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教學設計
Ⅰ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怎樣理解「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這樣」
遇到困難時不要只糾結一個辦法,可以動動腦筋想一想其他辦法。
Ⅱ 五年級上冊語文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主要內容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篇課文是美國作家伊爾莎·斯奇培爾莉寫的,主要是寫小時候父親帶她到教堂塔頂,教導她「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這樣」。長大後,當她遇到困難時,能夠不懈地堅持目標,並且做到了「此路不通走彼路」,從而獲得成功,實現理想。這只是一篇閱讀課文,看似簡單,但在實際教學中所出現的狀況,卻是令我始料不及。
按照慣例,讀通課文、理解詞語之後,要求學生理解句子含義,當討論「我大喜過望,腳下彷彿踩著一朵幸福的雲」時,有學生說道:「因為有人向她訂購了40件毛衣,她能夠掙到大錢了,所以大喜過望。」學生中發出一陣竊笑。從表面上看,這個答案也不算錯,但也絕對不「標准」,我補充道:「她的夢想是當一名時裝設計師,當她能夠實現夢想時當然是大喜過望。」
在討論到「一條時裝的河流,源源不斷地從我的時裝店裡流了出來」時,又有學生引申到她「源源不斷地掙錢」,在討論「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含義時,還是有學生發揮到「掙錢的方法不止一個」。我疑惑地問:「你們為什麼離不開錢呢?難道有錢就有一切了么?」一個學生很認真地回答「當然」,一些學生鬨堂大笑,還有幾個學生順著老師的語氣回答「不是」。看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確實存在著許多問題,我給他們分析,「廣場」實際上象徵著一個人的理想或目標,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是指我們達到目標的方法不止一個,這個方法不行,可以換一種方法,這不但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是一種思維方式。掙錢並不是生活的全部,賺了大錢也未必幸福。這時下課鈴響了,我只好草草收場,告訴學生,這個問題留待以後討論。
回到辦公室,我不禁想起上學期講《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的情景來,當時在導入課文時,也曾問過學生為什麼而讀書,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以為考大學、掙大錢、找個好工作等答案居多,所以在講課文時著力突出了個人的命運是和國家的強盛聯系在一起的,並列舉了李四光等愛國人士的例子加以說明。可是在寫課後練筆《我為什麼而讀書》時,仍然有一部分學生寫「為金錢而讀書,因為賺了錢可以住大房子、娶媳婦、讓父母過舒服的生活……」,有的寫「為上大學而讀書。因為媽媽說,大學畢業後可以找到又輕快、掙錢又多的工作……」。看到這些作文,我頗感無奈:講了半天,課文是課文,生活是生活,還是沒有扭轉學生的觀念,聊以自慰的是我的學生在寫作文時能夠寫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還沒有學會撒謊來迎合老師。
當今社會、家庭對金錢的態度,已經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價值觀,也難怪學生一提到獲得成功、實現理想時就想到金錢,在我們的生活中,確實存在著許多片面的宣傳,比如在提到比爾·蓋茨時,我們往往會在前面加上一個詞語——「世界首富」,我們似乎只看到了他的財富增長得是多麼的快,卻很少宣傳他奮斗的經歷。一說起周傑倫可能就會想到媒體上大肆渲染的鮮花、掌聲、片酬,乃至他的緋聞逸事……卻很少報道他是經過了許多磨難、挫折,從最底層做起的。還有一些賣房廣告,公然打出了「富人區」這樣的噱頭……這些宣傳往往會給我們單純的孩子們,留下以金錢論英雄的印象。這種耳濡目染的熏陶,不是靠學習幾篇課文、靠老師幾節課的灌輸所能夠改變的。
不可否認,學校、老師在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社會和家庭也必須承擔起應負的責任! 這篇課文通過寫「我」隨父親登塔時父親給「我」的一句教悔在「我」人生道路上遇到兩次坎坷中,幫助「我」走出困境,獲得成功的事例,說明了一個道理:成功是一種態度,遇到問題時,要多動腦,想辦法、滿懷希望、才會取得成功。 文章從「我」回憶小時候,有一次隨父親登上高高的塔頂,看蛛網般通往城市廣場的街道,父親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給了我一把開啟心扉的鑰匙切入;隨後記敘了「我」人生道路上兩次身陷困境,面臨挑戰的時候,就是父親從小的教誨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條路試試」的靈感和勇氣,最後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事實,讓人從中感悟到:成功是一種態度,只要帶著希望出發,成功就會離你越來越近。
