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高爾夫揮桿教學

高爾夫揮桿教學

發布時間: 2021-12-14 08:32:54

1. 是否有高爾夫揮桿訓練的教學

黃金八定律
在高爾夫歷史上,沒有哪兩位球手的揮桿是完全相同的,然而所有好球手都遵循著高爾夫基礎——黃金8定律。
黃金第1定律 不要「銀槍頭蠟槍桿」
高爾夫的揮桿是由一系列動作構成的,而不是由姿勢組成的。不幸的是,許多球手過於注重做出「正確」姿勢,雖然看著很漂亮,但是一有壓力就全亂套了。我把這種情況叫做「銀槍頭蠟槍桿」。
上桿時,雙手與雙肩離開擊球准備位置,將球桿揮到身後。這樣,球桿就能很自然地上桿到頂點。「蠟槍桿」球手總是惦記著要「轉體」,他們通過轉體帶動球桿,這樣雙手和雙肩就會變得被動,從而使球桿往內側拉,球桿到達頂點時就耷拉下來了。請記住,整個揮桿要以球為主體,而轉體動作則以軀干為主體。控制球的不是你的身體,而是桿頭。(雙肩雙手動作——身體——轉體動作——帶動球桿——擊球)
黃金第2定律 緊張是揮桿的「殺手」
緊張會影響你的身體和頭腦。緊張往往源於准備不足或期望值過高,它會在揮桿前滲透到意識中去。舉個例子,許多業余球手在打上果嶺的球時,一心想著要選一支能恰好將球打到旗桿周圍的球桿,然而往往選錯了桿。一旦意識到這個問題,心裡就開始犯怵,在揮桿時就特別用力,想以此補償選桿錯誤的損失。其實最聰明的做法是,多拿一支桿出來做選擇,揮桿時量力而行即可。
假如擊球前沒做好熱身,擊球時身體就會變得緊張。拉伸肩部和大腿,有助於放鬆肌肉,讓你的身體達到更好的打球狀態。
拉伸肩部:雙手交叉反剪,彎腰,雙臂盡可能地從臀部朝前壓。保持該姿勢5秒後放鬆,再重復做。打球前拉伸肩部能讓你的雙肩在球場上始終保持放鬆。
拉伸大腿肌肉:拉伸大腿肌肉可能要難一點,但我這樣的老骨頭都能做好,你應該沒問題。向前彎腰俯身,雙手盡可能往地上靠。雙手握住腳踝,盡量向下拉你的身體,使手指關節觸地。此時,你會覺得腳筋和大腿處有些酸脹的快感。
黃金第3定律 讓手腳活動起來
我們說一個球手「感覺」很好,是指他/她能判斷出球桿在揮桿全過程的狀態,以及身體對球桿的反應。如果你在打球時將注意力多多集中在雙手與雙腳,你也可以培養和提高這種感覺。
手:雙手是身體惟一直接與球桿接觸的部分。對桿頭的感覺主要來自你的握力,重量不同的各種球桿,所需的握力不盡相同。握起一支木桿的所需的力度最小,因為它的桿頭最輕、桿身最長;而握沙坑桿就要緊點、用點力,因為它的桿頭最重、桿身最短。為了得到正確的握力,在揮桿前將球桿提離地面掂一掂,感覺桿頭重量,此時雙臂和雙手會對此作出相應的反應。
腳:上桿時,身體重心將偏離目標方向線;下桿時,身體重心又重新向目標方向線靠近。身體平衡和雙腳息息相關。在重心移動的過程中,雙腳應一直處於運動狀態中,而不是死釘在地面上。因此作擊球准備時,要記得多抬抬腳趾腳跟,讓雙腳活動起來。
黃金第4定律 好的揮桿來自好的擊球准備姿勢
已過世的著名高爾夫教練小戴維•洛夫(Davis Love Jr.)曾說過:「用心做好揮桿准備姿勢,你的揮桿將事半功倍,反之則事倍功半。」盡管我在定律1中提到打球時姿勢並非至關重要,但在擊球准備中,姿勢依然很關鍵。
若瞄球(桿面的擺放)不當,即使揮桿很好也不一定能打出理想中的好球。首先,桿面要正對目標,一旦桿面瞄準在目標,請根據桿面位置調整身體、站位以及其它各部分的位置。
很多人在瞄球上犯一個通病:兩腳尖連線指向目標而不是桿面正對目標,造成站位過於封閉。雙腳尖連線應該與目標方向線平行(球與目標的連線)。如大圖所示,站在球後,平行地伸出雙臂,右臂、小球與目標三者的連線,就是目標方向線。左臂所指的那條線即是站位所在。然後,把一支球桿放在右臂上,桿面正對小球。當真正擊球時,桿面的位置應該與此時一致。
