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慈母情深教學反思

慈母情深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 2021-11-13 21:56:59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江西省課題

今天筆者和大家交流的題目是《如何運用課題研究優化語文課堂教學》。說實話,課題研究是一個厚重的話題,讓我坐在這里給大家講,實在有些誠惶誠恐。其實也和大家一樣,也在學習中,只不過比在坐的先學一步。去年,我校申報並立項了區級課題《學科教學方法的研究》。我結合我校的課題研究談一談如何運用課題研究優化語文課堂教學。一、為什麼要做課題研究這個問題可以從學校與個人兩方面的發展來考慮。1、學校發展的需要當一個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逐漸建立和完善之後,自身的發展也正越來越處於一個新的「高原期」,此時要凸顯學校的特色,破解學校所面臨的「瓶頸」問題,將學校的潛在資源提升到顯在的層面上加以整合,使學校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只有科研才能實現。2、個人成長的需要(1)、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時代發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會里,要立足就必須有不斷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要有勇於實踐、創新的能力。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對我們老師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學工作的模式應從「經驗型」轉向「科研型」。實踐表明一線教師在教育教學上能積極參與教科研的實踐,學習理論,更新觀念,以科研帶教研,教研促教改,對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大有裨益。(2)、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做課題主要是為了解決在教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遇到的困惑。這些問題包括自己教學實踐上的問題、學生表現上的問題、學校教育上的問題等。(3)、形成科研教學意識的需要。我們都知道,做課題時查閱資料是免不了的事。當你閱讀了大量的有關教育、教學的書籍後,就有利於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教科研實踐活動不但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更重要的是使我們養成一種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審視自己的日常工作的習慣。自覺地去改進自己的教育手段,進行反思教學。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課題驅動,行動研究不僅是教師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師職業化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助推器。二、學習理論,更新觀念要想使課題研究工作能夠順利地實施,首先要提高課題研究教師的思想認識,使他們能夠從心裡贊成課題研究,願意課題研究,這是做好課題工作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做好這項工作的最為關鍵的一環。為此,在課題立項後,我組織教師集中進行了理論學習和座談,通過學習和座談,我們的教師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創新策略深遠意義,同時也明確了自己肩上的重任,從內心接受了課題研究,認同了課題研究。這樣,就為我校能夠順利地實施課題研究打下了比較堅實的思想基礎。三、《學科教學方法的研究》的目標1、改進教師的教育方法,在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貫徹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創造出更為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和課堂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成長,從而不斷地加快我校教師隊伍的建設。2、改變學生學習方式,讓學生做學習的主體。引導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和書本為中心的局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參與意識和獨立思考的意識,促進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展。四、如何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我校《學科教學方法研究》課題組成員本著科學的態度,遵循規律,循序漸進,貫徹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校本教研為依託,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交流方式,加強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立足課堂,深入開展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進行課題實驗研究,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各學科教師進行備課(1)獨立備課。