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音樂教學反思
A. 小學五年級音樂我怎樣長大教學反思
一、情境導入
聆聽《歌唱二小放牛郎》
1.今天,老師請錄音機給大家講一個故事,請你們聽仔細——播放本歌錄音。
2.設問:誰聽清楚了這個故事?能復述一遍嗎?
3.再聽一次:記著歌曲的情節。歌曲中的主角是誰?配角是誰?有幾個場景。
4.師生討論:歌曲的人物及場景。
5.在教師指導下布置場景、分配角色。注意:要發動學生設計與自薦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學扮群眾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錄音,根據歌曲的敘事過程學生演小品。
B. 五年級英語教學反思
五年級復英語教學反思內容包括:制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五年級音樂教學反思
五年級統計教學反思
五年級教學反思http://yyxx658.blog.hexun.com/26427824_d.html
小學五年級教學反思
五年級科學教學反思
C. 五年級音樂烏鴉與狐狸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一、 師生問好
二、 復習歌曲《烏鴉與狐狸》通過演唱回憶第一課時學過的內容,進入故事情境
三、 音樂劇設計
1、歌曲分析,了解和感悟角色的個性特徵,學生思考、討論,積極回答問題師:歌曲中烏鴉的得意是怎麼表現出來的?(演唱相關樂句)師:這是一群什麼樣的狐狸?它是如何誘惑烏鴉的?(聲情並貌的演唱「唱一個吧,唱一個吧」,感悟任務性格,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師:音樂是如何表現烏鴉聆聽狐狸甜言蜜語時的神情的?(演唱小烏鴉越聽越著迷)師:小烏鴉終於沒有擋住甜言蜜語的進攻,將奶餅「送」入了狐狸的口裡,如果你是小烏鴉你會上當嗎?如果小烏鴉在同樣的情景下再次遇到狐狸又會怎麼樣呢?(討論:狐狸得到了奶餅,可失去了烏鴉對他的信任,教育學生不要欺騙他人)
2、劇情片段表演師:如果你是狐狸,你還會對烏鴉說些什麼樣的甜言蜜語呢?(兩人一組創編烏鴉與狐狸的對白,同時進行這一片段的表演)師:除了烏鴉與狐狸,森林裡還有哪些動物呢?(想像森林的其他動物並參與進來)
3、 創編在組長的協調下分組創編,讓學生明白當一個演員和當一名合格的觀眾同樣重要。 4、 分組表演
四、 音樂劇表演
1、音樂劇的人物需要領唱,合唱演員,表演者等等
2、完整表現歌曲
五、 課堂小結鼓勵學生說說這堂課的收獲,回顧學習過程,總結學習情況,客觀評價自己,並中肯評價他人。
D. 怎樣寫音樂課堂教學反思
我的音樂課堂教學反思 打造精品課堂是我們每位教師一直以來潛心研究的課題,雖然著力點不同,但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收獲和見解。在素質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我做為一名青年音樂教師積極參與到其中,學習鍛練自己,使我的課堂教學與新課改的要求更加接近,讓我與同學們一起在音樂的海洋里享受著快樂。因此在我的音樂課堂上我一直努力去創設即輕松又愉快的課堂氛圍,美好的音樂欣賞意境。不管是教材要求表演的歌曲還是聆聽的音樂,我都把聽放在首要部位,以學生感受為先,聽一聽、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小學生的想像是天真無邪、純潔無瑕、自由自在的,猶如一張白紙,你一筆,我一筆,用五彩繽紛的顏色繪畫出美麗的圖畫。在我的課堂上我從不用「誰想像得對,誰想像得錯」來單純地進行評價,也不用「應該是這樣的,應該是那樣的」來限制學生的想像空間、定勢學生的思維。在引導學生安靜地聆聽一段音樂之後,我就會去鼓勵學生: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你彷彿來到了什麼地方,你覺得這段音樂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心情,能把你的感受將給大家聽一聽,或者用用手中的彩色筆把它畫出來讓大家欣賞嗎...... 在一年的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每當音樂響起時,他們就會情不自禁地紛紛表演起來。