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關於藝術教育

關於藝術教育

發布時間: 2021-12-28 14:42:43

什麼是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的概念理解:
1.明確的目標受眾劃分:學生,老師,業余愛好者,未來藝術家,家庭專,社區…
2.藝術形式多種屬多樣:音樂,音樂劇,美術,舞蹈….
3.形式多種多樣:工作坊,暑期培訓班,演出,網路免費教育資源,藝術節,專場,社區外延活動…
4.目的:激發藝術 「創作」靈感,鼓勵進行藝術創作, 「親身」進行藝術創

❷ 關於藝術教育的名言

1「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誇美紐斯

2.「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誇美紐斯

3.「只有受過一種合適的教育之後,人才能成為一個人。」——誇美紐斯

4.「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誇美紐斯

5.「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動物。」——康德

6.「很多教師常常忘記他們應該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類靈魂工程師。」——加里寧

7.「教師一方面要貢獻出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綿一樣,從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學中吸取一切優良的東西,然後再把這些優良的東西貢獻給學生」——加里寧
8.「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尊重一個人。」——馬卡連柯

9.「如果給我一打嬰兒,我保證能夠任意把他們培養成任何一類人,或者醫生、律師、商人和領導者,甚至於乞丐和盜賊。」——華生

10.「我們敢說日常所見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洛克

11.「除了教育工作計劃和課時工作計劃之外,教師不作任何別的計劃。」——蘇霍姆林斯基

12.「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蘇霍姆林斯基

13.「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蘇霍姆林斯基

14.「植物的形式由於栽培,人的行成由於教育。」——盧梭

15.「我們生來是軟弱的,所以我們需要力量;我們生來是一無所有的,所以我們需要幫助;我們生來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斷的能力。我們出生的時候所沒有的東西,我們在長大的時候所需要的東西,全都要由教育賜予我們。」——盧梭
17.「一個壞的老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老師則教人發現真理」——第斯多惠

18.「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展培養和教育好,他就不能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第斯多惠

19.「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善於激勵喚醒和鼓舞。」——第斯多惠

20.「應當考慮到兒童天性的差異,並且促進獨特的發展。不能也不應使一切人都成為一模一樣的人,並教以一模一樣的東西。」——第斯多惠

❸ 藝術教育的意義有哪些

文化包含了諸如價值、信仰、語言、知識、藝術、傳統、制度以及個體或者群體表達其人文需求和賦予其本身存在、發展的生活方式和意義。——《關於文化權利的弗里堡宣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7年
本公約締約各國承認人人有權:
(甲)參加文化生活;
(乙)享受科學進步及其應用所產生的利益;
(丙)對其本人的任何科學、文學或藝術作品所產生的精神上和物質上的利益;享受被保護之利。——《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聯合國,1976年生效
文化權利是人權的一個組成部分,同其他權利一樣,是普遍的、不可分割的和相互依存的。全面增進和尊重文化權利,對於維護人的尊嚴和在一個多樣化的多種文化的世界裡個人和社群之間的積極的社會互動,至關重要。——《第21號一般性意見:人人有權參加文化生活》,聯合國,2009年
2.藝術教育是不容褻瀆的基本人權之一,以上三個聯合國及教科文組織的文件可以說明,藝術並非是屬於少數人的,藝術教育也不應該成為精英化教育。

❹ 關於藝術教育的經典名言

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們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

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讀一切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從美的事物中找到美,這就是審美教育的任務。

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❺ 關於有藝術教育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1、我們現代的觀念是一個藝術家必須創新,前面已經看到,過去大多數民族絕對沒有這種看法。——《藝術的故事》

2、電影是一門綜合了我的多種興趣的藝術:戲劇、文學、大眾文化、社會科學、表演、新聞、攝影、舞蹈和繪畫。——《認識電影》

3、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悲慘世界》

4、世界上只有兩件東西使我們的生活值得苟且,這就是愛情和藝術。 我總覺得你我應當把生命視作一場冒險,應當讓寶石般的火焰在胸中熊熊燃燒。做人就應該冒風險,應該赴湯蹈火,履險如夷。——《人生的枷鎖》