作為一名教師,在備課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備課准確到位,做好課堂教學預設。因此,必須明確編者意圖,學段目標、單元目標、明確每節課所學的知識點、知識塊在整個單元、整冊教材、整個學段所處的地位、作用。每節課的重點、難點、關鍵點都做到心中有數。當然,教材是專家編的供學生學習的材料,內容單一,片面,所以教師不能完全依賴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將相關的課外材料引入課堂,使現有的課本與課外的材料相互補充,使我們的課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2)集體備課交流。主備人首先要在精心鑽研課標,吃透教材內容,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基礎上,說明自己設計了哪些教學環節,每個教學環節設計的理論依據是什麼,預計在實踐中會產生怎樣的效果等。輔備人可以就主備人的環節設計、教學方法、理論依據等一方面有感而發,也可以從全方面發表見解,對主備人的發言起到完善、修正的作用。在課題組資源共享的基礎上,由做課教師整理出詳細的教案。集體備課充分發揮教師的集體智慧,促進教師之間優勢互補,加強教師的教學反思,有助於教師教學理念、教學科研及整體素質的提升,有利於增強教師的合作意識,凝聚教師工作合力,營造良好的教學研究氛圍,從而為整體性、大面積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二)、課例實踐。即上帶題課,課題組教師通過課例實踐,看一看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否適應學生,學生在課堂上是否得到了真正的發展。並反思本次課例實踐的研究效果。下面重點從優化課堂教學進行交流。(1)優化教學內容新課程賦予了教師使用教材、超越教材進行教學的責任。新課程的教學過程只是「用教材教,而無需教教材」,教師可以在教學文本的自由空間中進行理智的思考解讀。創造性地解讀文本即優化教學內容。A抓住關鍵詞句,找准教學切入點。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我們不難發現大部分課文中尤其一篇篇優秀的文章,總有那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點」。或一詞,或一句,或一段;或文題,或開篇,或總結,或承上啟下。找准以上切入點,通過精心設計,突破一點,就可以引導學生從整體感知課文,從而對文本留下完整的印象。四年上冊的《白鵝》,課文是圍繞一個關鍵詞來寫的,「好一個高傲的動物」的「高傲」,課題組老師在解讀時抓住這個「點」,在課堂教學上引導學生從白鵝的叫聲、步態、吃相來交流體會白鵝的高傲。。B揣摩細節詞句,細讀品析,品味語言特色日前,崔巒老師指出,閱讀教學要明確語文課程性質,堅守語文教學本真,體現「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即以語言訓練為中心,特別是要加強語言的運用。「兩個基本點」即培養語文能力(聽、說、讀、寫、書),提高人文素養。這一提法也體現了語文課程的性質,即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為什麼把「我的母親」放在後面?讀時有什麼感覺?像看電影一樣,看到了佝僂的、疲憊的、睏倦的背影。「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為什麼一連用了幾個「立刻」?學生體會媽媽「動作特別迅速,特別抓緊時間」,讀後讀者心懸了起來。這些「陌生化」的語言現象,是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一次難得的「語言際遇」,課題組老師在引導學生品味揣摩中,探究言語形式,積累言語素材,遷移言語範式,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2)優化教學方法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教師有了的自主權,個性特色的彰顯,在課堂教學中達到最大可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成為了教師的追求。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根據教學目的與要求,根據學生的特點與教學情境的特性來尋求最有效的教學方法。1、精心設置好導語,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古人稱文章的開頭為「鳳頭」,就是說開頭要美麗精巧、新穎貼切,要有創造力、吸引力、震撼力。同樣一名好的教師要想上好一節課同樣要有吸引力,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們課題組的成員自參加本課題研究以來,從一次次的集體備課、自己上課、聽課及學習優秀課例的過程中,體會到巧妙新穎、引人入勝的導入,可以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帶起學生進入學習氛圍。我校黃老師的校本課《老人與海鷗》以歌曲《丹頂鶴的故事》導入新課,悲傷的情調讓人悲至更悲。