黃金第5定律 身體和雙臂同步
為了打出強有力的球,很多球手揮桿時常犯這樣的錯誤:一上桿到最高點,就馬上轉體,急著下桿,結果桿頭觸球滯後,出現「找球打」的現象,造成右曲球。本想打得遠點,反而打得更近了。使桿頭產生速度最理想的方法是:控制好節奏、使揮桿動作像鍾擺那樣活動自如。
為了更好地體會「鍾擺」般的揮桿,我們做以下練習。
首先將桿頭放在球的前面,向前揮桿至收桿,從收桿處往後揮上桿,然後再像平常那樣下桿擊球。此時你會感覺到雙臂和球桿帶動著你的身體擊球。
做好鍾擺式的揮桿,速度和節奏需要相互配合。揮桿速度指的是組成揮桿的各個環節的速度;節奏是指,揮桿時處於運動狀態下的各環節之間的相互關系。湯姆•沃森(Tom Watson)的揮桿速度要比厄尼•埃爾斯(Ernie Els)快,但他們身體各部位與球桿之間的相互關系(揮桿時,身體與球桿都在運動),也就是節奏,卻是差不多的。因為他們都擁有很好的節奏感。
如何確定最適合你的揮桿速度和節奏?用1號木桿全揮桿打出一個100碼左右的球,然後加快揮桿速度,打一個球到150碼……如此50碼、50碼地往上加,直至達到你揮桿速度的極限為止。在此過程中,你的揮桿將逐漸平穩,並找到一個最適合你的揮桿速度。這個練習也有助於促使身體各部分的運動與球桿保持協調,培養節奏感。
黃金第6定律 保持後傾
揮桿過程中,觸球時頭部應位於球的後面。這樣的好處是使你身體絕大部分重量放在了球後面,而不會往前沖而導致右曲球。只有在擊球後,身體才會因為揮桿的慣性和手臂動作而前傾收桿。
你的頭處於球後多遠取決於你所用的球桿:球桿越長,著地角(則球桿桿身和地面所形成的角度)就越小,頭的位置就越靠後。因而當你用木桿打架在球座上的球時,頭的位置最靠後;打短鐵桿時由於擊球角度比較陡直,頭位也隨之靠前,但決不要超過做擊球准備時頭的位置。
確定正確的頭部位置,應注意擊球准備時脊柱的傾斜角度。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圈成球狀,伸出左臂,同時脊柱稍稍向右傾斜,就好象拿著1號木桿做擊球准備一樣。保持傾斜角度,右臂往上向「球」揮去,右臂朝上揮向「球」時,注意頭要依然保持在靠後的位置。
黃金第7定律 左臂負責壓低,右臂負責高吊
果嶺周圍的基本打法有兩種:其一,低飛球,著地時球速很快,往前滾;其二,高吊球,能「軟著陸」在球洞周圍。現在,我介紹一個能將兩者都控制好的方法給大家。
打低彈道的劈擊,主要是用左臂控制球桿。用左手握桿往前「拉」,在次過程中,記住要讓手始終位於球之前,包括擊球瞬間也如此。試著僅用左手握8號鐵桿來練習擊球,細細體會其中精妙。
高彈道的劈擊則是靠右臂控制,右手在擊球時與球處在同一平面或稍稍靠後。右手單手執沙坑桿擊球,感覺桿面底部邊緣從球底部掃過,並將球打起來。
黃金第8定律 認真練習試揮桿
你相信嗎?其實很多球手不知道球桿在擊球前該如何正確擺動。假如他們知道該如何擺動球桿,那麼他們的揮桿就不會如此緊張倉促了。具有良好揮桿節奏感的球手在揮桿前,都會有節奏地擺動他們的球桿,這樣做不僅能放鬆雙臂的肌肉,還可以在揮桿前事先體會到揮桿時的動作和感覺。
擺動球桿前,你可以在地上劃一個標示擺動軌跡的圈:沿著目標方向線開始,向後繞個小圈,然後沿著一條從內到外、與目標方向線稍有偏斜的軌跡再回到球上。揮桿前做這樣一個小小的演習,讓肌肉留下那種感覺的記憶,並為你帶來一個漂亮的揮桿。
小結:
高爾夫是個漸進的過程,要打好球就必須不斷地調整。改進姿勢並養成良好習慣需要花很多時間,但物有所值!