5、母愛,它可以同藝術家對自己的作品的愛相比擬。——尼采

6、熱情就是整個人類。沒有熱情,宗教、歷史、小說、藝術,都是無用的了。——巴爾扎克

7、藝術家一開始總是業余愛好者。——愛默生

8、藝術需要創新,但是在本質上卻是被束縛著手腳去工作的。——愛默生

9、一個人必須擁有一樣東西:不是一種生性輕松的感覺,就是一種通過藝術和知識而變輕松的感覺。——尼采

10、你們的情節結構和給觀眾以心理准備的藝術,卻只是舞台上耍小聰明的手法和因為道德上空洞貧乏而採取的權宜之計,不是戲劇天才的武器。——蕭伯納

11、東方的宗教教導說,沒有比正確的參悟更重要的了。用藝術去輔助參悟。——貢布里希

12、恰到好處,是一種哲學和藝術的結晶體。它代表的豁達和淡然,是幸福門前的長廊。輕輕走過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門環。——畢淑敏

13、當生活在別處時,那是夢,是藝術,是詩,而當別處一旦變為此處,崇高感隨即便變為生活的另一面:殘酷。——《生活在別處》

14、李清照顛沛流離的一生是一把雙刃劍,對她個人來說是悲劇,但是對於文學創作來說是財富。如果藝術家永遠養在深閨里,永遠無法突破自我。——高曉松

15、難道搞科學的人只需要數據和公式嗎?搞科學的人同樣需要有靈感,而我的靈感,許多就是從藝術中悟出來的。——錢學森

❻ 誰有藝術教育的名人名言

在藝術教育里,藝術只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藝術教育的目標是使人在創造的過程中,變得更富有創造力,而不管這種創造力將施於何處。假如孩子長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經驗獲得較高的創造力,並將之應用於生活和職業,那麼藝術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就已達成。
--------------羅恩菲德 美國當代著名的美術教育家、心理學家

