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唯一的聽眾教學實錄

唯一的聽眾教學實錄

發布時間: 2021-11-27 21:54:36

㈠ 唯一的聽眾 主要內容

1.課文簡說。

本文記敘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贊揚了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表達了「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本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我」的心理、行動的變化,一條是老婦人的語言變化。全文圍繞這兩條線索展開,脈絡清晰,層次分明。先寫父親和妹妹說「我」在音樂方面是個白痴,使「我」十分沮喪,不敢在家中練琴。接著寫「我」到林中練琴,遇到一位自稱耳聾的老婦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並願意天天做「我」的聽眾。每次「我」停下練琴,她總是誇獎「真不錯」。在她的鼓勵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練琴。最後寫「我」從妹妹那兒知道了老婦人的真實身份,心靈受到震撼。後來拉小提琴成了「我」無法割捨的愛好,每次演出時總會想起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本文語言質朴、清新、很有美感。如,對林中景色的描寫,「林子里靜極了。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優美動人;對老人語言的描寫,如詩一般,打動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動著每一位讀者。

選編本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體會「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二是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提出不懂的、有價值的問題與同學討論;三是體會課文寫作上的一些特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㈡ 《唯一的聽眾》開頭結尾聯系

本文記敘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贊揚了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表達了「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本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我」的心理、行動的變化,一條是老婦人的語言變化。全文圍繞這兩條線索展開,脈絡清晰,層次分明。先寫父親和妹妹說「我」在音樂方面是個白痴,使「我」十分沮喪,不敢在家中練琴。接著寫「我」到林中練琴,遇到一位自稱耳聾的老婦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並願意天天做「我」的聽眾。每次「我」停下練琴,她總是誇獎「真不錯」。在她的鼓勵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練琴。最後寫「我」從妹妹那兒知道了老婦人的真實身份,心靈受到震撼。後來拉小提琴成了「我」無法割捨的愛好,每次演出時總會想起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本文語言質朴、清新、很有美感。如,對林中景色的描寫,「林子里靜極了。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優美動人;對老人語言的描寫,如詩一般,打動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動著每一位讀者。

選編本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體會「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二是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提出不懂的、有價值的問題與同學討論;三是體會課文寫作上的一些特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父親和妹妹說「我」在音樂方面是個白痴,使「我」不敢在家中練琴,決定到林中練琴。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寫「我」到林中練琴,遇到一位自稱「耳聾」的老婦人,她猜想「我」拉得好,並願意天天做「我」的聽眾,還誇獎「我」,鼓勵「我」,使「我」找回了自信,又到家中練琴。 第三部分(第9~10自然段):寫「我」從妹妹那裡知道了老婦人的真實身份,心靈受到震撼。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寫後來拉小提琴成了「我」無法割捨的愛好,每次演出時總會想起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老師說的真對,「將心比心」里的引號作用是

《唯一的聽眾》課堂教學實錄
翟京華
教師:同學們,人世間最動聽的話語是關愛的話語,最感人的故事是真情故事,最偉大的力量是愛的力量。今天這節語文課,我們就學習一篇令人心動的課文。請同學們把書翻到47頁,我們先聽一聽課文的主人公,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向我們訴說了什麼。饒旭日,請你讀第一段。朱若晨同學,請你讀最後一段。請讀。

饒旭日:用父親和妹妹的話來說,我在音樂方面簡直是一個。這是他們在經受了我數次「折磨」之後下的結論。在他們聽來,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鋸床腿。這些話使我感到十分沮喪,我不敢在家裡練琴了。我發現了一個練琴的好地方,樓區後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樹林,地上鋪滿了落葉。

朱若晨:後來,拉小提琴成了我無法割捨的愛好。我能熟練地拉許多曲子。在各種文藝晚會上,我有機會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小提琴曲。那時,我總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聾」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聽眾……

教師:同學們,你們發現課文的首尾有什麼特點嗎?

學生:通過剛才兩個同學的讀,我發現第一自然段講的是:以前作者拉小提琴特別不好,但是經過他唯一的聽眾給予他自信之後,他的小提琴曲拉得特別好了,而且已經可以在各種文藝晚會上演奏了。

教師:很好!也就是說,首尾兩段內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學們,咱們師生合作,說幾組句子,我說句子的前半句,講作者開始怎樣,你們說最後的結果。我們看看形成了怎樣鮮明的對比,可以嗎?好,那我先說:「開始,作者拉琴很生疏。後來……」誰接著說?請你說。

學生:後來,拉小提琴成了作者無法割捨的愛好,並且拉得非常熟練。

教師:很好!開始,作者連一支曲子都拉不好。後來……

學生:後來,作者能熟練地拉許多曲子。

教師:非常好!開始,作者害怕拉小提琴。後來……

學生:拉小提琴成了作者無法割捨的愛好。

教師:非常好!開始,作者因拉不好小提琴而十分沮喪。後來……

學生:作者有機會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小提琴。

教師:非常好!開始,作者被家人稱為音樂。後來……

學生:後來,他成為了拉小提琴拉得非常好的一個人。

教師:能當著成百上千的人演奏小提琴,成了小提琴演奏家。請你寫在這里(指黑板)。好,同學們,這一切都總是使作者想起那位「耳聾」的老人(出示幻燈片:老人的形象),那清晨里──

全體學生:唯一的聽眾。

教師:(板書:唯一的聽眾)好,同學們,你們能不能根據課文首尾兩段的內容,提出一些探究的問題呢?請鮑思傑先說。

鮑思傑:為什麼作者在之前是個音樂方面的,但後來,就能當著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小提琴曲?

教師:你的意思是說,為什麼作者能有這么大的進步?這個問題提得好。

學生:在作者拉小提琴的時候,為什麼總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聾」的老人?而且那個「耳聾」打了引。

教師:對呀,「耳聾」這個詞打了引。同學們預習了課文,你們說,這位老人是真正的耳聾嗎?

全體學生:不是。

教師:對啊,最後還是打了引。那你們要探究的問題是什麼?

學生:為什麼那位老人她要說自己耳聾?

教師:非常好!接著說,你們還想探究什麼?

學生:那位老人都給了作者怎樣的幫助,使他從一個「音樂」成了一個「小提琴演奏家」?

教師:(板書:音樂)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也就是說,這位唯一的聽眾,她不曾給過作者拉小提琴技巧的指導,也不曾給他講解過拉琴的竅門。那麼,她是怎麼幫助作者的呢?是怎樣做唯一的聽眾的呢?她為什麼要稱自己耳聾呢?好,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細讀課文。下面,我請同學們自己默讀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一邊用心地默讀,一邊思考:作者和老人是怎樣相識的?(出示幻燈片:加上作者拉琴的形象)他從老人那裡,獲得了什麼?好,下面請同學們先默讀。

(學生默讀)

教師:(四分鍾後)同學們,默讀好了嗎?那我們交流一下,作者和老人是怎樣相識的?化睿智,請你講。

化睿智:作者先是去林子里練琴,發現了一位老人坐在那裡,他就准備溜走,老人就說她耳聾了,聽不見,就做他的聽眾。

教師:說得不錯。作者和老人是怎樣相識的?誰再概括地說說。

學生:作者到樹林子里拉琴,發現背後有一位老人。作者想逃走,這位老人卻聲稱自己是聾子,想做作者的聽眾。

教師:作者不敢在家裡拉琴,來到小樹林里練琴,就與這位老人相識了。那麼他從老人那裡得到了什麼?你們讀完這幾個自然段以後,從整體上,你感覺到作者從老人那裡得到了什麼?

