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皮秒教學

皮秒教學

發布時間: 2022-01-05 14:42:35

Ⅰ 成都米蘭柏羽整形醫院評價怎麼樣呢,靠譜嗎,是三甲的嗎

摘要 成都米蘭柏羽醫學美容醫院被批准成為「大連大學附屬美容整形醫院」,開展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學術交流,隨後又被四川省整形美容協會評定的2017成都醫美十強醫院,在四川乃至全國建立非常高的人氣和非常大的影響力。醫院的美杜莎美眼、晶鑽隆鼻、注射去皺、全感豐胸、線雕隆鼻、、皮秒祛斑等項目,收到了廣大求美者的一致贊。

Ⅱ 植物生理學是

植物生理學(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動規律的生物學分支學科。其目的在於認識植物的物質代謝、能量轉化和生長發育等的規律與機理、調節與控制以及植物體內外環境條件對其生命活動的影響。
植物生理學是植物學的一部分。但它同時也可看作普通生理學的一個分支。植物的基本組成物質如蛋白質、糖、脂肪和核酸以及它們的代謝都與其他生物(動物、微生物)大同小異。但是,植物本身又有一些獨特的地方,如:①能利用太陽能 ,用來自空氣中的 CO2和土壤中的水及礦物質合成有機物,因而是現代地球上幾乎一切有機物的原初生產者。②植物紮根在土中營固定式生活,趨利避害的餘地很小,必須能適應當地環境條件並演化出對不良環境的耐性與抗性。③植物的生長沒有定限,雖然部分組織或細胞死亡,仍可以再生或更新,不斷地生長。④植物的體細胞具全能性,在適宜的條件下,一個體細胞經過生長和分化,就可成為一棵完整的植株。因此植物生理學在實踐上、理論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編輯本段]發展簡史
植物生理學的起源一般都追溯到16世紀荷蘭人范埃爾蒙的實驗。他把一條柳枝栽在盆中,每天澆水,5年以後柳枝增重30倍,而盆中土的重量減少甚微,因此他認為植物的物質來源不是土而是水。這是第一次用實驗的方法研究植物的生理現象。到18世紀後期和19世紀初期,英國的J·普里斯特利,荷蘭的J·英恩豪斯等人陸續發現了光合作用的主要環節,證明綠色植物能在光下將空氣中的CO2和土壤中的水合成有機物並放出O2。義大利人M·馬爾皮基,英國S·黑爾斯,法國J·B·布森戈,德國J·von·李比希,英國C·R·達爾文等人分別發現或闡明了植物中的物質運輸、水分吸收與蒸騰、氮素營養、礦質吸收、植物的感應性和運動等現象。隨著知識的積累和系統化,1800年,瑞士的J·塞內比埃撰寫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植物生理學》。
19世紀後期德國的J·von·薩克斯首先開設了植物生理學專門課程。在他和他的學生們努力下,植物生理學從植物學中獨立出來,成為一個專門的學科。特別是20世紀20~30年代,由於物理化學、微生物學和普通生理學的進展以及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的興起,使植物生理學深入到細胞水平。30~40年代進入細胞器水平,如以離體的線粒體、葉綠體來分析呼吸和光合等作用的機理,50年代以後,更深入到大分子的組合,生物膜的結構與功能,離體酶系的作用,以至電子傳遞系統機理等縱深方面,跨入分子水平或亞分子水平,成為分子生物學的一個方面。就研究的時間尺度而論,從范埃爾蒙實驗的5年縮短到幾天,幾小時,現在則縮短到秒級,毫秒(10-3秒)級,微秒(10-6秒)級,納秒(10-9秒)級甚至皮秒(10-12秒)級了。
植物生理學發展的另一端是走向宏觀。由對植物個體,擴展到群體、群落的研究。因為無論是在人為的農田或自然界中,植物都是聚集在一起,很少單株生存;農業生產也常是以土地面積為單位,而不是按單株來計算產量。因此必須注意群體的結構和活動;植物體與外界環境及其他植物之間的相互影響和關系;通風透光、土壤水肥供應情況以及共生和互斥的現象和機理。這樣植物生理學就與生態學接壤,並發展出了植物生理生態學和生態生理學這兩門分支學科。
