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教學設計
① 誰有《濟南的冬天》 教案及說課稿 一套
2010-01-08 22:30:42 來自: 熊包(羞澀女青年)
濟南的冬天
老舍
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麼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裡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並不著急,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幹啥還希望別的呢!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古老的濟南,城裡那麼狹窄,城外又那麼寬敞,山坡上卧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灰色樹影。
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初一語文版(上)第16課
鞏固和反饋知識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常常採用機械的筆頭練習或讓學生死記硬背來完成任務,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壓力大,效果差。為改變這種狀況,充分發揮學生在鞏固知識中的主動性,提高學生鞏固知識的效果,我們在課堂上採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來創設意境,吸引學生自覺地去記憶所學知識,學生學得輕松愉快,鞏固效果好。如《趵突泉》一課,景物描寫很有特色,為了讓學生記住這篇課文,我們播放了配有輕音樂的《趵突泉》錄像,要求學生一邊看錄像一邊試著用課文中的語句解說,激勵他們:誰講解得好,就把他的話錄下來,帶回去給爸爸媽媽聽。同學們個個躍躍欲試。當錄像放到第三遍時,幾乎全班同學都能背出來了。又如教了「有的……有的……有的……」這一句式後,要求低年級學生用這一句式練習說話,學生由於受到生活經驗的限制,許多人想不出造什麼句,即使幾個人說出來了,也是大同小異,老師便出示一幅幅投影:猴山上千姿百態的猴子,公園里百花盛開的景象,課間活動時的校園,熱鬧的集市……學生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造出了許多生動而有趣的句子。 是啊,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它是以多媒體計算機為核心的教學方式,集聲音、圖畫、文字、動畫等多種感覺刺激於一體,特點是具有直觀性的圖像、鮮明的色彩、逼真的音響、動靜結合畫面、形象生動。方便於教師、學生更靈活地使用,達到了資源共享,信息上網和遠程交流的需要。我相信,在學校教育中多媒體技術的參與到蓬勃發展,必將對當前的學校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
③ 內蒙古小學四年級上冊研究性學習指導教學設計 人民教育出版社職業教育室 內蒙古自治區教學研究室 編著
語文 三年級上冊第一組
1 我們的民族小學
2 金色的草地
3 爬天都峰
4 槐鄉的孩子
語文園地一
第二組
5 灰雀
6 小攝影師
7 奇怪的大石頭
8 我不能失信
語文園地二
第三組
9 古詩兩首
夜書所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0 風箏
11 秋天的雨
12 聽聽,秋的聲音
語文園地三
第四組
13 花鍾
14 蜜蜂
15 玩出了名堂
16 找駱駝
語文園地四
第五組
17 孔子拜師
18 盤古開天地
19 趙州橋
20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語文園地五 第六組
21 古詩兩首
望天門山
22 富饒的西沙群島
23 美麗的小興安嶺
24 香港,璀璨的明珠
語文園地六
25 矛和盾的集合
26 科里亞的木匣
27 陶罐和鐵罐
28 獅子和鹿
語文園地七
第八組
29 掌聲
30 一次成功的實驗
31 給予樹
32 好漢查理
語文園地八
選讀課文
1 不懂就要問
2 做風車的故事
3 五花山
4 六個矮兒子
5 神筆馬良
6 字典公公家裡的爭吵
7 喜愛音樂的白鯨
8 信箱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三年級下冊第一組
1 燕子
2 古詩兩首
3 荷花
4* 珍珠泉
語文園地一
第二組
5 翠鳥
6 燕子專列
7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8* 路旁的橡樹
語文園地二
第三組
9 寓言兩則
10 驚弓之鳥
11 畫楊桃
12* 想別人沒想到的
語文園地三
第四組
13 和時間賽跑
14 檢閱
15 爭吵
16* 絕招
語文園地四
第五組
17 可貴的沉默
18 她是我的朋友
19 七顆鑽石
20* 媽媽的賬單
語文園地五 第六組
21 太陽
22 月球之謎
23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24* 果園機器人
語文園地六
第七組
25 太陽是大家的
26 一面五星紅旗
27 賣木雕的少年
28*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語文園地七
第八組
29 古詩兩首
30 西門豹
31 女媧補天
32* 誇父追日
語文園地八
選讀課文
1 山城的霧
2 我愛故鄉的楊梅
3 小獅子愛爾莎
4 在金色的海灘上
5 七色花
6 妙不可言的位置
7 手術台就是陣地