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教室里就會頓時喧鬧起來,此時的課堂可謂是「亂」到了極點。然而我並沒有立即命令他們停止,而是一起滲與到他們的表演中去:有的敲,有的打(課堂中所用的小樂器),有的乾脆離開自己的座位邊聽音樂邊自行組織三五成群的編創律動動作,神情天真可愛,有的伸長脖子,有的仰著頭做鬼臉,還有幾個抬著頭挺胸隨著節奏揮舞著雙臂,一副指揮家的樣子。他們的動作和表情都十分有趣,把音樂情景表演得活靈活現。 回頭看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們都非常強調個「齊」字,音樂課也不例外,如座位要齊,歌聲要齊,動作要齊。欣賞課更是讓學生靜靜的坐著聽音樂,欣賞前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不準發出聲音,不準做小動作,認真聽。從上課到下課,學生都在教師的控制之中,沒有一位學生敢做出「越軌」的事。熟不知這種所謂整齊、所謂安靜的課堂無形中扼殺了多少個「貝多芬」、「莫扎特」式的音樂天才,這樣的音樂課又怎能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性激發出來呢?通過提供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表演與創造活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每個學生都以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對音樂的感受。在學生們愉快的模仿、表演,歡快的笑聲中,想像力,創造力也同時被潛移默化的激發了出來。 以上是我結合一年的音樂課堂教學實踐對新課程新理念的一些真實的感受,從中也說不出高深的理論,其中有收獲也有遺憾。然而,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非常樂意給學生創設欣賞音樂的機會與環境,提供更良好更扎實的審美教育,加強學生對音樂的實踐體驗,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鑒賞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意識。
E. 人音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上冊《我怎樣長大》教案及教學反思
二、教學目標
能學會唱二聲部合唱,體驗二聲部合唱的樂趣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合作意識,引導學生在演唱歌曲表達自己不怕困難,不怕風雨,健康成長的真切情感。
2.過程與方法:運用體驗、模仿、探究、合作等方法學唱歌曲
3.知識與技能:三拍子律動的體驗與掌握,二聲部合唱。
三、教學分析
本課選自人音版第九冊第二單元的《足跡》的第三課時。這是影片《燭光里的微笑》的一首插曲,歌曲優美抒情,詞意簡練。它借「小樹」這一形象抒發了孩子們不怕困難,不怕風吹雨打,幸福成長的真切情感。歌曲為3|4拍,F大調,帶再現的二段體結構。
本課相關內容包括「識讀樂譜、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和其他領域的音樂表現要素、音樂情緒與情感、音樂與姊妹藝術相結合,這些相關內容的選擇都是緊密結合核心內容的教學需求的。識讀樂譜和演奏能夠幫助學生熟悉歌曲旋律,輔助二聲部的演唱,從歌曲情境出發模仿隨風擺動的小樹這一表演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對核心內容起了良好的作用。
F. 五年級音樂我怎樣長大教案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一)指導思想
《音樂課程標准》審議稿明確指出:完整而充分的聆聽作品,在音樂整體體
驗和感受中,享受審美過程的愉悅;恰當的運用觀察、比較和練習等方法,進行
藝術模仿,積累感性經驗。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歌詞內容、音樂特徵、歌曲
意境,而後再用恰當的速度、力度、音色、表情去表現歌曲的情感。在此基礎上
本課教學設計重視和加強合唱教學,
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
讓學
生充分享受和表現合唱的藝術美。
(二)理論依據
基於這樣的指導思想,
本節課教學設計力求體現在學習過程中以情感體驗為
