新精神的探討需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 從今後的教學策略看,學習方式可把接受式學習與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在教學中整合運用,其具體操作分三步走:�
第一、自讀自悟,有目的地自主學習。此環節要在明確的學習目標下,通過自學提綱或教師交待學習任務、提示學習方法,定點自讀自悟,自求自得,教師觀察掌握學習中的難點、疑 點、重點情況。�
第二、導讀導悟——師生合作探究。對自主學習中學生不明白的難點、疑點、重點要導讀導 悟,合作探究,或聯系或追問或分解或縮小或提示或假設或比較或誦讀,在導悟中平等對話,生成文本價值甚至創新的感悟。�
第三、科學講悟——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對導悟不出的地方,教師要科學地講解,或描述或 介紹或解釋或分辨,使學生明白文本的含義和道理,領會其中的思想和感情。�
教學中,要根據課型、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三步操作環節,可根據具體情況簡化為:①自讀自悟—導讀導悟②導讀導悟—科學講悟③自讀自悟,檢查反饋④科學講 悟
��_
參考資料:網路
『陸』 語文S版六年級上冊《詹天佑》說課稿
緬懷一位偉人,傳承一種精神
我說課的課題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5課《詹天佑》。下面五部分說說我對這課的說課設計。
一、 教材的分析與處理
這是一篇用人物姓名為題的課文,重點寫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跡——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為讀者勾勒出一位傑出愛國工程師的高大形象。它被編排在十一冊第二組第一課,本組教材圍繞著「祖國在我心中」這個專題進行教學。《詹天佑》描寫了詹天佑為我國鐵路建設事業艱苦卓越的奮斗歷程,歌頌了他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傑出的創造才能。
詹天佑的愛國精神貫穿全文,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岩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兩處記敘,設計「人」字形線路解決了爬坡難,很有代表性。但對修築鐵路知之不多的小學生,理解表現詹天佑的突出才能的事例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中應注意解決這一重點兼難點。本課的又一個難點是能順著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本課我用兩個課時教學。第一課時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學懂生字詞,理清層次,講讀第一第二段;第二課時講讀第三第四段,總結全文學習寫法。現在我要說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
二、 教學目標的確定
基於以上的教材分析,緊扣《語文課程標准》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搜集、處理信息資料的能力、自學能力、動手實踐操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了解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學方法與教具的選擇
為了更好地喚起學生豐富的積極情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思維處於最佳狀態,從學生的心理特徵和生活經驗出發,我運用了「五步導練法」、「以玩激趣,寓學於樂」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讀一讀,畫一畫,做一做,想一想,說一說,學中有樂,樂中好學)
為了直觀形象地展現「人」字線路,我准備的教具除了小黑板、錄音機,還准備一列兩個火車的玩具火車,用來解決教學難點,加深領會詹天佑的傑出才乾和創造精神。
四、 教學過程的設計
根據教材的特點、重點、難點,這一課的教學程序我是這樣設計的:
1、 復習:(導練的第一步是審題,第二步是捕捉中心,這是一個整體的展開,第一課時已完成)提問:(1)詹天佑是一個怎樣的人?課文寫了他的什麼事?(2)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是在什麼時候,怎樣的環境下進行的?