近代植物生理學家的研究工作,已部分進入定量的階段,在引入電子計算機等新技術後,開始了對植物生理活動的數學模擬。因為植物幾乎是吸收和轉化太陽能的唯一成員,所以在探討生命起源、開發能源、宇宙航行、地球外生命以及仿生模擬等問題時,植物生理學也是必不可缺的。
遠在3000多年前(公元前14~前11世紀),中國的甲骨文中就有涉及植物生理活動的關於農業耕耘施肥的記述。其後在《氾勝之書》(約公元前100),《齊民要術》(533~544),《天工開物》(1637)等專著中更有許多闡述。明末《天工開物》的著者宋應星(1587~1660)在與范埃爾蒙差不多同時所著的《論氣》一書中曾說:「氣從地下催騰一粒,種性小者為蓬,大者為蔽牛干霄之木,此一粒原本幾何?其餘皆氣所化也。」已明確指出了植物利用空氣來生長。
中國比較系統的實驗性植物生理學是從國外引進的。20世紀20年代初,錢崇澍、張珽留學回國後,開始講授植物生理學;李繼侗1927年起先後在南開大學、清華大學,羅宗洛自1931年起先後在中山大學、中央大學、浙江大學、中央研究院,湯佩松自1933年起先後在武漢大學、清華農業研究所等處建立了植物生理實驗室。他們的研究成果至今仍常為國外文獻所引用。他們所教育的第一、二代學生,現在是國內本學科的主力。30~40年代由於抗日戰爭和戰後國內的動亂,各大學及研究所顛沛流離,植物生理學亦與其他科學一樣未得充分發展,專業隊伍總共不過30人。1949年以後,植物生理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發展很快,在有關植物生理學的各個領域里,都程度不等地開展了工作,尤其是在光合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有重要意義的結果。目前,在中國設有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各大地區的植物研究所及各高等院校中,設有植物生理學研究室(組)或教研室(組);農林等部門設立了作物生理研究室(組)。中國植物生理學會自1963年成立後,已召開過4次全國性的代表大會,並出版了論文集。許多省、市、自治區陸續成立了地方性植物生理學會。中國植物生理學會主辦了《植物生理學報》和《植物生理學通訊》兩刊物,北京植物生理學會主辦有不定期刊物《植物生理生化進展》。
[編輯本段]學科內容
現代植物生理學研究一般分為以下10個方面。
①光合作用。綠色植物的特殊功能。它們有光合色素,能吸收太陽光。色素在受激發後發生電荷分離,電子經過一系列的載體傳遞後,引起氧化還原反應:在一端分解水分子,放出氧氣;另一端還原輔酶Ⅱ,同時造成質子(氫離子)轉移,形成葉綠體中類囊體膜內外的電位差和氫離子濃度差,推動腺苷三磷酸(ATP)的合成。這樣 ,將光能轉變成還原輔酶Ⅱ與ATP中的化學能,最後經過一系列的酶反應,把從空氣中吸入的CO2固定並還原成碳水化合物。
②植物代謝。可以分為兩大方面 ,一方面是合成代謝——將光合作用產生的比較簡單的有機物通過一系列酶反應,組成更復雜的包括大分子的有機物如蛋白質,核酸、酶、纖維素等,構成植物身體的組成部分;或貯存物如澱粉、蔗糖、油脂,以供其生命活動中所需的能量。另一方面是分解代謝——把大分子的物質水解(或磷酸解)成為簡單的糖磷酯 ,再經過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同時產生少量的ATP和還原的輔酶(NADH或NADPH)。
③植物呼吸。同動物一樣,植物也進行呼吸,但沒有像鰓、肺那樣專門進行氣體交換的呼吸器官。分解代謝所形成的還原的輔酶或幾種簡單的有機酸,經過一系列的電子傳遞(呼吸鏈),最後把吸入的氧氣還原成水。電子傳遞和末端氧化是在線粒體內進行的。電子傳遞同時偶聯著ATP的形成,供應各種生命活動的能量需要。