8 除三害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詞語表
語文 四年級上冊第一組
1 觀潮
2 雅魯藏布大峽谷
3 鳥的天堂
4 火燒雲
語文園地一
第二組
5 古詩二首
題西林壁
游山西村
6 爬山虎的腳
7 蟋蟀的住宅
8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語文園地二
第三組
9 巨人的花園
10 幸福是什麼
11 去年的樹
12 小木偶的故事
語文園地三
第四組
13 白鵝
14 白公鵝
15 貓
16 母雞
語文園地四
第五組
17 長城
18 頤和園
19 秦兵馬俑
語文園地五 第六組
20 古詩兩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送元二使安西
21 搭石
22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23 卡羅納
24 給予是快樂的
語文園地六
第七組
25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6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27 烏塔
28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語文園地七
第八組
29 呼風喚雨的世紀
30 電腦住宅
31 飛向藍天的恐龍
32 飛船上的特殊乘客
語文園地八
選讀課文
1 延安,我把你追尋
2 五彩池
3 小青石
4 麻雀
5 迷人的張家界
6 一個蘋果
7 真實的高度
8 人造發光植物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四年級下冊第一組
1 古詩詞三首
2 桂林山水
3 記金華的雙龍洞
4* 七月的天山
語文園地一
第二組
5 中彩那天
6* 萬年牢
7 尊嚴
8* 將心比心
語文園地二
第三組
9 自然之道
10*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11 蝙蝠和雷達
12* 大自然的啟示
語文園地三
第四組
13 夜鶯的歌聲
14* 小英雄雨來
15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
16*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語文園地四
第五組
17 觸摸春天
18* 永生的眼睛
19 生命 生命
20* 花的勇氣
語文園地五 第六組
21 鄉下人家
22* 牧場之國
23 古詩詞三首
24* 麥哨
語文園地六
第七組
25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26* 全神貫注
27 魚游到了紙上
28* 父親的菜園
語文園地七
第八組
29 寓言兩則
30* 文成公主進藏
31 普羅米修斯
32* 漁夫的故事
語文園地八
1 趵突泉
2 小珊迪
3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
4 黃繼光
5 生命的葯方
6 可愛的草塘
7 到期歸還
8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傳說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五年級 上冊第一組
1 竊讀記
2*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3 走遍天下書為侶
4* 我的「長生果」
口語交際·習作一
回顧·拓展一
第二組
5 古詩三首
泊船瓜洲
秋思
長相思
6 梅花魂
7* 桂花雨
8* 小橋流水人家
口語與交際·習作二
回顧·拓展二
第三組
9 鯨
10* 松鼠
11 新型玻璃
12* 假如沒有灰塵
口語交際·習作三
回顧·拓展三
第四組
13 釣魚的啟示
14*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15 落花生
16* 珍珠鳥
口語交際·習作四
回顧·拓展四
第五組
綜合性學習:遨遊漢字王國
有趣的漢字
我愛你,漢字 第六組
17 地震中的父與子
18* 慈母情深
19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20* 學會看病
口語交際·習作六
回顧·拓展六
第七組
21 圓明園的毀滅
22 狼牙山五壯士
23* 難忘的一課
24* 最後一分鍾
口語交際·習作七
回顧·拓展七
第八組
25 七律·長征
26 開國大典
27* 青山處處埋忠骨
28* 毛主席在花山
口語交際·習作八
回顧·拓展八
選讀課文
1 黃果樹聽瀑
2 斗笠
3 太空「清潔工」
4 鞋匠的兒子
5 剝豆
6 你一定會聽見的
7 木笛
8 百泉村(四章)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第一組
1 草原
2* 絲綢之路
3 白楊
4*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口語交際 習作一
回顧 拓展一
第二組
5 古詩詞三首
6 冬陽 童年 駱駝隊
7* 祖父的園子
8 童年的發現
9* 兒童詩兩首
口語交際 習作二
回顧 拓展二
第三組
10 楊氏父子
11 晏子使楚
12* 半截蠟燭
13* 打電話
口語交際 習作三
回顧 拓展三
第四組
14 再見了,親人
15* 金色的魚鉤
16 橋
17* 夢想的力量
口語交際 習作四
回顧 拓展四
第五組
18 將相和
19 草船借箭
20* 景陽岡
21* 猴王出世
口語交際 習作五
回顧 拓展五 第六組
綜合性學習:走進信息世界
