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實錄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實錄

發布時間: 2021-12-08 00:27:19

『壹』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閃爍、靈魂」等詞語。
2.理解重點句。
(l)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著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他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理解詞句,領悟課文中心的能力。
2.指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像。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了解小女孩悲慘的命運,喚起學生對小女孩及所有受壓迫的窮苦人的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憎恨。
(四)美育滲透點
體會小女孩的美好願望,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談話法、引導學生討論,啟發學生想像。
(二)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小組討論、感情朗讀。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和作者想像的合理。
(二)難點
從最後三個自然段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點
小女孩死後為什麼嘴上帶著微笑?她真的能飛到「沒有寒冷,沒有痛苦的地方」去嗎?
(四)解決辦法
通過小組討論和有感情地朗讀加以深化理解。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引導學生抓重點,悟情感,通過析詞句,議內容,領悟中心,引導感情朗讀,升華學生情感。
(二)學生活動設計
討論重難點問題,聽錄音、看投影、想像課文描述的情景,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深化理解。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啟發談話。
同學們一定都讀過童話故事,今天,我們學習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所寫的著名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
2.簡介時代背景及作者
安徒生,19世紀丹麥著名的作家,被稱為「世界童話之王」。他家境貧寒,14歲開始自謀生計。他一生寫了160多篇童話。他的童話愛憎分明,想像力豐富,構思巧妙,情節生動。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童話就是其中之一。
(二)整體感知,理清線索
1.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同桌交流)
2.檢查自讀情況。
思考:本文寫了什麼內容?按什麼順序寫的?課文寫作順序是怎樣的?
(本文寫的是在大年夜一個小女孩流浪街頭賣火柴,冷得幾次擦燃火柴,產生一次次幻象,最後凍死了。全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具體順序:賣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
板書:賣火柴 擦火柴 人死去
(三)學習「賣人柴」這一部分內容
1.默讀思考:讀了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
(故事發生的時間是大年夜,地點是街上,當時的天氣冷極了,一幅悲慘、凄涼冷清的景象。)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況的時候,著重抓住一些細節描寫。讀讀這部分內容,想想這些細節描寫的作用是什麼?
3.交流(反饋)
a.對小女孩的鞋是細節描寫。
(說明她窮得連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說明她被人欺負。)
b.課文中對女孩的頭發是細節描寫,「頭發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
(說明小女孩是一位美麗的小姑娘,但是她卻貧窮,又冷又餓,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麗。)
c.「每個窗子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是細節描寫。
(作者運用對比的方法告訴人們,資本主義是多麼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頭。)
d.「天快黑了,又下著雪」是細節描寫。
(這樣寫能進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憐與孤獨。)
4.指導朗讀。
小女孩是多麼可憐,值得同情。在朗讀的時候要讀出這種感情。
5.總結擴展。
這一段突出描寫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慘,沒吃沒穿又冷又餓,得不到同情和幫助,我們讀了也禁不住萬分同情,那麼作者是怎麼體現出這種感情,讓我們受到強烈的震撼呢?具體體現在哪幾方面呢?討論交流。
(體現在:(1)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2)動用對比烘託人物;(3)語言樸素,感情真摯。)
(四)布置作業
l.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感情。
(五)教師巡視,學生質疑。
第二課時
(一)學習「擦火柴」這一部分內容
1.默讀思考:課文寫了小女孩幾次擦火柴,各出現了什麼幻景?(生答)
(l)自由讀第一次擦火柴部分。思考:
為什麼會出現火爐的幻景?
「她敢從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來……嗎?」怎麼理解?
(賣不了火柴會挨打。她不敢隨便取,因為火柴是他們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實在冷得受不了,終於抽出了一根,進一步說明她冷,渴望溫暖,所以會出現大火爐的幻景。)
2.指出學法。
剛才學習這一段用的是「讀——想——讀」的方法,先讀課文,弄清寫了什麼?再抓重點詞,為什麼這樣寫?說明了什麼?用這樣的方法學習其他幾次擦火柴出現的幻景部分。
3.小組討論學習,完成表格。
第幾次擦燃火柴 現實 幻景 說明 現實
第一次 寒冷 火爐 渴望溫暖 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
第二次 飢餓 烤鵝 渴望食物 烤鵝不見了
第三次 孤獨 聖誕樹 渴望快樂 聖誕樹不見了
第四、五次 痛苦 奶奶 渴望幸福 跟奶奶飛走了
4.小結自學情況。
因為冷才出現火爐,因為餓才出現烤鵝,因為孤獨才出現聖誕樹和奶奶,這些幻想都隨火柴的熄滅而消失,使本來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這一段主要寫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產生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顯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運的悲慘。
5.指導朗讀(讀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運的悲慘)。
(二)學習「小女孩死去」這一部分內容
1.讀後思考。
(l)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
(2)作者為什麼要用「兩腮通紅,嘴角帶著微笑」,寫小女孩死去的神態?為什麼要寫明是在大年夜凍死的呢?
(3)怎樣理解課文結尾的那幾句話。
(寫小女孩死去的神態,證明她是在幻想、幸福與歡樂中死去,這就使幻想與現實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對比,再加上「大年夜」這本應得到的歡樂和幸福,更增強了這種對比效果,加深了人們對女孩的同情,啟發人們深思。)
2.指導朗讀。
小女孩凍死了,我們對她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和憐惜。讀這一部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讀出來。
(三)圍繞中心,學習表達
1.回憶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
(這篇課文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同情及對統治者的不滿,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
2.前後桌討論,總結寫法。
(1)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
(2)想像豐富深化中心。
3.學習表述。
這篇文章是童話,也是很典型的一篇文章,讀了之後不覺熱淚盈眶,那麼究竟是什麼讓我們感動呢?也就是作者如何表述的,我們討論學習一下。
(1)這四次幻想表現了作者豐富的想像,作者以小女孩心理特點和具體環境為依據,符合小女孩的迫切要求,這樣是合理的,脫離了實際,憑空捏造的想像只給人虛假的感覺,這是我們所要學習的一個方面。
(2)詳細的刻畫,環境的襯托則是我們所要學習表述的另一個方面,文章細致的描寫(例如:小女孩的頭發、小女孩的鞋),深刻地寫出了女孩的可憐,環境的襯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每個窗子都透出燈光來……)也反映出女孩的可憐凄涼。
對照以上兩點,用筆在書中畫出這兩方面。
(四)總結、擴展
1.這篇文章寫了一個可憐小女孩的悲慘命運,同時更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我們長在紅旗下,生在幸福中,該怎樣做呢?
(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學習,長大為祖國做貢獻。)
2.感動之餘寫一篇讀後感,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寫出來。
(五)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理解文中最後三個自然段的含義。

