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數的認識教學實錄
『壹』 百分數的認識屬於統計與概率嗎
【什麼是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百分數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數與分數的意義】百分數與分數的意義不是完全相同。分數可以表示一個數占單位「1」的幾分之幾,還可以表示一個數量,百分數不能表示數。所以,百分數不能帶單位。【百分數的意義】分數可以表示分率,也可以表示一個數。當表示一個數時,它可以帶計量單位名稱(這才是二者的主要不同之處);當表示分率時,它的後面不能帶任何單位名稱。百分數只表示百分率,它的後面不能帶任何計量單位名稱。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百分數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數通常不寫成分數的形式,而採用符號「%」(叫做百分號)來表示.如寫為41%,1%就是0.01.由於百分數的分母都是100,也就是都以1%作單位,便於比較,因此,百分數在工農業生產、科學技術、各種實驗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進行調查統計、分析比較時,經常要用到百分數.百分比雖以100為分母,但分子可以大於100,如200%即代表原本數字的2倍。舉例如一間公司去年純利100萬元,今年的純利為120萬元,則可以表示成「今年的純利比去年增加20%」,亦可寫成「今年的純利是去年的120%」,但這種寫法較少使用。百分比有時可能造成誤會,不少人認為一個百分比的上升會被相同下降的百分比所抵消,例如從100增加50%,等於100+50,即150。而從150下降50%則是150-75,等於75。最終結果是小於原本的數字100。百分數的分子還可以是小數。百分數概念的形成應以學生實際生活中的事例或工農業生產中的事例引入.例如,一年級有學生100人,其中女同學有47人,女同學即佔全年級人數的百分之四十七,寫作47%.又如,二年級有學生200人,其中女同學有100人,女同學即佔全年級人數的百分之五十().在這兩個例子中,兩個年級的人數都是「標准量」,而女同學的人數為「比較量」.在百分數應用題的教學中要抓住=百分率(百分數)這一數量關系式進行分析.【百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每天在電視里的天氣預報節目中,都會報出當天晚上和明天白天的天氣狀況、降水概率等,提示大家提前做好准備,就像今天的夜晚的降水概率是20%,明天白天有五~六級大風,降水概率是10%,早晚應增加衣服。20%、10%讓人一目瞭然,既清楚又簡練。隨著現在科技的飛速發展,現在每個中齡人都配備手機,款式多種多樣。倫敦大學皇家學院心理學家格倫.威爾森研究證明:老是低著頭看簡訊,會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人員的大腦反應能力也會減慢,經常看簡訊的人智商會下降10%,以百分數的形式再次證明了手機雖為人們提供了方便,但對人體健康卻十分有害。這是我在生活中查找出有關百分數的資料。相信只要細心觀察,你也會發現百分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80%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節能燈生產國,但產品80%出口,國內使用量嚴重偏低。47.1%針對2001年普通高校應屆本、專科生,已簽約應屆大學生中47.1%的人簽約月薪在1500元以下。85.53%一項網路調查顯示,有85.53%的網民,近幾年一直沒讀過名著。此外,8.58%的網民近十年沒讀過名著,還有6.75%的網民表示從來就沒讀過名著。【百分數應用題】百分數應用題有下列三種計算問題:①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例:求45是225的百分之幾,即=20%.②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例:求2.2的75%是多少.即2.2×75%=1.65.③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例:已知一個數的75%是165,求這個數.即165÷75%=220.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百分數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數通常不寫成分數的形式,而採用符號「%」(叫做百分號)來表示.如寫為41%,1%就是.由於百分數的分母都是100,也就是都以1%作單位,便於比較,因此,百分數在工農業生產、科學技術、各種實驗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進行調查統計、分析比較時,經常要用到百分數.擴展提高:1.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千分之幾的數,叫做千分數,千分數也叫千分率。與百分數一樣,千分數也有千分號。2.百分數和分數的內在聯系:都可以表示兩個量的倍比關系。3.百分數和分數的區別:(1)意義不同,百分數只表示兩個數的倍比關系,不能帶單位名稱;分數既可以表示具體的數,又可以表示兩個數的關系,表示具體數時可帶單位名稱。(2)百分數的分子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而分數的分子不能是小數只是除0以外的自然數;百分數不可以約分,而分數一般通過約分化成最簡分數。(3)任何一個百分數都可以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而分母是100的分數並不都具有百分數的意義。(4)應用范圍的不同,百分數再生產和生活中,常用於調查、統計、分析和比較,而分數常常在計算、測量中的不到整數結果時使用。
