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作文教學
A. 《我們怎樣觀察》作文教學設計
如,同樣是貓,有的調皮,有的溫順,有的懶惰.要讓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活靈活現地回呈現在筆下,寫之前,應該先仔細答觀察一番,了解它們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 那麼,什麼是外形特點呢?外形特點就是外表長的樣子,如潔白的羽毛、長長的脖頸、金黃的嘴巴和腳掌,是白鵝的外形特點;小巧玲瓏的身體、毛茸茸的大尾巴是小松鼠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就是小動物愛吃什麼、怎樣吃;愛在哪兒睡覺、怎樣睡;喜歡做什麼、怎樣活動等.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生活習性,比如刺蝟要冬眠、小兔子不會走只會蹦、狗的嗅覺和聽覺特別靈敏、大公雞每天早起打鳴等.觀察時,除了抓住特點看仔細外,還要特別注意它們有哪些與眾不同的地方,這樣便於寫具體、寫生動.
B. 如何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道客巴巴
課前准備充分,是教師形成教學最佳心態的重要條件,這也是教師獲得課堂教學自信心的基礎。其次,進行教學要投入。教師一旦走上講台,就要純凈雜念,快速進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用教學激情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教學藝術去煥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得體地運用手勢、動作、表情、神態等體態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感染學生的情緒,與學生一道分享數學知識高尚的情趣。
一、制定初步觀察訓練方案。觀察訓練方案主要內容如下:
觀察發現寫作困難的學生主要對事物的觀察不夠細致,沒有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述,導致寫作的時候言之無物。因此,通過有目的地進行觀察訓練,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而將觀察到的內容用文字表述出來。
1、創設情境,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入手,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
2、指導學生抓住事物的特點,有順序的進行觀察。
3、引導學生抓住事物的特點、重點,學會進行比較觀察。
4、指導學生充分運用各種感官且藉助於工具進行觀察,培養觀察的習慣。
5、引導學生進行准確細致的描述。
二、以初步的觀察訓練方案為依據,在課堂中實踐、完善
1、小組共9名成員將初步的觀察訓練方案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對於初案所呈現出的利弊,及時的記錄學生的習得情況,總結並進行自我反思,形成自己的資料庫。
2、重點觀察原來習作水平低的學生,跟蹤並記錄實踐方案後學生的發生的變化。
3、小組長定期組織交流會。對於發現的問題,集體討論並及時解決,不斷地完善觀察訓練方案。
三、在不斷實踐、不斷總結完善的基礎上,最終找到有效的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提高習作水平的方法
四、將有效的提高習作水平的方法運用到教學中
1、用具體行動檢驗理論。小組共9名成員各自將有效觀察訓練方案運用到習作中。
2、做好記錄,進行資料積累。9名成員各自記錄在有了觀察方案後,學生的習作水平是否有提高?學生觀察周圍世界,是否能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
3、小組長定期組織交流會。小組成員相互探討自己在實施課堂習作教學中的具體舉措,分享有效經驗,學習、反思、總結。
五、撰寫問題研究報告
在前期實踐、資料積累的基礎上,最終完成問題研究報告。
C. 作文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觀察
寫作靈感 寫作時機 捕捉 職責一、開展情境教學,激發學生情感,養成觀察習慣1.在游戲中學會觀察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利用好孩子的玩耍、嬉戲,讓學生在玩中學習觀察事物,對於作文寫作很重要。事實上,在學生所進行各種游戲中、出遊中,我們都可以布置觀察的作業給學生。比如,觀察一片樹葉,要求學生認真觀察葉的顏色與形象,發現它的生長特徵,然後最好把觀察到的現象用筆畫出來。目的明確會讓學生在觀察中看得更為仔細,看,聞,摸,記等就成了孩子們的最自然的行為,這樣可以提升孩子的記憶。一旦返回教室,許多生動的作品就會隨之產生。比如,針葉松的葉子,像一根根針;眉一樣的柳樹的葉子,像一條條細細的眉毛,讓人目不暇接。這樣,寫作的開頭工作——畫,就完成了。