④植物水分生理。植物的生活需要大量的水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用於光合作用和代謝過程,絕大部分是在陽光照射下,氣孔(器)開放、進行光合作用時,從葉面蒸發出去的。陸生植物適應於蒸騰作用對水分的需求,演化出各種結構。由發達的根系從土壤中吸收水分,通過木質部的導管或管胞輸送到地上部的葉和其他器官。進入大氣時所經過的氣孔能控制水分的散失。在乾旱地區的植物,更有減少蒸騰的特殊構造和代謝方式。
⑤植物礦質營養。除CO2和水外,植物還需要多種化學元素。需要量較大的氮(N)、磷(P)、鉀(K),是農業上常需以肥料形式施加的元素。需要量次之的為鈣(Ca)、硫(S)、鎂(Mg)、鐵(Fe),是構成植物體內生活物質包括某些酶的必要成分。此外還需一些微量元素,如錳(Mn)、鋅(Zn)、硼(B)、銅(Cu)、鉬(Mo)等。
⑥植物體內運輸 。植物沒有血液循環系統 ,但製造有機物質的光合器官(葉子)位於地上,吸收土壤中無機養料和水分的根系處於地下,生殖器官(花、種子、果實)等則要從兩者取得營養物質的供應。適應地上部與地下部之間和各種器官之間物質運輸的需要,植物演化出兩種特殊的通道,即主要輸送水和溶於其中的礦質元素的木質部,和主要輸送有機物的韌皮部中的篩管。
⑦生長與發育。生長主要是通過細胞的分裂和膨大,發育是通過細胞的分化而形成不同的組織和器官。植物的生長發育受內在因素和外界環境的制約,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和季節性。在寒、暖、雨、旱季節變化明顯的地區的植物常有休眠期。種子多在冬季或旱季到來之前形成,在休眠狀態下度過不良環境。從營養生長(葉、莖、根的生長)向生殖生長(分化花芽、開花、結實)轉化的過程常與自然環境的年度變化相偶合。植物有一系列感受環境變化的機制,光周期現象是其中之一。植物的細胞具有很大的全能性,身體許多部分的細胞,離體後在人工培養基中,都可以脫分化而長成愈傷組織。在適當的情況下,又可以再分化,形成根、莖、葉等器官以至長成完整的植株。
⑧植物激素。植物沒有神經系統,各器官間的生理活動,除隨營養物的供求關系相互制約以外,大都是通過一些特殊的化學物質來相互調節和控制的。這種化學物質稱為植物激素,它們在某些部位形成,轉移到另一些部位起作用。如最先發現的生長素就是在生長頂端形成,促進下面的細胞伸長。隨後相繼發現許多其他激素,如脫落酸、赤黴素、細胞分裂素、乙烯。除去通過化學物質而調節控制之外,植物中也能有迅速的物理的信息傳導,如電位的變化。
⑨抗逆性。不同植物對不良環境的耐性和抗性的差異很大,有的能在極乾旱的條件下生存,有的能抵抗低溫。品種之間的差異也很大,在自然界中,不同生境中植物的分布很大程度上是由它們對不良環境的抗禦能力決定的。在農業生產上,擴大作物的種植,了解抗逆性的生理機理,有助於採取措施以提高抗逆性,或為育種工作中抗逆品種的篩選提供生理指標。
⑩植物運動。生活在水中的低等植物,有些具有特殊器官如鞭毛,可以游泳,作趨光運動。陸生植物雖然著生位置固定,卻並非完全不能運動。根有向地(重力)性,葉子有向光性,是通過生長來運動,稱為生長運動。有些植物能做機械運動,如睡蓮的花晝開夜合;合歡的復葉晚間閉攏;含羞草和食蟲植物豬籠草等,動作更為迅速。
[編輯本段]應用與展望
植物是地球上利用太陽能合成有機物的主要生物。它們的生理活動對人類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農業以栽培植物為主體,要控製作物的生命活動,增加產量並提高質量,就需要了解植物的生理活動。