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日月潭教學實錄

日月潭教學實錄

發布時間: 2021-11-15 10:40:41

① 小學三語文課《荷花》的教案,最好是教學實錄視頻。謝謝。

我找到視頻了http://v.youku.com/v_playlist/f1873489o1p6.html

② 系統脫敏法是教育知識能力哪個知識點

2014年小教筆試真題
(120分鍾,15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29小題,每小題2分,共58分)
1.只有建立了統一的學校集體,才能在兒童的意識中喚起輿論的強大力量,稱為支配兒童行為,並使它紀律化的一種影響因素。提出這一集體教育主張的教育家是( )
A.加里寧 B.馬卡連柯 C.凱洛夫 D.蘇霍姆林斯基
2.「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然後禁,則肝格而不勝,過時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學記》中的這句話表明兒童的身心發展具有( )
A.差異性 B.可變性 C.穩定性 D.不平衡性
3.我國在世界各地開班孔子學院,向各國人民介紹中國文化。這說明教育文化具有( )
A.傳遞功能 B.創造功能 C.更新功能 D.傳播功能
4.在我國歷史上,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為指導思想,以讀經尊孔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頒布並實施的學制是( ) A.壬寅學制 B.癸卯學制 C.癸丑學制 D.壬戌學制
5.在教育研究文獻中,各文物、教育史專著,名師教育實錄等屬於( ) A.事實性文獻 B.工具性文獻 C.理論性文獻 D.經驗型文獻
6.當學生摔倒後出現頭疼、惡心等輕微腦震盪症狀時,教師不宜採取( ) A.電話通知家長,具體告知情況 B.送校醫務室或附近醫院就診 C.卧床休息,適當減少飲水和進食量 D.按摩並熱敷受傷的部位
7.三(1)班現在「每月一星」評比活動中,將本月樂於助人的同學的照片張貼在光榮欄上,這種德育方法屬於( )
A.說服教育法 B.實踐指導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評價法 8.小斌既想得高分,又不願努力學習,這種心理沖突屬於( ) A.雙趨式沖突 B.雙避式沖突 C.趨避式沖突 D.多重趨避式沖突
9.同學們正在教室里聚精會神地聽課,突然從外面飛進來一隻蝴蝶,大家都把視線轉向它,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這是( )
A.有意注意 B.無意注意 C.隨意注意 D.有意後注意 10.小紅非常喜歡文學作品,所以上語文課時特別認真。這種學習動機屬於( ) A.認知內驅力 B.附屬內驅力 C.生理內驅力 D.自我提高內驅力
11.麗麗花10分鍾背會了《山行》這首詩,接著又繼續讀了5分鍾,這種知識保持方法屬於( )
A.及時復習 B.使用記憶術 C.分散集中結合 D.適當過度學習
12.針對小明上課不敢發言的情況,王老師數學課上多次鼓勵他發言並加以表揚,使小明逐漸克服了膽怯心理。王老師運用的方法是( ) A.強化法 B.代幣獎勵法 C.自我控製法 D.系統脫敏法
13.以布魯納為代表的教育家將教育目標分成三大領域,其中不包括( ) A.認知領域 B.情感領域 C.意志領域 D.動作技能領域
14.張老師用一套試卷對程度相當的兩個平行班進行測試,學生的成績基本一致,這說明這張試卷具有較好的( )
A.信度 B.效度 C.難度 D.區分度
15.為了適應不同地區學校和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各地可以對國家統一規定的中小學課程結構進行相應的調整,這體現了科學結構的( ) A.可操作性 B.可替代性 C.可轉換性 D.可度量性