2、 授新課。
導練的第三、第四步是引導學生對部分進行深入的理解。課文第三段詳寫了修築京張鐵路過程中困難最多的三件事。「勘測線路」這一節語言文字不難理解,教師可揭示一些自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設疑、質疑、品讀,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主動。讓學生在品讀中體會詹天佑在勘測線路中是怎樣說的、做的、想的。
「開鑿隧道」、「 設計人字形線路」這兩節是課文的重點,是詹天佑傑出才乾的集中表現,是單元訓練重點所在。在教學中我化「講」為「畫」,引導學生進入角色,讓他們當詹天佑,當小工程師,邊察看地形(也就是看課文中的描述)便繪圖設計,繪出開鑿兩個隧道的簡圖,介紹兩種開鑿方法的好處。通過「圖—文—圖」的思考方式和實際操作,學生會很快就弄懂:從兩頭向中間開鑿就形成了兩個工作面,一口直井分別向兩端開鑿又形成兩個工作面,這樣四個工作面就可以同時開工,工期大大縮短了。
講到「人」字形線路,電腦屏幕上就出現青龍橋附近的陡坡,讓「小工程師」在陡坡上架設線路,然後讓「小火車司機」用玩具火車在屏幕上邊演示邊講解。這樣化抽象文字為形象具體的操作,教材的難點就會迎刃而解。學生不僅從心底佩服詹天佑的傑出才幹,而且在繪圖設計中深切地體會到:如果測量不準確,兩頭開鑿的隧道就接不起來,工程就會報廢,同時也會加深對詹天佑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於工作人員之口」這段話的理解。
導練的最後一步是回歸整體,我的做法乃是放手讓學生操作。從詞句到段落,從內容到中心,從寫法到感受等都要求學生圈圈畫畫,批批註注,然後互相討論交流。既達到鞏固提高,升華認識的目的,又注意到讀寫的遷移,培養學生認真讀書的習慣還要注意在操作中發展學生的特長。
3、 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最後,我設計了「拓展延伸」,為學生提供網上中文搜索引擎——www..com和www.google.com,使學生學會在網上自主搜索學習的相關資料,進一步了解我國百年鐵路的發展狀況,感受祖國鐵路建設翻天覆地的變化,為學生打開更為廣闊的窗口,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查閱信息、處理積累信息的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4、課堂練習。最後,結合課文的小結,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小練筆,如,寫寫《我認識的詹天佑》或續寫「站在詹天佑的銅像前……」通過這樣的練習,不但能加深對詹天佑的了解,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
5、板書設計
板書是微型教案,是課堂教學的直觀圖像,可以使學生將課文內容與板書緊密聯系起來,在頭腦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按照內容決定形式、科學性、邏輯性、實用性等板書設計的原則,從符合教學目的,體現教學意圖出發,我對《詹天佑》這一課的板書進行與眾不同的設計:
詹天佑
傑出愛國
板書設計:
17、詹天佑
傑出愛國
居
庸
關
主持修築
帝國主義者
八達嶺
阻撓
要挾
潮笑 北京 兩端鑿進 中部鑿井 張家口
勘測線路 開鑿隧道 設計線路
提早竣工
這種板書設計究竟有哪些特點及作用呢?第一具有分明的條理性,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有利於學生理解和記憶課文,也可以引導學生循著教師指點的教學思路,學好課文,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第二具有較高的概括性,因此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理解概括能力,領會課文內容,突出重點。
五、教學效果的預設
「五步導練法」、「以玩激趣,寓學於樂」的教學方法,符合學生閱讀的心理過程,能使原來覺得乏味枯燥的閱讀教學變得樂趣橫生。在展開的過程中要注意他的藝術性,因文而採用不同的學習方法,竭力優化程序中的每一個要素。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學生的學習能力也一定會有所提高。
今天的說課就算拋磚引玉,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59b07a0100qkuz.html
『柒』 小學六年級詹天佑的預習
●重點生字
施:shī
實行:施工。施政。設施。施展。施教(ji刼)。施為(w唅)。施威。實施。措施(辦法)。發號施令。用上,加工:施肥。施粉。給予:施禮。施診。施恩。姓。
筆畫數:9;部首:方;
筆順編號:415331525
造句:經過爸爸辛勤的施肥澆水,莊稼已經開始發芽了。
撓:(撓)náo