主線,
培養學生表現能力。
合唱的音樂表現力比齊唱要豐富的多。
兩聲部間的制
約,
和聲的織體,
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覺,
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立體音樂思維
能力。
學生通過二聲部歌唱的訓練,
親自參與體驗了兩聲部的和諧,
感受到和聲
的優美,可以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以及群體意識和合作精神。
二、教學背景
(一)教學內容分析
《我怎樣長大》是影片《燭光里的微笑》的一首插曲。歌曲曲調優美抒情,
詞意簡練,它借「小樹」這一形象抒發了孩子們不怕風吹雨打、幸福成長的真切
情感。這是一首兩段體結構的歌曲。
2/4
拍,宮調式。第一樂段共有四個樂句,
第一句曲調平穩,
並以親切的語氣借物抒情,
表現了孩子天真可愛的形象。
第二
樂句以弱起進入曲中的八度大跳,更增強了孩子們快快長大的那種急切的願望。
第三、四樂句是前面兩個樂句的旋律模。
第二樂段是歌曲的合唱部分,
曲調舒展,
與前段形成了對比。
旋律基本以平
行三度和聲進行,
特別是句中音程大跳,
生動形象的表現了成長中堅忍不拔的精
神面貌,
突出了主題。
最後是歌曲的擴充部分,
再重復了第四樂句後旋律更加平
感。
(二)學生情況分析
全班共有學生
38
名。學生都喜歡上音樂課,並且能積極主動的參與歌曲的
情感體驗,
大多數學生能夠用正確的聲音演唱,
具備了用和諧的音色表現歌曲的
能力。學生唱歌的狀態好,但音色一般,大多數學生對音樂學習興趣很濃,但又
由於自身條件或其他原因,
歌唱技能有待進一步提高。
少部分學生音準不佳,
視
譜不會等。老師根據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在課上多鼓勵多表揚,尋找閃光點,培
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三)教學方式與手段說明
教學方式:體驗與表現
體驗:
教學中以情感體驗為主線。
讓學生在一次次聆聽中感受、
體驗歌曲的情感,
積極主動的去完成教學任務。
表現:
在學習合唱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表現來理解音樂,
更好地表現歌曲的情感。
教學手段:視唱法
、對比法、模仿法
(四)技術准備
1
、
TT
軟體製作的歌曲曲譜(教師自己製作)
2
、范唱、伴奏錄音、課件
三、教學目標
1
、演唱歌曲《我怎樣長大》
,學生能夠用自己的歌聲抒發不怕困難、幸福
成長的情感。
2
、通過對比法、講授法等掌握歌曲旋律及歌詞
3
、掌握歌曲中的弱起節奏、比較准確的演唱合唱部分
教學重點:能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用自己的歌聲抒發不怕困難、幸
福成長的情感。
教學難點:大跳音程和長音的音準。
四、教學過程
(一)合唱訓練,導入歌曲
1
、音階練習
2
、三度構唱
1 3 2 4 3 5 4 6
G. 小學音樂 我怎樣長大 教學反思
《我怎樣長大》是第三單元足跡中的歌曲,歌曲的曲調優美動聽,三拍子的節奏特點使得歌曲在優美的同時富有動感。這首歌曲的歌詞看起來很簡單,但卻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理解其深刻的含義。而且這是首三拍子的歌曲,學唱時引導學生回憶三拍子的節拍特點和指揮圖式是這節課我將考慮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我設計的重難點是學會用優美抒情的聲音演唱歌曲《我怎樣長大》, 在唱歌實踐中,鞏固三拍子指揮手勢。
在趣味導入環節我以說說「我怎樣長大」為主題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談談自己是怎樣長大的在討論的過程中孩子們的積極性還是不錯的。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既促進了師生間的交流又導入了新課。在第一遍聆聽音樂時引導學生感受歌曲三拍子的節奏特點,從而復習三拍子的節奏特點和指揮圖這些都進行的比較順利,之後的節奏練習我認為可能是這節課設計的欠缺點,我把歌曲中前三小節的節奏提出來,請學生根據三拍子的節奏特點試著打打拍子,這時我發現孩子的臉上皺起了眉頭,我才發現這個節奏對於這個班的孩子來說可能比較難,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花了挺多的時間教授知識,但是結果沒有預期的好,孩子學的比較枯燥,掌握的情況也不夠理想,所以導致在學習新歌的過程中孩子們失去了學習的熱情,所以歌曲學唱的效果也不夠理想。所以我認為今天這節課教授的不是很成功。
