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通識教育
㈠ 那些重點大學有通識教育
挺多大學的,不過高質量的通識教育也就綜合大學搞得好一些,畢竟文理各科都有牛人無數,最突出的應該是武漢大學,每學期選全校公選課的時候有上百門課程可供挑選,有第一次吃自助餐的感覺,什麼都想吃,就是吃不下那麼多。有的真心比央視的百家講壇還要精彩得多,因為畢竟不上電視,老師可以暢所欲言無所顧忌。推薦一本書,是專講這方面內容的《中國大學的人文教育》,可以對中國大學的通識教育有個深入的了解。
㈡ 我今年高三了,老師說我考復旦大學沒問題不知道復旦大學好不好,在哪裡
復旦的金融是很強的 就業前景也很好。其他的專業也都不錯,學校在全國的整體排名去年是第三。
復旦目前有以下幾個校區,新生的話一般是在江灣校區。
1.邯鄲校區(本部),在市區,五角場附近。
2.楓林校區:是復旦醫學院(也就是過去的上海醫學院)所在地。但並不是所有醫學專業的都在那。復旦實行通識教育,所以所有大一會在本部呆一年,而且如果是臨床八年的的話,在本部呆兩年。圖書館叫醫學圖書館,楓林校區總體感覺是很小。
楓林校區位於中國上海市徐匯區醫學院路138號,護理學院位於中國上海市徐匯區楓林路305號。
3.張江校區:這是最郊區的一個校區,其他幾個校區雖不說是市中心,好歹是市區。這個校區最遠。微電子,計算機,也就是信息學院,都在那裡。
張江校區位於中國上海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張衡路825號。
4.江灣校區:這個應該是最新的校區了,本人也去過多次。主要是法學院在那,好像物理系的幾個實驗室(物理學主要還是在本部)也在那,並沒完全造好。這個校區是離本部最近的校區,校車20分鍾可到。這個校區雖在市區,但也很空曠,有一個大的人工湖。
㈢ 大學通識教育是什麼
通識教育是教育的一種,這種教育的目標是,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於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自19世紀初美國博德學院的帕卡德教授第一次將它與大學教育聯系起來後,有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對它進行研究和討論,所以又叫大學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凝聚社會共識,克服專業教育的狹隘,無論是凝聚社會共識、辨別判斷價值觀,還是表達與交流、終身學習,亦或是豐富人生,這些通識教育的目標很難或基本上不可能通過專業教育實現。
大學的通識教育與中學教育的重大不同不在於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而在於通識教育是一個忘記迷惑和再定位的過程,通識教育是「三位一體」,即融合價值塑造、能力培養、人類核心知識獲取為一體的教育體系。

(3)復旦通識教育擴展閱讀;
通識教育是二戰之後西方興起的新教育模式,主要針對西方大學教育過度專業化,它的發展可以簡單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二戰結束前後,哥倫比亞大學質疑和批判大學的專業教育,大家知道,大學的學科分得很細。
第二個階段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為代表,對專業教育造成的人的道德、倫理和人格問題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反省和批判性建設。
第三個階段就是21世紀互聯網、人工智慧高新科技興起之後,人類對於什麼是知識、知識的傳播和學習有了新認識,我們可以看到理工學科和人文學科的交互、融合逐漸越來越深入。
㈣ 國內哪所大學的通識課程開設得很好
不同的學校會有不同的要求。
如復旦大學通識教育的核心課程:
包括六大模塊,回即文史經典與文答化傳承、哲學智慧與批判性思維、文明對話與世界視野、科學精神與科學探索、生態環境與生命關懷、藝術創作與審美體驗。
中山大學「通識教育共同核心課程:
分以下四大類:一、中國文明;二、全球視野;三、科技、經濟、社會;四、人文基礎與經典閱讀。
㈤ 哪些大學先進行通識教育
開辦通識教育的學校很多。比如最早的復旦,後來的中山,北大,武大等等。你要是想報考那所學校,用關鍵字「大學名字
通識教育」這樣就能搜索出來了。
通識教育在國內尚在摸索期。
㈥ 復旦大學的研究生可以上復旦大學本科生的通識教育課程嗎
不能選課,旁聽估計可以,但是沒學分
㈦ 復旦大學不是進行通識教育嗎,那高考報志願時候報的科目到底有什麼用
通識教育指的是大一在復旦學院學習 大二開始回各自學院學習 大一上的是各自專業的基礎課 大二開始回學院學習專業知識 所以填的志願就是你的專業了 除非你大二轉專業 否則大一錄取什麼專業就是讀啥了 通識指的就是這個 別被它騙啦~~不是指大二分科的
㈧ 復旦的通識教育是怎麼一回事