攪,攪動:「使水濁者,魚撓之」。擾亂,阻止:撓亂。阻撓。彎曲(喻屈服):撓曲(q?)。撓折。撓志(屈節從人)。百折不撓。搔,輕輕抓:撓癢。
筆畫數:9;部首:扌;
筆順編號:121153135
造句:經過不屈不撓的艱苦奮斗,我們終於戰勝了洪澇災害。
控:kòng
告狀,指出罪惡:控告。控訴。指控。被控。節制,駕馭:控制。遙控。開弓:弓不再控。投:控於地。人的頭部朝下或使讓殘液流出容器的口朝下:控凈。控一控。
筆畫數:11;部首:扌;
筆順編號:12144534121
造句:經過戰士們的全力反擊,這場戰斗的失利局面被控制住了。
嘲:cháo
譏笑,拿人取笑:嘲笑。嘲弄。嘲罵。嘲誚。嘲謔。冷嘲熱諷。嘲zhāo〔嘲哳(zh?)〕同「啁哳」。
筆畫數:15;部首:口;
筆順編號:251122511123511
造句:他沒有理會他人的嘲笑,繼續堅持自己的意見。
毅:yì
果決,志向堅定而不動搖:沉毅。剛毅。堅毅。毅力(堅強持久的意志)。毅然。毅勇。
筆畫數:15;部首:殳;
筆順編號:414313533343554
造句:他用堅強的毅力戰爭了病魔的困擾。
扛:káng
用肩膀承擔:扛槍。扛gāng兩手舉東西:力能扛鼎。
筆畫數:6;部首:扌;
筆順編號:121121
造句:沒有水的時候,爸爸一桶一桶往樓上扛。
繪:繪)huì
畫、描畫:繪畫。繪圖。描繪。繪聲繪色。古代指彩綉,現指某些圖畫:彩繪。畫
筆畫數:9;部首:糹;
筆順編號:551341154
造句:這個孩子從小就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漿:(漿)
jiāng比較濃的液體:豆漿。紙漿。灰漿。漿果。漿液。用粉漿或米湯等浸潤紗、布、衣服等物:漿洗。漿(漿)
jiàng同「糨」。
筆畫數:10;部首:水;
筆順編號:4123542534
造句:每天早晨喝一杯豆漿,對身體健康很有益。
岔:chà
山脈分歧的地方,亦指道路、河流分歧的地方:岔道。岔子。大溝小岔。轉移話題,未按原來的方向行進而偏到一邊:打岔。走岔了。互相讓開或調換:把這兩個會的時間岔開。方言,嗓音失常:岔調(di刼)。
筆畫數:7;部首:山;
筆順編號:3453252
造句:這個岔道口要是走錯了很容易迷路。
竣:jùn山高而陡:高峻。險峻。峻峭。峻拔。高大:峻德。峻節。嚴厲苛刻:峻刻。峻厲。嚴峻。嚴刑峻法。筆畫數:10;部首:山;筆順編號:2525434354
藐:miǎo
小,幼:藐孤。藐小。輕視:藐視。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古同「邈」,遠。
筆畫數:17;部首:艹;
筆順編號:12234435333251135
造句:他這種藐視他人的態度受到了媒體的抨擊。
●重點詞語
施捨:送給窮人或出家人。
施肥:在物體上加上某種東西有助於成長的東西。
嘲笑:看不起人,取笑人,語意比較輕。
譏笑:指帶有諷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語意較重。
●學習目標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通過詹天佑的事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立志報國的思想感情以及在實踐中大膽創新的意識;二是以詹天佑這個人物或以鐵路建設為拓展點,我們應收集有關的資料。引導學生收集有關的資料,擴大閱讀面,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課文重點
「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這句話是《詹天佑》這篇課文的中心句。課文是怎樣體現詹天佑的「傑出」和「愛國」的呢?
一、「愛國」的體現
由於清朝政府腐敗無能,中國遭受許多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和欺侮。「當時,清朝政府剛提出修築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他們都要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築權,想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剛」、「就」等詞語充分暴露了帝國主義虎視眈眈的強盜野心。他們千方白計出來阻撓和要挾,認為中國要修鐵路「最後還得求助於他們」,多麼狂妄啊!甚至「有一家外國報紙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築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這是對中國的極端蔑視!中國真的沒有這樣的人才嗎?不!「帝國主義者完全想錯了,中國那時候已經有了自己的工程師,詹天佑就是他們中間的一個。」消息一傳開,「全國都轟動了」。詹天佑受命於危難之際,能否完成任務,關繫到民族的尊嚴和榮辱。雖然頂著沉重的壓力,但是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務。沒有強烈的愛國之心,是絕對做不到的!