教師在課堂上把歌曲和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啟迪了學生的智慧,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升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多種教學媒體輔助教學在教學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這樣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創造,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課件展示)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2011版《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因素。我們課題組成員在日常的教學中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單一的、被動的教學模式,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綜合,使學生的活動變成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比如:課題組的老師在教學一年級下冊《識字4》時,採取了以下的教學策略:1、師:(卡片出示生字詞)這些生字詞是我們剛才觀察到動物的名字,書上有一首兒歌也是寫這些小動物,請小朋友們一邊朗讀兒歌,一邊找出這些小動物的名字,並用你喜歡的符號做出記號,把你會認的動物名字讀給小朋友聽,不會認的請你的小夥伴或小組長幫助。2、師:剛才開展小組識字活動時,小朋友討論很激烈,你認識了哪些動物的名字?(指名教讀注拼音的詞語。)3、師:還有誰認識這些動物的名字?(再指名教讀注拼音的詞語。)4、師:現在我們進行一場讀書認字比賽,比一比,哪個小組讀得最棒?(分小組藉助拼音認讀生字詞。)5、師:每個小組都會認讀這些小動物的名字,哪個小組想開火車認讀這些小動物的名字?(小組開火車讀生字詞)6、師:(卡片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詞)老師把這些小動物的名字的拼音去掉,你們還認識這些小動物的名字,請同學們分小組自由朗讀生字詞。7、師:誰認為我是膽子最大的,站起來讀。8、師:誰敢挑戰他?9、師:你們都會認得了這些生字,你們要用什麼方法記住這些生字?小組討論,找一找這些生字有什麼特點?10、師:今天我們認識不少帶有蟲字旁的生字朋友,你們在課外閱讀時有沒有認識帶有蟲字旁的生字朋友。(小組討論,指名回答。)老師在該識字教學活動中做到了1、放手讓學生藉助拼音讀兒歌,2、小組合作識字,3、課堂上提供展示、交流的讓學生體驗識字的樂趣。但是,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差異的,老師放手讓學生劃出生字詞後,自由交流,你認識那個生字詞,就讀哪個生字詞。分層次、循序漸進地認讀生字;小組合作識記字形,以引導學生自主發現為主。如「螞、蝴、蜻、蜘、蚯」這些字可結合已學過「加一加、減一減」的識字法識記,通過各種活動識字,培養學生學習漢字的濃厚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讓學生體驗到自己合作、自主、探究學習的成功與喜悅,增強主動識字的興趣。(三)總結方法,驗證推廣。在充分研討的基礎上,樹立並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的實際操作方法。實驗教師就此總結研究過程,形成研究報告,或撰寫研究論文等,以備在更大的范圍內接受教師們的審視。根據大家反思總結,同其他教師根據自己班級實際,對詳案進行個性化設計,以備在後續研究中進一步驗證操作方法的有效性。五、課題研究的成效1、課堂的變化學科教學方法的轉變,使原來死氣沉沉的傳統課堂煥發了勃勃生機。傳統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是「灌輸――接受」,學生處於被動狀態;高效課堂採用新理念,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踴躍發言,談感想、談收獲,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實現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學生處於主動狀態,教師在課堂上關注的是每一位學生,關注的是學生的一切,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學科教學方法的轉變切實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培養了學生能力。2、學生的變化學生自主學習、參與意識和獨立思考的意識與實踐能力得到了發展。在「建設美麗中國」徵文活動中,我校的許艷丹老師指導的黃欣寫的徵文《「林丹」夢我的夢》林增潤寫的《向夢想出發》分別獲全國徵文比賽一二等獎;翁群英老師指導的學生鄭凱楠寫的徵文《建設美麗中國我們能》、郭雅靜寫的《愛唱響著屬於孩子們的中國夢》分別獲全國徵文比賽二三等獎;徐暉老師指導的學生陳若訊參加全國徵文《美麗中國我的中國夢》比賽榮獲三等獎。在「第十五屆世界華人學生作文大賽」寫作比賽活動中,我校的許艷丹老師指導的林宇欣寫的徵文《我的「小夢」》和徐暉老師指導的學生陳若訊寫的徵文《我的水族朋友》分別獲二三等獎。3、教師的變化教師的教學科研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顯著提高,教師專業向縱深發展,有近十位老師的論文在不同刊物發表或獲獎。總之,願我今天的講座真正能給大家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也同時祝各位教師在教育科研中走向成功,希望大家在今後的教育科研中真正感受到教育的幸福,而不是讓科研成為浪費我們時間的事情。提高教學質量,必要先提高教師們的教科研能力。只有把課題研究做細、做實、做好,才能及時發現教育教學中的弊病,通過研究加以改進,找到解決的法,並應用於實踐,實踐中必將開出絢爛的教科研之花!