『貳』 《我這樣教數學——華應龍課堂實錄》讀後感
[《我這樣教數學——華應龍課堂實錄》讀後感]
《我這樣教數學——華應龍課堂實錄》讀後感
合上華應龍著的《我這樣教數學——華應龍課堂實錄》一書,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這樣教數學——華應龍課堂實錄》讀後感。當初我就是懷著一顆極大的好奇心才購買此書的,就是想知道,他的「這樣」究竟是「怎樣」?與我們平時的課堂教數學的方法有什麼不同?看了這12個教學課例,認真析讀了他的「課前慎思」、「課後反思」及「專家評析」,才真切地感到他的數學課的確與眾不同。
一、設計新穎——堅持「課前慎思」。
首先從課題的名字來說就讓人耳目一新,「我會用計算器嗎」、「游戲公平」、「神奇的莫比烏斯帶」、「孫子定理」、「計程車上的數學問題」等,就給學生的好奇心注下了堅定的砝碼,想去探究與嘗試。難怪有的教師聽完課後問華老師:「你上的是新課還是活動課?」因為華老師打破了傳統的教師心中的教學思維定勢,創出了自己的一條教學新路。
其次,即使是我們熟悉的課題「角的度量」、「圓的認識」、「長方體的認識」、「百分數的認識」等也上得別有一番洞天,這無疑依賴於華老師潛心的課前慎思。有專家說「他把思考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確如此,為什麼其他教師「怎麼沒想到」這樣教?因為我們的教師都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教,而華老師卻是認為「教首先是因為需要教」。當你所教的內容學生認為是一種需要的話,學生內心的主動探究的意識就會被激發出來,自動自發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課自然就吸引學生,效果也會是更佳的。華老師就是在每一節課之前都經過了認真地思考,「要設計一節課,就要去琢磨這節課,思考以往這節課存在什麼問題」、「只有找准問題,才能做正確的事」、「備一節課一定得有自己想的過程」、「每次備課我都會深入挖掘教材,學習它、研究它,剃須、吃飯、走路時都對它念念不忘,有時可以為它廢寢忘食,常常在睡覺時因想到一個好點子一躍而起」。華老師就是在這樣的思考下,才會有所得。試問:你我課前做到於此了嗎?
二、研究學生——堅持「以人為本」。
「把握學科本質與研究學生是數學教育永恆的課題」。如果將美好的設計在課堂上巧妙地呈現出來,這就需要我們時刻牢記《課程標准》的理念「以人為本」,我們的教學目標指向——適應並促進學生的發展,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是理想的教學。因此華老師認為:「教師之所以能左右逢源地從容駕馭課堂,正式因為對教材的正確把握,對學生的尊重和理解」、「我們的教學就應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上,走進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學生的差異不在於知識儲備的多少,而在於是否有一定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生的數學學習觀是什麼」,讀後感《《我這樣教數學——華應龍課堂實錄》讀後感》。基於這些,華老師在課堂上走進了學生的心裡,拓寬了學生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在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悅。這樣在華老師的課堂上數學學習變成了學生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發展和提升的過程。很好地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
三、科學藝術——堅持「至真至愛」。
教學是一門科學,科學的真諦是求真;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的真諦是創新。華老師的12節教學課例總是給聽課的教師和所教的學生以無窮的回味。以至於學生課後的第一感受是「40分鍾怎麼這么快?」「從來沒有聽過這么好玩的課,想不聽都不行?」「這個老師神了,他能知道我們想什麼,而且特准。」「他把我們上得一驚一乍的,想不出後面會發生什麼!」因此專家說:「能夠深深吸引學生,這就是好課的核心標准。」而聽課教師的感慨是「我怎麼沒想到?」我雖然沒有親身聽到華老師的課,但細細品讀這12個教學實錄,就如同走進了華老師的課堂一般,與學生一起感悟、思考、探究、解決問題,每讀一課後,都像學生似的感覺課太短了,還沒有上夠,沒有看夠。看著華老師的「課後反思」,聆聽著專家的「評析」,回味著「課」的每一環節,感到聽每一節課都是在進行藝術欣賞,於是也發出了感嘆「我怎麼沒想到」、「我怎麼上不出來」。華老師告訴了我們答案:「世界上的事物總是意想不到地存著微妙的聯系,關鍵是發現那份聯系是件不容易的事」、「只有當你深愛著這片大地,真愛著生活、摯愛著數學,你才會多情善感。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才能看到更多的生活中的美麗,才能看到感動我們的數學」、「我上出了一些專家認可的課,有人說我『勤奮』、『刻苦』,其實我自己不認為是『勤奮』、『刻苦』,我是在享受幸福,享受自己的全情投入,享受數學對我的青睞有加,享受生活對我的『無微不至』」,這些話難道不正是他對數學獨有的那份至真至愛嗎?
