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凸透鏡成像教學設計

凸透鏡成像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 2022-01-05 10:28:00

⑴ 初一下教與學(浙江版)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 距(u) 成像大小 虛實 像物位置 像 距( v ) 應 用
u>2f 縮小 實像 透鏡兩側 f<v<2f 照相機
u=2f 等大 實像 透鏡兩側 v = 2f
f<u<2f 放大 實像 透鏡兩側 v>2f 幻燈機
u=f 不 成 像
u<f 放大 虛像 透鏡同側 |v|>u 放大鏡
【凸透鏡成像規律口決記憶法】
「一焦分虛實,二焦分大小;虛像同側正, 物遠像變大;實像異側倒,物遠像變小」

⑵ 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報告怎樣寫

1.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知道凸透鏡所成像的虛實、倒正、大小與發光體位置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能在探究實踐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和方法。

3.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勇於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學原理。

2.樂於參與觀察、實驗、製作等科學實踐。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

2.使學生初步了解科學探究的方法。

【教學准備】

多媒體、教師和學生用光具座、凸透鏡、蠟燭、光屏、火柴。

【教學設計】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提出問題

請同學們做這樣一組小實驗:

(幻燈)

你看到什麼

①用凸透鏡近距離的看書上的字;

②用凸透鏡遠距離的看屏幕;

(用凸透鏡近距離看看到正立、放大的虛像;用凸透鏡遠距離的看到倒立、縮小的實像。)

同樣是凸透鏡,所成的像卻有如此大的差別。相信大家一定有許多疑問,請把你的疑問寫下來,然後我們一起交流一下。

(①凸透鏡成像有什麼規律?②為什麼會有時成放大的像,有時成縮小的像?③什麼時候成放大的像,什麼時候成縮小的像?……)

當然,同學們一定還有許多其它的問題,今天我們先來解決這個問題:

(幻燈)課題:凸透鏡成像有什麼規律

提出猜想

同學們想一想:凸透鏡成像的不同與什麼因素有關?你這樣猜想的根據是什麼?

(與物距有關;與像距有關……當放大鏡靠近物體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當放大鏡遠離物體時看到倒立、縮小的實像。)

為了驗證同學們的猜想,我們必須干什麼?(做實驗)

制定實驗計劃

在制定實驗計劃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上節課學習的照相機的使用。

請一位同學到前面來,配合一下老師

現在老師想用這架照相機拍下他的相貌,大家看看老師這樣做行不行。

①(把鏡頭對著大家)我這樣拍,能拍到他的臉嗎?怎麼辦?

②(把鏡頭倒過來,對准自己)能拍到像嗎?景物、鏡頭和膠片必須誰在中間?

③(把相機高高舉過頭頂)能不能拍到他的臉?應該怎麼辦?

④(把鏡頭非常的靠近該同學的臉部)能拍到像嗎?

好,現在老師學會拍照了。(拍下一張照片)同時,老師也相信大家一定能設計好本次的探究活動。

小組討論完成學案上的實驗計劃。

①你打算如何改變物距來研究像的性質與物距的關系?

(先把物體放在u>2f處,然後放在2f>u>f處,最後放在u<f處。這樣,由遠到近,研究像的性質與物距的關系。)

②你打算使用哪些器材來完成本次探究活動?

(蠟燭、凸透鏡、光屏、火柴、光具座)

介紹:大部分同學也許不了解光具座,它是專門用來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儀器。另外,本次實驗我為大家准備的凸透鏡焦距都是10cm的。

③實驗具體步驟:

(a、把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擺放到光具座上,並使它們在同一直線、同一高度。

b、逐次固定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分別為:30cm、15cm和5cm,移動光屏,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記錄像距和像的性質。

插入:在這里,老師有一個疑問,當物距為5cm時,會不會像我們剛才使用照相機一樣,在光屏上看不見像?如果無法成清晰的像,我們可以透過透鏡看看像的性質。

c、實驗完成後熄滅蠟燭並整理儀器。)

④你認為本次實驗還應注意什麼?

