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教育經費
⑴ 職工教育經費計提比例
4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再推出7項減稅措施,支持創業創新和小微企業發展,其中涉及到一般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限額的優惠政策為:將一般企業的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限額與高新技術企業的限額統一,從2.5%提高至8%。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因此提醒大家:從2018年1月1日起,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限額2.5%的比例將不再存在。職教費的稅前扣除原則:必須實際發生,企業該項支出,必須實際發生,僅僅計提,而未實際發生的支出不得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比如你公司按工資總額計提了8%的職工教育經費,如果這筆錢當期沒有支出,則應當納稅調增。企業職工參加社會上的學歷教育以及個人為取得學位而參加的在職教育,所需費用應由個人承擔,不能擠占企業的職工教育培訓經費。因此企業為員工支付的個人學歷教育費用,不能在職工教育培訓經費中列支,應由個人負擔。職工教育經費如果是「支出」時才計提,計提是按照收益對象計入當期損益或相關資本成本,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標准范圍內,就不存在納稅調整,「應付職工薪酬——職工教育經費」科目不存在余額,具體會計分錄:支出時的會計分錄:借:管理費用——職工教育經費銷售費用——職工教育經費生產成本(製造費用)——職工教育經費研發支出——職工教育經費貸:應付職工薪酬——職工教育經費(支出多少計提多少)借:應付職工薪酬—職工教育經費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一般納稅人支出職工教育經費時,取得專票可按規定抵扣進項稅額)
⑵ 培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有什麼區別
1、含義不同
職工教育經費是指按稅法規定可以以計稅工資的一定比例提取的用於企業職工培訓的費用。
培訓費用是指企業實際發生的用於職工培訓的費用。
2、范圍不同
職工教育經費不等於職工培訓費,但是職工教育經費主要用於職工培訓,除此還包括繼續教育、獎勵、購買教學設施等費用;
職工培訓費只包括各項職員培訓、特訓的費用。
3、所得稅待遇不同
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職工培訓費用,可以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若干優惠政策的通知》(財稅〔2008〕1號)的規定全額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2)職工教育經費擴展閱讀:
職工教育經費開支范圍:
(1)公務費。包括教職員工的辦公費、差旅費、教學器具的維修費等。
(2)業務費。包括教師教學實驗和購置講義、資料等費用。
(3)兼課酬金。是指聘請兼職教師的兼課酬金。
(4)實習研究費。學員在本單位生產實習和經批准到外單位實習研究,以及畢業設計所發生的費用,如有生產實習產品收入的,應以收抵支。
(5)設備購置費。主要是指購置一般器具、儀器、圖書等費用。
(6)委託外單位代培經費。是指本單位職工選送到高等院校、中等專業學校或上級主管部門和兄弟單位代為培訓,按國家規定應支付的進修培訓費。
(7)其他經費開支。是指其他零星開支。
⑶ 教育經費與職工教育經費的會計分錄
1、按照現行財稅規定抄,職工教育經費無需計提,發生時據實列支。如果超出稅收相關規定比例(前者為工資總額的2%,後者為工資總額的2.5%),超出部分應予調增應納所得稅額。
2、計提工會經費時,分錄為:
借:管理費用-工會經費
貸:其他應付款-工會經費
3、實際發生職工教育費用時,分錄為:
借:管理費用-職工教育經費
貸:庫存現金 /銀行存款等

(3)職工教育經費擴展閱讀:
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開辦費,包括人員工資、辦公費、培訓費、差旅費、印刷費、注冊登記費等,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企業行政管理部門人員的職工薪酬,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科目;企業按規定計算確定的應交礦產資源補償費,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應交稅費」等科目。
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發生的辦公費、水電費、差旅費等以及企業發生的業務招待費、咨詢費、研究費用等其他費用,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研發支出」等科目。
期末,應將「管理費用」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借記「本年利潤」科目,貸記「管理費用」科目。
⑷ 職工教育經費的列支范圍
據財建{2006]317號文件《關於印發《關於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提取與使用管理的意見》的通知》中規定:
一,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經費列支范圍包括:
1、上崗和轉崗培訓;
2、各類崗位適應性培訓;
3、崗位培訓、職業技術等級培訓、高技能人才培訓;
4、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
5、特種作業人員培訓;
6、企業組織的職工外送培訓的經費支出;
7、職工參加的職業技能鑒定、職業資格認證等經費支出;
8、購置教學設備與設施;
9、職工崗位自學成才獎勵費用;