『貳』 求<賣火柴的小女孩>或<匆匆>的教學實錄

一、引出時光匆匆的話題。
師:昨天——4月2日是偉大的童話作家安徒生誕辰二百周年。我相信現在沒讀過安徒生童話的孩子可能不多了。你讀過什麼?
生:《賣火柴的小女孩》
生:《野天鵝》、《皇帝的新裝》。
師:直到現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膚色的孩子,依然從他的童話之中汲取著營養,獲得了快樂。但他的童話並不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減少他的魅力。今天我們就來探討時光匆匆這個話題,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教師板書課題:勿勿)
學生看著板書,疑惑。
師;有的同學眉頭皺起來了。
生:少了「點」!
師:很好,你們一下子就發現了這個字的錯誤:少了「點」。(教師糾正板書中的錯誤)「勿」加上點就是「匆」。「勿」在哪裡見過?
生:請勿吸煙
師:「請勿吸煙」是什麼意思?
生:請不要吸煙。
師:什麼是匆匆?
生:很著急。
師:很著急,急急忙忙的樣子就叫「匆匆」。通過你們對課文的匆匆一撇,知道文章講的是什麼匆匆?
生:時光匆匆。
師:很好!我們今天就來探討時光匆匆這個話題。聽閆老師朗讀課文,注意感受文字的節奏,感受文字本身的情感。