(及時記錄數據……)

下面請同學們按照設計好的實驗步驟開始實驗。

(學生開始實驗,老師巡迴指導)

好!實驗結束,請同學們把蠟燭熄滅。我們請一個小組匯報一下實驗結果。

物距與焦距關系
物距u

(cm)
像的性質(f=10cm)
像距v

(cm)

正倒
大小
虛實

u>2f
30

2f>u>f
15

U<f
5

(介紹像距與焦距的關系)

其他小組的實驗結果與他們的是否相似?

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從這張數據表格中可以得到什麼?

①像的大小與物距是否有關?當物距在什麼情況下成縮小的像?在什麼情況下成放大的像?

②像的正倒與物距是否有關?當物距在什麼情況下成正立的像?在什麼情況下成倒立的像?

③像的虛實與物距是否有關?當物距在什麼情況下成虛像?在什麼情況下成實像?有沒有正立的實像?有沒有倒立的虛像?

思考:根據上表的數據,凸透鏡成放大的實像時,物距跟像距相比,哪個比較大?成縮小的實像時,物距跟像距相比,哪個比較大?

小結:大家實驗做得很好,得到了許多有用的數據。科學家也是這樣經過實驗探究、分析數據從而找出規律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當然,相信同學們還有其他許多的問題,同學們課後可以相互討論,也歡迎同學們與老師來共同探討。

附件:學案

一、引入新課:你透過凸透鏡看物體後,有哪些疑問?請把它們寫下來:

1.

2.

……

二、猜想:凸透鏡成像情況不同與哪些因素有關?你猜想的根據是什麼?

三、制定實驗計劃:

①你打算如何改變物距來研究像的性質與物距的關系?

②你打算使用哪些器材來完成本次探究活動?

③實驗具體步驟:

④你認為本次實驗還應注意什麼?

四、進行實驗。

五、探究實驗記錄表

物距與焦距關系
物距u

(cm)
像的性質(f=10cm)
像距v

(cm)

正倒
大小
虛實

u>2f
30

2f>u>f
15

U<f
5

可不填

六、結論

①像的大小與物距是否有關?當物距在什麼情況下成縮小的像或放大的像?

②像的正倒與物距是否有關?當物距在什麼情況下成正立的像或倒立的像?

③像的虛實與物距是否有關?當物距在什麼情況下成虛像或實像?有沒有正立的實像或倒立的虛像?

思考:凸透鏡成放大的實像時,物距跟像距相比,哪個比較大?成縮小的實像時呢?

⑶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器材

實驗目的:
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實驗過程(步驟及現象):
1,光具座放好在桌面上,按順序固定好蠟燭,凸透鏡,光屏的位置.並調節好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2,點燃蠟燭,把蠟燭移到最左端,光屏移到最右端,在吧凸透鏡往光屏方向移動,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個亮點,為焦點,並測出兩點到凸透鏡中心的距離為焦距,記為f

3,把凸透鏡移到中間,並移動蠟燭和光屏
1)把蠟燭移到兩倍焦距之外,移動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個清晰的象,並記錄象距和象的特點。
2)把蠟燭移到兩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間,移動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個清晰的象,並記錄象距和象的特點。
3)把蠟燭移到一倍焦距之內,移動光屏位置,試試能否找到一個清晰的象,如果不能,則從光屏一則,對著凸透鏡看,能否找到一個象,並記錄象距和象的特點。
實驗結論:
u與f的關系 像的特點 像與物的位置關系 v與f的關系
u>2f 倒立 縮小 實像 異側 f<v<2f
u=2f 倒立 等大 實像 異側 v=2f
f<u<2f 倒立 放大 實像 異側 v>2f
u=f -- - --
u<f 正立 放大 虛像 同側 u,v同側
(註:U是物距F是焦距 )

結果分析:
當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內時,得到正立、放大的虛像;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間時得到倒立、放大的實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時,得到倒立、縮小的實像。

