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智慧教育
㈠ 福州屏東中學的辦學條件
(福州日報)「未來教室」進入福州課堂
搶答、隨機提問、計時、同步統計正確率……這聽起來像在玩游戲,卻在「智慧課堂」一一呈現。3月31日,屏東中學舉辦智慧教育助力幸福教育——海峽兩岸「智慧教室」交流活動,23節研討課,讓聽課教師領略到信息化課堂的魅力。台北私立靜修女子高級中學的李佳霓老師,帶來的是名為《情歌畫廊》的語文觀摩課。教室的白板上出示的是漢樂府《上邪》的詩句,老師給同學們1分鍾時間,讓他們自主閱讀,並想一想詩歌表達的意思。白板上出現了計時器,1分鍾過後,老師摁下遙控器,隨機抽取學生回答問題。瓊瑤、方文山、周傳雄等台灣知名詞曲作者創作的情歌,與古詩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同學們一邊品詩歌意境,一邊賞情歌風格,師生沉醉在一片詩情畫意中。屏東中學鄭天宇老師執教的觀摩課《幾何概型》,則引入當今最為前沿的翻轉課堂模式。老師在課前製作了微課,上傳到QQ空間,讓學生在家裡自學。觀摩課上,學生用手中的遙控器,現場回答白板上列出的幾道選擇題,老師藉此檢測學生的自學成果。選擇題在白板上一一出示,題下小燈閃爍,顯示學生的答題進度。評講環節,老師摁一個統計鍵,白板上出現回答正確率柱狀圖。80%以上的學生答對的,老師不再做詳細講解,而由同伴互助或者課後老師單獨講解的形式幫助沒掌握的同學;50%的學生答對的,則由師生互動來講解;如果只有20%左右學生答對,則作為重難點,由老師重點講授。授課內容有所取捨,真正實現以學定教。「智慧課堂」,其秘密在一套名為Hi-teach(智慧教室)的互動式軟體上。「智慧教室」是數字教室和未來教室的一種形式,2013年12月,屏東中學被市教育局確定為福州市中小學首批「智慧教室」試點校,學校以課題研究的形式,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深度融合。教學白板融合計時、搶答、挑人、展示、統計、畫筆等功能,學生通過人手一個的遙控器與老師互動,課堂更顯智慧、靈動、高效。屏東中學校長徐聰告訴記者,「智慧教室」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學生的苦學為樂學,變老師的灌輸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促進了學習智慧的生成,促進了師生的發展。學校希望通過這次交流活動,以點帶面地推進項目實驗,從而藉助「智慧教室」的技術與理念,將教與學方式的根本變革繼續推向深入,通過智慧教育助力幸福教育,將幸福教育的理念落到實處。
福州晚報:信息技術如何「翻轉課堂」?
3月31日,由福州市教育局主辦、屏東中學承辦的2015年海峽兩岸「智慧課堂」交流展示活動暨屏東中學市級教學開放周活動,拉開了我市中小學2015年春季教學開放周的大幕。「智慧教室」、「翻轉課堂」這些高科技氣息濃郁的詞語,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學校、老師付諸課堂實踐。據記者了解,近年來,福州市重視教育信息化工作,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專門機構,出台了《福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福州市教育局關於加快推進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見》等系列指導性文件,堅持重點扶持,優先發展的方針,以硬體建設為基礎,以資源建設為重點,以「智慧教室」創建為抓手,以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為目標,不斷推進教育信息化持續發展。基於資源的學習模式、基於網路的遠程互動教學、協作教學研究、虛擬實驗研究等模式,特別是智慧教育模式,在全市范圍內得到廣泛應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工作得以有效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師備課、課堂教學、評價反饋、教學反思等各環節中的應用,實現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互動方式的變革。涌現出了屏東中學、福州三中、福州三中金山校區、群眾路小學、教育學院附屬第四小學等一批教育信息化實驗學校。3月18日,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長到福州調研教育信息化工作,對屏東中學開展的「智慧教室」課堂教學實踐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說「這就是教育信息化的魅力」,希望能把這種模式推廣開來。「先學後教」推進教與學的變革在屏東中學,相較於「翻轉課堂」,每一個學科的老師都更多地談到「先學後教」。