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吵教學課件
『壹』 小班社會對與錯教案及說課稿
一、說設計思路:
此活動的選材來源於生活,蔬菜是幼兒在幼兒園飲食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在家庭飲食中不可缺少的食材。
在幼兒園中,孩子進餐時有的孩子樂意吃菜,有的孩子不喜歡吃菜,但蔬菜對於幼兒的身體健康和成長師不可缺少的。所以我設計《和蔬菜寶寶交朋友》這個活動,來讓幼兒充分認識蔬菜,了解蔬菜,知道蔬菜對於小朋友自己的身體是有益處的,從而養成愛吃蔬菜的好習慣。
二、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班幼兒挑食現象比較普遍,大多數孩子不愛吃蔬菜,尤其不愛吃一些有特殊味道的菜。本活動以游戲"買菜"導入,通過傾聽、判斷蔬菜寶寶的對話,品嘗色香味俱全的蔬菜熟食拼盤,讓幼兒認知幾種蔬菜,了解蔬菜的營養和味道,培養幼兒不偏食、主動吃蔬菜的良好飲食習慣。
(二)、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能認識胡蘿卜、芹菜、木耳、香菇4種特殊味道的蔬菜;
2、能比較清楚說出4種蔬菜的基本特徵;
3、樂意品嘗有特殊味道的蔬菜,知道它們對身體的益處。
分析:從三條目標來看,第一條是認知目標,蔬菜的味道是各不相同的,讓幼兒通過合格活動認識一些蔬菜是一個很好的契機;第二條是能力目標,意想通過這個活動讓幼兒通過老師的描述後能夠較准確的說出活動中四種蔬菜的特徵,從而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我想小班初期要注重幼兒語言表達的完整性,所以也就在目標中體現了這一點。第三條目標是情感方面的,讓幼兒養成不挑食愛吃蔬菜的好習慣。
(三)、教材的重點、難點
本活動的重點在於幼兒能夠認識這四種蔬菜並且能夠說出這四種蔬菜的基本特徵,因為小班幼兒的語言還很不豐富,所以幼兒能夠清楚的說出這四種蔬菜的基本特徵,並且喜歡和它們做朋友為難點。
三、說教法:
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以幼兒嘗試教學法為主,同時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運用情境導入法、直觀視頻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學方法。幼兒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採用直觀視頻法讓幼兒更好的認識這四種蔬菜了解這四種蔬菜;採用角色扮演法可以刺激幼兒探究的興趣。整個教學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四、說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視頻導入等形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始終遵循幼兒的已有經驗來讓幼兒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五、說活動准備:
1、布置菜市場的情境:胡蘿卜、芹菜、木耳、香菇4種蔬菜分類放在小框里;
2、蔬菜拼盤(切成的胡蘿卜、鹵香菇、熗芹菜、拌木耳)、小勺每人一份(活動前用干凈的布遮好);
3、製作與蔬菜寶寶對話的課件。
六、說教學過程:
我採用了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的主要流程主要有:
環境創設導入活動--認識四種蔬菜說出它們的名稱--能夠較准確的說出四種蔬菜的基本特徵--了解蔬菜的營養價值
1、導入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我就會組織幼兒玩買菜的游戲,認識蔬菜寶寶。我會出示兔子手偶,以兔媽媽的身份請小朋友來家裡做客:"歡迎小朋友來我家做客,我給你做幾道拿手好菜。可是家裡的菜已經吃光了,請小朋友幫忙去把菜買回來。"然後我會出示四種菜,讓幼兒看清要買的菜是什麼樣的,說出蔬菜的名字。
2、游戲活動
幼兒到菜市場任意購買蔬菜,通過聞、看、摸等方式進行感知後,介紹蔬菜的名稱、顏色、形狀等外形特徵。我會用兒歌幫助幼兒總結各種蔬菜的特點。如:芹菜細細又長長,穿著綠衣裳;胡蘿卜一頭粗來一頭細,穿著橙黃衣;木耳身體乾乾體重輕,總是愛穿黑衣裳;香菇圓圓胖胖又矮矮,愛穿褐色衣。
3、學習環節
引導幼兒傾聽並與蔬菜寶寶對話,了解每種蔬菜不同的營養價值。
(1)播放視頻一《蔬菜寶寶的爭吵》,觀看課件後,我會提問:每種蔬菜寶寶分別說了什麼?你覺得蔬菜寶寶誰說的最有道理?應該和那個蔬菜寶寶交朋友?你想對它們說什麼?引導蔬菜寶寶對話。