如對植物的礦質營養的知識是合理施肥以及肥料工業的基礎;對植物的水分關系的分析能為灌溉提供方案;了解了植物對光周期或春化作用的需要,不僅能解釋氣象條件如何決定物候期和預測引種成功的可能性,而且可以用人工照光或遮暗,和春化處理等辦法來控制開花的季節;激素的發現,使人們得以合成,促進插條生根,疏花疏果,誘導、加強或解除休眠,促進或抑制生長等以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除草劑則是生長調節物質的高劑量應用,節約了大量除草的勞力;光合、代謝、運輸、抗性等生理機理的研究為選種、育種提供了篩選指標;組織培養、細胞培養等技術的發展,為加快純種的繁殖,改良與創造新種,開辟了新的途徑。在數次農業及糧食的國際會議討論中,曾提出10餘項迫切的研究任務,其中①光合作用與增產;②生物固氮;③礦質吸收;④對不良環境的抗性;⑤對競爭性生物系統的抗性;⑥植物的生長發育與激素等都屬於植物生理學的范疇。其餘幾項,如遺傳工程,細胞工程,菌根及土壤微生物,大氣污染,病蟲害的控制,也與植物生理學有關。所以植物生理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的知識基礎。
環境保護,防止污染,也涉及植物生理學研究。如用植物固沙防風、凈化水源等。70年代提出,由於工業發展,化石燃料燃燒量大,空氣中C顯著增加以致影響氣候,增加植物光合來吸收C是對策之一。
最近更突出的問題是新能量來源的開發。由於古代留存的化石燃料資源總有枯竭的一天,各國對於尋求可以更新的能源均很重視。現時地球上捕獲轉化太陽能的最重要的途徑還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每年能固定3×10^21焦耳,雖然它只是落在地球上日光能總量的千分之一不到,但已經10倍於世界上每年的能量消耗。提出的辦法如:①利用現有的植物殘渣製成沼氣,在中國很多地方已經推廣應用;②使植物產物發酵製造酒精,在某些國家已大量生產;③利用不適於耕種的土地栽植產油脂或碳氫化物的植物以提取燃料;④利用藻類或離體的葉綠體在光下產生氫氣;⑤用提取的葉綠素及人造的無機半導體物質來模擬分解水來放氫,這些都是從植物生理學研究發展出來的。太陽光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如果能用來產生氫作為燃料,氧化燃燒後又成水,可反復使用,且不會造成污染。
[編輯本段]結果與分析
1.《植物生理學》國家級精品課程統計分析
目前《植物生理學》國家級精品課程共計四門,主要開發時間在2003~2004年間甚至更早。而近兩年來並無新的精品課程獲批。課件類型以PPT格式居多,也有Authorware、Shock wave flash或PDF格式的。
2.《植物生理學》其它省級、校級精品課程統計分析
根據「網路」檢索的結果,截止2008年7月,國內院校建設《植物生理學》省級、校級精品課程的院校共18所,其中綜合性大學4所,農林類院校8所,師范院校6所。通過對這些課程的對比分析我們發現,這些課程基本上都是按照國家級精品課程的要求和格式來開發的,課程的主要模塊一般都包括:課程概況(簡介)、教學隊伍(主講教師)、教學資源(理論教程、實驗教程、教學大綱、習題訓練等)、教學方法與手段介紹、教學條件、教學效果以及試題測試和授課錄像等。
這 18門的課程的形式相對比較多樣,既有靜態網頁形式,也有動態網頁形式;既有獨立開發的教學系統,也有基於商業化開發的教學支持系統。但是,主要的課程模塊,如教案、課件以及題庫提供的形式仍然比較單一。教案和題庫主要仍然以Microsoft Word文檔(DOC格式)或超文本(html格式)提供,作為授課核心內容的教學課件絕大部分仍然以PPT形式呈現,只有個別課程以AW或方正奧思等交互性比較強的軟體開發。
從四個國家級精品《植物生理學》課程以及其他的省級、校級《植物生理學》精品課程的總體情況來看,採用靜態網站技術和動態網站技術的各佔一半左右,課件類型相對多樣,但是更多的仍然是以Powerpoint(PPT)形式提供。目前,利用PPT文稿製作電子課件是一種方便、快捷、有效的途徑。但是,PPT作為演示性工具,其製作的課件往往是按照我們預先設計的順序一頁一頁顯示,呈現的往往是一種單一線性結構。雖然PPT 有超級鏈接功能,但面對多張幻燈片製作的課件甚至是整個一門課時,其交互性往往不能達到我們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可能影響教學的效果。該軟體的好處是易學易用,對製作人員的技術要求相對較低,所以到目前為止,即使在國家級的精品課程中,PPT仍然是首選的課件開發軟體之一。