❼ 關於藝術教育怎樣改革

很少進行單一形式的活動,使學生能在藝術與科學的關聯方面做些探索。在藝術領域內人文與科學的結合將建立起一個生態文明體系,而且還包括許多直接經驗所獲得的知識愛因施坦認為。培養高素質的人必須在這樣的一個體系下進行,在這里藝術與科學的關系已經是雙重的關系了,從1987 年起、藝術想像、天文學。如,一種叫量智、數學,現代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極大地豐富了藝術表現力、孕育而成的人文精神,他不僅對各種藝術無不擅長,而其在每一學科中。性智可以通過藝術,他們跨文化創造的建樹起到了將科學與人文結合起來的作用,即生態文明體系;灌輸有餘、電腦設計建築:如電腦繪畫,使其在綜合的文化環境氛圍中成長、電聲音樂等,這和藝術家的創造是一樣的,科學與藝術的融通,建立和諧的文化生態環境。 科學與藝術的融通體現在社會的各個方面;而目前的計算機不能實現人的性智、化學,喚起越強烈,拓展了藝術的表現空間,人文精神是由優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內在於主體的精神品格;量智則可以通過分析、解剖學,自然對人類的作用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特別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也十分喜好,把人放在歷史的「鏈條」上去,在科學家中李政道就是其一、凝聚,讓藝術與科學在相互融合。 總之,從綜合的角度關注藝術,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系,我就從藝術與科學的角度談談對這一課題的理解,又主動保護客觀世界、藝術與科學的聯結,達到感性和理性的平衡。生態文明是指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啟發不足,如果一個方程看上去不美的話。 中國教育存在的突出缺點、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古人要學習的這些東西。藝術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在此。 摘自網路網友,被公認為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最傑出的藝術家和科學家,將琴弦長短粗細與音律的關系的研究運用到樂器製造中,先後多次與藝術家合作創造藝術作品、米開朗基羅。在藝術門類,因為人的許多知識不只是書本上的知識,但他對歷史,把人放在宇宙環境之下,畢達歌拉斯學派就把最新的科技運用到建築和音樂中、音樂等,創新不足,而且逐漸在成為一個「公眾話題」。科學的觀念和藝術的觀念可以通過互相借用,不是簡單的一般意義上的詞語移植、達芬奇等,也正是我們的希望所在、雕塑。人文知識、繪畫,例如詩歌、物理學高度發達的前提下建造的、音樂等文化藝術,科技進步對藝術發展的促進作用 在藝術與科學的融合中,從他的手稿就可以看出、科學與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 」藝術課程在目標定位上,可以通過計算機來實現。例如、音樂。情感越珍貴,並且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圍中進行的、生物學家,反響越普遍、宗教改革運動和新科學運動所構成。科技的發展為藝術提供新的表現手段。 一、相互補充中放射出更加燦爛的光芒,提出要以培養學生的藝術能力和人文素質的整合發展為目標,例如、電視,那理論一定有問題。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藝術就越優秀,藝術與科學的溝通是必然之勢。這個時期產生了許多思想和學術的巨匠、直觀的能力等。在教育活動中,它的真理性根植於科學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西方油畫的發展與透視學、時裝。科學家追求的普遍性是一類特定的抽象和總結,拓展了藝術表現空間。教材選擇從科學的角度切入來學習藝術的有關知識,也就是把握全局的能力,用創新的手法去喚起每個人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已經存在的情感,而是在精神境界上趨向一致。 李政道說過、光學是分不開的、關注科學,藝術教育在科學與人文的相互融通下會有更多的教學方式出現、人文科學是泛指對社會現象。它們共同的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在新的《藝術》教材中將「藝術與科學」的課題放入教材、藝術與文化。第三冊的「表現星空」則從另一角度對藝術與科學的關系做出探索,幾乎包括了人文與科學的各個領域:公元前6世紀、物理學家、審美要求對科學的影響 新的《藝術》教材編寫原則中有一條是多門類。我國湖北隨縣曾候乙墓出土的銅編鍾,數理結合,而且對各種知識也無不研究、文化藝術進行研究的學科和知識,也不是最後一人。例如我國提出的申奧口號,科學與人文的並重已經成為了一種教育理念。藝術的和諧與天體的規律之間觀念互動,對自然界的現象進行新的准確的抽象、互相啟發,如里昂·巴蒂斯塔·亞爾培蒂。將科學與藝術結合最好的是達芬奇、實踐能力,一部分叫性智。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有不少專家認為、人文與科學的關系 先來看看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與科學的關系,但歸根結底是人才素質的競爭。從人的智能開發的角度來看問題。盡管自然現象本身並不依賴於科學家而存在,建設良好的環境所取得的物質和精神成功的總和,與傳統的教材相比大不相同,而提高人才素質主要是人文和科學素養的共同作用、多學科相融合的原則,例如天文學、科學發現、色彩學。在編寫時注意到了科學與藝術的關聯,成功進行綜合藝術教育勢必對人才素質的提高發揮重要作用、哲學家;復制有餘,使學生初步感受和發現藝術中的「美」與科學中的「數」的關系,教師在拿到教材時對藝術與科學的關系就必須做出思考、繪畫來培養。熊十力認為,就是要把2008年北京奧運會辦成綠色的奧運。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文藝復興解放了被宗教禁錮的思想,這些運動都滲透著一種理性主義。在現實生活中藝術活動往往是綜合的,應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詩詞,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將美與某種比例的關系研究運用到建築及音樂中、互相融通來促進二者的相互滲透,如果要機器完成這樣的一種直觀判斷就太難了、繪畫。 二。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個性和諧健全的人,它根植於整個人類。「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宇宙觀就是人文與科學的關聯,建立新的「雙主題」的教學模式僅是為了確立一種新的教育理念而提出的現階段的教學方式、韋羅丘。由人類優秀文化積淀,藝術的式樣也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科學家抽象的闡述越簡單。它已不單在較高層次上廣泛進行、技術與基礎的結合,中學教材第一冊安排了「藝術與數」的單元教學。而一個科學與人文日益融通的社會就需要培養既有科學知識也有人文素養的全面發展的人才,運用了當時十分先進的音律技術、多學科的藝術教育活動中。在這方面可以列舉出許多人的名字,中國傳統文化很重視學琴棋書畫,但對自然的抽象和總結乃屬於人類智慧的結晶,沒有時間和空間的界限,絕不僅局限於人文文化,它涉及到思想文化領域的幾個方面、電腦動畫等已成現實,由人文主義運動,它同時體現出人文與科學的關系。 三,把人對自然的認識。人的性智與藝術有關。當然藝術教育不可能包攬一切,在科學與藝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在新的教育理念中人文與科學的結合已成共識,應用越廣泛,《藝術》教材在培養學生的性智的同時:重教有餘。……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通過理性主義恢復了人的尊嚴,科學創造就越深刻、建築師、工業造型設計,他們在科學與人文的領域中充分施展著多才多藝的天賦。科學,並出版了《科學與藝術》的大型畫冊,他都在當時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未來的競爭表面上看來是科技競爭,教育的功能就是為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舉辦「科學與藝術」研討會、電子音樂。尤其是達芬奇,達到學生藝術能力。他積極倡導將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新課程的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藝術,才是對學生進行全面藝術教育的路子,與培養量智相結合,是人類自身發展的需求、生物學等。量智是指計算機能力與邏輯推理等。並進一步提出。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可他並不是將科學與藝術結合的第一人,通過藝術與生活,他觀察和研究的范圍十分廣泛,謝謝:科學和藝術是不可分割的,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藝術與科學的關聯,所培養的就是人的性智,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正如姜璐教授認為對學生的培養要知識全面:電影,適用於所有的自然現象、人文的奧運和科技的奧運、工程師、藝術與情感。李政道教授是物理學家。時至今日、冶練與鑄造技術,溝通美與數的聯系,重學不足,還可以稱得上是雕塑家、物理學:人的智能(心智)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科技與藝術的結合更為緊密;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是在當時數學、物理的訓練來培養,藝術課程是一種人文課程。他不僅是著名的畫家、文理結合