有位專家評價道:「華應龍對數學操作活動別出心裁的設計與指導,對學生思維的有層次的開發,對探究體驗數學的本質、方法和數學學習過程的把握,對數學史料的靈活駕馭,以及在教中巧妙滲透情感、價值觀的做法,帶給我們許許多多的思考」。是啊,我們每位熱愛教育的工作者都應該認真地思考。而思考需要堅持,堅持必定有收獲。正如華老師的體會是:要想從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里所說的第二境界突破到第三境界,需要的就是堅持思考、堅持創新。因為「創新思維就是要求我們必須對每個問題進行長時間的反復思考」,當你堅持一段時間以後,就會達到「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第三境界了。到了這樣的境界,你也會說出「我是這樣教的」,別人在聽完你的課後,也會發出這樣的感慨——「我怎麼沒想到」的。
〔《我這樣教數學——華應龍課堂實錄》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叄』 對百分數的認識的教學語言
《百分數的認識》說課稿
一、說教材
《百分數的認識》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六單元《百分數》的第一課時,是學生在學習了整數的認識、小數的認識、分數的認識以及熟練地掌握了通分的方法與技能後進行的學習,對於豐富學生的數感以及今後的百分數應用等有重要作用。
教材中安排了「派誰去罰點球」以及「選種哪號種子」兩個主題情境,讓學生初步感知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後通過多方面、多層次的練習讓學生豐富對這一概念的認知,其主導思想是讓學生進一步感悟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然後通過「問題情境——數學建模——解釋應用」逐步地豐富和達成教育教學目標。
我們常說「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點就是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學生存在著實施方面的眾多的差異,我們要正視這些差異、要重視這些差異,適時地、適當地改學生對於籃球是熟悉的、是有感情的,許多學生還是此中的高手。籃球比賽中的一些規則等學生是有生活經驗的,因此也是能夠很好建構的。同時,還准備把第二個主題情境去掉,讓學生通過多元的訓練來豐富對百分數的認知。
二、說學情。
奧蘇伯爾曾經說過:「影響教學最重要的是學生已經知道些什麼?」我們的教學應以此為基點進行設計。學生進入課堂,並非白紙一張,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家庭情況等為課堂提供了多元的資源。《國家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識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其中包括:
(一) 生活基礎
A、 籃球的東西,學生生活較常見,有的學生還樂於參與其中,對於罰球、三分球等是不陌生的。
B、 生活中存在著較多的百分數,學生在生活中或有所見、或有所聞。如衣服上、牛奶上等等。
這些為本節課的開展奠定了生活經驗基礎。
(二) 經驗基礎
A、 知識經驗
小數的認識、分數的認識以及通分知識了掌握,為本節課學生的自主建構百分數的意義,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基礎,特別是通分的知識。
B、 活動經驗
在五年的學習生活中,探究、合作、自主等學習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起著潛意識導向的作用,而眾多成功或不成功的經驗也在正面或反面提供了問題索引。為本節課的開展,打下了較豐實的活動基礎。
三、學目標
我認為,一節課的預計至少要考慮四個要素:1、課程標准理念的把握,2、學情的了解與把握,3、教學內容的了解與把握,4、教師個人特色的把握。不同的學情、不同的教師特色,上出來的課是各異的。而其中的一個關鍵要點是目標的確定。
目標是活動的指南,也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判斷標准。對於一節課具有重要的導向、評判的功能。本節課,在分析了教材內容以及學情之後,我確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知識目標:在具體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到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認百分數,會比較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異同。
能力目標:通過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推理能力和語言交流能力等。