到目前為止,雖然《植物生理學》精品課程建設的工作已經開展了5年多的時間,但是要使該課程上到一個新的台階,還需要我們做出更多的努力,筆者認為主要應該從以下的幾個方面有所突破:①課件開發的平台應更加智能和多樣化;②課件的內容應更加充實,目前相當部分的課程還停留在教材電子化的程度上,課件主要還是文字和圖片的堆砌, 缺乏有效的組織;③練習(試卷、試題)呈現的智能化程度不夠,目前所有精品課程的練習基本上都是以DOC格式或是html格式直接以文本的形式提供的,還鮮有智能組卷、判卷的系統。

Ⅲ 高鼎三的成就及榮譽

開拓我國半導體事業
早在50年代初期,高鼎三在美國國際整流器公司工作期間,就曾提出一種新的工藝方法,為該公司解決了大面積大電流整流器的製造難題,他在那時主持研製成功的半導體大功率整流器,已被當時美國的有關業界用於美國火箭發動機、化工自動控制系統之中。 1956年2月,他去北京參加中國物理學會召開的關於半導體研究的會議。會上他滿懷信心地提出:「要開展半導體的研究,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回校後,他帶領半導體研製小組的同志,僅僅利用5個星期的時間就試製成鍺大功率整流器。這是我國第一個用鍺材料製造成的功率器件;1956年3月25日向「全國科學規劃會議」報喜後,4月14日的《人民日報》、5月29日的《光明日報》及科學出版社在以後為慶祝建國十周年而出版的《十年來的中國科學》都對此作了詳細報導。此後不久,他又在國內研製成功鍺點接觸二極體和三極體。這些成果在當時被視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
隨著半導體研究室和半導體系的相繼建成,他的報效祖國的熱情更為高漲。 1958~1959年,在他的指導下,吉林大學半導體系研製出了開國內先河的鍺光電二極體。此外,還研製成功了半導體熱敏電阻、氧化銅整流器、砷化鎵等半導體器件和半導體材料。 1962~1965年,他指導研究生進行了「外延技術」的研究,並製作了隧道二極體、砷化鎵激光器、檯面晶體管等。 1976年,他主持研製的室溫工作的鋅擴散砷化鎵平面條形雙異質結激光器,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獲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獎。 1986~1988年,他作為負責人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復合腔波導互補半導體激光器橫模特性及縱模鎖定效應的研究」。由於結構設計新穎及利用了互補原理,使激光器模式特性有了很大改善,從而製作出了較好的器件。該項成果於1985年獲電子部科技成果一等獎,1988年獲國家發明三等獎。 在「七五」及「八五」期間,高鼎三還承擔並指導完成了許多重大科研項目,例如: 他指導的國家科委「863」計劃項目「可見光激光器的研製」,通過對結構設計、工作機理及工藝的研究,使紅光半導體激光器壽命有很大提高,其中「階梯襯底內條形可見光半導體激光器」於1991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1992年獲國家發明三等獎。 他指導的吉林省科委關於可見光激光器的開發應用項目,其中的研製成果「半導體激光器熱傳輸特性研究」獲1992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甲類)三等獎。 他指導的國家攻關項目「復合腔動態單膜半導體激光器」,其對稱三腔型和原子轟擊內干涉型兩種均獲成功,實現了600MHz單模運轉。此外,還開展了「耦合陣列大功率半導體激光器」及「高速調制1~3μm激光器」的研製工作。