16.小學《品德—生活》的教學目標,應隨著兒童生活及活動過程的變化和需要不斷調整。教學內容應從教科書擴展到兒童生活的各個方面,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會、以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這段話說明該課程具有( ) A.生活性 B.綜合性 C.開放性 D.活動性 17.張老師開始上《愛因斯坦與小女孩》時說:「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愛因斯坦不僅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大科學家,而且還會拉小提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一課。」這屬於( )
A.直接導入 B.經驗導入 C.故事導入 D.直觀導入
18.烏申斯基認為,兒童是依靠形式、顏色、聲音和感覺進行思維的。這觀點要求小學教學應當遵循( )
A.啟發性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19.根據載體不同,可以把課程資源劃分為( )
A.校內課程資源與校外課程資源 B.教授化課程資源與學習化課程資源 C.條件性課程資源與素材性課程資源 D.文字性課程資源與非文字性課程資源 20.《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施方案》規定:小學總是實踐活動課程的具體內容由地方和學校根據教育部的有關要求自主研發或選用。該課程屬於( )
A.國家規定的必修課 B.國家規定的選修課 C.地方規定的必修課 D.學校規定的選修課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1.簡述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徵 2.簡述小學生學習興趣的特點 3.簡述建立良好班風的基本措施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閱讀材料,並回答問題
24.榮獲第62屆美國年度國家教師大獎的瑞貝卡??去實現這一切 問題:(1)說說你對「我們的學生就是我們的未來」的理解。(10分) (2)結合材料,說說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作用。(10分) 25.作文課上,李老師說:「作為材料像大海中的浪花,多得數不清。??」「不對,??在作文材料的海洋里是不做又多又有價值的『小魚』」。 問題:(1)請對李老師的做法進行評價(10分) (2)談談教學過程中預設和生產的關系(10分)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2小題,26、27任選一小題作答。全選只按前一小題計分,40分)
26.請認真閱讀下文並按要求作答。
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國台灣省最大的一個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裡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跡。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湖中央有個美麗的小島,叫光化島。小島把湖水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飄著薄薄的霧。天邊的晨星和山上的點點燈光,隱隱約約地倒
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陽高照,整個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圍的建築,都清晰地展現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細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輕紗,周圍的景物一片朦朧,就像童話中的仙境。
日月潭風光秀麗,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遊客。