② 如何運用課題研究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今天筆者和大家交流的題目是《如何運用課題研究優化語文課堂教學》。說實話,課題研究是一個厚重的話題,讓我坐在這里給大家講,實在有些誠惶誠恐。其實也和大家一樣,也在學習中,只不過比在坐的先學一步。去年,我校申報並立項了區級課題《學科教學方法的研究》。我結合我校的課題研究談一談如何運用課題研究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一、為什麼要做課題研究
這個問題可以從學校與個人兩方面的發展來考慮。
1、學校發展的需要
當一個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逐漸建立和完善之後,自身的發展也正越來越處於一個新的「高原期」,此時要凸顯學校的特色,破解學校所面臨的「瓶頸」問題,將學校的潛在資源提升到顯在的層面上加以整合,使學校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只有科研才能實現。
2、個人成長的需要
(1)、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時代發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會里,要立足就必須有不斷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要有勇於實踐、創新的能力。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對我們老師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學工作的模式應從「經驗型」轉向「科研型」。實踐表明一線教師在教育教學上能積極參與教科研的實踐,學習理論,更新觀念,以科研帶教研,教研促教改,對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大有裨益。
(2)、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做課題主要是為了解決在教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遇到的困惑。這些問題包括自己教學實踐上的問題、學生表現上的問題、學校教育上的問題等。
(3)、形成科研教學意識的需要。我們都知道,做課題時查閱資料是免不了的事。當你閱讀了大量的有關教育、教學的書籍後,就有利於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教科研實踐活動不但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更重要的是使我們養成一種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審視自己的日常工作的習慣。自覺地去改進自己的教育手段,進行反思教學。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課題驅動,行動研究不僅是教師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師職業化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助推器。
二、學習理論,更新觀念
要想使課題研究工作能夠順利地實施,首先要提高課題研究教師的思想認識,使他們能夠從心裡贊成課題研究,願意課題研究,這是做好課題工作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做好這項工作的最為關鍵的一環。為此,在課題立項後,我組織教師集中進行了理論學習和座談,通過學習和座談,我們的教師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創新策略深遠意義,同時也明確了自己肩上的重任,從內心接受了課題研究,認同了課題研究。這樣,就為我校能夠順利地實施課題研究打下了比較堅實的思想基礎。
三、《學科教學方法的研究》的目標
1、改進教師的教育方法,在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貫徹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創造出更為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和課堂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成長,從而不斷地加快我校教師隊伍的建設。
2、改變學生學習方式,讓學生做學習的主體。引導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和書本為中心的局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參與意識和獨立思考的意識,促進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展。
四、如何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我校《學科教學方法研究》課題組成員本著科學的態度,遵循規律,循序漸進,貫徹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校本教研為依託,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交流方式,加強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立足課堂,深入開展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進行課題實驗研究,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各學科教師進行備課
(1)獨立備課。作為一名教師,在備課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備課准確到位,做好課堂教學預設。因此,必須明確編者意圖,學段目標、單元目標、明確每節課所學的知識點、知識塊在整個單元、整冊教材、整個學段所處的地位、作用。每節課的重點、難點、關鍵點都做到心中有數。當然,教材是專家編的供學生學習的材料,內容單一,片面,所以教師不能完全依賴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將相關的課外材料引入課堂,使現有的課本與課外的材料相互補充,使我們的課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2)集體備課交流。主備人首先要在精心鑽研課標,吃透教材內容,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基礎上,說明自己設計了哪些教學環節,每個教學環節設計的理論依據是什麼,預計在實踐中會產生怎樣的效果等。輔備人可以就主備人的環節設計、教學方法、理論依據等一方面有感而發,也可以從全方面發表見解,對主備人的發言起到完善、修正的作用。在課題組資源共享的基礎上,由做課教師整理出詳細的教案。
集體備課充分發揮教師的集體智慧,促進教師之間優勢互補,加強教師的教學反思,有助於教師教學理念、教學科研及整體素質的提升,有利於增強教師的合作意識,凝聚教師工作合力,營造良好的教學研究氛圍,從而為整體性、大面積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二)、課例實踐。即上帶題課,課題組教師通過課例實踐,看一看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否適應學生,學生在課堂上是否得到了真正的發展。並反思本次課例實踐的研究效果。下面重點從優化課堂教學進行交流。
(1)優化教學內容
新課程賦予了教師使用教材、超越教材進行教學的責任。新課程的教學過程只是「用教材教,而無需教教材」,教師可以在教學文本的自由空間中進行理智的思考解讀。創造性地解讀文本即優化教學內容。
A抓住關鍵詞句,找准教學切入點。
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我們不難發現大部分課文中尤其一篇篇優秀的文章,總有那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點」。或一詞,或一句,或一段;或文題,或開篇,或總結,或承上啟下。找准以上切入點,通過精心設計,突破一點,就可以引導學生從整體感知課文,從而對文本留下完整的印象。
四年上冊的《白鵝》,課文是圍繞一個關鍵詞來寫的,「好一個高傲的動物」的「高傲」,課題組老師在解讀時抓住這個「點」,在課堂教學上引導學生從白鵝的叫聲、步態、吃相來交流體會白鵝的高傲。。
B揣摩細節詞句,細讀品析,品味語言特色