2. 高爾夫如何練習四分之一揮桿

高爾夫練習四分之一揮桿,練習時都應該遵循以下四大原則:
1.欲速則不達
通常,許多球友為了打出一記好球,不惜嘗試多次的連續揮桿——幾小時內的練習時間,幾乎無間歇的、爭分奪秒地反復擊球。其實,這種做法態度可嘉但並不可取。把握揮桿的節奏,並不是單靠有限時間內密集揮桿達到的。

相反,這種試圖通過多次擊球,獲得良好擊球效果,從而滿足自我成就感的心態,反而會破壞自身揮桿節奏,導致與精確揮桿姿勢漸行漸遠。沒有明確清楚自己問題和訓練目的的前提下,練得越猛,越容易讓身體記住錯誤的動作,積重難返。

所謂欲速則不達。球友需要把更多的關注度放在尋找自身問題上。此過程中,尋求教練的意見是相當有必要的。

知道問題的症結後,有針對性的訓練。認真對待每一次揮桿,從握桿、站姿到揮桿中調節手臂與身體之間的同步與協調都要一絲不苟,而不是急於求成。忽略每次擊球質量,單純地希望用擊球數量去換取水平提升是很天真的想法。

2.學會思考和調整

球友在練習時,要排除干擾,專注自己的揮桿。如果練習場吵鬧的氛圍讓你心猿意馬,最好的辦法是盡量等身邊的人結束擊球,然後自己再調整節奏去揮桿。

每一次揮桿結束,不管打的好壞,在球落地之前都應保持收桿的姿勢。如果這次擊球效果差,回憶剛才的揮桿動作,然後做出適當調整,爭取在下一次揮桿時,避免使用同樣的動作、節奏。如果你收桿過快,急於要揮打下一桿球,那麼你將很難分析出揮桿動作過程中,因細微差別而帶來的不同擊球效果。

失之毫釐,謬之千里,如此描述高爾夫一點不為過。靜下心來,體會微妙的動作變化,所帶來的不同擊球距離、高度、方向,培養正確的揮桿節拍,進而後期通過目標擊球,增強立體空間感。

3.不可「 戀戰」

在長時間的擊球練習後,如果身體出現勞累、四肢無力、酸痛,甚至手心起水泡,盡量不要繼續練習。此時,參觀一下練習場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事實上,身體處於疲憊時,揮桿動作會出現不自覺的惰性,這將影響保持正確的姿勢與節奏。時間久了,這種姿勢與節奏成為慣性,是不易被糾正的。除非你體力過人,或者練習的是短桿,否則在每次連貫的揮桿練習中,100個球可為上限。每擊打100個球後,適當休整後繼續練習,能保證更佳的練習效果。

4.多多反思

這是最多球友忽略的一點。在練習時記錄下你出現的問題,你覺得自己應該提高的環節,以及提高的方法,每次練習時的狀態、遇到的困惑,練習後所達到的效果如何……通過記錄,下次練習時,遇到同樣的錯誤,便有據可依。做筆記,是循序漸進、穩步提升球技的保障,恰如職場「工作計劃」,必不可少。

建議:

1.初學者請一個好教練非常必要,可以讓你少走很多彎路,更可以堅定學習標准動作的理念,因為標准動作於高爾夫球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2.初學者練球的相隔時間最好不超過三天,這樣的效果會更好。一三五或者二四六練習比較好。天天練習的效果有時候並不理想,這是因為,高爾夫球是一個需要不斷總結,不斷反思的運動,甚至是每擊一桿都需要總結和反思。不騰出時間來回味、反思,進步就不會明顯,磨刀不誤砍柴功。

3. 高爾夫球運動的揮桿,擊球至結束動作的步驟和要領是什麼

對於高爾夫技巧,無數的高爾夫教練或球星各有不同的觀點與理論。在接下來的篇幅中,我們將可以學習各式擊球技巧,當你面對各種困難球位時,無需再驚慌,按以下六大高球訣竅,或許你也能在球場上,打出讓人嘖嘖稱奇的魔術般好球。