學生:我覺得他首先得到了一種鼓勵。

教師:好,得到了鼓勵。

(板書:鼓勵)

施展:我覺得作者在老人那裡得到了自信心。

教師:得到了信心。非常好!

學生:作者從老人那裡得到了一些安慰。

教師:得到了安慰。真好!

郭惠:作者從老人的話語中得到了肯定。

教師:好。也就是說,鼓勵、安慰、信心,他從老人那裡得到了關愛。(板書:關愛)同學們,你們看看老人對作者的鼓勵、關愛之情,是通過什麼傳達出來的呀?你們在閱讀的時候,發現了嗎?請張文萱說。

張文萱:我認為是通過老人的語言來傳達的。

教師:好,還有嗎?除了語言,還有什麼?

學生:還通過她的眼神來傳達的。

教師:好,同學們,我就請你們再次默讀課文,畫出老人說的語言。看一看,老人在什麼情況下,對作者說了什麼?為什麼這樣說?產生了什麼作用?一會兒我們交流。找到以後,可以自己小聲地讀一讀老人說的話。

(學生小聲讀)

教師:同學們,來,咱們一起來交流一下。誰來說?你找到的老人的語言有哪些?可以嗎?請於明可同學說。

於明可:我找到了這些,第四自然段:「是我打擾了你嗎?小夥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兒坐一會兒。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吧!」在第六自然段也有:「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每天早晨?」在第七自然段也有:「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夥子。」

教師:好,同學們看,她找到的是不是這些呀?(出示幻燈片)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吧!」

「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每天早晨?」

「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夥子。」

教師:找得很全,其他同學都找全了嗎?不全的請你趕快補畫上。咱們繼續交流,老人的這些語言,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呢?我們先來看,第一次她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這些話?請葛新誼說。

葛新誼:老人第一次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在作者想溜走的時候說的。

教師:同桌合作來讀書。一個人讀在什麼情況下,另一個同學讀她說了什麼,可以嗎?好,在什麼情況下呢?(出示幻燈片)(請一組同學做示範讀句子)

路天洋:「我的臉頓時燒起來,心想,這么難聽的聲音一定破壞了這林中的和諧,一定破壞了這位老人正獨享的幽靜。我抱歉地沖老人笑了笑,准備溜走。」

教師:老人怎麼說?

賈赫月:「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吧!」

教師:請同學們就這樣,一個人讀在什麼情況下,一個同學讀她說了什麼。好嗎?來,同桌合作讀書。(同桌合作讀書)請一組同桌在全班朗讀。(出示幻燈片)

我的臉頓時燒起來,心想,這么難聽的聲音一定破壞了這林中的和諧,一定破壞了這位老人正獨享的幽靜。

我抱歉地沖老人笑了笑,准備溜走。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吧!

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每天早晨?

學生:「我的臉頓時燒起來,心想,這么難聽的聲音一定破壞了這林中的和諧,一定破壞了這位老人正獨享的幽靜。我抱歉地沖老人笑了笑,准備溜走。」

同桌:「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吧!」

同桌:「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每天早晨?」

教師:在作者聽來,此時老人說的話像什麼一樣?

全體學生:詩一樣。

教師:那好。讀出像詩一般語言的那種美,好嗎?哪位同桌再讀?好,請史心儀你們那桌再讀,請讀吧!

史心儀:「我的臉頓時燒起來,心想,這么難聽的聲音一定破壞了這林中的和諧,一定破壞了這位老人正獨享的幽靜。我抱歉地沖老人笑了笑,准備溜走。」

同桌:「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吧!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每天早晨?」

教師:讀得真好!請坐。咱們議論一下老人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說這樣的話呢?

郭惠:我覺得,老人看到和聽到在作者的琴聲中沒有自信,所以老人非常想鼓勵這位作者。

學生:老人聽出來作者拉琴聲非常沒有自信,而且拉得很不好。老人希望通過自己的語言來給予作者信心,使作者有信心去拉好自己的琴。

學生:因為她聽出了他拉得很不好,所以她說「我的耳朵聾了」。她想給他自信。

教師:你們知道老人為什麼這么說嗎?

學生:當作者發現這位老人的時候,老人從作者的眼睛中看出他想溜走,老人並不希望這位作者中斷拉琴,希望他一直堅持下去。所以她就用這些話來鼓勵他。

教師:所以她就說我做你的聽眾,每天早晨。意思是讓他要干什麼呀?

(全體學生回答:堅持練琴)

教師:對了。所以,老人是給他自信心,維護他的自尊心,還告訴他「你要天天來練琴」。是不是這樣啊?那咱們一起合作讀。(師讀)「我的臉頓時燒起來,心想,這么難聽的聲音一定破壞了這林中的和諧,一定破壞了這位老人正獨享的幽靜。我抱歉地沖老人笑了笑,准備溜走。」而此時老人送上了那詩一般美好的語言──

全體學生接讀:「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吧!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每天早晨?」

教師:非常好!我們看第二次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呢?(出示幻燈片)

以後,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樹林去練琴,面對我唯一的聽眾,一位耳聾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

我停下來時,她總不忘說上一句:「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夥子。」

於明可:「以後,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樹林去練琴,面對我唯一的聽眾,一位耳聾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我停下來時,她總不忘說一句──

李笑天:「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夥子。」

教師:很好!誰再來讀老人說的話?請你讀。好。

學生:「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夥子。」

教師:好。同學們說一說,老人為什麼這樣說呀?

饒旭日:我覺得也是為了鼓勵他。老人覺得如果每天都對作者說上這樣一句話,就會使作者對自己非常有自信。其實作者拉得不是很好,老人聽出他在進步,鼓勵他,讓他有信心繼續練下去,而且越來越進步了。

教師:對。老人看到他微小的進步就鼓勵他。那好,請同桌互相讀一讀。一個人讀在什麼情況下,一個人讀老人說的什麼。

(同桌互相讀)

教師:哪個同桌來讀?請金硯迪那桌。

金硯迪:「以後,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樹林去練琴,面對我唯一的聽眾,一位耳聾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我停下來時,她總不忘說一句:

同桌:「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夥子。」

教師:非常好!咱們全班一起來合作讀。好嗎?「以後,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樹林去練琴,面對我唯一的聽眾,一位耳聾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我停下來時,」她送上鼓勵的美好語言──

全體學生:「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夥子。」

教師:同學們,這樣的話語產生了什麼作用?誰把這句話讀一讀,在讀中體會?請你讀。

學生:「我心裡洋溢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

教師:如果你們就是這位初學拉小提琴的人,在這時候聽到這樣鼓勵的話,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呀?