情感目標:進一步培養學生親數學的行為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說教法
我們說的「以學認教」,說的是要以學生學的效果以及學的狀態來評判教師教的有效度,學生學的效果越好、學的狀態越好就說明教師教的有效度越高。因此,我們可知:教法與學法並不是截然分開的,我更傾向於把它們看作是「一體兩面」的事物,教法必須建立在學法的基礎之上。學生是怎麼學的?學生希望怎麼學?是我們在確定教法是應深刻把握的。
高年級的學生對於學習,他們渴求「有挑戰的學習」,他們渴求能「自己學習」,因此,本節課我採取的學習方法是:
1、 情境創設。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產生思考,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明悟。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覺、自主、自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2、 合作探究。在「誰是冠軍?」的問題指引下,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辯論、計算等,來感悟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來突破百分數意義的理解;在多元的訓練中,在說一說、寫一寫、比一比等,讓學生在探究中一步一步地逼近「數學真實」。
五、說程序
本節課,我將遵循「感知——建構——應用——拓展」的教學主線來開展教學。
(一) 談話感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打籃球嗎?在NBA中,有一個中國的明星,他是誰?(引入姚明),然後在屏幕上出示信息:「在前兩個賽季,姚明的罰球命中率是81%,本賽季,罰球命中率下降到了72.6%。這兩個百分數用紅色的顏色標出來。
問:這兩個紅色的數,你們認識嗎?引入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板書課題「百分數的認識」。
[通過學生喜愛的明星姚明來引入,學生有興趣;在談話了解對百分數的初步認識中,自然地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從而學習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
(二) 情境建構
屏幕出示:某街頭籃球比賽的情況。有一號、二號、三號三位選手。
1、 出示投籃總數
分別是20個、25個和50個。
問:誰是冠軍?你怎麼想的?討論。
得出:只看投籃總數判斷不出誰是冠軍,還要看他投入了多少個。認識到這是個有缺失的信息。
2、 出示投中個數
分別是18個、23個和47個。
問:比較兩組數據,想一想,誰是冠軍?為什麼?討論。
這時可能學生會想到通過比較兩組相對應數字的差,一號選手差2,二、三號選手各差3,從而認定是「一號選手為冠軍」。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反思,這樣的推理合理嗎?推理的方法適當嗎?這個結果可信嗎?等,或者通過反問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如果老師也參加了,我投了一個球,沒有投中;這時我投的個數與投中的個數差1,我能否當冠軍?」讓學生明了此中的不合理性,從而想出以「通分」的方法來建構。
18/20=90/100,23/25=92/100,47/50=94/100,從而得出三號為冠軍。
3、 百分數的意義
A、 由分母是100的分數寫出百分數
B、 教學百分數的讀寫法
C、 理解三個百分數的意義
D、說說生活中的百分數所表示的意義。(P65頁,讀一讀、說一說)
E、 學生概括百分數的意義,接著看書進行完善]
[對於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處理等,是本次課程改革目標中的一個重點,通過兩次數據的出現,讓學生在獲取信息的同時,不斷地加強對信息的處理能力,感悟「有缺失的信息」以及信息的處理辦法。通過對情境的理解以及生活事例中對百分數的理解,不斷地完善學生對百分數的感知,最終較好地抽象出百分數的概念。]
(三) 應用提升
1、 基礎訓練
A、 我說你寫。(說十個百分數讓學生獨立寫在紙上,出示正確答案讓學生比對,然後用百分數進行交流。如我寫對了總個數的百分之八十,或我寫對了總個數的百分之九十,我寫對了幾個?等)
B、 塗塗寫寫。(P66頁,設計圖案第一小題,讓學生去數百格圖中藍色的格子數,想出藍色格子占總格子數的百分之幾,再想出白色格子占總格子數的百分之幾,由此及彼,為今後的百分數的應用奠定意識基礎。如,從出勤率想到缺勤率等。)
2、 應用訓練
A、 成語轉化。(用一個百分數來表示成語。如百里挑一、百發百中等)
B、 交際轉化。(如,這件事一定成功,百分數怎麼表示?這件事完蛋了,百分數怎麼表示?等)
3、 綜合訓練
A、 二者選一
如,一個梨的重量是蘋果的( )[97/100,97%]
一條繩子長( )米 [97/100,97%]