  1. 用你的強勢手啟動上桿

運用我的強勢手來啟動揮桿,這有助於讓我控制好起桿的步調。這能幫助我將球桿沿著正確的路徑往後拉,讓它維持在正確的平面上移動。我並不會試著在起桿過程中讓左手背正對目標,而是以強勢手將球桿往後拉離球位時,順勢地讓雙手以順時針方向緩緩轉動。接著,當我的雙手移動到略為超過右腿時,我的左手背與右手掌已經平行目標線。這個姿勢就像所有頂尖好手一樣,當他們在上桿頂點時,左手背與右手掌也都會平行目標線。

2. 觸球瞬間和目標成方正

當我還是小孩子時,就已經學到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沒有任何揮桿動作是一模一樣的,唯一例外,就是揮桿中最重要的那一點:觸球瞬間。在觸球瞬間,每一位好球員的左手、手臂、桿身都連成一直線,而且桿面方正對准目標,扎實地觸擊在球的背面中央處,進而打出足夠的高度。對我來說,這是高爾夫最重要的基本功。

3. 果嶺邊的隨興練習有助於強化手感

在果嶺周圍練習時,不妨嘗試一些不同的打法,像是用叄號鐵桿把球切高!要打好這種球,你非得要把膝蓋放軟、打開桿面且在上桿中途讓桿身與左前臂成90度角。如果你要用挖起桿打好噼起球,上述這些都是需要做到的重點。

4. 握短球桿以打出漂亮的沙坑爆破球

在打沙坑球時,我會握短球桿,讓右手碰觸到桿身部位,這么做讓我打出高高飛起且柔軟落地的漂亮沙坑球。此外,在上桿初期我的手腕就會快速曲起,讓我能以相當陡峭的角度下桿擊球。在揮桿過程中我會把大部分的身體重量都維持在左腳,這么做能讓我揮動桿頭切過球位下方,漂亮地濺起沙塵,同時做出短且平衡的送桿。

5. 頭部穩固,讓推桿更靠近地面

在推桿時,我會專注於讓頭部從瞄球准備到觸球的過程中都保持穩固。在瞄球准備時,我會用右手將推桿桿頭輕輕地往後拉來啟動上桿;至於下桿時,則專注於讓桿面方正地回到觸球瞬間。我會感覺左手帶領著桿頭通過觸球。

6. 瞄球設定時讓球滾過洞一呎

距離洞口20呎以內的任何推桿,都是我心目中的「得分區」。想要成為這個范圍內的推桿好手,你必須學會扎實觸球,才能讓球沿著預設的路徑滾向洞口。為了做到這一點,你必須讓桿頭加速通過觸球。如果你減速,觸擊力道就會衰減而不足。再也沒有任何事情,比看著小白球在快接近洞口時,因為馬力不足而「死掉」偏離目標線來得更嘔了。所以,當你面對一記有機會進洞的推桿時(而非那種你只像讓球靠近洞口的長推桿),要專注於以足夠的力道扎實觸球;所以,如果球錯失洞口,至少也要滾到洞口後方一呎處。

4. 怎樣認識高爾夫揮桿技巧

准備動作 Set up
您一系列的准備和揮桿,包括握桿、上桿、下桿、送桿最終目的就是一瞬間的擊球。 您可以有良好的節奏,標準的揮桿動作,但是您擊球那一刻畏縮了, 一切都是徒勞。 球會左右亂飛(如果將球打起的話),您會搔後腦勺到底出什麼問題了。 好的揮桿在擊球時會產生最大的桿頭速度。這表示桿頭在慣性的作用下以最快的速度觸球。幸運的是我們不必過多的考慮在擊球時加速,因為地心的引力起了大部分的作用。
如果您讀過有關故事或見到過去的孩子拿一個彈弓將一個小石子彈出去,您就很容易明白高爾夫揮桿的物理現象。身體將球桿沿著弧線揮動。如果您學習了基本揮桿動作,引力和慣性將使球桿在擊球時產生最快的速度。


起桿 Take away
我一直相信,揮桿起始的幾英寸決定了您擊的球是否成功。 在這關健的幾英寸處,您的手、手臂和肩膀使球桿揮到正確的平面。您的重心轉移,肩膀的轉動及送桿都是由揮桿起始這一小段即在上到腰部高度之前決定的。 起桿時球桿需要盡量沿著目標線 。這就要求您上桿時往旁邊沿伸。不少球手想著上桿往裡,他們常常使球桿太快到身體後面,這是常見的錯誤,甚至最好的球手當中都會出現。