日前,崔巒老師指出,閱讀教學要明確語文課程性質,堅守語文教學本真,體現「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即以語言訓練為中心,特別是要加強語言的運用。「兩個基本點」即培養語文能力(聽、說、讀、寫、書),提高人文素養。這一提法也體現了語文課程的性質,即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為什麼把「我的母親」放在後面?讀時有什麼感覺?像看電影一樣,看到了佝僂的、疲憊的、睏倦的背影。「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為什麼一連用了幾個「立刻」?學生體會媽媽「動作特別迅速,特別抓緊時間」,讀後讀者心懸了起來。這些「陌生化」的語言現象,是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一次難得的「語言際遇」,課題組老師在引導學生品味揣摩中,探究言語形式,積累言語素材,遷移言語範式,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優化教學方法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教師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個性特色的彰顯,在課堂教學中達到最大可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成為了教師的追求。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根據教學目的與要求,根據學生的特點與教學情境的特性來尋求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1、精心設置好導語,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
古人稱文章的開頭為「鳳頭」,就是說開頭要美麗精巧、新穎貼切,要有創造力、吸引力、震撼力。同樣一名好的教師要想上好一節課同樣要有吸引力,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們課題組的成員自參加本課題研究以來,從一次次的集體備課、自己上課、聽課及學習優秀課例的過程中,體會到巧妙新穎、引人入勝的導入,可以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帶起學生進入學習氛圍。
我校黃老師的校本課《老人與海鷗》以歌曲《丹頂鶴的故事》導入新課,悲傷的情調讓人悲至更悲。教師在課堂上把歌曲和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啟迪了學生的智慧,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升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多種教學媒體輔助教學在教學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這樣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創造,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課件展示)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011版《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因素。我們課題組成員在日常的教學中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單一的、被動的教學模式,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綜合,使學生的活動變成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比如:課題組的老師在教學一年級下冊《識字4》時,採取了以下的教學策略:
1、師:(卡片出示生字詞)這些生字詞是我們剛才觀察到動物的名字,書上有一首兒歌也是寫這些小動物,請小朋友們一邊朗讀兒歌,一邊找出這些小動物的名字,並用你喜歡的符號做出記號,把你會認的動物名字讀給小朋友聽,不會認的請你的小夥伴或小組長幫助。
2、師:剛才開展小組識字活動時,小朋友討論很激烈,你認識了哪些動物的名字?(指名教讀注拼音的詞語。)
3、師:還有誰認識這些動物的名字?(再指名教讀注拼音的詞語。)
4、師:現在我們進行一場讀書認字比賽,比一比,哪個小組讀得最棒?(分小組藉助拼音認讀生字詞。)
5、師:每個小組都會認讀這些小動物的名字,哪個小組想開火車認讀這些小動物的名字?(小組開火車讀生字詞)
6、師:(卡片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詞)老師把這些小動物的名字的拼音去掉,你們還認識這些小動物的名字,請同學們分小組自由朗讀生字詞。
7、師:誰認為我是膽子最大的,站起來讀。
8、師:誰敢挑戰他?
9、師:你們都會認得了這些生字,你們要用什麼方法記住這些生字?小組討論,找一找這些生字有什麼特點?
10、師:今天我們認識不少帶有蟲字旁的生字朋友,你們在課外閱讀時有沒有認識帶有蟲字旁的生字朋友。(小組討論,指名回答。)
老師在該識字教學活動中做到了1、放手讓學生藉助拼音讀兒歌,2、小組合作識字,3、課堂上提供展示、交流的讓學生體驗識字的樂趣。但是,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差異的,老師放手讓學生劃出生字詞後,自由交流,你認識那個生字詞,就讀哪個生字詞。分層次、循序漸進地認讀生字;小組合作識記字形,以引導學生自主發現為主。如「螞、蝴、蜻、蜘、蚯」這些字可結合已學過「加一加、減一減」的識字辦法識記,通過各種活動識字,培養學生學習漢字的濃厚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讓學生體驗到自己合作、自主、探究學習的成功與喜悅,增強主動識字的興趣。
(三)總結方法,驗證推廣。
在充分研討的基礎上,樹立並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的實際操作方法。實驗教師就此總結研究過程,形成研究報告,或撰寫研究論文等,以備在更大的范圍內接受教師們的審視。
根據大家反思總結,同其他教師根據自己班級實際,對詳案進行個性化設計,以備在後續研究中進一步驗證操作方法的有效性。
五、課題研究的成效
1、課堂的變化
學科教學方法的轉變,使原來死氣沉沉的傳統課堂煥發了勃勃生機。傳統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是「灌輸――接受」,學生處於被動狀態;高效課堂採用新理念,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踴躍發言,談感想、談收獲,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實現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學生處於主動狀態,教師在課堂上關注的是每一位學生,關注的是學生的一切,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學科教學方法的轉變切實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培養了學生能力。
2、學生的變化
學生自主學習、參與意識和獨立思考的意識與實踐能力得到了發展。在「建設美麗中國」徵文活動中,我校的許艷丹老師指導的黃欣寫的徵文《「林丹」夢我的夢》林增潤寫的《向夢想出發》分別獲全國徵文比賽一二等獎;翁群英老師指導的學生鄭凱楠寫的徵文《建設美麗中國我們能》、郭雅靜寫的《愛唱響著屬於孩子們的中國夢》分別獲全國徵文比賽二三等獎;徐暉老師指導的學生陳若訊參加全國徵文《美麗中國 我的中國夢》比賽榮獲三等獎。在「第十五屆世界華人學生作文大賽」寫作比賽活動中,我校的許艷丹老師指導的林宇欣寫的徵文《我的「小夢」》和徐暉老師指導的學生陳若訊寫的徵文《我的水族朋友》分別獲二三等獎。
3、教師的變化
教師的教學科研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顯著提高,教師專業向縱深發展,有近十位老師的論文在不同刊物發表或獲獎。
總之,願我今天的講座真正能給大家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也同時祝各位教師在教育科研中走向成功,希望大家在今後的教育科研中真正感受到教育的幸福,而不是讓科研成為浪費我們時間的事情。提高教學質量,必要先提高教師們的教科研能力。只有把課題研究做細、做實、做好,才能及時發現教育教學中的弊病,通過研究加以改進,找到解決的辦法,並應用於實踐,實踐中必將開出絢爛的教科研之花!