二、「傑出」的體現
詹天佑是如何主持修築鐵路的呢?勘測線路時,他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他還親自帶領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桿,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測繪」,夜以繼日地工作。「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從詹天佑的所言、所行和所想中,可以看出他嚴格要求、以身作則的高貴品質。
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進一步反映了他傑出的才能。
「居庸關山勢高,岩層厚,詹天佑決定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方法。」八達嶺隧道長1100多米,他「決定採用中部鑿井法」。因地制宜,節約時間。「鐵路經過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怎麼辦呢?詹天佑巧妙地設計了「人」字形線路,「這樣一來,火車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強烈的愛國心和傑出的才能使得詹天佑提早兩年完成了任務,「給了蔑視中國的帝國主義一個有力的回擊」,同時也長了中國人的志氣。事實證明,他的確是一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相關知識
這篇課文寫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跡——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表現了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卓越的才能,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紹,在具體敘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全文分為四部分,先概括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然後,從當時的社會環境來交代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起因;接著,按照工程進展的順序,從勘測線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三個方面來敘述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過程;最後,講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對詹天佑的贊揚和懷念,點名事件的意義——有力地回擊了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藐視和嘲笑。
詹天佑的愛國精神貫穿全文。在介紹修築京張鐵路面臨的阻力和困難時,著重講了詹天佑面對帝國主義的狂妄自大和中國人民的極端藐視,為維護祖國的尊嚴而勇敢受命。在講修路過程時,著重強調,愛國主義精神式他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動力;創造性地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是他愛國精神與卓越才能相結合的產物。在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時,著重說明,他的創造性的工作,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滅了帝國主義的威風。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義務教材第十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課文記敘了清朝末年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事,反映了他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全文分四段,其中第二、三段是重點段,本課的表達方法是先概括介紹,後具體敘述。
本單元訓練重點是:認識過渡句與過渡段,理解它的意義;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領會課文中心思想。這是在第一單元藉助中心句進行正確領會中心思想訓練的基礎上,對中心思想的把握提出進一步的要求,為第5單元的習作訓練「確定中心、合理想像、續寫文章」打下基礎。准確地把握了課文之間的聯系點,有利於充分發揮教材的整體功能。教學時既要突出重點,又要兼顧一般。具體說來,本課著力於下面四方面的訓練:一是訓練語言。著眼於「篇」,抓住課文中重點語句和段落,從內容和形式等方面扎扎實實進行語言訓練,培養和提高學生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二是發展思維。如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一層層地敘述的,訓練學生思維的條理性;理解課文中「設計人字形線路」這一內容後,讓學生幫助詹天佑出主意,看看是否有別的辦法,以訓練思維的創造性。三是滲透德育。本篇課文思想品德教育內容鮮明,熱愛祖國的思想、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和堅韌不拔的毅力,這些都是跨世紀人才所需要的,所以在教學中著意點拔,相機滲透,實現文與道的和諧統一。四是培養能力。
根據本課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制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語文基礎知識方面:會正確讀寫11個生字,理解「藐視、阻撓」等詞語的意思。
2.培養學生能力方面:能在認識過渡句、段的基礎上,理清段落層次,知道先概括介紹,後具體敘述的表達方法。
3.思想情感方面:感受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嚴謹的科學態度,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為了達成以上目標,本課分三課時進行教學。
第1課時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詞,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第2課時,細讀課文,推敲課文的詞句。
第3課時,總結課文,領會本文的寫作特點,歸納學習方法和中心思想。
下面,我著重說第2課時的教學:
教學目標
1.細讀第三、第四兩段,用推敲重點詞句和畫簡圖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2.感受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嚴謹的科學態度,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3.擴句寫段練習。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第3段的內容。
教學難點:在理解課文內容時領會中心思想。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
1.以讀代講法。課堂教學要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變教師的講為學生的練,而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唯有多讀,才能理解,才會運用,才能潛移默化地將範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2.品析詞句法。本課重在品析跟中心句關系密切的詞句,所以,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緊扣詹天佑的「傑出」和「愛國」,品析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為什麼這樣寫」。通過詞語的比較、句式的推敲、標點的品味、結構的解悟、情感的體會等等品賞評議,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品評之後的積累,就是消化了的吸收,避免了生吞活剝。
學法: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本課重點指導學生用推敲重點詞句、畫簡圖和朗讀體會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以學生自學為主。努力使學生自覺地獲取知識,掌握學法,使學生在自身的語言活動中提高閱讀能力。學習過程中,注意指導學生邊讀邊想邊批註,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同時培養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創造性地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設計
(一)復習引入。
1.幻燈出示口頭填空題,回顧本課的中心句與全篇課文內容的關系。設計最近發展區,視學生學習需要復現已知的知識及學法,為新舊知識的迅速聯系作準備。
2.指明學習的目標及探索的方向,讓學生從課後題著手,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為自己的學習目標找到相應合理的定位。這樣使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慾,這是語文課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先決條件。
(二)細讀課文,把握要點,知道課文是通過哪些具體內容來表達中心的。
第三段按照工程進展的順序講了三層內容,即勘測線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概括要點要准確,這是學生閱讀過程中的一大難點。因此,讓學生多讀多思,在閱讀和理解的基礎上歸納要點,提高概括能力。
第一步,指導方法,打開思路。第4自然段,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劃出。然後用幾個字概括。(板書:勘測線路)
第二步,學生練習概括第5、6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在書上用鉛筆寫一寫)教師反饋後板書: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
(三)品析詞句,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語言表達中心的。引導學生緊扣詹天佑的「傑出」和「愛國」,品析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這部分教學我設計了三個訓練點。
第一個訓練點:
找出詹天佑在勘測線路時是怎麼想的,怎麼說的?