學生:我覺得心裡很溫暖,很感謝這位老人。

學生:我覺得我心裡會有一種成就感,因為我演奏之後,老人鼓勵我,給我信心,說我拉得非常好。

學生:我拉得其實不是很好,但是老人鼓勵我,贊揚我,所以我覺得洋溢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

教師:你們說這種「從未有過的感覺」是什麼意思呀?以前,他得到過鼓勵嗎?

全體學生:沒有。

教師:因為他拉的琴聲太難聽了,所以這時候,他心中是洋溢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就像你們說的,是一種喜悅的感覺、興奮的感覺、溫暖的感覺、快樂的感覺,是不是呀?這句話包含了這么豐富的內容,讀出來好嗎?

全體學生:「我心裡洋溢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

教師:同學們,這樣的語言不單單在當時產生了這樣的作用,給作者帶來快樂的情感體驗,還有著其他很大的作用呢!課文有一段就集中描寫了。這個作用是通過什麼寫出來的?

全體學生:變化。

教師:是變化。那好,誰來把作者的變化這部分讀一讀?可以嗎?誰來讀?孩子們,大膽一點!好。你來讀。真勇敢!(出示文字片)

「很快我就發覺自己變了。我又開始在家裡練琴了。從我緊閉門窗的間里,常常傳出基本練習曲的樂聲。我站得很直,兩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濕透了襯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練琴的。同時,每天清晨,我要面對一位耳聾的老人盡心盡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聽眾,總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

學生:「很快我就發覺自己變了。我又開始在家裡練琴了。從我緊閉門窗的間里,常常傳出基本練習曲的樂聲。我站得很直,兩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濕透了襯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練琴的。同時,每天清晨,我要面對一位耳聾的老人盡心盡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聽眾,總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說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記她是聾子,只看見老人微笑著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著節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教師:在老人這樣鼓勵的語言下,作者有了怎樣的變化呢?

學生:在老人這種鼓勵下,作者練琴練得更刻苦了。他兩臂累得又酸又痛,而且汗水濕透了襯衣,說明他是站著練的。他練的時間很長,他必須要盡心盡力演奏,因為他有一位聽眾呢!

教師:好。態度變了,那麼認真,那麼刻苦。還有什麼變了?

學生:他的表現跟第一自然段說的形成對比。首先,他以前是不敢在家裡練琴,而現在呢,他說:「我又開始在家裡練琴了。」原來他「十分地沮喪」,現在是「從我緊閉的門窗里,常常傳出基本練習曲的樂聲」。還有一點是「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練琴的」,以前他是坐著練琴,而現在作者是站得很直,兩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濕透了襯衣,證明他特別刻苦。

教師:你補充得很好!你看情感變了,愛練琴!行動也變了,又回到家裡練琴了!誰再補充?真好!請你說。

學生:我覺得作者練琴時的心情也變了。作者原來是沒有自信的,而且不敢在家裡練琴。而現在他在家裡雖說也是緊閉著門窗,但是他已經敢在家裡練琴了,而且他認真地練習,希望能盡心盡力地為老人演奏,不使老人失望,帶給老人快樂和幸福。

教師:非常好!同學們,誰能用一組排比句說一說,作者變得怎樣了?可以嗎?試著用一組排比句說一說。大膽一點。沒關系。誰來試著說呀?我這個建議難吧!那你試著,作者變得──

學生:作者變得愛練琴了,變得有自信了,變得刻苦了。

教師:你看,說得多好啊!誰再來說?好,請你用一組排比句說。

學生:我是這樣說的,在老人給予作者的鼓勵下,作者變得愛練琴了;在老人給予作者的鼓勵下,作者又很有自信了;在老人給予作者的鼓勵下,作者非常刻苦了,琴越拉越好!

教師:非常好!你看她都加了一個「在老人給予作者的鼓勵下」,作者怎樣。好。以掌聲對她表示欣賞。誰還願意說?請你說。

學生:我覺得作者練小提琴的態度變得認真了;作者對小提琴的熱愛程度提高了;作者拉小提琴的水平提高了。

教師:非常好!程度是變深了。是不是程度更深了?非常好!那好,同學們,咱們一起再好好讀讀這段話,好嗎?「很快,我就發覺自己變了……」

全體學生:「很快我就發覺自己變了。我又開始在家裡練琴了。從我緊閉的門窗里,常常傳出基本練習曲的樂聲。我站得很直,兩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濕透了襯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練琴的。同時,每天清晨,我要面對一位耳聾的老人盡心盡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聽眾,總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說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記她是聾子,只看見老人微笑著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著節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教師:好。同學們,那你們看第三次老人在什麼情況下,說了什麼呢?你看這一次,她說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這句話是一個轉述的話,如果要是給它直接變成老人說的話,怎麼說這句話?能試著把它直接變成老人說的話嗎?韓樂。

韓樂:老人說:「謝謝你,小夥子。雖然我聽不見,但我能從你的琴聲中感受到快樂和幸福。」

教師:此時,她送上贊賞的話。誰再來說?

張文萱:老人說:「謝謝你,小夥子。我能從你的琴聲中感受到快樂與幸福。」

教師:很好!同學們,剛才我們理解的都是老人的語言。課文還寫了幾次老人鼓勵和關愛的眼神,是不是啊?那麼課文幾次寫到老人的眼神呢?含義是什麼?請你找一找,畫一畫,體會體會,一會兒我們一起來交流,好嗎?剛才同學們學得非常好!

(學生找、畫課文中幾次寫到老人的眼神)

教師:好,同學已經找完了,是嗎?那我們來交流一下吧!可以嗎?課文幾次寫到老人的眼神?先跟大家說說一共有幾次,都在哪裡。可以嗎?好,鮑思傑,聲音響亮一點。

鮑思傑:一共有三次寫到老人的眼神。第一處在第三節:「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平靜地望著我。」第二次在第七節:「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還有一次在第八節:「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出示幻燈片)

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平靜地望著我。

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教師:是這樣吧!同學們,誰來讀一讀?我請三個同學。誰來讀?哪個同學在這節課上還沒有讀書的機會呢?來,你來讀第一次。你來讀第二次。你來讀第三次。好。請讀吧!

學生:「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平靜地望著我。」

學生:「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

學生:「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教師:非常好!請坐。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在寫老人的眼神的時候,都有一個共同的詞語,是什麼呀?

學生:是「平靜」。

教師:那好。你們怎麼來理解?你們覺得老人用平靜的眼神望著作者,有什麼含義嗎?請你說。

學生:第一次老人平靜地望著「我」,是希望「我」消除緊張的心理,能繼續演奏。

教師:體會得挺好。為什麼幾次都是平靜地望著?還有什麼含義啊?

學生:我覺得幾次都是對作者的信心,不讓他失望。還有一個就是,我覺得每次這個老人都是在用心地體會作者的琴聲。

學生:我還認為,作者從老人平靜的眼神里可以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

教師:也就是說無論他拉得怎麼不好、好聽不好聽,她都那樣平靜地望著他,是讓作者怎樣?

學生:能夠專心地拉琴、練琴。

教師:又能夠怎樣?

學生:能夠自信地練琴。

教師:還能夠怎樣?