③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第18課的閱讀鏈接紙船-------寄母親

:<<慈母情深>>人教版新教材 五年級語文
第九冊 第六單元第18課(需一課時)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時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重點寫母親給錢讓我買書,抓住了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進行描寫,體現了平凡母親的偉大.
學情分析:
學生多數朗讀能力欠佳,應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重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再現情境,在讀中體會情感.
教學目標:
1.認識「陷、碌、攥」3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親的慈祥與善良,體會母愛的深沉。
教學理念:
<<慈母情深>>人教版課程標准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從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現出深沉的母愛。文章描寫細膩,情感真摯,語言淺顯易懂。

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設計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尊重「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升華情感,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通過描寫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的重點語句,體會平凡母親的偉大,感受偉大的母愛,激發熱愛母親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
同學們,學完了《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後,我們深受感動。一位父親經過38小時挖掘終於救出了遇險的兒子。這件事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父愛所迸發出來的力量是巨大的。這種愛是偉大、無私的。那麼,母愛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慈母情深》,將讓我們深深地感受一番母愛。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要求,學生自學。
(1)藉助工具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生字要多讀幾遍。

(2)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同桌相互讀課文,相互正音。
3.匯報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陷、碌、攥」,學生認讀。
(2)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再讀課文,體會感情
(一)感悟慈母對孩子深沉的愛。
1.根據「提示」要求,自學課文。
畫出描寫母親外貌、語言、動作等語句,聯繫上下文,說說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親,有理由即可。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只作適當點撥。
如,這是一位瘦弱的母親。從「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可以體會出來。
這是一位貧苦的母親。從「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可以看出來。
這是一位辛勞的母親。從「有事快說,別耽誤幹活。」「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了背……」可以看出來。
這是一位善良、關愛孩子的母親。從母親的同事認為「我」是要錢買閑書,勸阻她給「我」錢時,母親卻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這位母親家境這么貧寒,掙錢又這么艱辛,卻慷慨地給「我」錢買書,形成鮮明的對比,其中包含著深沉的母愛。
再如,這是一位勤勞的母親,這是一位慈祥的母親,這是一位無私的母親,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小結:通過對文中描寫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等句段的讀悟,我們深深地感受到這位母親的慈祥與善良,這位母親對孩子深沉的愛。
(二)體會「我」對母親的感激、崇敬與熱愛之情。
讀完課文,誰都會被慈母情深深打動,更何況是文中的「我」。請找出「我」深受感動的語句,如,「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那一天我第一次發現,母親原來是那麼瘦小!」「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那一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錢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引導學生用學過的閱讀方法──聯繫上下文,反復讀讀,邊讀邊想,體會「我」對母親的感激、崇敬與熱愛之情。
四.感情朗讀,升華情感
1.選取自己感受深的語句讀,讀出對偉大母愛的贊頌以及對母親的熱愛和感激。
2.指名有感情朗讀,教師相機指導。
五.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1.聯系生活實際,講述自己親身經歷母愛的故事。
2.自由朗讀課後的「閱讀鏈接」《紙船──寄母親》,感受冰心奶奶熱愛母親,懷念母親的思想感情。
3.寫幾句話或編一首詩,抒發你對母親的熱愛和感激之情。
六.精要總結,歌曲結束
1.教師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母愛是慈祥的,母愛是深沉的,母愛也是偉大、無私的。這種愛,作為子女永遠也報答不了,正如唐代詩人孟郊所寫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課件播放《燭光里的媽媽》,學生跟著輕輕哼唱。
七.作業超市: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搜集頌揚母愛的名句或詩歌。
3.課外閱讀頌揚母愛或感激母愛的文章,如《母親的「存摺」》、《那一刻,我理解了母
愛》、《媽媽的心,是瓷器》等等(可以上網查找)。

:<<慈母情深>>人教版新教材 五年級語文
第九冊 第六單元第18課(需一課時)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時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重點寫母親給錢讓我買書,抓住了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進行描寫,體現了平凡母親的偉大.
學情分析:
學生多數朗讀能力欠佳,應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重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再現情境,在讀中體會情感.
教學目標:
1.認識「陷、碌、攥」3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親的慈祥與善良,體會母愛的深沉。
教學理念:
<<慈母情深>>人教版課程標准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從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現出深沉的母愛。文章描寫細膩,情感真摯,語言淺顯易懂。

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設計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尊重「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升華情感,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通過描寫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的重點語句,體會平凡母親的偉大,感受偉大的母愛,激發熱愛母親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
同學們,學完了《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後,我們深受感動。一位父親經過38小時挖掘終於救出了遇險的兒子。這件事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父愛所迸發出來的力量是巨大的。這種愛是偉大、無私的。那麼,母愛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慈母情深》,將讓我們深深地感受一番母愛。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要求,學生自學。
(1)藉助工具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生字要多讀幾遍。