D. 作文教學有幾個主要環節
作文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現實,表情達意,培養寫作能力的綜合訓練。作文水平的
高低是衡量學生語文程度的重要客觀標志,就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徑而言,觀察、組織、思維、寫作始終貫穿其中。
在指導學生觀察中,老師不僅要提出觀察的具體要求,還應教給學生具體的觀察方法。觀察和思維是緊密聯系的,觀察是思維的基礎,要讓孩子們打開思路,展開聯
想,把觀察到的材料進行篩選,再組織,布局謀篇的同時,也要把握好重點材料的安排,精心設計,合理構思。讀寫結合,在平日的教學中,加大閱讀的訓練力度,
有意向寫作方面遷移,既指導了寫作,又促進了閱讀的深化和升華。而在實際中,還需獲取具體的訓練方法、積累方式。學生沒有生活積累,習作自然言之無物,其
實生活浩如煙海,寫作材料取之不盡,重要的是教育者要指導學生留心觀察。
激發學生寫作的內驅力。評日記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寫日記使學生不再虛構作文,二者相結合,進一步提高了作文的能力。小學作文
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目前大家所關注的問題。我認為:組合「多媒體」參與作文教學全過程,改變作文教學信息傳遞方法和手段,可有效地調動學
生寫作積極性,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構建,強化學生的內心體驗。教師要轉變觀念,變「替學生改作文」為「指導學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培
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
E. 作文教學中怎樣指導小學生進行觀察
五里民主九年制學校陳菲《新課標》中指出:「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說明觀察能力是習作中最重要的基礎,魯迅先生在《給董永舒》結尾處寫到「此後如要創作,第一須觀察……」。強調了觀察在習作中的重要性。教會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教給學生有關的觀察知識,培養學生一定的觀察能力,養成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是小學生習作入門的指導,也是獲得一切知識的根本。如果學生對周圍事物缺乏認識, 硬要他們去表達、去反映則是不可能的。對學生來說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是觀察, 只有認真細致地觀察, 才能對事物有全面細致的了解, 寫出來的文章才會真實感人。因此,在習作教學中,應首先注重觀察能力的培養。 一、教導學生明白觀察的「利器」。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起點, 只有認真細致地觀察, 才能對事物有全面細致的了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真實感人。在觀察過程中要積極開動所有感官,產生多種感覺的心理效應,讓眾多表象進入大腦,形成完整的印象,為文章寫作提供豐富的材料。要想獲得充足的習作材料,寫出充滿生活氣息,富有真情實感的好作品,光靠視覺器官──眼睛,那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充分調動其它感官。也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頭、手指一起工作。認真地觀察、了解,研究一切人物、事情和事物(動物、植物、靜物),使頭腦里同時得到多種獲取材料的通道。做到不但觀察形態、聽音響、辨別味道,而且感覺事物的冷暖,從而將這些體察到的,構成一個完整、統一的畫面。因此,讓學生進入習作天地的大門之前,就要先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運用自身的「五員大將」——眼、耳、口、鼻、手,來幫助自己感知事物的本質現象。「工欲利其事,先必利其器」。只有握住觀察的「利器」,才能更順利地開啟習作天地的大門。 為了讓學生了解自己身體上還有這么多的「秘密武器」,我設計了一節開放式的活動課:在一個華麗的小盒子里,裝了兩個雞蛋,一生一熟,要求學生在不敲開蛋殼的前提下,來區分生雞蛋和熟雞蛋。學生於是調動自己身體的各種器官按照自己想得到的方式進行觀察,並且做好觀察的記錄。 觀察結果如下:觀察學生觀察方式觀察結果1號學生摸:兩個雞蛋感覺很滑,很涼。