二、多種方式熟讀課文,為感悟、品評做准備。
教師配樂范讀課文。
(朗誦完畢,學生鼓掌。)
師:謝謝同學們!其實,閆老師真的不敢獨占這掌聲,因為我知道,文字本身的魅力已經把我們深深地折服。
這篇文章後面有發表的時間,1922年,離現在大約有83年了。年代比較久遠了,大家在讀的時候,有沒有比較難讀的地方呢?大家讀一讀自己感覺難讀的句子。
學生自由練讀。
師:誰願意讀給大家聽?
生:「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
生:「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
(該生讀得很好,學生中響起掌聲。)
師:她不僅讀流利了,而且讀得很有感情!
生:「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
師:有兩個地方需要糾正一下,聽出來了嗎?
生:「他便伶伶俐俐的從我身上跨過」讀成了「他伶伶俐俐的從我身邊跨過」。
生:「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這里他把「旋轉(zhuàn)」讀成了「旋轉(zhuǎn)」。
師:聽得真認真,這是一個多音字。什麼時候念「轉(zhuǎn)」?
生:婉轉。
生:轉身。
生:輾轉反側。
師:在這里讀「旋轉(zhuàn)」。還有一個地方也需要注意。
生「新來的日子的影兒」。
師:這個兒化音杭州的同學可能比較難讀。聽閆老師示範一遍。
教師示範,學生練習;指名讀,教師再糾正。
生:「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這一句難讀。
生:「你聰明的,告訴我……」
師:大家已經把自己覺得難讀的段落讀通了,讀順了。有沒有非常喜歡的段落?想配樂讀嗎?
音樂起,生配樂讀:
生1:「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
生2:「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
生3:「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
生4:我也想讀第自然段。「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
三、潛心感悟、品評文本,感受時光匆匆。
師:剛才我們已經反反復復朗讀了課文,把課文讀通了,讀順了。其實,默讀也是一種非常好的讀書方法,現在我們把課文默讀一遍,邊讀邊想哪些地方值得我們細細地讀、細細地品,細細地思考?用筆畫一畫,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段落,都可以。
學生圈畫,教師巡視;請學生將畫下來的詞語寫在黑板上。
學生在黑板上寫下了這些詞語:一去不復返 頭涔涔 淚潸潸 赤裸裸 輕輕悄悄
a、從詞語生發感受時光匆匆。
師:首先看這些詞語有沒有錯誤?
生搖頭。
師:哪幾個字寫得比較漂亮?
生:赤裸裸;輕輕悄悄。
師:現在寫一筆好字的人不多了,能寫一手好的粉筆字的人就更少了。你為什麼要寫這些詞語?可以選擇其中一個談。
生:這些詞都是來形容時間的,作者寫了他悲觀的一面,這些詞語加強了他心頭無奈的感覺。
師:你感覺到了他的無奈。
生:我覺得作者不應該掩著面嘆息,其實如果抓緊時間的話,時間還是很充足的。這些詞都是形容時間的,雖然時間過得非常快,如果抓緊的話,時間還是能夠擠出來的。
師:從這些詞你感覺到時間過得快,所以你覺得要抓緊時間。挑出一個詞來,從「逃去如飛」這個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生:我感覺到時間是過得很快的,如果一個人老的時候,他感到後悔的話,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師:時間快得像飛一樣,很快人就變老了!
生:「逃去如飛「這個詞可以體現小的時候如果不努力,老的時候就會後悔,小的時候為什麼不抓緊學習,他會非常後悔,非常悲哀,但是時間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師:正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從「一去不復返」這個詞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生:時間過去了就不會再回來,我們得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讓他溜走。
師:你感受到了作者的什麼情緒?
生:作者覺得以前的日子應該珍惜。
師:以前的日子過去得太快了,一定要珍惜啊!因為時間一去不復返!剛才我們從這些零零碎碎的詞語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情緒,他惋惜,他無奈,還感覺到他對時光流逝的那一絲焦灼。這些詞語都不是孤立的,請你把這些詞語放回到句子中再讀一讀,感受作者的情緒。
學生把詞語放回到句子中再讀課文。
b、從句段入手感受時光匆匆。
師:作者焦灼、無奈、惋惜,還有一絲痛苦。所以他不斷地反反復復地追問——時間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請同學們看看課文,能不能發現這些追問在哪幾個自然段中比較突出?
生:第一自然段和最後兩個自然段。
板塊1:感受對時光流逝的追問:精讀第一自然段
師:我們先來看看作者的第一次追問。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課件出示第一段;學生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師:我剛才發現很多同學都畫下了這一段。說說你為什麼特別喜歡這一段?
生:這一段把什麼都寫活了。特別是時間,而時間自己也會走,而且他的追問自己先有了回答,有了回答之後他又發現了問題。第一自然段寫得很美,突出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而別的都會再回來。
師:她感受到了這一段的不同尋常之處。
生:我讀過一本書《誰偷了我的乳酪》,裡面講了四個人物,他們的乳酪儲藏在一個迷宮里。有一天他們的乳酪都不見了,他們不去想自己的原因,不去想是不是自己吃掉了,而是去想是不是被人偷走了。朱自清這篇文章表現的也是這樣,其實不是時間不公平,而是自己沒有把握好時間,時間自己不會平白無故地逃走的。
師:不管怎樣,時間都是在不停地往前走!我非常佩服這個同學,還有同學讀過這本書嗎?(五六個學生舉起了手)這可是一本全球暢銷書啊!同學們可以讀一讀。這個同學發生了自己的聯想,談了自己過去閱讀的感受,他發現時間實際上是很公平的,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去不復返!
生:在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話有三個「再」,「有再來的時候」,「有再青的時候」,「有再開的時候」,說明了其它東西都可以重新來過,可是時間不好好把握的話,他就會從你的身邊悄悄溜走。我們語文課上也學過一首詩《時光老人》,裡面就說了有些游手好閑的人,時間就會從他身邊悄悄溜走,如果你把握好時間的話,就會覺得時間是很充實的,不會走得很快。
師:她抓文字抓得多好,她具有多麼敏銳的語感!她發現了世間萬物——燕子、楊柳、桃花,這些都可以輪回,唯有一樣一去不復返,那就是——
生:時間!
師:燕子去了,還能再來;楊柳枯了,還能再青;桃花謝了,還能再開。唯有時間一去不復返,那麼時間究竟到哪裡去了呢?所以作者反反復復在追問啊!再看看第一自然段的後半部分,作者是怎麼問的?
生:「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裡呢?」
師:在這反反復復的追問之中,當他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他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生:無奈,悲傷欲絕。
師:「悲傷欲絕」太厲害了吧?
生:有點後悔。——如果珍惜時間,可以寫出更好的散文供大家閱讀。
師:「悲傷欲絕」能換個詞嗎?
生:難過。
師:或者非常痛苦。
生:他還有一點茫茫然的感覺。他不知道該做些什麼,因為時間走得這么快,應該做些什麼才能挽住時間的腳步呢?
師:很茫然,很痛苦,很無奈。對過去流逝的時光,沒有好好把握的時光,他又有些後悔。當你感受到了這些,請你把你的感受融進去再讀一讀,再來感受作者的這一份追尋。
學生自由讀第這一段。
指名學生讀這一段。
師:關於時間永遠不會回來,台灣作家林清玄在文章《與時間賽跑》之中,父子倆有這樣一番對話。
出示課件;師生對讀。
師:請注意父親說的最後一句話:「有一天你度過了你的時間,就永遠不會回來了。」這句話看似簡單,但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真要透徹地領悟它卻不是那麼容易。就拿我們自己來說吧,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現在的你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你的什麼變了?
生:年齡變了。
師:你長大了一歲,更加懂事了。
生:思想變了。我原來很開心,很快活,很單純,什麼事情都想得很開。可是現在我無論怎麼想也想不開了,再也找不到以前快樂的時光了,現在我很茫然,很難過,我已經和朱自清一樣的心情了!
(聽課教師和學生中響起掌聲。)
師:不要痛苦,也不要難過,這是成長必然經過的痛!她成熟了,應該祝賀她才對!老師這個年齡也經歷過這種茫然的痛苦!
生:我想問一下閆老師,你這么大有沒有對你的年齡變化有想法?
(聽課教師和學生中響起笑聲。)
師:他把問題拋給我了,他拋皮球了!我得實話實說。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去年相比,我首先覺得自己老了很多,很怕過生日!(學生笑)但這一年也不僅僅是這種痛苦和茫然,我的變化很多,讀了更多的書,上了更多的課,有了更多的困惑,也有了更多的收獲。這就是我的變化!那個男同學,我的回答你滿意嗎?
生:謝謝!
(聽課教師和學生中響起笑聲。)
生:我覺得我現在對父母有一點煩!現在大了,有些事情可以自己作主了,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父母總是覺得我們很小,不讓我們去做,父母的想法遠遠跟不上我們小孩子的思想,所以現在很煩!
雖然知道父母是對自己好,但仍然覺得他們嘮嘮叨叨!
師:這個同學說出了大多數同學心裡的想法。她覺得自己和父母有代溝了,所以有時候有點煩。但有一點需要知道,那就是這點點滴滴的背後都滲透著一個字,那就是——
生:愛!
師:我很高興你們感受到了愛!
生:去年覺得很多事情很有趣,很好玩,現在看來很無聊,很幼稚,有時候我在想我怎麼會那麼做呢,怎麼像個傻瓜一樣呢!
(學生和聽課教師笑。)
師:你更聰明了,更成熟了,更懂事了!你看,這短短的一年的時間,你發生了多麼大的變化啊!你已經不再是去年的你了。這就是時光的匆匆啊!這就是時間永遠不會回來啊!當你感受到了這些,你再讀一讀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觸呢?
學生再讀第一段。
師:剛才很多同學感受到了這一段文字的美,能具體談談文字怎麼美嗎?
生:我特別欣賞第一句話。因為我覺得朱自清寫著一句話十分富有詩意,很押韻,而且沒有直接的、很白話的把時間去得匆匆直接表現出來,而是從寫燕子、楊柳和桃花這些美好的事物表現出來。
