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分數乘法三教學設計

分數乘法三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 2022-01-06 11:31:48

『壹』 分數乘法三中兩次折疊有什麼作用

這是「折紙法」,是用圖形語言來揭示分數乘法計算過程的幾何意義。

『貳』 幾分之一的認識教學設計

5/2x12/25=6/5=1.2 2.5=5/2。

5和25能公約5,2和12能公約2,所以式子簡化成1/1×6/5,即1×6/5=6/5,6÷5=1.2。

分數乘法的運算專方法:分數的分子屬與分子相乘,分母與分母相乘,能約分的要先約分。 做第一步時,就要想一個數的分子和另一個分母能不能約分。分數與整數相乘就是把多個同樣的數疊加。

(2)分數乘法三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1、分數約分的步驟方法

(1)將分子分母分解因數。

(2)找出分子分母公因數。

(3)消去非零公因數。

2、分數的乘法運算

(1)分數乘整數,分母不變,分子乘整數,最後能約分的要約分。

(2)分數乘分數,用分子乘分子,用分母乘分母,最後能約分的要約分。

『叄』 分數乘法3種類型有那些

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

『肆』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求一個說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課本第17頁的例1、做一做及練習四的第1至4題)。
教學目標:
1、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探究情境,使學生初步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會應用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解答分數乘法一步應用題。
2、在觀察、猜想、嘗試練習、交流反饋等活動中,培養學生分析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3、創設開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間,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4、通通對對例題1的理解,對比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和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知道我國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應控制人口增長,並要保護好耕地,愛護環境。
教學重點:理解題中的單位"1"和問題的關系。
教學難點:抓住知識關鍵,正確、靈活判斷單位"1"。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先說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義,再口算出得數。
12××
2、列式計算。
(1)20的是多少?(2)6的是多少?
3、學生得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用乘法。
二、新授
1、教學例1:世界人均耕地面積2500平方米,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佔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求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1)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佔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結合線段圖理解題意,找到解題思路。
(2)組織學生討論,對於這句分率句該如何來理解?(通過討論,使學生理解這句話是把"我們人均耕地面積"與"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相比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積"是表示單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為2500平方米,求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就是
求2500的是多少)
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世界人均耕地面積
(3)在分析題意的基礎上,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2500×=1000(平方米)
2、結合計算結果,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通通對比計算結果,發現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比世界人均耕地面積少1500平方米,知道我國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以及我國目前水土流失非常嚴重,對學生進行保護耕地,愛護環境,和計劃生育的教育
3、鞏固練習:"做一做",讓學生畫線段圖表示題意,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依據是什麼?然後獨立解答。
三、練習
1、一頭鯨的長28米,一個人的身高是鯨長的2/35。這個人的身高多少米?
過程要求:
(1)學生獨立思考,列式解釋。
(2)(同伴交流思維過程的結果)
(3)匯報解答過程:
關系式:人的身高=鯨體的長的2/35

『伍』 五年級下冊數學 三分數乘法3怎麼約分

幾個分數相乘,分子的積做分子,分母的積做分母,結果化成最簡分數。
為此,幾個分數只要是相乘,分子和分母有公因式都能約分。

『陸』 六年級分數乘法的教學設計哪裡

1. 分數乘法(第8~16頁)
教材說明
本節學習分數乘法的計算,安排了6個例題,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個層次學習分數乘整數,在整數乘法和分數加法的基礎上學習.第二個層次學習分數乘分數,在理解分數乘法意義的基礎上,通過操作去理解和學習.通過這兩個層次的學習幫助學生理解並掌握分數乘法法則.第三個層次學習混合運算的內容,使學生理解整數乘法運算順序與運算定律對分數運算同樣適用,並會運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分數的簡便計算.
教學建議
1. 通過直觀與操作幫助學生理解分數乘法的算理,會正確進行計算.
記住分數乘法的計演算法則並不困難,但讓學生理解分數乘法的算理,尤其是分數乘分數的算理,是本節教學的難點.要充分藉助學生已有知識基礎,通過觀察、實驗、操作、推理等探索性與挑戰性的活動,去理解算理,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分析和推理等能力.另外學生會把分數加法與分數乘法的計算混淆,要通過判斷、改錯、對比練習等形式幫助學生區分,使學生能夠正確進行分數乘法計算.
2. 加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本節的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理解算理,掌握計演算法則.《標准》指出,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學中要改變以往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改變以記憶法則,機械訓練為主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柒』 五年級的分數乘法三怎麼預習

嫩么算

『捌』 跪求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117---118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 通過探究發現一條線段上兩端要種和兩端不種兩種不同情況植樹問題 的規律。

2. 使學生經歷和體驗「復雜問題簡單化」的解題策略和方法。

3. 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 談話引入,明確課題

母親節剛過,我們馬上又要迎來一個快樂的節日——「六·一兒童節 」,這也是全世界少年兒童共同的節日。其實,一年中有意義的日子還有很多,你還知道哪些?能說幾個嗎?(生說)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麼日子嗎?(植樹節)你參加過植樹活動嗎?植樹不僅能美化環境,凈化空氣,而且植樹中還有很多數學問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植樹問題」。(板書課題:植樹問題)

二、 引導探究,發現「兩端要種」的規律

1.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①課件出示圖片。

介紹:這是我縣新修的一條公路。公路中間有一條綠化帶,現在要在綠化帶中種一行樹,怎麼種呢?