1號蛋是生的,2號蛋是熟的。2號學生看:蛋殼的顏色,1號雞蛋深些,2號雞蛋淺些1號蛋是熟的,2號蛋是生的。3號學生聽:輕輕敲擊蛋殼兩個雞蛋的聲音都很實。1號蛋是生的,2號蛋是熟的。4號學生聞:兩個雞蛋聞起來都沒有什麼味道。1號蛋是生的,2號蛋是熟的。5號學生 搖:2號雞蛋能晃動,1號雞蛋晃不起來。1號蛋是熟的,2號蛋是生的。6號學生轉:1號雞蛋轉得飛快,2號雞蛋轉幾下就不動了。1號蛋是熟的,2號蛋是生的。7號學生掂:兩個雞蛋的重量都差不多。1號蛋是生的,2號蛋是熟的。 學生是活躍的,而且敢於進行嘗試的,在明確要求的情況下,他們為了揭開謎底,會千方百計進行探索,並不由自主地用上各種觀察的方式。所以說,不是學生不願意觀察,而是他們缺乏有效的觀察指導,明明手握利器,卻不懂得好好利用。教師不管如何設計教學環節,只要能提供一切機會給學生,讓學生親身體會,就能極大地發揮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觀察的功能。 二、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 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是積累寫作素材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途徑和方法。古人說:「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確,再好的廚師,沒有豐富多樣的菜和調料,也做不成一桌令人滿意的酒席。所以,我們還得解決好寫作的內容,即材料的問題。然而日常生活中,視而不見,充而不聞的現象隨處可見。因此我曾經做過這樣的一次行為規范執行情況的「考試」:在教室過道有意識地安放了幾個十分明顯的違章物品,如:一掃把、一張紙、一塊抹布、一倒掉的凳子……,然後悄悄地觀察一個一個走過去的同學。經過測試,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學生能夠做到將這些物品進行正確處理。其它五分之四的同學,不是跨過去,就用腳踢開,有的乾脆繞道行走……試想,如果我們長期這樣下去,怎能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怎能寫出好的習作呢?下面,提供幾種促使養成觀察周圍事物的好做法;1、隨機記事法。 即身邊准備一本記事本,發現有值得記載的事物及時記錄下來。記錄時,不必當作是習作或日記,只要求用簡短的語言記載清楚即可。時間緊迫時,三言兩語只需記清時間、地點、事物名稱或事件名稱。記事本中所記事物,並不一定是作為本周習作使用的材料或內容。有些事物,認為有馬上使用的必要,也可以作為當天的日記或習作材料進行加工、整理。有些事物暫時用不上,該用時也可在以後的習作時運用。通過長期的、堅持不懈的這樣的訓練,一旦成為習慣,對我們的習作必將產生極大的影響。2、每日一記法。 這種做法,即通常所說的「日記」。日記,就是把一天中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寫下來。當然,一天中可能接觸的事物很多很多,並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可成為日記的內容,我們要加以適當選擇,將最值得寫的人物、最有價值的事物記載下來。日記,根據習作的需要和水平,篇幅可長可短,形式也十分靈活。它要求有完整的篇章結構,要求對所見、所聞發表自己的見解,談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對事物記載的過程要求也較為具體、詳細、生動。所以,在習作的難度上較記事大得多。一個長期堅持寫日記的同學,不僅要有敏銳的洞察力,隨時發現有價值的寫作材料,而且要有頑強的毅力,堅持不懈地做下去。從某種意義上說,日記訓練是促進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習慣的最重要的動力之源。 三、培養學生多角度全方位觀察。 所謂多角度觀察,就是對指同一事物,或不變立足點,只變換所觀察事物的位置、方向的觀察,或站在不同的觀察點上,對一個事物進行,或正面看看,或側面看看,或朝上看看,或朝下看看的細致觀察。的確,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很難一眼就能全面准確地把握其特點。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會出現不同的視覺形象。我們一定熟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詩句所說明的深刻哲理。我們也許還記得《畫楊桃》這篇課文吧,課文中的「我」由於與同學所處的角度不同,把楊桃說成是三角形。所以,為了全方位、准確地把握事物的特點,就要求同學們學會多角度地觀察身邊的事物。 四、引導學生多層次地深入觀察。 所謂多層次觀察,就是對同一事物,立足於不同的層面,深入其內部進行觀察,甚至藉助觀察儀器。比如:當你看完了爬山虎密密層層的綠葉,你肯定在問:爬山虎是靠什麼巴在牆上而不掉下來呢?對!你一定要扒開綠葉,看一看綠葉下那緊緊貼住牆壁的爬山虎的腳;當你看過了小貓可愛的外表,難道你不想再進一步了解小貓可愛的生活習性嗎?的確,只有我們不停留在對事物的表面或外在特點的認識上,而是立足於從不同的層面,深入到事物的內部、本質進行細致的觀察,才能夠立體地把握事物的特點。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F. 如何引導學生寫觀察作文