學生:能夠很安心地練琴。

教師:因為她怕自己絲毫異樣的表情都會影響他的心情。同學們再讀讀最後一句:「她慈祥的眼神」,一、二。

學生:「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教師:同學們,作者為什麼感覺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呢?也就是說,他從老人的眼神里讀出了什麼?

學生:我覺得作者從老人平靜的眼神里,讀出了對自己的鼓勵。

教師:好。請坐。所以像潭水那樣深。還有嗎?請你講。

學生:我覺得他讀出了老人對作者的期盼。

教師:好。所以像潭水那樣深。還有嗎?請你說。

學生:他讀出了老人對他的肯定。

學生:他還讀出了老人對他的贊許。

教師:是呀,老人的鼓勵、關愛,都蘊涵在她的眼神里,所以看上去像深深的潭水。說明作者讀懂了老人的眼神。那好,我們把這些含義朗讀出來,好嗎?「她慈祥的眼神」,請讀。

學生:「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教師:同學們,請你們看,「我一直珍藏著這個秘密」一直到「你竟說她是個聾子」,默讀這兩段。

(學生默讀這兩段)

教師:那麼從這兩段話裡面,作者知道了什麼?請你說。

學生:他知道這位老人,並不是一個真正的聾子,而是音樂學院的最有聲望的教授。

教師:是教授。是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非常好!同學們,你們說老人為什麼要自稱是聾子呢?你們知道了嗎?為什麼?呂曼儂。

呂曼儂:因為老人想給予作者鼓勵,不想讓作者灰心、失望。

教師:老人給作者信心,帶領他度過了練琴起始的艱難階段;老人給他鼓勵,帶領作者體驗練琴中成功的喜悅;老人帶給他享受,帶領他走向音樂的美好境界。同學們,老人在初識作者的時候說了這樣一句話,說:「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其實,老人一直在用一顆博大的心在對待這個初學小提琴的作者。那麼,老人是用怎樣的心來對待作者的呢?請你說。

學生:我覺得她的心就像她的眼神一樣,非常地平靜。

教師:好。在用一顆愛心對待他。

學生:我覺得老人的心是一顆金子般的心。

教師:好。是用金子般的心關懷他。請你說。

學生:老人一直用一顆期盼的心支持作者練小提琴。

教師:好。同學們,正像你們說的那樣,老人用細心關注作者,用愛心溫暖作者,用誠心感動作者,用熱心鼓勵作者。所以,同學們,請你們說,這位「唯一的聽眾」是怎樣的一位聽眾啊?

學生:她是一個有很美好心靈的聽眾。

學生:我覺得她是一個給予人精神上鼓勵的聽眾。

教師:對。她是一個「以美好的心靈鼓勵青年人成才」的聽眾!(下課鈴響)

教師:好。這節課就上到這兒。下課!

學生:起立!

教師:好。請同學們休息!

板書:

㈣ 唯一的聽眾作者資料

作者

岳永利,主要筆名落雪,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唯一的聽眾》刊發於1992年《女友》第6期,並被評為當年讀者最喜愛文章。《唯一的聽眾》1993年選入小學語文課本,上海教育1993年版六年級《語文》「注釋」中註明選自1992年6期《女友》。作者還著有《福餃》、《紅紗巾紅紗巾》等多篇文章。

(4)唯一的聽眾教學實錄擴展閱讀

這篇課文寫了「我」──一個琴藝糟糕、喪失自信的年輕人成長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歷程,而創造這奇跡的幕後高手是人們「耳聾」的老人,她的真實身份是音樂學院的教授、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個美麗的諾言,在不知不覺中給予了作者無私的幫助。

本文的重點是品味描寫老教授真誠語言和神情的語句,展開合理想像,體會其心理及其對主人公一步步走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進而體會老教授對主人公無私的關愛和主人公對老教授的感激、敬仰之情,根據這一重點,在深入學習中。

主要抓住這些句子來體會老教授對「我」的鼓勵,教學過程中學生能找到相應的句子,但對於隨著「我」表現不斷變化以及老教授的言辭不同,學生體會不到,只傾向留在句子意思上,還有先從語言入手,再從神態入手,缺少整體性把握,縱觀本課閱讀教學,學生發言面較窄,而且理解老教授當時心裡想的內容顯得單調、空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唯一的聽眾