(2)播放課件二《蔬菜寶寶和好》
小結:原來每種蔬菜都有各自不同的營養,這些營養都是我們的人體所需要的,對我們的身體都有好處,所以我們要所有蔬菜寶寶交朋友。
4、總結
讓幼兒品嘗蔬菜熟食拼盤,激發幼兒對蔬菜的喜愛。幼兒先聞後看,在色香味的誘惑下,進一步引發幼兒品嘗的慾望,品嘗後想兔媽媽表示感謝。
『貳』 如何尊重幹部骨幹課間在消防隊指戰員和領導幹部發生口頭爭吵,做一個課件
『叄』 淺談如何處理幼兒的爭吵和打鬧現象求解
最近班裡經常出現小朋友爭吵打鬧的現象,惹得家長和孩子心情煩躁,鬧出了令人不愉快的事件。我們教師希望與家長們及時溝通解決,並避免再次出現此類事件。在此,進行一次關於幼兒教育的討論,希望諸位家長多多發表自己的意見。「一切為了孩子。」 以下內容為《中國教育創新雜志》網站文章內容,讓我們都來學習討論一下吧。... 《中國教育創新雜志》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正確處理幼兒間出現的爭吵和打鬧現象,是保證幼兒安全,讓家長放心的基本工作,也是教師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一、因勢利導,抓好幼兒的常規教育 幼兒期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弱,需要教師的教育引導。皮亞傑的兒童心理學認為,兒童的道德發展,是從無律到他律在到自律的過程,他律就是兒童的是非標准取決於是否服從成人的命令或規定;自律,是指兒童以自身具有的價值標准來評價行為的好壞,我們培養的目標,就是最終達到自律的水平。皮亞傑認為他律與自律的分水嶺大致是7歲。因此,在幼兒園,教師的引導和教育還是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 在一日活動中,教師應隨時強調幼兒所做的事情哪些是對的,是應該做的,哪些是錯的,是不應該做的。告誡幼兒在課間或游戲時追逐打鬧容易產生的後果。如:跌傷、撞到櫥子或桌椅上碰傷等有可能發生的問題。讓幼兒有充分的心理准備,產生按教師的要求來約束自己的行為的想法,從而在老師的監督和指導下減少跌傷、撞傷等情況的發生。 幼兒的爭吵和打鬧是影響幼兒安全的因素之一。爭吵是因為意見不合,互不相讓、爭辯、吵嘴的行為,幼兒爭吵的主要原因是不會協商,不會謙讓、打抱不平、為爭奪玩具、圖書或用品、受欺負等等。可以說,很多幼兒在一起,必然會產生這樣那樣的矛盾,出現爭吵的現象是不可避免的,這時,教師要因勢利導,排除矛盾,幫助幼兒分清是非,鼓勵幼兒自己公平合理的解決矛盾。 幼兒因為自律並沒有達到一種可以約束自己行為的程度,在爭吵不能達到自己目的的時候,很容易動手打起來。我們最常見到的是幼兒之間產生矛盾的時候,幾乎沒有爭吵辯解的過程而是直接動手打架。那些欺負他人的蠻橫行為,和激烈的爭吵甚至是打架行為,教師不能置之不理或輕描淡寫的說一頓就完,要及時的制止並做出處理。對於造成打傷、咬傷等後果的,必須做出嚴肅處理,讓其道歉,說出其錯誤,必要時讓其暫時離開集體。在一個班級里,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歡動手打人,但是如果在出現打人事件上,教師不能嚴肅處理,他就會去打另外的孩子,或是影響他周圍的孩子也學著動不動就打人。這種孩子會給其他孩子的家長造成心理壓力,害怕自己的孩子經常受到欺負。這是每一位教師都不願看到的。 有一年寒假前的一個下午,政政和洋洋為了爭一本圖書,發生爭吵,老師發現後正要去勸解,說時遲,那是快,政政一把抓在洋洋的額頭上,抓出了五道紅紅的指印,洋洋馬上還手在政政腮上抓了兩道,兩人的臉上都出現了傷痕。洋洋媽媽知道後,又生氣又心疼地說:「前幾天,政政給洋洋臉上抓破的那個地方結的痂剛掉,怎麼又給抓破了?這可怎麼過年呀?」原來,政政幾天前就動手抓過聶洋,當時老師怕耽誤上課只簡單說了他幾句。教師一時的處理不當會造成非常不好的後果。 政政這種孩子的教育可以從下面幾方面做一下努力,逐步改變他打人的壞習慣。 (一)培養交往能力 愛打人的孩子往往缺乏正常的交往能力,教師要嚴格要求、密切注意,還要格外的對他進行團結友愛的教育,讓他學會和平友好的與別人交往的辦法,讓他懂的謙讓和關心別人。 (二)運用鼓勵的有效性 對於有打人傾向的幼兒,除了培養其交往能力以外,也要在他的逐漸轉變中多觀察他、多鼓勵他,因為一個孩子的轉變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實現的,在他的轉變過程中,我們可以對他進行不斷的鼓勵。研究表明鼓勵比表揚更為有效。鼓勵集中在評價幼兒做事的過程上,而不是要評價一項已經完成的任務。鼓勵提高了幼兒的自我概念,促進了獨立性和有效性的發展,激發了幼兒的動機,而且能指導幼兒做出適宜的行為。