為了更加深入研究半導體激光器的內部機理,他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長波長半導體激光器溫度特性研究」。1987年取得了三項省級鑒定成果。而後又利用電導數測量技術,開展了激光器失效機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1993年通過省級鑒定)。在「八五」期間作為「863」計劃,關於激光器可靠性研究方面的科研任務,電導數測量技術已實現儀器化。 針對半導體激光器皮秒(ps)技術在高速光電子學中的廣泛應用,他指導了「七五」期間「863」計劃的「半導體激光器高速電光采樣儀」研製項目,開展了半導體激光器超短光脈沖、強度自相關測試和超高速電光采樣儀技術的研究。其中超高速電光采樣測試裝置已達到1988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研究水平。超短脈沖已達11.3皮秒。以上兩項成果已在1991年通過省級鑒定。由於該項工作意義重大,「八五」期間又獲「863」支持。 此外,高鼎三一直重視電力半導體器件的研製工作。在70年代中期,他親自帶領師生深入工廠研製500A、3000V大功率晶閘管,取得了可喜成果。1991年,他又指導博士研究生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大功率光觸發晶閘管」的研製工作。通過新結構設計與新工藝探索,已使該種晶閘管的工作特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其成果於1991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其中的新結構「中心錐形槽狀光敏門極的大功率光控雙向晶閘管」獲1992年國家發明四等獎。 這些成績的獲得是與高鼎三自己勤於鑽研、時刻關注本學科的發展潮流,和善於從中選取前沿課題、重視理論與實踐結合和講究發揮群體力量的素養是分不開的。順便提一下,要不是「文革」的干擾與破壞,吉林大學的半導體研究成果將會更多、更好。
關心半導體的發展
高鼎三非常關心國家半導體事業的發展。早在1956年及此後的若干年內,他在參加中央有關主管部門召開的全國半導體科學發展規劃以及其它學術會議上,都曾針對當時的發展勢態積極建言。1986年5月4日,高鼎三應邀參加國務院主持召開的高技術專家座談會,在參加信息專家組的討論中,他系統地闡述了美、日、西歐等國的光電子技術的發展水平及其戰略,繼而提出了我國應將光電子技術列為相對獨立的高技術研究開發項目的建議。接著在他的大會發言中,又深入地論述了光電子技術所包含的內容,光電子技術研究的總體目標及其分階段子目標,指出光電子技術與材料科學、激光技術、微電子技術、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技術、通信技術等眾多學科互為基礎、互相促進的辯證關系,強調光電子技術的發展必將促進和帶動相關學科的發展,包括生命科學和生物工程及國防工程技術的發展。他的發言得到與會專家和領導的重視,他建議的光電子技術也被列為高技術研究的重要主題項目。1987年5月,國家計委批准了高鼎三與他的研究集體同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及清華大學聯合申報建立「集成光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申請。高鼎三被推舉為該實驗室的首屆學術委員會主任。該實驗室在1987年以來的幾次評估中,由於成績突出,一直被列為A類。 高鼎三對吉林省電子工業的發展也極為關心。