⑷ 照相機成像原理,我有眾多的疑問:為什麼教案上的光總是會上下同時射出,然後通過光心

因為地球上物體上的光線沒有絕對的的鏡面反射,都是漫反射,所以同一個點,必定是有無數條漫反射光線,所以我們才能在各個方位看到物體。教案上這個示意圖是理想化了的,不然誰看得懂

⑸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教學設計與實施過程相匹配嗎

是要相匹配的。教師執教(實施教學)過程是需要精心設計的,除了設計教學目標、教具(凸透鏡成像實驗的器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對教學進程進行周密設計,保證教學有序進行和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就應按照課前設計好的程序落實教學,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
在凸透鏡成像規律一節教學可採取探索性教學方法。在教學設計時,要注意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是建立在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和數據基礎上得出來的,因此要這樣設計教學步驟:實驗-觀察-數據記錄-數據分析-總結結論(五種情況)。教學實施過程也必需按照如上程序進行,保證教學過程的科學性和邏輯性。

⑹ 怎麼寫設計思路

教學設計思路: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是一節探究活動課,這一節探究活動課能較好的激發學生探究成像規律的興趣,使學生能夠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探究活動開始時,一般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給學生創設一些問題的情景,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使學生產生探究的激情,從而提出問題。問題可以是學生提出來的,也可以是教師提出的。初中八年級的學生沒有接受過這方面的訓練,還是以老師提出為好。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猜想能力與設計實驗的能力,學生猜想時一般不懂怎樣去猜想,有時猜想與提出的問題毫無關聯,所以我們關鍵應該引導學生怎樣去猜想,在教學中創設合理猜想情景,並且引導學生知道猜想要有猜想的理由,不能胡亂猜想。設計實驗是探究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進行設計實驗,讓學生明白實驗研究什麼和怎樣去研究,實驗時應該觀察什麼、測量什麼、記錄什麼?為了避免盲目操作,所以採用先給出物距的范圍,再判斷像的性質和測量像距的大小;第二個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對實驗數據的分析和論證的能力方面,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表格數據進行簡單的比較,分析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讓學生進行簡單的因果推理,讓學生以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最後教師歸納總結,這樣讓學生經歷從物理現象和實驗歸納科學規律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⑺ 怎樣測定凸透鏡的焦距 教學設計

(l)用平面鏡輔助法測焦距

實驗裝置的示意圖如圖2.5-2所示。將平面鏡固定在光具座上。把平行光源透鏡取下來,換上一個燈罩,罩上有一個邊長約4毫米的三角形小孔。使平行光源到平面鏡的距離略大於被測透鏡的焦距。接通電源,調節被測雙凸透鏡的位置和高度,直到從平面鏡反射回來的光仍然照在小孔的位置並成一個清晰的三角形像。並使像的一個邊與小孔的一個邊重合,像與小孔構成菱形。這時透鏡到小孔的距離即是透鏡的焦距。

(2)用物距和像距求焦距

卸下平行光源的凸透鏡,裝上「1」字屏。把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中間,將光源置於導軌的左端,然後把毛玻璃屏自遠而近移動,直到在毛玻璃屏上出現清晰的「1」字像為止。雖然「1」字屏到透鏡的距離u及透鏡到毛玻璃屏的距離v。即可用公式出焦距f。

(3)用兩次成像法測焦距

裝置與「用物距和像距求焦距」相同。先將「1」字屏和毛玻璃屏固定在光具座上,使二者間的距離L大於4倍焦距。把凸透鏡放在二者之間並從「1」字屏慢慢向毛玻璃屏移動。當毛玻璃屏上出現清晰的「1」字像時,記下透鏡所在的位置。繼續移動凸透鏡,毛玻璃屏上再出現清晰的像時,再記下透鏡的所在位置。設兩個位置距離為此d,「1」字屏與毛玻璃房間距離為L,即可用公式求出透鏡的焦距。