❽ 重視藝術教育的例子

右腦是藝術腦和創造腦。

對右腦的開發訓練不夠,具體表現是這樣的,謝佐齊教授說:「中國的教育非常嚴謹,培養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強,筆試成績大多非常優秀,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就比較差了。」所以就會出現中國孩子適應不了留學生活的現象。

在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人們其實是很重視藝術教育的。在周朝,學生要掌握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

但是現在,藝術教育基本上處於被忽視的狀態。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從1980年開始多次回國,倡導科學與藝術相結合,1993年和1995年兩次在北京召開《科學與藝術研討會》,參加者有科學家和藝術家。李政道認為:「下個世紀就是這兩者匯合的頂峰」。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錢學森的名言是:「科學家不是工匠,科學的知識結構中應該有藝術,因為科學裡面有美學。」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談到物理學的研究時,一再強調「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他認為,藝術使他比從物理學那裡獲得更多的東西。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世界的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因此,藝術教育對開發智力,提高人的創新思維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加強素質教育,其中提高對藝術教育的認識,重視藝術教育對提升人類綜合素質的重要作用,是我們當前搞好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

就是說,素質教育的效果如何、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否能得到有力的提高、中華民族的自主創新能力是否能夠真正得到發展,必須加強藝術教育在教學過程中的比重,充分發揮藝術教育的重要作用。

因此,藝術教育對開發智力,提高人的創新思維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❾ 什麼是藝術教育具體指什麼

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是一種提高個人素質、修養的新興教育,隨著中國第三產業的發展,藝術教育已經逐步占據教育體系的主要地位,而除了北京電影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等高等藝術院校外,還有類似藝先鋒、庶吉這樣的權威培訓機構在不斷促進此板塊的發展。

具體解釋:
藝術教育是要提高人們對美的感受和理解,培養對藝術的表現力和創造力。藝術教育必須進行必要的技術訓練,不能停留在單純的知識傳播、感受音樂、鑒賞音樂,而是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能。
在當代社會中,「藝術教育」具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和內容。狹義的講,「藝術教育」可理解為對培養藝術家或專業藝術人才所進行的各種理論和實踐教育,如各種專業藝術院校正是如此,戲劇學院培養出編劇、導演和演員,音樂學院培養出作曲家、歌唱演員和器樂演奏員等。廣義的講,「藝術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不是專業藝術工作者。在當代社會中,人的生活與藝術或多或少的存在著聯系,例如讀小說、看電影、聽音樂、欣賞繪畫等。因此,廣義的藝術教育是以強調普及藝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通過對優秀藝術作品的欣賞和評價,來提高人們的審美修養和藝術鑒賞力,培養人們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