(2)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同桌相互讀課文,相互正音。
3.匯報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陷、碌、攥」,學生認讀。
(2)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再讀課文,體會感情
(一)感悟慈母對孩子深沉的愛。
1.根據「提示」要求,自學課文。
畫出描寫母親外貌、語言、動作等語句,聯繫上下文,說說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親,有理由即可。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只作適當點撥。
如,這是一位瘦弱的母親。從「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可以體會出來。
這是一位貧苦的母親。從「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可以看出來。
這是一位辛勞的母親。從「有事快說,別耽誤幹活。」「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了背……」可以看出來。
這是一位善良、關愛孩子的母親。從母親的同事認為「我」是要錢買閑書,勸阻她給「我」錢時,母親卻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這位母親家境這么貧寒,掙錢又這么艱辛,卻慷慨地給「我」錢買書,形成鮮明的對比,其中包含著深沉的母愛。
再如,這是一位勤勞的母親,這是一位慈祥的母親,這是一位無私的母親,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小結:通過對文中描寫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等句段的讀悟,我們深深地感受到這位母親的慈祥與善良,這位母親對孩子深沉的愛。
(二)體會「我」對母親的感激、崇敬與熱愛之情。
讀完課文,誰都會被慈母情深深打動,更何況是文中的「我」。請找出「我」深受感動的語句,如,「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那一天我第一次發現,母親原來是那麼瘦小!」「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那一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錢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引導學生用學過的閱讀方法──聯繫上下文,反復讀讀,邊讀邊想,體會「我」對母親的感激、崇敬與熱愛之情。
四.感情朗讀,升華情感
1.選取自己感受深的語句讀,讀出對偉大母愛的贊頌以及對母親的熱愛和感激。
2.指名有感情朗讀,教師相機指導。
五.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1.聯系生活實際,講述自己親身經歷母愛的故事。
2.自由朗讀課後的「閱讀鏈接」《紙船──寄母親》,感受冰心奶奶熱愛母親,懷念母親的思想感情。
3.寫幾句話或編一首詩,抒發你對母親的熱愛和感激之情。
六.精要總結,歌曲結束
1.教師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母愛是慈祥的,母愛是深沉的,母愛也是偉大、無私的。這種愛,作為子女永遠也報答不了,正如唐代詩人孟郊所寫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課件播放《燭光里的媽媽》,學生跟著輕輕哼唱。
七.作業超市: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搜集頌揚母愛的名句或詩歌。
3.課外閱讀頌揚母愛或感激母愛的文章,如《母親的「存摺」》、《那一刻,我理解了母
愛》、《媽媽的心,是瓷器》等等(可以上網查找)。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理解詞語「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通過對母親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重點句、段,體會母親的慈祥和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教學重難點

1、讀懂課文內容,抓住描寫母親外貌、動作、語言的重點句、段,體會母親的慈祥與善良和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2、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過程中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准備

媒體資源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地震中的父與子》讓我們懂得了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父愛的力量能創造生命的奇跡。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感受到更多的是母愛的溫馨。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講述的就是母愛的深沉。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18、慈母情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開火車朗讀課文,注意正音。重點指導「攥、陷、龜裂、碌」的讀音。

2、學生自讀課文後,思考:

(1)課文主要講什麼?

(2)讀完課文後,你有什麼感受?

(3)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3、引導質疑:課文是怎樣表現母親的深情呢?

(三)研讀課文,感受母愛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句子,在自己感受特別深刻的地方做簡單的批註。

2.小組內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

感受最深的地方有哪些?教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體會。

教師相機指導:

(1)「我穿過一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周圍幾只燈泡烤著我的臉。」

反映出媽媽工作的辛勞,勞動環境極差。

(2)「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

這段話突出了母親工作的勞累,還看出母親為「我」的到來感到驚訝。通過省略號還可以體會到「我」為母親這樣的勞動而感動,為自己貿然要錢感到內疚。

(3)「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

說明母親的錢來之不易,是一點一點勞動得來的。通過「龜裂」一詞看出母親的艱辛。

(4)「母親卻已經將錢塞在我手心裡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從中可以看出母親為兒子愛讀書而興奮不已。

(5)「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子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這段話運用排比將母親為整個家的生活而不知疲倦地勞動,珍惜一點一滴的勞動時間。

(6)「那一天我第一次發現,母親原來是那麼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覺得自己長大了,應該是個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拽著錢跑了出去……」

從這兩段話中可以看出「我」當時為母親辛勤勞作的場面所感動,為自己不能體貼母親而內疚。

教師指導:找出文中描寫了母親的外貌和語言的語句,朗讀後加以評議。

(四)升華情感,拓展延伸

1.總結:(1)說說文章是怎樣表現母親深情的。(2)學了課文,你有什麼感受?