⑻ 凸透鏡成像練習題

1.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知道凸透鏡所成像的虛實、倒正、大小與發光體位置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能在探究實踐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和方法。
3.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勇於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學原理。
2.樂於參與觀察、實驗、製作等科學實踐。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
2.使學生初步了解科學探究的方法。
【教學准備】
多媒體、教師和學生用光具座、凸透鏡、蠟燭、光屏、火柴。
【教學設計】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提出問題
請同學們做這樣一組小實驗:
(幻燈)
你看到什麼:
①用凸透鏡近距離的看書上的字;
②用凸透鏡遠距離的看屏幕;
(用凸透鏡近距離看看到正立、放大的虛像;用凸透鏡遠距離的看到倒立、縮小的實像。)
同樣是凸透鏡,所成的像卻有如此大的差別。相信大家一定有許多疑問,請把你的疑問寫下來,然後我們一起交流一下。
(①凸透鏡成像有什麼規律?②為什麼會有時成放大的像,有時成縮小的像?③什麼時候成放大的像,什麼時候成縮小的像?……)
當然,同學們一定還有許多其它的問題,今天我們先來解決這個問題:
(幻燈)課題:凸透鏡成像有什麼規律
提出猜想
同學們想一想:凸透鏡成像的不同與什麼因素有關?你這樣猜想的根據是什麼?
(與物距有關;與像距有關……當放大鏡靠近物體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當放大鏡遠離物體時看到倒立、縮小的實像。)
為了驗證同學們的猜想,我們必須干什麼?(做實驗)
制定實驗計劃
在制定實驗計劃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上節課學習的照相機的使用。
請一位同學到前面來,配合一下老師。
現在老師想用這架照相機拍下他的相貌,大家看看老師這樣做行不行。
①(把鏡頭對著大家)我這樣拍,能拍到他的臉嗎?怎麼辦?
②(把鏡頭倒過來,對准自己)能拍到像嗎?景物、鏡頭和膠片必須誰在中間?
③(把相機高高舉過頭頂)能不能拍到他的臉?應該怎麼辦?
④(把鏡頭非常的靠近該同學的臉部)能拍到像嗎?
好,現在老師學會拍照了。(拍下一張照片)同時,老師也相信大家一定能設計好本次的探究活動。
小組討論完成學案上的實驗計劃。
①你打算如何改變物距來研究像的性質與物距的關系?
(先把物體放在u>2f處,然後放在2f>u>f處,最後放在u
2f
30
2f>u>f
15
U
2f
30
2f>u>f
15
U
評論
0
0
載入更多

⑼ 凸透鏡成像的調查報告

1.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知道凸透鏡所成像的虛實、倒正、大小與發光體位置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能在探究實踐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和方法。

3.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勇於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學原理。

2.樂於參與觀察、實驗、製作等科學實踐。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

2.使學生初步了解科學探究的方法。

【教學准備】

多媒體、教師和學生用光具座、凸透鏡、蠟燭、光屏、火柴。

【教學設計】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提出問題

請同學們做這樣一組小實驗:

(幻燈)

你看到什麼:

①用凸透鏡近距離的看書上的字;

②用凸透鏡遠距離的看屏幕;

(用凸透鏡近距離看看到正立、放大的虛像;用凸透鏡遠距離的看到倒立、縮小的實像。)

同樣是凸透鏡,所成的像卻有如此大的差別。相信大家一定有許多疑問,請把你的疑問寫下來,然後我們一起交流一下。

(①凸透鏡成像有什麼規律?②為什麼會有時成放大的像,有時成縮小的像?③什麼時候成放大的像,什麼時候成縮小的像?……)

當然,同學們一定還有許多其它的問題,今天我們先來解決這個問題:

(幻燈)課題:凸透鏡成像有什麼規律

提出猜想

同學們想一想:凸透鏡成像的不同與什麼因素有關?你這樣猜想的根據是什麼?

(與物距有關;與像距有關……當放大鏡靠近物體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當放大鏡遠離物體時看到倒立、縮小的實像。)

為了驗證同學們的猜想,我們必須干什麼?(做實驗)

制定實驗計劃

在制定實驗計劃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上節課學習的照相機的使用。

請一位同學到前面來,配合一下老師。

現在老師想用這架照相機拍下他的相貌,大家看看老師這樣做行不行。

①(把鏡頭對著大家)我這樣拍,能拍到他的臉嗎?怎麼辦?