師:她感受到了詩的韻味,感受到了詩的意境,覺得讀這一段文字有一種像讀詩一樣的感覺!假如閆老師把這一段文字變一下形式,你就會更感覺這像一首詩了。
出示課件。
師:文字排列的形式變了,是不是更像一首詩?再讀一讀,感受這詩一樣的語言美。
學生深情誦讀。
師:詩一般的語言,詩一般的意境,帶給我們詩一般的感覺!這就是朱自清先生文字的奧妙之處啊!也難怪有很多文學評論家和廣大的讀者都寫下了不少評論的文字來誇贊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想不想看看這些評論?
出示課件。
學生自由讀這些資料。
板塊2:感受對生命的追問:精讀第四、五自然段
師:其實,朱自清先生的文字之美遠遠不是這三段評論可以涵蓋的。現在我們繼續讀,繼續品。剛才有同學說,這種反反復復的追問還集中在文章的最後兩個自然段,自由讀一讀。
課件出示第四、五兩個自然段;學生自由讀。
師:在這一自然段中,作者有幾次追問?
生:六次!
師:讀讀每一次追問。
生讀每一次追問。
師:是不是每一次追問作者都沒有做出回答?
生:第一次和第二次做出了回答。
師:我來問,你來答!「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
生:「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
師:「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
生:「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師:作者回答了幾次?
生:兩次!
師:六次追問,有的已經做出了回答,有的依然沒有答案!現在就讓我們來試著回答一下吧!比如說,你覺得怎樣才算是留下了深深的生命痕跡?或者說怎樣的人生就是沒有虛度,才算是沒有白白的在這個世界上走一遭?可以舉一個你佩服的人做例子來說明。
生:就說安徒生吧。安徒生去世一百多年了,但是至少他的靈魂還活了一百多年,直到現在他的靈魂還在被我們朗讀著。
師:他的作品就是他的靈魂!只要他的作品還在,他就還活在我們的心裡!
生:黃繼光也沒有虛度!他為中國人民做出了貢獻!
師: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勝利!他當然值得我們學習。
生:可不可以說活著的?
師:當然可以!
生:楊利偉也是!他駕駛著火箭為中國人民爭了一口氣,不讓人說我們是東亞病夫!
師:這些人都作出了轟轟烈烈的大事業。但只有做出轟轟烈烈的大事業的人,他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嗎?
生:我覺得我媽媽沒有虛度人生!她是一位教師,她為她的學生奉獻了青春,在學生那裡她總是找到青春的活力,她把自己的知識教給學生,她是一個辛勤的園丁!
師;我很高興跟她的媽媽是同行,我更高興的是這個同學從媽媽——作為一個普通的教師身上看到了人生的價值!你們不僅看到了那些做出轟轟烈烈的大事業的人,認為他門的人生是有價值的,你們還看到了生活在你們周圍的人,比如說你們的爸爸媽媽,他們也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了對自己、對別人、對家庭、對整個社會都有益的工作!他們的人生也是有價值的,他們的人生也沒有虛度,他們也沒有白白在這個世界上走一遭!朱自清先生的人生也是有價值的,他雖然只活了50歲,可是他卻留下了非常寶貴的文學遺產。
出示課件:朱自清介紹。
師:同學們看看這張黑白的老照片,看看這張充滿睿智的臉,充滿了濃濃的書卷氣,這就是朱自清先生。再看看右邊的文字。
學生讀資料。
師:談談你的感受吧!你覺得朱自清的人生如何?
生:我覺得朱自清的人生不象他在文章《匆匆》里寫的一樣,他的人生不是虛度過去的,而是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前進,不斷地攀登知識的高峰!
師:你看他的作品達到了190萬字!正因為他認識到了時光的匆匆,所以才取得了這么大的成就啊!
生:我看了這段資料,我對朱自清的文章有新的看法。朱自清寫這篇文章是在告訴那些沒有珍惜時間的人盡快醒悟過來,要好好珍惜時間,把握好非常珍貴的時間。
師:好好的把握自己的人生啊!因為生命中只有一次!你還覺得哪些地方震撼了你的心?
生:朱自清至死不吃美國的救濟糧,他很有骨氣!
師:說得好!朱自清先生不僅是一個文學家,他還是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中國的知識分子應該以他為驕傲!
生:我有問題!我想問一下同學們,我從《匆匆》中讀到了朱自清很無奈的感覺,他有點自責、後悔,既然他已經有了這么大的成就,應該沒有什麼遺憾了!
師:問得好啊!他說朱自清文字那麼多,應該沒有遺憾,為什麼我們從這篇文章中感覺到了他的自責、焦灼、痛悔的感情呢?我把問題拋給你們!
生:別人看到朱自清沒有虛度此生,但朱自清自己覺得應該加緊努力!
師:朱自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年齡多大?聰明的同學一定可以知道。
生:24歲!
師:怎麼知道的?
生:從資料中的出生年月到發表文章的日子減出來的。
生:我從「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知道他寫這篇文章時是二十幾歲。
師:多聰明的同學啊!二十多歲的小夥子,已經知道了時光的匆匆,所以他取得了這么大的成就,盡管他的人生非常短暫。當你了解到了朱自清先生的這一段資料,你再讀讀這一段,把你新的感觸融進去。
學生自由讀這一段。
板塊3:從對時光的追問到生命的追問,這其中又有著怎樣的人生感觸呢?略讀第二、三自然段。
師:作者對時光流逝的追問可以說是由始至終。如果說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對世間萬物的外部追問,那麼課文的最後兩個自然段則是對自身生命的內部追問。由對世間萬物的追問到對自身生命的內部追問,這中間又經歷了怎樣的人生感觸呢?我們再來看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出示課件:第二自然段;學生自由讀。
師:這一段剛才有的同學已經有所涉及。「八千多日子」好像很久了,但如果把它放進時光的大海里,它僅僅就是——
生:針尖上的一滴水!
師:想像這針尖上的一滴水有多大,用一個詞形容它!
生:渺小。
生:微不足道。
生:滄海一粟。
師:很好!再想像它滴在時光的大海里,再用一個詞形容。
生:無聲無息。
生;無影無蹤。
師:想像著這渺小的、微不足道的、恰如滄海一粟的針尖上的一滴水,它滴在時光的大海里,無聲無息,無影無蹤!想像著把這一段讀好!
學生自由讀。
指名請學生讀。
師:時間就是這樣匆匆溜走,他不禁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時光究竟是怎樣從我們身邊悄悄溜走的呢?誰能看著課文第三自然段告訴我們?
生:我有一個問題!他說,「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這里的「他們」指的是誰?如果是指時間,不需要加一個「們」,而且這里是一個單人旁的「他」,他想說明什麼?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我的問題先放在一邊,先來討論她的問題。
生:可能是指朱自清的父母,我開始也想到了這個問題,後來想這應該是朱自清的父母。他們孕育了朱自清,朱自清覺得已經二十多歲了,認為過去都是在虛度時光,所以從此以後一定要好好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世界上。
師:你覺得生命是父母給的,所以你覺得這里的「他們」指的是父母。
生:我覺得「他們」是一個概念!
(聽課教師中響起笑聲。)
師:什麼概念?
生:是一種對於時間的觀念!因為我覺得他說「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所以我覺得這里是作者朱自清對時間的一種了解。
師:就是一個時間的概念是吧?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我們都擁有時間,但我們都不知道我們到底擁有多少時間!正因為我們不知道擁有多少時間,所以才更要珍惜時間啊!
生:我覺得這里的「他們」是指所有關愛朱自清的人!因為朱自清非常感謝他們,所以這樣說。
師:很好!這里的「他們」,也許你還有更多的迷惑,更多的想法,在這里閆老師也沒有唯一的答案,把這個問題留在課後繼續思考,留在今後的人生中繼續思考!回到我們剛才的問題中來,我們想一想時光究竟是怎樣從我們的身邊悄悄溜走?比如說,洗手的時候——
師生合讀這一段。
四、展示交流詩文、警句,進一步懂得珍惜時間、珍惜生命。
師:我們真的是沒有過多的時間去嘆息啊!關於時光的流逝,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不少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的名言格句。你知道哪些?
生:時間就想海綿里的水,只要願意,要擠總是有的。
生:一寸光陰一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生;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生: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師:非常好!閆老師也搜集了很多,有些你們已經說到了。我請同學讀一讀,輪到誰的時候不要猶豫,因為時間不等人!
出示課件:以滾動字幕的形式出示名言格句,學生接讀。
五、由「一朵小花」悟人生流逝。
師:一起讀最後一句: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確,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但是,在忙忙碌碌的人生旅途上,也別忘了用你細膩的心去感受生命中哪些細小的卻又是非常美好的東西,因為這才是真正的珍惜生命!我們現在來看看俄國著名詩人普希金寫的一首詩——《一朵小花》,看看這位偉大的詩人是怎樣從一朵小花感受到人生流逝。
學生自由讀這首詩。
師:喜歡這首詩嗎?我們一起讀讀吧!
師生配樂合讀這首詩。
師:一朵被遺忘在書本里的小花,一朵早已經乾枯了的、失去了芳香的小花,,也能夠讓作者產生時光流逝的人生感悟。其實,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有無數朵這樣的小花,請學會發現,學會珍惜。——因為生命只有一次,時光一去不復返!
六、由「人面桃花」引發深層思考。
師:最後有一個問題請同學們思考。這個問題今天不一定有答案,只要引發同學們的一些思考。還記得課文第一段的幾句話嗎?能背下來嗎?
學生齊背第一段:「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
師:問題就在這里。思考:燕子還是去年的楊柳,楊柳還是去年的楊柳,桃花還是去年的桃花嗎?
生一愣,搖頭:不是!
師:有的同學搖頭了!
生:一切都是新的,過去的就已經過去了!
師:真棒!小小的年齡就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的確,燕子已經不再是去年的燕子,楊柳也不再是去年的楊柳,桃花當然也不再是去年的桃花!現在我們就明白了,對於世間萬物來說,時光都是一樣的公平,一樣的一去不復返。有一位唐朝詩人崔護,他曾經寫下了一首詩,同學們應該不感到陌生。
出示崔護的《題都城南庄》,師生齊讀這首詩。
師:的確,盡管桃花依舊笑春風,但是人面已經不知何處去。以你們的年齡,也許還不能透徹的理解作者這種復雜的人生感喟,但是沒有關系,因為時光匆匆,它會教會你領悟一切。