出示題目:這條公路全長1000米,每隔5米種一棵樹(兩端要種)。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②理解題意。

a. 指名讀題,從題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 理解「兩端」是什麼意思?

指名說一說,然後師實物演示:指一指哪裡是這根小棒的兩端?

說明:如果把這根小棒看作是這條綠化帶,在綠化帶的兩端要種就是在綠化帶的兩頭要種。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④反饋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 200 +2=202(棵)

方法三:1000÷5=200(棵) 200 +1=201(棵)

師:現在出現了三種答案,而且每種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種答案是正確的呢?咱們可不可以畫圖模擬實際種一種?如果從圖上一棵一棵種到1000米,數一數,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誰的答案是正確的了呢?

2. 簡單驗證,發現規律。

①畫圖實際種一種。

課件演示:我們用這條線段表示這條綠化帶。「兩端要種」,我們從綠化帶的這頭開始,先在頭兒上種上一棵,然後隔5米再種一棵,再隔5米再種一棵,再隔5米再種一棵,照這樣一棵一棵的種下去……

師:大家看,已經種了多少米?(45米)這么長時間才種了45米,一共要種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種到1000米呀?!同學們,你有什麼想法?(太累了,太麻煩了,太浪費時間了)

師:老師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種到1000米確實太麻煩了。其實,像這種比較復雜的問題,在數學上還有一種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嗎?這種方法可不是一般的方法。大家聽好嘍,這種方法就是:遇到比較復雜的問題先想簡單的,從簡單的問題入手來研究。比如:1000米的路太長了,我們可以先在短距離的路上種一種,看一看4蠹蟻氬幌胗謎庵址椒ㄊ砸皇裕?

②畫一畫,簡單驗證,發現規律。

a. 先種15米,還是每隔5米種一棵,畫圖種一種,看種了多少棵?比一比,看誰畫得快種的好。(板書:3段 4棵)

b. 跟上面一樣,再種25米看一看,這次你又分了幾段,種了幾棵?(板書:5段 6棵)

c. 任意選擇一段距離再種一種,看這次你又分了幾段,種了幾棵?從中你發現了什麼?

(板書: 2段 3棵;7段 8棵;10段 11棵。)

d. 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你們真了不起,發現了植樹問題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規律,那就是:

(板書:兩端要種:棵樹=段數+1)

③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a. 課件出示:前面例題

問:應用這個規律,前面這個問題,能不能解決了?那個答案是正確的?

1000÷5=200 這里的200指什麼?

200 +1=201 為什麼還要+1?

師:這個「秘方」好不好?

通過簡單的例子,發現了規律,應用這個規律解決了這個復雜的問題。以後,再遇到「兩端要種」求棵樹,知道該怎麼做了嗎?

b. 解決實際問題

運動會上,在筆直的跑道的一側插彩旗,每隔10米插一面(兩端要插)。這條跑道長100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學生獨立完成。)

問:這道題是不是應用植樹問題的規律解決的?

師:看來,應用植樹問題的規律,不僅僅能解決植樹的問題,生活中很多類似的現象也能用植樹問題的規律來解決。

小結:剛才,我們應用發現的規律,解決了一個實際問題。我們已經知道,「兩端要種」求棵樹用段數+1;如果「兩端不種」棵樹和段數又會有怎樣的關系呢?

三、 合作探究,「兩端不種」的規律

1. 猜測「兩端不種」的規律。

猜測結果是:兩端不種:棵樹=段數-1

師:到底同學們的猜測是不是正確呢?我們還是用前面學習的方法,舉簡單的例子畫一畫,種一種。

要求:每人先獨立畫一段路種種看;然後4人一組進行交流。你們組發現了什麼規律?

2. 獨立探究,合作交流。

3. 展示小組研究成果,發現規律,驗證前面的猜測。

小結:同學們太了不起了,通過舉簡單的例子,自己又發現了「兩端不種」的規律:棵樹=段數-1。如果「兩端不種」求棵樹,你會做了嗎?

4. 做一做。

①在一條長2000米的路的一側種樹,每隔10米種一棵(兩端不種)。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學生獨立完成)

②師:同學們注意看,這道題發生了什麼變化?