上桿頂點 At The top of swing
如果您太快使球桿往裡, 您在下桿時必須要作補償動作, 通常會在頂點的位置, 發生這 種補償 動作情況。 如果不這么做的話, 在擊球前您的球桿會「 卡」 在身體的後面, 結果球會特別往右邊去。

下桿 Down swing
正確手腕的彎曲使得球桿尾部(這個部分在准備動作時指向胸部)指向地面, 這時球桿與左手臂形成「L」形。這是高爾夫揮桿中最重要的位置。

擊球瞬間 Impact
由於手擊球時往前推,您的手腕必須彎曲以離開地面。這樣女士就有很大的問題。因為她們的手和手腕力量不如男士,許多女士要麼直把球相桿提起來,通過彎曲肘部和站起身體把球桿提起,或翻轉手腕,迫使球桿到身體後面,產生只是用手腕擊球的錯誤想法。

5. 高爾夫如何提升揮桿速度

對於許多需要速度的球類運動項目,運動員都會通過訓練較輕的球具以獲得更快的速度。而對於高爾夫揮桿,你也可採取同樣的策略,即通過將木桿反過來握桿。

在本文中,全美TG50佳教練Gareth Johnston向我們傳達了一點,僅僅通過將球桿反過來握桿練習揮桿,你就可以獲得更大的揮桿速度。

水平握桿

如圖所示,將桿頭朝內、以水平方式握住球桿。因為水平式揮桿更容易產生並感受新增的速度。

找到自己的揮桿速度極限

盡全力進行平揮桿,你的目的就是使球桿發出最大的呼呼聲,注意要確保桿身水平。隨著揮桿速度的加快,你要去感受整個身體是如何越來越多地參與至揮桿運動當中的。

正常握桿平揮

現在以正常的方式握桿。而你現在的訓練目標仍舊和之前一樣,即要盡最大努力使球桿產生最大的「呼呼」聲。可通過以下的方式實現,下半身的旋轉帶動球桿運動,桿頭先經過球位,雙手和手臂在身體的帶動再經過球位。

極速之聲

最後,帶著快速揮桿動作的肌肉記憶,以常規的站姿進行正常擊球。將極速的棒球式揮桿運用至高爾夫揮桿中去,你會發現桿頭發出的「嗖嗖聲」,現在揮桿速度比以前要大了。

6. 高爾夫如何正常揮桿。

  • 高爾夫揮桿動作的全部內容包括:桿後擺或後擺桿--上揮桿--揮桿頂點--下揮桿--沖擊取--順勢動作--結束動作,幾大部分。

(1)後擺桿: 是指將桿頭從擊球准備時的狀態開始向球的後上方擺動的動作,從開始啟動到進入屈腕動作為止。後擺桿是上揮桿的起始部分。
使左臂與球桿成為一個整體,不要屈腕屈肘,保持兩臂與肩構成的三角形,左肩和左手與球桿形成一體,以左肩依次帶動臂、手、球桿,將球桿桿頭慢慢向球的飛行方向正後方引擺三十厘米左右。在此過程中一定要保持桿面始終正對球的飛行方向。

(2)上揮桿:從揮桿動作的整體來看,後擺桿和上揮桿之間並沒有區間界限,也沒有任何停頓,後擺桿是上揮桿的起始,上揮桿是後擺桿的延續,甚至可以說後擺桿就是上揮桿的一部分。

(3)揮桿頂點:因為揮桿動作很快,上揮桿和下揮桿兩個動作之間沒有明顯的時間劃分,它們的轉換只是在一瞬間完成的,我們就把兩者轉換的瞬間視為揮桿頂點。
在上揮桿要完成時,左手的手腕保持正直,向拇指方向屈曲,拇指跟部處形成皺折,拇指的指腹頂住球桿握柄,中指、無名指、小指緊握球桿,左手手背朝向前上方,手背背面與前臂面在統一平面上,手腕無向掌側或背側的屈曲。左肘內側稍朝上,右肘微向內扭,左右兩腋均輕輕夾住。左肩內轉九十度,位於下頦處,指向球的右側。腰部向右扭轉,右膝保持稍向內扣,左膝向右膝靠近,左踵略提起,體重要由右足內惻支掌,完成揮桿頂點。