請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簡要分析文本的寫作特點(10分)
(2)如知道低年級小學生學習本文,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導入環節並說明理由(20分) 27.請認真閱讀下列教材,並按要求回答

請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什麼是運算能力?如何發展學生的運算能力?(10分)
(2)如指導中年段小學生學習,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導入環節並說明理由(20分)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 BDDBC 6-10 DDCBA 11-15 DACAA 16-20 AABDA 二、簡答題
21.答: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徵有以下三點:
(1)我國教育目的的建立基礎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2)我國教育目的有鮮明的政治方向; (3)堅持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
22.答: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不分化到逐漸對各不同學科內容產生初步的分化性興趣。主要有四點:
(1)學習上由直接興趣逐漸向間接興趣轉化; (2)逐漸由不穩定向穩定發展; (3)由消極興趣向積極興趣發展。 23.答:(1)建立共同的奮斗目標; (2)選拔班幹部
(3)建立正常的班級秩序 (4)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5)形成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怎麼給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上課,求教案。

認識整時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91、92頁,練習十六的第1、2、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多媒體創設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學會認識整時。
2.知道鍾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12大格。
3.幫助學生初步建立時間概念,培養遵守
教學重點:
讓學生認識認識鍾面,學會認識整時。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時間概念,培養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教具准備:
多媒體課件、大鍾面、小鍾面、鍾面頭飾。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劉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想看看嗎?
能告訴我謎底是什麼嗎?(鍾表)
誰知道鍾表有什麼作用嗎?
(學生自由回答)嗯,鍾表的作用這么大,想不想和它成為好朋友呀?那咱們先看看它長什麼樣吧!(出示課題)
二、認識鍾面
1.認識鍾面。
a.在你們的桌上有一個漂亮的鍾面,拿起來仔細看看鍾面上有些什麼?把你的發現說給小夥伴聽聽。(學生玩學具,教師指導。)
b.你們觀察的真仔細,現在請小朋友們放下手中的小鍾面,來看看我的超級大鍾面。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麼?(出示鍾面)
* 又短又粗的針叫時針,又細又長的針叫分針。
* 還有12個數,我們數一數。
* 數字的旁邊還有什麼?再來數一數有多少格?
(課件中時針、分針、12個數、12個大格分別閃動。)
( 教師小結)時針、分針、12個數、12大格,它們組成了一個漂亮的鍾面。
三、認識整時
1.認識。
(放鈴聲)聽,誰家的鍾表響了?(演示晶晶家)原來是晶晶的鍾表響了。還不起床快告訴她現在幾時了?(出示放大的鍾表)你是怎麼知道是7時的?
* 長長的分針指著幾?
* 短短的時針指著幾?
* 教師小結:分針長長指12,時針指7就7時。(學生跟著說,教師演示課件)
2.鞏固。

a.搶答: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8是幾時?指著4呢?
b.比一比看誰最聰明,能發現這些鍾面時刻相同的地方。(出示8時、6時、1時)
(教師小結:分針長長指12,時針指幾就幾時。)
像這樣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我們把這樣的時刻叫做整時。
c.能很快說出鍾面上的整時嗎?這么自信,那好咱們來比一比看誰說的又對又快!(出示3時、4時、11時、12時)
d.現在二人一組撥鍾練習。
3.認識電子鍾。
現在你們和有著分針、時針的鍾表成為好朋友了嗎?其實還有一種表,長得很奇怪,要不要看看?(課件演示早晨,晶晶的房間)看到了嗎?這是什麼表?電子表是幾時,你是怎麼知道的?(教師在課件上演示7:00)
小結:小圓點後面是兩個零,前面是幾就是幾時。
7時和7:00是一個時刻的兩種寫法,它們是一對好朋友。下面我們就來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好不好?(教師和學生唱「找朋友」。頭飾上時間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可千萬不要找錯呀。時間相同的小朋友握握手做個好朋友吧。問:「1:00,你的好朋友呢?」教師戴上1:00的頭飾,原來在這兒呢!)
四、鞏固應用。
1.小明的一天。
(出示幾組畫面學生說幾時)希望小朋友們也像小明一樣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回家後制定一個作息計劃貼在床頭,堅持去做。希望你們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好好學習,好嗎?
2.動腦筋。(過一小時是幾時)
我看小朋友們精神百倍,那咱們再來一個智力大比拼好嗎?
五、總結
歌表演《時間像小馬車》時間真的像小馬車一樣飛快的向前跑著,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讓我們都做時間的小主人,好嗎?