通過課下的認真反思發現,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在備課的過程中只重視對教材的重視,而忽視了學生的實際的知識基礎,也就是說只備了教材而沒有備學生。其實備學生比備教材還要重要,因為我們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知識,學生才是主題,如果課堂教學設計只考慮到教材的學習而忽視學生,就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今後我會在認真分析教材的同時,也要了解學生的知識的掌握情況,這樣才能設計出適合學生的有效課堂。
篇二:我怎樣長大教學反思
《我怎樣長大》是人音教材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足跡》中的一首歌曲,是故事片《燭光里的微笑》的主題曲. 影片描述了一位女教師在教育崗位上辛勤耕耘的感人事跡,塑造了「燃盡自己,照亮別人」的人民教師的崇高形象。這首充滿兒童情感的歌曲,風格清新、流暢,生動地表現了孩子們渴望長大的願望。本節課我設計的重難點是學會用優美抒情的聲音演唱歌曲《我怎樣長大》。五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音樂基礎和一定的接受能力,他們對音樂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大部分學生在演唱時能不喊唱,會用正確的方法演唱和控制氣息.從四年級時起,學生已經學習了豎笛的吹奏,並且能做到看譜吹奏,在本課我決定在五年級二班做一次大膽的嘗試——自學歌曲《我怎樣長大》
在初聽歌曲之後,我對同學們說「今天我們將用我們的小幫手——豎笛來幫助我們自學本課歌曲」話音剛落,就引起了一陣陣的討論聲。「老師將做自學前的兩次輔導,請同學們認真學習」教室里頓時變得鴉雀無聲。接著我范唱歌曲,只見學生們個個都認真的聆聽,還用手指按歌曲的進度指著。在范唱之後又做了豎笛的范奏,他們拿著豎笛認真摸索著指法,認真度真是空前。
自學開始了,同學們按照分開的小組開始了自學,只見他們先進行分工,分為吹奏和歌唱兩組,一起進行學習。教室里豎笛聲、唱歌聲、討論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經過20分鍾的准備各小組閃亮登場,只見他們胸有成竹的走上前來,按照自己的分組進行表演,雖然還有一些樂句還不是太熟練和准確,但表演起來卻是很自信。
通過這次自學,同學們鍛煉了自己的豎笛吹奏水平,加強了同學之間的合作能力,增強了自信心。雖然出現的問題也有很多,但對於第一次嘗試來說表現確實不錯。
篇三:我怎樣長大教學反思
歌曲《我怎樣長大》是故事片《燭光里的微笑》的主題曲。由吳天忍作詞,徐景新作曲。影片描述了一位女教師在教育崗位上辛勤耕耘的感人事跡,塑造了「燃盡自己,照亮別人」的人民教師的崇高形象。這首充滿兒童情感的歌曲,風格清新、流暢,生動地表現了孩子們渴望長大的願望。
在學習歌曲第一段時,我讓一部分學生輕輕跟著音樂哼唱,一部分學生有感情地朗誦歌詞。使他們充分感受到少年兒童不畏風雨、健康成長的精神風貌。 第二段是二聲部,比第一段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這堂課重點是二聲部的教學。通過把學生分為兩個聲部,並進行角色分配,一個是藍天一個是小樹,2種聲音不同的音高分開練習,讓他們在練習中體驗小樹的成長。然後再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最後利用這首歌進行情感教育,鼓勵學生向老師、同學說說心裡話,增進了師生、同學間的相互理解。
歌曲學會了,同時也進行了思想教育。可是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卻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改進和提高。比如二聲部的合唱教學,兩個聲部的學生在分開演唱時都還不錯,可當合在一起演唱時,兩個聲部的聲音還不是很和諧,所以這就需要在平時的演唱過程和教學中多引導練習。
篇四:我怎樣長大教學反思