讓幼兒獲得成功感,從而增加幼兒不斷變好的動力。 (三)家園同步配合 對於個別愛攻擊他人的孩子和交往能力差的幼兒,我們要多與其家長協調溝通,使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協調配合,以穩步促進幼兒的轉變。 通過近一年的努力,政政已改掉了打人的壞習慣,小朋友不再害怕他、躲避他,和他成了好朋友。他的轉變還帶動了和他有類似情況的幼兒,班裡的常規有了很大的進步。 二、合理安排一日活動,減少爭吵和打鬧現象 電視走進幼兒園,為幼兒教師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教學工具,教師可以用它來演示製作的教學課件,用優美的畫面和動人的聲音來提高教學效果,也可以適時適當地選一些優秀的動畫片讓幼兒欣賞,如關注親情、友愛等等主題的動畫片:《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貓咪小貝》等。但看動畫片的時間不能太長,不能影響或取消其他活動。 國外有許多研究都表明,長期看電視會刺激腦神經網的發育,使兒童具有攻擊性,視力下降、忍耐力差或注意力不集中等。這就是孩子長時間看動畫片後,對老師組織的其他活動不感興趣,容易爭吵打鬧,紀律很亂,常規更差的原因。 教師要合理的安排一日活動,戶外活動幼兒很感興趣,如:玩輪胎、玩沙、騎羊角球等活動,幼兒玩起來興趣濃厚,不易分神或轉移注意力,既增強了幼兒體質又增加了活動量。還有許多可在室內進行的活動,如:音樂游戲、區域活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可以吸引幼兒注意力,減少幼兒任意追逐打鬧的機會,從而保證幼兒安全。 正確處理幼兒間出現的爭吵和打鬧現象,避免和減少爭吵和打鬧現象,不僅能保證一日活動的正常進行,保障幼兒安全,而且是幼兒園順利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公開課觀摩活動等一切活動的基礎,因此,需要教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長抓不懈。
『肆』 如何尊重幹部骨幹課間在消防隊指戰員和領導幹部發生口頭爭吵,做一個課件
『伍』 中班禮儀文明教案不和小夥伴吵架
活動目標:
1、學慣用「團」、「搓」、「壓」的技能,製作棒棒糖。
2、培養幼兒對泥工活動的興趣。
活動准備:
PPT課件;彩泥、泥工板。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製作興趣。
出示棒棒糖,提問: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呀?棒棒糖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的?
你吃過什麼樣的棒棒糖?
老師這里還有很多漂亮的棒棒糖,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激發幼兒製作願望
1、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個很有趣的棒棒糖,你們想不想看一看呢?(出示橡皮泥棒棒糖)
2、提問:它是用什麼做的?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個?
(幼兒討論)
三、幼兒操作活動。
1、引導幼兒用團圓、搓長、壓扁卷的方法製作棒棒糖,並能將糖與小棒穿插。
師:先取一塊橡皮泥放在掌心:
橡皮泥,團一團,變成什麼了呀?(小圓形)
把小圓形放在泥工板上搓一搓,搓呀搓,搓呀搓,哎呀,你們看,變成什麼了?(幼兒自由想像)
小手掌來幫忙,用力壓一壓(哎喲哎喲哎喲哎喲壓扁了)
抬起頭向前卷,卷呀卷,卷呀卷,捲成一個棒棒糖,棒棒糖還缺什麼呀?
小小棒來幫忙,哎呀,小棒插在哪裡呢?
教師:棒棒糖完成了,漂亮嗎?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師:現在請小朋友也來動手試一試,製作一個棒棒糖吧。
教師巡迴指導,關注個別能力差的小朋友,並及時給予評價。
3、請小朋友把做好的棒棒糖插在泡沫板上,然後拉衣服排隊。
四、游戲:卷棒棒糖
1、師:剛才我們小朋友用橡皮泥做了一個棒棒糖,現在老師要請我們小朋友也來變成一個棒棒糖,好嗎?
2、卷棒棒糖:卷呀卷,卷呀卷,捲成一個棒棒糖。(請最後兩個小朋友做小棒)老師來嘗嘗我們的棒棒糖好不好吃,shi、、、、、、嘖、嘖
3、結束:棒棒糖真好吃,我們去外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來卷棒棒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