1.訓練目標
體會詹天佑嚴謹的工作作風、科學的態度和愛國思想。
2.訓練過程
①讀讀劃劃,詹天佑在勘測線路遇到困難時他是怎麼想、怎麼說的?
②做檢測題1:為什麼「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
③讀讀議議,下面這句話的句式有什麼特點?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前一句寫詹天佑的決心,後一句寫修不好鐵路的嚴重的後果,一正一反,中間用「否則」轉折。在讀讀議議中,使學生體會到詹天佑受命於危難之際的勇氣和戰勝重重困難的動力,都源於他的一片精誠愛國之心。
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3.訓練設想
學生從句式的推敲,情感的體驗中能夠領悟到作者是怎樣用語言文字表達詹天佑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愛國思想。引導學生評價人物,從人物的心理活動、語言行動著眼,授之以漁。
第二個訓練點:
畫出居庸關隧道、八達嶺隧道和「人」字形線路的簡筆畫。
1.訓練目標
①理解詹天佑根據兩地不同的地質條件採取不同的開鑿方法,以縮短工期,表現出詹天佑傑出的才能和智慧。
②抓典型、抓要點的寫法,使文章精煉。
2.訓練過程
①劃出寫京張鐵路在經過居庸關、八達嶺、青龍嶺時遇到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語句。
②畫簡圖,同桌交流。
邊讀邊想像,把語言文字變成圖畫。(這樣既達到使學生真正理解課文的目的,又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③在居庸關和八達嶺隧道的施工中,集中反映了詹天佑的()的精神。
(1)愛國(2)負責(3)虛心(4)創造
④修築鐵路要開鑿的隧道很多,為什麼要重點寫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個隧道工程?
⑤詹天佑設計了「人」字形鐵路,你幫他出主意,是否還有別的辦法?
第三個訓練點:
第4段的第二句:這件事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
1.訓練目標
聯系第二段、第三段,推敲體會這個句子的意思,並能有感情地朗讀。
2.訓練過程
①快速默讀第4段,思考課後第4題:課文第4段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寫了哪幾個方面內容,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②一邊讀一邊想,理解「藐視」和「回擊」兩個詞語是什麼意思?(通過查字典)這里可以換別的詞嗎?然後做檢測題2。
③熟讀課文第二段、第三段,劃劃,議議:帝國主義怎樣「藐視」中國,這件事又怎樣「回擊」了帝國主義?
3.訓練設想
掌握中心思想是學生語文學習中的一個難點,要突破這個難點,就必須抓住重點句、段來體會。本例設計把前後三段最能體現文章中心思想的話放在一起,讓學生通過比較、朗讀和品味,理解「藐視」和「回擊」,讓學生懂得詞語用得准確,能夠牽動全文,使文章前後呼應,渾然一體,從而准確地表達了中心思想,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有藐視,就有回擊。修鐵路如此,今天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也是如此。所以這兩個詞語的教學不僅有助於對文章結構的理解,而且恰到好處地進行了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四)選讀,讓學生把最能體現文章中心的語句或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五)擴句寫段練習:先讓學生根據自己能力任選一題寫,寫後交流評議。
1.許多到中國來游覽的外賓,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都贊嘆不已,有的說____,有的說____,還有的說____。
2.如果你站在詹天佑的銅像前,你想說些什麼?請你以《我認識的詹天佑》為題寫一段話。
3.看課文插圖寫一段話。
這樣設計的根據:①讀是吸收,寫是運用,讀寫結合對於語言文字訓練來說是至關重要的。②「創造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豐富的想像是創造的翅膀,提供思維的空間,啟發創造想像,身臨其境地談感受,能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板書設計

『捌』 《詹天佑》里的一道題我不會做,大家幫幫忙!!!