課件閃爍:將「一側」改為「兩側」

問:「兩側種樹 」是什麼意思?實際要種幾行樹 ?會做嗎?趕緊做一做。

小結:今天我們研究了植樹問題的兩種情況。發現了兩端要種:棵樹=段數+1;兩端不種:棵樹=段數—1。以後同學們在做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分清是「兩端要種」還是「兩端不種」。

四、 回歸生活,實際應用

1. 一根木頭長8米,每2米鋸一段。一共要鋸幾次?(學生獨立完成。)

8÷2=4(段)

4—1=3(次)

問:為什麼要—1?這相當於今天學習的植樹問題中的那種情況?

2. 我們身邊類似的數學問題。

①看,這一列共有幾個同學?(4個)如果每相鄰兩個同學的距離是1米,從第1個同學到最後一個同學的距離是多少米?如果這一列共有10個同學呢?100個同學呢?

②這一列還是4個同學,如果每相鄰兩個同學之間的距離是2米,從第一個同學到最後一個同學的距離是多少米呢?

3.在一條路的一側種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41棵樹。從第1棵樹到最後一棵樹的距離是多少米?

五、 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不僅發現了植樹問題中兩端要種和兩端不種的規律,而且還學習了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復雜問題先想簡單的。植樹中的學問還有很多,有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查閱有關的資料繼續研究。

「植樹問題」說課

「植樹問題」是人教版新課程標准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的內容。大家都知道,數學的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本冊安排「植樹問題」的目的就是向學生滲透復雜問題從簡單入手的思想。為此,本課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 通過探究發現一條線段上兩端要種和兩端不種兩種不同情況植樹問題的規律。

2. 學生經歷和體驗「復雜問題簡單化」的解題策略和方法。

3. 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課教學分四大環節:

一、談話導入,明確課題

二、引導探究,發現「兩端要種」的規律

1.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通過創設在公路中間綠化帶中植樹的現實問題情境,提出「共需多少棵樹苗的問題」。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出現了三種不同的答案,到底哪種答案對呢?引導學生通過畫圖實際種一種去檢驗。通過模擬種學生體驗到一棵一棵種到1000米太麻煩了,於是老師介紹研究復雜問題的方法:遇到復雜問題想簡單的,從簡單問題入手去研究。(說明:為了使學生對復雜問題簡單化的思想體驗得更深刻,教材原題是在100米的小路的一側植樹我們將100米改為了1000米。)

2.簡單驗證,發現規律。

在舉簡單例子畫一畫這個環節,安排了兩個小層次:

① 按老師要求畫。

② 學生任意畫。

通過按老師要求畫,學生對棵樹和段數的關系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然後讓學生再任意畫一畫,種一種,更豐富了學生的感性材料,為學生順利發現並總結規律打下了基礎。

3.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①應用規律,驗證前面例題哪個答案是正確的。

②應用規律,解決插多少面小旗的問題。

這樣一方面鞏固剛發現的規律,另一方面使學生認識到植樹問題的規律不僅僅能解決植樹的問題,還能解決生活中很多類似的問題。

三、合作探究「兩端不種」的規律

1. 猜測「兩端不種」的規律。

猜測是一種培養學生推理能力的好方法。學生已經發現了「兩端要種」的規律,這時候老師提出如果兩端不種,棵數和段數又會有怎樣的規律呢?有了前面的學習基礎,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想表達的慾望也很強烈。所以這時候讓學生進行猜測是很有必要的,通過驗證證明絕大多數同學的猜測是正確的,這樣學生的研究成果被認可使學生會有一種成就感,從而也更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2. 獨立操作,探究規律。

有了前面的學習基礎,放手讓學生先獨立探究再合作交流,通過簡單的例子驗證前面的猜測,發現兩端不種的規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復雜問題從簡單入手的數學思想又有了更深刻的體驗。

四、回歸生活,實際應用

設計了三道題:鋸木頭、算第一個同學和最後一個同學的距離以及對算距離問題的進一步鞏固。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玖』 分數乘法簡算教案哪裡有

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分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教學重點1.掌握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
○ ○ ○
板書課題:分數混合運算
二、探索、悟理
(一)出示例題
(二)讀題之後請同學試做(板演在黑板上)
教師:這道題應該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強調運算順序)
(三)做一做
分數混合運算順序:
在一個分數混合算式中,既有一級運算,又有二級運算,先做第二級運算,後做一級運算;在有括弧的算式里,先做括弧里邊的,再做括弧外邊的.
(五)仔細觀察下面兩題,計算中有沒有好方法使它們算得又快又准.
教師說明:由這兩題可以看出,乘法運算定律同樣可以應用在分數中.
(七)做一做
三、歸納、質疑
混合運算、分數乘法中的簡算.
四、訓練、深化
(一)鞏固混合運算1.判斷
(×) (×)
(√) (√)2.計算
(二)鞏固簡算1.填空2.簡算
(三)提高練習
五、課後作業
(一)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六、板書設計
分數混合運算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