(4)下揮桿:下揮桿可以簡言之為因上揮桿而向右迴旋的身體的"發條"向左還原的動作。上揮桿的啟動順序為桿頭、臂、肩、腰、膝,而下揮桿時則恰好相反,即從下半身開始啟動,帶動腰、肩、臂、桿進入下揮運動。

7. 高爾夫球怎樣揮桿

1、開始動作
高爾夫球的開始動作是揮桿過程的起點,它包括雙手握桿,使得手和桿成為一個整體,調整呼吸,身體保持一種自然舒適的狀態,自然站立放鬆。接著髖和膝微微前屈,眼睛瞄準將要擊打的方向,手臂和肩自然下垂,雙肩之間傾斜大致十五度,左肩略高於右肩。擊球時,讓高爾夫球的位置靠近左腳。

2、後起桿動作
完成開始動作後,緊接著的是後起桿動作。後起桿動作要點就是將身體和高爾夫球桿移動到最佳位置,為下揮桿動作續力准備。正確的後起桿動作,應由球桿頭部先動,帶動整個後續動作。其中雙手手臂及雙肩組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鍾擺。當你轉動身體時,身體重心移向右腳。

3、過渡動作
過渡動作相對比較簡單,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過程。期間身體基本保持不動,主要是重心及手臂力量的轉換。當後起桿動作使桿揮至最高點,上身及球桿繼續扭轉,下腰部旋轉,同時准續力做後一個動作,此時將重心轉移到左腳。

4、下揮桿動作
過渡動作緊接著下揮桿動作,這也是揮桿動作中最最重要的一部分,當你進行下揮桿動作時,身體重心要轉移至左腳,髖關節向左側移旋轉,力量要從右腳根部向左腳前部推進,同時扭轉下腰部向做側方向,旋轉擊球。