10、職工教育培訓管理費用;
11、有關職工教育的其他開支。
經單位批准或按國家和省、市規定必須到本單位之外接受培訓的職工,與培訓有關的費用由職工所在單位按規定承擔。
二,經單位批准參加繼續教育以及政府有關部門集中舉辦的專業技術、崗位培訓、職業技術等級培訓、高技能人才培訓所需經費,可從職工所在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經費中列支。
三,為保障企業職工的學習權利和提高他們的基本技能,職工教育培訓經費的60%以上應用於企業一線職工的教育和培訓。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將職工教育培訓經費的重點投向技能型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以及在崗人員的技術培訓和繼續學習。
四,企業職工參加社會上的學歷教育以及個人為取得學位而參加的在職教育,所需費用應由個人承擔,不能擠占企業的職工教育培訓經費。
五,對於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境外培訓和考察,其一次性單項支出較高的費用應從其他管理費用中支出,避免擠占日常的職工教育培訓經費開支。
六,礦山和建築企業等聘用外來農民工較多的企業,以及在城市化進程中接受農村轉移勞動力較多的企業,對農民工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培訓所需的費用,可從職工教育培訓經費中支出。
這個文件是財政部匯同國家稅務總局等八部委做出的。所以僅供您的參考。
⑸ 職工教育經費的計提比例
一般企業:
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准予扣除。
企業撥繳的工會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的部分准予扣除。
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結轉以後納稅年度扣除。
個體工商戶等:
企業實際發生的工會經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分別在其計稅工資總額的2%、14%、1.5%的標准內據實扣除。
⑹ 職工教育經費扣除比例是多少
職工教育經費扣除比例,根據《關於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第三條規定,超限額的職工教育經費需作納稅調整。即:企業稅前扣除的職工教育經費2018年以後必須在計稅工資薪金總額8%以內。超過扣除限額的部分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1、一般企業的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限額與高新技術企業的限額統一,從2.5%提高至8%。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2、職工教育經費的稅前扣除原則:必須實際發生,企業該項支出,必須實際發生,僅僅計提,而未實際發生的支出不得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拓展資料:
《關於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提取與使用管理的意見》
完善經費提取與使用的監督
(一)企業工會應當積極組織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切實維護職工的學習權利,督促企業履行對職工的培訓義務,並依據已簽訂的集體合同中有關職工教育培訓的條款參與監督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經費的提取與使用。
(二)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企業審計等有關部門要分別履行監督企業提取與使用職工教育培訓經費的職責。
(三)企業應將職工教育培訓經費的提取與使用情況列為廠務公開的內容,向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報告,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公開,接受職工代表的質詢和全體職工的監督。
(四)各級勞動保障、審計部門要加強對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經費提取與使用情況的監督,引導企業落實職工培訓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培訓任務。
(五)充分發揮公眾輿論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實施監督的作用,促進企業按要求承擔職工教育與培訓義務。
⑺ 職工教育經費和培訓費的區別
職工教育經費不等於職工培訓費,但是職工教育經費主要用於職工培訓。
職工培訓經費列支范圍包括:
1、上崗和轉崗培訓;
2、各類崗位適應性培訓;
3、崗位培訓、職業技術等級培訓、高技能人才培訓;
4、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
5、特種作業人員培訓;
6、企業組織的職工外送培訓的經費支出;
7、職工參加的職業技能鑒定、職業資格認證等經費支出;
8、購置教學設備與設施;
9、職工崗位自學成才獎勵費用;
10、職工教育培訓管理費用;
11、有關職工教育的其他開支。
⑻ 什麼是職工教育經費
職工教育經費是指按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提取用於職工教育事業的一項費用。單位職回工不但有取得勞動答報酬的權利、享有集體福利的權利,還有接受崗位培訓、後續教育的權利,為此需要一定的教育經費。目前國家規定,單位可按工資總額的I.5%提取職工教育經費,在企業管理費中列支。提取的職工教育經費也是單位的一項流動負債。職工教育經費
的提取和使用在「其他應付款」賬戶進行核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