信息傳遞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第七組
22 人物描寫一組
23* 刷子李
24* 金錢的魔力
口語交際 習作七
回顧 拓展七
第八組
25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26 威尼斯的小艇
27* 與象共舞
28* 彩色的非洲
口語交際 習作八
回顧 拓展八
選讀課文
1 拉薩古城
2 故事兩則
3 一件運動衫
4 豐碑
5 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
6 我們家的男子漢
7 孔明智退司馬懿
8 維也納生活圓舞曲
9 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六年級 上冊第一組
1 山中訪友
2* 山雨
3 草蟲的村落
4* 索溪谷的「野」
口語交際·習作一
回顧·拓展一
第二組
5 詹天佑
6 懷念母親
7* 彩色的翅膀
8* 中華少年
口語交際·習作二
回顧·拓展二
第三組
9 窮人
10* 別餓壞了那匹馬
11 唯一的聽眾
12* 用心靈去傾聽
口語交際·習作三
第四組
13 只有一個地球
14* 鹿和狼的故事
15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16* 青山不老
口語交際·習作四
回顧·拓展四
第五組
17 少年閏土
18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19* 一面
20* 有的人
口語交際五·習作五
回顧·拓展五 第六組
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
詩海拾貝
與詩同行
第七組
21 老人與海鷗
22* 跑進家來的松鼠
23 最後一頭戰象
24* 金色的腳印
口語交際·習作七
回顧·拓展七
第八組
25 伯牙絕弦
26 月光曲
27* 蒙娜麗莎之約
28* 我的舞台
口語交際·習作八
回顧·拓展八
選讀課文
1 林海
2 祖國,我終於回來了
3 小抄寫員
4 城市之肺
5 軍神
6 我們的方陣
7 軍犬黑子
8 看戲
生字表
六年級 下冊 第一組
1 文言文兩則
2 匆匆
3 挑花心木
4* 頂碗少年
5* 手指
口語交際·習作一
回顧·拓展一
第二組
6 北京的春節
7* 藏戲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9* 和田的維吾爾
口語交際·習作二
回顧·拓展二
第三組
10 十六年前的回憶
11* 燈光
12 為人民服務
13* 一夜的工作
口語交際·習作三
回顧·拓展三
第四組
14 賣火柴的小女孩
15 凡卡
16* 《魯濱孫漂流記》
梗概
精彩片段
17* 《湯姆·索亞歷險記》
梗概
精彩片段
口語交際·習作四
回顧·拓展四 第五組
18 跨越百年的美麗
19* 千年夢圓在今朝
20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21* 我最好的老師
口語交際·習作五
回顧·拓展五
第六組
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
成長足跡
依依惜別
古詩詞背誦
1 七步詩
2 鳥鳴澗
3 芙蓉樓送辛漸
4 江畔獨步尋花
5 石灰吟
6 竹石
7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8 已亥雜詩
9 浣溪沙
10 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
綜合復習
1 養花
2 生活是多麼廣闊
3 中華第一龍
4 獄中聯歡
5 名碑薈萃
6 琥珀
7 智慧之花
8 看說明書做玩具小台燈
9 給外地親友寫封信
生字表
五年級下冊
④ 老舍 養花 教案
【課文題解】
本文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1966年被「四人幫」迫害致死。他的作品語言生動、幽默。我們的教材中選用他的作品最多。《養花》一文,文風質朴,顯示了作者高超的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
【詞語解釋】
樂趣(lè qù):使人感到快樂、有趣。
計較(jì jiào):①計算比較,本課指在意,當回事。②爭論。
奇花異草(qī huā yì cǎo):稀有的、不易見到的珍貴花草。(例句)張家界森林公園里有許多奇花異草。
大雨傾盆(dà yǔ qǐng pén):傾,倒。形容雨下得很大,就像用盆子往下倒一樣。(例句)午飯過後,大雨傾盆。
置之不理(zhì zhī bà lǐ):置,擱置,放。理,過問,理睬。課文中指把花草放在一邊,不去管它。「之」在文中指花草。(例句)你既然答應媽媽要照顧妹妹,那就不應對妹妹置之不理。
自生自滅(zì shēng zì miè):由它自然生長,自然死亡。文中指任花草自然發展,不加過問。
關切(guān qiè):一般用於對人的親切關懷。
門道(mén dào):門路。本課指由於經常和花打交道,所以逐漸懂得管理花草的方法、竅門。
三年五載(sān nián wǔ zǎi):載,年。三年五年。(例句)我大哥到雲南參軍了,要等三年五載以後才能回家探親。
循環(xún huán):本課指周而復始的運動。
調節(tiáo jié)使事物得到合理的調整。
曇花(tán huā):一種常綠灌木,夜間開放,開花時間極短。
秉燭夜遊(bǐng zhú yè yóu):秉,拿,持。夜間持著蠟燭遊玩。課文是指因為曇花總是夜裡開放,大家舉著蠟燭去看,很有在夜間遊玩、觀賞的味道。
【近、反義詞】
近義詞:難過——傷心 照料——照管 關切——關懷 調節——調劑 見識——知識 門道——門路
反義詞:關切——冷落 真理——謬誤 開放——凋謝
【重點句子解析】