第一、激發興趣,創設靈性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著名的教育家皮亞傑也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要依賴於興趣」。因此人們說:興趣是成功的向導。學生的寫作也是這樣,如果學生的寫作興趣,一旦被激發出來,他們就會打開思維的窗口,自覺地練習,從而自己鋪就一條開闊的作文之路。多年來,我通過學習優秀老師的先進教學經驗,明白了在作文教學中,盡量做到以趣引思,寓教於樂,寓教於趣,才能激發不吐不快之情。特別對於農村小學生來說,以趣促學,以趣促寫顯得很重要。
第二、科學命題,喚發興趣
教育心理學指出,好的作文題目往往能喚發學生寫作興趣,開拓學生的寫作思路。在作文命題中,我根據大綱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命題,做到「實」、「活」、「新」、「趣」。給他們一個適合的「窗口」這樣能大大提高他們探索的積極性。
如在講完魯迅的《故鄉》後,我滲透進去學生對家鄉熱愛之情,以「變化」為話題,啟發學生說出家鄉有哪些可愛、獨特之處。這時學生中有的說是:「家鄉的紅椒」,有的說是:「家鄉的教育」,還有的說是:「家鄉的路」等。然後我又要求學生選擇題材,以點帶面,擬出的作文題目《我愛家鄉的紅椒》、《我愛家鄉的路》、《家鄉變了》……這樣作文題目定了,但寫作要求沒降低,表達中心沒有變,反而激起了學生的寫作激情。學生寫出來的文章豐富、生動。如有的學生通過寫家鄉的紅椒,歌頌黨的改革開放政策——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反映家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以家鄉「路」的建設歌頌了黨的改革開放之路前景光明輝煌。還有一位同學開頭這樣寫:「你要問我人間天堂有多少?不知道,只知道像天上的星星數不清。你要問我人間最可愛的地方在哪裡?告訴你,它在我心裡,那就是我的家鄉——人民渠」。合適的標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欲。因此教師出題一定要科學,合符實際,讓學生了解並喜歡。
第三、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葉聖陶說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學生作文只有入境入情,才能情動而發。只有有了豐富的想像,奔放的激情,心靈的火花,才能寫出扣人心弦的文章。在過去的教學中。我常採用創設情景法,練習作文。如「吹泡泡」比賽,做「貼鼻子」游戲,組織「洗手帕」等。
尤其是做些科學小實驗,更能喚起學生的好奇的心理,產生濃厚的情趣。如做「滴水不漏「小實驗。(老師課前准備一杯水,一張紙)上課時,我說:「同學們,老師今天想表演一個魔術,請大家注意觀察。」我將杯口倒過來,這張白紙能將杯里的水托住。」起先,學生個個不信,當我把手中杯口倒過來,紙緊緊貼在杯口上,水卻一滴不漏時,學生見了,便感到好奇、有趣,紛紛要求自己也來試一試。置身其境後,我要他們說說剛才做這個「小魔術」的過程和觀察時的心理等等。再要他們討論為什麼能把杯水托住的科學道理。在以上的活動中,使我深深的體會到:利用情景教學這種有效的辦法,指導學生作文,從內容著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最終達到激發學生作文興趣,提高寫作水平的目的。初中學生還處於青少年好動階段,讓他們自己觀察、動手,就能寫出好文章。
第四、關注生活,創設契機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那麼,學生作文亦是這個道理,要想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就必須擁有豐富的生活素材,而這些素材又從何而來呢?這是我們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因此,我幫助、引導學生收集素材、積累素材,讓他們不為無「米」而發愁。