詹天佑的資料:
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1861-1919)
詹天佑(1861-1919)江西婺源人。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鐵路工程專家。他自幼酷愛學習。
十二歲時被清政府選為第一批留美幼童出國求學。經小學、中學畢業,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學習鐵路工程一科,二十一歲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回國後用非所學,被派去當兵輪駕駛員,曾參加中法馬尾海戰,英勇抗擊法國侵略軍。光緒十二年,改任博學館洋文教習兼測繪海圖工作。
光緒十四年,任中國鐵路公司工程師,被英國工程研究會選為會員。此後歷任津榆、錦州和萍醴鐵路工程師、新易鐵路總工程師、京張鐵路總辦兼總工程師、洛潼鐵路顧問總工程師等職。宣統元年,受賜工科進士,任留學學生主試官、郵傳部顧問官、學部咨議官,並派去宜昌任商辦四川鐵路總工程師。民國元年,任粵漢鐵路會辦,被公舉為"中華工程師學會"會長。民國三年,任粵漢川路督辦,孫中山大總統晉升其為上大夫少卿銜,委為交通部總長,獎給二等寶光嘉禾章。民國八年,受北洋軍閥政府派往哈爾濱,任協約國監督遠東鐵路會議代表兼該會技術部的中國代表。
民國八年四月十五日,因病請假回武漢,於二十四日逝世,終年五十九歲。詹天佑的一生,為中國的鐵路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這里我們了解到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鐵路工程專家。他自幼酷愛學習。詹天佑的一生為中國的鐵路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我們為我們國家有這樣的愛國工程師、鐵路工程專家而感到由衷的驕傲,詹天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想:今天,我們要刻苦學習,將來才能像詹天佑一樣為祖國作出貢獻。
歷史背景
在修建津榆鐵路架灤河鐵橋時,英、日、法三國的工程師指揮打樁均告失敗。詹天佑採用中國偉統方法配合機器進行打樁,獲得成功。
新易鐵路是中國工程式師自修鐵路的開端。詹天佑只用四個月建成,提前兩個月完工,受到慈禧太後和袁世凱的賞識。
京張鐵路由於英、俄爭奪築路權相持不下,決定由中國自建。外國人譏笑中國"自不量力","膽大妄為",詹天佑決心為國爭光,細致測量,精心設計施工。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個隧道時,在沒有新式開山機、抽水機和通風機設備的困難情況下,詹天佑創造性地採用兩端開鑿,中開豎井的的施工方法,順利解決了難題。並對地勢陡險、坡度大的八達嶺,設計開成"人"字路線,使列車順利行使。行車時遇到車廂脫節,還仿造了自動掛鉤,人稱"天佑鉤"。此條鐵路六年計劃,四年竣工,節約投資二十八萬多兩白銀。當時被外國工程師視為奇跡。
關於修築京張鐵路的背景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之後,中國開始由封建社會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後,被迫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從此,帝國主義列強以開設銀行、強迫貸款、投資鐵路、開礦設廠等方式,對中國加緊經濟侵略。其中,從1895年到1899年,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攫取了近1萬公里的鐵路修築權。帝國主義控制的鐵路修到哪裡,他們侵略的魔爪就伸到哪裡。在鐵路附近,帝國主義列強競相設廠開礦,掠奪中國的資源。到19世紀末,列強爭奪鐵路權的斗爭更加激烈,甚至以武力威逼清政府。原打算自己修築鐵路的清政府,在列強爭奪面前,束手無策,只得把一條條鐵路的修築權,拱手送給外國。列強在中國投資修築鐵路,除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外,還附有種種條件,包括控制鐵路和沿線地區,以及運輸軍隊等
我們了解到當時歷史背景:清政府腐敗無能,中國遭受到許多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欺侮。由此,我們進一步體會到詹天佑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人,面對種種困難,仍舊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為國家增了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