1.如此循環,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適當的調節,有益身心,勝於吃葯。
「如此循環」就是像這樣循環的意思,指「我」工作的時候,總是先寫一會兒再到院子里看看,澆澆這棵,搬搬那盆,然後回到屋裡再寫一會,然後再出去……這句話是說養花付出的勞動可以使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調節,對身體和精神都有好處,比吃葯效果還好。
2.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這兩句話直接道出養花的樂趣,也是對全文的總結。作者對養花樂趣的總結十分辯證,耐人尋味。「喜」和「憂」、「笑」和「淚」、「花」和「果」、「香」和「色」,既一一相對又緊密聯系。欣賞自己養的花,和觀賞他人養的花,感覺是不大相同的,因為欣賞自己養的花,就是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有一種自豪感和期待之後的成功感、欣慰感。這段話表現了作者高尚的養花情趣。
【分段及段意】
按材料的性質,各自然段相對獨立,可分為七段。
第一段:寫養花的目的。
第二段:寫養的是什麼花。
第三段:寫怎樣養花。
第四段:寫養花須付出勞動。
第五段:寫與別人一起分享勞動果實的樂趣。
第六段:寫養花也有憂傷。
第七段:總述養花的樂趣。
【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作者寫自己的養花實踐,切身體會到養花的樂趣: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
【寫作特點】
1.本文是用第一人稱寫的,像對老朋友敘談家常,讀起來親切、自然。
2.課文圍繞中心,寫得層次清楚,條理分明。段與段之間聯系緊密,前後照應運用自如。例如前面寫到:「我得天天照管它們,像好朋友似的關切它們」,後邊寫到,「我不知道花草受我的照顧,感謝我不感謝」;前面寫:「一到夏天,滿是花草……」,後面寫「花雖然多,但是沒有奇花異草。」這樣寫就使文章結構嚴謹。
【知識延伸】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他一生創作豐富,著名的長篇小說有《月牙》《四世同堂》《駱駝祥子》等。老舍是一代「語言大師」,有駕馭語言的本領,尤其善於運用北京話,使作品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強烈的生活氣息,形成一種通俗又詼諧幽默的獨特風格。他的《趵突泉》《我家的貓》《草原》《養花》《林海》等曾選入小學語文課本。
⑤ 趵突泉的教案是怎樣的
教材處理: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上第三單元中的第2篇課文。這個單元選的是描寫四季景物的散文,向讀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徵。該單元總的教學目的,是要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還要練習精讀的技能,並作適當的摘錄。
《濟南的冬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的寫景散文。這篇文章描繪景物,語言准確生動,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融情於景,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致,非同一般,不是採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採取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將自己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
基於這樣的認識,本文的教學目的定在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方法上,教學重點是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側重在第3段和第5段。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感情的抒發。
●○教學設想:
[教法]一是依據教學目標設置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閱讀,引發學生思維、討論,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二是感受課文情景交融的藝術魅力;三是拓展比較閱讀。本文和其姊妹篇《濟南的秋天》,是作者寫於同一時期的優美散文,描寫不同季節的濟南,傳達出同樣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學法]根據教法安排,本課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宜結合老師的指點引導,仔細閱讀,認真思考,開展討論,從而感受濟南優美的山水和作者對濟南的鍾愛之情,感受作者運用語言的藝術,獲得應有的啟發。拓展閱讀,加強讀、寫能力訓練。
[時間安排]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但面面俱到的講析卻不利於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應該讓學生在老師的點撥之下充分的感知課文,探究獲取作者寫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寫作方法,並能運用所學去閱讀理解同類的文章。在教學上安排2節課的時間,其中第一課時在整體感知、理清文脈的基礎上重點研讀第3語段,鑒賞景物描述方法。第二課時體會文中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對突出事物形神特點的作用,如揣摩喻體選用的精妙。與《春》在寫法上的對比閱讀。
