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聲教學反思
A. 【經典】教學反思「反思點」在哪兒
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學反思被視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要素。許多學校倡導教師寫教學反思,但一些教師寫的教學反思就跟記流水帳一樣,只是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一些簡單的描述,再加上一些泛泛而談的教學評論,缺乏對教學現象和教學本質的深度思考,因而成效並不大。哪些內容是值得深入反思的?怎樣才能進行深度的反思?也就是如何尋找到教學反思中的「反思點」呢?我們以案例分析為主要形式,加強同伴之間的合作和交流,進行集體反思,在互相探討的過程中找到「反思點」。
反思之一:反思教學細節,尋找自己已有的經驗和行為與新課程理念的差距,不斷提高對新課程理念的認識和理解。
一位老師教學37+5,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生說出了很多計算方法,教師臉上閃耀著興奮和自豪。這時候,又有一個學生舉手,教師遲疑了一下,最終還是讓他站起來回答,這位學生說:「老師,黑板上37+5=42,你寫成43了。」教師臉上頓時暗了下來,「哦」了一聲,轉過身把黑板上的題目改了。忽然這位老師又想起了什麼,說:「××雖然平時上課不太積極,但是今天卻很細心,我們表揚他。」學生聽著老師的口令,機械地「啪啪啪」,響起了幾聲掌聲,××臉上也不知是什麼表情坐下了。
一位老師在反思中認為:這位教師已經認識到激勵性評價的重要性,但只是把它作為自己實現新課程的一種點綴,而不是發自內心地、由衷地贊嘆,教師在表揚的同時有一種「高高在上」的評判味:你平時學習是不認真的,今天也沒有動腦筋。學生聽後的感想如何呢?因此,給學生以激勵性評價,不能只是停留在口頭,或者是在需要做時才做的一種裝飾,它需要時時滲透在教師的教育思想中,處處落實在教師日常的教學行為之中。當教師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已經不需要提醒的時候,新課程倡導的「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才能真正深入到我們的教育之中。
反思之二:反思不成功的教學案例,尋找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的差距,促使新課程理念向教學行為方式的轉變。
在教學一年級下冊「統計」時,一位教師創設了「給猴子喂各種形狀餅干」的動畫情景。他的設計意圖是:第一次課件演示,使學生產生統計的需要;第二次課件演示,學生因來不及計數而產生記錄的需要,並在各種記錄方法的比較中引出畫鉤的方法再次統計;第三次課件演示,讓學生運用畫鉤的方法再次統計。但在課堂上,效果並沒有如老師所期望的那樣。有一些學生記錄幾個後就「罷工」了,而且在交頭接耳,根本不看屏幕,顯出很不耐煩的樣子。
課後,我們組織教師進行了研討和反思:為什麼教師精心設計的多媒體課件並沒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呢?課堂中學生的感受是什麼呢?我們找來兩個學生問了一問。學生回答:「我知道三次的餅干都一樣,所以答案和前面一樣的,不需要再看了。」確實,三次課件演示的情節同出一轍。通過調查和討論,老師們在反思中認識到:這位教師注意了課件資源的多次利用,力圖使學生的學習需求越來越強烈。但沒有考慮到相同課件演示的「重復」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怎樣的演示才能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呢?老師們紛紛說出自己的意見:可以變換一下演示形式,將課件情景中出示的餅干改變形狀、改變數量、改變順序,讓學生「不可捉摸」,從而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課件之中。教學手段是為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服務的,教學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感受。
反思之三:反思有爭議的教學案例,對教學行為進行不斷追問,不斷促進自我行為的改造和重塑。
這是一節新課程課堂教學觀摩課,教學內容是分數和小數的互化,執教老師出示了很多典型性的分數,提問:怎樣把分數化為小數?學生回答:用分子除以分母。計算後教師再提問:根據計算結果如何進行分類?學生很快把這些分數分為商是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兩類。教師第三次提問:請你猜一猜,分數是否能化為有限小數和分數的什麼有關?通過討論和引導,學生一致認為與分數的分母有關,然後在教師引導下,繼續探究與分數的分母有怎樣的關系。整節課的教學如行雲流水,絲絲入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著一次又一次的探索。
針對這一節課的討論,形成了兩種意見:一種認為,在這一節課中,學生探究目的明顯,參與程度高,目標達成度也高,教學效果很好。而另一種意見認為,在這一節課中,教師的著眼點過於指向引導學生得出分數能否轉化為有限小數的結論,學生的探索始終是在教師預先設定的框架內進行,至於為什麼要進行探索?怎樣找到探索的方法?學生都很茫然。在這種貌似自主的活動中,學生缺乏明確的自我學習意識和目標,思維處於被動狀態,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很難培養。
在爭論之後,我們引導大家學習了數學家吳文俊先生在談21世紀的中國教育時曾說過的一段話:學校所給的數學題目都是有答案的,已知什麼,求證什麼,都是清楚的,題目也一定做得出來。但是到了社會上,所面對的問題大多是預先不知道答案的,甚至不知道是否會有答案。這就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學會處理各種實際數學問題的方法,但要做到這一點,光靠邏輯推理是不夠的。經過爭論和學習,老師們的反思深刻了,認識清晰了:課堂中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的規律,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遇到實際問題如何解決的能力,教師應該讓學生的視角從狹窄的思維中解放出來,更多地提供教學情境,讓學生親身經歷活動中的各種問題,不斷嘗試,不斷探索,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養成反思的習慣,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及時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自覺體驗和不斷完善自己對教育的理解,並與他人進行溝通和交流,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
B. 一年級語文上冊iuvyw教學反思
《漢語拼音2i u üy w》教學反思
我覺得關鍵是要激發起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教學時,我從學生的生理特點和接受能力出發,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把游戲引進課堂。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拼音教學如果形式單一,勢必會讓學生厭學。我設計了「摘蘋果」、「摸一摸」、「比比誰的耳朵靈」、「郵遞員送信」等活潑生動的游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他們學的興趣盎然。
2、識記字母,運用兒歌。兒歌朗朗上口,適合低年級學生記憶。對於字母的發音方法,我不枯燥講解,而是運用兒歌引導學生發音。這樣學生一聽就會發音了,效果挺好。
3、不斷激勵學生。聰明的孩子是表揚出來的。孩子愛聽老師的表揚,這是事實。作為啟蒙老師,我始終把欣賞的目光送給每個孩子。看見學生聽講認真,我向他豎起大拇指;聽見學生發音正確了,我把掌聲送給他„„所有這些,讓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關愛,由此學習的勁頭就足了。
C.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課文21課掌聲第4題怎麼寫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十一課《掌聲》范讀課文朗誦感情朗讀MP3上課實錄、課堂實錄教學視頻老師多媒體優質課公開課示範課研討課視頻錄像、觀摩課MP3課文朗讀范讀音頻精品課例名師教學實錄、在線視頻免費下載播放由綠色圃教育網整理,提供各年級國標本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案習題答案PPT課件試卷教學設計導學案教學反思說課稿聽課評課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