④ 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試題

2014年小教筆試真題
(120分鍾,15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29小題,每小題2分,共58分)
1.只有建立了統一的學校集體,才能在兒童的意識中喚起輿論的強大力量,稱為支配兒童行為,並使它紀律化的一種影響因素。提出這一集體教育主張的教育家是( )
A.加里寧 B.馬卡連柯 C.凱洛夫 D.蘇霍姆林斯基
2.「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然後禁,則肝格而不勝,過時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學記》中的這句話表明兒童的身心發展具有( )
A.差異性 B.可變性 C.穩定性 D.不平衡性
3.我國在世界各地開班孔子學院,向各國人民介紹中國文化。這說明教育文化具有( )
A.傳遞功能 B.創造功能 C.更新功能 D.傳播功能
4.在我國歷史上,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為指導思想,以讀經尊孔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頒布並實施的學制是( ) A.壬寅學制 B.癸卯學制 C.癸丑學制 D.壬戌學制
5.在教育研究文獻中,各文物、教育史專著,名師教育實錄等屬於( ) A.事實性文獻 B.工具性文獻 C.理論性文獻 D.經驗型文獻
6.當學生摔倒後出現頭疼、惡心等輕微腦震盪症狀時,教師不宜採取( ) A.電話通知家長,具體告知情況 B.送校醫務室或附近醫院就診 C.卧床休息,適當減少飲水和進食量 D.按摩並熱敷受傷的部位
7.三(1)班現在「每月一星」評比活動中,將本月樂於助人的同學的照片張貼在光榮欄上,這種德育方法屬於( )
A.說服教育法 B.實踐指導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評價法 8.小斌既想得高分,又不願努力學習,這種心理沖突屬於( ) A.雙趨式沖突 B.雙避式沖突 C.趨避式沖突 D.多重趨避式沖突
9.同學們正在教室里聚精會神地聽課,突然從外面飛進來一隻蝴蝶,大家都把視線轉向它,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這是( )
A.有意注意 B.無意注意 C.隨意注意 D.有意後注意 10.小紅非常喜歡文學作品,所以上語文課時特別認真。這種學習動機屬於( ) A.認知內驅力 B.附屬內驅力 C.生理內驅力 D.自我提高內驅力
11.麗麗花10分鍾背會了《山行》這首詩,接著又繼續讀了5分鍾,這種知識保持方法屬於( )
A.及時復習 B.使用記憶術 C.分散集中結合 D.適當過度學習
12.針對小明上課不敢發言的情況,王老師在數學課上多次鼓勵他發言並加以表揚,使小明逐漸克服了膽怯心理。王老師運用的方法是( ) A.強化法 B.代幣獎勵法 C.自我控製法 D.系統脫敏法
13.以布魯納為代表的教育家將教育目標分成三大領域,其中不包括( ) A.認知領域 B.情感領域 C.意志領域 D.動作技能領域
14.張老師用一套試卷對程度相當的兩個平行班進行測試,學生的成績基本一致,這說明這張試卷具有較好的( )
A.信度 B.效度 C.難度 D.區分度
15.為了適應不同地區學校和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各地可以對國家統一規定的中小學課程結構進行相應的調整,這體現了科學結構的( ) A.可操作性 B.可替代性 C.可轉換性 D.可度量性
16.小學《品德—生活》的教學目標,應隨著兒童生活及活動過程的變化和需要不斷調整。教學內容應從教科書擴展到兒童生活的各個方面,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會、以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這段話說明該課程具有( ) A.生活性 B.綜合性 C.開放性 D.活動性 17.張老師開始上《愛因斯坦與小女孩》時說:「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愛因斯坦不僅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大科學家,而且還會拉小提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一課。」這屬於( )
A.直接導入 B.經驗導入 C.故事導入 D.直觀導入
18.烏申斯基認為,兒童是依靠形式、顏色、聲音和感覺進行思維的。這觀點要求小學教學應當遵循( )
A.啟發性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19.根據載體不同,可以把課程資源劃分為( )
A.校內課程資源與校外課程資源 B.教授化課程資源與學習化課程資源 C.條件性課程資源與素材性課程資源 D.文字性課程資源與非文字性課程資源 20.《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施方案》規定:小學總是實踐活動課程的具體內容由地方和學校根據教育部的有關要求自主研發或選用。該課程屬於( )
A.國家規定的必修課 B.國家規定的選修課 C.地方規定的必修課 D.學校規定的選修課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1.簡述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徵 2.簡述小學生學習興趣的特點 3.簡述建立良好班風的基本措施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閱讀材料,並回答問題
24.榮獲第62屆美國年度國家教師大獎的瑞貝卡„„去實現這一切 問題:(1)說說你對「我們的學生就是我們的未來」的理解。(10分) (2)結合材料,說說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作用。(10分) 25.作文課上,李老師說:「作為材料像大海中的浪花,多得數不清。„„」「不對,„„在作文材料的海洋里是不做又多又有價值的『小魚』」。 問題:(1)請對李老師的做法進行評價(10分) (2)談談教學過程中預設和生產的關系(10分)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2小題,26、27任選一小題作答。全選只按前一小題計分,40分)
26.請認真閱讀下文並按要求作答。
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國台灣省最大的一個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裡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跡。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湖中央有個美麗的小島,叫光化島。小島把湖水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飄著薄薄的霧。天邊的晨星和山上的點點燈光,隱隱約約地倒
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陽高照,整個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圍的建築,都清晰地展現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細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輕紗,周圍的景物一片朦朧,就像童話中的仙境。
日月潭風光秀麗,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遊客。