●○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會讀會寫「髻、鑲、藻、貯」等生字。
②理解和運用「響晴、溫晴、設若、貯蓄、秀氣、空靈、澄清、清亮」等詞語。
③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
2.能力目標
①理解分析文中描繪濟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
②理解作者採用對比寫法的作用。
③培養自讀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
●○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別是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 教學難點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發。
●○ 課時安排
兩課時
●○ 課前准備
①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②多媒體CAI課件、配樂朗讀磁帶、投影儀、投影膠片。
第一課時
●○ 教學內容
本節課在整體感知、理清文脈的基礎上重點研讀第3語段,鑒賞景物描述方法。
●○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賞了春天那一幅幅動人的春景圖後,今天我們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去領略冬日的景色。(板書課題)說起冬,尤其是北中國的寒冬,腦海中浮現的多是朔風怒號、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天寒地栗的蕭條畫面。但在老舍先生的這篇文章中,不僅感受不到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麼,稱為「寶地」濟南的冬天確如作者詩情畫意的渲染嗎?就讓我們在老舍的引領下一起去觀賞濟南冬天的水墨畫,去體味浸蘊其間的濃郁情致;體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
二、老舍及其創作
多媒體顯示: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並進行文學創作。1929年離英回國,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應召回國。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終年67歲。老舍一生著作豐富,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和話劇《龍須溝》《茶館》是其代表作。以描寫城市人民生活著稱,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語,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題
《濟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所寫的一篇情辭並茂的寫景散文。題目明確交待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
關於濟南的山和水:(多媒體課件顯示畫面背景音樂:《高山流水》)解說:
在濟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歷山,傳說帝舜耕稼於此,又名舜耕山。隋開皇間因岩石鐫佛,遍布山崖,遂稱千佛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濟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稱,所謂「家家聽泉,戶戶插柳」。大致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群。趵突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湧出,噴涌如沸,隆冬季節依然水霧繚繞,四周的亭台樓閣都罩上一層輕紗,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還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劉鳳誥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詠湖名句。
四、整體感知、理清文脈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朗讀,掌握字詞。
投影:
(1)注音:
濟南(jǐ) 鑲(xiāng) 水藻(zǎo) 貯蓄(zhù)
發髻(jì) 澄清(chéng) 著落(zhuó) 看護(kān)
(2)釋義:
響晴:文中指天氣晴朗、燥熱。
設若:假若。
秀氣:文雅,不粗俗。
貯蓄:儲存積蓄。
澄清:清澈明亮。
空靈:清凈透明。
3.聽朗讀錄音,體味流暢朗讀中的語氣、語調傳達出的文章內容與風采。依閱讀提示,思考:
(1)濟南冬天的獨具一格的風貌是什麼?