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周靈認為,在一定技術條件支持下的「先學後教」,更接地氣,因為「目前中國的學校還難以實現小班制,老師對於學生學情的掌控是個難題」。周靈副校長所說的這個技術條件,就是「互動式電子白板的Hiteach軟體」。3月31日當天,鄭天宇老師執教的高一《幾何概型》就充分使用了這套軟、硬體。他在做課堂檢測時,同學們拿起手中的遙控器,對著白板按下心中的答案。不一會兒,白板上就出現了一張全班答案分布的柱狀圖。學生們對於知識點的學習、掌握情況,他頓時瞭然於胸。2013年底,屏東中學成為我市中學首批「智慧教室」的實驗單位,教育局第一期為學校配備了兩套「智慧教室」系統。隨著實驗的進展,到了這個學期初,屏東中學已經裝備了11間「智慧教室」,分布於各個年級。「原來申請使用智慧教室的老師不多,現在各學科都有不少老師已經將它運用於常規教學,而不是公開課才拿來秀一下。」屏東中學徐聰校長告訴記者,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老師們是習慣性地按照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設計出每堂課的步驟,設計好必須完成的知識點,以老師的理解設計出試卷來判斷學生是否掌握了相關知識點。「但藉助這套設備,可以『強力幫助』老師必須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先學後教這個理念非常好,困難在於了解學生到底提前學了沒有、學到什麼程度,現在特別方便。老師設計題目隨堂檢測,學生按了遙控器回答,老師馬上就能掌握到學情,軟體帶有強大的分析功能,哪些知識點掌握比例是多少,老師們在課堂上就可以有的放矢地突出重點、破解難點。」「以學定教」變學生「苦學」為「樂學」如今在屏東中學,各學科教研組都在申報使用「智慧教室」的小課題。聽鄭天宇老師介紹,數學課題組就選擇了高一部分班級開展對照實驗研究,「老師們開始製作部分的微課視頻,上傳到老師的QQ空間、班級QQ群,給學生下任務單,學生們就可以在家自學相關內容。每堂課,老師藉助反饋器針對先學和後教的學情進行檢測,以學定教。例如,80%學生會的內容就通過學生之間的同伴互助、互相講解來解決;50%會的由師生互動來解決,只有20%人會的內容就是重難點,老師講授,授課內容自然而然就有所取捨了。」鄭老師表示,他製作的「微課視頻」,被不少學生稱為「死宅族的最愛」,在家裡反復觀看;而信息交互手段,也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助學習、自主探究有了更活潑的形式。

㈡ 幫我翻譯一段話.關於教育的,專業一點的.金山快意的我覺得不夠專業
Elementary Introction of Artistry Portrayal Multimedia Courseware
Summary
Through the anylisis and study of the multimedia courseware used in the teaching in high and elementary schooles,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the optimization that is brought by teaching effect of artistic beauty in multimedia courseware and expatiates in which aspects to portray the artistic beauty. The article analizes the problems,which should be noticed in process of portraying the artistic beauty of the courseware, while it clarifies that the misuse of artistry principle could also cause negative effect to the study of students. The multimedia courseware is just like double-edged sword, which contains the good and the bad. the emphasis of the article is to study how to embody the artistry better in multimedia courseware. The purpose of the article is to take advantage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bring more effective result for learners and understand mentality of them.
Keywords: Multimedia, Artistry principle,teaching effect.