『叄』 求李吉林《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實錄

《賣火柴的小女孩》——李吉林(中)

[科目]
[年級]
[單元、課時] 第二課時
[內容]

第二課時

一、 描述導入。

上一課我們學了課文的第一段,大年三十夜,天冷極了,小女孩又冷又餓又累,她孤零零地在雪地里走著,最後就坐在了牆角里,這樣冷的天在雪地里,那該多冷啊!

於是,她擦著火柴來取暖,借著微弱的火柴的光亮,她展開發美妙的幻想。

二、 自學課文。

1. 現在我們看,前後一共幾次擦著了火柴。

看第二段又可以分成幾個層次。

指點:這是一篇童話。童話總是充滿了幻想,沒有幻想就沒有童話。我們在學習童話的時候,應該學會區分哪是寫實,哪是幻想,現在我們就一層一層地來學,先學第一次擦火柴,哪是寫實的,哪是幻想的,自學分層次。

2. 講讀第一層。

指名讀第一層。

(1) 通過指導來理解句子。

天冷極了,「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

「凍僵」可以看出她冷的程度,要突出。練習讀「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

這時她心裡產生了什麼願望?

渲染:「她多麼需要溫暖啊」,於是她想,「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非常肯定的,可見她冷的程度,因此這句中的「小小的」「有好處的」要強調。下面接著她想,「她敢從成把的......嗎?」這一句是什麼意思?(意思是「她敢嗎?「為什麼提出這個問題,因為這是賣錢的,小女孩是以賣火柴為生的。)

(2) 指導朗讀:

從「她敢嗎?」到「她終於抽出一根」這又說明什麼?(她太冷了也顧不得了)朗讀時這兩句話後面停頓要長些,有一個思想斗爭的過程。

下面,火柴燃起來了。

要讀得歡快些。因為在這一瞬間,小女孩忘掉了眼前的飢餓和寒冷的痛苦。「簡直」要強調。再指名讀,看好後面的標點。

(3)(出示圖畫:小女孩坐在牆角擦亮了火柴)

(4)借著這明亮的火焰,你們看著圖想,小女孩她覺得怎麼樣?

女生輪讀.

(5)讀到這里,我彷彿聽見了小女孩的聲音,你們聽到了嗎?你們好像聽到她們在說什麼?(她自言自語地說:「好暖和呀!」「多好的火爐啊!」)

(6)現在你們想想為什麼說是一道「奇異」的火光?(因為這一道火焰,使她彷彿看見一閃亮的火爐,而且自己正坐火爐旁邊。)「奇異」就是不同一般的。

(7)在幻想中是這樣的溫暖、舒服,然而當火柴滅了以後,又是怎樣的情景呢?(不要求回答)你們想,表示還是和原來一樣,可以用上哪些詞兒?(仍然、仍舊、依舊、依然、還是)你能不能選其中一個說說,小女孩還是那樣冷;最後能從幾個方面說,火柴滅了,「依然是......耳邊依然是.......她身上依然是.......」

若更進一層後還可以怎樣補充說明,「不,她覺得比先前更冷了。」

(8)朗讀全節。

第一層女生輕聲朗讀;第二層指名女生讀;第三層男女輕聲齊讀。

幻想中這樣溫暖,現實中是這樣寒冷,通過幻想更襯托出小女孩的冷。

4.講讀。第二層:

(5) 她又擦了一根,這次她幻想著什麼?請小朋友自學。

(6) 思考:在小女孩的幻想中,那烤鵝的肚子里,為什麼要填滿蘋果和桔子;又為從盤子里跳下來,背上插著刀和叉,蹣跚地一直向她走來?(餓得厲害,馬上就可以吃)

(7) 最主要的詞語是什麼?做上記號。「從這一堵又厚又冷的牆」使你聯想到什麼?

(8) (例話:牆那邊一定是富人家,屋裡面燒著火爐,暖和和的,他們正圍著桌子共進晚餐,桌上是豐盛的菜餚,貧富是多麼不同,如同隔著一堵又冷又厚的牆,牆里外兩個世界。)

4.講讀。第三層:

(1) 當她第三次擦燃火柴時,她感到什麼?

釋:聖誕樹,你們知道嗎?我們中國過春節,西文許多國家過聖誕節。他們的大年三十夜就是聖誕節的前一天晚上。過聖誕節,有錢的人家即點起漂亮的聖誕樹,聖誕樹上點上許多蠟燭,掛著玩具畫片,有時還會有人扮聖誕老人,送給孩子們許多禮物。在聖誕樹下,孩子們感到快活極了。而像小女孩這樣窮的人家是不會有這漂亮的聖誕樹的,所以她只能是在想像里看到。還不能直接看到,只能是透過玻璃門遠遠地看著。

(2)課文上先說「她坐在聖誕樹下」,後來說她「向畫片伸出手」,從「坐著」到「伸出」,這里有哪些動作課文沒有寫出來,你能想像到嗎?在說的過程中,最好能用上「翠綠的」「明晃晃的」「在向她眨眼」。

(3) 想像性片斷描述。

(4) 而當火柴滅了以後,她想的又是什麼呢?(「有一個什麼人快要死了」)

(5) 描述:燭光成了星光,離她太遠了,因為她是不可能坐在聖誕樹下。悲涼的心境使她從落下的星星想到的是「有一個什麼人快死了?——是病死、凍死、或是餓死,充滿了憂傷。」

(6) 「因為她那唯一疼她的奶奶活著的時候告訴她的」,如果請你分析這個句子,說說其中表現奶奶愛她的字眼是什麼?(唯一、疼她、活著的時候)這一句描寫中,從側面告訴我們幾層意思:①奶奶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疼她的人,也就是除了奶奶,沒有別的人疼她了。②而這唯一疼她的人又死了,她就更孤苦仃,沒有一點愛,不僅在自然環境里,她身體覺得「冷」,沒有伶一點溫暖,她的生活中,心裡也是「冷」的,沒有一點溫暖。

(7) 想想,這句話是怎麼說的。

「有一個什麼人快要死了。」

小女孩[ ]說。

指名讀。三個學生,一人讀一段。

小結: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劃著了火柴,在亮光中小女孩幻想著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

是這個嗎?