(2)課文是從什麼角度,用什麼手法來表現這一特點的?
(3)文中老舍先生採用中國山水畫「以大觀小」的構圖取景方法,請分析作者順著主線抓住哪些富有特徵的景物來展示濟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圖定格,仿照《春》中畫圖的形式進行概括。
組織小組討論。教師點撥、明確:
(1)濟南冬天的「溫晴」。
(2)寫「溫晴」是從自身感受的角度來寫的,採用「曲折行文」的對比方式。北平、倫敦、濟南是老捨生活之舟的三個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擁有評判對比的資格。通過和北平冬天多風、倫敦多霧、熱帶日光的毒和響亮(根據語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跡」「怪事」,突出它獨有的「溫晴」美景,贊賞它是個「寶地」。畫面中「寒」與「暖」、「暗」與「明」、「熱」與「溫」的色調烘托出濟南冬令陽光和煦、天朗地秀的總體形象。在結構上是全文的總起,為下文具體描述作鋪墊。
(3)順著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這一主線,作者具體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用擬人化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給人以濟南冬天的總體感覺,然後分寫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和城外遠山。第5段文字寫冬天的水色,先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充滿贊美之情。
緊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鋪展出三幅畫面:小山搖籃圖、雪霽初晴圖和空靈水晶圖。
文章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
5.表情朗讀,品味濟南暖冬慈善若娘親,可愛似少女,清亮賽水晶的藝術形象。
五、精彩語段研習,鑒賞景物描述方法
1.齊聲誦讀第3語段,就如下內容品析研討。請同學們自由選擇進行答題。
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層次劃分是:
(3)全段寫「小雪」之美妙,主要通過其他的景物來進行烘托,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動詞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詞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樣化靜為動的呢?
(7)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8)你在對全段的朗讀要求上有什麼體會?
明確:(1)最妙是下點小雪呀。
(2)全段分為三層: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 山尖 草色 陽光
(4)樹尖用「頂」,山尖用「鑲」,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幾個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藍,銀,暗黃,微黃,粉色。
(6)化靜為動的主要技巧是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
(7)主要是擬人,文中的三個「好像」,並不都表示比喻。
(8)朗讀中不僅要讀好文中的描寫部分,而且要讀好首尾兩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濟南的雪一點也沒抹殺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溫晴」越發顯露了出來,請學生歸結本段的寫景特色。
歸納: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松、黃草和薄雪等景色。「看護婦」是對雪後矮松秀美形態的比喻,借矮松寫出雪的形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肌膚」,這是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用擬人描繪了雪色嬌美的情態。寫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間順序,有層次地把各個細部雪的光、色、態展現出來,讓讀者感受到的不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韻。畫面色彩的鮮明悅目來自映襯的妙筆:矮松的青黑映襯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吟詠體味第3語段。