5、收桿動作
最後是減速的收桿動作,在下揮桿動作結束後,身體維持直立姿勢,放鬆收桿。

8. 高爾夫的揮桿技巧

揮桿動作的全部內容包括桿後擺或後擺桿--上揮桿--揮桿頂點--下揮桿--沖擊取--順勢動作--結束動作幾大部分。 (1)後擺桿 是指將桿頭從擊球准備時的狀態開始向球的後上方擺動的動作,從開始啟動到進入屈腕動作為止。後擺桿是上揮桿的起始部分。
使左臂與球桿成為一個整體,不要屈腕屈肘,保持兩臂與肩構成的三角形,左肩和左手與球桿形成一體,以左肩依次帶動臂、手、球桿,將球桿桿頭慢慢向球的飛行方向正後方引擺三十厘米左右。在此過程中一定要保持桿面始終正對球的飛行方向。 (2)上揮桿 從揮桿動作的整體來看,後擺桿和上揮桿之間並沒有區間界限,也沒有任何停頓,後擺桿是上揮桿的起始,上揮桿是後擺桿的延續,甚至可以說後擺桿就是上揮桿的一部分。繼後擺桿之後,繼續保持肩與兩臂構成的三角形,以桿頭帶動兩臂及左肩向右轉動,在兩手到達右腰部高度時,左臂如同向右上方伸出一樣繼續上舉。左腋夾住,右臂的上臂基本保持固定,右腋夾住,肘部隨左臂的上舉徐徐彎曲。左肩繼續在左臂的帶動下向右轉動,同時帶動左腰和左髖也向右扭轉。在上體和髖的轉動作用下,左腿向內旋扭,左膝內扣,大腿內惻肌肉被拉緊。右腿在扭轉力的作用下,仍然保持內扣,維持兩膝間的距離,以阻抗右腿也被迫向右扭轉的趨勢,所以右腿如同彈簧般被充分扭轉壓緊。右足內側承擔大部分體重,其餘部分由左足前腳掌內側承擔。在上揮桿過程中,頭頸部與脊柱保持一體,可以假定身體扭轉運動的中心軸即是從頭頂部穿過頸、背、腰,最後到達骶尾部的。兩眼注視球,頭頸部固定,保持正直,不要有任何左右搖擺或扭轉,左肩最終迴旋至下頦的下方。
在揮桿過程中,左臂要一直要保持擊球准備時的狀態,肘部不要彎曲,手腕要伸直。如果肘部彎曲,就會使揮桿的幅度變小,這樣而且很可能導致左肩轉動不足,使擊球的沖擊力減小;手腕若不伸直,會影響揮桿的軌跡,從而造成各種各樣的失誤球。屈肘屈腕是一般初學者最容易出現的錯誤,需要特別注意。 (3)揮桿頂點 因為揮桿動作很快,上揮桿和下揮桿兩個動作之間沒有明顯的時間劃分,它們的轉換只是在一瞬間完成的,我們就把兩者轉換的瞬間視為揮桿頂點。
在上揮桿要完成時,左手的手腕保持正直,向拇指方向屈曲,拇指跟部處形成皺折,拇指的指腹頂住球桿握柄,中指、無名指、小指緊握球桿,左手手背朝向前上方,手背背面與前臂面在統一平面上,手腕無向掌側或背側的屈曲。左肘內側稍朝上,右肘微向內扭,左右兩腋均輕輕夾住。左肩內轉九十度,位於下頦處,指向球的右側。腰部向右扭轉,右膝保持稍向內扣,左膝向右膝靠近,左踵略提起,體重要由右足內惻支掌,完成揮桿頂點。 (4)下揮桿 下揮桿可以簡言之為因上揮桿而向右迴旋的身體的"發條"向左還原的動作。上揮桿的啟動順序為桿頭、臂、肩、腰、膝,而下揮桿時則恰好相反,即從下半身開始啟動,帶動腰、肩、臂、桿進入下揮運動。
以在上揮桿時提起的左足跟著地動作為開端,左膝固定住,左腿用力支撐,構成一堵能夠耐受強力沖擊的牆壁,使下肢被迫扭壓緊的彈性動量和積極用力的力量向上體轉移。腰部做向擊球准備時的狀態復原的扭轉。左肩也在下肢及腰部的工作作用下,自然向左轉動,帶動在上揮桿時被拉伸的左臂作為杠桿向下拉引球桿,在揮桿頂點時被迫向拇指側彎曲的左手腕角度更加縮小,桿頭仍然被留在上面,但身體運動的力量被迫積聚,等待著沖擊球瞬間的爆發,身體重量逐漸向左側移動,兩手拉引球桿至腰部的高度,腰部如同牆壁頂住身體工作的重量,保持身體的安定。在下揮桿過程中,要注意保持身體的左半身領先,首先是由左下肢啟動,並固定支撐,然後右半身在左半身的引導下自然而然地轉動,一定不要在開始下揮桿時就過於主動地使用右臂。
(5)沖擊球 沖擊球的動作實際上可以說是下揮桿動作的一部分。在兩肩轉動到與球的飛行線基本平行的瞬間,左手拉引球桿至腰部的高度,此時下揮桿時積蓄的力量集中於手腕向拇指的屈曲上,在這股強大的凝聚力及下揮桿的慣性力的作用下,兩臂繼續向擊球准備時的狀態做還原運動,桿頭也以極快的速度開始下落。恰好在兩臂位置到達擊球准備時的姿勢時,球桿的桿頭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沖擊力到達揮桿軌跡的最低點--球的位置,飛快地從球的位置正直掃過,將球擊出。在下揮桿過程中逐漸朝向前方的左手手背在沖擊球的瞬間朝向目標方向,然後在下一瞬間隨著兩肩的轉動向左後方向轉換,而右手背側由擊球是朝向目標反向轉為朝向右前上方,身體重量集中於左腿,頭部保持固定不變動,眼晴注視球的位置。