這是本科生的一種制度,就是大一一進去,全部專業打亂組班,大二重新按專業組班。學生除了學專業課,要在4年間修一定學分的跨專業類型的課程。目前是大一統稱復旦學院分4大書院(克卿、騰飛、任重、志德),大二開始回歸各院系專業。但是據說馬上要改革變成4年通識了,也就是模仿國外的大學,的四年復旦學院,最近的消息估計要過幾年吧~。
不過這個和轉專業沒有太多聯系,轉專業還是要足夠優秀才行的,特別是經濟、新聞等熱門專業。
復旦學院
網路名片
2005年,時值復旦大學百年校慶慶典年,學校決定正式成立復旦學院。每年復旦大學的本科新生(包括留學生)按專業錄取後將進入復旦學院,學習一年後再進入專業院系學習。復旦學院的模式在國內高校中還沒有先例。不同於國內很多高校基地班、實驗班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復旦大學學分制建設從一開始就以全校學生為對象,強調關注所有學生的需求,為所有學生的成長平等地創造機會。復旦學院借鑒國內外著名大學本科生培養的優秀經驗,深入貫徹「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以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為目標,全面推進本科教育教學體制的改革。
1、著力建設以綜合教育和文理基礎課程為核心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建立並完善通識教育教學評估指標體系和實施體系,摸索並推廣通識教育教學法。 2、發動全校教育資源、建立導師團,為學生構建全方位的學業指導體系。學院聘請全職導師根據學生作息時間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業指導,聘請各院系教授學者以兼職導師身份組織各種類型講座座談,深入班級寢室,與學生密切接觸、充分交流。 3、借鑒國外大學住宿學院做法、承續中國書院文化傳統,構建與教學改革相適應的全新學生管理體制。復旦學院以復旦歷史上德高望重的老校長的名字命名,建設四個書院:志德書院,為了紀念復旦創始人、第一任校長馬相伯,其字相伯,名「志德」,取其意,明志且道德高尚;騰飛書院,為了紀念老校長李登輝,其字「騰飛」,取其意,崛起成功;克卿書院,為了紀念上海醫學院創辦者顏福慶,其字「克卿」;任重書院,為了紀念解放後第一任校長陳望道,其字「任重」,取其意,任重而道遠。復旦先賢們的光輝人生歷程、堅定理想信念和高尚精神氣質是每一個復旦人學習奮進的榜樣。書院作為住宿樓,既是學員生活的空間,更是學員交流學業思想、切磋人生體悟、培養集體意識、提升精神境界的空間。 4、深入開展「大學導航」主題教育培養活動。通過實施「知識補習計劃」,幫助部分學生彌補因國籍地區學校差異導致英語水平、計算機能力、數學基礎和漢語水平等方面的不足,樹立自信心;通過實施「大學導航計劃」,幫助學生了解市情和國情、理解大學概念、熟悉校園生活、認識各院系專業內涵,由此明晰社會責任、樹立人生理想,更好規劃大學生活和未來人生旅程;通過實施「學養拓展計劃」,引導學生在自我認知和定位基礎上,充分享受復旦深厚文化底蘊、自主選擇校園豐富教育資源、積極投身校園多彩文化生活,對於公民素養、身心和諧健康、人文博雅素養、學習能力和科學精神、領袖氣質等形成較深刻的認識並接受較充分的鍛煉培養。 復旦學院的創辦,將有利於落實學校的培養目標,造就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有利於課程結構的完善,進一步協調學分制建設和課程設置、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有利於建立開放性的教學管理模式,適應交叉性、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規律。每一位新同學經過在復旦學院一年的學習生活,樹立遠大志向,夯築寬厚學養,塑造完善人格,陶冶復旦精神,並為後三年的專業學習和全面發展打好基礎。 復旦學院的特點 1 大一新生不按專業組建班級,同班和同宿舍同學專業背景不同 2 除了各專業基礎課程,同學們還要修讀通識教育核心課程,目前包括文史經典與文化傳承、哲學智慧與批判性思維、文明對話與世界視野、科技進步與科學精神、生態環境與生命關懷、藝術創作與審美體驗6個模塊 3 有包括班級導師、專業導師和復旦學院專職導師的導師隊伍為學生提供各方面建議,幫助同學適應大學生活 4 」啟航項目」為同學們提供接觸科研實踐的機會
㈨ 大學應更注重「通識教育」還是「專業教育」也有人說現在大學缺少的是「職業教育」,你贊同嗎
不同的學校會有不同的要求。如復旦大學通識教育的核心課程:包括六大模塊,即文內史經容典與文化傳承、哲學智慧與批判性思維、文明對話與世界視野、科學精神與科學探索、生態環境與生命關懷、藝術創作與審美體驗。中山大學「通識教育共同核心課程:分以下四大類:一、中國文明;二、全球視野;三、科技、經濟、社會;四、人文基礎與經典閱讀。
㈩ 中國哪些大學實行通識教育
目前有四所大學
浙江大學、復旦大學、貴州大學和寧波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