『肆』 賣火柴的小女孩有沒有優秀的教學實錄

賣火柴的小女孩
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江蘇省張家港市教育局教研室錢愛萍

師:十九世紀丹麥著名作家安徒生寫過許多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其中最感人的作品。一個美麗的小女孩,在大年夜賣了一整天火柴,最後凍死街頭,這情景化為永恆的痛,打動著每一個讀者的心,每讀一次,心就痛一次。讀完這個故事,你覺得用哪個詞來形容這個小女孩,最合適?
生:感人
生:痛苦
生:可憐(生寫黑板上)
生:悲慘(生寫黑板上)
生:凄美動人
師:小女孩有多可憐?繼續讀課文。
出示: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大年夜。
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光著頭赤著腳的小女孩在街上走著。
兩生讀。(教師評價正確、流利。)
師:再讀。哪些地方打動了你?
生:打動我的是小女孩「光著頭赤著腳」,今天是大年夜,可是她光著頭,赤著腳在街上走,是非常難受的。
師:一個詞打動你!當時的天氣呢?再讀第一句。
生讀後:她一定非常冷,冷極了。
生:打動我的是大年夜。因為每當過年,家裡都是歡聲笑語,可是這個小女孩,卻獨自一人在街上走。
師:她發現很重要的一點:故事發生的時間。一起來看: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大年夜!特別強調:最後一天——大年夜,今天是平安夜啊!是一年中最快樂的日子啊!這一天,別人家全家團聚、高高興興裝飾聖誕樹、舒舒服服地烤著火,准備平安夜精美食物,多快樂哪!可這個小女孩卻一個人在街上走著。還得不停地叫賣「賣火柴喲賣火柴」!這是鮮明的對比,強烈的反差,我們讀著讀著覺得她
生齊說:很孤獨!很可憐!
學生再讀這兩個句子。深情地。
師:安徒生是用生命來寫作的作家,他的童話內涵十分深刻。下面我們繼續往下讀課文的1-4自然段,交流你讀後自己深受感動的地方。
生讀:「她從家裡出來的時候還穿著一雙拖鞋,但是有什麼用呢?那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麼大,一向是她媽媽穿的。」她穿著一雙很大的拖鞋。說明她家裡很窮,連雙鞋都沒有。
生讀:她在一座房子的牆角里坐下來,蜷著腿縮成一團。她覺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再說,家裡跟街上一樣冷。他們頭上只有個房頂,雖然最大的裂縫已經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風還是可以灌進來。
生:「她覺得更冷了」,說明她身上冷,心裡更冷。
師:這時候小女孩已經冷得蜷縮在別人家的牆角里了。別賣火柴了,小女孩,天已經黑了,街上只剩下你一個人,快回家去吧。
生:她不敢回去,因為沒有掙到一個錢。
生:她沒有媽媽和奶奶了,爸爸會打她!
師:肯定?
生:肯定!
師:通過讀句子表示肯定。
生再讀,突出「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一定」等詞語。語氣更加堅定。
師:小女孩身上冷,心裡更冷。可憐的小女孩啊,爸爸再凶,家總是家呀,別賣火柴了,快回去吧!
生:不能回家!她的家裡跟街上一樣冷。他們頭頂上只有個房頂。雖然最大的裂縫已經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風還是可以灌進來。
師:家裡有多冷?
生:很冷,「風還是可以灌進來的」,風很大。
生:「灌」說明風很強烈,家裡很冷。
生再一次讀句子。(語感較好)
師:嗯,渾身都覺得冷。
另一生再讀句子。(語感很好。)
師:嗯,冷得無處可逃!
又一生讀句子。(語感一般)
師:感覺風不大,不冷。
生再讀。
師:有進步!
師:小女孩多冷哪,寧願蜷縮在別人家的牆角里了,也不敢回家,有家不敢回,這叫
生發自內心地言語:無家可歸。
師:心裡涼啊,凄涼!
生著急地:老師,我想到了第二節。因為一整天獨自一人在街上走,如果有人買一個火柴,還可以給她一點錢,回去還有一個交代。可是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
師接著說:意味著誰也給她一點點幫助,誰也不在乎她的叫賣聲。(生點頭)
生:除了「冷」,還看到人們沒有給她一點點幫助。(生憤憤不平)
師:是啊,人情為什麼這么冷漠呀!
師:小女該快凍死了也不敢回家!她痛苦地知道家裡等著她的不是溫暖的懷抱,而是爸爸的毒打!痛苦像一張無邊的網,到哪裡都一樣,看不到盡頭!
學生深情朗讀這段話。
生讀: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發上,那頭發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每個窗子里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
生:她注意的是烤鵝的香味,她一定非常餓,想吃又吃不到,非常可憐。
師:對一個在大年夜走了一天,餓了整整一天了的小女孩來說,美麗和烤鵝,誰更有吸引力?街上飄著的烤鵝的香味,她一定會貪婪地聞著,吸著,一絲絲的香味都不放過。要是能吃上一口烤鵝,哪怕是一小口,她多麼渴望啊。
生沉浸在情境中:她完全被烤鵝的香味吸引住了,餓的快昏過去了。(掌聲)
生:餓得忘記了一切!
師:烤鵝吸引了她所有的注意力,周圍的一切,包括美麗,都彷彿消失,一個人到了這種程度,她真的是——
生:她一定是餓極了,真可憐!
生:她那麼漂亮,我覺得心酸。她長得越美,就覺得越心酸!
師:你有文學家的感覺!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把人類最美好的東西毀滅在你面前! 越美越悲!
師:課文1-4自然段,寫出了小女孩苦難的現實生活,這個小女孩,在寒冷的大年夜,還不得在街上賣火柴,這叫可憐;走了一整天,沒賣掉一根火柴,沒得到一個錢,這叫可憐;後來快餓死了凍死了也不敢回家,這叫可憐。可憐的小女孩,可憐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最後的結局是在大年夜凍死的。課文最後寫道:
出示: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這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生:她那麼可憐,哪來的幸福!
師:兩個幸福指什麼?
生:後面一個意思是小女孩凍死了。前面一個意思是幻象中的幸福。
師:小女孩瀕臨死亡擦亮火柴,出現了種種幻象,感受到了幸福?我們一起來讀,來感受小女孩的幸福。
師生讀5-10自然段。隨機讀書指導。
師:看圖,看到奶奶,小女孩掀起奶奶活著的時候對她的疼,對她的愛。現在請你展開想像的翅膀:奶奶活著的時候,怎樣疼愛她?在她感到寒冷時
生:奶奶摸著她的頭說:孩子,不要害怕,要勇敢面對挫折。
生:奶奶回告訴他,孩子,你要怕,有奶奶和你在一起。
生:奶奶會省下吃的給她吃。
師:奶奶是唯一疼她愛她的親人,看到奶奶,小女孩看到了擺脫苦難生活的一線希望,多麼想留住奶奶,永遠好奶奶在一起,於是,她情不自禁地叫起來。
多名學生讀:「奶奶……」
急切,大聲地、激動地、著急地、迫不及待地……
師接讀:「於是,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師:你可知道小女孩的幻象中為什麼會出現慈祥的奶奶?
生不約而同地說:那是因為沒有人疼愛她。
師:你可知道小女孩的幻象中為什麼會出現溫暖的火爐?
生自由說:那是因為她實在太冷了!
師:你可知道小女孩的幻象中為什麼會出現噴香的烤鵝?
生:那是因為她太餓了。
師:為什麼會出現美麗的聖誕樹?
生:那是因為那天是大年夜,她渴望得到快樂。
師:小女孩追求的幸福就是吃飽穿暖,有親人的疼愛!這樣的幸福她能得到嗎?隨著火柴的熄滅,一切都消失了。幻象和現實又一次強烈對比,幻象越幸福,反過來說明現實越悲慘!等待她的結局只有一個。
師讀: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里。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稿,飛到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生:感到非常難過,她死了。
生:她去了一個寒冷、飢餓、痛苦的地方,她解脫了。
師:「解脫」,人只有在生不如死的時候,死才是一種解脫。小女孩可不想死,可現實充滿苦難,看不到盡頭。
出示:
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牆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新年的太陽升起來了,照在她小小的屍體上。小女孩坐在那兒,手裡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
「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人們說。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師:作者卻寫她「嘴上帶著微笑」,還讓「新年的太陽升起來,照在她小小的屍體上」,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寫?
學生思考後交流
生: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在幻象中離開了世界,在天堂和媽媽在一起。
生:她死了,幸福地走了,另一個世界裡,小花向她微笑,永遠和奶奶在一起。
生:她走了,再也不用受苦,她擺脫了,和奶奶在一起。
師:想知道老師寫了什麼?
生:想!
師:小女孩過早得離開人世,結局那麼悲慘,老師不想讓新年的太陽升起來,想這樣寫:第二天,天陰沉沉的,冷得可怕。狂風怒吼,大雪紛飛,雪花落在她小小的屍體上,越積越厚,看不清她金黃色的長頭發了,只看到她的手舉在胸前,手裡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
學生非常專注地聽著。
師:感——覺?
生:感覺很悲慘,天陰沉沉的覺得她可憐你。
生:我覺得很心痛。太陽都躲在裡面不敢出來了。
師:可是安徒生怎麼寫?「新年的太陽升起來,照在她小小的屍體上」。體會體會。
生:我覺得很揪心。她離開了人世,她再也看不到太陽了。
師:你有安徒生的感覺!
生:我認為上天對她很不公平,她那麼美麗,這么早死了,很可憐。陽光讓她感到溫暖。
師:你很有同情心。
生:我感到惋惜,她沒看到新年的太陽就離開了人世。
(聽課老師鼓掌)
師:你很善良
生:覺得更難過,因為新年的太陽升起來,可是她的生命已經畫上了句號。
(掌聲又響起)
師:新年的太陽升起來,照在她小小的屍體上,賣火柴的小女孩再也感受不到光明和溫暖了,童話大師安徒生就是用這樣凄美的語言告訴我們小女孩的悲慘結局。
(音樂響起)讓我們全體起立,一起來讀這兩個段。
師生入情入境地朗誦課文。
師:同學們,賣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年代離我們很遙遠,在那個社會,貧富不均,人情淡漠。其實,人們只要付出一點點的關心,一點點幫助,小女孩也許就不會悲慘地死去。
在哀婉曲折的樂曲聲中下課。