入境取材。我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尋找寫作語言。俗話說:靠山吃山,傍水吃水。農村學生沒有課外書讀,沒有圖書室可供自己展翅翱翔。那麼,走向大自然,大自然是最好不過的語言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小河流水,萬物復甦,天寒地凍等自然現象,都是大自然神采艷逸的語言。「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等千古名句,不也正是大自然原汁原味的語言嗎?觀察、了解大自然,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提高觀察和分析的能力,使學生賞心悅目,情感奔放,獲得寫作信息。
即興捕材。本學期學校組織了籃球賽,我就抓住這個機會,讓學生觀察比賽的場面,每個隊員的動作、神態等。然後在籃球賽結束後,讓學生自己命題,寫一篇與籃球賽內容有關的文章。班上有的同學以《精彩,風采,請看咱女生球賽》為題,有的以《籃球之魂》為題,有的同學在作文中描寫奪球的激烈,有的描寫進球的興奮,還有的在文中寫道:「打籃球開的是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精神和高超的球技,只有平時勤奮苦練,關鍵時才能獲勝,打籃球如此,干其他事也是如此。
其實,每個人身邊隨時都有可喜可悲的事情發生,只要引導學生多留意生活,並及時為文,抓住靈感光臨之佳機,日積月累寫作就會上一個新台階。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中秋節」、「教師節」、「國慶節」為學生練筆提供了機會。深入生活,決不當旁觀者。告訴學生,生活中到處都有美,只有用心才能發現,才能有新收獲。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就積極倡導參與社會活動。葉聖陶先生也告誡我們要多接觸社會多感受生活。他這樣打比方:「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生活中處處有寫作的源泉,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關鍵是注意收集。
第五、培養學生自寫作文的能力,提高學生作文的主體作用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教是為了達到不教。」我們培養學生學習語文,培養學生寫好作文之目的,就是最終達到讓他們自己能學習語文,自己能獨立作文之目的,從而提高學生的主體作用。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寫好作文,尤其是自寫作文的能力:
1、激發自寫作文之興趣。自寫作文主要靠學生自覺、獨立完成作文。要讓學生作文,首先解決的還是興趣問題。前蘇聯大作家高爾基、中國高玉寶在實踐中喜愛上了寫作,他們主要靠自學。常年筆耕不斷,靠的是興趣吸引,靠的是興趣支撐。因此,我們應以趣促寫。
2、交給學生自寫作文之法。任何作文總有它的律規與方法。因此,語文教師有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就是把作文的基本經驗,基本方法交給自己的學生,讓學生掌握作文方法後,去自我練筆。
G. 如何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觀察力
一、初中英語寫作的重要性
英語新課標要求初中生的英語寫作達到五級能力水平,即:能運用詞彙描述事物行為和特徵,說明概念等;能根據要求寫簡單的書信,便條,通知等;能按要求轉述所聽、所讀的內容;能為圖片提供簡單的文字說明,並能表達自己的觀點。
英語書面表達能反映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是否扎實,能否靈活運用英語來表達,體現了初中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反映出初中生的英語水平。學生要提高英語寫作水平,寫出合乎英語思維的文章,老師要如何做,如何指導呢?
二、學生在書面表達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筆者在所任教班級的英語教學過程了歸納了學生寫作時常犯的一些錯誤,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中文式英語
由於受到母語干擾,學生在寫作中會出現句型語序錯誤和漢語式的英語。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詞對詞翻譯。學生因為沒有理解和掌握單詞或短語的真實含義和用法,在寫作時很容易出現按中文字面含義找對等的英文單詞,並且按漢語的思維和表達習慣去寫英語的錯誤。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如:表述「網上購物很方便」時,學生這樣寫We are convenient to do some shopping on the internet.是錯誤的(正確的是It's convenient for us to do some shopping on the Internet.)