六、課堂練習
閱讀課文第4、5語段,完成下列題目。
投影:
(1).第4段作者三筆兩筆就勾畫出一幅水墨畫,它的特點是( )
A.朦朧 B.淡雅 C.古樸 D.靈秀
(2).濟南冬天水的特徵是(多項選擇)( )
A.暖 B.綠 C.清 D.亮
(3).這兩段文字表現了濟南的冬天( )
A.充滿了綠意的特點 B.舒適、清亮、迷人、美麗的特點
C.溫晴的氣候特點 D.景色優美,是少有的冬季游覽勝地
(4).①「這是張小水墨畫」②「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③「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
A.①暗喻 ②暗喻 ③明喻 ④明喻
B.①明喻 ②明喻 ③暗喻 ④明喻
C.①暗喻 ②暗喻 ③暗喻 ④明喻
D.①暗喻 ②暗喻 ③借喻 ④明喻
(5).「就憑這些綠的精神」中的「綠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20個字)
七、布置作業
1.完成《作業本》1——8題。
2.摘抄文中的精彩語句,積累語言材料。
3.文章本是有情物,濟南「慈善」的冬天讓人備感親切,得益於先生朴實親切的文風,猶如與讀者促膝談心一般。找出文中能體現作者對濟南冬天情真意摯的語句,如:「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既寫出個人的獨特感受,又顯得語意懇切,為全文「一錘定音」。
●○板書設計
季節特徵(溫情--------寶地)
陽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小搖籃)
濟南的冬天
景物特點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淡雅------小水墨畫)
暖而綠的河水(清亮、藍汪汪----藍水晶)
⑥ 老舍的養花的教案
養花(老舍)
我愛花,所以也愛養花。我可還沒成為養花專家,因為沒有工夫去作研究與試驗。我只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花開得大小好壞都不計較,只要開花,我就高興。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滿是花草,小貓兒們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沒有它們的運動場。
花雖多,但無奇花異草。珍貴的花草不易養活,看著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難過的事。我不願時時落淚。北京的氣候,對養花來說,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風,夏天不是乾旱就是大雨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會鬧霜凍。在這種氣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養活,我還沒有那麼大的本事。因此,我只養些好種易活、自己會奮斗的花草。
不過,盡管花草自己會奮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滅,它們多數還是會死了的。我得天天照管它們,象好朋友似的關切它們。一來二去,我摸著一些門道:有的喜陰,就別放在太陽地里,有的喜干,就別多澆水。這是個樂趣,摸住門道,花草養活了,而且三年五載老活著、開花,多麼有意思呀!不是亂吹,這就是知識呀!多得些知識,一定不是壞事。
我不是有腿病嗎,不但不利於行,也不利於久坐。我不知道花草們受我的照顧,感謝我不感謝;我可得感謝它們。在我工作的時候,我總是寫了幾十個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澆澆這棵,搬搬那盆,然後回到屋中再寫一點,然後再出去,如此循環,把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結合到一起,有益身心,勝於吃葯。要是趕上狂風暴雨或天氣突變哪,就得全家動員,搶救花草,十分緊張。幾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搶到屋裡去,使人腰酸腿疼,熱汗直流。第二天,天氣好轉,又得把花兒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熱汗直流。可是,這多麼有意思呀!不勞動,連棵花兒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么?
送牛奶的同志,進門就誇「好香」!這使我們全家都感到驕傲。趕到曇花開放的時候,約幾位朋友來看看,更有秉燭夜遊的神氣——曇花總在夜裡放蕊。花兒分根了,一棵分為數棵,就贈給朋友們一些;看著友人拿走自己的勞動果實,心裡自然特別喜歡。
當然,也有傷心的時候,今年夏天就有這么一回。三百株菊秧還在地上(沒到移入盆中的時候),下了暴雨。鄰家的牆倒了下來,菊秧被砸死者約三十多種,一百多棵!全家都幾天沒有笑容!