感覺中文摘要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藝術性」本來就是指藝術的美學特徵,又出現「藝術美」這樣的詞,略顯混淆。「猶如雙刃劍」本來的意思就是「存在利弊兩方面」。「更有效的學習效果」效果一詞是指某種原因產生的後果,用「更有效」作形容詞顯得不搭配,可以說「使學習效果更明顯」或者「使學習更富有成效」是不是好一點呢?一家之言。
㈢ 重慶兩江新區師友智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重慶兩江新區師友智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09-26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重慶市渝北區金山大道28號3幢15-6。
重慶兩江新區師友智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00000MA603K7K7Y,企業法人龔真晰,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重慶兩江新區師友智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從事教育科技、信息技術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轉讓、技術服務;商務信息咨詢;利用互聯網銷售:教學軟體、教學設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重慶兩江新區師友智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㈣ 杜金山的個人經歷
1962年,出生於山東省兗州市。
1980年—1984年,就讀於曲阜師范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到兗州一中從事中學教育工作。
1993年—2004年,任兗州一中副校長。
2004年3月—2010年,任兗州一中校長。
上任始,他提出了「胸懷應然目標,辦好實然教育」的辦學理念和「求真求善求美,實現人格升華」的培養目標,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開展了學生全員參與、自主組織的體育節、英語節、語文節、激情合唱節和社團活動,組建了「我成長,我負責」學生電子發展檔案,引領學生和諧發展。
在教學上,他提出了「把教學相長拓展到整個課堂,讓差異資源衍生出萬千學長」的高效課堂理念,注重教師專業發展,創立了「三步六段」教學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教師由課堂主宰者變成組織者、引導者和育人者;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參與者和優質教育資源的提供者,成為學習的主人;受到了教育專家與同行的關注,成為「中國名校共同體」成員學校。
2004年12月,承擔的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課題「新世紀中國素質教育」子課題結題。
2005年12月,承擔的教育部「十五」規劃課題重點子課題「高中學生日常評價系統研究」結題。
2006年5月,承擔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規劃課題「在課堂教學中,以個別化教學為手段,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的實驗研究」子課題結題。
2006年12月,《現代教育報》以《破枷之舞的領舞者》為題對杜金山校長進行了專訪。
2007年1月,《山東青年報》第5版「名校風采」以《循著教育的規律前行》為題整版報道了杜金山校長帶領兗州一中走創新之路,辦現代教育的歷程 。
2007年4月,山東省學習實踐杜郎口教學改革經驗暨兗州一中「三步六段」教學法現場會在兗州一中召開。
2007年11月,應邀參加「京魯基礎教育論壇」作經驗介紹。
2008年1月,應邀參加「山東省素質教育論壇」作經驗介紹。
2008年,兼任兗州市人大常委、濟寧市人大代表。
2008年10月15日,《中國教師報》以《課變》為題,報道了兗州一中的課改經驗。兗州一中一「變」成名,在報道發出後僅半個月里,兗州一中就接待了來自全國的17000餘人。
2009年1月,新華社以《師生換角色,課堂效率高》為題,專題報道了兗州一中課程改革的新思路。
《中國教師報》、《山東青年報》、《現代教育導報》等各級各類媒體都對杜校長帶領兗州一中全體師生以高中課堂為突破口,不斷探索的勇氣、魄力和智慧給予了高度評價,社會影響力不斷提高。
2010年8月,調任兗州市人大專職常委,袁承國代任兗州一中校長。

㈤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一、發揮教師「教育智慧」
.課前准備充分,學生受益。
在學科中進行德育滲透,重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進行情感陶冶,做到「潤物細無聲」。這就除要求教師對教材內容做到嫻熟自如、適當運用之外,還與教師充分做好課前准備工作密切相關。
2.課堂教學,德育滲透。
現行的《信息技術》教材中沒有現成的德育內容,那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強化德育效果呢?我在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德育滲透,首先要從教材實際及學科特點出發,附著於平時知識的講授或上機訓練之中。在教學中自然而然地滲透德育,讓學生感覺不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