在沖擊球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沖擊球動作是上揮桿、下揮桿動作的最終目的,因此沖擊球效果的好壞是由擊球以前的一系列工作決定的。
形象地講,整個揮桿動作實際上是一個全身完成的鞭打動作。在揮鞭時,是將身體的力量由手臂通過鞭桿最終把動量傳遞給鞭梢。在擊球過程中也是如此,全身的動作從下肢、腰、肩、臂循序進行,動量越聚越大,最終傳遞給桿頭。桿頭在擊球瞬間的運動速度最快,沖量最大。而全身任何一個環節在任何一個時間階段出現錯誤都會在擊球效果上體現出來。所以,在出現失誤球時,不要總是單純考慮沖擊球瞬間的問題,這樣只能使人更加困惑,百思而不得其解。必須要追根尋源,尋找根本原因之所在,只有這樣才能很快長進。
擊球時不要考慮是在擊打一個點。一般初學在做空打的揮桿動作時,可能做得輕松漂亮,瀟灑自如,但是在對球進行擊打時卻往往將意識強烈地集中於打靜止的球,即向某一點的沖擊上,而這種強烈的意識會促使打球者拚命竭盡全力揮桿打球,其結果十有八九糟糕透頂。所以有經驗的人常常以比較空揮動作和打球動作的差異來衡量一個人的技術水平,高水平的人揮桿擊球的動作基本接近於空打揮桿動作,而技術差的人兩者卻大相徑庭。因此在打球時盡量淡化擊球意識,不把沖擊動作視為擊打一個點,而是認為在擊打一條線或一個狹長的區域,沖擊球只是在揮桿軌跡中桿頭快速運動過程中發生的。在擊球前後,使桿頭面向目標方向低而長地做直線正確運動,沖擊球後再將桿頭向目標方向直送出十至十五厘米,這樣才能打出好球。 (6)順勢動作 沖擊球動作結束後,體重完全由左腿支撐,左腿內側緊張,固定左膝使之不向左游移。右踵提起,右膝向左膝靠攏,在右腿的推動下,腰部繼續向左轉動。身體仍繞軸心轉動,右臂逐漸取代左臂占據主導地位,在桿頭的帶動下,右臂伸直,牽引右肩向下巴下方運動。左手握緊球桿,左腋夾住,左上臂前面向上方轉動,保持兩臂與肩形成的三角形,左手手背朝向左後方,桿頭向目標方向大幅度揮出。兩手到達腰部位置,頭部保持沖擊球時--即瞄球時的狀態,兩眼仍然注視擊球前球的位置。
要把順勢動作看作是沖擊球的延續,不能認為已經擊完球,以後的動作就無關緊要。事實上,在打球時不用看其球的飛行方向,只要看球員擊球後的順勢動作就可以判斷出擊球效果的好壞。可以說,正確的上揮桿、下揮桿再加上正確的順勢動作就能保證正確的沖擊球動作。不管上揮桿、下揮桿乃至擊球動作如何正確,只要順勢動作出現差錯就會前功盡棄。進入順勢動作後,首先要注意繼續保持揮桿過程中身體轉動軸的固定,身體重量集中於左足內側,這樣左膝就自然而然地固定住了。若體重集中到左腳外側,就必然導致左膝向左游移,身體重心不穩,致使結束動作不能正確完成。另外,進入順勢動作以後,右臂伸直,在向目標方向低而長地送出的桿頭牽引作用下帶動右肩向左轉動。特別要注意,此時頭部仍然要保持擊球准備時的狀態,固定不動,兩眼注視擊球前球所在的位置。 (7)結束動作 兩手到達腰部高度後,右臂繼續帶動右肩向下骸下方轉動,桿頭向左後上方運動,右臂保持伸直,左手背朝向前上方,左腋夾住,左上臂基本面向上方。左臂在肘部隨著右臂的向上運動而向上彎曲,腰和肩向左轉動,身體重量全部由左腿承擔,左膝保持固定,左足支撐體重部位由足內側向足跟部外側轉移,在右臂到達右肩平直高度時,頭部才隨著轉動軸轉向目標方向,兩眼注視飛行中的球。此時桿頭已運動到結束動作的最高點,並繼續向左方運動,右臂在桿頭的牽引下向左前上方擺動,同時帶動右肩向前,身體完全轉向面對目標方向。左臂彎曲,基本形成三個直角,即上臂與前臂在肘部成直角,上臂與肩在肩部成直角;上臂與軀干在腋部成直角。右臂稍自然彎曲,將球桿斜背在身體後面,頭正對目標方向,兩眼注視球飛行下落。
結束動作並不是刻意做出來的,而是正確、流暢而有節奏地揮桿的自然結果。在結束動作時,體重應完全由左腿支撐,如果結束動作完成後體重仍留在右足就容易出現高騰球或旋向右方的球。結束動作完成後,身體應正對目標方向,如果腰部未完全正對前方而處於偏向右方的狀態時,說明身體回轉不足,易出現旋向左方的球。左臂在彎曲過程中要保持一定的緊張度,腋部不要張開,不要使結束動作後的兩手位置超過左肩而過於向外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