2.拓展:讀一讀「閱讀鏈接」《紙船——寄母親》,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紙船——寄母親》是冰心早期寫的一首詩,是遠離家鄉的遊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的深情呼喚,是獻給親愛的母親的一曲深情的頌歌。運用借物抒情的寫法,借含淚疊的紙船抒發了詩人對母親、對祖國的一片深深的誠摯的思念之情。

3.課下搜集一些表現母愛的詩歌或故事

附:板書設計: 18、慈母情深

外貌 瘦弱 疲憊 龜裂

母親 動作 立刻立刻立刻立刻 慈母情深

語言 「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18《慈母情深》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設計,我始終努力堅守以學生為主體,以情感的教學為主線,以個性的悟讀為手段,讓學生穿梭在語言文字中盡情地讀,讀出了意,讀出了情,讀出了語文的韻味。
一、 以讀為本。
語文課程標准標中指出:要保證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使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讀中有所感悟。
課前,關注預習中的讀。五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閱讀基礎,放手讓他們在課前進行有效地預習是必要的。學習生字,掃除障礙,讀熟課文,感知大意,尋找疑慮,設法釋疑,課前的預習自然能做到有效地讀。讀通,讀順,讀熟文本,這是於永正老師說的學習課文的「保底工程」。故在課堂中第二個環節檢查預習的情況時,我只需他們說說課文的大意即可。
課中,關注自學中的讀。《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課堂中,請學生自由地閱讀,梳理學法,然後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抓住重點詞句投入到自主品讀中,學生或圈,或點,或讀,或畫,或寫,或說……交流,品味,個性化的見解暢所欲言,不亦悅乎。
對文本關鍵語段的深入理解、體會,感受慈母情深,我都大膽放手,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在感悟中閱讀。抓住「哪裡使你感受頗深?」「哪裡能夠表現出慈母的深情?」讓學生去讀,去思考、去體驗感悟;再自主學習,自主感悟,所以在之後全班的匯報交流中,學生把讀懂了語言文字背後的內容,化無聲語言為有聲語言,體會到了母親掙錢的艱難,體會到了慈母情深,也感悟到了作者對母親的那份孝心、那份敬重。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母愛的慈祥,母愛是深沉的,母愛也是偉大的、無私的。這種愛,作為子女永遠也報答不了,正如唐代詩人孟郊所寫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二、授之以漁。
課堂上最應該注重的是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做到舉一反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習能力。課標指出: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讓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教師教的境界」。
從扣緊題眼入手,我緊抓住「深情」兩字,用著重號強調,引起學生注意,喚醒學生對重點詞的關注意識,旨在引領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閱讀文本,暗示學生學習的方法。這樣,學生對詞語有了敏感,就有了良好的語文意識。
閱讀課的生命就在於教師為學生與文本之間創設橋梁進行對話。在學生匯報讀書所得時,我也不時地引導學生運用這種方法去感悟文本中蘊含的豐富情感,如:當學生匯報:「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周圍幾只燈泡」,我相機引導:哪個詞語是重點,學生說出「極其瘦弱」,於是讓他再讀,語感一出,體會也就到位了。又如:母親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母親卻已把錢塞到我手中,並對旁邊的那個女人大聲喊道:「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我順勢引導學生:用你們剛才抓重點詞語感悟的方法來說說你對這一句話的理解。學生對「揉得皺皺的」「龜裂」等詞語有了敏感,深入體會,並從母親的語言中讀出了其蘊含的深意。學生的智慧,需要我們用方法這把鑰匙去開啟。葉聖陶先生說:活讀運心智,不為書奴僕。當學生習得了方法,在以後的閱讀實踐中,獨立閱讀能力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三、 以情促情。
課前,我由一首孟郊的《遊子吟》引入主題。當情到深處,升華感情時,我播放一曲深情的《燭光里的媽媽》渲染意境,抓住「慈母」一詞,聯系生活實際,暢談生活中慈母的形象,此時激活了學生親近母愛的情感,學生披情入文,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美好境界。他們有的流下了感恩的淚珠;有的拿起手中的筆寫下了對母親的祝福;又的理解了母愛的偉大,陷入深深的反思……
葉嘉瑩教授說「不僅要明白作品所寫外表事情方面的主題,更可貴的還在能掌握作品中流露的作者隱意識中的某種心靈和感情本質,從而自其中得到感發。」所以,在感悟文本的時候更注重的是走入作者的內心世界。當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的理解並讀出作者的情感後,學生此時的情感也與文本,與作者產生了共鳴。
當然,由於本課內容及意境的深遠,使得這一課時的時間會比較緊,我所預設的一些環節沒能得到落實,使得本節課的交流朗讀的過程中,對學生指導還不充分,讀的遞進層次沒有得到完美的展現。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反思,不斷成長!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