比如在介紹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時候,強調在Windows中關機的步驟,而不能直接關閉電源。讓他們了解這是為了延長計算機的使用壽命,保護計算機內數據的安全。這樣的教育讓學生在無形中養成了愛護計算機的良好習慣。
3.注重評價,德育滲透。
在評價過程中,更要滲透德育教育,信息社會對學生信息道德的培養至關重要。如在每節課結束前,表揚優秀的、有進步的學生,鼓勵落後的。學生在得到教師的肯定後會更有興趣,以後的學習也會更加努力。要求學生如果在作品中摘抄了哪個網站的文章,在結尾處一定要註明,使學生具有版權意識,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不能互通信息,借收發電子郵件之機互相取笑同學等。這些事很小,但實際都是一種教育,通過評價,引導學生將學會的信息技術遷移到學習、生活中,真正體現「整體、綜合、終生」的目標。
二、結合教材,運用媒體,聯系生活
1.結合教材,滲透德育。
通過介紹計算機發展史,學生看到我國計算機發展水平與國外的差距,從而產生危機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從小立志為國爭光。當然也要讓學生看到國產軟體發展的希望。如在學習使用金山WPS的時候,告訴學生它就是中國人自己開發的、適合中國人使用的、優秀的文字處理軟體。在講到病毒的時候,重點向學生介紹王江民等國內軟體開發界的著名人物,為學生樹立榜樣,激勵他們刻苦學習,做一個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還有,在講授Powerpoint製作時,在以「美麗校園」為主題的內容中滲透愛校、護校的教育;在「製作賀卡」的任務中進行友愛、親情、敬老愛老教育。
信息技術教材中的德育切入點比比皆是,關鍵是教師要以德育為己任,善於發現並創造性地利用這些育人因素,有目的、有計劃地寓德育於教學之中,達到教學與育人的雙重功效。
2.運用媒體,滲透德育。
在講授圖片搜索與保存內容時,可藉助媒體手段將江蘇的美麗景色。風土人情,江蘇人的勤勞善良、熱情好客、聰明等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文字閱讀、圖片欣賞、視頻瀏覽等綜合媒體手段,對學生進行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的情感意識教育,更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3.聯系生活,結合教學,滲透德育。
通過選取以時事為主題的任務進行思想教育。如果每位教師都能聯系生活,在課堂中增設課堂德育環節,那我們的課堂德育滲透就會變得色彩斑斕。
三、關注學生,熱愛學生
1.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生命價值。
如何看待學生是我們如何實施教學活動中德育滲透的一個潛在的不可忽視的前提因素。葉瀾教授認為:「每一個學生都具有獨一無二的、別人無法替代的價值,而且是寶貴的教學資源。」我們要摒棄傳統意義上的優等生、「差生」概念,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個性迥異的生命。教師要承認差異、關注差異,正是有了這些差異,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豐富多彩、更貼近生活,也才多了創造和創新。尊重每一個學生獨特的生命價值,與學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僅源於法的規范,更源自教師對其職業的認同和對學生的愛。
2.注重學生品質的完善。
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實現學生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變。讓學生感悟人生、珍愛生命,培養積極向上的情感,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培養良好道德品質,提高社會責任感。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創設情境,加以引導、逐步滲透。如讓學生製作電子賀卡為親人、朋友送去真誠的祝福,在討論主題時盡量引導學生把對親人、朋友的愛上升到對社會上更多需要關心、需要幫助的人的愛乃至對國家、民族的熱愛,並要讓他們意識到這種愛要靠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實現。
3.培養個體主動發展的能力。
培養個體主動發展的能力是基礎教育中開發人的生命潛能的最本質的任務。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遇到問題不習慣獨立思考、嘗試或小組討論解決,只喜歡問老師,直接得到答案,這時我們要鼓勵他自己想想、試試,久而久之,學生就養成了主動學習思考的習慣。記得第一次上講評課,大部分學生都不願到講台上來介紹自己的作品,在老師和學生的鼓勵下,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學生不僅變得主動,而且爭先恐後地要
㈥ 淺談信息技術教育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一、發揮教師「教育智慧」
1.課前准備充分,學生受益。
在學科中進行德育滲透,重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進行情感陶冶,做到「潤物細無聲」。這就除要求教師對教材內容做到嫻熟自如、適當運用之外,還與教師充分做好課前准備工作密切相關。
2.課堂教學,德育滲透。