②(把鏡頭倒過來,對准自己)能拍到像嗎?景物、鏡頭和膠片必須誰在中間?

③(把相機高高舉過頭頂)能不能拍到他的臉?應該怎麼辦?

④(把鏡頭非常的靠近該同學的臉部)能拍到像嗎?

好,現在老師學會拍照了。(拍下一張照片)同時,老師也相信大家一定能設計好本次的探究活動。

小組討論完成學案上的實驗計劃。

①你打算如何改變物距來研究像的性質與物距的關系?

(先把物體放在u>2f處,然後放在2f>u>f處,最後放在u<f處。這樣,由遠到近,研究像的性質與物距的關系。)

②你打算使用哪些器材來完成本次探究活動?

(蠟燭、凸透鏡、光屏、火柴、光具座)

介紹:大部分同學也許不了解光具座,它是專門用來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儀器。另外,本次實驗我為大家准備的凸透鏡焦距都是10cm的。

③實驗具體步驟:

(a、把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擺放到光具座上,並使它們在同一直線、同一高度。

b、逐次固定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分別為:30cm、15cm和5cm,移動光屏,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記錄像距和像的性質。

插入:在這里,老師有一個疑問,當物距為5cm時,會不會像我們剛才使用照相機一樣,在光屏上看不見像?如果無法成清晰的像,我們可以透過透鏡看看像的性質。

c、實驗完成後熄滅蠟燭並整理儀器。)

④你認為本次實驗還應注意什麼?

(及時記錄數據……)

下面請同學們按照設計好的實驗步驟開始實驗。

(學生開始實驗,老師巡迴指導)

好!實驗結束,請同學們把蠟燭熄滅。我們請一個小組匯報一下實驗結果。

物距與焦距關系
物距u

(cm)
像的性質(f=10cm)
像距v

(cm)

正倒
大小
虛實

u>2f
30

2f>u>f
15

U<f
5

(介紹像距與焦距的關系)

其他小組的實驗結果與他們的是否相似?

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從這張數據表格中可以得到什麼?

①像的大小與物距是否有關?當物距在什麼情況下成縮小的像?在什麼情況下成放大的像?

②像的正倒與物距是否有關?當物距在什麼情況下成正立的像?在什麼情況下成倒立的像?

③像的虛實與物距是否有關?當物距在什麼情況下成虛像?在什麼情況下成實像?有沒有正立的實像?有沒有倒立的虛像?

思考:根據上表的數據,凸透鏡成放大的實像時,物距跟像距相比,哪個比較大?成縮小的實像時,物距跟像距相比,哪個比較大?

小結:大家實驗做得很好,得到了許多有用的數據。科學家也是這樣經過實驗探究、分析數據從而找出規律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當然,相信同學們還有其他許多的問題,同學們課後可以相互討論,也歡迎同學們與老師來共同探討。

附件:學案

一、引入新課:你透過凸透鏡看物體後,有哪些疑問?請把它們寫下來:

1.

2.

……

二、猜想:凸透鏡成像情況不同與哪些因素有關?你猜想的根據是什麼?

三、制定實驗計劃:

①你打算如何改變物距來研究像的性質與物距的關系?

②你打算使用哪些器材來完成本次探究活動?

③實驗具體步驟:

④你認為本次實驗還應注意什麼?

四、進行實驗。

五、探究實驗記錄表

物距與焦距關系
物距u

(cm)
像的性質(f=10cm)
像距v

(cm)

正倒
大小
虛實

u>2f
30

2f>u>f
15

U<f
5

可不填

六、結論

①像的大小與物距是否有關?當物距在什麼情況下成縮小的像或放大的像?

②像的正倒與物距是否有關?當物距在什麼情況下成正立的像或倒立的像?

③像的虛實與物距是否有關?當物距在什麼情況下成虛像或實像?有沒有正立的實像或倒立的虛像?

思考:凸透鏡成放大的實像時,物距跟像距相比,哪個比較大?成縮小的實像時呢?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