如何預習十一課《唯一的聽眾》

1.課文簡說.
本文記敘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贊揚了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表達了「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本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我」的心理、行動的變化,一條是老婦人的語言變化.全文圍繞這兩條線索展開,脈絡清晰,層次分明.先寫父親和妹妹說「我」在音樂方面是個白痴,使「我」十分沮喪,不敢在家中練琴.接著寫「我」到林中練琴,遇到一位自稱耳聾的老婦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並願意天天做「我」的聽眾.每次「我」停下練琴,她總是誇獎「真不錯」.在她的鼓勵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練琴.最後寫「我」從妹妹那兒知道了老婦人的真實身份,心靈受到震撼.後來拉小提琴成了「我」無法割捨的愛好,每次演出時總會想起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本文語言質朴、清新、很有美感.如,對林中景色的描寫,「林子里靜極了.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優美動人;對老人語言的描寫,如詩一般,打動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動著每一位讀者.
選編本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體會「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二是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提出不懂的、有價值的問題與同學討論;三是體會課文寫作上的一些特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用父親和妹妹的話來說,我在音樂方面簡直是一個白痴.
用「白痴」形容「我」拉小提琴的水平,這對已經能拉小夜曲的「我」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更要命的是父親和妹妹只是經受了數次「折磨」之後就下了這樣定義.為此,「我」失去了在家裡練琴的自信.文章開頭直接點明父親和妹妹的做法,為下文「我」走出家門,到林中練琴作了鋪墊,同時也與下文老教授的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側面贊美了老人對「我」的愛護與幫助.
②林子里靜極了.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這句話寫出了早晨樹林的安靜,以及「我」為能找到這樣安靜的練琴環境的興奮心情.沙沙的足音在「我」聽來,竟成了一曲悠悠的小令,形象地說明「我」對拉好琴重新找回了自信.正因為如此,「我」才會莊重地架好小提琴,像舉行一個隆重的儀式,拉響了第一支曲子.
③我的臉頓時燒起來,心想,這么難聽的聲音一定破壞了這林中的和諧,一定破壞了這位老人正獨享的幽靜.
這句話真實地寫出了「我」發現老人後沮喪的心理.「我」希望自己能在這優美的環境中拉出好聽的琴聲,可偏偏琴技不爭氣,那聲音「覺得自己似乎又把鋸子帶到了樹林里」;不希望有人聽見自己在拉琴,卻偏偏被老人發現了.文中的兩個「一定」,強調了難聽的琴聲帶來的後果,突出了「我」的沮喪.說明「我」又一次失去了自信.
④「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吧.」
這是老人對「我」說的一句話.作為一位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老人聽出「我」拉得並不好,更從「我」被人發現後「准備溜走」的舉動中,發現「我」缺乏自信.出於對年輕人的愛護,老人謊稱自己耳聾,為聽不到好聽的琴聲向「我」表示歉意.聽慣了親人對「我」白痴的評價,第一次聽到陌生老人的稱贊,盡管是個聾子,但「我」還是充滿了快樂.老人的話讓「我」有了面對老人拉琴的勇氣.
⑤我停下來時,她總不忘說上一句:「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夥子.」我心裡洋溢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
這「從未有過的感覺」就是被人肯定的快樂.而這恰恰來自於老人的陪伴,來自於老人的誇獎.老人並不指點「我」如何拉琴,她就用自己的語言幫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勵「我」刻苦練習.在她的激勵下,「我」終於敢在家裡練琴了,而且練得十分認真,十分刻苦.這句話反映了老人與眾不同的教育方法.
⑥有一次,她說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記她是聾子,只看見老人微笑著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著節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在老人熱情的鼓勵下,「我」的琴技在不斷地提高,這正是老人所希望的.她發自內心地為「我」的進步而高興.在「我」的眼裡,老人也不再是一個聾子,她在用心感受琴聲,「我」和她是用音樂在相互交流.「我」對老人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平靜地望著我」這在文中是第三次出現.從相識的第一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靜地望著「我」拉琴.從她的眼神里「我」讀出了老人對「我」的關切、鼓勵,讀出了老人為「我」琴技的點滴進步的高興,讀出了老人對「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覺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⑦「聾子?」妹妹驚叫起來,「聾子!多麼荒唐!她是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曾是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說她是聾子!」
妹妹的話道出了老婦人的真實身份,表現出她對老人的敬仰.妹妹的話,也引起「我」心靈的震動,激起「我」對老人的無限敬意與感激.
⑧那時,我總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聾」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聽眾……
句子用「唯一」來修飾限制「聽眾」,有「獨一無二」的意思.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小提琴曲,「我」唯獨想起的是這位自稱「耳聾」的老人,表明老人在「我」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句子寫出了「我」對老人的感激,同時點明了課題.
(2)對詞語的理解.
白痴:病,患者智力低下,動作遲鈍,輕者語言機能不健全,重者起居飲食不能自理.課文中形容「我」沒有掌握拉小提琴的技術,是對「我」的打擊.
荒唐:(思想、言行)錯誤到使人覺得奇怪的程度.
聲望:為眾人所仰望的名聲.
二、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正確讀寫「神聖、悠悠、莊重、儀式、抱歉、溜走、介意、追問、荒唐、聲望、割捨、大吃一驚」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與同學討論.抄寫印象深刻的句子.
3.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三、教學建議
1.教學本課前,有條件的學校可組織學生欣賞一些小提琴演奏的曲子,如,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並交流欣賞後的感受.也可以與音樂老師聯系,開展音樂欣賞課,賞析《月光》奏鳴曲.
2.教學課文,有兩種思路可供選擇.
思路一:圍繞「我」練琴過程中的心理、行動上的變化進行教學.可以談話的形式導入課題,先初讀課文,練習把課文讀正確、流利.嘗試著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分清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然後,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描寫「我」心理、行動變化的句子,同學之間相互交流,體會「我」心理與行動發生的變化.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再次讀課文,聯繫上下文,思考「我」的心理與行動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通過交流,理解老教授的鼓勵對「我」的激勵作用,感受老教授愛護年輕人、培養年輕人的美好品質,懂得老教授謊稱自己是聾子的良苦用心,從而領會文章的思想和寫作特色.
思路二:圍繞老教授的言行進行教學.首先揭示課題.運用查詞典等方法,了解「唯一」的意思.並引導學生針對課題質疑,如,「聽眾是很多人的意思,為什麼要用唯一來修飾?」「課文中『唯一的聽眾』指誰,她做了什麼?」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試著解決這些問題.然後圍繞「作為『我』唯一的聽眾,老教授做了什麼」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找出老教授對「我」講的幾段話,弄清楚她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她為什麼這么說.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相關語句,在個人「讀」的基礎上,小組和全班進行交流.理解老教授的話的真正含義以及對於「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授愛護年輕人、培養年輕人的美好品質,領會文章的中心,最後理解課題的含義.除了抓人物語言,也可適當地注意文章中人物神態的描寫,這樣可使學生對老教授這個人物了解得更加深刻.
無論是哪種思路,都可以採取自主學習、提出問題、討論交流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三點:①要保證學生讀書的時間,引導學生能圍繞課文的重點內容提出問題;②要創設問題情境,激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③要開展有效討論.討論前,先梳理問題,一般性的問題要求學生自讀課文解決.討論要有理有據,同時也要認真傾聽他人意見,必要時再讀課文.
3.課文情感真摯,適合於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一方面,要抓住老教授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說的那幾段話.如,在「我」灰心時,在「我」有了幾分自信時,各是怎樣說的,為什麼要這樣說,使學生體會老教授的良苦用心.另一方面,抓住「我」的心情變化,使學生體會「我」總忘不了老教授的原因.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讀,通過讀又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可以適當地范讀.在指導過程中要注意講究方法,讓學生展示各自的朗讀水平,在相互幫助中實現共同提高.
4.課後練習要求摘抄印象深刻的句子.完成本練習要結合理解課文進行,摘抄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說說這些句子為什麼給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對於學生的發言,在尊重個性體驗的同時,教師要注意價值引領.印象深刻的句子可以是關於老人的,也可以是關於「我」的,甚至是關於父親與妹妹的,引導學生不要局限在一個方面.
5.本文生字新詞不多,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可提醒學生注意:「溜」讀liū;「悠」書寫時不要漏掉中間一豎;「歉」與「謙」的偏旁不同.