Ⅲ 14.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教科的答案
本文為略讀課文。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導人生,讓人終身受益的文章。文章從「我」回憶小時候,有一次隨父親登上高高的塔頂,看蛛網般通往城市廣場的街道,父親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給了我一把開啟心扉的鑰匙切入;隨後記敘了「我」人生道路上兩次身陷困境,面臨挑戰的時候,就是父親從小的教誨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條路試試」的靈感和勇氣,最後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事實,讓人從中感悟到:成功是一種態度,只要帶著希望出發,成功就會離你越來越近。頑強的意志可以幫助人克服許多困難,當再一次沖破艱難險阻,經歷了苦難後,通往廣場的路就會又多了一條。
Ⅳ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篇課文使我懂得了什麼
生活有無數條路可以走,也有無數個選擇,所以我們要靈活,不能死腦筋,人要去試一試,敢於冒險,這一個不行,可以試試另一個。
Ⅳ 課堂上,老師啟()我們理解"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這樣,
啟發
qǐfā
闡明事例,引起對方聯想而有所領悟:~性報告ㄧ~群眾的積極性。
Ⅵ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一文給我們的啟示是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這樣,假如你發現走這條路不能到達目的地的話,就可以走另一條路試試。
Ⅶ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思維導圖怎麼畫呀
有一次,父親帶著我,爬上教堂高高的塔頂。腳底下,星羅棋布的村莊環抱著羅馬,如蛛網般交*的街道,一條條通往城市廣場。
「好好瞧瞧吧,親愛的孩子,」爸爸和藹地說,「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一樣,假如你發現走這條路不能到達目的地的話,就可以走另一條路試試!」
此後,我一直把父親的教導記在心間。
我的夢想是做一名時裝設計師。
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位朋友。她的毛衣顏色很素凈,卻編織得極為巧妙。
「多漂亮的毛衣呀!是自己織的嗎?」我問道。
「不是,」她答道,「是維黛安太太織的,她在美國學的。」
突然,我的眼睛一亮,一個大膽的念頭在腦海閃現:我為什麼不從毛衣入手,自己設計、製作和出售時裝呢?
我畫了一張黑白蝴蝶花紋的毛衣設計圖,請維黛安太太先織了一件。為了觀察別人的反應,我穿著這件毛衣,參加了一個時裝商人的午宴。結果,一家大商場的經理當場就向我訂購了四十件,約定兩星期內交貨。我大喜過望,腳下彷彿蹊著一朵幸福的雲。
「兩個星期要四十件?這根本不可能!」當我站在維黛安太太面前時,她說,「你要知道,織這么一件毛衣,我幾乎要花上整整一個星期時間啊!」那朵幸福的雲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頭喪氣地與她告辭。半路上,我猛然停住腳步,心想:這種毛衣雖然需要特殊技能,但在巴黎,一定還會有別的婦女會織的。我跑回維黛安太太家,向她講了自己的想法。她覺得有道理。我同維黛安太太想盡辦法,終於找到了二十位心靈手巧的婦女。兩個星期以後,四十件毛衣從我新開的時裝店裝上開往國外的貨輪。從此,一條時裝的河流,源源不斷地從我的時裝店裡流了出來。
後來,我計劃舉辦一次大型時裝展,但在離展出只有十三天的時候,縫紉姑娘們在另一家時裝店的挑撥下跑光了。這回該從哪兒找到一條出路呢?看來,我的時裝展不得不推遲了——不然,就只有展出未縫成的衣服了。對呀!我為什麼不可以搞一個不是成衣的時裝展呢?
時裝展如期開幕。這真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展覽會——有的衣服沒有袖子,有的只有一隻袖子,有的還是一片布樣。雖然我們展出的時裝不是成衣,但從中仍然可以看出這些時裝縫成後的顏色和式樣。這次展覽,激發了顧客的興趣,前來訂貨的人絡繹不絕。
父親的教導讓我一生受用不盡——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Ⅷ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主要內容
課文主要講了:「一次,「我」隨父親去塔頂上,「我」看見了如蛛網般交叉的街道。父親就用一段話教誨了「我」,隨後記述了「我」在人生道路上身陷困境的時候,就是父親的教誨讓我走出了困境,取得了成功。」這樣一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