讓學生突破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區別,進一步明白,百分數表示的是數量之間的關系,不能表示具體的數量。
B、 慧眼蘭心
出示一組數據,讓學生根據生活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如,爸爸的歲數是女兒的( ),全校近視人數占總人數的( )等
[通過應用練習,讓學生把對百分數的認識化作一種財富,直接滲透到學生的口語交際中來,直接突破分數與百分數的區別,直接達到由此及彼的效果,學生練得豐富,學得扎實。]
(四) 拓展提高
1、 用一句含有百分數的話對自己本節課的表現或收獲進行總結。並送學生一句鼓勵的話,成功不僅要有1%的靈感,更要有99%的汗水,如果我們每天進步一點,我們就100%可以成為有用的人。
2、 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數,並說說怎麼理解這個百分數。
[總評:本節課,始終抓住學生的學情,始終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始終把學生放在教學的第一位,通過充分地放手,充分地討論,充分地探究,學習成為一種需求、一種動力和一種喜悅。相信,這樣一節課,能真正地觸動學生的心靈,能真正地在學生的心理上烙下痕跡,從而在今後的學習中提供動力。]
編教材,從而更好、更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肆』 如何讓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百分數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數通常不寫成分數的形式,而採用符號「%」(叫做百分號)來表示。百分數在工農業生產、科學技術、各種實驗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
特別是在進行調查統計、分析比較時,經常要用到百分數,百分數通常不寫成分數的形式,而採用百分號(%)來表示,如41%,1%等。由於百分數的分母都是100,也就是都以1%作單位,因此便於比較。

百分數是分母為100的特殊分數,其分子可不為整數。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表示一個比值。百分比是一種表達比例、比率或分數數值的方法,如82%代表百分之八十二,或82/100、0.82。
百分比是一種表達比例,比率或分數數值的方法,如82%代表百分之八十二,或82/100、0.82。成和折則表示十分之幾,舉例如「七成」和「七折」,代表70/100或70%或0.7。
『伍』 生活中的百分數和它的實際意思(例子)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77~78頁。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夠正確地讀、寫百分數,運用百分數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 能力目標:使學生經歷收集、分析、處理信息的過程,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促進個性化的教學理解與表達,初步建立自我評價與反思意識。
3. 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結合相關信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滲透數學應用思想。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理解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准備:小黑板、學生課前收集含有百分數的信息。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感受百分數的應用價值(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什麼球類運動?
生1:我喜歡打兵乓球。
生2:我喜歡打排球。
生3:我喜歡打羽毛球。
生4:我喜歡打籃球。
師:同學們喜歡的球類運動可真多。「六·一」兒童節那天,我們學校舉行了投籃比賽,下面是六年級的三位同學在投藍比賽中的總成績。(小黑板出示表格)
姓名 投中次數 投籃總次數
李強 15 20
張華 35 50
姚科 72 100
師:從上面這張表格中你了解到什麼信息?
生1:我知道李強同學投籃20次,進了15次。
生2:我知道姚科同學投籃最多,進球也最多。
師:如果你是裁判長,從表中呈現的信息來看,冠軍將屬於誰?
生1:我認為姚科獲得冠軍,因為他投中72次,投中的次數最多。
生2:我認為李強獲得冠軍,雖然他只投中15次,但是他投的總次數少。
生3:我也認為冠軍非李強莫屬,我們不能只看他進球的數量,還應該看投籃的總次數即投中的次數占投籃總次數的幾分之幾,這樣裁判比較公平。
師:生1隻看投中的次數,生2、生3不但看投中的次數,還考慮到投籃的總次數,考慮得比較全面,到底怎樣裁判公平呢?