㈥ 唯一的聽眾 課文內容

文章通過一個「音樂白痴」成長為能「奏出真正音樂」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訴人們,默默的關懷、真誠的幫助、持久的關注、熱情的鼓勵,能夠幫助一個孩子樹立起自信心。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學習,一定能獲得成功。
教學目的:
了解課文內容,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給予他人真誠無私幫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體會作者對老教授的感激與敬佩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關愛品質。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內容,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給予他人真誠無私幫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體會作者對老教授的感激與敬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關愛品質,使他們懂得幫助別人,學會關愛。
教具准備:
小提琴曲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 1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間播放小提琴曲 同學們,剛才你們聽的這首小提琴曲美嗎?
大家聽得多認真、多投入呀!你們,就是這首曲子的 —— 聽眾(板書)
可是,曲子好聽琴難拉。有一位小提琴的愛好者,剛開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當作是鋸桌腿的聲音,他感到十分沮喪和灰心,但是後來,他成功了,這都是得益於他的那位 —— 唯一的聽眾。
板書:唯一的(理解詞語)
齊讀課題
質疑:同學們,讀了課題,你最想問什麼? (中等生)
同學們可真會提問題,老師把大家的問題歸納一下,不外乎這兩個:
「 唯一的聽眾 」 是指誰?(隨機打上?)
「 唯一的聽眾 」 她做了什麼事情?
二、初讀課文。
1.那麼,聰明的你,有什麼好辦法解決這兩個問題呢?
是呀,要擦去這些小問號,我們還得好好地讀讀課文。
2.下面就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能夠讀准字音,讀通課文,老師提醒大家,讀的時候也不要忘記想想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哦!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現在這兩個問號,你能解決了嗎?
( 1) 「 唯一的聽眾 」 是指誰? (後進生) 相機板書:老婦人
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婦人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相關的句子。
交流: ( )的老婦人
( 2) 「 唯一的聽眾 」 她做了什麼事情?
同學們可真聰明,第一個小問號輕輕鬆鬆就擦去了,但要把這第二個小問號擦去,還得回到我們的書本上來。請同學們默讀課文 2-9自然段,畫出老婦人言語的句子,並想想她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說的。一邊讀,一邊想,並在書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跡。
學生默讀課文,畫句子
第2課時
教學內容:
深入理解課文
教學過程:
一、指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二、繼續理解課文。
1.一開始,我的父親和妹妹都認為我是個音樂 「 白痴 」 ,我感到沮喪和灰心,我不敢在家裡練琴,躲到了後面的小樹林里練琴,這時,老人對我說了什麼? (後進生)
( 相機出示) 「 是我打攪了你嗎?小夥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里坐一會兒。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的話,請繼續吧。 」
(出示詞語) 介意
指導朗讀。
老婦人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 「 我 」 為什麼要溜走?
引導學生體會老婦人是在鼓勵 「 我 」 ,讓 「 我 」 不要懊惱,灰心。老婦人給我 「 我 」 勇氣和力量。)
這時,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婦人? ( )的老婦人 (中、優生)
再讀老婦人的話。
2.當我指了指琴,搖了搖頭,引說 —— (齊讀句子)
(出示): 「 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就在每天早晨。 」
指導朗讀
是呀,老人的語言如詩一般,他的話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增添了幾份信心,此時此刻,她心裡在想 —— ?
(引導學生體會老人是鼓勵 「 我 」 要持之以恆地練琴)
3.你還找到了哪句?
(出示) : 「 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夥子。 」
指導朗讀
讀了這個句子,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嗎?
想像什麼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什麼? (優秀生)
(引導學生體會老婦人感受到小夥子的進步很快,不斷地對他進行肯定,鼓勵他不斷努力,繼續練下去。)
聽了老人的話,我的心裡洋溢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這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呢?(喜滋滋的,有了繼續努力的信心)
讓我們再一起來讀 5-8自然段,體會老人對我說的每一句話其實都是在鼓勵我,催我上進。
4.過渡:老人的鼓勵,給我了信心和力量,很快,我就發覺我變了,家裡人對我的變化,也流露出一種難以置信的表情。
( 出示詞語):難以置信(理解)
我又在家裡練琴了,我不在乎妹妹對我的評論了,我也不再坐在木椅子上,而是站著練琴了,家裡人對我的這一變化 —— 難以置信。
當我感覺到這一點時,一種力量在我身上潛滋暗長。
(出示詞語)潛滋暗長(理解)
有一次,她竟說 —— 引說
這時,老婦人又在想些什麼呢?
(引導學生體會這是老婦人再次給我信心和力量。)
5.同學們,學到這里,我們對這個老婦人有了更深的了解,現在,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婦人呢? (中等生、優秀生)
( )的老婦人 (由外貌上升到品質)
6.此刻,小夥子有多少話想對這位 「 耳聾 」 的老婦人說啊!所有的話,都凝聚在他的琴聲中,(相機出示 12自然段)
指導朗讀,讀了這段話,你能體會到小夥子此刻的心情嗎?(感激激動)
三、總結課文
1.情感升華: 「 我 」 ,從老婦人這里,找到了自信,並由此獲得了成功,能熟練地拉出許多曲子,能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這都要感謝這位慈祥的老婦人,感謝老婦人的熱情鼓勵,感謝老婦人的真誠關愛。愛,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禮物,是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催化劑,它能使人振奮,它能激人奮進,從而獲得事業的成功。這也是我們同學要學習的一種精神:懂得鼓勵,懂得幫助,懂得關愛。
2.同學們,在你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像老夫人一樣,一直默默地鼓勵和支持著你的人? (老師、同學、爸爸媽媽等)
3.學到這里,你有什麼收獲呢?
作業:
1、你能給文章添上一個結尾嗎?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惟一的聽眾
鼓勵 老教授 敬佩
平靜的望著我
成千上萬的我

㈦ 唯一的聽眾課文中的 我 心理和動作有哪些變化

那位仁兄回答的太復雜了,那裡抄的吧!!!
LZ,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謝謝。。。。
我給你做了一張表格,希望你能看清楚。。。
——————————————————————
心理變化/ 動作變化/ 原因
——————————————————————
內心沮喪,失去在家練琴的信心。/ 悄悄地到樓區後面 的小樹林里練琴/
父親和妹妹的嘲笑和打擊
————————————————————————
臉上發燒,內心慚愧/ 想偷偷溜走/ 自我感覺小提琴水平太差
————————————————————————
有了幾分興奮/ 每天早上,到小樹林練琴/ 老教授的鼓勵
————————————————————————
有了自信/ 又在家裡練琴了/ 老教授一如既往地愛護和鼓勵
————————————————————————
完全成熟,充滿自信/ 在各種文藝晚會上拉小提琴/ 老教授的愛護和鼓勵
————————————————————————
回答完畢,請勿抄襲,謝謝合作,還有提醒LZ一句,善問是好事,但不可以次次問哦,6年級了,馬上畢業了,加油啊

㈧ 誰能告訴我《唯一的聽眾》的句子賞析,我急用

(1)「是我打攪了你嗎?小夥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里坐一會兒。」

「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的話,請繼續吧。」

「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就在每天早晨。」

這句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

同桌兩人合作,一人讀當時的情況,一人讀老婦人的話。

談談你從老人的話中感受到什麼。

小結:是啊,對於一個毫無信心的人來說,一句鼓勵的話就是莫大的支持和幫助,我們合作讀讀這段話,一組讀當時的情況,一組讀老婦人的話。

(2)「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夥子。」

這句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誰來談談你從老人的話中感受到什麼?

如果你就是這位初學小提琴的人,在灰心喪氣的時候聽到這樣的話,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溫暖、快樂、興奮、激動)

這是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

一句話包含了如此豐富的內容,我們一起讀讀這段話,體會一下作者的感覺。老師讀當時的情況,女同學讀老婦人的話,男同學讀作者的感覺。

同學們,這樣的語言不單單給作者帶來快樂的情感體驗,還有著更大的作用呢!在老人鼓勵下,作者有了怎樣的變化呢?請大家把作者的變化這部分讀一讀。引導學生聯系前文,體會作者的變化。

(3)她竟說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

這句話和前面幾句話有什麼不同?

這句話是一個轉述的話,如果把它直接變成老人說的話,怎麼說?從老人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什麼?