(二)由基礎知識和英語應用能力的限制所造成的問題
(1)單詞拼寫錯誤。如:把difference寫成diference;happily被寫成happyly等等。這種錯誤在學生寫作中存在的范圍比較廣,產生的原因是學生在記單詞的時候不動腦子,死記硬背。
(2)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出現最多的是語法錯誤,主要有以下幾種:
1. 詞類的混用。如形容詞和副詞的混用,人稱代詞的主格與賓格的混用,動詞和名詞的混用,定冠詞和不定冠詞的混用,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和詞性物主代詞的混用等。如:We careful listened to the teacher in class.(正確的為副詞carefully);He had some difficult learning Chinese. (正確的為名詞difficulty)。
2. 動詞時態,語態,語氣等結構錯誤;非謂語動詞的用法辨析不清。如:Our environment is polluting ser本文由論文聯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iously(語態錯誤)等。
3. 搭配錯誤。如: I spent many hours to prepare for the Math test; I like play the piano,其他如:under the help of;see a book;eat the medicine 等。
4. 名詞單復數、動詞單復數、主謂語不一致。Mary with her parents have gone to America. have應該改為has。
(三)內容不連貫,銜接生硬;不會用關聯詞,語序混亂。無統籌安排。寫到哪裡,就停在哪裡。
(四)書寫混亂,卷面潦草。大小寫、標點符號錯誤,缺少冠詞。
三、具體策略與措施
(一)進行系統的基本語法知識教
幫助學生學習掌握初中九大詞類及其用法;掌握最基本的句子成分,會對英語句子進行成分分析;能正確地運用英語中最基本的八種時態;掌握初中最基本的五種句子類型:簡單句、並列句、復合句、狀語從句、賓語從句等。
(二)抓好背誦,積累素材,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語感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英語也是如此。背誦能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語感,有利於他們養成自然流利而正確的表達。一些重要的文段、實用性強的範文如每個單元中Section B的3a就是很好的寫作範文,應該要求學生背誦,記住一些重要短語、諺語,並堅持聽寫重點單詞,短語和重點句式。
(三)重視口頭作文訓練
通常採取以下方式:小組討論,回答問題,敘述事實,讓學生根據關鍵詞復述文章,讓學生回顧上節課的主要內容,讓學生暢談這節課中學到了什麼等,緊緊圍繞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口頭訓練。
(四)鼓勵學生閱讀英語課外讀物
在平時的學習中可以要求學生閱讀適合初中生的一些簡單易懂的英語課外讀物,多做英語短文的閱讀理解,慢慢自然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在進行英語寫作中,就能避免寫出中國式的英語,達到「入鄉隨俗」的效果。
(五)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首先,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扎實的語言基本功,要求學生務必掌握學過的詞彙和語法。一個不記詞彙,不懂得英語語法的學生是不可能用完整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的。其次,教師還應充分利用教材section B中的3a,抓住有利時機指導模仿寫作,這也是一項很好的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訓練。
(六)教給學生正確的寫作方法
把正確的寫作方法灌輸給學生,他們碰到任何寫作題時才能不慌陣腳。以下是七步法。
第一步、細心審題 細讀題中每一項提示或觀察每一幅畫,弄清題意,確定寫作體裁和要點。
第二步、理順要點 標出要點,按事件先後順序或各要點之間內在聯系排序,分出層次。
第三步、構成框架 將理順的要點或每幅圖畫的含義加以連貫,構成寫作的整體框架,進一步定人稱、定時態語態、定開頭結尾。
第四步、組織句子 用自己最熟悉的短語或句型將理順的要點逐句表達出來,多用簡單句,用有把握的復合句。遇到表達障礙,換一種說法,將一句變成兩、三句。
第五步、串句成篇 將寫好的句子連貫地組織起來,適當採用遞進、讓步、轉折、因果等關聯詞語,使短文層次分明,過渡自然。