有文化地炒雞蛋

各位領導、專家、老師:
上午好!
首先談感受。由國家教育部《中國教師報》、澳門中國語文新課程研討會、中國教師報上海工作站主辦的「兩岸四地同文異教研討會」,有鮮明的研討主題,開放的交流平台,高品質的專家點評和教學展示,有幸參加此次活動,我覺得不虛此行。我把自己置於倒置的空杯狀態前來學習,現在,杯子里裝滿了感激。意外地和上海的計程車親密接觸了一下,上海工作站的朱俊紅女士、章樹明老師和工作人員給了我十分細致周到的照顧,同來參加活動的老師對我也十分關心,特別是想到這一次上的課文中的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特別覺得溫暖,心裡充滿了感激。其次,是裝滿了感動。有機會聆聽陳忠梁老師、陶繼新老師的精彩點評,字字珠璣,醍醐灌頂,特別是陶老師的話,句句入心,非常感動。有機會領略兩岸四地老師的智慧和風采,得到聽課老師的鼓勵和呼應,非常感動。感受上海小朋友的優秀,上海課改的成功在他們身上體現,也非常感動。我很珍惜這些精神財富。所有的感激、感動,化為一個詞,深深的感謝!
下面談談我認為的好課,和大家分享研討。
上課就如炒雞蛋,端上桌的首先得是炒雞蛋,這是好課的第一重境界。韭菜炒雞蛋也可,但如果韭菜放多了,客人疑惑不是韭菜炒雞蛋,而是雞蛋炒韭菜,甚至就是一盤炒韭菜,那味兒就變了。語文,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文字,咬文嚼字才是語文。讓學生會讀書,喜歡讀書;會說話,有良好的語感;會寫字,端端正正地寫字;會作文,喜愛寫作,這是基本的教學任務。如《賣火柴的小女孩》故事感人,語言凄美,內涵深刻。閱讀理解是基本任務。如:「光著頭赤著腳」,說明「窮」,聯系課文「天冷極了,下著雪」,還能讀出「冷」,聯系「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大年夜」,和別人家過平安夜相比,讀出「孤獨、可憐」。再讀讀,「光著頭」和「光頭」語感不同,意思也不同,有學生就不懂這兩個詞的意思。課文閱讀的難點是對「幸福」和「死」的理解。「她曾經多麼幸福,跟著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曾經的幸福」是她瀕臨死亡擦亮火柴出現的幻象,她追求的幸福也就是吃飽穿暖,有奶奶的疼愛,「跟著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學生的理解是「解脫」了,這一理解很可能發生歧義,引起誤導:現實生活中遇到一點挫折就去死。所以當學生講到「解脫」時,老師接著說:只有當一個人覺得生不如死的時候,死才是解脫。小女孩幻象中出現的幸福,和現實形成強烈的反差,現實是此刻她經受著極度的寒冷和飢餓的折磨,寧可蜷縮在別人家的牆角邊也不敢回家的凄涼。小女孩幻想得到幸福生活,可現實生活充滿苦難,而且苦難無邊無際,看不到盡頭。其次,小女孩可不想死,也不知道自己會死,「一星星落下來,就有一個靈魂要到上帝那兒去了。」她不知道那是她自己。有一位老師說:「對愛的渴望勝過對死的恐懼」,我同意前半部分,小女孩追求的幸福說到底是對愛的渴求,她的悲劇也是沒有愛造成的,但是她不知道自己會死,何來對死的恐懼呢!小女孩多想活著,幸福地的活著。可是卻在大年夜凍死了,她的死才別具穿透力和悲劇色彩。
有文化地炒雞蛋,這是好課的第二重境界。炒的是雞蛋,這就找准生態位。那麼雞蛋怎麼炒?假如告訴你這盤雞蛋是一個大師炒的,在全國烹飪大賽中得到了金獎,你有什麼感覺?驚訝!觸動!馬上覺得這盤雞蛋非同一般,炒得有水平,有深度,有文化,欣賞一番不忍動筷。雞蛋,要有文化地炒;語文,要藝術地教。語文,除了字、詞、句、篇,聽、說、讀、寫,還有情感和道德,美感和文化,意境和意蘊,閃耀著人性的光輝,這就要用適合語文的方法來教語文。語文課,滋養心靈,為生命奠基,心靈的雞湯陶慢慢的煲,填鴨、喊口號、貼標簽,不適合語文。這種體驗有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1是1不是語文,2是2不是語文,1不是1,2不是2,才是語文。
語文的模糊性決定語文教學貴在「喻」。古人雲:君子之教,喻也。喻,領悟,明白。語文課的教學方法有品味、體驗、感悟。「奶奶生前會怎麼疼愛小女孩?」學生經歷不同,想像也各不相同,怎麼讀也應風格各異,老師做導師,到位而不越位,才能達到因材施教、教育無痕的境界。
好課的第三重境界是品味和口味俱佳。你覺得雞蛋炒得有文化,有深度,有詩意,還不夠,還得看結果是否受歡迎,口味和品味俱佳,客人吃了還想吃,生意就興隆。好的課,要深受學生喜歡,積極參與,有進步,有提升。
如課文結尾處寫到:「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牆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冷,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新年的太陽升起來,照在她小小的屍體上。小女孩坐在那兒,手裡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直接告訴學生這種寫法的作用,學生似懂非懂,印象不深刻。於是,採用「比較教學」讓學生體會,這和台灣蕭建智老師的「清境三月雪」有異曲同工之妙。讀讀老師寫的話,談體會。「第二天,天陰沉沉的,狂風怒吼,下著鵝毛大雪,鋪天蓋地,雪花落在她小小的屍體上,越積越厚,看不清她金黃色的長頭發了,只看到她的手裡,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什麼感覺?學生體會到「狂風怒吼大雪紛飛」,暗示小女孩不幸的結局,有的感覺到連狂風和飛雪都在鳴不平。可是安徒生為什麼讓新年的太陽升起來呢?學生通過對比欣賞,悟出:新年的太陽升起來,照在她小小的屍體上,可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她的生命已經畫上了句號,再也感受不到光明和溫暖了!學生能感受到這樣寫更覺得難受。如果說「狂風怒吼大雪紛飛」是悲,「太陽升起來,照在她小小的屍體上」除了悲還有慘!
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把人類最美好的東西毀滅在你面前。這里課文又一次以喜寫悲,學生學習這節課文,對悲劇有所感悟,提高了鑒賞能力,有的還運用這種方法寫結尾。當老師問學生:安徒生讓新年的太陽升起來,照在她小小的屍體上,你會怎樣寫?一些學生不僅讓新年的太陽升起來,還想像天堂里的小花小草和小女孩說話,一起嬉戲。學生覺得小女孩活著的時候太痛苦了,死後要讓她幸福。童話世界充滿的善良和愛,流淌在學生的筆端,融入生命。今後,留下什麼?列夫·托爾斯泰意味深長地問高爾基:「你讀過安徒生嗎?」「我讀過,十年前,我沒有讀懂,十年後,我終於讀懂了,她很孤獨,非常孤獨!」十年後,這個班的學生再去讀,理解會更深,如果他們還有興趣去讀,那我就感覺很欣慰!
張家港市教育局教研室錢愛萍