請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簡要分析文本的寫作特點(10分)
(2)如知道低年級小學生學習本文,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導入環節並說明理由(20分) 27.請認真閱讀下列教材,並按要求回答

請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什麼是運算能力?如何發展學生的運算能力?(10分)
(2)如指導中年段小學生學習,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導入環節並說明理由(20分)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 BDDBC 6-10 DDCBA 11-15 DACAA 16-20 AABDA 二、簡答題
21.答: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徵有以下三點:
(1)我國教育目的的建立基礎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2)我國教育目的有鮮明的政治方向; (3)堅持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
22.答: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不分化到逐漸對各不同學科內容產生初步的分化性興趣。主要有四點:
(1)學習上由直接興趣逐漸向間接興趣轉化; (2)逐漸由不穩定向穩定發展; (3)由消極興趣向積極興趣發展。 23.答:(1)建立共同的奮斗目標; (2)選拔班幹部
(3)建立正常的班級秩序 (4)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5)形成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⑤ 日月潭小學課文2010版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准》)對識字教學提出了「會認」和「學會」兩種不同要求。在人教版低年級教材中,大量的生字出現在不同單元的課文之中。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的《日月潭》一課為例,要求學生在本課中「會認」的生字有9個,分別是:環、繞、茂、隱、築、晰、朦、朧、境;要求「會寫」的字有12個,分別是:島、展、建、紗、省、勝,還有可以組成詞語的「環繞」「隱約」和「茂盛」(其中含有4個認讀字:環、繞、茂和隱)。在一節課有限的40分鍾時間里,要讓學生認讀、識記、理解、書寫生字,並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如果僅僅是簡單重復,機械記憶,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很難被有效地調動,學習效果也會受到影響。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能夠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即達到了識字教學的要求,這里所說的語言環境,包括含有生字的詞語、句子、段落或短文。」所謂「語境識字」就是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設語境條件,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學生自主識字的積極性,幫助學生輕輕鬆鬆識字,快快樂樂寫字。在《日月潭》一課的識字教學中,就力圖體現對語境的創設和運用。

一、隨文識字提高認讀效率

(一)教學片段實錄

教師:(出示中午時的日月潭圖片)剛才我們欣賞的是日月潭清晨的美景,請你猜猜這是什麼時候的日月潭?

學生答後師追問:你怎麼知道的?

學生:因為圖中陽光燦爛,景物清晰……

教師:在圖片下方出示詞語——清晰,學生認讀。教師在圖片下方出示文中句子:「中午,太陽高照,整個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圍的建築,都清晰地展現在眼前。」(師生合作讀句子)

教師:中午,太陽高照,整個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圍的建築,都怎樣了——(學生跟讀)

教師:中午,什麼變得清晰了?(學生練讀句子)

教師:(出示雨中日月潭的圖片)雨中的日月潭更有一種特別的美,對比晴天時的景色,你有什麼感受?

出示兩幅圖片對比:如果說晴天的日月潭景色清晰可見,那麼雨中的日月潭就是一片朦朧。出示詞語:清晰——朦朧,再讀讀這兩個詞語你有什麼發現?

學生:它們是一組反義詞。

教師:「朦朧」還可以換一個詞就是——隱約(生答);這是一組——近義詞(生答)。誰來為我們解說雨中的日月潭?