第六步、檢查修改 注意人稱、大小寫、拼寫有無錯誤,要點有無遺漏,文句有無語病,詞數是否恰當,行文是否連貫。
老師幫助學生找到他們各自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使用文中提到的措施去指導,學生加以配合,按照老師提出的要求去做,提高寫作水平是容易實現的。
H. 作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一、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 心理學家認為,沒有動機任何學習都不能發生,動機是學習的先決條件。對於作文教學,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中學生已具備了較強的是非分辨能力,他們往往有一種躍躍欲試的表現慾望。教師要緊緊抓住這種慾望,引導他們寫出優秀的文章來。 教學大綱對各個年級的作文教學都有明確的規定,而且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在課內落實。課內作文,要求具體,學生各方面都受到約束,往往顯得比較被動,但又是必不可少的。為此,我在作文教學上一直是採取 「雙管齊下」的辦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課內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數量的課外練筆。筆者所教的兩個初三畢業班,從初二開始除了兩周一篇大作文外,還要求每個學生每周至少寫一篇隨筆,隔周抽查一次,並進行講評。 寫隨筆,就是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選材自由,命題自由,文體自由,字數自由。盡管寫自己最熟悉、最感興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議論,可抒情,可記敘,隨心所欲。洋洋灑灑幾千字,不嫌多;點點滴滴幾百字,不嫌少。有話則長,無話可短,盡興而寫,隨意而止。這樣不自覺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事物的興趣和能力。他們寫的內容起初比較簡單,漸漸地觀察視野不斷擴大,就從身邊的小事寫開去,寫社會,寫人生,寫國家大事乃至天下大事。內容越來越豐富:班級的生活與風波,家庭的歡樂與憂愁,社會的見聞和感受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盡入筆底。有個學生對校園常作細致觀察,從景到人,由人到事,連續寫了校園生活之一、之二、之三……在隨筆里,我看到了學生的寫作慾望,也看到了學生因創作熱情而引出的觀察興趣。不僅有話可寫,而且更真實,更貼近生活。一年多來,收到了顯著的效果。不少學生談了寫隨筆的體會,一致認為寫隨筆促使他們去觀察,去思考。有的說:「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尋找。」有的說:「由於寫隨筆的需要,無論在家裡、在車上、在學校里,我無時無刻不在觀察、在諦聽……」兩個班的學生全部完成了我布置的每周二篇的任務,而且由於對周圍事物的興趣,不少學生自覺多寫,並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 同時,在課內作文的教學中,我也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比如,我布置一篇作文《記本班一位最熟悉的同學》,要求大家以班裡一位同學為描寫對象,抓住其外貌特徵進行描繪、刻畫,看誰觀察得細,寫得像。而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抓住自己所寫的人的特徵來寫。再比如,在上完《中國石拱橋》後,我又布置一篇作文《》,從而引發學生觀察的興趣。於是乎,學生的興趣被調動了,創作熱情被激發了,紛紛寫出了切合實際的優秀作品。總之,要想使學生寫出好的文章,首先必須讓他們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 二、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 我曾給學生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古代波斯有位珠寶商很會做生意,他在出售金銀首飾時,常常盯住顧客的眼睛不放,結果生意非常興隆。別人想探究其中的奧妙,他卻守口如瓶,直到臨死前,他才向自己的獨生子傳授這一訣竅:「盯著對方的眼睛,不,准確地講,盯著對方瞳孔,瞳孔是不會撒謊的。如果一隻鑽戒的熠熠光澤使對方瞳孔擴張,你就大膽地把原價提高三成或更高;如果一條項鏈沒能使對方張大瞳孔,你就立即更換一隻……總之,盯著對方的瞳孔!」 當然,這個珠寶商傳授的生意經,不是我們要學的,但這種抓住買主的外部表情,從而推測其心理變化的方法卻很值得我們去借鑒。 