1959年,還在他創立吉林大學半導體系的同時,就向有關主管部門提出了創辦長春半導體廠及中國科學院吉林分院半導體研究所(後改為東北物理所)的建議並參與籌建工作。這兩個單位的建成不僅使長春市成為培養半導體專門人才、進行半導體研究和器件生產的一個基地,也為我國東北地區發展半導體事業奠定了基礎。他還多次出席省市電子工業座談會,為省市電子工業的發展提出許多建設性意見。在1987年12月召開的長春市九屆人大會議上,他向市委書記、市長建議成立長春市高技術工業園區,並撰寫了「吉林省半導體光電子技術的發展和前景」論文,送省市領導和電子局。他常說:「我雖出生在上海,但長春是我的第二故鄉,我願為吉林省電子工業貢獻全部力量。」
培養半導體事業人才
高鼎三自1956年到吉林大學執教至今,一直把教書育人放在工作的首位。他不僅在培養本科生、研究生中傾注了心血,而且用自己的言行帶出一支半導體專業教學與科研隊伍。 在日常教學中,他除了親自為本科生講授《晶體管原理》、《半導體物理》等專業課程和為研究生開設《光電子學》、《半導體激光器》等學位課外,還關心學生們的身心成長。平日,他喜歡和學生們交談,並常以自己在舊社會的坎坷經歷告誡他們要倍加珍惜新中國為他們創造的大好學習環境,要有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發奮讀書的心志。其潤物細無聲的長者風范,使學生們不以他是系主任、名教授而怯於接近,而是願意向他吐露真言和討論問題。不少離校較久的當年學生,每當議及高鼎三對他們循循善誘的情景,常會為之動容。高鼎三對他教過的學生在10餘年後見面時也常能立即叫出他們的名字。他於60年代帶出的8名研究生、「文革」後培養的29名碩士生和18名博士生均已先後成才,其中有的已成為博士生導師、教授或高級工程師。至於本科畢業生,幾乎遍及全國半導體業界。可謂桃李滿天下。 高鼎三於1961年主持編寫的《晶體管原理講義》,在國內是該領域的開山之作,曾被許多高等院校、研究所和工廠視為頗具權威性的教材加以採用。 高鼎三每當承擔科研任務,他總是把年青教師、研究生乃至高年級本科生吸引到自己身邊,加以精心指導,以增長他們的才幹。他支持年輕人搞科研,出成果,寫論文。雖然他們的許多論文及科研成果中都飽含著他的智慧與辛勞,但在署名時他總是讓年青人的名字寫在前面。文革中,他盡管遭到迫害,但他胸懷坦盪,從沒說過違心的話,稍得寬解,便全身心地投入教學、科研之中,對黨、對群眾毫無怨言。他與人談話中常能坦言自己在處理某事或某人中曾經有過的欠當之舉。他這種致力於培養學生、積極承擔科研任務,熱愛社會主義祖國、胸襟坦盪、淡泊名利和治學嚴謹的精神風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教育著周圍的人們。 高鼎三育人的主張在吉林大學創建發展半導體系之中得到體現,確立並力行「理工結合、理化結合」和「與工業生產結合」的辦學方針。在這一方針指導下,半導體系(後改為電子工程系)為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及工廠培養了大量人才,也為僅由理科專業構成的半導體系演變成理科專業和工科專業相結合的電子工程系奠定了基礎。建系當初只有兩個專業和一個研究室的吉林大學半導體系如今已發展成為由五個專業構成的系、一個研究所及一個國家聯合重點實驗室吉林大學實驗區組成的教學和科研緊密結合的聯合體。 被選為工程院院士的高鼎三,精神更加振奮,現正在運籌電子工程系和集成光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向更高目標的攀登。他表示要在有生之年為祖國半導體事業的更加興旺貢獻全部力量。

Ⅳ 有在南京光爾美做祛斑的嗎南京光爾美祛斑案例好不好哪個醫生技術好

Picocare激光祛斑是直接作用於皮膚色素基團,其原理就是色素在強大激光照射下完全碎裂崩解,但是也不用擔心會傷害到正常的皮膚,因為它對正常的組織是沒有任何傷害的。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