生:把他們投中的次數與投籃總次數的關系全部用分數來表示。
學生匯報結果:
李強投中次數占投籃總次數的;張華投中次數占投籃總次數的;姚科投中次數占投籃總次數的。
師:那麼有什麼辦法能夠很快的或者說一眼就能看出他們誰是冠軍呢?
生:通分後把這三個分數的分母都化成100,這樣就很容易比較他們的大小。
師:誰來試一試。
生:>>>>
師:像這些分母是100的分數還可以表示成75%、72%、70%這樣的形式。這樣的數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百分數。(板書課題:百分數)
師:把它們寫成75%、72%、70%這樣的形式,這樣就非常明顯地看出李強投籃的命中率高,所以李強應該獲得投籃冠軍。
二、感悟、體驗生活中的百分數。
(一)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師:剛才我們藉助百分數,幫助我們解決了「誰是投籃冠軍」這個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百分數隨處可見,請看小黑板出示的題目:
李老師買了一條休閑褲,下面是休閑褲的面料成份:80%棉,15%滌綸,5%氨綸。你能讀懂這個標簽嗎?
生1:我知道這條休閑褲含棉成份最多,棉的成份佔全部面料的80%。
生2:我知道這條休閑褲含氨綸成份最少,氨綸成份的成份佔全部面料的15%。
生3:雖然這條休閑褲含滌綸的成份只有15%,但我知道加入一些滌綸,這樣褲子不容易皺。
生4:我聽媽媽說氨綸有彈力,所以廠家也要加入極少的氨綸成份。
師:除此之外,你還懂得什麼知識?
生1:我還知道棉質含量高的衣服穿起來非常舒服、透氣、吸汗。
生2:我還發現脫衣服時出現「火花」現象,是因為滌綸成份太多。
師:同學們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對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現象觀察得這么仔細,知道得這么多,真了不起!
師:現在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搜集到的百分數,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說說自己手中的百分數表示什麼意思?(組內交流,教師巡視)
小組代表匯報:(汽水、牛奶等)
師:那麼什麼叫做百分數呢?誰來概括一下?
生:分母是100的分數。
生:分母是100的分數就是百分數
師:那百分數表示什麼意思呢?誰能說說黑板上的百分數(75%、72%、70%)表示什麼意思么?
75%表示李強投中次數占投籃總次數的百分之七十五。
72%表示張華投中次數占投籃總次數的百分之七十二。
70%表示姚科投中次數占投籃總次數的百分之七十。
師:我們來看看,它們的分母都是100,是不是指他們在投籃比賽中,每個人都投了100次呢?(不是的)
師:那怎麼理解這個「100」呢?(為了便於比較,假設他們都投了100次)
由此可知,百分數表示的是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也就是說它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系,指的是他們投籃命中率的高低,所以百分數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二)、引導學生嘗試百分數的讀與寫
師:同學們認識了這么多的百分數,那麼你們會寫百分數嗎?誰願意到黑板上試一試。(請生1到黑板上板演)
師:大家看,他寫得怎麼樣?有誰寫得比他更好?(教師又讓一名學生上黑板寫百分數)
師:要寫得公整、規范、漂亮,還要掌握一定的竅門呢?
這個符號「%」叫什麼?(百分號),我們寫百分數時注意先寫分子,再寫百分號(%),百分號先寫左上角的圓圈,再寫斜線,最後寫右下角的圓圈,兩個圓圈寫的要比分子小。
師:下面同學們跟著老師一邊讀一邊書寫。(讀百分數時,與分數的讀法一樣。)
(三)用「百分數」進行說話練習
師:現在同學們在本子上寫一個自己最喜歡的百分數,並用它說一句話。
生:10%(因為今天早上天氣太冷,所以有10%的同學遲到)。
師:現在比賽寫10個自己最喜歡的百分數,看誰寫得又快又好。
[在比賽的過程中,老師故意說停止,讓學生匯報寫了幾個,讓其他學生說他完成了任務(10個)的百分之幾]
師:現在請同學們匯報,要求用我們剛學的百分數來說明你完成任務的情況,大家來猜猜你寫了幾個
學生匯報完成的任務:
生1:我完成了60%,猜(6個),師:為什麼是6個?