生命教育是旨在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增強對生活的信心和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使學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長。生命意識是學生良好的一種素質,但只是一種潛在的素質,有待於教師去喚醒和培育。有了正確的生命意識,才會有正確的生命態度,才會珍惜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音樂課作為隱性的課程,就要充分發掘教材,充分利用藝術美感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從而使學生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激發學生對生命的熱愛之情和對生活的創造熱情。
從生命教育的理念出發,本課我設計了一條情感線,就是借「小樹」是如何長大的,它除了離不開陽光和雨露,離不開土壤和養料之外,更需要「不怕風吹不怕雨打」的頑強意志。樹的長大尚且如此,人的長大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那如何讓學生唱出對「這樣就會長大」的喜悅心情,感受到長大後的甜美幸福的感覺,是本課需要達成的情感目標,也是一個難點。
一、情感先導,以情激趣
培養審美體驗能力,是音樂教育的主要核心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應採用多種手段創設藝術氛圍,提高學習興趣。首先在在課始階段我設計了用音樂的方式來探討「長大」,從學生已學的歌曲《小樹快長高》導入,然後由淺入深模仿樹葉的沙沙聲,在旋律音程的上行中,在和聲音程音域的寬窄中聽覺體驗樹的「長大」;小樹長大成叢林,在松樹林和灌木林的旋律線對比中聽覺、視覺並用,充分感受高低聲部的旋律行進特點,提前化解了兩聲部學習的一個難點;小樹的成長,離不開陽光和雨露,離不開土壤和養料,小樹的成長還需要什麼?在目標引導下,同學們初次完整聆聽歌曲,在歌曲中找到了答案——小樹的長大更需要「不怕風吹不怕雨打」的頑強意志。樹的長大尚且如此,人的長大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接下來在歌曲學習中,在對影視音樂作品的感知、鑒賞中,以情感人,使學生了解電影角色在經歷了一件件事情後,慢慢長大逐漸懂事,從而遷移到自身,明白「我怎樣長大」的主題。在情感線的引導下,歌曲演唱的難點,把它安排在這么美妙的情境中,提前突破難點,提問強化了對難點句的學習。為下面順利學唱歌曲作鋪墊。
二、聆聽中體驗、實踐中發展
音樂課應體現音樂學習的基本特點與規律。在每次的設計環節上,我注重以聽覺為先導,動覺、視覺積極介入的審美感知方式,讓學生能圍繞著音樂本身展開豐富的想像,用音樂語匯、音樂要素分析作品,用動人的歌聲去歌唱,充分體現音樂學科本身的綜合。
教學過程中無論是起始階段、展開階段、深入階段、還是結束階段,實踐與體驗是音樂學習的核心環節。歌唱是音樂表現的重要方式,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如在為了提前解決兩聲部合唱難點時,用圖畫板畫出了一棵棵音符樹,又把這些音符樹根據旋律連成了高低起伏的音符山,在兩聲部音樂伴奏下,在音符山的重疊分合中唱准唱好三度音程居多的兩聲部旋律。還有在教學中,我還注重運用多種形式(演唱;音頻、視頻欣賞)讓學生去感受、體驗。在音樂實踐中,我妙用手勢,師生共同參與,各個環節在逐層深入的目標驅動下充分演唱:唱單音、唱旋律;分聲部唱、兩聲部合唱;以唱准音高為目標的唱和有強弱變化帶上感情的唱……,聽和聲、唱和聲、學歌曲,在音樂學習中充分實踐,竭盡全力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自主學習的能力與交流合作的能力。在互相交流、學習的過程中,體驗集體合唱,提高學生相互協助的能力,逐漸學會尊重他人,與他人合作。
另外,在教學的拓展環節中,我特意選擇了電影片段:王老師住院期間和同學們一起為小朋過生日的情景。在這個片段中,王老師為小朋在電台點播的歌曲《我怎樣長大》不但讓學生再次聆聽熟悉歌曲,其中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表現出同學們謙讓、懂事、富有愛心的優秀品質,讓教室里的每一個人都感覺孩子們懂事了、長大了,從而了揭示了歌曲的主題思想,深化了對音樂的情感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