優秀老師要有文化素養圈
陶繼新

錢愛萍老師已經十年沒有上課,身為教研員的她,今天敢於在這么大的場合出課,不僅需要膽識,更需要文化底蘊。她的這節課,幾乎是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中使我們領略其中的悲劇之美的。
上課伊始,她就讓學生尋找自己最受感動的地方。我認為這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她重學生的選擇,讓學生思考,但學生的學生過程並非信馬由韁,而是在她的引導下一步一步引向深入的。
課堂上,錢老師突出了「大年夜」這個特殊的時段,因為它在課文中的位置舉足輕重,這恰恰是前面兩位老師所忽略的。突出人們在大年夜時的慶賀與溫暖,反襯賣火柴的小女孩悲劇的深層內涵。一個學生說:「奶奶、媽媽不在了,回去爸爸要打她,回家是爸爸打,躲到哪裡都是苦難。」如果說家是美麗的港灣,大年夜的家就更是孩子最美麗的歸宿。可是,這個小女孩無家可歸,她就在大年夜死去了。老師問為什麼會出現聖誕樹?她想得到新年的禮物,等等。現實中她能得到嗎?都沒有得到。越得不到越痛苦。一個人生不如死的時候才要擺脫。
這個時候,老師又設計了一個很好的教學環節:「如果是你,會寫怎樣的結局呢?」所以學生寫了很多,有說和媽媽、奶奶在一起,有說到沒有痛苦沒有飢餓的地方,她擺脫了現實的痛苦,新年的太陽升起來了……這時錢老師說,錢老師也寫了一段話,進而讀給學生聽。她問學生聽了以後有什麼感觸?有的學生回答說很揪心,有的學生說上天對她很不公平,有的小朋友則感到很惋惜等。錢老師作以精彩的點評之後說,小女孩為自己的的生命畫了個句號。最後,錢老師說:「讓我們隨著音樂聲站起立,一起來讀這段話。」這個時候,學生的感情已經融入課文之中,為賣火柴的小女孩而悲而嘆。
不管是孩子寫的結尾,還是錢老師寫的結尾,都沒有安徒生寫的結尾好。為什麼會是這樣啊?錢老師說得好:「這是個悲劇。」從美學的范疇,魯迅先生給悲劇下過定義:「悲劇是將人性中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你看。」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紅樓夢》中的林黛玉,便是通過其生命的毀滅來引起人們心靈的強烈震撼的,這就是悲劇所產生的效果。如果錢老師結合著悲劇的意蘊,再深化一點的話,則可以「更上一層樓」;因為錢老師已經具備了這樣的文學素養和美學素養。
我認為,教師的教學之所以能夠抵達高層境界,大抵都經由了一個「功夫在詩外」的讀書過程。為什麼錢老師十年沒教書,現在一教就能如此地出神入化?這源自她的良好的文化素養,她一定讀過很多好書,而且是超越教材文本之外的好書。不然,她就不會有如此的文化底氣。盡管她最後的教學過程收得有些匆忙,沒有談出賣火柴的小女孩死去是真正意義上的悲劇,但最後的「全體起立」之後,仍然有一種餘音裊裊,不絕於耳的感覺。
一個優秀的老師,不單單關注對教材、文本下了多大功夫,還要關注這個老師在教材、文本之外有多大的文化素養圈。如果有一個更大的文化素養圈,你就會在教任何課的時候都可以游刃有餘。這就是文化的魅力。么是文化,就是把人「文」化,如果經典文化內化到教師的心裡,外化出來就是一道絢麗的風景。所以,那些在教學方法技巧上面徘徊的人,永遠走不到高層境界;因為「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遺憾的是,我們大多數老師的教學還是停留在「器」層次,沒有走進到「道」的層面。
錢老師的這節譚有沒有失誤?也是有的。她讓學生用一個詞來表達讀了這個童話的感受時,板書的是「可憐和悲慘」。我認為有個孩子說得非常漂亮,她說「凄美動人」,如果用「凄美動人」換上「悲慘可憐」也許更好些,尊重了孩子的選擇,而且也更切合文意。因為這個小女孩的確是太美了,但如此美麗的女孩卻走向了死亡。所以用「凄美動人」比「悲慘可憐」更好些。另外,老師的體態語言在教學中也很重要。從整體來看,錢老師的體態語言是非常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