生2:我完成了110%,猜(11個),師:為什麼是11個?
師:我剛好完成任務,你們說是多少?(10個、100%)……
(四)看書,自主探究課本的概念和知識。
剛才同學們寫了很多百分數,其實我們的課本也提供了一些有關百分數的信息,請同學們去研究研究。
三、鞏固、拓展與應用。
(一)請同學們讀下面這組數據:
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發明的,日本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5%,但他們一次性筷子全靠進口;我國的森林覆蓋率不到14%,卻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國。
1. 說出上面兩個百分數表示的意義?
生1:日本森林的面積佔65%,中國森林的面積不到14%。
生2:這樣敘述不夠完整,應該說:日本森林的面積占總面積的65%,中國森林的面積不到總面積的14%。
2. 讀了這組數據,你有什麼感想?
生1:日本的森林面積大,中國的森林面積少。
生2:日本的森林覆蓋率遠遠大於中國的森林覆蓋率。
生3:日本人很「精」(學生口語),他們的竹、木那麼多,卻要從我們國家進口!
生4:我們家鄉在6·21特大洪災中(2005年受災最嚴重的鄉鎮),遭受了有史以來滅頂的災難!
生5:我們的家園為什麼被洪水沖毀,主要原因是我們的森林面積少。再加上我們一些人平時亂砍亂伐,導致植被遭到破壞,造成山體滑坡,是導致洪災的罪魁禍首。
生6:我們中國的森林覆蓋率不到14%,所以我們國家把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號召我們植樹造林,美化校園、綠化家園!
……
師:同學們能夠意識到植樹造林的重要性,能夠意識到亂砍亂伐給子孫後代帶來的危害,能夠意識到植被遭到破壞,給人類帶來的危難,所以我們不但要自己懂得這方面的知識,還要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告訴我們的親戚、朋友和父輩們,讓他們記住這慘痛教訓的背後。
(二)鞏固概念,辨析異同。
師:同學們的表現很出色,下面有個問題考考大家?
我從你們班主任處了解到,我們六(一)班的同學在「6·21」特大洪災中,共捐款400元,佔全年級捐款總數的38%元,捐款人數達到100%。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鞏固概念,辨析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感受兩者的異同)
(三)游戲激趣
師:百分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現在我們來輕松一下,領大家玩一個「你猜我猜大家猜」的游戲。
1. 猜百分數:
百戰百勝(100%);十拿九穩(90%);百里挑一(1%);一舉兩得(200%)。
2. 猜成語:
100%的命中率(百發百中);生還的可能性只有10%(九死一生)
四、全課小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或者還有什麼問題?請你用我們這節課學習的百分數知識來評價自己在課中的表現(說說這節課的感受)。
生1:我對自己課堂中表現的滿意率達到90%。
生2:我對老師您上課的滿意率是98%(全班大笑)。
師:那麼還差多少才達到100%的滿意率。
生:還差一點點,2%啦。
師:老師一定努力!下次有機會再與同學們一起上課學習的話,一定不讓同學們失望!)
師:最後老師送同學們一句名言,與同學們共勉。
天才=99%的汗水+1%的靈感
師:課後,請結合這句名言與同學說說自己的感想並把它寫在日記本上好嗎?