現行的《信息技術》教材中沒有現成的德育內容,那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強化德育效果呢?我在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德育滲透,首先要從教材實際及學科特點出發,附著於平時知識的講授或上機訓練之中。在教學中自然而然地滲透德育,讓學生感覺不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
比如在介紹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時候,強調在Windows中關機的步驟,而不能直接關閉電源。讓他們了解這是為了延長計算機的使用壽命,保護計算機內數據的安全。這樣的教育讓學生在無形中養成了愛護計算機的良好習慣。
3.注重評價,德育滲透。
在評價過程中,更要滲透德育教育,信息社會對學生信息道德的培養至關重要。如在每節課結束前,表揚優秀的、有進步的學生,鼓勵落後的。學生在得到教師的肯定後會更有興趣,以後的學習也會更加努力。要求學生如果在作品中摘抄了哪個網站的文章,在結尾處一定要註明,使學生具有版權意識,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不能互通信息,借收發電子郵件之機互相取笑同學等。這些事很小,但實際都是一種教育,通過評價,引導學生將學會的信息技術遷移到學習、生活中,真正體現「整體、綜合、終生」的目標。
二、結合教材,運用媒體,聯系生活
1.結合教材,滲透德育。
通過介紹計算機發展史,學生看到我國計算機發展水平與國外的差距,從而產生危機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從小立志為國爭光。當然也要讓學生看到國產軟體發展的希望。如在學習使用金山WPS的時候,告訴學生它就是中國人自己開發的、適合中國人使用的、優秀的文字處理軟體。在講到病毒的時候,重點向學生介紹王江民等國內軟體開發界的著名人物,為學生樹立榜樣,激勵他們刻苦學習,做一個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還有,在講授Powerpoint製作時,在以「美麗校園」為主題的內容中滲透愛校、護校的教育;在「製作賀卡」的任務中進行友愛、親情、敬老愛老教育。
信息技術教材中的德育切入點比比皆是,關鍵是教師要以德育為己任,善於發現並創造性地利用這些育人因素,有目的、有計劃地寓德育於教學之中,達到教學與育人的雙重功效。
2.運用媒體,滲透德育。
在講授圖片搜索與保存內容時,可藉助媒體手段將江蘇的美麗景色。風土人情,江蘇人的勤勞善良、熱情好客、聰明等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文字閱讀、圖片欣賞、視頻瀏覽等綜合媒體手段,對學生進行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的情感意識教育,更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3.聯系生活,結合教學,滲透德育。
通過選取以時事為主題的任務進行思想教育。如果每位教師都能聯系生活,在課堂中增設課堂德育環節,那我們的課堂德育滲透就會變得色彩斑斕。
三、關注學生,熱愛學生
1.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生命價值。
如何看待學生是我們如何實施教學活動中德育滲透的一個潛在的不可忽視的前提因素。葉瀾教授認為:「每一個學生都具有獨一無二的、別人無法替代的價值,而且是寶貴的教學資源。」我們要摒棄傳統意義上的優等生、「差生」概念,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個性迥異的生命。教師要承認差異、關注差異,正是有了這些差異,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豐富多彩、更貼近生活,也才多了創造和創新。尊重每一個學生獨特的生命價值,與學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僅源於法的規范,更源自教師對其職業的認同和對學生的愛。
2.注重學生品質的完善。
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實現學生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變。讓學生感悟人生、珍愛生命,培養積極向上的情感,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培養良好道德品質,提高社會責任感。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創設情境,加以引導、逐步滲透。如讓學生製作電子賀卡為親人、朋友送去真誠的祝福,在討論主題時盡量引導學生把對親人、朋友的愛上升到對社會上更多需要關心、需要幫助的人的愛乃至對國家、民族的熱愛,並要讓他們意識到這種愛要靠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實現。
3.培養個體主動發展的能力。
培養個體主動發展的能力是基礎教育中開發人的生命潛能的最本質的任務。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遇到問題不習慣獨立思考、嘗試或小組討論解決,只喜歡問老師,直接得到答案,這時我們要鼓勵他自己想想、試試,久而久之,學生就養成了主動學習思考的習慣。記得第一次上講評課,大部分學生都不願到講台上來介紹自己的作品,在老師和學生的鼓勵下,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學生不僅變得主動,而且爭先恐後地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