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實,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本文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1966年被「四人幫」迫害致死。他的作品語言生動、幽默。我們的教材中選用他的作品最多。《養花》一文,文風質朴,顯示了作者高超的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
【詞語解釋】
樂趣(lè qù):使人感到快樂、有趣。
計較(jì jiào):①計算比較,本課指在意,當回事。②爭論。
奇花異草(qī huā yì cǎo):稀有的、不易見到的珍貴花草。(例句)張家界森林公園里有許多奇花異草。
大雨傾盆(dà yǔ qǐng pén):傾,倒。形容雨下得很大,就像用盆子往下倒一樣。(例句)午飯過後,大雨傾盆。
置之不理(zhì zhī bà lǐ):置,擱置,放。理,過問,理睬。課文中指把花草放在一邊,不去管它。「之」在文中指花草。(例句)你既然答應媽媽要照顧妹妹,那就不應對妹妹置之不理。
自生自滅(zì shēng zì miè):由它自然生長,自然死亡。文中指任花草自然發展,不加過問。
關切(guān qiè):一般用於對人的親切關懷。
門道(mén dào):門路。本課指由於經常和花打交道,所以逐漸懂得管理花草的方法、竅門。
三年五載(sān nián wǔ zǎi):載,年。三年五年。(例句)我大哥到雲南參軍了,要等三年五載以後才能回家探親。
循環(xún huán):本課指周而復始的運動。
調節(tiáo jié)使事物得到合理的調整。
曇花(tán huā):一種常綠灌木,夜間開放,開花時間極短。
秉燭夜遊(bǐng zhú yè yóu):秉,拿,持。夜間持著蠟燭遊玩。課文是指因為曇花總是夜裡開放,大家舉著蠟燭去看,很有在夜間遊玩、觀賞的味道。
【近、反義詞】
近義詞:難過——傷心 照料——照管 關切——關懷 調節——調劑 見識——知識 門道——門路
反義詞:關切——冷落 真理——謬誤 開放——凋謝
【重點句子解析】
1.如此循環,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適當的調節,有益身心,勝於吃葯。
「如此循環」就是像這樣循環的意思,指「我」工作的時候,總是先寫一會兒再到院子里看看,澆澆這棵,搬搬那盆,然後回到屋裡再寫一會,然後再出去……這句話是說養花付出的勞動可以使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調節,對身體和精神都有好處,比吃葯效果還好。
2.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這兩句話直接道出養花的樂趣,也是對全文的總結。作者對養花樂趣的總結十分辯證,耐人尋味。「喜」和「憂」、「笑」和「淚」、「花」和「果」、「香」和「色」,既一一相對又緊密聯系。欣賞自己養的花,和觀賞他人養的花,感覺是不大相同的,因為欣賞自己養的花,就是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有一種自豪感和期待之後的成功感、欣慰感。這段話表現了作者高尚的養花情趣。
【分段及段意】
按材料的性質,各自然段相對獨立,可分為七段。
第一段:寫養花的目的。
第二段:寫養的是什麼花。
第三段:寫怎樣養花。
第四段:寫養花須付出勞動。
第五段:寫與別人一起分享勞動果實的樂趣。
第六段:寫養花也有憂傷。
第七段:總述養花的樂趣。
【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作者寫自己的養花實踐,切身體會到養花的樂趣: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
【寫作特點】
1.本文是用第一人稱寫的,像對老朋友敘談家常,讀起來親切、自然。
2.課文圍繞中心,寫得層次清楚,條理分明。段與段之間聯系緊密,前後照應運用自如。例如前面寫到:「我得天天照管它們,像好朋友似的關切它們」,後邊寫到,「我不知道花草受我的照顧,感謝我不感謝」;前面寫:「一到夏天,滿是花草……」,後面寫「花雖然多,但是沒有奇花異草。」這樣寫就使文章結構嚴謹。
【知識延伸】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他一生創作豐富,著名的長篇小說有《月牙》《四世同堂》《駱駝祥子》等。老舍是一代「語言大師」,有駕馭語言的本領,尤其善於運用北京話,使作品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強烈的生活氣息,形成一種通俗又詼諧幽默的獨特風格。他的《趵突泉》《我家的貓》《草原》《養花》《林海》等曾選入小學語文課本。
參考資料:小學第10冊圖解字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