本文來源於 楓葉教育網(www.fyee.net)
原文鏈接:http://www.fyee.net/info/115328-1.htm

㈨ 急需一片《唯一的聽眾》老人的心理描寫

課文簡說
本文記敘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贊揚了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表達了「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本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我」的心理、行動的變化,一條是老婦人的語言變化。全文圍繞這兩條線索展開,脈絡清晰,層次分明。先寫父親和妹妹說「我」在音樂方面是個白痴,使「我」十分沮喪,不敢在家中練琴。接著寫「我」到林中練琴,遇到一位自稱耳聾的老婦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並願意天天做「我」的聽眾。每次「我」停下練琴,她總是誇獎「真不錯」。在她的鼓勵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練琴。最後寫「我」從妹妹那兒知道了老婦人的真實身份,心靈受到震撼。後來拉小提琴成了「我」無法割捨的愛好,每次演出時總會想起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本文語言質朴、清新、很有美感。如,對林中景色的描寫,「林子里靜極了。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優美動人;對老人語言的描寫,如詩一般,打動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動著每一位讀者.選編本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體會「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二是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提出不懂的、有價值的問題與同學討論;三是體會課文寫作上的一些特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詞句解析
對句子的理解.用父親和妹妹的話來說,我在音樂方面簡直是一個白痴.用「白痴」形容「我」拉小提琴的水平,這對已經能拉小夜曲的「我」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更要命的是父親和妹妹只是經受了數次「折磨」之後就下了這樣定義。為此,「我」失去了在家裡練琴的自信。文章開頭直接點明父親和妹妹的做法,為下文「我」走出家門,到林中練琴作了鋪墊,同時也與下文老教授的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側面贊美了老人對「我」的愛護與幫助。林子里靜極了。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這句話寫出了早晨樹林的安靜,以及「我」為能找到這樣安靜的練琴環境的興奮心情。沙沙的足音在「我」聽來,竟成了一曲悠悠的小令,形象地說明「我」對拉好琴重新找回了自信。正因為如此,「我」才會莊重地架好小提琴,像舉行一個隆重的儀式,拉響了第一支曲子。我的臉頓時燒起來,心想,這么難聽的聲音一定破壞了這林中的和諧,一定破壞了這位老人正獨享的幽靜。 這句話真實地寫出了「我」發現老人後沮喪的心理。「我」希望自己能在這優美的環境中拉出好聽的琴聲,可偏偏琴技不爭氣,那聲音「覺得自己似乎又把鋸子帶到了樹林里」;不希望有人聽見自己在拉琴,卻偏偏被老人發現了。文中的兩個「一定」,強調了難聽的琴聲帶來的後果,突出了「我」的沮喪。說明「我」又一次失去了自信。「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吧。」這是老人對「我」說的一句話。作為一位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老人聽出「我」拉得並不好,更從「我」被人發現後「准備溜走」的舉動中,發現「我」缺乏自信。出於對年輕人的愛護,老人謊稱自己耳聾,為聽不到好聽的琴聲向「我」表示歉意。聽慣了親人對「我」白痴的評價,第一次聽到陌生老人的稱贊,盡管是個聾子,但「我」還是充滿了快樂。老人的話讓「我」有了面對老人拉琴的勇氣。 ⑤我停下來時,她總不忘說上一句:「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夥子。」我心裡洋溢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 這「從未有過的感覺」就是被人肯定的快樂。而這恰恰來自於老人的陪伴,來自於老人的誇獎。老人並不指點「我」如何拉琴,她就用自己的語言幫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勵「我」刻苦練習。在她的激勵下,「我」終於敢在家裡練琴了,而且練得十分認真,十分刻苦。這句話反映了老人與眾不同的教育方法。 ⑥有一次,她說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記她是聾子,只看見老人微笑著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著節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在老人熱情的鼓勵下,「我」的琴技在不斷地提高,這正是老人所希望的。她發自內心地為「我」的進步而高興。在「我」的眼裡,老人也不再是一個聾子,她在用心感受琴聲,「我」和她是用音樂在相互交流。「我」對老人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平靜地望著我」這在文中是第三次出現。從相識的第一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靜地望著「我」拉琴。從她的眼神里「我」讀出了老人對「我」的關切、鼓勵,讀出了老人為「我」琴技的點滴進步的高興,讀出了老人對「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覺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⑦「聾子?」妹妹驚叫起來,「聾子!多麼荒唐!她是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曾是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說她是聾子!」 妹妹的話道出了老婦人的真實身份,表現出她對老人的敬仰。妹妹的話,也引起「我」心靈的震動,激起「我」對老人的無限敬意與感激。 ⑧那時,我總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聾」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聽眾…… 句子用「唯一」來修飾限制「聽眾」,有「獨一無二」的意思。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小提琴曲,「我」唯獨想起的是這位自稱「耳聾」的老人,表明老人在「我」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句子寫出了「我」對老人的感激,同時點明了課題。

㈩ 唯一的聽眾的教案

A案
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摘錄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3、體會老教授對「我」的鼓勵、給「我」帶來的變化,感受人與人之間真情的美好。
4、環境描寫、人物心理描寫的作用。
課前准備
有關課件。
教 學 過 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文中的「唯一的聽眾」指的是誰?為什麼稱她為「唯一」的聽眾?
二、初讀課文,解決疑問
1、帶著問題初讀課文。
2、匯報交流。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一讀課文的開頭和結尾,說說我在音樂方面發生了什麼變化。
2、再讀全文,結合課文內容概括「我」發生變化的原因。
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四、以點帶面,品味全文
1、瀏覽課文,找出描寫老人神態的關鍵詞。(平靜)
2、描寫老人神態平靜的句子,總共出現了幾次,在文中畫出來。
課件出示:
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平靜地望著我。
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1)第一次「平靜地望著我」。
①在什麼情況下,老婦人「平靜地望著我」?對我產生了什麼影響?
再讀課文,並畫出描寫「我」的心理活動的語句。讀一讀,體會我的心理變化。(沮喪──充滿了神聖感──沮喪──羞愧、興奮)
可以聯繫上下文體會人物心理。如,
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環境描寫,側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動。)
②是誰給了我動力,讓我的心理產生這么大的變化?
劃出描寫老教授的語言的詞句,讀一讀。
「是我打攪了你嗎,小夥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兒坐一會兒。」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吧。」
「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每天早晨?」
a.談談體會:從老人的幾句話中,可以體會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礙。
b.練習讀好這三句話。
③出示「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平靜地望著我」。
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受。(老人在默默地鼓勵我,在給我信心和繼續練琴的勇氣)
(2)第二次「平靜地望著我」。
①出示「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從老人平靜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麼?
②找出描寫老婦人語言的句子,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感謝、稱贊)
③在老人耐心熱情的鼓勵下,「我」的技術在不斷提高。再讀課文,說說老婦人的稱贊和鼓勵使「我」發生了什麼變化?(信心倍增,行動、心理均發生變化)
(3)第三次「平靜地望著我」。
①這次老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平靜地望著我」的?找到有關句子讀一讀。
引導體會「手指悄悄打著節奏」等隱含的信息。(琴藝長進)
②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為什麼說老人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你體會到了什麼?
教師小結:如果說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語言是有聲的鼓勵,那麼她平靜的神態,特別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實聽眾的舉行,就是無聲的激勵,從而使「我」最終能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
引讀:「只看見老人微笑著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著節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那雙眼睛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里,那雙眼睛使「我」戰勝自卑,重樹信心。齊讀文章最後兩句。引讀最後一段:「後來,拉小提琴成了……」
三、讀寫結合,拓展延伸
1、課件出示三組句子,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平靜地望著我。
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靜的神態背後,老人在想什麼呢?請同學們聯繫上下文,發揮想像,描寫一段老人當時的心理活動,可選一兩處寫。
課件出示:
當我沮喪地想離開小樹林時,她平靜地望著我,彷彿在說……
當我每天去小樹林拉琴時,她平靜地望著我,彷彿在說……
當我漸漸奏出真正的音樂時,她慈祥的眼睛平靜地望著我,彷彿在說……
3、交流所寫的內容,簡單評議。
(杭州市賣魚橋小學王宏萍
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學張科燕)