在觀察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而不只是「看」。現代文壇名將魯迅不愧是一位出色的觀察家。尤其是在觀察人物方面他實在是獨具慧眼而又細致入微的。他曾說過:「要極儉省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前不久,我在講授他的短篇小說《祝福》時,著重分析了魯迅對祥林嫂的眼睛的三次描寫。初到魯家時總是「順著眼」,表現了她的溫順善良;第二次到魯家時雖還「順著眼」,但「眼角上帶著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表明她精神上受到過巨大的刺激,極度悲傷;在淪為乞丐之後,祥林嫂整個人完全與先前不同了:臉上「彷彿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說明這時的她已瀕於死亡,精神麻木,內心受到極大的摧殘。魯迅正是抓住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通過對比,寫出了人物的悲慘遭遇和內心世界的變化。而後,我布置了一篇作文,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記我們學校的一位退休工人老袁。這位工人雖然幾年前就退休了,但負責收發報紙的工作一直承擔下來。每天早晨六點半准時把每封信件送至各班,上午八點又准時把報紙、雜志送到各教研組。除星期天外,從未間斷過。於是,有的學生著重描寫了他的「那副眼鏡」;有的卻抓住老袁因左腿有毛病而走路不穩的姿勢來寫;還有的刻意在他的衣著上做文章。於是,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普通人從每個學生的筆端躍出,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這樣,學生就慢慢學會了對周圍各種事物的「觀察」,而不只是「看」。 當然,我們在強調學生要注重觀察的同時,還要引導他們運用正確的健康的思想去觀察。比如,有的學生看到了我們社會現實中的種種腐敗現象、不正之風,便認為在作文中聯系實際就是揭露陰暗面,讓他們發牢騷。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我跟學生分析,生活中確實有愚昧落後、勾心鬥角,有挫折,也有失敗,這些東西不承認不行。但是必須注意:什麼才是我們生活的主流?從你呱呱落地到現在成為一名重點中學的高中生,是承受的陽光雨露多,還是遭受的急風暴雨多?周圍的東西是正面的多還是反面的多?再者,生活中的不正之風確實令人痛恨,應該揭露、鞭撻,但決不能因此而使我們喪失了對生活的信心,讓丑惡的東西佔據我們的心靈,而應該讓我們的生活處處都充滿陽光。經過我的引導,許多學生認識到,通過觀察寫出的東西一方面是真實的,發自內心的;另一方面還應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 由於我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許多學生的作文水平漸漸提高了,尤其涌現出不少表露真情實感的好的作品。有一位學生寫了一篇散文《搏》,記的是他的一位鄰居,一個由高考落榜到榜上有名的青年。這位青年去年因兩分之差落榜,看著父親那「佝僂的身軀」,母親那「布滿皺紋的臉」,還有那上初二的小弟弟,他不忍心再復習了。盡管父親說要去借錢,但他還是懷著一顆歉疚而苦楚的心,還有一大摞高考復習資料,去南方打工了。這一年裡,他每日白天打工,晚上挑燈在帳下苦讀。一年時間很快過去了,他回來參加了今年的高考 ,結果省財貿學院的通知書來了。這位學生寫道:「他又走了,但這次是全村人送他。在列車啟動時,他又看到了父親那佝僂的身軀,母親那布滿皺紋的臉,於是他的眼睛模糊了……」多麼感人的場面,又是多麼真實的鏡頭!後來我問這位學生所寫的是不是真事。他說:「這全是我親眼見的,這位青年就是我的一個堂哥。送他的那天,我還特地請假趕回家與他道別的,我寫的就是真的,我只想把我看到的記下來。」 是的,我們只要留心一下,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都會使我們有所發現。不是嗎?蘋果落地,再平常不過了,牛頓卻從中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開創了科學的新紀元;壺水翻滾,是很平常的事,瓦特卻因此發明了蒸 汽機,導致了一場工業革命。正如契訶夫曾對一位青年作者所說的:「您看這堵牆,似乎它連一點有趣的地方都沒有,可是你凝神地看著它,就會在那裡面有所發現,找到別人以前還沒注意到的東西,那您就可以把它寫下來了……」這就是說,要觀察,要思考,並且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 留心你身邊的日常事物吧,它將使你獲得知識,使你發現生活的真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