[教學評析]:
本課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投籃運動作為教學的切入點。讓學生通過課前收集含有百分數的信息以及創設「投籃比賽——衣服標簽(面料成份)——森林覆蓋率問題——為受災群眾捐款——猜一猜的游戲——名言共勉」等一系列的問題情境,將「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一課以「問題串」的形式巧妙地貫穿其中,使學生體驗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在經歷收集、分析、處理信息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時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進一步加深對百分數的認識以及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經歷了百分數知識的形成過程,彰顯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這個教學理念。通過中國、日本森林覆蓋率信息呈現的同時,抓住學生親眼目睹、親身經歷的昭平「6·21」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滲透了熱愛自然、保護自然、植樹造林等環境保護教育。又利用本班同學為「受災群眾捐款」的信息呈現,巧妙的幫助學生感受、辨析百分數與分數的異同,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思想意識。
『陸』 小學數學"分數,小數,百分數"的教學研究與案例評析應注意哪些
學完《小學數學「分數、小數和百分數」的教學研究與案例評析》這門課,對「案例展示」之《認識百分數》,我說說我的一點不成熟的看法,本節課教學的主要內容是百分數的意義,百分數是在學生學過整數、小數和分數,特別是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在教學中,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採用學生自主探究為主,教師點撥引導為輔的策略,讓學生在生活實例中感知,在積極思辨中發現,在具體運用中理解百分數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入手,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我以學生熟悉並喜歡的人物姚明在NBA中的罰球命中率的有關統計數據引入課題,在本班學生活動的比一比誰投籃水平高的過程中引出了百分數,此時,學生已經隱約之中感悟到百分數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數,是為了比較大小而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數。這既體現了知識的連貫性,也讓學生初步感悟了百分數的含義,及比較數據時使用百分數的好處
二、密切聯系生活,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百分數是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使用頻率很高的知識,學生雖未正式認識百分數,但對百分數卻並非一無所知。因此,我在上課之前讓學生調查生活中的百分數,可以讓學生從中體會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認識到知識對於個人的意義,對激發內在的學習動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這節課中,我直接把學生調查到的數據和問題作為學習和研究的對象,學生是在理解和解釋自己及同學調查得來的數據的過程中認識百分數的。
『柒』 百分數的意義
百分數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數通常版不寫成分數的形式權,而採用符號「%」(叫做百分號)來表示。百分數在工農業生產、科學技術、各種實驗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進行調查統計、分析比較時,經常要用到百分數。
網路搜索百分數,很詳細哦!
『捌』 在先學後教下怎樣優化百分數概念教學
在教學中我們如何讓學生進行概念建構呢?結合這兩節課我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概念
在學習百分數的意義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分數、學習了用比來表示兩個數的關系,那麼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讓學生來學習百分數呢?答案不言而喻,百分數的價值就在於更便於比較!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兩位老師都在原有教材中的基礎上提供了適當的改編,利用「學生投籃情境」的學習情境,以「誰的成績好?」為問題核心,在情境中引導學生思考,學生在否定了知識結構中已有的各種比較方案後,無形中「逼迫」著自己去思考、創造出更趨完美的比較方案:為了便於比較,把這些分數轉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學生在這樣的思考中逐步接近了數學概念的本質。接著丁老師和陳老師又引導學生認識了百分數的讀法和寫法,並讓學生在這樣的問題情景中初步感知了百分數的意義。
二、對比建構,理解概念本質
建構主義認為我們的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的,對於「百分數」這一概念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些學生甚至能解釋具體情境中的百分數所表示含義。但是百分數究竟表示什麼?很多同學還是很茫然。所以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把學生的生活經驗抽象為數學概念。在學生對百分數有了初步的感知後,兩位老師讓學生研究了生活中的百分數,這些百分數丁老師是課前讓學生收集的,陳老師是自己收集後分類整理的。通過大量的生活中的素材的研究學生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又前進了一步。由於教學素材的精心准備,教師引導的逐步遞進,學生在比較和交流中逼近了百分數意義本質屬性,理解了百分數的概念本質。
三、拓展應用,提升概念價值
「經過實踐得到了理論的認識,還必須回到實踐中去。」教學時,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怎樣來構建概念,更要讓他們能用所掌握的概念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在學生完成對百分數這一概念的建構後,丁老師設計了挑戰記憶力和認識特殊的數兩個練習,陳老師則安排了選數練習和「圩塘小學女生人數佔46%,春江小學女生人數也佔46%,這兩個學校的女生人數相同嗎?為什麼?」這兩個練習。讓學生應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百分數本質的理解,同時也提升了概念的應用價值。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在認識了百分數之後,陳老師又介紹了生活中所運用到的十分數(折扣)、千分數(常用於出生率)、PPM(白萬分數)這些知識,讓學生通過對百分數的認識遷移到對這些概念的理解上,在這一過程中陳老師幫助學生將學習的概念與其相關聯的內容進行了溝通,聯系,形成了合理的認知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