在圖片下方出示句子:「要是下起蒙蒙細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輕紗,周圍的景物一片朦朧,就好像童話中的仙境。」學生讀句子。

教師出示詞語:仙境,學生練讀詞語。

教師:聯系你聽過的傳說、看過的故事,說說什麼是「仙境」?學生:傳說中神仙住的地方。

(二)點評

教學中,教師將文中要求會認的生字「隱」「築」「晰」「境」「朦朧」等隨文識字。這種在語境中識字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定的語言環境,通過多種方式感知含有生字的詞語、句子、段落或短文。學生在認讀生字時,生字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在一定的語境中,再配上背景中出示的日月潭風光的圖片,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起與生字的親切感,激發了學生認讀生字的興趣,降低了識字的難度。「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結合語言環境,學生既知字音、認字形,又能藉助語言環境解字義、明用法,提高了識字的效率,對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內容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運用多種方法巧記字形

(一)教學片段實錄

教師:課前,同學們收集了不少日月潭風光的圖片,想不想欣賞欣賞?

教師:(出示日月潭風光的圖片)你都看到了什麼?

學生:小島;茂盛的樹;環繞的群山。

在圖片下方出示詞語:「群山環繞」,學生讀詞語。

教師:什麼是環?出示圓環圖片,學生嘗試說說「環」的意思。

這就是環(中空的圓形的東西)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這個字?

學生1:我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王字旁加上「不」字。

學生2:我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記,把「杯」字的木字旁換成王字旁就是「環」字。

教師:生活中還在哪兒用到過「環」字? (二環路、奧運五環……)

教師:(出示日月潭風光圖片),課文里出現的詞語是——「環繞」,你能結合圖片說說什麼是「環繞」?

學生:「圍繞」的意思。

教師:「繞」字怎樣記呢?

學生1:我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記,把「燒」字的火字旁換成絞絲旁就是「繞」字。

學生2:把「澆」字的三點水旁換成絞絲旁就是「繞」字。

學生3:把「曉」字的日字旁換成絞絲旁就是「繞」字。

教師:(板書「燒」「澆」「曉」),這幾個字都是——形近字(生答)。

教師:(指圖)除了環繞的群山,在日月潭的周圍還有許多——樹木(生答),出示詞語:樹木茂盛(男女生分別練讀)。

教師:怎樣記住這兩個字?

學生:可以用猜字謎的方法記:「森林裡藏著一座舊城堡。」

教師:能說說謎語的意思嗎?

學生:舊城堡就是「城」字去掉「土」和「成」裡面的橫折鉤,森林就是「艹」。

教師:很有意思!

學生:我能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住「盛」,「成」加上皿字底就是「盛」。

教師:我們一起讀一讀文中的句子(出示句子)。

學生齊讀——指名讀,「那裡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跡」。

教師:生活中,你還見過什麼是茂盛的?

學生:花草茂盛。

教師:結合圖片想想,能把「環繞」「茂盛」分別換個詞語再讀這句話嗎?

學生:「圍繞」「環抱」;「茂密」……

(二)點評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經過了一年半的學習,掌握了一些識字的方法、記字的規律,教師應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梳理和歸納多樣的識字方法,並引導學生嘗試多種方法識字記形。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藉助圓環的彩色圖片,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了「環」的意思,為學生進一步理解「環繞」的意思創造了有利條件。藉助日月潭的風光照片,教師引導學生在日月潭秀美的風光中學習了「環」「繞」「茂」「盛」等生字。學生還充分運用已有的「熟字加偏旁」和「熟字換偏旁」的方法記憶「環」的字形,並通過「熟字換偏旁」的方法將「繞」「燒」「澆」「曉」等形近字進行了分辨,學生還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造性地用有趣的字謎「森林裡藏著舊城堡」來識記生字「茂」,既富童趣,又生動形象,直觀易記,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最後,教師請學生將課文句子中含有生字的詞語進行替換,藉助語言環境,引導學生用生字組成詞語,進一步理解了詞語中的字義。

三、變換語言環境多次復現

(一)教學片段實錄

教師:沒有了拼音,離開了圖片,這些詞語你還認識嗎?