B案
設計 重慶市九龍坡區楊石路小學:李 冉
評改 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劉冬梅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正確讀寫「神聖、悠悠、莊重、儀式、抱歉、溜走、介意、追問、荒唐、聲望、割捨、大吃一驚」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與同學討論。抄寫印象深刻的句子。
3.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學准備: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播放《月光奏鳴曲》。
同學們,剛才你們聽的這首小提琴曲美嗎?大家聽得多認真、多投入呀!你們,就是這首曲子的──聽眾(板書)
可是,曲子好聽琴難拉。有一位小提琴的愛好者,剛開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當作是鋸桌腿的聲音,他感到十分沮喪和灰心,但是後來,他成功了,這都是得益於他的那位──唯一的聽眾。
板書:唯一的(理解詞語)
2.齊讀課題,質疑:同學們,讀了課題,你最想問什麼?
同學們可真會提問題,老師把大家的問題歸納一下,不外乎這兩個:
「唯一的聽眾」是指誰?
「唯一的聽眾」她做了什麼事情?
[評:學生對小提琴了解不多,很多同學可能根本不會欣賞,因此用音樂導入學習,讓學生對小提琴曲的優美有初步的感受,並由此想到,學習任何一種樂器都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讀題解題質疑,培養讀文質疑思索的學習習慣。]
二、初讀課文
1.那麼,你有什麼好辦法解決這兩個問題呢?
(好好地讀讀課文)。
2.下面就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能夠讀准字音,讀通課文,讀的時候也不要忘記想想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現在這兩個問題,你能解決了嗎?
(1)「唯一的聽眾」是指誰? 相機板書:老婦人
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婦人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相關的句子。
交流:( )的老婦人
(2)「唯一的聽眾」她做了什麼事情?
三、引導學生回憶寫人文章的學習方法
1.我們怎學習寫人的文章?
2.學生默讀,畫批人物的言、行、神。
(主要人物:語言、神態、動作。次要人物:心理描寫.)
[評:讓學生學會理性學習,運用已有的學習方法,學習和感悟新篇章。]
四、讀一讀句子
五、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 默讀課文,回顧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
二、 交流感悟,研讀課文
1、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2-9自然段,找出老婦人言語的句子,並想想她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說的。
A:一開始,我的父親和妹妹都認為我是個音樂「白痴」,我感到沮喪和灰心,我不敢在家裡練琴,躲到了後面的小樹林里練琴,這時,老人對我說了什麼?
(相機出示)「是我打攪了你嗎?小夥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里坐一會兒。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的話,請繼續吧。」老人真的耳聾了嗎?為什麼她要這樣說?
(出示詞語)介意
指導朗讀。
老婦人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我」為什麼要溜走?
(引導學生體會老婦人是在鼓勵「我」,讓「我」不要懊惱,灰心。老婦人給我「我」勇氣和力量。)
這時,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婦人? ( )的老婦人
再讀老婦人的話。
B:當我指了指琴,搖了搖頭,引說──(齊讀句子)
(出示):「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就在每天早晨。」
指導朗讀
是呀,老人的語言如詩一般,他的話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增添了幾份信心,此時此刻,她心裡在想──?
(引導學生體會老人是鼓勵「我」要持之以恆地練琴)
C:你還找到了哪句?
(出示):「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夥子。」
指導朗讀
讀了這個句子,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嗎?
想像什麼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什麼?
(引導學生體會老婦人感受到小夥子的進步很快,不斷地對他進行肯定,鼓勵他不斷努力,繼續練下去。)
聽了老人的話,我的心裡洋溢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這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呢?(喜滋滋的,有了繼續努力的信心)
2.讓我們再一起來讀5-8自然段,體會老人對我說的每一句話其實都是在鼓勵我,催我上進。
(1)你有什麼問題嗎?
(2)老人的鼓勵,給我了信心和力量,很快,我就發覺我變了,家裡人對我的變化,也流露出一種難以置信的表情。
(出示詞語):難以置信(理解)
我又在家裡練琴了,我不在乎妹妹對我的評論了,我也不再坐在木椅子上,而是站著練琴了,家裡人對我的這一變化──難以置信。
當我感覺到這一點時,一種力量在我身上潛滋暗長。
(出示詞語)潛滋暗長(理解)
(3)有一次,她竟說──引說
這時,老婦人又在想些什麼呢?
(引導學生體會這是老婦人再次給我信心和力量。)
(4)為什麼我會忘記老人是一個聾子?為什麼我會覺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3.同學們,學到這里,我們對這個老婦人有了更深的了解,現在,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婦人呢?
( )的老婦人 (由外貌上升到品質)
4.此刻,小夥子有多少話想對這位「耳聾」的老婦人說啊!所有的話,都凝聚在他的琴聲中,(相機出示12自然段)
指導朗讀,讀了這段話,你能體會到小夥子此刻的心情嗎?(感激 激動)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後小結我在學琴的過程中,心理和行動有哪些變化?為什麼有這些變化?
6.文中哪些句子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麼?
[評:這個環節的學習,使學生學習讀文思考、質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與老師同學一起探究,圍繞老教授的言行展開學習,幫助學生理解人物美好的心靈,理解老教授的話的真正含義以及對於「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授愛護年輕人、培養年輕人的美好品質,領會文章的中心,最後理解課題的含義。]
三、總結課文
1.情感升華:「我」,從老婦人這里,找到了自信,並由此獲得了成功,能熟練地拉出許多曲子,能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這都要感謝這位慈祥的老婦人,感謝老婦人的熱情鼓勵,感謝老婦人的真誠關愛。愛,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禮物,是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催化劑,它能使人振奮,它能激人奮進,從而獲得事業的成功。這也是我們同學要學習的一種精神:懂得鼓勵,懂得幫助,懂得關愛。
2.同學們,在你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像老夫人一樣,一直默默地鼓勵和支持著你的人?(老師、同學、爸爸媽媽等)
3.學到這里,你有什麼收獲呢?
四、作業
抄寫印象深刻的句子
板書:
唯一的聽眾
老人給我鼓勵、信心、力量、幫助
[全課評析:本文語言質朴、清新、很有美感。在教學時,除了圍繞老教授言行和「我」心理、行動上的變化進行學習外,要注意引導學生注意賞析文中一些美妙的句子,如,對林中景色的描寫,「林子里靜極了。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優美動人;對老人語言的描寫,如詩一般,打動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動著每一位讀者。而作為教師的我們,也應該用這樣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做他們的傾聽者,不吝嗇自己的微笑和鼓勵,讓孩子從我們這里找到自信和滿足,健康地成長!]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