出示詞語:附近 環繞 茂盛隱隱約約 清晰 建築 朦朧 仙境(學生多種方式練讀詞語:順讀、抽讀、齊讀、指名讀)

教師:這些生字又回到課文中去了,誰願意為大家讀讀課文,注意把語句讀通順。(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教師:我們班許多同學都利用寒假的時間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同學就來到了日月潭旅遊,她還寫下了一篇游記,願意為同學讀一讀嗎?

大屏幕出示:

「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我來到了聞名中外的日月潭。站在日月潭中的小島上環視四周,雄偉的群山,茂密的樹林,數不清的建築物清晰地展現在眼前,真像一幅美麗的圖畫。

突然,下起蒙蒙細雨,空中就像垂著輕紗,遠處的景物變得朦朦朧朧的,水中的倒影也變得隱隱約約的。我彷彿來到了傳說中的仙境,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小仙女……」(全班同學自己小聲練讀)。

(二)點評

教學中,教師在學生認讀生字的基礎上,去掉拼音復現生字,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之後,將生字回歸到文本,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課文讀准字音,又是一次生字的復現。教師還巧妙地利用了學生自己寫的一篇游覽日月潭的日記,復現了本課出現的生字,復現的形式緊密聯系課文內容,又使學生很有新鮮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換不同的語言環境多次識記生字,既是對學生識字效果的檢查,也是有效的復習鞏固。

四、發現結構規律指導書寫

(一)教學片段實錄

教師:觀察要寫的字,它們的字形結構規律有什麼特點?

學生:島、展、建——半包圍結構;

紗、勝、環、繞、隱、約——左右結構;

省、茂、盛——上下結構。

教師:不同字形結構的字在書寫時要注意什麼?

學生:半包圍結構的字要注意被圍住的部分要寫得小些;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的字都要注意看清哪部分佔格少、哪部分佔格多。

教師:再觀察一下生字的偏旁,哪些字有共同點?

學生:紗、繞、約都有「糹」。

教師:這三個字中,哪個字不容易寫好?

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範字,再看教師板演範字:

繞:左右結構,「糹」在格中佔位略窄,右邊佔位略寬。

右上無點,右下是「兀」,不是「元」。

教師:還有哪個字書寫起來有困難。板演:

建:半包圍結構,這個字的偏旁是建之旁,共有兩筆:橫折折撇、捺。書寫時先寫右上部分,再寫建之旁。注意在田字格中要做到:上留天,下留地,左右都要有餘地。關鍵筆畫是「豎」。

教師:請你們認真觀察範字,選擇合適的字把田字格補充完整。(學生在同學的日月潭游覽日記的短文中找到相應的田字格練習書寫,教師巡視並提示書寫姿勢)。

投影展示學生的書寫練習,師生共同進行評價。

(二)點評

書寫生字是識字教學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也是記憶字形的重要方法。在指導書寫的環節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觀察發現字的結構規律。首先是對本課要求會寫的所有字的結構特點進行整體把握,並根據半包圍、左右、上下等不同的結構特點回憶了書寫時要注意的位置關系。進而引導學生發現左右結構的字中相同偏旁的字。對於少數不易寫好的字,教師引導學生細致地觀察範字、觀察板書,並提示學生易寫錯的筆畫。這樣從宏觀到微觀的指導,教給了學生習字時觀察的方法,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教師還改變了以往在獨立的田字格中進行書寫指導的模式,把田字格印在了學生那篇游覽日月潭的日記中,讓學生對照拼音找到相應的位置再練習書寫,又一次創造了條件,使學生在語境中學字、寫字、用字,既激發了學生練字的興趣,又是一次生字的復現,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可以說也是一種積極的嘗試。(作者:北京市宣武區育才學校小學部 陳崴 北京市宣武區教研室 喬亞夢)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